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周桃艮[1](2019)在《面向智能缫丝的自动缫丝机原型设计》文中提出自动缫丝机进入中国,发展至今已经有60多年了,从最初的定粒感知、定纤感知器和给茧方式的发展,到现在的机电一体化,自动缫丝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主流的自动缫丝机为短杠杆定纤式自动缫丝机,我们分析发现:短杠杆定纤式自动缫丝机的结构仍以机械式结构为主,以探索凸轮和添绪凸轮为动力源,通过机械同步机构驱动单绪机构进行缫丝;为了防止重添,探索纤度感知机构运动规律为周期性探索感知,当探索纤度感知的周期固定时,若生丝落细发生在两次纤度感知之间,则落细点无法及时发现,生丝落细丝长增加,不利于提高生丝质量;由于机构为机械同步联动式结构,所以动作虽然稳定,但是当生丝发生落细时,执行机构在相关信号的转换和传递耗时较多;由于自动缫丝机工作的全过程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的,所以不能输出实际缫丝生产工况和生产统计数据,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进行看护和统计,不利于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智能化处理。本文以智能制造为背景,针对短杠杆定纤式自动缫丝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单绪智能缫丝系统,并根据所设计的系统研发了智能自动缫丝机单绪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在原有的自动缫丝机基础上,去除了原自动缫丝机中的机械同步联动式结构,保留和利用了原有的自动缫丝机中部分有用构件,大大简化了自动缫丝机的结构,并将缫丝过程动作的各个机构完全分离,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通过可靠的电子传感器获知各个机构的位置信号,通过智能控制的程序定义相互配合关系,最终控制气动执行机构完成加茧、添绪动作。智能缫丝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智能缫丝,在本智能缫丝系统中:主要通过霍尔传感器获取可靠的输入信号,以单绪智能控制器来智能控制缫丝的动作,通过针型气缸执行加茧添绪动作,并将缫丝过程中获取的工况和统计数据通过通讯网络传输至上位机,以便对缫丝生产管理提供智能控制服务。探索周期可以智能改变,当丝条发生落细时,探索周期得到相应的延长,从而达到防重添的目的;当丝条不发生落细时,探索周期被缩短,减少生丝纤度控制迟后时间。落细时的探索周期随小(?)速的变化而变化,小(?)速通过自动检测获取。给茧机和単绪探索添绪机构之间的同步关系被去除,从而实现给茧机的高速运行。通过以上设计,生丝落细丝长得到有效地减少,提高了所缫生丝质量,并降低了人力管理成本。
徐昳荃[2](2013)在《自动缫丝络交张力的降低及其对生丝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生产高等级生丝是扩大生丝出口和生产高档丝绸产品的基础。由于已广泛应用的自动缫丝机缫丝速度快,缫丝张力大,对生丝的圆整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难以达到高等级生丝的标准。为此,论文着眼于自动缫丝的络交工序来开展降低缫丝张力的研究,期望在缫丝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缫丝张力,以提高生丝的圆整度等各项性能指标,保证生丝的等级。自动缫丝络交工序中,络交瓷座带动生丝产生横向摆动,以实现生丝卷装的成型。湿态生丝与络交瓷座间存在滑动摩擦关系,络交瓷座前后生丝的张力相差3cN以上,具有很大的降低空间。根据绳与定滑轮间的作用原理,将络交瓷座改为络交鼓轮,生丝通过鼓轮后的张力增大值将可能大大降低。通过对生丝与鼓轮间的摩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论文得出了鼓轮制作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在选材和形状设计上要尽量做到质量轻、半径小,加工过程中要尽量通过润滑等措施来减小芯轴与芯轴支撑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根据鼓轮的制作原则,选用不锈钢芯轴和ABS树脂制作了实物型的鼓轮。通过构建实验条件,使用德国施密特数字张力计DTMX-200对分别使用络交瓷座和络交鼓轮时的生丝张力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络交鼓轮在静止和横动时生丝的张力增大值分别为0.73cN和0.78cN,而络交瓷座在静止和横动时的生丝张力增大值分别为3.08cN和5.49cN。充分验证了络交鼓轮在降低生丝张力方面的有效性。将络交鼓轮整套部件安装于缫丝机上进行实际缫丝。利用YG020A型电子单纱强力机分别对使用络交瓷座和络交鼓轮所缫制的生丝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两种生丝的断裂强度相差不大,但断裂伸长率方面,使用络交瓷座缫制的生丝为21.336%,使用络交鼓轮缫制的生丝为18.441%,降低了2.895%,这与提高生丝的断裂伸长率的目的不符。