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

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

一、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论文文献综述)

李梅[1](2021)在《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我国消费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损害人民健康的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国两会代表和社会舆论每年都对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颇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然,保护生态环境应该并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品,具有外部性以及市场失灵等特点,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环境治理。消费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在征税范围上具有选择性,可以根据消费品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选择性征税,因此可以利用消费税治理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本文首先对生态环境和消费税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生态环境重点研究对象为大气、水体、土壤,并基于消费税特点,阐述了消费税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通过理论依据及作用机理分析,发现消费税在治理环境上具有可行性,并且消费税是通过替代效应影响消费者选择、生产者决策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目的。为了考察消费税的环保效应是否显着,本文从征税范围变化、税率变动、消费税税收收入情况以及消费税绿化程度四个角度进行了考察,发现消费税的环保效应越来越显着。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废水、废气、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存在征税范围、税率设计不合理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人均GDP、消费税绿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2001-2017年我国消费税的环保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征收消费税会减少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最后,为了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成果,充分发挥消费税在水体、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上的作用,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夏杨帆[2](2020)在《关于环保税开征前后的环保效应比较研究》文中认为

王天一[3](2019)在《我国环境税征税范围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程度也愈加严重,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我们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速度,转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致力于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面对这样的环境危机,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据此开始防治环境污染,利用税收来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限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税法》、《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等,取代了原有的排污费制度,确立了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独立税种,迈出了税制绿化改革的关键一步。但现行环境税法仍然存在“税费平移”等诸多弊端,征税范围及税额标准等与此前的排污费制度基本一致。虽然从理论上看,环境税的征税范围应是所有污染物,但在现实中往往因为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制度的规定并不能与理论做到完全贴合。因此,对于这部刚刚施行的法律,学者们对于纳税主体的范围、征税范围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仍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主要针对的是现行环境保护税征税范围的法律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对现行环境税法的征税范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立法角度、法理角度、域外经验等三方面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对于环境税法征税范围的研究,为我国完善环境税法的制度设计、推动我国环境税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促进我国税制绿化改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李晓静[4](2019)在《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国产汽车市场的分析》文中提出自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我国的汽车行业开始初步有所进展。发展至21世纪,汽车行业发展方兴未艾,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与制造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第一季度的销量就远远超出了2018年的第一季度,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但是与此同时,国家一直倡导“蓝天保卫战”计划,鼓励人们绿色出行,然而汽车排放出的尾气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除此之外,使用汽车不可避免的就需要使用燃料。然而目前作为主要燃料的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具有稀缺性。2014年国家针对城市污染问题以及考虑到汽车行业的发展,决定推动和实施购买新能源车辆可以享有优惠的政策,自2014年9月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免除车辆购置税。这一项优惠政策有一定的普惠性,但其究竟是不是能够影响新型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意在分析减免车辆购置税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产生何种影响。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法研究了车辆购置税的设计原理、基本作用以及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免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作用机理,说明税收对消费者选择影响的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再由消费者行为影响到生产者行为。第三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了车辆购置税免征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量具体的影响程度。选取了2014年9月作为时间节点,确定了2014.1-2019.12共48个月作为政策实施期间。针对中国的国产汽车市场情况,最终筛选出11个不同种类的国产汽车品牌,18个新型能源汽车车型和18个传统能源汽车车型,共1728个样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之后,本文研究借鉴了国外主要国家采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车辆购置税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的启示。比如制定车辆购置税减免税政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将车辆购置税纳入地方税体系等措施。最后本文第五章将结合实证结果说明我国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

