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春华,陈敏,马莉,豆瑞[1](2022)在《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营养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营养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1例,男106例,女95例,平均年龄(62.5±11.8)岁,平均透析龄(25.4±12.3)个月。测量干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握力、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SF)、计算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MC),检测生化、血常规等指标,并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MQSGA)进行营养评估,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年龄、性别、透析龄、营养状况,对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老年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男性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女性患者(P<0.05)。血透后,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但透析龄超过3年之后会有所下降。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与MQSGA分数负相关和白蛋白正相关(P<0.05)。从各领域分项分数来看,血透患者生理机能与MQSGA分数负相关,与白蛋白、握力、AMC正相关;生理职能与MQSGA分数负相关,与白蛋白正相关;躯体疼痛与握力正相关;一般健康状况与MQSGA分数负相关,与握力、AMC正相关;精神健康与AMC正相关;情感职能与白蛋白正相关;社会功能与MQSGA分数负相关;精力与MQSGA分数负相关,与白蛋白、血红蛋白、AMC正相关(P<0.05)。结论营养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患者内脏蛋白质和肌肉量贮备量对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影响。
仇思傲,杨家慧,王蓓[2](2022)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定量受试者整体评估(MQSGA)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疾病、透析时间、透析频率等资料,同时进行焦虑、抑郁评估,采集空腹静脉血用于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并完成所有研究项目的CKD患者1 228例,男性778例,女性450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1.64±6.98)岁。营养评估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的CKD患者712例,营养不良的患者516例,分别占58.0%、42.0%。营养正常组患者Hb、Alb、PA、Cr水平均高于营养不良组(均P<0.01)。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1.265)、透析时间>12个月(OR=2.042)、透析频率≤2次/周(OR=2.351)、Kt/V<1.20(OR=3.122)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MHD的CKD患者营养不良率较高,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视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以提高患者预后。
毕明明,姜美娟[3](2021)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老年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膳食状况和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采用透析客观营养评价法(OSND)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患者评估情况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营养膳食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根据OSND评价结果,150例患者中,营养正常者72例(48.00%),营养不良者78例(52.00%),其中轻度营养不良者27例(18.00%),中度营养不良者35例(23.33%),重度营养不良患者16例(10.67%)。根据患者营养评估结果,72例营养正常患者纳入营养正常组,78例营养不良患者纳入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血清尿素(Urea)水平[(19.84±3.06)kg/m2、(33.48±5.61)g/L、(85.39±19.06)g/L、(32.69±6.80)mmol/L]均显着低于营养正常组患者[(22.61±3.79)kg/m2、(38.25±4.78)g/L、(99.53±17.8)g/L、(36.14±5.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2、5.582、4.681、-3.511,均P<0.05);而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1 094.81±219.03)μmol/L、(421.93±210.09)pg/mL]均显着高于营养正常组患者[(871.04±157.63)μmol/L、(318.84±207.5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54、3.020,均P<0.05)。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营养不良组患者高龄、透析时长、伴发糖尿病、营养知识知晓度、蛋白能量摄入情况与营养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5.883、9.423、17.910、26.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长、营养知识知晓度低、蛋白能量摄入不足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0.796、7.818、8.154、5.044,均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且年龄、透析时长、营养知识知晓度低、蛋白能量摄入不足均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当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干预。