经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鼓轮设计上存在问题,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跳丝或卡鼓轮现象。为此,论文又提出了V字型鼓轮的设计方案。此外,论文还利用生丝传动装置、光电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硬件和基于LabVIEW软件编写的测量程序,自行研制了一套生丝圆整度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分别测量了使用络交瓷座和络交鼓轮所缫制生丝的圆整度。测量结果显示,使用络交瓷座所缫制的生丝的平均圆整度为0.7401,使用络交鼓轮所缫制生丝的平均圆整度为0.7706,使用络交鼓轮后生丝的圆整度有所提高。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1)首次提出在自动缫丝过程中以鼓轮传送方式替代传统的瓷座摩擦方式,有效实现了缫丝张力地降低和生丝圆整度的提高。(2)发明了一种络交鼓轮及其附属装置,并进行了试验性缫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研制了一套有效的生丝圆整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对生丝匀度等其他品质指标的检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张夏[3](2007)在《国产煮茧、缫丝生产设备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根据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把我国从丝绸大国,建设成为丝绸强国际及我国“东桑西移”战略调整,这是丝绸产业实现缫丝设备升级换代的一次重大机遇。实现缫丝设备使用的高起点,淘汰陈旧落后的缫丝设备,广泛采用新的缫丝设备。各原丝绸大省也都成立了茧丝工作领导小组,对本省的丝绸大企业进行扶持,为整合丝绸企业带来了一次机遇,可能改变丝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状况;还有些省份在“东桑西移”战略调整中,抓住机遇,与沿海先进的丝绸企业合作,提升本企业的规模和水平。这就可能使很多企业进行设备更新,而目前丝绸设备型号不少,如何选择缫丝设备,值得丝绸企业认真思考。因此选择此题目,对缫丝设备进行对比,使企业中设备更新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课题准备以江苏、浙江一些缫丝企业为主,了解企业采用的制丝设备情况,重点了解煮茧机、自动缫丝机使用的情况,并采取收集缫丝企业实测的生产数据;其它省份以网络及专业期刊、杂志了解缫丝企业生产设备情况,供参考,其次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选出有代表性的设备,根据企业实测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煮茧机及自动缫丝机进行分析,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设备的性能,能够在缫丝企业生产设备改造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许才定,孔育国[4](2005)在《中日两国缫丝机发展简史与差距简析(下)》文中研究指明
许才定,方芝侠,李光英[5](2005)在《飞宇2000EX型和金鹰D301JY型自动缫丝机的实用情况与改进建议》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飞宇2000EX型和金鹰D301JY型自动缫丝机的实缫生产简况、这两种自动缫丝机的机械特性和在实缫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江文斌,叶文[6](2004)在《新型自动缫丝机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对新型自动缫丝机的研究分析,阐述主要机构的特点,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用好飞宇2000新时代自动缫丝机提出了一些想法,并就自动缫丝机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作了分析。
黄亚民,唐翠华[7](2003)在《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
黄亚民,唐翠华[8](2003)在《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FY2000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文中提出
刘世政,王晓军[9](2003)在《调整定纤系统做小自动缫均方差的尝试》文中提出
陈华[10](2002)在《开好管好飞宇2000优选型自动缫丝机》文中研究表明
二、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能缫丝的自动缫丝机原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自动缫丝机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自动缫丝机的起源 |