杨俊滨[5](2019)在《后“营改增”时期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也对新时期提出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新要求。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的税收体系也在逐步发展变化。2016年,我国完成了“营改增”的重大调整,地方税体系支柱税种营业税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后“营改增”时期如何优化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政府组织收入能力,理顺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促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履行,更好地满足国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景的需求,全面释放新时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红利,成为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领域探寻的一项重点课题。本文将研究对象指向我国后“营改增”时期的地方税体系,着眼于地方税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历史沿革展开论述,重点内容涵盖五个方面:一是针对地方税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站在前人肩膀上开展课题研究;二是结合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税种优化选择理论等,从不同维度阐述和论证后“营改增”时期优化我国地方税体系的重要意义。三是结合我国地方税体系运行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地方税规模比重缩减、税制结构不尽合理、税收治理权严重缺失、非税收入管理亟待规范等进行深刻分析。四是对各国构建地方税体系的先进经验,如税权划分、税种设置、主体税种选择、征收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可行性借鉴。五是提出后“营改增”时期我国优化地方税体系的政策建议,包括厘清地方政府职责边界、推进地方税种结构优化、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做好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内容,以期对我国优化后“营改增”时期地方税体系有所裨益。

陈思瑞[6](2019)在《论营改增后中国地方主体税种的应然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曾几何时,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法治水平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中国式奇迹。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调动了中央与地方发展的两个积极性。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使各级政府各自招商引资、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税收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政府赖以正常运转的经济命脉。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运用税收政策把控经济发展的方向盘。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史上的里程碑,以经济分权冲破行政分权的局限性,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的理财积极性,改变了央地政府之间传统的博弈关系,提高了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为后续财税体制深化改革奠定了基本框架。2016年,营改增全面推行,长期担任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引致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地方税体系支离破碎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和培育新的地方主体税种,打造健全的地方税体系,再次调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成为当前深化财税体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营改增后,营业税消失,增值税五五分成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本文在探索地方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之后,提出在当前阶段应摒弃以税收立法权或税收征管权作为地方税划分依据的观点。以税收收益权作为地方税的划分准,将地方享有收益权的税种都纳入地方税体系的考察范围之中。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的中心,在税种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健全地方税体系,必须先明确地方主体税种,确立地方主体税种的选择标准,构建层级清晰的税收体系。在归纳外国地方税体系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微观层面,地方主体税种应当能够满足地方财政需求,保障地方财政自主权,并对地方政府行为形成正面的激励效果;在中观层面,地方主体税种应当兼顾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区域调控能力,并反映地区居民的差异化公共受益程度;在宏观层面,地方主体税种应具备税收正义的价值取向,满足实质正义、程序正义和制度正义三个维度的要求。基于此,通过联动的立法改革,构建“消费税+资源税”的双主体税种结构,是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的适当选择。

邓冰玉[7](2019)在《我国两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效应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造成了一定冲击,我国乘用车的增长率相比前一年也大幅降低。为了提升乘用车的销量,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我国在2009年1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首次实施了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优惠政策,对购置小排量车的行为减半征收(或按7.5%是税率)车辆购置税。此次优惠政策的目的是利用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需求拉动效应”提升全国小排量车销量,以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汽车排放的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甚至成为大气污染的核心污染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PM排放量达到我国PM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在车辆密集的一线城市,这一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爆发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国家对于改善我国空气质量这一问题的重视。为了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于2015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再次实施了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优惠政策,同样是对购置小排量车的行为减半征收(或按7.5%是税率)车辆购置税。此时,国家意识到了大气保护的重要性,此次优惠政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再次应用“需求拉动效应”恢复小排量车的高速增长,更多是引导消费者从大排量车转向小排量车,利用优惠政策的“环保效应”达到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的目的。两次税收优惠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政策效应如何呢?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了呢?对此,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本文以小排量乘用车年销量的增量为指标应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第一次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需求拉动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需求拉动效应显着,大大提高了全国小排量车的整体销量以及小排量车占总乘用车销量的比重,成功应对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特别是汽车市场的冲击,达到了政策制定的目的。