宋子威[4](2021)在《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作用及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 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文献数据库中与中医药干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营养状况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对象为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组干预措施为中医药(包括口服中药、中药静脉制剂、中药外用、针灸、导引、食疗等),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或阳性西药,对照组不含中医药相关内容,以血白蛋白为主要结局指标,检索日期为2010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将所有检索结果录入Endnote 20文献管理软件,经过软件自动查重及手工查重排除重复文献,剩余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获取剩余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汇总、讨论并确认纳入文献,如有争议清第三研究者仲裁;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工具为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JADAD量表,汇总、讨论质量评价结果,如有争议右第三研究者仲裁;对于质量评价中无法确定的文献,通过邮件及电话等方式联系原作,如经2次邮件问询、1次电话问询未能获得联系则放弃进一步求证;排除JADAD评分低于3分的文献,确认最终纳入文献。全程记录文献排除原因。由两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包括研究基本信息(研究者及研究日期、患者人口学特征、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干预周期)及结局指标。采用Stata14进行数据分析,通过I2检验判断研究异质性,综合meta回归及临床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若亚组内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亚组内研究具有临床同质性,但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分析模型。对于连续性变量疗效指标,统计量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合并统计量。各效应量均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统计量假设检验水准(α)为0.05。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若纳入研究数量>10个,则运用漏斗图判断发表偏倚。结果:关于中医药方法干预CKD营养状况的研究对于CKD早期研究较少,近10年研究多集中关注CKD5期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观察指标差异较大,且针对CKD营养不良的研究诊断标准不统一。最终纳入2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1718名患者,其中治疗组861人,对照组857人。最终观察的指标包括三类11项,实验室指标:Alb,PA,TF,TC,BUN,Scr,HGB;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与MQSGA。各个指标数据在研究间普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实验室指标:1)Alb:中医药干预对Alb的影响与中医证型、干预措施相较对照组无显着相关性,与综合分组相关性高。CKD5期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54,95%CI:[0.261.0.81],P=0.008<0.05,提示中医药相较对照组提高Alb水平效果更好;余亚组组内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数据合并。组间异质性高,提示中医药对于CKD不同分期、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作用不同。2)PA:中医药相较对照组疗效与CKD分期、干预措施相关性较低;与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相关性较高。中医药对营养不良组、未提及营养状况组,改善PA作用均相较对照组更佳;营养不良组MD:1.27,95%CI:[0.88,1.66],P=0.008<0.05;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47,95%CI:[0.21,0.74],P=0.02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MD>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提示中医药对于营养不良组PA改善作用高于未提及营养状况组,但是由于后者情况不详,结论参考价值有限。CKD2-4期营养不良组,MD:1.37,95%CI:[1.013,1.727],P=0.084>0.05;CKD5 期轻中度营养不良组,MD:2.539,95%CI:[2.015,3.064],P=0.067>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虚组MD:0.42,95%CI:[0.11,0.74],P=0.0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虚邪实组,MD:1.34,95%CI:[0.94,1.74],P=0.097>0.05。中医药对 PA 的作用效果与中医证型相关,作用效果:无证型组>正虚邪实组>正虚组。但是由于无证型组仅有1项研究,且样本量较小,结论具有局限性。3)TF:中医药对于TF的作用程度与CKD分期、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干预措施几项影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4)TC:营养状况、中医证型、干预措施与CHO的合并MD相关性低,CKD分期与之相关度高。中医药对于CKD5期患者CHO的作用相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5)BUN:营养状况、中医证型与BUN的效应量相关性低。CKD分期、干预措施与之相关性较高,但是均因亚组内异质性较高,无法进行meta分析。亚组间异质性较大,提示中医药对于BUN的作用在不同CKD分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由于CKD2-4期组仅有1项研究,结论参考价值有限。同样,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于BUN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6)Scr:中医药对Scr的改变与干预措施、中医证型相关度低,与CKD分期相关性高。CKD2-4 期组,MD:-0.69,95%CI:[-0.95,-0.43],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对CKD2-4期患者降低Scr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HGB:在删除2项高异质性研究后,最终共纳入1329名患者,以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D:0.54,95%CI:[0.34,0.74],P=0.000<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相较于对照组能有效改善CKD各个分期、各种营养状况及各种证型CKD患者HGB水平。然而漏斗图检测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故研究结论受限。人体测量:指标BMI、MAC、MAMC在研究间异质性均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量表:仅有少量研究观察了量表积分,各种因素导致组间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不同CKD营养状况指标的影响不同。