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段星宇[1](2021)在《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文中研究说明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实践行为,是通过阅读主体(学生)凭借着自己主观能动意识去把握阅读内容,并通过内容把握其所反映的现实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加强对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由此可见,教师要通过阅读指导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孙晓雯[2](2021)在《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基于Q市N所小学的调查》文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公民立足社会、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也就成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早期开发,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基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2017年发行使用的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首次加入“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从此“和大人一起读”便成为了语文教材明确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是怎样的?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的什么?如何立足于学校教学帮助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和大人一起读”的质量?这是该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该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立足点,将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有机结合,调查研究了Q市N所小学“和大人一起读”活动的实施情况。在深入分析了一年级语文课本“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16篇文章,挖掘其特色及设置理念,并以此作为研究抓手的基础之上,对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当前Q市一年级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存在的三大问题,分别为: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教学任务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自身责任,家长伴读形式化,不能有效参与和指导孩子阅读以及家庭阅读氛围不佳,缺少心理环境和物质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家长自身素质制约、教师指导不能及时跟进、小学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教师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虽然问题出在家庭,但还要依靠学校教师帮助家长解决。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和大人一起读”的质量,该研究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四个优化策略: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教学支架;明晰指导方法,提高家长能力;完善评价机制,关注过程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培养阅读习惯。
盖莉莉[3](2021)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的多重中介模型,探究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路径及其传导机制。自变量为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阅读指导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因变量为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迁移能力四个维度;三个中介变量分别是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中介变量1学生阅读行为包括学生阅读态度、阅读动机、阅读策略、阅读习惯四个维度;中介变量2家庭阅读环境包括父母阅读习惯、家庭阅读资源、亲子阅读互动三个维度;中介变量3学校阅读环境包括学校阅读资源、阅读活动两个维度。基于黑龙江省内4个地区的7所农村小学所收集到的495份调查问卷,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整体基本情况不理想;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之间中介效应显着,而学校阅读环境中介作用不显着。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学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显着地影响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不显着。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路径及传导机制进行了学理分析。农村学校因其地理位置而有自身的地域特殊性。因此,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应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改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提升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加强家校合作,增强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建构农村学校阅读环境,发挥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潜移默化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从而为提升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实践支撑。
黎亚琴[4](2021)在《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以《边城》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受美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经译介来到中国之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接受美学的热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研究接受美学的学术专着、学术论文等日益增加,学者们对接受美学的研究也不仅仅限于理论,还将接受美学理论的研究应用于文学、艺术等各个具体的领域。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研究方面应用尤其广泛,可以说接受美学的理论研究涉及文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等。随着接受美学的研究越发兴盛,学者们尝试着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语文教育,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结合,运用接受美学的理论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重视文学教育。本文旨在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应用,希望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建议。本文以《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绪论部分介绍了接受美学与整本书阅读指导相关研究;论文第二部分探讨了接受美学和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以及接受美学应用于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意义;第三部分涉及接受美学理论在《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课程规划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第四部分针对接受美学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使论文写作更具客观性以及科学性。虽然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相信在众多学科专家的努力下,接受美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日趋完善,更加有益。