第二次优惠政策除了再次应用“需求拉动效应”,还有利用优惠政策的“环保效应”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的目的。对此,本文首先应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此次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需求拉动效应,发现第二次的优惠政策的需求拉动效应依然显着,但相对于第一次优惠政策的需求拉动效应程度有所减弱。然后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方法选取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CO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作为指标分析了第二次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环保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小排量乘用车销量的提升可以降低全国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由于税收优惠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对此文章应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第二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分地区的需求拉动效应,发现第二次优惠政策在宁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等六个地区以外的其他25个地区的需求拉动效应显着,这些地区的需求拉动效应程度虽然有差异但是都达到了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然后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考察了第二次优惠政策在不同地区的环保效应,结果显示同一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地区的环保效应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梳理,可知两次优惠政策的制定初衷有所差异,所产生的效应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都达到了政策制定的目标。第一次优惠政策较好的发挥了“需求拉动效应”,大大提升了全国小排量车的销量。第二次优惠政策“需求拉动效应”相对减弱,较好的发挥了“环保效应”。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乘用车政策、大气污染状况不同,不同地区优惠政策需求拉动效应与环保效应的程度也有差异,研究这种差异有助于更细致的考察第二次优惠政策在各个地区的施行是否达到政策制定的预期,也可为再次实施优惠政策提供符合各地区具体情况的可行性建议。最后,在坚持节能环保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对于未来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制定提出的建议有:将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纳入规划中,并长期执行;扩大车辆购置税的减免税范围并丰富形式;优惠政策制定应更精细化;施行地区差异化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周凌飞[8](2018)在《基于环境保护税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我们面对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自然资源被无限制开采和使用,土壤沙漠化,雾霾,空气污染,沙尘暴,水资源枯竭等等,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过去对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集约化的开发。因此必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严加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对于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在税收政策中,许多税种都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其中蕴含的问题不容忽视。如征收分散,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不完善等等。酝酿九年的环境保护税法终于颁布,这是环境保护事业迈出的一大步,虽然它还很稚嫩,但是被寄予了环境保护的重任。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研究了绿色税收基本理论,包括庇古税理论,波特假说理论,双重红利理论等。接着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制度进行经验总结与分析,之后对我国目前已有的绿色税收方面进行了梳理,对环境保护税法对于生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刚刚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提出了相应配套措施。

朱小会[9](2018)在《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严重,当前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环境质量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与基础,经济学角度看,环境质量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受到环境污染负外部性与环境保护正外部性双向影响。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加大环境保护正外部性。因为外部性的存在,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迄今为止,经济手段是国际公认的解决环境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财税政策是政府干预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最直接的经济手段,其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正向激励对环境保护正外部性进行补偿,税收政策主要通过逆向约束对环境污染负外部性进行惩罚。财税政策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如果税收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环境治理效果,则需要财政政策来弥补,只有财税政策两者协调发挥作用,方能取得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而基于财税视角对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根据以上分析思路,研究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并提出环境财政体制优化与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提出问题。第2章,“财税政策—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理论及机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介绍财税政策促进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二是揭示财税政策影响环境质量以及财税政策通过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环境质量的内在逻辑;三是对比直接管制与经济手段、许可证与财税手段等政策路径。第3章,中国环境污染现状与财税政策实施状况。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38个工业行业的“工业三废”等近20年排放总量、排放达标情况及排放趋势;二是从环保财政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府绿色采购等介绍中国环境治理的财政政策实施状况;三是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政策、正式环境保护税、节能减排税收优惠等介绍中国环境治理的税收政策实施状况。第4章,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总体影响效应分析。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各省环保财政支出的环境治理效应是否有差异?二是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总体效应究竟如何?财税政策是否通过经济发展影响环境质量?三是税收政策在工业行业中的环境治理效应如何?第5章,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分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是否受到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二是各经济因素对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影响程度如何?