对不同CKD分期和营养状况综合分组的Alb影响差异较大;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PA水平,作用程度受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以及中医证型影响;中医药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TC疗效程度差异较大;中医药对TF、BUN、Scr的疗效无明确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观察;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HGB水平;对于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和MQSGA无明确结论。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王露莹[5](2021)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体验及服务需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通过混合性研究的方式,探索CKD患者营养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感受及服务需求,了解CKD患者对于营养管理情感体验,调查CKD患者对营养服务使用与需求现状,分析不同分期CKD患者的不同营养服务相关使用、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性质性研究部分: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CKD患者进行访谈至资料饱和,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中的传统内容分析法,对全部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索CKD患者营养管理过程中,真实体验、感受及服务需求。第二部分: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问卷编制部分:在质性研究访谈的基础上,广泛相关查阅文献,初步拟定问卷条目;通过15名临床、护理、营养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问卷条目;通过对30名CKD患者进行小规模的预调查,对问卷语言、难度进行调适;最终确定了 CKD患者一般资料表、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相关问卷。第三部分:现场调查部分: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问卷对251名CKD患者的营养服务使用与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双人整理核对录入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描述性质性研究分析提取出4个主题分别为:1、饮食营养知识复杂,难以掌握;2、坚持营养管理困难,难以应对;3、常变心情,情绪易受影响;4、期待多种营养服务。第二部分:问卷共分为2个维度,即CKD患者营养服务使用现状与营养服务需求现状部分,共涵盖了 17个条目。第三部分:71.3%的患者接受过营养服务,47.8%的患者对于营养服务存在需求。CKD营养服务使用现状总体平均得分为(3.78±0.166);CKD1-2期患者平均得分为(2.60±2.822),CKD3-5期(非透析)患者平均得分为(4.37±2.252),CKD5期(透析)患者平均得分为(4.60±2.335);CKD1-2期接受过营养服务的患者显着少于CKD3-5期患者。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现状总体平均得分为(7.40±3.929),CKD1-2 期患者平均分约(8.56±4.507),CKD3-5 期患者平均分约(7.38±3.494),CKD5期透析患者平均分约(6.18±3.186),CKD1-2期患者对于营养服务的需求显着高于CKD5期透析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年数、CKD分期、是否透析是影响患者对于CKD营养服务需求的单因素;经回归模型分析得到,职业、文化程度、CKD分期、是否透析是影响患者对于营养服务需求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1、在营养管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关注CKD患者的个人体验,了解患者在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情绪变化及其应对方式,科普正确的饮食营养知识,给予积极的引导与心理支持,树立患者CKD营养管理的信心,开展多元化的营养服务以满足患者对于营养服务的需求。2、大部分CKD患者接受过营养服务,CKD1-2期患者对于营养服务的了解及使用程度远远低于其他期的患者。职业、文化程度、CKD分期、是否透析是影响患者对于需求营养服务的主要因素,CKD透析患者对于营养服务的需求程度更低。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特征的CKD患者展开“1对1”个体化的营养服务。
葛景利[6](2021)在《CRP、Hcy与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2.探讨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抽取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肾病科等科室住院并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的问卷调查,并搜集一般资料、CRP、Hcy、营养相关指标及其他实验室数据。根据CKD分期标准,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CKD1期、CKD2-4期、CKD5期,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特点。依据MQSGA评分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营养正常组(≤10分)和营养不良组(>10分),对两组间CRP、Hcy的水平进行比较,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索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1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有156例,检出率为86.67%;CKD2-4期(90.4%)及5期(90.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CKD1期(72.2%)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2.营养不良组的CRP、Hcy、BUN、mALB、TC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CRP:7.21(4.93,10.37)mg/l和3.77(3.13,5.76)mg/l,Hcy:18.42(16.2,22.2)umol/l和15.9(12.20,18.68)umol/l];而ALB、TP、Hb均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3.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CRP、Hcy、mALB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478,1.159和1.006,P值分别是0.008,0.040和0.018);4.CRP、Hcy、mALB分别与营养相关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示:CRP与ALB、TP、Hb呈负相关(rs=-0.686,-0.574,-0.326),与TC呈正相关(rs=0.188);Hcy与Hb呈负相关(rs=-0.203);mALB与ALB、TP、Hb均呈负相关(rs=-0.391,-0.358,-0.406);CRP、Hcy、mALB分别与MQSGA评分呈正相关(rs=0.209,0.171,0.298)(P<0.05)。