董晓星[5](2021)在《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说是一种情节虚构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叙事方式进行人物角色刻画、环境描写,以此来概括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达基本情感。小说的这种特征在小学生的语言知识建构、思维发展、审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阶段课文中涉及的小说较少,这就需要在课外大量地补充小说阅读。要想深入地开展小说阅读,减少阅读的盲目性、消遣性和肤浅性,语文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所以本研究在了解学生课外小说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探析教师在课外小说阅读指导中的不足,提出改善的策略。本文总体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先明确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向。第一章,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核心概念界定主要对小学高年级、小说、课外小说阅读指导等进行界定。理论依据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启示。第二章,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学生课外小说阅读质量不高、随意性大;学生课外阅读不关注小说语言的艺术性;学生对小说文本描写艺术手法获取不足;学生阅读小说时叙事性与思维能力培养联系不紧密;学生对小说审美关注不多等问题。具体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课外小说阅读契机的指导;语文教师忽视小说语言构建指导;教师文体意识不强影响对小说细节描写的关注;教师缺乏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业评价及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影响小说美育等。第三章,提出实施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指导的策略。具体包括语文教师加强课外阅读小说的质量管控;结合小说特征进行学生语言构建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文体的细节刻画;结合小说叙事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小说的美育功能;构建课外小说的评价体系等。
陈钰蓉[6](2020)在《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部编本语文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每册新设一栏“快乐读书吧”,在衔接课内外阅读、解决课外阅读边缘化问题的同时,“召唤读书,导向阅读,打造阅读环境”,再次掀起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全民阅读的浪潮。将“快乐读书吧”栏目教学与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相结合进行研究,是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现实需要。整本书阅读也是对传统篇章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该论文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栏目的教学现状,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全过程指导策略。该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六个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一章是对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栏目整本书阅读内涵及价值的分析,主要介绍了该栏目的编排体系和特点、设置意义及价值特征。第二章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采用面向教师的问卷、访谈的形式对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栏目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阅读素养有待提高;(2)选书、预读、做阅读计划的环节教师容易替学生做决定,未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多数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不稳定;(4)课内教学时间有限,小学语文教师的精力有限,整本书阅读的效果缺乏保证。第三章遵循阅读的自然历程,从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三个大阶段进行指导策略的探讨。在切合儿童心智发展规律的同时,明确阅读的全过程指导历程。阅读前:教师首先要力争成为“成熟的阅读者”;指导前的准备工作要做足做细;寻求各科任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空间里都能得到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可供选择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预读以确认这本书学生是否愿意读、能够读,从而做出理性、负责的阅读决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去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表,及时给予反馈,积极推动计划的落实。阅读时:教师要注重“课程化”而避免“课时化”;设计阅读任务推动自主阅读;发挥通读活动的引领支撑作用;设计研读活动推进阅读的深度。阅读后,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开展成果展示课深化个性化感悟;组织读书会交流互动,提升阅读经验;开展阅读工作坊,助力协作探究。
韩东芳[7](2020)在《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以《苏东坡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本书阅读”这一思想,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就出现过,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2017年,教育部在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并对教学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在课程安排上不仅覆盖必修,还兼顾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同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还成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的“领头羊”,足见其重要性。