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细菌内毒素试验及限量测定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细菌内毒素试验及限量测定

一、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唐泽惠[1](2020)在《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及临床诊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犬胰腺炎是由胰酶消化自身组织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引起胰腺“自体消化”,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坏死;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征性,多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腹膜炎、休克等,易误诊而引发肝肾脏器衰竭等疾病。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临床典型病例及并发肾脏衰竭病例进行临床治疗,为犬胰腺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诊疗提供技术资料。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消化道症状门诊病例中犬胰腺炎的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分析胰腺炎病犬的性别、年龄、品种、病因、主要临床症状等,为犬胰腺炎发病规律提供临床资料;采用临床治疗方法,对24例犬胰腺炎典型病例进行对比治疗试验,一组药物选择乌司他丁(2000IU/kg),另一组选择醋酸奥曲肽(0.1mg/kg),均配合对症药物治疗,每组病例12例,分析治病疗程与治愈率;对8例胰腺炎并发肾衰病例采取抗菌消炎、纠正体液平衡、抑制胰腺分泌等进行综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犬胰腺炎占消化道症状门诊病例的6.82%(35/513);确诊的35例犬胰腺炎病例中雌性占60.00%(21/35),雄性占40.00%(14/35);5岁以上病犬占51.43%(18/35),小于1岁占14.28%(5/35);品种分布:泰迪犬比例最高为25.71%(9/35),杂交犬次之比例为22.86%(8/35);病因方面:以长期喂食肉类等食物起发病较高51.43%(18/35);临床症状:出现食欲不振的病犬100%(35/35),出现腹痛症状占85.71%(30/35),出现呕吐的病犬占65.71%(23/35);血常规检查:54.29%(19/35)病犬白细胞偏高,20.00%(7/35)的病犬出现红细胞减低;血液生化检查:91.43%(29/35)的病犬血清淀粉酶偏高,97.14%(34/35)的病犬脂肪酶偏高,34.28%(12/35)的病犬的尿素和25.71%(9/35)的病犬肌酐偏高;22.86%(8/35)的病例并发肾脏损伤,14.29%(5/35)的病例并发糖尿病,8.57%(3/35)的病例出现肝功能损伤;54.28%(19/35)的病犬C反应蛋白升高,并发器官衰竭的病例犬C反应蛋白多呈中至重度炎症反应。临床分组治疗结果显示:在治愈天数上,乌司他丁治疗组(6.42±1.31d)与醋酸奥曲肽治疗组(7.91±2.19d)组间差异显着(P<0.05)。乌司他丁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醋酸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8例犬胰腺炎并发肾脏衰竭的病例采取注射用乌司他丁、氨苄西林钠、奥美拉唑钠、赛瑞宁等药物综合治疗,治愈率为62.50%(5/8)。结论:犬胰腺炎全年均有发病、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5岁以上犬只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生化检查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升高对犬胰腺炎的诊断意义较大,同时结合肌酐、尿素升高可确诊为胰腺炎并发肾脏衰竭,犬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对机体的炎症程度及疾病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药物治疗方面乌司他丁在犬胰腺炎治愈天数、治愈率上优于醋酸奥曲肽。

杨璐[2](2018)在《卡巴他赛注射液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卡巴他赛是一种新型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微管抑制剂,通过从红豆杉萃取的前体半合成制备。FDA于2010年6月17批准卡巴他赛上市,赛诺菲安万特为首研厂家,用于治疗接受过含多西紫杉醇治疗方案的激素难治性转移前列腺癌。卡巴他赛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呈现活性,尤其对前列腺癌疗效突出。研究表明该药物对人体肿瘤细胞系有较好杀伤,临床不良反应较小,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于欧美,但近10年来,也以年均6%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卡巴他赛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患者新的治疗选择。卡巴他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到目前为止未在国内上市,为方便广大患者临床用药需要及降低用药成本,拟研制卡巴他赛注射液。根据卡巴他赛原料理化性质,在工艺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考察项如下:溶剂选择、稳定的pH值范围、所用包装材料选择、溶剂去除方法筛选、冻干参数筛选及优化、溶剂灭菌温度选择、相关关键工艺参数建立,制备工序主药包括配液、中间体检测、除菌过滤、灌装、半压塞、冷冻干燥、压塞、轧盖等。所研制产品的目标为不低于参比制剂,所制备制剂的杂质谱应与参比制剂一致。在质量研究时根据药物性质建立考察指标,主要考察指标有溶液的酸碱度值、颜色及澄清度、性状、微粒、杂质、细菌内毒素、无菌及含量。参照2015版四部药典对无菌、细菌内毒素及含量进行检验方法验证,结合药物杂质情况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验证证明方法可行。采用已确定的药品标准草案对三批样品进行稳定性研究,考察指标有性状、pH值、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及含量等。结果表明供试品各项考察指标与参比制剂一致,各项指标均在限度范围内,说明药品质量稳定。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卡巴他赛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稳定,质量标准研究全面,稳定性结果良好,科学可行,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生产。

