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曹湘柔[1](2021)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提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那么,利用项目学习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找到基于项目学习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是值得探索的。因此,本研究为探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状调查,初步构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策略,接着通过在G校进行行动研究后不断修订,提出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为教师相应的实践提供依据。首先,本研究主要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以及项目学习的内涵、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对项目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学校教学情况和新课标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修订已有研究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从创新认知、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四个维度调查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并采用访谈法了解该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对项目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认为的学生所处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在信息技术教学多采用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且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处于一般水平,需要提高和改进。再次,根据相关研究和前文的调查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策略初探,在项目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选择适于整合并可开展项目学习的课程内容,接着需要确定项目主题和明确项目学习的目标,创设合适的项目情境,设计多形式的评价方式,明确项目学习的流程,设计和准备充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分组分工,向学生提供知识基础,并及时督促学习进程,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项目评价阶段,包括成果交流与评价。接着,为了验证初步探析的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并修改完善,使用初步探析得到的培养策略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主题分别为《物理计算器》、《创意游戏1》、《创意游戏2》的项目进行三轮行动研究,对培养策略进行完善。最后,通过SPSS分析学生个人总分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的数据,并且结合以调查培养策略实施效果为目的的学生访谈进行评价总结。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设备的使用率对学习效率有直接关联;提供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或工具的经验,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利用Xmind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分工,利于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合理改进项目学习活动流程,提高学生探究效率;增设改进环节,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利用信息设备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培养良好课堂氛围。总而言之,在应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后,可以发现,该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董小玉[2](2021)在《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将其他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确定某一主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辐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主题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当下的项目学习、创客教育、STEM教育理念等都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本论文试图另辟蹊径,尝试着眼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系统梳理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调查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主题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尝试构建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行动研究试用与改进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一、二章内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梳理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和主题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题式教学核心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主要是第三章内容。通过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提出主题式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第三部分是关于主题式教学流程的构建和教学策略的初步提出,主要是第四章内容。根据前人对主题式教学流程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构建了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流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思五个环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主题式教学策略,确定主题策略:主题要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主题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主题任务;活动策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分享与互动的创建;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第四部分是教学实践,包括第五、六章内容。笔者选取贺州市A中学高一(5)班的6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轮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作品和实践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进行分析,总结行动研究效果和主题式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展望,主要是第七章内容。包括研究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转变,学生数字化学习意识有待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不高,教师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认识不足,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影响因素有个人水平、行为情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教师能力五个因素。二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包括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思等五个环节的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在使用主题式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使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确定主题策略:主题要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主题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学生参与主题的确定;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主题任务;活动策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分享与互动的创建;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展示多人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马彩霞[3](2021)在《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为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具备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学科要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观念,信息技术学科要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调查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基于现状分析现状培养过程遇到的问题与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有利于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社会适应力与创新力的发展。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方法,选取三所高中的学生和多位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较多,主要是学生的信息判断力与应用能力较低,学生对抽象的问题难以有效分解和迁移运用,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不足以及部分同学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不达标。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教学设备不够完备和教育教学途径较为单一等多个方面。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首先引导教师重视信息意识的培养,利用传统教材与数字教材,丰富关于信息意识的课程内容。其次倡导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与其他学科积极融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再者呼吁学校创设优质数字化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并建立基于网络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最后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对话交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多种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途径。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综述了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三部分对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当前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第四部分根据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了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现状分析了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成因。第六部分针对以上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论。