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是“整本书阅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但是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指导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就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研究以人物传记整本书《苏东坡传》为例,在礼县一中对其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开展调查,对高中生对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认识、平时的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开展调查与分析,对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发现高中生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兴趣;缺乏阅读人物传记整本书的计划性,阅读方法单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中主动性的缺失;缺乏教师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阅读时间不足;外部支持力度不足,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等方面。教师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素养积累不足,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不够深入;不重视整本书阅读,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阅读效果难以检测;对整本书阅读的定位发生偏差,时间难以保证等方面。高中生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成因是:缺乏正确的阅读心理;缺乏正确的阅读动机;阅读时间不足,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做保证;语文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不到位。教师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的成因:教学观念的偏差与落后;学校对教师评价的片面单一。基于此,本研究以《苏东坡传》为例,立足于对礼县一中高中生和语文教师的调查,提出了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改进策略:培养与激发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前的充分准备;加强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中的指导;加大外部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制定多元合理的整本书阅读评价机制。在进行《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可以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及以陷害苏东坡的相关人物为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苏东坡的诗文,并引导学生关注传记三要素:传主生平、传主人格和作者对传主的解释。教师为学生提供助读素材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设置自读阶段,教师在学生自读阶段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设计阅读任务清单,以任务驱动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泛读精读结合、抽取要点、互文联结、情景还原、跨界阅读等策略。阅读完成后,组织读书分享会,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针对《苏东坡传》,进行两个展示:一是给苏东坡纪念馆选址,二是苏东坡纪念馆的群塑设计。
郭晓峰[8](2020)在《初中诗歌选集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整本书阅读一直是研究热点。学生课内课外阅读过程中,应注意阅读文本数量的增加,阅读视野的拓宽,阅读质量的提升。真正喜欢读书,读有益身心的好书,读完整的书,丰富阅读样式,读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体裁多样的作品,积极记录并交流读书心得。教师应对学生阅读体裁进行分门别类指导,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专业的阅读策略。伴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出现了各种体裁的整本书阅读,其中以小说、散文体裁为主。《艾青诗选》作为诗歌体裁类文本,以整本书形式首次出现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着导读模块。调查发现学生兴趣低、理解难;教师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模式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主要研究初中诗歌选集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内容如下:绪论,详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阐述研究方法,整理研究综述,了解初中诗歌选集阅读的已有研究,寻找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界定诗歌选集阅读的内涵,明确诗歌选集阅读的指导价值,提出诗歌选集阅读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梳理诗歌选集阅读的指导策略。第一章,详细阐述初中诗歌选集指导内涵及阅读价值,从课标、教材、编者、内容演变历史四个部分了解其内涵,其次阐述其指导价值,落实课标具体要求、弥补诗歌教学不足、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章,调查初中诗歌选集指导现状,明确调查内容及对象,发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统计调查结果,以图表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归纳诗歌选集阅读存在阅读兴趣低、动力弱、阅读碎片化、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第三章,具体提出诗歌选集读前指导策略。从阅读载体和阅读方法两方面出发,教师做好自身指导是准备,教师应针对诗选版本、序目、参考书籍、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以具体案例佐证,旨在教会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准备。第四章,具体提出诗歌选集读中指导策略。阅读应调动学生情绪体验,提升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交流文本的机会;以《艾青诗选》为例,教师可设置核心问题作为阅读抓手,辅以子问题作引领;教师研讨母题,以“意象”“艺术手法”“诗歌朗诵会”等为专题,实施专题教学,开设“微专题”课程;提倡教师先读,并予以学生阅读指导,其次师生共读,走进文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唐诗三百首》为例,根据唐代发展历程,设置横向阅读,或以“人物命名”,进行纵向阅读。第五章,具体提出诗歌选集读后指导策略。学生阅读完毕,存留阅读痕迹极为重要,可鼓励学生进行朗诵展示,开设“为你写X”专栏;利用互联网,开设线上线下阅读跟踪,教师量化阅读评价细则,并辅以案例解读阅读细则评价表,学生自评、互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整本诗选阅读结束,教师应尽可能呵护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持续阅读,保持阅读热情。
白露[9](2020)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代的发展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多的内容与途径,但快捷节选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整本书阅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新重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明确了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开展,向教师指导提出了要求。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整本书阅读急需相关研究提供实施经验。为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对哈尔滨市四所中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整本书阅读开展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其原因,试图总结和探索切实可行的有益经验。