王磊[3](2017)在《重组鞭毛蛋白CBLB502的研制及其在预防免疫性肝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肝脏是一个天然免疫器官,独特的双重供血系统使其经常暴露在包括TLRs配体分子(如细菌脂肽/脂蛋白、双链RNA、LPS、Flagellin等)在内的多种肠道微生物组分之中,而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广泛参与了肝脏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作为唯一一个配体为蛋白质的模式识别受体,TLR5信号通路的活化对电离辐射、化疗药物、氧化应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导致的组织和器官损伤均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而关于TLR5信号通路与肝脏炎性疾病的关系则鲜有报道。本研究制备了一种人为改构的新型TLR5激动剂CBLB502,评价了其介导的免疫调控机制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本文在前期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制备CBLB502蛋白的中试发酵和纯化工艺,每批湿菌量在200240克时,可获得总量约2克、纯度不低于95%的CBLB502蛋白;根据《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对连续三批次制备的CBLB502蛋白原液进行了理化性质、蛋白含量和纯度、生物学活性以及相关物质残留等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确认所制备的CBLB502蛋白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中关于重组蛋白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CBLB502蛋白原液的制造和检定标准;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模型,验证了CBLB502蛋白的辐射防护药效。检测了44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CBLB502中和性抗体的水平,初步确定了临床试验入选者中和性抗体水平阈值;制备了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用CBLB50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首次发现了CBLB502对免疫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CBLB502预防给药可以明显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显着抑制Con A导致的肝脏组织凋亡和坏死;抑制转氨酶和炎性因子水平上升;抑制炎性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浸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Con A肝损伤模型中,CBLB502能够负性调控T/NKT细胞活性并抑制其产生IL-4、TNF-α和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而且对α-Galcer诱导的NKT细胞依赖性的肝损伤表现出类似的抑制效应;应用骨髓嵌合小鼠模型,发现骨髓来源的免疫细胞而非肝实质细胞介导了CBLB502的肝保护效应;CBLB502诱导产生的IL-6可能对其抑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表现为内源性的IL-6被中和后CBLB502的肝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应用tlr5基因敲除小鼠,发现内源性TLR5信号通路缺失会导致小鼠对Con A的敏感性增强,表现为动物生存质量下降;肝脏组织炎性坏死增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以及炎性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增多。以上结果表明CBLB502介导的免疫调控机制对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的肝损伤效果显着,具有在临床上防治肝脏炎性疾病的应用潜力。

刘用国[4](2009)在《外源性热原对体外人全血中IL-6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82年Gordon W. Duff[1]和Elisha Atkins[2]提出基于人体发热反应机制的体外热原试验,利用人体血细胞与外源性热原接触时,可诱导血细胞释放内源性热原(IL-1,IL-6,TNF-a等细胞因子)这一原理[3],为热原检查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目的:建立人全血IL-6因子热原检查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SIA),测定不同浓度细菌内毒素(LPS)在不同条件下与人全血反应时, IL-6因子释放量的变化。结果:1、新鲜抗凝人全血IL-6因子热原检查法条件的确定血液与供试品的反应时间为6小时;血液的适宜保存温度为4℃;血液保存时间为4小时;血液的稀释倍数为4倍;加样体积比确定为血液:供试液=4:1; LPS在0.01~40EU/ml浓度范围内,刺激血细胞释放IL-6细胞因子量,与LPS浓度的对数呈线性相关,r=0.982。2、人全血的低温冻存和融化时条件优化选用10%DMSO(V/V)溶液为血液低温冻存保护剂;新鲜血液加入保护剂到低温冻存时间不宜超过90min。在37℃条件下快速融化的冻存血液,与LPS共培养时,IL-6细胞因子的生成量明显高于4℃和室温(25℃)下融化的血液(p<0.05=,融化血液至培养时间应小于30min;当LPS浓度为0.5EU/ml时,在4℃、室温(25℃)和37℃条件下融化的冻存血液生成IL-6因子的OD值分别为0.127±0.004、0.163±0.006、0.353±0.004。3、不同个体的混合血液对LPS的反应混合血液与LPS的反应时间为12小时;不同个体血样采用混合后冻存与冻存融化后混合两种方法,两种混匀后血液对LPS刺激产生的IL-6与不同个体血样对LPS刺激产生的IL-6平均值均无显着性差别(P>0.05);混合后血样对三个不同批号LPS反应无显着差别(P>0.05);在90天内混合血样与0.5EU/mlLPS反应结果显着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反应灵敏度均大于600%,说明在这期间,混合血样能保持稳定,且对LPS刺激反应灵敏度没有降低。4、人全血IL-6因子热原检查法的应用应用人全血对丹参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和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三种药品进行热原检测,在最大有效稀释倍数内,通过稀释找出他们的最小不干扰浓度分别为16倍、4倍、8倍稀释液,外加0.5 EU/ml LPS标准品,回收率分别为71.2%、77.4%、115.0%。检测结果与家兔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相一致,且可定量。结论:低温冻存血和新鲜血在LPS刺激下产生IL-6因子与LPS浓度呈量效关系,可应用于药品中外源性热原检查。本研究结果为体外人全血IL-6因子热原检测法的标准化打下初步基础。

赵树臣[5](2007)在《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常见产科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筛选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并对其进行药效学研究。为了探讨产后奶牛子宫内主要存在的细菌和发生子宫内膜炎后的主要致病菌,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各大奶牛场产后正常奶牛和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采样(正常奶牛12头,患牛42头)后,分别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产后014d正常奶牛子宫中分离到细菌8种,其中产后59d检出的细菌数最多;从患病奶牛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14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分泌属化脓菌、拟杆菌和梭菌等5种为主要的致病菌。