蒋邦英[4](2021)在《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正逐步成为公民的必备素养。只有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个体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社会。同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应将其视作一种素养加以培养。但是,研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策略和方法的相关文献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中的资源、工具和平台探究问题、产出作品,这为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了思路。然而,运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开展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项目教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其研究现状。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分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与表现,并依据核心素养三层结构的思想,建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三层结构。其次,明确项目教学对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价值。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当前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分析项目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得出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再次,初步进行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目标,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项目教学,包括前期分析、目标设计、项目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最后,通过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验证得出项目教学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采用行动研究法,经过三轮行动研究,修正项目教学流程,完善了项目教学设计。随后,通过前后测问卷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两方面的价值。理论层面上,提出并完善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的应用理论;实践层面上,通过开展项目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慧[5](2021)在《面向小学生数学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型人才成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017年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同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培养掌握理论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性格和才智的形成初期,也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培养学生高阶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STEM教育、编程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等关键教育手段的研究,是推动教育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方向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STEM教育强调基于现实情境解决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应用与实践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国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呼吁STEM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本土化研究。因此,本研究构建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并以该教学模式为指导开展“船承梦想”STEM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并总结STEM教育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可行性,然后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和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五大要素进行拆析并构建,为构建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指导下,在Q学校开展了为期10周的三轮教学行动研究的“船承梦想”STEM项目教学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师课堂观察以及学生反馈对教学模式进行修正与完善。最后,项目实践结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收集与管理、数字化自主学习、数字化协作学习和数字化创新创作能力以及学生STEM学习自我效能感都有明显提升,但对学生数字化创新创作新颖性提升效果不足。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是一次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素养的研究探索,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育研究者提供帮助,为一线教育者提供参考。
李晓红[6](2020)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信息技术基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的发布,学者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新课标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讲练结合为主,学生缺乏合作和分享,且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度不够,在遇到特定问题时难以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工具,无法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创客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创客教育理念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新契机。因此,如何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研究对相关文献梳理后,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并探索其应用效果,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第一,通过查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创客教育相关文献,梳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的问题,了解创客教育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现状,确定本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在分析创客教育基本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创客教育理念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流程;在五个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第三,基于初步构建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以兰州市A中学高一(4)班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开展三轮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螺旋式调整并改进教学策略。第四,通过教学观察、学生作品分析以及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形式,验证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刘媛媛[7](2020)在《“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是国家智能与教学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推理类”AI课程是国际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我国教学发展对“推理类”AI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把握不足,尤其是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推理类”AI课程的教学案例集亟需开发完善。因此,深入研究与设计面向高中生的“推理类”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高中AI课程推理类教学案例的现状进行分析,完善推理类教学案例集已经成为了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深入推进的重要趋势,而推理类AI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三大问题:重知识表示轻逻辑思维推理,基础性结构不完善;高中生感兴趣的知识图谱推理和多智能体推理课程内容不够重视;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开发不足。高中生在AI学习有四大特点:思维敏捷、乐于推理,但缺乏系统化训练;抽象表达能力强,但知识表示方式的科学化欠缺;信息知识储备和技能良好;在案例情境中教学效果较好。因此,本文结合两个典型“推理类”高中AI教学案例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分析,设计出推理类AI教学案例开发的六大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做了第一轮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基于Arduino的多功能学习小卫士》教学案例,但通过实际教学应用发现推理目标没有分解,学生理解上易混淆;案例操作性太强,学生易关注实践忽视逻辑。因此,基于第一轮反馈的问题和第二轮优化设计的原则上,形成了具体划分知识图谱推理、记忆驱动推理、多智能体推理的《察异辨花》《识图认物》《自动迎宾系统》三种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两轮优化设计出的教学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和当下高中学校的教学案例的需求。
