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丽[1](2019)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 ——以某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为例》文中认为目的:收集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上报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数据,结合针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锐器伤问卷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探讨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高危因素,为锐器伤的防护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22017年青岛市某省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上报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数据;(2)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医院部分科室日常操作中2017年接触锐器操作的医务人员(医、护、医技人员,包括实习生、委培生)进行问卷调查;(3)对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发生锐器伤的部门、环节、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器具、锐器伤程度及结局、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防控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环节前5位为:动静脉拔针(24.31%)、针头入锐器盒(18.57%)、手术缝针(13.40%)、药物配制(9.14%)和静脉注射(7.79%);(2)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地点前5位为:普通病房(44.35%)、急诊室(16.65%)、静配中心(3.38%)、输液室(3.34%)和标本采集科(2.80%);(3)医务人员锐器暴露源前5位为输液器钢针(44.84%)、手术缝针(10.51%)、静脉留置针(8.59%)、真空采血针(8.33%)和玻璃碎片(2.54%);(4)锐器致伤以轻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5.09%,中度病例占3.47%,重度病例占0.53%;(5)不同职称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90,P<0.05)。职称越高,对预防锐器伤的重视程度越高,越不易发生锐器伤。其中初级职称锐器伤发生率30.94%;中级职称锐器伤发生率10.90%;副高级职称锐器伤发生率3.70%;正高职称锐器伤发生率5.13%;(6)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有关(?2=43.07,P<0.05),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较工作年限长的更易发生锐器伤。其中工龄20年以上的,锐器伤发生率8.62%;工龄15-20年的,锐器伤发生率8.15%;工龄10-15年的,锐器伤发生率19.54%;工龄5-10年的,锐器伤发生率19.77%;工龄低于5年的,锐器伤发生率31.86%;(7)学历较低的医务人员较容易发生锐器伤(?2=58.84,P<0.05)。其中专科及以下学历锐器伤发生率34.05%;本科学历锐器伤发生18.38%;硕士学历锐器伤发生率12.74%;博士学历锐器伤发生率4.82%;(8)工作环境对锐器伤发生情况影响较大(?2=73.94,P<0.05),工作环境宽敞明亮不易发生锐器伤。按操作环境划分,操作环境光线不明亮锐器伤发生率34.67%;操作环境拥挤锐器伤发生率为27.45%;操作环境适中锐器伤发生率18.06%;操作环境宽敞明亮锐器伤发生率11.46%。不同操作环境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佩戴手套对锐器伤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2=2.61,P>0.05)。佩戴双层手套,锐器伤发生率29.69%;佩戴单层手套,锐器伤发生率22.22%;未佩戴手套操作,锐器伤发生率20.96%;(10)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对锐器伤的发生影响较大(?2=69.66,P<0.05)。医务人员极少甚至没有参加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并且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的,锐器伤发生率37.72%;参加过职业防护等知识培训,基本掌握相关知识的,锐器伤发生率33.02%;医务人员参加多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锐器伤发生率12.27%;(11)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执业类别、职称、性别、工作年限、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程度、操作环境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而在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中:护士较其他职业类别更易发生锐器伤(OR=0.53,95%CI:0.35-0.82);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锐器伤(OR=0.31,95%CI:0.21-0.45);以高级职称为参照,低职称更易发生锐器伤(分别为初级:OR=2.34,95%CI:1.19-4.63;中级:OR=1.87,95%CI:1.21-2.86;副高:OR=1.57,95%CI:0.70-3.45)、以工作年限>20为参照,工作年限越短锐器伤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5年:OR=10.05,95%CI:2.70-38.80;5-10年:OR=6.52,95%CI:2.24-19.01;10-20年:OR=2.62,95%CI:1.30-5.29)、以操作环境宽敞明亮为参照,操作环境越差锐器伤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环境适中:OR=2.68,95%CI:0.53-13.70;光线不明亮:OR=7.07,95%CI:1.59-31.42;环境拥挤:OR=8.93,95%CI:2.96-26.91)、以熟练掌握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为参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差锐器伤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基本掌握:OR=2.02,95%CI:1.13-3.68;基本不知晓:OR=7.50,95%CI:1.13-20.50)。女性护士、低职称、工作时间较短、操作环境不明亮及拥挤、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差的人员比较容易发生锐器伤;(12)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直接防控费用进行分析,研究中共有65人进行了检验和治疗。其防控费用(实验室检查费+治疗费)合计26702.57元,平均每例费用410.81元。