为了了解这些病原菌对抗微生物药和部分中草药的敏感性,为临床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重要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了16种西药、11种单味中药及2个中药复方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分离鉴定的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西药万古霉素、新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和环丙沙星对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以环丙沙星效果更为突出;中药以苦参、黄芩、鱼腥草、蒲公英、夏枯草和复方Ⅰ、Ⅱ的抑菌效果较好,而且复方Ⅰ、Ⅱ强于单味中草药的抑菌效果。采用正交法,筛选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估了该组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5种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二甲苯对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甲醛对小鼠足跖肿胀试验和甲醛对小鼠致炎后足跖中PGE2含量测定等三组抗炎试验以检验该中药组方的抗炎效果;进行了中药组方对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评价其有无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连翘、双花等8味中草药所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显着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对黏膜有轻微的刺激性,无致敏性。采用子宫内灌注的方式对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仅注射30ml PBS;中药组方组,20ml 1g/ml中药组方煎液;LPS组,20ml PBS含100μg LPS;LPS+中药组方组,100μg+20g中药组方煎液,进行大肠杆菌LPS和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①LPS子宫内灌注后,子宫腔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显着增加,中药组方可增加其效果,但是单独应用中药组方粒细胞无显着变化。②LPS子宫内灌注后,外周血中IL-2、IL-6和TNF-α含量无显着性变化、IL-8含量短暂性增加后恢复正常;外周血中GSH-Px、SOD、MDA和T-AOC变化不显着。③中药组方子宫内灌注后,外周血中IL-2、IL-6、IL-8和TNF-α含量无显着性变化;外周血中GSH-Px、SOD活性在48h显着升高,而MDA和总抗氧化物T-AOC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④中药组方和LPS联合应用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和抗氧化系统间无明显的影响。治疗后不同组间动物的妊娠率分别为:对照组20%,中药组方组60%,大肠杆菌LPS组:66.7%,中药组方+大肠杆菌LPS组:80%,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大肠杆菌LPS灌注到子宫内,作为一种免疫趋化剂,能够引起中性粒细胞大量向子宫腔内迁移,激活子宫防御机制,净化子宫内的感染。

祁晋双,冀增[6](2006)在《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检查法的建立及两种方法的对照》文中认为探讨了氨苄西林钠(无菌粉)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检查法的建立,以提高产品热原检测效率,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照实验。

顾立素,胡昌勤[7](2005)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抗生素溶液澄清度、颜色、溶出度、异物、细菌内毒素等检查项目介绍》文中研究说明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与抗生素检验有关的部分检查项目:溶液澄清度和颜色、溶出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等进行介绍,其中对各项检查控制的意义、2005年版附录增修订情况、品种项下的变化及实际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探讨。与中国药典2000年版相比,2005年版药典中各项检查的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更全面严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可见异物检查法首次载入中国药典,其中光散射检查法是本版药典附录中收载的由我国首创的方法。

邵仁华,袁卫[8](2004)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建立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 按 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XIEXIXF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 用标示量灵敏度 0 2 5EU·ml-1的鲎试剂,氨苄西林钠的有效检测浓度为 1 6 7mg·ml-1,3批氨苄西林钠内毒素均小于 0 15EU·ml-1。结论 本品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何丽,王玉娟[9](2004)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注射用氨苄林西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要求 ,以干扰试验测定。 结果 该药在 0 80mg/ml浓度下不干扰内毒素试验。 结论 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 ,简便可行

刘红卫,李向荣,杜文力,王明霞,侯娟,王欣[10](2004)在《鲎试剂检测10种注射用抗生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试验》文中认为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于注射用药品的内毒素检查,因许多因素对鲎试验的凝胶反应存在着干扰作用,致使用鲎试剂检测药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鲎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拓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范围,关键是如何排除干扰因素,而稀释法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几年来在应用研究上发展较快。由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比家兔法检

二、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及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犬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1 犬胰腺的生理功能