段娟[8](2020)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学习方式创新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部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强调要应用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探究式学习是训练学生探究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流学习方式,又是新时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但在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仍然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学习方式,聚焦的是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和学科工具,对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如何发挥网络学习空间优势,如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是新时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论文旨在梳理研究现状、摸清现实情况,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优势构建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并开展实践验证效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深入教学一线,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研究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络学习空间未充分应用,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空间的认识不足以及现有空间功能有待完善;二是探究式学习开展不足,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学生探究式学习需求以及未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基于前述问题,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探究式学习实施要素,本论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进行了全面设计。建立了网络学习空间、探究式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三者融合应用互相促进的理念,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模式,设计了基于此模式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将上述设计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声音信息的加工”这一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对实践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实践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空间支持的学习实践促进了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了探究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保证了探究学习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学习绩效,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升迁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贾林林[9](2020)在《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息量大、迭代快、速度快的数字化时代,已悄然而至,青少年如何更好的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由“数字原住民”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数字少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就是在数字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又更加明确了其重要性。新课标不但将其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而且还提出了具体落实的中肯建议,即精心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以精选得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利器,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展开对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知识的学习。项目学习不仅强调贴合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设计教学项目,而且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引,学生可以在协作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完成问题的解决,促成学习者多种素养的共同提升,项目学习的独有特点恰与2017新课标实施建议相契合。本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载体,深入探究项目学习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表现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一、针对本论文的主题,进行背景梳理、内容阐述、目标确立、方法表述、思路整理。第二、对本研究的主题进行概念界定,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以文献梳理和理论支撑为出发点,从实验对象的现有数字化学习与素养发展状态考虑,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现实,参考现有项目学习模式,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数字化学习创新素养发展。第四、实施教学对比实验,通过建构的项目学习方案开展对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教育,采用项目学习教学的是实验班,采用传统教学的是对照班。第五、通过分析实验后实验班以及对照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实验前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调查量表,得出项目学习对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是有意义和值得推荐的,经过项目学习和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劣势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本研究主题的相关优化策略和中肯建议。第六、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并梳理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和不足,展望研究未来。
曹阳[10](2019)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基于H大学的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课堂所承担的任务之重不言而喻,高校课堂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对培养新人的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型。在时代变迁、技术扩散与教育变革三者相互激荡的历史潮流中,高校课堂教学转型一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在实际的变革进程中却又面临着一系列非常突出的问题。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成功驾驭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复杂性,可持续地推进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最终真正完成高校课堂教学之关键历史转型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这一中心命题,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内涵是什么?高校课堂教学转型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理论依据如何?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转型有哪些具体实践?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论文除绪论外,主体部分共有六个章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高校课堂教学转型及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转型关系的理论探索和历史考察,即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本文所说的课堂教学转型,是指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转变。笔者首先从价值取向调整、教学过程转变、教学关系变化等三个维度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概念内涵,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和实例的列举,对以教为中心教学和以学为中心教学的理论缘起、结构要素、内涵特征和典型模式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的阐释。接着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论述高校课堂教学转型面临的问题,对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介绍了国内外以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典型案例,从而确立了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定位和取向,使其贯穿于整个研究。