结论1.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较高,且病情越重,营养不良的患病率越高;2.营养不良组CRP、Hcy、mALB水平较营养正常组增高,并且与营养指标呈负相关,与MQSGA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是DK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周欢欢[7](2021)在《基于BIA分析Ⅲ-Ⅳ期DK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我院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人体成分指标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同时,结合患者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探讨DK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DKD患者中医中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符合本研究制定Ⅲ、Ⅳ期DKD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9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符合本课题要求的患者进行人体成分的测量,将营养不良定义为瘦组织指数(LTI=去脂体重/身高2)低于参考人群的第10个百分位数。通过spss 20.0结合Excel分析处理原始数据,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DKD患者营养状况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①性别与年龄:共纳入了 195例Ⅲ-Ⅳ期DKD患者,Ⅲ期患者108人(55.38%),Ⅳ期患者87人(44.62%),年龄最大者85岁,年龄最小者37岁,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岁左右,56-65岁是所占比例最高人群,其次是66-75岁和45-55岁。②DM病程:在DKD患者的DM病程中,16-20年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11-15年,再次是5-10年,可知随着DM患者患病时间越长,发生DKD的可能性越高。③营养状况:本次入组的195例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好,其中,营养不良者24人(12.31%),Ⅲ期患者 15 人(7.69%),Ⅳ期患者 9 人(4.62%)。(2)人体成分相关:①人体成分与DKD不同分期的相关性:在偏回归系数(β)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基础上,β>0,Exp(β)>1的自变量为细胞外水分,表明在Ⅳ期患者中,其细胞外水分的值较Ⅲ期患者高。β<0,Exp(β)<1的自变量为腹围,表明在Ⅳ期患者中,其腹围的值较Ⅲ期患者低。②DKD患者与DM患者的人体成分:瘦组织指数(LTI)在DKD患者与DM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β<0,Exp(β)<1,表明在DKD患者中,其LTI的值较DM患者要低。③人体成分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FTI、LTI分别与TP、TG呈正相关(P<0.05);体脂百分比与TP呈正相关;细胞外水分与HCT呈正相关,与TP呈负相关;腹围与Hb、RBC、HCT、ALB、TP、TG均呈正相关,且各项均为低度相关。④以LTI分组讨论:正常LTI组与低LTI组之间的理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表明目前常见的标志物如Hb、ALB等,不能预测由BIA确定的营养不良。(3)中医证候相关:①中医证型与分期:在195例DKD患者的本证中,Ⅲ期患者中最多见的证候是阴虚燥热证(42.59%),其次是气阴两虚证(38.89%)、脾肾气虚证(12.96%),最少的见是阴阳两虚证(5.56%);Ⅳ期患者中,最多见的证候是气阴两虚证(33.33%),其次是脾肾气虚证(28.74%)、阴虚燥热证(25.29%),最少见的是阴阳两虚证(12.64%)。在标证中,Ⅲ期患者最多见的证候是湿热证(47.22%),其次是痰瘀证(23.15%)、血瘀证(16.67%),最少见的是水湿证(12.96%);Ⅳ期患者最多见的证候是水湿证(42.53%),其次是湿热证(34.48%)、痰瘀证(19.54%),最少的见是血瘀证(3.45%)。②中医证候与营养状况:在DKD患者本证中,最易发生营养不良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14.08%),其次是脾肾气虚证(12.82%),然后是阴阳两虚证(11.76%)和阴虚燥热证(10.29%);在DKD患者标证中,最易发生营养不良的证型为血瘀证(28.57%),其次依次是水湿证(13.73%)、湿热证(11.11%)、痰瘀证(4.76%)。③中医证候与LTI:LTI值在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差异。以各证候LTI均值比较,本证中: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标证中:湿热证>痰瘀证>血瘀证>水湿证。④中医证候与存水量:在本证和标证中,各中医证型的细胞外水分比率的值有明显差异。从均值来看,本证中细胞外水分比率: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标证中细胞外水分比率:血瘀证>水湿证>痰瘀证>湿热证。结论:(1)DKD的分期不同,人体成分的组成不同,其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DKD Ⅲ期患者的人体成分相比,Ⅳ期患者的细胞外水分增多,腹围减小,提示Ⅳ期患者可能在水液代谢失调及营养失衡方面的情况更为严重。(2)在人体成分与理化指标中的关系中,FTI、LTI分别与TP、TG呈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TP呈正相关;细胞外水分与HCT呈正相关,与TP呈负相关;腹围与Hb、RBC、HCT、ALB、TP、TG均呈正相关,且各项均为低度相关。但目前常见的标志物如Hb、ALB等,不能预测由BIA确定的营养不良。(3)东直门医院DKD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好,但Ⅲ期与Ⅳ期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LTI可作为重要的营养状况评估指标,能良好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预测患者的存活率,在营养良好的患者中LTI的值越高;反之患者的营养状态越差,LTI的值越低,提示生存率越低。DKD患者的LTI值较DM患者要低,表明DKD患者的营养状况较DM患者差,故应尽早关注DM患者的营养状况,在DM发展为DKD的进程中,也应时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4)DKD患者在不同时期证型分布不同,DKDⅢ期患者本虚证最多的证候是阴虚燥热证,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Ⅳ期患者本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证,标实证以水湿证为主。(5)脾肾气虚证与血瘀证的患者营养状况相对较差,临床上应重视这类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6)各证型的细胞外水分比率有明显差异,本证中细胞外水分比率的值脾肾气虚证最高,标证中细胞外水分比率的值血瘀证最高,应注意这类患者的水液代谢问题。