第6章,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长期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效率分析。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是否具有长期影响?二是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三是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如何?第7章,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经验借鉴与启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方面的财税政策实施状况如何?二是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对中国有何启示?第8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在前文研究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针对我国环境财税政策特点,提出环境财政体制优化与改革的方向。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1)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环保财政支出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治理直接效应比较明显;同时环保财政支出的环境治理间接效应明显,即环保财政支出通过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环境质量。(2)工业行业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均表明当前环境相关税费的环境治理效应不理想。(3)环保财政支出的环境治理效应存在显着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程度的门槛效应。(4)资源税的环境治理效应存在显着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门槛效应。(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排污收费的提高均推动了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增加。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变量以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排污收费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互动关系更加清晰。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排污收费分别可解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动的46.6%、70.9%。(6)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具有空间外溢性,环保财政支出对工业二氧化硫的治理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环保财政支出的增加将有助于减少临近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7)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税收优惠的环境治理效率具有区域差异性,环境治理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效率较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8)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境财政投入,环境税涉及范围从资源开采到使用再到环境污染物排放全部环节。依据整个分析及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基于环境保护需求的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完善环境财政支出政策,应从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着手;三是完善环境税收政策方面,应从改革现有环境相关税种与完善环境保护税双管齐下;四是强化环境政策的搭配与组合;五是充分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对财税政策环境治理效应的影响。同时指出本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杨玉兰[10](2015)在《车辆购置税的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文中认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度和新车消费市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更多的私家车将走进居民家庭,汽车消费不仅在购车数量和档次上还有发展空间,而且在车辆的管理与服务上对相关部门也提出更高要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因完税车辆增加导致车辆购置税增收218.63亿元,因加强征管、堵漏增收措施而增收200.86亿元。其中,上半年因加强征管增收67.54亿元;下半年因加强征管增收133.32亿元。下半年加强征管的收入增量是上半年的1.97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车辆购置税税收征管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为了切实提高车辆购置税的征管效率,深刻认识车辆购置税征管的具体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对实施正确的改革措施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26日至27日,湖北省部分市州、省直管市车辆购置税征管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在宜昌市国税局召开,武汉市、宜昌市、仙桃市国税局在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和评价了武汉市、宜昌市和仙桃市的试点工作。从总体来看,方案具体、特点突出、成效显着,试点改革基本成功。第一,武汉模式以创新办税方式作为出发点,以强化信息管税作为着力点,实现了多元化办税,既减轻大厅集中办税对税务干部带来的压力,又为纳税人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办税效率,得到纳税人和汽车经销商的好评;第二,宜昌模式以专业化管理作为落脚点,以二手车交易税收为主攻点,转变职能,税种联动,积极探索机动车辆税收专业化管理,堵塞了税收漏洞,提高了征管效率,保证了国家收入。第三,仙桃模式以加强摩托车、农用车征管为着眼点,以优化纳税服务为根本点,分类管理,同城通办,理顺了二手车交易征管秩序,深化了摩托车、农用车行业税收管理,为县市的车购税改革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交流提出,车辆购置税征管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要求积极发现和总结各自地区车辆购置税征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推进车辆购置税征管方式改革工作在本地区尽早实施。具体到荆州市,近些年车辆购置税收入是跳跃式的增长,年年创历史新高,一年一个新台阶。但是从2011年起,国家出台的车辆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三大优惠政策已逐步取消,近期收入数据已经表明,荆州市汽车购置总量已经明显降温。一些新的环境变化影响着车辆购置税的财政效应。2012年6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城市公交企业购置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公交企业购置的公共汽电车辆从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前,荆州市确定有9个公交企业,2012年已经缴纳车辆购置税的公交车,在2013年办理了退税处理。汉宜铁路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开通营运。荆州火车站开通后,直接冲击着该市公路客运车辆的发展。1月至12月,客车购置数比去年同期减少28%,其中购买30座以上高档客车比去年同期减少63%,征税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64%。与此同时,某些类别的车辆,如摩托车的征收数量占据销量的份额一直较低,车辆购置税的征管环节尚有较大的潜力可挖。车辆购置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在现有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思想下,实现车辆购置税征收,减少车辆购置税的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湖北省车辆购置税征管方式改革工作为现实背景,通过分析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历史数据,结合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调研,分析和总结影响车辆购置税征管中的问题,并结合湖北省兄弟单位的征收管理改革经验,提出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管对策。