全文共分五章:绪论,主要阐明问题的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总结梳理了国内外针对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的研究情况;第二章,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个层面入手,阐述了整本书阅读的应然状态;第三章,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和展现了受访学校情况、整本书阅读开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学生阅读基础情况、家庭阅读支持情况等实然状态。第四章,指出整本书阅读开展中尚存在缺乏学校制度支持、学校资源利用不足、教师指导相对乏力、学生阅读阻碍较多、缺少家庭阅读榜样、家庭与学校沟通不畅等问题,从而深入分析了这是学校支持度不足、教师专业性相对较弱、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家长时间投入不足与家校沟通单向化等原因导致。第五章,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个层面入手,提出学校对教师有效指导的支持、教师指导有效性的提高、学生阅读基础的提升、家庭提供阅读协作等策略与建议。本研究认为,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的提升,不能仅探讨教师层面的问题,因为教师的指导离不开学校的充分支持、学生的良好基础和家庭的积极协作。学校的充分支持提供资源和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信心和动力;学生的良好基础提供根基和可能;家庭的积极协作提供环境和保障。只有四者相辅相成,才能使整本书阅读的应然状态成为可能。
周海云[10](2020)在《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姜堰区Z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开阔农村留守儿童眼界的关键,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所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意义深远。随着2019年秋学期部编版新教材的全面使用,阅读素养将成为学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而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在生活中缺少亲情滋润,学习上缺少家庭教育督促,课外阅读更被家长忽视。本次研究选择Z小学,这是一所位于苏中泰州市辖区下的规模农村小学,是留守儿童的集中地。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等方法,调查研究该校3-6年级有一定识字量和阅读能力的留守儿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父母双方或单方(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经商的留守儿童;另一类是父母早出晚归打工,晚上九点后到家,无法正常照顾其学习生活的相对留守儿童。研究发现该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校管理者重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教师指导不到位,重布置,轻指导、评价;家庭监管缺失,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该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参照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团体动力学、目标设定理论,重点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社会家庭支持和留守儿童自我阅读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通过这些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期改善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缺失的现状,为促进规模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二、如何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分析 |
1. 教学过程优化理论。 |
2. 学习认知指导说。 |
三、实践价值 |
四、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策略 |
1. 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储备研究能量。 |
2. 更新观念,加强管理。 |
3. 重视实践,不断探索。 |
五、分层分类阅读指导策略 |
1. 不同学生的阅读指导策略。 |
2. 不同场景阅读指导策略。 |
六、总结 |
(2)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基于Q市N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
2.“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明确规定 |
3.“和大人一起读”实践中存在误识与误区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和大人一起读”相关问题析理 |
(一)相关概念梳理 |
1.课外阅读 |
2.亲子阅读 |
3.和大人一起读 |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特色 |
1.内容特色 |
2.形式特色 |
3.设置理念 |
(三)“和大人一起读”的意义 |
1.“和大人一起读”是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
2.“和大人一起读”有利于密切亲子关系 |
3.“和大人一起读”有助于促进家校合作 |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大人一起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工具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实施 |
(四)调查结果 |
1.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 |
2.“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情况 |
3.“和大人一起读”的效果 |
三、“和大人一起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和大人一起读”存在的问题 |
1.家长认识存在误区 |
2.家长伴读形式化 |
3.家庭阅读氛围不佳 |
(二)“和大人一起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家长自身素质的制约 |
2.教师指导不能及时跟进 |
3.小学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 |
四、“和大人一起读”的优化策略 |
(一)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教学“支架” |
1.做好准备工作,课前提供帮助 |
2.明确课程类型,做好课上指导 |
(二)明晰指导方法,提高家长能力 |
1.加强宣传,改变家长认识 |
2.加强指导,增强可操作性 |
(三)完善评价机制,关注过程评价 |
1.重视形成性评价 |
2.建立双向的评价反馈机制 |
(四)促进家校合作,培养阅读习惯 |
1.教师积极提供书单,建立家校共读机制 |
2.家长增强责任意识,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
二、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国际测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阅读能力研究现状 |
二、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三、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农村学校 |
二、小学高段 |
三、语文教学 |
四、阅读能力 |
五、阅读行为 |
六、学校阅读环境 |
七、家庭阅读环境 |
八、多重中介效应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一节 研究理论分析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 |
四、窦桂梅主题教学理论 |
五、阅读循环圈理论 |
六、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质量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发放及样本基本信息 |
三、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