其中,HIV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最高,为907元;HCV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最低,为264.25元;HBV暴露例次数最多,为32例次,平均每例费用为453.03元;梅毒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为289.83元;未知暴露源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为341.67元;(13)现况问卷调查显示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为: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紧张等原因(37%)、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5%)、抢救患者,操作比较急(12%)、患者不配合(7%)、医护配合不默契(6%)、其他(13%);(14)现场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未按照要求上报的原因主要为:安全意识不够(37%);认为发生锐器伤的器具未发生污染,无上报必要(25%);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受伤程度较轻;或者认为本身有抗体,自己身体素质好,交叉感染可能性少(19%);认为上报填写表格相关内容较多,上报程序麻烦(9%);感染源不确认,防范意识低(6%);其他(4%)。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别执业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存在差异,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产生的经济负担不容小觑,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类别、职称、性别、工作年限、操作环境与防护培训等。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尤其是高危人群的防控。例如,加强安全知识培训,规范相关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技能;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易发生锐器伤环节的监管;加强环境管理,使之利于操作;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等,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风险。
王栋[2](2019)在《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与职业紧张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甘肃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施以及职业紧张现状;(2)根据调查结果,对全省医疗机构精准化开展职业安全培训及对职业紧张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3)为深入了解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便利抽样方法,2017-2018年间选择甘肃省14个市级行政区中的县级医疗机构作为研究现场,对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与职业紧张调查。锐器伤调查采用自主设计问卷,职业紧张调查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结果:(1)在1022个医疗机构参与锐器伤调查的9453位医务人员中,以二级医疗机构(6580人,69.6%)、女性(7487人,79.2%)、30岁以下(4711人,49.8%)、工作年限小于5年(3222人,34.1%)、大专学历(3700人,39.1%)、护士(5536人,58.6%)、每周工作时长在40到50小时(4371人,46.5%)的医务人员为主。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过去一年内锐器伤发生率为51.8%,锐器伤发生人次率为1.45次/(人·年),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多次锐器伤发生率达到32.0%。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双手回套针帽(无液体污染),共发生1919次(14.0%),其次为手术缝针刺伤(1420次,10.3%)、将针头放入锐器盒(1194次,8.7%)。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三个地点依次是治疗室(3668次,26.7%)、普通病房(2562次,18.7%)和手术室(2271次,16.5%)。发生锐器伤所涉及医疗器具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一次性注射器(4826次,35.2%)、手术缝针(2271次,16.5%)和头皮钢针(1581次,11.5%),前三位共发生8678次(63.2%)。锐器伤血源性感染性病原体以乙肝病毒占比最高,占所有已知具有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62.6%(1097次)。发生锐器伤后多数医务人员会出现担忧、紧张与焦虑的情绪问题。仅有22.3%(2108人)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其所在医疗机构提供的两种及以上安全设备情况。医务人员中有超过10%未注射过乙肝疫苗。锐器伤发生后,完全上报率仅有8.4%,且有部分医院未设置锐器伤上报机构。在接受锐器伤防护知识教育培训调查,有27.8%的医务人员从未接受过防护知识教育及培训。医院所在地州市的GDP、所在地州市人均GDP以及医务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工作类别、职称、婚姻状况、每周工作时间和医院提供锐器伤防护设备情况均会影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2)在参与职业紧张调查的2524位医务人员中,以二级医疗机构(1434人,56.8%)、女性(2022人,80.1%)、30岁以下(1218人,48.3%)、工作年限小于5年(812人,32.2%)、大专学历(1007人,39.9%)、护士(1565人,62.0%)、每周工作时长在40到50小时(1147人,45.4%)的医务人员为主。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男性、年龄大于45岁、工作年限大于15年、本科及以上学历、医生、每周工作时间大于50小时、高级职称者、已婚者认为自我付出较多。在三级医疗机构工作,年龄大于45岁、工作年限高于15年及每周工作时间不高于40小时的医务人员内在获得感更高。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2.5%,影响职业紧张程度的因素有所在医院等级、医务人员工作年限、工作类别和每周工作时间。(3)低职业紧张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49.2%,高职业紧张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58.7%,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的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锐器伤(p<0.001)。结论:(1)甘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锐器伤血源性感染性疾病最大风险是乙型肝炎,医务人员缺乏锐器伤发生危险与预防策略相关知识,医院提供锐器伤防护措施与保障措施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务人员年龄、工作年限、医院提供防护设备状况、工作类别、职称、婚姻状况及每周工作时间对锐器伤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2)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因素有:医院等级、工作年限、工作类别及每周工作时间。医疗机构需要通过改善其工作环境、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减轻其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保障与晋升预期等,来缓解医务人员职业紧张;(3)职业紧张程度高的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锐器伤。因此可通过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来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和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
