一、我省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茜[1](2019)在《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评估及提升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陕西省高温干旱以及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近年频繁发生,导致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的损失和影响更为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平正义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探讨了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其次构建了其均等化评估的指标体系,最后用实际数据对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均等化提升建议。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三个维度,意味着城镇和农村居民获得气象服务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大致均等,而不是用完全相同的手段和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气象服务;(2)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指标分为三类共包含14个具体指标。其中,三类即是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具体指标为人均经费投入比率等。在权重方面,结果均等类指标最为重要;(3)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证评估结果反映出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二是结果均等问题最严重,三是各项服务均等化差距参差不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导致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包括城乡区域之间的非均等发展,以及省级气象部门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气象部门自身的发展困境、气象灾害预警防御体系建设不足,以及气象部门内部建设投入失衡;(4)针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提升措施。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促进省级气象部门合作,三是加强社会参与,四是推进“互联网+农业气象服务”建设,五是增强城乡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六是调整城乡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刘亿,董林洲,张宁馨,张晔[2](2016)在《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局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谨慎细致的排除和处理,本文针对测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质量。
乔显栋[3](2014)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日常操作》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不断升级,新型ISOS地面观测业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该软件具有高稳定传输性能,使故障的发生率大大减少。文章根据地面观测业务软件ISOS系统的构架情况,简述了该软件系统日常安装操作和MOL模块和SMO模块运行及功能详情,并提出几点业务软件运行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孟庆玲,孟祥秋[4](2013)在《浅析地面气象工作》文中研究说明地面气象工作是气象的基础业务,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都对气象事业有很大影响根据;目前县级气象台站测报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就其问题提出了几种管理意见与分析,尽可能减少基层业务工作中的失误,保证气象业务现代化正常运行。
任爽,安宁,赖丽娜[5](2012)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对一般气象站的影响》文中指出主要围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工作,对比分析改革前后国家一般气象站的不同点,探讨改革后日常值班的侧重点,并结合日常工作积累的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完成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易烈刚[6](2012)在《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气象自动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动气象观测设备逐步在各级气象台站投入使用,地(市)一级气象台站获取的气象数据及种类越来越丰富,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观测的频次也在不断增多,打破了过去人工观测只有几个定点时段的瓶颈,为各级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预报预测服务,特别是在临近预警预报服务中提供了更多、更精细的基础数据。正点数据(每小时数据)是所有气象观测数据的基础,也是我们在开展预报预测业务中使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和可用性的数据。但由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生成的正点数据文件为文本文件,虽便于传输,但不便于存储、统计、查询和分发共享。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利用SQL数据库、FTP及VB.NET等高级编程技术构建基于C/S模式,集传输、监测、转换、存储、分发、统计、分析、查询等为一体的正点数据实时监测业务系统的实现过程和技术原理。主要内容为:1.研究了实现正点数据文件实时异地传输的技术原理和流程。2.阐述了构建SQL正点数据库实现过程及开发设计了同步实时格式转换程序的技术方法。3.研究了基于C/S模式的数据分发平台的开发设计过程,以及利用绘图控件绘制各要素变化趋势的原理和方法。全文共分六章,围绕如何解决当前气象服务工作中在数据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别从开发背景、需求分析、技术思路、技术原理、实现步骤以及功能结构等方面对实现气象正点数据文件异地传输、转换存储、分发共享的技术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详细阐述,系统地归纳了自下而上的文件传输模式和自上而下的数据分发模式相结合的技术流程,全面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各子系统技术原理。
