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寓军于民:外军建设的新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净[1](2019)在《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开展队伍建设研究成为提高军队院校办学育人水平、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新时期军队院校文职人员特点,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首先从文职人员制度入手,指出建设文职人员队伍是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历史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接着,从队伍规模、制度建设、岗位任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针对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进行了较全面的现状调研,并从制度、人数、编制、福利待遇四个角度分析影响和制约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结合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得到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约束、注重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根据国情与军情有效激励的重要启示。根据调研现状及外军建设经验,提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军”字化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策略。要加强顶层立法建设和院校日常管理制度,提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水平;通过拓宽渠道、定向引进和计划调控,实现军事人才的优质化聘用;利用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和军事训练,开展军政素质的正规化教育;采取专家指导、部队实践和选拔送学,实施任职岗位的专业化培养;坚持军事文化激励、评价激励、成长和成就激励,实现科学用人的特色化激励等措施,为健全和完善我军文职人员制度、提高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周广磊[2](2014)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是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军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建立的,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我国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抓住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有利时机,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科技战争;同时,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迫切需要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牢牢的掌握军队,并为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研究,归纳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思想,集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在我国,党对军队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并通过党的纲领、章程、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政治制度得以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处于复杂的时代环境之中。世界战略格局复杂变动,经济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军事力量深刻调整以及国内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运用系统论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面临着诸多严峻而复杂的现实考验,我们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一系列根本制度,大力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完善军队干部队伍建设,紧盯形势任务变化不断创新政治工作,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保我国军事力量始终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杨智[3](2011)在《浅论军民融合式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历史发展阶段的新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这是我国国防建设乃至国家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对于指导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陈金涛,陈英[4](2010)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刑法思维的转换》文中提出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时代出现的新型战争样态。军事刑法思维应该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出现而有所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可靠的刑法保障。本文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以法律思维为切入点,对我国军事刑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做简要的探讨。
肖豪,王国军,文志勇[5](2006)在《坚持寓军于民 推进装备管理体制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为出发点,探讨了我军装备管理体制寓军于民改革的问题,主要阐述了装备管理体制寓军于民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以及政策建议。
叶小军[6](2004)在《寓军于民:外军建设的新特点》文中研究说明
二、寓军于民:外军建设的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寓军于民:外军建设的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概述 |
第一节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概述与历史沿革 |
一、文职人员制度概述 |
二、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我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性质特点 |
第二节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要求 |
二、丰富军事人力资源,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有力举措 |
三、推进军队院校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的客观需要 |
第三节 建设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的理论基础 |
一、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 |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三、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
四、文化凝聚原理 |
第二章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
第一节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总体概述 |
一、稳步推进聘用,为军队院校注入新能量 |
二、持续健全制度,管理水平逐渐走向规范 |
三、不断拓展舞台,任职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
第二节 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状况 |
一、调查问卷总体分析 |
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
三、影响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 |
第三章 外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启示 |
第一节 美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
一、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来源 |
二、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构成 |
三、美军院校文职人员规章制度 |
四、美军院校文职人员教育培训 |
五、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福利待遇 |
第二节 日本自卫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
一、文职人员的职责与编制员额 |
二、文职人员的招募与任用 |
三、文职人员的考评与晋升 |
四、文职人员的福利与待遇 |
第三节 外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
一、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约束是前提条件 |
二、注重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是核心之举 |
三、根据国情与军情有效激励是重要手段 |
第四章 加强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建议 |
第一节 提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
一、大力推动顶层立法建设,明确文职人员身份地位 |
二、科学制定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文职队伍建设依据 |
第二节 实现军事人才的优质化聘用 |
一、拓宽渠道,抢占市场先机 |
二、定向引进,挖掘优质人才 |
三、计划调控,优化队伍结构 |
第三节 开展军政素质的正规化教育 |
一、坚持政治教育,强化“军”的意识 |
二、加强价值引导,促进“院”的认同 |
三、锤炼军事素质,丰富“兵”的内涵 |
第四节 实施任职岗位的专业化培养 |
一、专家指导,提升教研学术水平 |
二、瞄准弱项,补齐部队实践短板 |
三、选拔送学,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
第五节 坚持科学用人的特色化激励 |
一、坚持文化激励,增加职业认同 |
二、坚持评价激励,增强竞争意识 |
三、坚持成长激励,规划职业生涯 |
四、坚持成就激励,实现不断晋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架构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确立的主要依据 |
2.1 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思想 |
2.1.2 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2.2 当代中国党与军队政治关系的制度安排 |
2.2.1 宪法和相关法律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的规定 |
2.2.2 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 |
2.3 中国共产党与军队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
2.3.1 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了夺权全国政权的胜利 |
2.3.2 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保证 |
2.3.3 改革时期,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 |
3.1 党对军队实行政治领导,保证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
3.1.1 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 |
3.1.2 军队政治工作,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
3.2 通过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 |
3.2.1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 |
3.2.2 以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全军为军队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
3.3 通过军队党组织体制的建立实现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 |
3.3.1 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
3.3.2 军队各级党组织为军队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
3.4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拥有绝对领导权 |
3.4.1 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系统双重领导体制 |
3.4.2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制度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 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发展的影响 |
4.1.1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 |
4.1.2 党长期面临着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压力的考验和挑战 |
4.1.3 军事力量和战略威慑力差距带来的风险和考验 |
4.1.4 21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
4.2 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政治关系发展的影响 |
4.2.1 执政环境的变化,使党对军队的领导方式亟待转变 |
4.2.2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 |
4.2.3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4.2.4 军队党组织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 |
4.2.5 军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
第五章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与军队政治关系的重要举措 |
5.1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军队,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 |
5.1.1 建设和培育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军队软实力 |
5.1.2 创新军队政治工作形式,提高政治工作水平 |
5.2 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增强党领导的有效性 |
5.2.1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 |
5.2.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党领导军队的中坚力量 |
5.3 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制度 |
5.3.1 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
5.3.2 坚持和完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 |
5.4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军有机统一起来 |
5.4.1 从严治党,实现党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
5.4.2 依法治军,实现军队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 |
5.5 地方各级党委要积极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
5.5.1 完善党委统管、军地合力的领导体系 |
5.5.2 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浅论军民融合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 |
1.1 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
1.2 军民融合是对“寓军于民”思想的重大创新 |
1.3 军民融合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
2 深入了解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学内涵 |
2.1 从富国强军相统一的高度理解军民融合的根本目的 |
2.2 从统筹兼顾、系统集成的角度理解军民融合蕴含的科学方法 |
2.3 从现实基础和客观需求的结合上理解军民融合战略部署 |
2.4 从综合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和市场基础作用的层面理解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现方式 |
3 着力把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
3.1 更新观念 |
3.2 深化改革 |
3.3 采取综合措施 |
4 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研究 |
4.1 继续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 |
4.2 抓住关键问题, 力求创新突破 |
(4)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刑法思维的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 原有军事刑法思维之不足 |
三、信息化战争条件下, 军事刑法思维之转换 |
四、寓军于民:外军建设的新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D]. 王净. 青岛大学, 2019(02)
-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政治关系研究[D]. 周广磊. 山东大学, 2014(02)
- [3]浅论军民融合式发展[J]. 杨智.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4)
- [4]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刑法思维的转换[J]. 陈金涛,陈英. 法制与社会, 2010(35)
- [5]坚持寓军于民 推进装备管理体制改革[J]. 肖豪,王国军,文志勇. 国防技术基础, 2006(11)
- [6]寓军于民:外军建设的新特点[J]. 叶小军. 国防科技,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