豆欣蔓[3](2018)在《CVC置管者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E毒力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临床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可引起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极易继发脓毒症(Sepsis)或脓毒性休克(SS)。Sepsis及SS是机体对CVC导管留置相关的病原菌入侵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系统性反应,致死率极高。本研究通过对留置CVC导管者大样本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研究CRBS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病原菌毒力基因与致感染的相关性,为CRBSI的防治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1.采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与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本中心连续4年16,841例CVC置管者临床病例的CRBSI流行病学特征及细菌生物学特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CRBSI的发生率、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特性及影响因素。2.将ICU留置CVC导管者(实验组)100例与未留置CVC导管者(对照组)100例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分析最为主要的6类致感染病原菌的毒力基因表达的差异性。采用Graphpad prism6.0进行统计学分析。3.将ICU留置CVC导管发生了CRBSI的SS患者(实验组)238例与正常体检者(对照组)242例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对比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毒力基因ACE的基因活性及rs4291和rs4646994分子标记的多态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ACE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SS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单变量与多变量研究方法对SS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841例CVC置管者CRBS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细菌生物学特性如下:(1)CVC置管的总数量逐年增加,但CRBSI发生率逐年降低,分别为7.9/千导管日、7.6/千导管日、6.9/千导管日、6.4/千导管日。(2)CRBSI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所占比例为,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为88%,导管维护者感控依从性不良,置管前评估不佳为4.2%,患者自我管理不良为2.1%,其他因素为0.3%。(3)CRBSI的病原菌类型:16,507例为单一病原菌感染,331例为双重感染,3例为三重感染。总分离出病原菌16,905株,革兰氏阳性菌(G+菌)8,709株(51.4%),革兰氏阴性菌(G-菌)7,875株(46.7%),真菌321株(1.9%)。(4)综合分析结果显示,CVC置管者CRBSI的致感染病原菌主要有6类,即肠球菌(16.5%)、鲍曼不动杆菌(15.4%)、肺炎克雷伯杆菌(11.2%)、铜绿假单胞菌(10.5%)、大肠埃希菌(9.6%)、表皮葡萄球菌(3.0%)。2.6类致感染病原菌的感染毒力基因实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肠球菌的感染相关基因esP、gelE、cylA、ACE,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相关基因baP、ompA、csuA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相关基因iroN、htrA,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相关基因exoS、exoT、exoU、exoY,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相关基因eaeA,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相关基因icaA、U43366等毒力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球菌感染患者的ACE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3.比较两组之间ACE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ACErs4291和rs4646994的等位基因(Allele)和基因型频率(GF)均有显着差别(P<0.05),实验组rs4291的TT基因型频率和rs4646994的DD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E基因的细胞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AT和TT基因型(TT>AT)比AA基因型明显升高,而DD基因型则相对于DI和II基因型(DI>II)有明显下降;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结果显示:携带TT或DD基因型的SS患者比非携带者具有更高的7 d-30 d内致死率;SS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低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r291、血清ACE及r646994等因素是SS患者具有更高危险及不良预后的预警指标。结论CVC置管者CRBSI的致感染病原菌以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6类为主。病原菌的毒力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留置CVC导管者的病原菌致感染相关毒力基因的高表达水平可能与其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呈现高表达的16个毒力基因中,ACE基因与脓毒性休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ACE毒力基因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临床预测指标。