杨宏宇[7](2012)在《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气象站设备独立运行后,采取怎样的监控技术手段高效地保障采集到的气象资料及时、准确地传输,特别是如何解决国家级一般气象站非重大天气过程夜间无人值守与自动气象站小时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严格考核(一般站气象资料每小时参加国内交换)的潜在矛盾,是省、市、县级各级气象信息中心和传输管理部门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论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目前在气象领域已广泛应用的SMS(Short MessageService)技术实现对国家级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发送气象报文的实施监控和异常自动报警。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有效解决了省、市级气象信息中心发现气象资料传输状态异常或缺报后,拨打国家级一般气象站固定电话经常联系不到人,无法第一时间判断和排除观测设备或网络故障,及时恢复气象资料采集传输,导致的长时间该台站VP报文缺失问题。同时,通过临近24小时值守的基准站、基本站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装该软件,能够组建辖区内气象报文传输状态监控网络,有效保障了气象资料能够在规定时限内传输到省级气象信息中心,并集中打包传送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参加全球资料交换、天气实况填图和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制作。最终达到严密掌握区域内所有气象报文的传输状况,最快发现报文传输状态异常,降低气象报文缺报率的目的。
葛春凤[8](2010)在《关于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1前言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气象行业的基础性工作,是每个气象台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气象部门的整体工作。本文对吉林省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提出了建议。2吉林省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概况吉林省现有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53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6个,国家一般气象站23个。从
秦元明[9](2010)在《开拓创新 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这次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2009年气象工作,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做工作报告,请审议。
黄秀媚,王健春,吴芳[10](2009)在《辅助工具在高空资料审核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高空资料审核过程中,利用辅助工具从整体上排查资料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错误或异常记录,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分析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保证资料的质量。
二、我省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评估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公共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 |
2.1.2 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平正义理论 |
2.2.2 当代财政分权理论 |
2.2.3 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模型 |
第三章 陕西省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 |
3.1 公共气象服务概况 |
3.1.1 组织管理 |
3.1.2 服务分类 |
3.2 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概况 |
3.2.1 政策制度层面 |
3.2.2 具体措施层面 |
第四章 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1 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内容 |
4.1.1 公共气象服务的范围 |
4.1.2 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4.2 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 |
4.2.1 指标选取 |
4.2.2 权重计算 |
第五章 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评估 |
5.1 数据收集和处理 |
5.2 评估结果 |
5.3 评估结果反映的问题 |
5.3.1 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 |
5.3.2 结果均等问题最严重 |
5.3.3 各项服务均等化差距参差不齐 |
5.4 问题的原因分析 |
5.4.1 外部因素 |
5.4.2 内部因素 |
第六章 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提升建议 |
6.1 针对外部因素的对策建议 |
6.1.1 转变政府职能 |
6.1.2 促进省级气象部门合作 |
6.1.3 加强社会参与 |
6.2 针对内部因素的对策建议 |
6.2.1 推进“互联网+农业气象服务”建设 |
6.2.2 增强城乡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
6.2.3 调整城乡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3)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日常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构架 |
1.1 ISOS系统组成 |
1.2 ISOS系统观测业务平台特点 |
1.3 该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 |
2 ISOS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安装 |
2.1 下载安装包 |
2.2 SMO模块和MOL模块 |
3 ISOS业务软件日常运行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
3.1 自动校时设置 |
3.2 数据观测异常记录 |
3.3 能见度校时问题 |
3.4 数据备份问题 |
(4)浅析地面气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测报业务制度建设 |
1.1 设立奖惩制度 |
1.2 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 |
1.3 应急预案 |
2 加强测报业务队伍建设 |
2.1 加强岗位培训, 继续完善测报上岗证制度 |
2.2 加强岗位学习,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
2.3 加强思想工作, 关心测报人员的生活 |
3 具体工作建议 |
3.1 自动站设备和仪器巡视 |
3.2 当面交接班 |
3.3 按时检测防雷设施 |
3.4 仪器设备备份 |
结束语 |
(5)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对一般气象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一般气象站改革前后对比 |
1.1 发报任务 |
1.2 数据传输时限 |
1.3 应急发报内容 |
1.4 地面气象测报软件 |
2 改革后一般气象站值班侧重点 |
2.1 自动站数据监控 |
2.2 自动站数据维护 |
1) 自动站对时。 |
2) 数据备份。 |
2.3 自动站故障处理与应急 |
3 结束语 |
(6)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系统的开发背景 |
1.1.1 开发背景 |
1.1.2 自动气象站简介 |
1.1.2.1 自动气象站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
1.1.2.2 自动气象站的原理及特点 |
1.1.2.3 国内自动气象站发展现状 |
1.1.2.4 自动气象站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
1.2 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