洪丽梅[8](2021)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慢性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2.68±0.52)g/L、血清白蛋白(ALB)(35.55±5.72)g/L、血红蛋白(Hb)(132.15±11.42)g/L、前白蛋白(PA)(212.45±12.59)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0.64)g/L、(29.12±5.62)g/L、(118.42±10.29)g/L、(185.20±10.52)mg/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营养不良率、贫血发生率及透析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李冰[9](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讨营养不良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及时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材料与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告知患者或家属试验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资料(一般资料、测量资料、实验室指标),对其进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MQSGA),统计出营养不良MQSGA评分,根据MQSGA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并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的调查研究进行中医体质的判定分类。应用SPSS26.0统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体质与营养不良、一般资料、测量资料、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结果:1.MHD营养不良患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分布69-89岁老年患者居多,透析龄多在25-48个月,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痰湿质最多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气虚质最多见,原发病为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阳虚质最多见。2.MHD营养不良患者不同体质类型在BMI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的BMI值最大,血瘀质的BMI值最小;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分别在MAC、TSF和MAMC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MHD营养不良患者不同体质类型的MQSGA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质的MQSGA评分最高。MHD营养不良患者不同体质类型在MQSGA评分分度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实验室指标方面,MHD营养不良患者的不同体质类型分别在血红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患者的血红蛋白最高,血瘀质患者的血红蛋白较低;阳虚质患者的白蛋白最高,血瘀质患者的白蛋白较低。而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在前白蛋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在甘油三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在总胆固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分析结果可知,平和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最高,气虚质患者的总胆固醇较低。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分别在血肌酐、血尿素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分别在Ca、P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的MHD营养不良患者在PTH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分析结果可知痰湿质患者的PTH最高,平和质患者的PTH较低。结论:1.本透析中心MHD营养不良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平和质。2.本透析中心MQSGA评分轻度营养不良患者较多,且血瘀质评分最高。3.MHD营养不良患者血瘀质的营养状态较差,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值均较低,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实验室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刘明真[10](2021)在《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下的饮食方案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将知信行理论作为框架,编制《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后应用于试验中。2.通过便利抽样兰州市一所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选取进行血透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饮食宣教,试验组在Roy适应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协助患者和照顾者共同制定饮食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试验开始前和饮食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主观营养状况评估表、饮食依从性评估表、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两次评估,并检测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在饮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问卷最终有39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α水平为0.78;重测信度(r)为0.82;问卷的I-CVI为0.89,S-CVI为0.91,总CVI为0.9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80%;专家对本研究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87,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0。2.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营养状况得分、饮食依从性得分、生活质量的分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3.试验完成后,试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试验组中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试验组方案实施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饮食依从性评分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中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饮食方案,适用于各类MHD患者,达到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的目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二、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营养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血透治疗方法 |