1.2.2 日本自动缫丝机的发展 |
1.2.3 中国自动缫丝机的发展及现状 |
1.3 自动缫丝机纤度控制原理 |
1.3.1 生丝纤度自动控制系统 |
1.3.2 短杠杆定纤式自动缫丝机纤度控制原理 |
1.3.3 长杠杆定纤式自动缫丝机纤度控制原理 |
1.4 自动缫丝机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1 纤度感知器技术路线 |
1.4.2 给茧方式技术路线 |
1.4.3 机电一体化技术路线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自动缫丝机智能缫丝系统设计 |
2.1 设计原理 |
2.2 单绪纤度控制系统主体框架 |
2.3 智能缫丝系统分析 |
2.3.1 探索周期智能改变 |
2.3.2 非同步关系分析 |
2.3.3 落细丝长有效减小 |
2.3.4 单绪缫丝自动智能监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绪缫丝平台的设计及搭建 |
3.1 探索机构 |
3.1.1 原探索机构运行规律分析 |
3.1.2 新探索机构设计方案 |
3.1.3 实验器材 |
3.1.4 实验与分析 |
3.2 纤度信号转换装置 |
3.2.1 光电传感器方案设计 |
3.2.2 霍尔传感器方案设计 |
3.2.3 对比分析 |
3.3 添绪机构 |
3.3.1 原添绪机构运行规律 |
3.3.2 气压传动添绪机构设计方案 |
3.3.3 实验器材 |
3.3.4 实验及分析 |
3.4 丝故障切断防止和停机构 |
3.4.1 原丝故障切断防止和停(?)机构运行原理 |
3.4.2 丝故障切断防止和停(?)机构改造方案 |
3.4.3 实验 |
3.5 小(?)传动机构 |
3.5.1 小(?)传动机构设计方案 |
3.5.2 实验器材 |
3.5.3 实验及分析 |
3.6 单绪缫丝实验平台的搭建 |
3.6.1 智能控制器 |
3.6.2 单绪控制模块设计及搭建 |
3.6.3 整体平台搭建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程序设计及参数分析 |
4.1 系统程序框架设计 |
4.2 防重添时间分析 |
4.3 探索周期分析 |
4.3.1 探索周期T |
4.3.2 探索周期T’ |
4.4 步进电机原位等待时间分析 |
4.5 落细丝长分析 |
4.6 其他参数 |
4.6.1 小(?)转速 |
4.6.2 给茧机参数 |
4.7 编程及数据分析 |
4.7.1 编程 |
4.7.2 探索周期数据分析 |
4.7.3 最大落细丝长数据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自动缫丝络交张力的降低及其对生丝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缫丝张力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
1.1 缫丝工序及缫丝张力的影响因素 |
1.1.1 索绪 |
1.1.2 理绪 |
1.1.3 添绪和接绪 |
1.1.4 集绪 |
1.1.5 捻鞘 |
1.1.6 络交和干燥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世界缫丝业现状 |
1.2.2 缫丝张力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3 生丝截面形状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降低络交张力理论分析及络交鼓轮研制 |
2.1 摩擦的概念与本质 |
2.1.1 摩擦的概念 |
2.1.2 摩擦的本质 |
2.2 生丝与络交瓷座间的摩擦力分析 |
2.2.1 摩擦的类型 |
2.2.2 降低生丝与络交瓷座间的摩擦力的方法 |
2.3 生丝与鼓轮间的摩擦力分析 |
2.3.1 绕轴有摩擦生丝的张力问题 |
2.3.2 生丝与鼓轮间的作用 |
2.4 络交鼓轮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张力测量与分析 |
3.1 张力测量仪器 |
3.2 测量方法 |
3.3 张力测量及分析 |
3.3.1 络交器静止时的张力测量 |
3.3.2 络交器横动时的张力测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丝圆整度测量系统的研制 |
4.1 生丝圆整度简介 |
4.2 系统设计 |
4.2.1 生丝运动机构 |
4.2.2 传感装置 |
4.2.2.1 传感器选择 |
4.2.2.2 装置设计 |
4.2.3 数据采集设备 |
4.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3.1 虚拟仪器 |
4.3.2 LabVIEW 简介 |
4.3.3 LabVIEW 程序设计 |
4.3.3.1 生丝直径采集 |
4.3.3.2 实现同点检测 |
4.3.3.3 生丝圆整度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丝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
5.1 试缫丝 |