    2 犬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3 犬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3.1 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
        3.2 肠道细菌异位
        3.3 细胞因子的“瀑布效应”和全身炎症反应
        3.4 胰腺细胞凋亡
        3.5 细胞内钙离子稳态
    4 犬胰腺炎的诊断
        4.1 临床症状与临床检查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
        4.5 胰腺炎并发症
    5 犬胰腺炎的治疗
        5.1 抑制胰液分泌
        5.2 对症治疗
        5.3 控制继发感染
        5.4 并发症治疗
        5.5 维持体液平衡
        5.6 营养支持
        5.7 中药治疗
    6 小结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犬胰腺炎发病情况统计
        2.2 犬胰腺炎的诊断
        2.3 犬胰腺炎实验室检查
        3 结果
        3.1 犬胰腺炎发病情况
        3.1.1 发病率
        3.1.2 性别分布
        3.1.3 年龄分布
        3.1.4 品种分布
        3.1.5 发病原因
        3.1.6 胰腺炎病犬的主要临床症状
        3.2 胰腺炎病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3.3 犬胰腺炎并发症
        4 讨论
        4.1 临床症状的讨论
        4.2 发病原因的讨论
        4.3 实验室检查的讨论
        4.4 预防的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犬胰腺炎临床诊疗分析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药物
        2 方法
        2.1 诊断方法
        2.1.1 诊断标准
        2.1.2 实验室检查
        2.2 治疗方案
        2.2.1 治疗效果评判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室检查结果
        3.2 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
        3.3 治疗结果统计
        4 典型病例分析
        4.1 病例一
        4.1.1 病例信息
        4.1.2 临床检查
        4.1.3 实验室检查
        4.1.4 诊断结果
        4.1.5 治疗
        4.2 病例二
        4.2.1 病例信息
        4.2.2 临床检查
        4.2.3 实验室检查
        4.2.4 诊断结果
        4.2.5 治疗
        4.3 病例讨论
        5 讨论
        5.1 治疗结果统计讨论
        5.2 治疗期间营养管理
        6 小结
    试验三 犬胰腺炎并发症的综合诊疗分析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药物
        2 方法
        2.1 诊断
        2.1.1 犬胰腺炎并发肾脏衰竭的诊断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康复标准
        3 结果
        3.1 诊断结果
        3.2 治疗结果
        4 典型病例分析
        4.1 病例一
        4.1.1 病例信息
        4.1.2 临床检查
        4.1.3 实验室检查
        4.1.4 诊断结果
        4.1.5 治疗
        4.2 病例二
        4.2.1 病例信息
        4.2.2 临床检查
        4.2.3 实验室检查
        4.2.4 诊断结果
        4.2.5 治疗
        4.3 病例讨论
        5 讨论
        5.1 犬胰腺炎并发症疾病因素
        5.2 并发症的治疗
        6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卡巴他赛注射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药理作用
        1.2.2 药代动力学
        1.2.3 临床应用情况
    1.3 课题研究口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卡巴他赛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2.3 处方工艺的研究及结果
        2.3.1 处方工艺研究过程
        2.3.2 处方工艺研究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卡巴他赛注射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及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性状
        3.3.2 鉴别
        3.3.3 检查
        3.3.4 含量测定
    3.4 实验结果
        3.4.1 酸度检查
        3.4.2 水分
        3.4.3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
        3.4.4 不溶性微粒
        3.4.5 乙醇残留量测定
        3.4.6 细菌内毒素验证
        3.4.7 无菌验证
        3.4.8 含量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卡巴他赛注射液有关物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及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有关物质
    4.4 实验结果
        4.4.1 有关物质验证
        4.4.2 耐用性试验
        4.4.3 检测限
        4.4.4 溶液稳定性试验
        4.4.5 专属性
        4.4.6 有关物质检查
    4.5 本章小结
5 卡巴他赛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及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配伍稳定性研究
        5.3.2 冻融试验
        5.3.3 密封性试验
        5.3.4 影响因素试验
        5.3.5 加速试验
        5.3.6 长期试验
    5.4 实验结果
        5.4.1 配伍稳定性
        5.4.2 冻融试验
        5.4.3 影响因素试验
        5.4.4 加速试验
        5.4.5 长期试验
    5.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3)重组鞭毛蛋白CBLB502的研制及其在预防免疫性肝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Flagellin概述
        1.1.1 Flagellin的蛋白结构
        1.1.2 Flagellin介导的信号通路
    1.2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疾病发生
        1.2.1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炎性肠病