第二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基本情况分析 |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三、本节小结 |
第三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机制分析 |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独立影响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多重中介效应 |
三、本节小结 |
第四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 |
一、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基本状况不理想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不同阅读能力影响存在差异 |
三、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
第四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学理探究 |
第一节 教师专业特征影响了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效能 |
一、教师专业素质对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限制其教学能力发展 |
三、教师教学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其专业素质提升 |
第二节 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足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
一、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 |
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需要教师有效指导 |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导致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性 |
第三节 农村家长教育理念淡薄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注 |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二、家庭阅读资源丰富程度是学生课后获得阅读机会的重要途径 |
三、家长教育知识不足导致其疏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第四节 农村学校阅读环境不理想影响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引导 |
一、学校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二、农村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阅读环境不理想 |
第五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促进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应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二、教师应整合课内外教学内容以增强对学生的阅读吸引力 |
三、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阅读潜能 |
第二节 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阅读行为的产生 |
一、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
二、教师应加强阅读训练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 |
第三节 教师应发挥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
一、教师应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家庭阅读氛围 |
二、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以共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第四节 学校应构建校内阅读环境发挥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隐性功能 |
一、学校应加强图书室建设以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
二、学校应加强阅读设施使用率以优化校内阅读环境 |
三、学校应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
第五节 教师应提升专业素质促进阅读指导能力的提高 |
一、教师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以发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
二、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以提高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以《边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创新点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接受美学理论与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阐述 |
第一节 接受美学理论相关概念 |
一、 “读者中心”理论 |
二、 “期待视野”理论 |
三、 “召唤结构”理论 |
四、 “对话交流”理论 |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 |
一、整本书阅读的含义 |
二、现行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
第三节 接受美学应用于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意义 |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
第二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 |
第一节 《边城》的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 |
一、文学解读 |
二、教学解读 |
第二节 接受美学视野下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设计 |
一、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及课程规划 |
二、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实施 |
第三节 接受美学视野下小说《边城》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
一、全局概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
二、走近作家,促使学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 |
三、走入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涵义 |
四、走向读者,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作品 |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建议 |
第一节 基于接受美学整体规划文学作品整本书的阅读 |
一、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
二、围绕作品主题开展教学 |
三、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有效教学 |
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
第二节 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指导的实施建议 |
一、处理好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与节选课文教学目标定位的关系 |
二、处理好多元解读与作品主题多元有界的关系 |
三、处理好教师导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的关系 |
四、处理好学生审美经验有限与文学作品意义无限的关系 |
第三节 接受美学应用于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对教师素质要求 |
一、提升自我素质 |