1.3 营养评估 |
1.4 生存质量 |
1.5 人体测量 |
1.6 生化及血常规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年龄对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2.2 性别对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2.3 透析龄对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2.4 营养状况对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3 讨 论 |
3.1 年龄、性别、透析龄 |
3.2 营养状况 |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不同营养状况组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
2.3 营养状况影响因素 |
3 讨论 |
(4)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 |
1.2 CKD不同阶段的病生理机制及营养状况特点 |
1.3 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 |
1.4 CKD营养状况的诊断 |
1.5 CKD营养状况的治疗 |
1.6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
2.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慢性肾脏病之中医观 |
2.2 营养状况之中医观 |
2.3 中医药干预营养状况的具体方法 |
2.4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相关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前言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
2.1 检索范围 |
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
2.4 资料提取 |
2.5 资料分析 |
2.6 研究方案及注册信息 |
二、研究结果 |
1. 检索流程及结果 |
2. 纳入研究特征 |
2.1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3. 亚组分组情况概述 |
4. 主要结局指标:白蛋白(Albumin, Alb) |
5. 次要结局指标 |
5.1 实验室指标 |
5.2 人体测量 |
5.3 量表 |
6. 不良反应 |
7. 讨论 |
7.1 原始研究评价 |
7.2 本次研究指标的选择 |
7.3 本次研究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中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
附录2. 英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
附录3. JADAD量表评分标准 |
个人简历 |
(5)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体验及服务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现状 |
1、CKD营养管理现状 |
2、CKD营养服务开展现状 |
3、CKD营养服务需求现状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回顾法 |
(二) 质性研究 |
(三) 专家咨询法 |
(四) 预调查 |
(五) 现场调查 |
(六) 统计学方法 |
(七) 质量控制 |
(八) 道德伦理 |
(九)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CKD患者营养管理真实体验与需求 |
(一) 前言 |
(二)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4.1 加强营养管理相关知识指导,减少患者知识盲区 |
4.2 提供针对性指导,引导患者正确应对 |
4.3 开展多元化营养服务,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
4.4 提升营养服务质量,建立患者营养管理正确观念 |
(五) 小结 |
第二部分 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问卷编制 |
(一) 前言 |
(二) 研究目的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预调查 |
(三) 结果 |
3.1 专家一般情况 |
3.2 专家积极性 |
3.3 专家权威程度 |
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5 专家咨询后问卷修改 |
3.6 预调查结果 |
(四) 讨论 |
4.1 问卷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
4.2 问卷编制的可靠性 |
4.3 问卷的创新性 |
第三部分 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服务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 前言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调查工具 |
(四) 结果 |
4.1 CKD患者基本资料 |
4.2 CKD患者营养服务使用现状 |
4.3 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
4.4 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 |
4.5 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
(五) 讨论 |
5.1 CKD患者营养服务使用现状分析 |
5.2 CKD患者营养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
5.3 CKD患者营养服务使用与需求的影响因素 |
(六) 结论与建议 |
创新之处 |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专家函询表(第一轮) |
附录2 调査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
致谢 |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CRP、Hcy与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分组标准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2 CRP、Hcy及其他实验室数据的收集 |
2.2.3 MQSGA量表的收集及评分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纳入患者的营养状况特点 |
3.2 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3.3 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两组CRP、Hcy等指标的比较 |