5.1.1 实验装置 |
5.1.2 缫丝实验 |
5.2 生丝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测试与分析 |
5.2.1 络交鼓轮整套装置简介 |
5.2.2 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测试 |
5.3 生丝圆整度的测试 |
5.3.1 测试步骤 |
5.3.2 测量仪器调试 |
5.4 生丝圆整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络交鼓轮的改进探索 |
6.1 实际应用中的缫丝张力分析 |
6.1.1 跳丝现象 |
6.1.2 跳丝原因分析 |
6.2 鼓轮的改进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取得的成果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国产煮茧、缫丝生产设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制丝生产工艺过程概述 |
第一节 混剥选茧工序 |
第二节 煮茧生产工序 |
第三节 缫丝生产工序 |
第四节 复摇、整理、打包工序 |
第二章 煮茧生产设备比较 |
第一节 煮茧设备概述 |
第二节 煮茧机性能比较 |
第三节 比较结论 |
第三章 自动缫丝机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国产自动缫丝机介绍 |
第二节 国产自动缫丝机性能比较 |
第三节 国产缫丝机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
第四节 比较结论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中日两国缫丝机发展简史与差距简析(下)(论文提纲范文)
4 中日两国对先进缫丝机的研制和推广使用方面的差距 |
5 结束语 |
(6)新型自动缫丝机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
1.1 运行状态设定 |
1.2 工艺设计 |
1.3 无级探索周期 |
1.4 恒线速缫丝 |
1.5 实时帮助 |
2 索理绪车头 |
2.1 新茧补充茧量的控制 |
2.2 正绪茧自动加茧 |
3 给茧机传动 |
4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
5 结语 |
(8)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FY2000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FY2000型的先天不足与优选型感知系统的优势 |
2 FY2000型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理由 |
3 FY2000型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实例 |
4 分析说明与结论 |
(9)调整定纤系统做小自动缫均方差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 感知器的同步校验 |
1.1 同步校验仪的制作 |
1.2 同步校验的方法 |
2 定纤系统各部件的调整 |
3 结语 |
(10)开好管好飞宇2000优选型自动缫丝机(论文提纲范文)
(1) 原装给茧机给水装置是跨越给茧机的纵向加水方式, 如安装在中间, 对挡车工的操作有影响, 既不安全又不方便。 |
(2) 从对其他机型的维修管理得出经验: |
(3) 转向部60牙齿轮, 由于此处易滴水, 磨损非常严重, 使用寿命很短, 不但加大维修工作量, 而且增加维修费用。 |
四、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能缫丝的自动缫丝机原型设计[D]. 周桃艮.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2]自动缫丝络交张力的降低及其对生丝的影响[D]. 徐昳荃. 苏州大学, 2013(10)
- [3]国产煮茧、缫丝生产设备的比较研究[D]. 张夏. 苏州大学, 2007(11)
- [4]中日两国缫丝机发展简史与差距简析(下)[J]. 许才定,孔育国. 国外丝绸, 2005(06)
- [5]飞宇2000EX型和金鹰D301JY型自动缫丝机的实用情况与改进建议[J]. 许才定,方芝侠,李光英. 国外丝绸, 2005(01)
- [6]新型自动缫丝机的研究及应用[J]. 江文斌,叶文. 丝绸, 2004(10)
- [7]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J]. 黄亚民,唐翠华. 四川丝绸, 2003(04)
- [8]FY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用FY2000优选型感知系统的探索[J]. 黄亚民,唐翠华. 丝绸, 2003(11)
- [9]调整定纤系统做小自动缫均方差的尝试[J]. 刘世政,王晓军. 丝绸, 2003(09)
- [10]开好管好飞宇2000优选型自动缫丝机[J]. 陈华. 丝绸, 2002(10)
标签:张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