1.3 系统研究的内容及实际应用价值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实际应用价值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项目分工及已取得成果 |
第二章 系统开发设计相关技术 |
2.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概述 |
2.2 VB.NET技术 |
2.2.1 FILESYSTEMWATCHER类 |
2.2.2 TEXTFIELDPARSER对象 |
2.2.3 INET控件(网络传输控件INTERNET TRANSFER) |
2.3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
2.4 ZEDGRAPH类 |
2.5 小结 |
第三章 监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2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可行性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正点气象数据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
4.1 主要设计思路 |
4.2 总体结构 |
4.2.1 文件异地同步传输系统 |
4.2.2 文件监控及数据转换系统 |
4.2.2.1 系统构成 |
4.2.2.2 主要技术原理 |
4.2.2.3 SQL数据库服务器 |
4.2.2.4 数据表创建 |
4.2.3 数据分发系统 |
4.3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总体实现过程 |
5.1 文件异地传输控制软件的主要实现过程 |
5.2 文件监控及数据转换程序的主要实现过程 |
5.3 数据分发系统 |
5.4 小结 |
第六章 测试与总结 |
6.1 测试 |
6.1.1 测试目的 |
6.1.2 测试原理 |
6.1.3 测试环境及地点 |
6.1.4 系统功能测试 |
6.2 总结 |
6.2.1 系统功能特点 |
6.2.2 运行情况总结 |
6.3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短信业务技术在气象领域中应用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研究的基础 |
2.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
2.1.1 结构体系 |
2.1.2 工作原理 |
2.1.3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硬件 |
2.1.4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软件 |
2.1.5 采样 |
2.1.6 算法 |
2.2 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和格式 |
2.2.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
2.2.2 气象数据文件格式 |
2.3 编程工具 Visual Basic、动态链接库和 API 函数 |
2.3.1 编程工具 Visual Basic |
2.3.2 动态链接库 |
2.3.3 API 函数 |
2.4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硬件与运行环境 |
3.2 系统软件需求 |
3.2.1 功能性需求 |
3.2.2 测试和试用要求 |
3.3 系统软件创新点 |
3.4 拟解决的技术难点和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实现 |
4.1 短信报警功能窗体 |
4.1.1 短信报警功能实现 |
4.1.2 短信报警模块源代码 |
4.2 系统主界面窗体 |
4.2.1 人工检测下载功能实现 |
4.2.2 自动检测下载功能实现 |
4.2.3 气象报文命名方式 |
4.2.4 台站气象报文传输时限 |
4.2.5 检测人工编发气象报文 |
4.2.6 检测自动气象站 VP 报文 |
4.3 气象报文传输记录窗体 |
4.4 多媒体报警方式 |
4.4.1 手动检测报警 |
4.4.2 自动检测报警 |
4.5 相关 DLL 和 API 函数 |
4.5.1 wininet.dll 文件 |
4.5.2 comdlg32.dll 文件 |
4.5.3 user32.dll 文件 |
4.5.4 shell32.dll 文件 |
4.5.5 winmm.dll 文件 |
4.5.6 sms.dll 文件 |
4.6 参数配置文件 |
4.6.1 配置文件 phone_parameter |
4.6.2 配置文件 parameter |
4.6.3 配置文件 parameter1 |
4.6.4 配置文件通配符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原理 |
5.2 测试过程和结果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系统完善 |
5.4.1 单站版主界面 |
5.4.2 单站版气象报文传输记录窗体 |
5.5 程序包装 |
5.6 系统运行情况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关于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吉林省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概况 |
3 尽职尽责, 扎实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 |
3.1 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
3.2 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
3.2.1 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础 |
3.2.2 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关键 |
3.3 加强业务学习, 拓展业务技能 |
3.3.1 集体学习应注重实效 |
3.3.2 要加强自学, 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
3.3.3 进行观测资料分析, 做到一专多能 |
3.4 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
4 结束语 |
四、我省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省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评估及提升研究[D]. 方茜. 西北大学, 2019(04)
- [2]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路[J]. 刘亿,董林洲,张宁馨,张晔.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6)
- [3]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日常操作[J]. 乔显栋. 北京农业, 2014(33)
- [4]浅析地面气象工作[J]. 孟庆玲,孟祥秋.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6)
- [5]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对一般气象站的影响[J]. 任爽,安宁,赖丽娜. 广东气象, 2012(03)
- [6]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D]. 易烈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7]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宏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2)
- [8]关于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 葛春凤. 吉林气象, 2010(03)
- [9]开拓创新 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J]. 秦元明. 吉林气象, 2010(01)
- [10]辅助工具在高空资料审核中的应用[J]. 黄秀媚,王健春,吴芳.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