二、转变教学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致谢 |
(5)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有关小说阅读价值的研究 |
(二)有关小学小说阅读指导现存问题的研究 |
(三)有关影响小学小说阅读因素的研究 |
(四)有关小学小说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相关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五、创新点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高年级 |
二、小说 |
三、课外小说阅读指导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的启示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小学生课外小说阅读质量不高随意性大 |
二、学生课外阅读不关注小说语言应用艺术性 |
三、学生对环境角色描写艺术手法获取与实践不足 |
四、阅读时小说叙事性与思维能力培养联系不紧密 |
五、对小说审美感知理解有限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教师缺乏对课外小说阅读契机的指导 |
二、教师忽视对小说阅读中语言构建的指导 |
三、教师文体意识不强,不重视小说的环境和人物描写 |
四、教师缺乏有效的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
五、学业评价及学生认知能力影响小说美育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小说阅读指导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对学生课外小说阅读质量的管控 |
一、结合语文教材做好阅读推荐 |
二、管控学生课外小说阅读质量 |
第二节 结合小说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建构 |
一、引起学生对小说语言精妙性关注 |
二、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巧妙的方法 |
三、做好语言知识积累的监督检查 |
第三节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文体的细节刻画 |
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小说环境描写艺术 |
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小说人物描写艺术 |
第四节 结合小说叙事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一、提炼故事梗概法 |
二、思维导图梳理小说人物关系 |
第五节 强化小说的美育功能 |
一、传授审美基本方法 |
二、通过小说主题感悟人性美 |
第六节 完善课外阅读小说的评价体系 |
一、完善小说智育的学业评价 |
二、完善小说美育的学业评价 |
附:课外小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举例 |
一、学情及推荐契机分析 |
二、《狼王梦》教学设计及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问卷 |
致谢 |
(6)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1.“快乐读书吧” |
2.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1.核心概念界定 |
2.理论基础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创新点 |
一、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内涵及价值 |
(一)“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内涵 |
1.横向比较 |
2.纵向梳理 |
3.聚焦观察 |
4.功能定位 |
(二)在“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价值 |
1.满足儿童对辅助阅读的需要 |
2.引导学生认识过程的逐渐完善 |
3.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
4.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 |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1.问卷调查的目的 |
2.问卷调查的对象 |
3.问卷调查的框架 |
4.问卷的发放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 |
(二)访谈的设计 |
1.访谈的目的 |
2.访谈的对象 |
3.访谈的维度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1.问卷调查的结果 |
2.访谈的结果 |
3.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
三、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
(一)阅读前的指导 |
1.教师作为“成熟的阅读者” |
2.选书指导 |
3.预读指导 |
4.阅读计划 |
(二)阅读时的指导 |
1.注重“课程化”,避免“课时化” |
2.设计阅读任务推动自主阅读 |
3.发挥通读活动的引领支撑作用 |
4.设计研读活动推进阅读深度 |
(三)阅读后的指导 |
1.开展成果展示课深化个性化感悟 |
2.组织读书会交流提升阅读经验 |
3.开展阅读工作坊助力协作探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以《苏东坡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课程标准提高对整本书阅读的规定 |
1.1.2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
1.1.3 信息时代师生深度阅读的欠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1.1 整本书 |
1.3.1.2 整本书阅读 |
1.3.1.3 整本书阅读教学 |
1.3.2 相关研究综述 |
1.3.2.1 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现状评述 |
1.3.2.2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教学研究现状评述 |
1.3.2.3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起点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对象 |
1.4.2.1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现状 |
1.4.2.2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 |
1.4.2.3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
1.4.3 研究方法 |
1.4.3.1 文献研究法 |
1.4.3.2 问卷调查法 |
1.4.3.3 访谈法 |
2 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价值及要求 |
2.1 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
2.1.1 人传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诸体具备 |
2.1.2 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拥有独特的文体资源 |
2.2 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
2.2.1 积累人物传记类知识并获得精神成长 |
2.2.2 建构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
2.2.3 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2.3 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 |
2.3.1 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
2.3.2 弥补人物传记节选和单篇教学不足 |
3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 关于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的调查 |
3.1.1 调查内容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目的 |
3.1.4 调查方法 |
3.1.5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3.2 高中生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3.2.1 对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认识的分析 |