刘诗勤,任晓晓,周挺,杨琼,高晓东[4](2018)在《医务人员相关锐器伤及血源性暴露防护法律法规的国际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旨在通过较为详尽地总结国际上关于医务人员相关锐器伤和其血源性暴露安全立法的情况及相关进展,对比我国的现状,为当前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启示。通过对文献及公开法律法规和指南的梳理,了解到国际上通常用立法及配套的法规防护锐器伤,而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通常都需要一系列的措施,涉及教育、流程管理、风险评估、上报和监控、补偿及奖惩机制、以及安全器具的使用等。循证立法非常值得借鉴。立法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所影响教育的人群都非常重要。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的完善能够切实有效防护医务人员锐器伤及其血源性暴露和感染。
邓清兰,雷春芳[5](2018)在《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手术室是医院十分重要的地方,其涉及多个危险因素,而医源性感染是重点需要防护的危险因素。在手术中,作切口是最为普通的操作,但如果患者存在某些血液传染病,易出现血源性感染,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具体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徐明春[6](2018)在《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文中认为目的:探析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与相关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管理制度缺陷等因素相关,通过针对性实施防护对策,如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对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培训,逐渐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同时树立危险意识。经随访调查1年,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以及其他血源性感染疾病暴露事件。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防护对策,可明显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机率,减少了职业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李艳丽,王焱鑫[7](2017)在《危机管理在血源性感染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医务人员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130名临床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就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及血源性感染的情况进行危机管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管理。结果两组患者管理一年后,医务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实验组为73.8%,对照组为7.69%,两组间比较,职业暴露锐器伤及发生血源性感染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危机管理6F原则的应用,实验组的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增强,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及血源性感染率均显着降低。
薛菊兰,胡晓原,王向荣[8](2016)在《患者血源性感染因子检出调查与职业防护》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血源性传播感染因子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创建安全环境和条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14年5月-2015年2月某院临床科室阳性检出HBs Ag、抗HCV、抗TP、抗HIV血源性感染因子上报传染病信息系统并经专职传染病管理员审核合格的资料。结果共检测出阳性病例559例,其中HBs Ag阳性病例430例(占76.92%),抗HCV阳性病例86例(占15.38%),抗TP阳性病例38例(占6.80%),抗HIV阳性病例5例(占0.89%);除抗TP阳性感染者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他阳性感染者均男性多于女性;感染人群除抗HIV阳性以2040岁居多,其他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人群;37.92%的阳性感染病例分布在内科,20.93%分布在外科,15.74%分布在妇产科,15.21%分布在肿瘤科。结论血源性传播疾病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严格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适时评估患者血源性疾病情况,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共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屏障。
陆美凤[9](2016)在《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及相关防护管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从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的角度分析手术室血源感染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特点及职业危险因素,并对相关问题寻求防护管理对策。从护理人员学习职业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害、暴露途径以及环境、个人因素、相关的器材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制定医疗管理部门的干预政策等方面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进行防御干预,为降低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进而提升医院手术室防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李岚,汪涓,姚彬,于淑娟,于逢春,梁红艳,周洪柱[10](2015)在《血源性感染聚集性病例调查及控制的管理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综合医院血源性感染聚集性事件发病因素和处理过程中的管理经验,为有效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院一起血源性感染聚集性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4月21-28日连续发生6例医院感染,经采取隔离措施、病房环境消毒干预措施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措施,感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次感染为一起革兰氏阴性细菌引发的血源性聚集性感染,住院病房环境污染和经手播散是本次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源和传播途径,经及时采取有效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多学科合作和及时沟通是重要的成功之道。