第二部分:对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证研究,包括第三、四、五章。信息技术是否能对高校课堂教学转型起到促进作用,必须借助详实的案例调查和数据分析进行证明。通过介绍H大学以常规方法推进以研究型教学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转型的总体情况,分析其成效和遇到的问题,论文提出了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具体措施。笔者采用深度访谈、课堂或视频观察、教学设计分析、教学效果分析等多种途径,深入到教师的课堂实践中,根据信息技术在新的课堂形态下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具体分析了H大学课堂教学转型的三个案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优化的微助教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及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同步课堂教学,揭示了信息技术在促进课堂教学转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还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分别讨论了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的影响、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对教学生态的影响,并提出了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的现行问题及解决策略。这些为最后部分的结论与展望提供了实践证明。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环节和政策建议,是论文最后一章。通过总结前面几章的研究问题,提出高校课堂教学转型,其核心是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各方面都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通过分析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指导、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得出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以更好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对高校课堂教学转型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展望,并对下一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课堂教学转型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要求 |
(二)教学要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项目学习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内涵及综述 |
(三)综合述评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与思路 |
五、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2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调查分析 |
(一)问卷的设计说明 |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三)问卷正式发放 |
(四)问卷数据分析 |
二、教师访谈分析 |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访谈内容分析 |
三、小结 |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仍需提升 |
(二)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
第3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设计 |
一、创新认知策略 |
(一)创设项目情境 |
(二)设计和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 |
二、创新学习策略 |
(一)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
(二)明确项目活动流程并督促进程 |
三、创新思维策略 |
四、创新技能策略 |
第4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过程 |
一、行动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 |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
三、行动研究过程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
(四)三轮行动研究小结 |
第5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分析与总结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问卷设计 |
(三)问卷发放情况 |
(四)问卷数据分析 |
二、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访谈内容分析 |
三、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总结 |
(一)创新认知策略 |
(二)创新学习策略 |
(三)创新思维策略 |
(四)创新技能策略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 |
一、研究总结 |
(一)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及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 |
(二)设计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 |
(三)修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 |
二、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过程记录表 |
附录4 作品评价表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2)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2.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出 |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研究现状 |
2.主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2.主题式教学 |
3.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辨析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3.协作学习理论 |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 |
1.访谈目的 |
2.访谈对象 |
3.访谈提纲 |
4.访谈结果分析 |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1.调查目的 |
2.调查方法 |
3.调查对象 |
4.问卷设计及分析 |
5.调查数据分析 |
6.调查结论 |
四、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流程和策略 |
(一)教学设计原则 |
1.学生主体性原则 |
2.引导性原则 |
3.实践性原则 |
(二)教学流程 |
1.确定主题 |
2.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 |
3.开展主题活动 |
4.作品展示与评价 |
5.总结反思 |
(三)教学策略 |
1.确定主题策略 |
2.设计策略 |
3.活动策略 |
4.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 |
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概述 |
(二)行动研究准备 |
(三)行动方案设计 |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 |
1.课前计划 |
2.教学行动过程 |
3.观察分析 |
4.教学反思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 |
1.课前计划 |
2.教学行动过程 |
3.观察分析 |
4.教学反思 |
(六)第三轮行动研究 |
1.课前计划 |
2.教学行动过程 |
3.观察分析 |
4.教学反思 |
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
(一)学生作品分析 |
(二)调查问卷分析 |
1.信效度分析 |
2.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前后测分析 |
3.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各维度前后测分析 |
4.描述统计分析 |
(三)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调查结论 |
2.行动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调查 |
附录4:第一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
附录5:第二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
附录6:第三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
附录7:第一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
附录8:第二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
附录9:第三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
致谢 |
(3)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学科核心素养 |
三、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情境主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展开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问卷结构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结果分析 |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
一、高中生信息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
二、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现状分析 |
三、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现状分析 |
四、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
五、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高中生信息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成因分析 |
第一节 高中生信息意识素养成因分析 |
一、教师观念陈旧,忽视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
二、教材更新较慢,学生需求难以满足 |
第二节 高中生计算思维素养成因分析 |