本文的主要章节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详细介绍本文所选的研究问题的背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主要采用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数据库,如CNKI, EBSCO等数据库,梳理研究脉络,了解研究重点。第二章:车辆购置税征管概述。介绍车辆购置税的来源、车辆购置税设置的目的、和车辆购置税征管的相关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通过文献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查阅,了解车辆购置税的来源、目的等,通过对税务部门相关人员的调查,理解车辆购置税征管中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管现状。本章主要介绍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的主体,采用的形式,车辆购置税从2001年到2013年的发展趋势数据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方法,通过调查荆州市征管主体,了解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收情况,获取车辆购置税的相关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揭示发展的趋势。第四章: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中的问题及分析。本章主要基于数据分析,结合调查情况,全面总结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产生的机制和原因。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根据对问题的认识,探索可能存在的原因。第五章: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管对策。根据问题分析,结合国家近期的相关政策,和武汉、宜昌等地的车辆购置税改革的经验,提出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改革对策。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中出现的问题,在同省其他兄弟市也不同程度的出现,通过吸收它们改革的经验,对于解决荆州市车辆购置税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根据第四章对问题的分析,结合现实的环境,提出针对性的征管对策。

二、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我国消费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环境
        2.1.2 消费税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双重红利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消费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机理
        2.3.1 消费税影响消费者的机理分析
        2.3.2 消费税影响生产者的机理分析
第3章 现行消费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现行消费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3.1.1 从消费税征税范围考察
        3.1.2 从消费税税率考察
        3.1.3 从消费税税收收入考察
        3.1.4 从消费税绿化程度考察
    3.2 现行消费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征税范围设置不合理
        3.2.2 税率设计不合理
        3.2.3 征税环节设置不合理
        3.2.4 计税方式设置不合理
第4章 消费税环保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1.1 变量说明
        4.1.2 数据来源
        4.1.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2 模型框架的基础与构建
        4.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
        4.2.2 模型构建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回归分析
    4.4 实证分析结果小结
第5章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消费税改革建议
    5.1 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
        5.1.1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5.1.2 在水体污染防治方面
        5.1.3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
    5.2 优化消费税税率设计
        5.2.1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5.2.2 在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方面
    5.3 调整消费税征税环节
    5.4 调整消费税计税方式
    5.5 加强与其他环境税种的协调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环境税征税范围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对比分析法
        1.4.3 历史分析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我国现行环境税征税范围规定及问题研究
    2.1 我国环境税立法背景
    2.2 我国现行环境税征税范围规定
    2.3 我国环境税征税范围问题剖析
        2.3.1 环境税征税范围与其他税种存在交叉
        2.3.2 征税范围过窄
        2.3.3 未体现环境税立法的实质意义
第3章 界定环境税征税范围的理论分析
    3.1 界定环境税征税范围的法理分析
        3.1.1 效益原则
        3.1.2 公平原则
        3.1.3 税收中性原则
    3.2 界定环境税征税范围的立法分析
        3.2.1 环境税的立法层级
        3.2.2 环境税的立法名称
        3.2.3 环境税的法条分析
    3.3 界定环境税征税范围的相关问题
        3.3.1 二氧化碳纳入征税范围的争议
        3.3.2 移动污染源纳入征税范围的争议
        3.3.3 其他环境噪声纳入征税范围的争议
第4章 界定环境税征税范围的域外经验
    4.1 欧盟环境税征税范围
    4.2 美国环境税征税范围
    4.3 日本环境税征税范围
    4.4 域外国家环境税征税范围对我国的经验参考
第5章 我国环境税征税范围完善建议
    5.1 优化环境税制结构
    5.2 扩大环境税征税范围
        5.2.1 将二氧化碳纳入征税范围
        5.2.2 将移动污染源纳入征税范围
        5.2.3 将其他环境噪声纳入征税范围
    5.3 建立引导型税收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国产汽车市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已有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车辆购置税税制设计
        2.1.1 课税对象
        2.1.2 税率
        2.1.3 计税依据
    2.2 车辆购置税的作用
        2.2.1 合理筹集建设资金
        2.2.2 规范政府行为
        2.2.3 配合打击走私和维护国家权益
    2.3 免征车购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
        2.3.1 税收影响消费者行为
        2.3.2 消费者行为对生产者的影响
第3章 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我国车辆购置税的发展历程
        3.1.1 车辆购置附加费阶段
        3.1.2 车辆购置税的发展
        3.1.3 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政策
    3.2 我国车辆购置税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整体变化趋势
        3.2.1 车辆购置税税收情况
        3.2.2 我国汽车总体产销量情况
        3.2.3 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情况
    3.3 免征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的计量分析
        3.3.1 计量模型设计
        3.3.2 变量选择及解释
        3.3.3 数据来源
        3.3.4 描述性统计
        3.3.5 回归分析及检验