        1.2.2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肿瘤免疫
        1.2.3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代谢相关疾病
        1.2.4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肝脏炎症
        1.2.5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1.2.6 Flagellin-TLR5信号通路与其他疾病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重组鞭毛蛋白CBLB502的中试制备和质量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试验材料
        2.1.3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2.1.4 常用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重组鞭毛蛋白中试发酵工艺
        2.2.2 重组鞭毛蛋白中试纯化工艺
        2.2.3 重组鞭毛蛋白原液质量标准
    2.3 实验结果
        2.3.1 重组鞭毛蛋白工程菌中试发酵试验结果
        2.3.2 重组鞭毛蛋白中试纯化试验结果
        2.3.3 重组鞭毛蛋白原液质量控制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CBLB502蛋白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检测用抗体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与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CBLB502中和性抗体检测用ELISA试剂盒的制备
        3.2.2 临床研究受试者血清抗体检测入选标准
        3.2.3 重组鞭毛蛋白CBLB502临床药代动力学用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
        3.3.0 食蟹猴血清反应性检测
        3.3.1 食蟹猴阳性血清抗体纯化
        3.3.2 血清纯化抗体的ELISA检测
        3.3.3 正常人血清样本CBLB502中和性抗体的检测
        3.3.4 CBLB50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原的设计
        3.3.5 BALB/c小鼠血清反应性检测
        3.3.6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初筛
        3.3.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复筛
    3.4 讨论
第四章 重组鞭毛蛋白CBLB502对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急性肝损伤模型构建
        4.2.2 肝功能分析
        4.2.3 肝脏组织H&E染色
        4.2.4 肝组织Tunnel染色
        4.2.5 Real-timePCR检测小鼠肝脏中趋化因子mRNA表达
        4.2.6 Westernblot检测
        4.2.7 Casepase3/8/9活性检测
        4.2.8 血清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检测
        4.2.9 肝脏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4.2.10 流式细胞术检测
        4.2.11 NK、NKT细胞体内清除
        4.2.12 骨髓嵌合小鼠的制备
        4.2.13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0 ConA诱导急性肝损伤产生
        4.3.1 CBLB502抑制ConA介导肝损伤的时效、量效关系
        4.3.2 CBLB502对致死剂量ConA注射后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4.3.3 CBLB502抑制ConA诱导的肝脏炎性损伤
        4.3.4 CBLB502抑制ConA诱导的肝内炎性免疫细胞浸润与活化
        4.3.5 CBLB502抑制ConA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
        4.3.6 CBLB502抑制T、NKT细胞产生IL-4、TNF-α和IFN-γ
        4.3.7 CBLB502抑制α-Galcer诱导的肝损伤
        4.3.8 CBLB502的肝保护效应与其诱导的IL-6存在关联
        4.3.9 CBLB502通过抑制IL-4介导抗损伤效应
        4.3.10 CBLB502的肝保护效应依赖于骨髓来源免疫细胞TLR5信号通路
    4.4 讨论
第五章 Tlr5基因缺失小鼠对ConA诱导肝损伤的敏感性增强
    5.1 实验材料
        5.1.1 主要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动物
    5.2 实验方法
        5.2.1 TLR5~(-/-)小鼠的鉴定
        5.2.2 外周淋巴细胞计数
        5.2.3 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
        5.2.4 肝功能分析
        5.2.5 肝脏组织H&E染色
        5.2.6 流式细胞染色分析
        5.2.7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TLR5~(-/-)小鼠基因型鉴定
        5.3.2 TLR5~(-/-)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5.3.3 TLR5~(-/-)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
        5.3.4 TLR5~(-/-)小鼠肝脏免疫细胞浸润增加
        5.3.5 TLR5~(-/-)小鼠对ConA诱导肝损伤的敏感性增强
        5.3.6 TLR5~(-/-)小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外源性热原对体外人全血中IL-6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鲜人全血法IL-6 因子检测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4.1 血液稀释倍数和LPS 加入比例对IL-6 生成的影响
        4.2 LPS 刺激新鲜人全血产生IL-6 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4.3 血液保存温度及保存时间对IL-6 生成的影响
        4.4 LPS 刺激新鲜人全血产生IL-6 的重复性、灵敏度和线性与范围研究
第二部分 低温冻存血体外热原试验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4.1 DMSO 对冻存血液产生IL-6 的影响
        4.2 血液冻存前血样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细胞产生IL-6 的影响
        4.3 冻存血样不同融化温度对血细胞产生IL-6 的影响
        4.4 不同个体血样与混合血样对LPS 刺激产生IL-6 的影响
        4.5 混合血样中 IL-6 随LPS 时效和量效关系的变化
        4.6 低温冻存血对LPS 刺激产生IL-6 的稳定性、灵敏度和线性与范围研究