一、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培养效果不佳 |
二、学生机械学习,思维形成定势 |
第三节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成因分析 |
一、数字化学习设备缺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
二、培养途径单一,阻碍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提升 |
三、教师数字化学习能力欠缺,培养制度不合理 |
第四节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成因分析 |
一、教师培养目标容易偏移,内容安排不合理 |
二、培养途径单一,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难以协调 |
第六章 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第一节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意识培养对策 |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视信息意识素养 |
二、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相融合,丰富信息意识教学内容 |
第二节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计算思维培养对策 |
一、开展项目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二、与其他学科积极融合,发散学生思维 |
第三节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对策 |
一、创设优质数字化环境,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
二、组织多样信息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
三、建立基于网络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数字化胜任力 |
第四节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对策 |
一、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合理安排内容 |
二、探索多种信息社会责任培养途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教师访谈)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现状 |
二、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蕴分析与结构建构 |
第一节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蕴分析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分析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表现分析 |
第二节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结构建构 |
一、三层结构推演 |
二、三层结构阐释 |
第三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价值解析 |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调查设计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
二、活动探究提升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
三、协作学习增进学生的交流共享 |
四、作品制作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前期分析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习者分析 |
第二节 目标设计 |
一、课程总目标分析 |
二、教学目标设计 |
第三节 项目结构设计 |
第四节 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
一、明确项目,规划问题解决方案 |
二、问题探究,创造性解决问题 |
三、作品制作,数字化协同创新 |
四、交流展示,分享创新性观点 |
第五节 项目教学评价设计 |
一、评价要素分析 |
二、评价量表设计 |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实践 |
第一节 前期准备 |
一、行动研究思路 |
二、项目主题设计 |
二、教学实施环境 |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计划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三、项目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反思与修正 |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计划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三、项目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反思与修正 |
第四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与总结 |
一、行动研究计划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三、项目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行动研究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和创新点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组项目规划表 |
附录三 《声临其境》评价表 |
附录四 《记录美好生活》评价表 |
附录五 《创作动画故事》评价表 |
附录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后测调查问卷 |
致谢 |
(5)面向小学生数学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智能时代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现实要求 |
二、STEM教育的兴起 |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呼唤STEM教育理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相关研究 |
二、STEM教育的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STEM教育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二、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初步构建 |
第一节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
一、基于STEM教育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可行性分析 |
二、STEM教学模式建构方式与要素分析 |
第二节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 |
一、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初步提出 |
二、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分析 |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应用与修正 |
第一节 行动实施准备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学工具分析 |
三、STEM课程内容设计 |
四、STEM学习共同体建构 |
五、教学支架设计 |
六、测量工具 |
第二节 行动研究流程 |
第三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观察反思 |
第四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观察反思 |
第五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观察反思 |
第六节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总结 |
一、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二、学生作品成绩分析 |
三、研究结论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与实施建议 |
一、研究总结 |
二、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STEM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二:学生STEM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信息技术基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客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兴起 |
1.1.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新要求 |
1.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
1.1.4 创客教育理念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新契机 |
1.2 问题陈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创客教育 |
2.1.2 创客教育理念 |
2.1.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2.1.4 教学策略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杜威“做中学”思想 |
2.2.2 建造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创新教育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
2.3.2 创客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
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析 |
3.1.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3.1.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3.1.3 课程结构 |
3.1.4 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 |
3.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析——以《信息技术基础》为例 |
3.2.1 教材结构分析 |
3.2.2 教材内容分析 |
3.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3.1 高中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
3.3.2 高中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调查和分析 |
3.4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初步构建 |
3.4.1 创客教育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融合理念分析 |
3.4.2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流程 |
3.4.3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初步构建 |
4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以《信息技术基础》为例 |