3.2.2 平时的阅读习惯的分析 |
3.2.3 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评价的分析 |
3.2.4 学生问卷主观题分析 |
3.3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教师访谈基本情况 |
3.4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1 高中生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4.1.1 高中生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
1.缺乏对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
2.缺乏阅读人物传记整本书的计划性,阅读方法单一 |
3.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
4.整本书阅读中主动性的缺失 |
5.缺乏教师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阅读时间不足 |
6.外部支持力度不足,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
3.4.1.2 高中生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
1.缺乏正确的阅读心理 |
2.缺乏正确的阅读动机 |
3.阅读时间不足,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做保证 |
4.语文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不到位 |
3.4.2 教师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4.2.1 教师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
1.专业素养积累不足,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不够深入 |
2.不重视整本书阅读,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
3.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阅读效果难以检测 |
4.对整本书阅读的定位发生偏差,时间难以保证 |
3.4.2.2 教师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
1.教学观念的偏差与落后 |
2.学校对教师评价的片面单一 |
4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改进策略 |
4.1 培养与激发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
4.1.1 以传主的名人效应激发学生兴趣 |
4.1.2 以与传主相关的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
4.1.3 以阅读抓手激发学生兴趣 |
4.2 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前的充分准备 |
4.2.1 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书目的确定 |
4.2.2 以教师的读促进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
4.2.3 教师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助读素材 |
4.3 加强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中的指导 |
4.3.1 指导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
4.3.2 指导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多种阅读方法 |
4.4 加大外部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
4.4.1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
4.4.2 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 |
4.5 制定多元合理的整本书阅读评价机制 |
5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课例 |
5.1 《苏东坡传》的导读和自读阶段 |
5.1.1 导读阶段 |
5.1.1.1 培养与激发学生对《苏东坡传》的兴趣 |
1.以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
2.以诬陷苏东坡的相关人物为引激发学生兴趣 |
5.1.1.2 回顾已知,搭建与未知的桥梁 |
5.1.1.3 明确教学目标,提供助读素材 |
1.积累《苏东坡传》相关知识并受到精神陶冶 |
2.建构《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
3.积累与构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5.1.2 自读阶段 |
5.1.2.1 第一次自读——泛读,整体感知 |
5.1.2.2 第二次自读——精读,深入挖掘 |
5.2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阅读中的指导推进 |
5.3 阅读后成果的汇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中诗歌选集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初中诗歌选集指导内涵及阅读价值 |
第一节 初中诗歌选集的指导内涵 |
一、初中诗歌选集阅读的选篇 |
二、语文课标对初中诗歌选集阅读的要求 |
三、语文教材对初中诗歌选集的编排 |
四、初中诗歌学习内容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初中诗歌选集的阅读价值 |
一、落实课标具体要求 |
二、填充诗歌教学短板 |
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二章 初中诗歌选集阅读指导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意义与对象 |
一、调查的意义 |
二、调查的对象 |
第二节 调查的内容与统计 |
一、调查结果统计 |
二、问题分析 |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诗歌文本晦涩难懂 |
二、教师指导技能缺乏 |
三、学生阅读期待弱化 |
第三章 初中诗歌选集读前指导策略 |
第一节 指导的准备 |
一、重视诗歌文学,明晰阅读方向 |
二、明确阅读需求,深入研读作品 |
三、合作共研文本,深化阅读体悟 |
四、运用经验知识,转变指导内容 |
第二节 版本指导 |
一、知人论世 |
二、鉴别出版社 |
三、知悉修订过程 |
第三节 序目指导 |
一、序目指导价值 |
二、诗歌选集序目指导 |
第四节 参考书籍指导 |
一、参考书籍指导价值 |
二、诗歌选集参考书籍指导 |
第五节 阅读方法指导 |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摘录与旁批相辅助 |
二、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进度 |
第四章 初中诗歌选集读中指导策略 |
第一节 调动情绪体验,提升认知能力 |
一、初中诗歌选集阅读要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 |
二、初中诗歌选集阅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
第二节 寻找核心问题链,掌握阅读抓手 |
一、激发思维兴趣,提出核心问题 |
二、从文本中求索,解决核心问题 |
三、提升思维品质,拓展核心问题 |
第三节 开展母题研讨,实施专题教学 |
一、专题学习的课程价值 |
二、专题学习课堂可行化路径:微专题 |
三、微专题式诗歌选集指导 |
第四节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
一、教师先读,师生共读 |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
第五节 “横纵轴”阅读方式 |
一、诗歌选集“横纵轴”阅读方式 |
二、课程设计 |
三、具体指导过程 |
第五章 初中诗歌选集读后指导策略 |
第一节 阅读成果展示指导 |
一、朗诵展示 |
二、“为你写X”专栏 |
第二节 阅读结果跟踪指导 |
一、线上线下展示,跟踪阅读过程 |
二、量化阅读细则,评价阅读结果 |
三、呵护阅读兴趣,保持阅读热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中学生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整本书阅读 |