第三部分 人全血IL-6 因子测定法的应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IL-6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 IPS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 干扰试验
        4.4 三种热原检查方法对三种药品热原检查的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体外热原检查法研究进展(综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和临床症状
        1.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
        1.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1.5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
    1.2 大肠杆菌脂多糖研究进展
        1.2.1 脂多糖概述
        1.2.2 脂多糖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1.3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4 炎性细胞因子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1.4.1 IL-2、IL-6、IL-8 及TNF-α简介
        1.4.2 IL-2、IL-6、IL-8 及TNF-α与子宫机能的关系
        1.4.3 细胞因子与母畜流产
    1.5 氧自由基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1.5.1 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简介、主要生物学作用
        1.5.1.1 SOD、GSH-Px 与MDA
    1.6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研究
    2.1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1.1 试验动物
        2.1.1.2 主要仪器设备
        2.1.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2.1.2 试验方法
        2.1.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1.2.2 药敏试验
        2.1.2.3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筛选研究
    2.2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药效学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2.1 中药组方体外抑菌试验
        2.2.2.2 中药组方体外抗炎试验
    2.3 中药组方的安全性评价
        2.3.1 中药组方的刺激性试验
        2.3.2 中药组方的过敏性试验
    2.4 中药组方和脂多糖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3.4.1 试验材料
        3.4.1.1 试验仪器
        2.4.1.2 主要试剂
        2.4.1.3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2.4.2 试验方法
        2.4.2.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4.2.2 中药组方和LPS 对子宫冲洗液粒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的影响
        2.4.2.3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2.4.2.4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2.4.2.5 奶牛妊娠率的统计
    2.5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结果
        3.1.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1.1.1 产后正常复旧的奶牛子宫内细菌分离结果
        3.1.1.2 子宫内膜炎奶牛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1.2 奶牛子宫内容物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3.1.2.1 需氧菌生化鉴定结果
        3.1.2.2 厌氧菌生化鉴定结果
        3.1.3 药敏试验结果
        3.1.3.1 需氧菌西药药敏试验结果
        3.1.3.2 厌氧菌西药药敏试验结果
        3.1.3.3 中药药敏试验结果
        3.1.4 正交法体外抑菌作用中药组方筛选试验结果
    3.2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药效学研究
        3.2.1 中药组方抑菌作用试验结果
        3.2.2 中药组方抗炎试验结果
        3.2.2.1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2.2.2 甲醛致小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3.2.2.3 甲醛致炎后足跖中PGE2含量的影响
    3.3 中药组方的安全性评价
        3.3.1 中药组方对家兔眼刺激性试验
        3.3.2 中药组方对豚鼠的皮肤过敏性试验
    3.4 脂多糖及中药组方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结果
        3.4.1 子宫冲洗液粒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的测定结果
        3.4.2 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结果
        3.4.2.1 IL-2、IL-6、IL-8 和TNF-α标准曲线的绘制
        3.4.2.2 IL-2、IL-6、IL-8 和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
        3.4.3 外周血中GSH-Px、SOD、MDA 和T-AOC 测定结果
        3.4.3.1 GSH-Px 测定结果
        3.4.3.2 SOD 测定结果
        3.4.3.3 MDA 含量测定结果
        3.4.3.4 T-AOC 含量测定结果
        3.4.4 妊娠率和受胎率统计结果
4 讨论
    4.1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
        4.1.1 病原菌分离、鉴定情况
        4.1.1.1 产后正常奶牛子宫内细菌区系
        4.1.1.2 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细菌区系
        4.1.2 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4.2 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
    4.3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药效学研究
    4.4 中药组方的安全性评价