    3.4 基本结论
第4章 国外主要国家车购税的经验及启示
    4.1 欧美主要国家
        4.1.1 美国
        4.1.2 法国
        4.1.3 德国
    4.2 日韩
        4.2.1 日本
        4.2.2 韩国
    4.3 国外主要启示
        4.3.1 制定车辆购置税减免税政策
        4.3.2 将车辆购置税划分为地方税种
        4.3.3 建立以排量为基础的汽车税费体系
        4.3.4 多环节税收政策结合
第5章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车辆购置税的优化建议
    5.1 现行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车购税存在的问题
        5.1.1 车购税存在的问题
        5.1.2 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的问题
    5.2 我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车辆购置税未来改革方向
        5.2.1 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建议
        5.2.2 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后“营改增”时期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税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方税和地方税体系
        一、地方税的内涵
        二、地方税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构建地方税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财政分权理论
        三、主体税种选择理论
    第三节 地方税职能的最优化
第三章 我国地方税体系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形成及其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地方税体系运行现状
        一、我国地方税税权情况
        二、我国地方税体系现有基本框架
        三、我国地方税收收入规模
        四、我国地方税收收入结构
    第三节 我国地方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地方税规模比重缩减
        二、地方税制结构不尽合理
        三、地方税治理权严重缺失
        四、非税收入管理亟待规范
第四章 国外地方税建设的的经验分析与借鉴
    第一节 税权划分方面
    第二节 税种设置方面
    第三节 主体税种选择方面
    第四节 征收管理模式方面
    第五节 各国地方税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厘清地方政府职责边界
    第二节 推进地方税种结构优化
        一、关于消费税改革
        二、关于增值税改革
        三、关于所得税改革
        四、关于环境保护税的改革
        五、关于资源税的改革和试点
        六、关于房地产税的设立
    第三节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
        一、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方案和原则
        二、地方税主体税种各建议税种收入稳定性对比
        三、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实现路径
        四、打造长期稳定的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建议
    第四节 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其他配套措施
        一、给予地方适量税收立法权
        二、优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三、深化税务系统征管体制改革
        四、推进“费改税”与完善非税收入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论营改增后中国地方主体税种的应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资料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方主体税种的基本概念
        一、地方税的概念及涵义
        二、地方税相关概念辨析
        三、地方主体税种的概念及涵义
    第二节 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财政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涵
        三、公共财政理论对于地方税收支的意义
    第三节 财政分权理论
        一、财政分权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财政分权理论的基本内涵
        三、财政分权理论对于地方税权的意义
    第四节 税收正义理论
        一、税收正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税收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三、税收正义理论对于地方税的意义
第二章 营改增后中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地方税收不符合地方公共财政需求
        一、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中占比过低
        二、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中占比过高
        三、地方财政高度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
    第二节 地方税权难以适应财政分权的需求
        一、地方税立法权缺失
        二、地方税征管权日趋萎缩
        三、税收收益权划分愈发不合理
    第三节 地方税制有违税收正义价值
        一、地方税制不符合税收实质正义要求
        二、地方税制不符合税收程序正义要求
        三、地方税制不符合税收制度正义要求
    第四节 我国地方税体系问题溯因
        一、市场与政府界限不清晰
        二、分税制以集权作为初衷
        三、地方税制设计有违正义
第三章 外国地方主体税种立法经验及其借鉴
    第一节 发达国家地方主体税种的设置
        一、发达国家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二、发达国家政府间税权划分
        三、发达国家地方主体税种设置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地方主体税种的设置
        一、发展中国家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间税权划分
        三、发展中国家地方主体税种设置
    第三节 外国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比较分析
        一、外国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比较分析
        二、外国政府间税权划分比较分析
        三、外国地方主体税种设置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外国立法经验对我国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借鉴
        一、科学合理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二、稳定适度的政府间税权配置
        三、明确合理的地方主体税种
第四章 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逻辑思路和选择标准
    第一节 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逻辑思路
        一、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逻辑前提
        二、关于地方主体税种的备选税种
    第二节 微观层面: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财政标准
        一、地方主体税种对地方财政自主权的保障意义
        二、地方主体税种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作用
        三、地方主体税种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导向
    第三节 中观层面: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经济标准
        一、地方主体税种应当与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相契合
        二、地方主体税种应当与区域发展特色相一致
        三、地方主体税种应当与居民公共受益相匹配
    第四节 宏观层面:地方主体税种选择的价值标准