3.4 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两组营养相关指标的比较 |
3.5 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
3.6 CRP、Hcy、mALB与营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综述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 |
作者简历 |
(7)基于BIA分析Ⅲ-Ⅳ期DK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Ⅲ-Ⅳ期DKD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现状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非透析阶段DK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
3 DKD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 |
4 改善DKD患者营养状况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DKD患者的中医研究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各家临证经验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资料收集 |
1.7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人体成分相关 |
2.3 分组讨论 |
2.4 中医证候相关 |
3 讨论 |
3.1 一般资料讨论 |
3.2 人体成分分析相关讨论 |
3.3 LTI分组讨论 |
3.4 中医证候与营养状况 |
3.5 不足与展望 |
3.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透析营养客观评分 |
1.2.2 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现状 |
1.2 照顾者在患者饮食中的作用 |
1.3 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
1.4 Roy适应模式 |
2.主要概念 |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
2.2 主要照顾者(PC) |
3.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1.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 |
1.1 问卷的初步构建 |
1.2 德尔菲专家咨询 |
1.3 初始问卷形成 |
1.4 预调查 |
1.5 统计学方法 |
2.研究对象 |
2.1 样本量选择 |
2.2 患者的诊断标准 |
2.3 患者的纳入标准 |
2.4 患者的排除标准 |
2.5 患者的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
2.6 PC的入选标准 |
2.7 PC的排除标准 |
3.干预方法 |
3.1 试验方案 |
3.2 成立研究小组 |
3.3 对照组 |
3.4 试验组 |
4.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
4.1 观察指标 |
4.2 评定方法 |
5.质量控制 |
6.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问卷编制结果 |
1.1 函询结果 |
1.2 预调查结果 |
1.3 正式问卷的形成 |
1.4 信度分析 |
1.5 效度分析 |
2.基线资料 |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2.2 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
2.3 ALB和 HGB值 |
2.4 生活质量、照顾者饮食知信行、营养状况、饮食依从性得分 |
3.基于RAM的评估结果 |
4.患者适应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4.1 内部因素 |
4.2 外部因素 |
5.目标制定结果 |
6.强化教育结果 |
7.饮食方案干预结果 |
7.1 两组患者ALB值 |
7.2 两组患者HGB值 |
7.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
7.4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得分 |
7.5 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得分 |
7.6 两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 |
第四章 讨论 |
1.问卷编制分析 |
2.基线资料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患者测量指标分析 |
3.基于RAM下的饮食方案制定过程分析 |
4.干预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创新性 |
3.局限与展望 |
3.1 研究的局限 |
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人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
附录2 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 |
附录3 饮食依从性量表(RABQ) |
附录4 第一轮专家函询 |
附录5 第二轮专家函询 |
附录6 正式问卷 |
附录7 营养物质的饮食交换表 |
附录8 主要食物成分表 |
附录9 医院伦理材料 |
附录10 知情同意书 |
文献综述 综合饮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影响的Meta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营养因素分析[J]. 袁春华,陈敏,马莉,豆瑞.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1)
-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仇思傲,杨家慧,王蓓. 华南预防医学, 2022(01)
- [3]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毕明明,姜美娟.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6)
- [4]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D]. 宋子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体验及服务需求研究[D]. 王露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CRP、Hcy与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D]. 葛景利. 青海大学, 2021(01)
- [7]基于BIA分析Ⅲ-Ⅳ期DK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D]. 周欢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J]. 洪丽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5)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D]. 李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D]. 刘明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