二、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 ——以某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医院 HIS 系统数据结果分析 |
2.2 医务人员锐器伤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 |
讨论 |
3.1 锐器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
3.2 锐器伤的主要来源 |
3.3 不同感染源上报情况 |
3.4 对暴露特点的防护 |
3.5 暴露后的上报及预防 |
3.6 防护建议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锐器伤调查表 |
附录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与职业紧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医务人员锐器伤 |
1.1.1 锐器伤及其危害 |
1.1.2 医务人员锐器伤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职业紧张 |
1.2.1 职业紧张定义 |
1.2.2 职业紧张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职业紧张常用评价工具 |
1.2.4 医务人员与职业紧张 |
1.3 甘肃省省情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选择 |
2.1.2 纳入排除标准 |
2.2 研究工具 |
2.2.1 锐器伤基线调查表 |
2.2.2 “付出-回报”失衡量表 |
2.3 问卷调查 |
2.4 数据录入、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线路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医务人员锐器伤 |
3.1.1 锐器伤基线调查表回收情况及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3.1.2 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与防护措施状况 |
3.1.3 影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2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 |
3.2.1 职业紧张问卷回收情况及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3.2.2 不同人口学特性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得分比较 |
3.2.3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职业紧张对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锐器伤发生及其危险因素 |
4.1.1 锐器伤发生率 |
4.1.2 锐器伤发生地点、环节及器械 |
4.1.3 锐器伤发生后情绪改变 |
4.1.4 预防锐器伤发生的保障措施 |
4.1.5 锐器伤发生危险因素 |
4.2 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
4.3 职业紧张对锐器伤发生率的影响 |
4.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4.4.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4.4.2 未来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5.1 医务人员锐器伤 |
5.2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 |
5.3 职业紧张对锐器伤发生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一 |
(3)CVC置管者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E毒力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CVC置管者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CVC置管概况及CRBSI发生率 |
2.2 CVC置管者CRBSI的相关影响因素 |
2.3 CVC置管者CRBSI的单因素分析 |
2.4 不同材质导管与 CRBSI 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
2.5 CVC置管者CRBSI发生的局部与全身的致病因素分析 |
2.6 CVC置管者CRBSI致感染病原菌特点分析 |
2.7 CVC置管者CRBSI致感染病原菌分型及耐药性鉴定 |
3 讨论 |
4 小结 第二部分 CVC置管者与未置管者主要致感染病原菌毒力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 实验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2.2 六类病原菌毒力基因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第三部分 CVC置管者ACE基因与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 实验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2.2 ACErs4291/rs4646994标记的基因分型 |
2.3 HWE分析结果 |
2.4 ACE基因标记位点rs4291/rs4646994分型结果 |
2.5 ACE基因多态性与ACE活性相关性分析 |
2.6 ACE基因多态性与SS患者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7 ACE基因标记rs4646994和rs4291单倍型分析 |
2.8 SS患者7d-30d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
2.9 SS患者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10 ACE不同基因型SS患者的预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
综述一 CVC置管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致病菌的毒力基因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脓毒性休克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获奖和研究成果 致谢 |
(4)医务人员相关锐器伤及血源性暴露防护法律法规的国际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经验 |
1.1 世界卫生组织WHO |
1.1.1 倡议使用自毁型一次性注射器具及安全盒 |
1.1.2 颁布《确保注射器具安全指导原则》 |
1.1.3 发布《关于注射的最佳操作及相关程序指导原则》 |
1.1.4 推出新的防护指南《医疗机构肌肉、皮内及皮下注射安全器具指南》 |
1.1.5 效果 |
1.2 欧盟 |
1.3 美国 |
1.3.1 颁布《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标准》[13], 成立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 (EPInet) |
1.3.2 签署了全球首个防治针刺伤的全国性法案《针刺伤安全防治法》[17] |
1.3.3效果 |
1.4 我国台湾地区 |
1.5 其他国家及地区 |
1.5.1 加拿大 |
1.5.2巴西 |
2 国际经验关键点总结 |
2.1 循证管理与决策 |
2.2 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作用 |
3 我国大陆现状 |
3.1 锐器伤现状 |
3.2 锐器伤及其血源性暴露相关政策 |