    4.5 中药组方和脂多糖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4.5.1 给药后动物的临床表现
        4.5.2 中药组方和LPS 对子宫冲洗液粒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的影响
        4.5.2.1 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细胞的影响
        4.5.2.2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细胞的影响
        4.5.2.3 中药组方+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细胞的影响
        4.5.3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4.5.3.1 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5.3.2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5.3.3 中药组方+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5.4 中药组方和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奶牛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5.4.1 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5.4.2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5.4.3 中药组方+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6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妊娠率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抗生素溶液澄清度、颜色、溶出度、异物、细菌内毒素等检查项目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溶液澄清度和颜色检查法
    1.1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
    1.2 溶液的颜色检查
        1.2.1 控制溶液颜色的重要意义
        1.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溶液颜色检查法”
        (1) 前言
        (2) 检查法
        1.2.3 当前溶液颜色检查法存在的问题
2 溶出度测定法
    2.1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增修订情况
        (1) 定义
        (2) 检查法
        (3) 增加了溶出条件和注意事项
    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抗生素品种溶出度检查的增修订要点和特点
        2.2.1 概述
        2.2.2 品种增修订特点——注重细节
        (1) 注重药典的整体性
        (2) 注重方法的可操作性
        (3) 注重操作的简便性
        (4) 文字尽可能清晰明确, 避免产生歧义
        (5) 采用新方法
        (6) 采用合适 (科学合理简便) 的方法
        (7) 注意修订既往版本的问题
        (8) 考虑胶囊交联的影响
    2.3 抗生素特有的定量方法——自身对照法
3 可见异物检查法及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4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4.1 热原与细菌内毒素
    4.2 中国药典200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增修订2000年国际协调委员会综合USP、EP、JP方法出
    4.3 抗生素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增修订情况
    4.4 当前药典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8)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1.1 仪器
    1.2 氨苄西林钠
    1.3 鲎试剂
    1.4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WSE)
    1.5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2 方法与结果
    2.1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2.2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2.3供试品的测试浓度C
    2.4干扰实验
3 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与热原检查
    3.1细菌内毒素检查
    3.2供试品热原检查
5 讨论

四、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及临床诊疗分析[D]. 唐泽惠.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2]卡巴他赛注射液的研制[D]. 杨璐.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 [3]重组鞭毛蛋白CBLB502的研制及其在预防免疫性肝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 王磊. 天津大学, 2017(09)
  • [4]外源性热原对体外人全血中IL-6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D]. 刘用国. 福建医科大学, 2009(10)
  • [5]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D]. 赵树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03)
  • [6]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检查法的建立及两种方法的对照[J]. 祁晋双,冀增. 河北化工, 2006(11)
  • [7]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抗生素溶液澄清度、颜色、溶出度、异物、细菌内毒素等检查项目介绍[J]. 顾立素,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12)
  • [8]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J]. 邵仁华,袁卫. 齐鲁药事, 2004(08)
  • [9]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测的研究[J]. 何丽,王玉娟. 中国热带医学, 2004(03)
  • [10]鲎试剂检测10种注射用抗生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试验[J]. 刘红卫,李向荣,杜文力,王明霞,侯娟,王欣. 河北医药, 2004(01)

标签:;  ;  ;  ;  ;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细菌内毒素试验及限量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