4.1 行动研究前准备 |
4.1.1 行动研究的目的 |
4.1.2 行动研究的环境 |
4.1.3 行动研究的对象 |
4.1.4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5 行动研究计划方案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
4.2.1 教学设计与实施 |
4.2.2 教学观察 |
4.2.3 教学反思 |
4.2.4 改进策略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空气质量报告》 |
4.3.1 教学设计与实施 |
4.3.2 教学观察 |
4.3.3 教学反思 |
4.3.4 改进策略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你好新时代》 |
4.4.1 教学设计与实施 |
4.4.2 教学观察 |
4.4.3 教学反思 |
4.4.4 完善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
5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调查分析 |
5.1 调查问卷分析 |
5.2 访谈内容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活动计划表 |
附录四 作品评价量规表 |
附录五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六 作品创作说明表 |
附录七 高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后测调查问卷 |
附录八 后测辅助访谈提纲(学生)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高中AI教学是国家智能与教学战略发展重要环节 |
二、“推理类”AI课程是国际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核心内容 |
三、我国对“推理类”AI课程基础性和重要性把握不足 |
四、中小学“推理类”AI课程亟需教学案例开发 |
第二节 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人工智能推理相关研究 |
二、国内外“推理类”AI课程教学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发展完善“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 |
二、丰富“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育教学理论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人工智能、知识推理、教学案例 |
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做中学”理论 |
第二章 高中AI课程中推理类教学案例现状归因分析 |
第一节 完善推理类教学案例集是高中AI课程深入推进的重要趋势 |
一、高中AI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知识表示与推理教学案例 |
二、以“人大附中”为代表开发高中AI课程项目案例集 |
第二节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中推理类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
一、重知识表示轻逻辑思维推理,课程内容基础性结构不完善 |
二、以知识图谱、多智能体推理为代表鲜少涉及,未意识重要性 |
三、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开发不足 |
第三节 高中生人工智能学习的主要特征 |
一、高中生思维敏捷、乐于逻辑推理,但缺乏系统化训练 |
二、高中生抽象表达能力强,但知识表示方式科学化欠缺 |
三、案例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 |
四、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较为充足,数字化学习技能基础较好 |
第三章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案例设计模型建构 |
第一节 国内外典型的“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 |
一、案例一:《探寻人工智能的神奇奥秘》教学设计 |
二、案例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教学设计 |
三、案例三:《机器人技术和未来技术》教学设计 |
四、总结分析现有的高中推理类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
第二节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
一、逻辑能力与计算编程思维相结合原则 |
二、科学精神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
三、内容系统化与多元性相结合原则 |
四、强智能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
五、抽象表达与知识可视化相结合原则 |
六、培养创造力与合作意识相结合原则 |
第三节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模型建构 |
一、理论基础分析 |
二、学习者及学习需求分析 |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四、教学内容 |
五、课程结构 |
六、学习策略和环境 |
七、教学评价 |
第四章 第一轮设计:《基于Arduino的 多功能学习小卫士》 |
第一节 Arduino开源平台特性分析 |
一、Arduino主板(硬件) |
二、Arduino IDE编程软件 |
第二节 教学项目设计分析 |
一、教学内容定位 |
二、课程教学目标 |
三、教学设计策略及原则 |
第三节 《基于Arduino的多功能学习小卫士》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四节 教学案例实施及反思总结 |
一、实践结果与分析 |
二、教学启示与反思 |
第五章 第二轮设计:“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优化设计 |
第一节 优化设计的原则及方向 |
一、强调高中AI课程的推理类别的内容区分 |
二、贴近普通高中技术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
三、明确AI教育以经验、技能和创新为目标导向 |
四、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协调使用教学方法 |
第二节 优化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一、“知识图谱推理”AI课程案例——《察异辨花》 |
二、“记忆驱动推理”AI课程案例——《识图认物》 |
三、“多智能体推理”AI课程案例——《自动迎宾系统》 |
第三节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实践分析 |
一、教学效果分析 |
二、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人工智能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测试问卷 |
致谢 |
附:本人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情况 |
(8)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学习方式创新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
1.1.2 探究式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流学习方式 |
1.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学习方式传统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研究现状 |
2.1 网络学习空间 |
2.1.1 理论研究 |
2.1.2 实践研究 |
2.2 探究式学习方式 |
2.2.1 理论研究 |
2.2.2 实践研究 |
2.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
2.4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 |
2.4.1 理论研究 |
2.4.2 实践研究 |
第3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工具的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现状 |
3.2.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
3.3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3.3.1 网络学习空间的低效率应用 |
3.3.2 探究式学习开展不足 |
3.3.3 应对策略 |
第4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 |
4.1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构思 |
4.1.1 设计理念 |
4.1.2 设计目标 |
4.2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设计 |
4.2.1 学习内容设计 |
4.2.2 学习模式设计 |
4.3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设计 |
第5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实践 |
5.1 学情分析 |
5.1.1 学习环境 |
5.1.2 学习者 |
5.2 学习实践 |
5.2.1 学习内容选取与设计 |
5.2.2 学习过程设计与实施 |
5.3 实践效果分析 |
5.3.1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效果 |
5.3.2 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
5.3.3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访谈表 |
附录B 学生访谈表 |
附录C 学生学习观察记录表(高中信息技术)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9)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数字时代对学习者的新要求 |
1.1.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中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
1.1.3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重任 |
1.2 问题提出 |
1.2.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 |
1.2.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方式的要求 |
1.3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价值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项目学习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
2.1.2 项目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实用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情境学习理论 |
2.2.4 多元智力理论 |
第三章 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项目学习模式构建 |
3.1 模式构建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
3.1.1 现实基础 |
3.1.2 理论依据 |
3.2 模式构建原则 |
3.2.1 以掌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为基础的原则 |
3.2.2 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的原则 |