(二)教师指导有效性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三)教育统计法 |
第二章 整本书阅读的应然思考 |
一、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内涵 |
(一)网络时代的消极影响 |
(二)整本书阅读的积极内涵 |
二、整本书阅读的应然状态 |
(一)指导背景完善 |
(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学生阅读期待建立 |
(四)家庭环境协作 |
第三章 整本书阅读教师指导现状 |
一、受访学校情况 |
(一)哈尔滨市两所初级中学 |
(二)哈尔滨市两所高级中学 |
二、整本书阅读开展情况 |
(一)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展随机性强 |
(二)整本书阅读课外活动开展频率较高 |
三、整本书阅读教师指导情况 |
(一)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同度较高 |
(二)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形式丰富 |
(三)整本书阅读教师指导形式多样 |
(四)不定时监控学生阅读情况 |
(五)能够参加教师整本书阅读培训 |
四、学生阅读基础情况 |
(一)具有良好阅读习惯 |
(二)具有基础阅读技巧 |
(三)具有良好阅读期待 |
五、家庭支持阅读情况 |
(一)家长认可度较高 |
(二)能够督促阅读 |
第四章 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学校制度支持 |
(二)学校资源利用不足 |
(三)教师指导相对乏力 |
(四)学生阅读阻碍较多 |
(五)缺少家庭阅读榜样 |
(六)家庭与学校沟通不畅 |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支持度不足 |
(二)教师专业性相对较弱 |
(三)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
(四)家长投入时间不足 |
(五)家校沟通单向化 |
第五章 整本书阅读教师指导有效性提升策略 |
一、学校对教师有效指导的支持策略 |
(一)安排整本书阅读课程 |
(二)提供整本书课程资源 |
(三)增强整本书阅读师资培训 |
二、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 |
(一)教师专业提升策略 |
(二)教师指导环节完善策略 |
(三)跨学科教师结合指导策略 |
三、学生阅读基础提升策略 |
(一)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策略 |
(二)学生阅读期待建立策略 |
(三)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策略 |
四、家庭阅读协作策略 |
(一)合理安排课后阅读时间 |
(二)做到阅读陪伴 |
(三)加强家校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二 :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三 :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发展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整本书阅读中家庭支持情况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姜堰区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查阅 |
1.4.2 问卷调查 |
1.4.3 访谈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情况调查 |
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3 调査问卷过程 |
2.4 调查情况的分析 |
2.4.1 参加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2.4.2 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基本现状分析 |
2.4.3 学校课外阅读管理的成效分析 |
2.4.4 学校课外阅读管理的问题分析 |
2.4.5 与非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对比分析 |
第三章 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问题及成因 |
3.1 学校管理者不重视 |
3.1.1 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未纳入日常管理 |
3.1.2 图书室(角)书籍资源不足 |
3.1.3 阅读时间未有效监管 |
3.1.4 阅读活动缺乏有效组织、评价 |
3.2 教师重布置,轻指导 |
3.3 家庭监管缺失 |
第四章 完善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 |
4.1 完善学校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措施 |
4.1.1 加强留守儿童日常管理 |
4.1.2 统筹规划课外阅读管理 |
4.1.3 丰富书籍来源 |
4.1.4 明确课外阅读管理内容 |
4.1.5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
4.1.6 加强师资培训 |
4.1.7 助力家庭教育提升 |
4.2 强化教师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责任 |
4.2.1 分层级强化管理 |
4.2.2 加强阅读指导和督导 |
4.2.3 组建阅读团体 |
4.2.4 及时评价鼓励 |
4.3 提升社会、家庭对留守儿童阅读的支持 |
4.3.1 广泛动员宣传,共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
4.3.2 加强家庭监管,延续学生阅读习惯 |
4.3.3 发挥“教育+互联网”优势,丰富阅读内容 |
4.4 培养留守儿童自我阅读管理能力 |
4.4.1 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
4.4.2 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 |
4.4.3 制定自身阅读发展计划 |
4.4.4 实施有效的激励教育 |
4.4.5 强化自我管理训练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1.1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
5.1.2 必须采取措施,实施有效管理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Z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访谈纲要 |
四、如何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J]. 段星宇. 贵州教育, 2021(14)
- [2]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基于Q市N所小学的调查[D]. 孙晓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D]. 盖莉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4]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阶段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以《边城》为例[D]. 黎亚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小学高年级课外小说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 董晓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6]部编本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D]. 陈钰蓉. 西南大学, 2020(01)
- [7]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以《苏东坡传》为例[D]. 韩东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诗歌选集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 郭晓峰.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学生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研究[D]. 白露.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管理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姜堰区Z小学为例[D]. 周海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