3.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讨论及建议 |
4.1 法规法律本身及其过程和相关配套措施都是最终实现立法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
4.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激励补偿机制在现阶段更重要 |
4.3 利益相关者对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的影响很大 |
4.4 循证管理和决策机制和体系的建立很有必要 |
4.5 利用国际成熟经验和方法 |
(5)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含义及现状 |
2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2.1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性质 |
2.2 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
2.3 手术室护士人数不足, 无法合理分配工作 |
3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源性感染防护对策 |
3.2 强化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安全教育 |
3.3 合理分配工作, 缓解手术室护士压力 |
3.4 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进行科学处理 |
4 小结 |
(6)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
1.1 感染途经。 |
1.2 血源性感染的常见感染源。 |
1.3 血源性感染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医疗器械所致的损伤中, 手术室护理人员属于高危人群, 以下就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
1.3.1 医院管理不足的问题。 |
1.3.1. 1 医院自身的缺陷。 |
1.3.1. 2 教育和培训方面的问题。 |
1.3.2 专科技能不熟练, 防护意识薄弱。 |
1.3.3 自身防护缺陷及防护用具不到位。 |
1.3.4 职业暴露后处理不到位。 |
2 防护对策 |
2.1 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与评定系统。 |
2.2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树立安全防护意识。 |
2.3 规范化操作行为, 注意日常操作安全。 |
2.4 加强质控, 纠正偏差。 |
2.5 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
3 结语 |
(7)危机管理在血源性感染防范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事先预防 (Forecast) |
1.2.3 尊重事实 (Fact) |
1.2.4 承担责任 (Face) |
1.2.5 坦诚沟通 (Frank) |
2 结果 |
2.1 两组医务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 见表1。 |
2.2 两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及发生血源性感染情况, 见表2。 |
3 讨论 |
(8)患者血源性感染因子检出调查与职业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监测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源性感染因子的检出与分布 |
2.2 血源性感染因子在不同人群中的检出与分布 |
2.3 血源性感染因子在不同病区的检出与分布 |
3 讨论 |
3.1 4项常见血源性感染因子的流行现状 |
3.2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与特点 |
3.3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对策 |
3.3.1 建立院科两级培训与考核制度 |
3.3.2加强医护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血源性疾病信息 |
3.3.3 建立院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信息反馈窗口 |
(9)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及相关防护管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1.3 造成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
2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方法 |
2.3 医疗管理系统的干预 |
3 总结 |
(10)血源性感染聚集性病例调查及控制的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处理经过 |
2结果 |
2.1患者临床资料 |
2.2环境采样 |
2.3防控措施及效果 |
3讨论 |
3.1医院感染暴发的甄别 |
3.2重视致病菌感染的控制 |
3.3经手传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
3.4及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
4持续改进 |
4.1加强监测力度 |
4.2加强培训和检查 |
4.3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
四、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 ——以某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为例[D]. 黄伟丽. 青岛大学, 2019(03)
- [2]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与职业紧张调查研究[D]. 王栋. 兰州大学, 2019(09)
- [3]CVC置管者CRBSI的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E毒力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 豆欣蔓. 兰州大学, 2018(02)
- [4]医务人员相关锐器伤及血源性暴露防护法律法规的国际经验总结[J]. 刘诗勤,任晓晓,周挺,杨琼,高晓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14)
- [5]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研究进展[J]. 邓清兰,雷春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8)
- [6]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 徐明春. 健康之路, 2018(03)
- [7]危机管理在血源性感染防范管理中的应用[J]. 李艳丽,王焱鑫.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02)
- [8]患者血源性感染因子检出调查与职业防护[J]. 薛菊兰,胡晓原,王向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07)
- [9]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及相关防护管理研究进展[J]. 陆美凤. 社区医学杂志, 2016(06)
- [10]血源性感染聚集性病例调查及控制的管理策略[J]. 李岚,汪涓,姚彬,于淑娟,于逢春,梁红艳,周洪柱. 中国医院,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