3.2.3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准则的原则 |
3.2.4 以项目学习为方法的原则 |
3.3 模式构建 |
3.3.1 前期准备 |
3.3.2 选定项目 |
3.3.3 制定计划 |
3.3.4 活动探究 |
3.3.5 作品制作 |
3.3.6 成果交流 |
3.3.7 评价反馈 |
3.3.8 后期总结 |
3.4 评测方式 |
3.4.1 评测内容 |
3.4.2 量表编制 |
3.4.3 量表的测试和修正 |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内容 |
4.1.4 实验变量 |
4.1.5 实验假设 |
4.1.6 实验工具 |
4.2 教学实验安排与准备 |
4.2.1 教学实验安排 |
4.2.2 教学实验准备 |
4.3 教学实验前测的实施 |
4.4 教学实验的实施 |
4.4.1 实验班的教学过程 |
4.4.2 对照班的教学过程 |
4.4.3 实验班教学实施案例 |
4.5 教学实验后测的实施 |
第五章 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实验结果分析 |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
5.1.1 量表回收数据形态检验 |
5.1.2 前测量表独立样本T检验 |
5.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
5.2.1 量表回收数据形态检验 |
5.2.2 后测量表独立样本T检验 |
5.2.3 后测测验成绩对比分析 |
5.3 实验班前后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检验 |
5.3.1 前后测量表对比分析 |
5.3.2 前后测相关性检测 |
5.4 对照班前后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检验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5.5.1 项目学习对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优势分析 |
5.5.2 项目学习对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不足分析 |
5.5.3 项目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改进建议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 |
6.2 研究成果 |
6.3 研究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
附录2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发展现状调查 |
附录3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调查量表 |
附录4 Word2013 知识检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活动 |
致谢 |
(10)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基于H大学的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要求 |
(二) 传统课堂教学弊端日益凸显 |
(三) 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
二、文献回顾 |
(一) 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
(二) 教育信息化及其发展研究 |
(三) 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
(四) 研究展望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校课堂教学转型概述 |
一、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内涵 |
(一) 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概念 |
(二) 课堂教学转型相关概念辨析 |
二、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
(一)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 高校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三、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发展历程 |
(一) 国外高校教学转型的发展历程 |
(二) 我国高校教学转型的发展历程 |
四、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 |
(一) 以教为中心教学的特征及典型模式 |
(二) 以学为中心教学的特征及典型模式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转型 |
一、高校课堂教学转型面临的现实障碍 |
(一) 教师方面 |
(二) 学生方面 |
(三) 学校管理 |
二、信息技术对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影响 |
(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动摇了以教为中心教学存在的“合法性” |
(二)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以学为中心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三、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典型案例解读 |
(一) 国外典型案例 |
(二) 国内典型案例 |
第三章 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实施路径 |
一、H大学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 |
(一) H大学推进研究型教学的过程 |
(二) H大学推进研究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果及遇到的问题 |
(三) 利用信息技术:H大学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的思路 |
二、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具体措施 |
(一) 优化顶层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二) 重构教学环境,实现物理、资源、社交空间的融合 |
(三) 开展进阶培训,助力教师角色转变和能力提升 |
(四) 变革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
(五) 改革评价方式,开展基于数据的综合评价 |
(六) 重组管理机构,落实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 |
(七) 重塑教学文化,形成教学创新的整体氛围 |
(八) 重构育人生态,建立信息化支撑的育人环境 |
第四章 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案例分析 |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优化:“微助教”教学 |
(一) 教学设计原理 |
(二) 教学过程实施 |
(三) 教学效果评价 |
(四) 教学经验总结 |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变革:翻转课堂教学 |
(一) 教学设计原理 |
(二) 教学过程实施 |
(三) 教学效果评价 |
(四) 教学经验总结 |
三、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同步课堂 |
(一) 教学设计原理 |
(二) 教学过程实施 |
(三) 教学效果评价 |
(四) 教学经验总结 |
四、案例分析与总结 |
第五章 H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成效与反思 |
一、课堂教学转型中教师的变化 |
(一) 教学方式:信息技术高效融入 |
(二) 效果: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对混合式学习课堂认可度的提升 |
二、课堂教学转型中学生的变化 |
(一) 学习模式:自我探究与互动合作 |
(二) 效果: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变及其混合式学习课堂接受度的提升 |
三、学校教学生态的变化 |
(一) 高校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得以完善 |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得到发展 |
(三) 科教融合得以有效推进 |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成效总结 |
(一) 教师教学方式多元化,引导性增强 |
(二) 教学资源来源广泛化,前沿性增强 |
(三) 学生课程学习主动化,自主性增强 |
(四) 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真实性增强 |
(五) 学校课堂管理系统化,实效性增强 |
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 混合式学习课堂现行问题 |
(二) 混合式学习课堂对策建议 |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讨论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 以学为中心是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核心 |
(二)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课堂教学转型 |
二、研究的展望 |
(一) 高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环节 |
(二) 信息技术促进未来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的政策建议 |
三、研究的讨论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二) 研究的局限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研究型课堂卷) |
附录2: 《混合式课堂教学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3: 《混合式课堂教学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后记 |
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曹湘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D]. 董小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 马彩霞.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D]. 蒋邦英.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面向小学生数学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STEM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李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信息技术基础》为例[D]. 李晓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 刘媛媛.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8]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D]. 段娟.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 贾林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基于H大学的教学实践[D]. 曹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