        一、地方主体税种的选择应当具备实质正义
        二、地方主体税种的选择应当具备程序正义
        三、地方主体税种的选择应当具备制度正义
第五章 地方主体税种部分备选税种的利弊分析
    第一节 增值税作为地方备选主体税种的利弊分析
        一、增值税方案的财政能力考量
        二、增值税方案的经济意义检视
        三、增值税方案的税收正义价值探究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作为地方备选主体税种的利弊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方案的财政能力考量
        二、企业所得税方案的经济意义检视
        三、企业所得税方案的税收正义价值分析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作为地方备选主体税种的利弊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方案的财政能力考量
        二、个人所得税方案的经济意义检视
        三、个人所得税方案税收正义价值探究
    第四节 房地产税作为地方备选主体税种的利弊分析
        一、房地产税方案的财政能力考量
        二、房地产税方案的经济意义检视
        三、房地产税方案税收正义价值探究
第六章 我国地方主体税种立法改革的设想
    第一节 双主体税种结构之消费税方案
        一、消费税方案具备财政意义
        二、消费税方案满足经济标准
        三、消费税方案符合税收正义价值
    第二节 双主体税种结构之资源税方案
        一、资源税方案具备财政意义
        二、资源税方案满足经济标准
        三、资源税方案符合税收正义价值
    第三节 地方主体税种的立法改革路径
        一、双主体税种模式的立法改革总体思路
        二、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立法改革
        三、资源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立法改革
    第四节 地方主体税种立法改革的配套措施
        一、明确政府职能并简化政府层级
        二、适当下放税收立法权
        三、税收立法权下放的配套条件
        四、稳步推进地方辅助税种立法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7)我国两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车辆购置税及其优惠政策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车辆购置税的概念
    第二节 税收优惠的机理
    第三节 我国车辆购置税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我国两次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原因及目的
    第一节 第一次优惠政策的原因及政策目的
    第二节 第二次优惠政策的原因及政策目的
第四章 第一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第一节 需求拉动效应的机理
    第二节 双重差分模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需求拉动效应研究
第五章 第二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第一节 第二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全国范围内需求拉动效应研究
    第二节 第二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全国范围内环保效应研究
    第三节 第二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分地区效应研究
第六章 研究结果
第七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优惠政策制定应更精细化、多样化并长期执行
    第二节 施行地区差异化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第三节 国外相关税费政策对我国车购税优惠政策的启发
    第四节 减少汽车排放的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8)基于环境保护税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综述
        1.2.1 国外研究回顾
        1.2.2 国内研究回顾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思路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与主要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主要不足
第2章 绿色税收制度的相关理论
    2.1 庇古税理论
    2.2 波特假说理论
    2.3 双重红利理论
第3章 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及其问题分析
    3.1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分析
        3.1.1 绿色税制中具有环保功能的税种
        3.1.2 现行绿色税制中具有环保功能的优惠政策
    3.2 当前绿色税收体系问题
        3.2.1 我国绿色税制具体问题剖析
        3.2.2 产生绿色税收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的生态影响分析
    4.1 开征环境保护税对我国的生态影响的定量分析
        4.1.1 环境保护税的生态效应模型构建
        4.1.2 环境保护税的生态效应模型假设
        4.1.3 环境保护税的生态效应的分析与结论
    4.2 环境保护税法的应用研究—以海洋产业为例
        4.2.1 我国主要海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4.2.2 海洋经济发展对于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问题分析
        4.2.3 我国环境保护税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影响
第5章 国外绿色税收制度实践及经验借鉴
    5.1 德国的绿色税收制度
    5.2 美国的绿色税收政策
    5.3 法国的绿色税收政策
    5.4 日本的绿色税收政策
    5.5 国外绿色税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5.5.1 立足国情制定税收政策
        5.5.2 绿色税收的收入专款专用
        5.5.3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第6章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对策建议
    6.1 关于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
        6.1.1 搭建信息监控和污染评估平台制度
        6.1.2 减少开征环境保护税的负面影响
        6.1.3 将环境保护税融入现有的制度中
    6.2 关于《环境保护税法》建议
        6.2.1 适当提高税额
        6.2.2 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来支持绿色产业
        6.2.3 税收收入的用途明朗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1.5.1 环境污染
        1.5.2 环境治理
        1.5.3 财税政策
        1.5.4 效应
        1.5.5 效率
    1.6 创新与不足
2 “财税政策—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理论及机理
    2.1 财税政策促进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
        2.1.1 外部性理论
        2.1.2 公共物品理论
        2.1.3 庇古税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财税政策—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作用机理
        2.2.1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
        2.2.2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
        2.2.3 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机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3 环境政策路径选择
        2.3.1 直接管制与经济手段对比
        2.3.2 许可证与财税手段对比
3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与财税政策实施状况
    3.1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3.1.1 废水排放
        3.1.2 废气排放
        3.1.3 固体废弃物排放
    3.2 促进环境治理的财政政策实施状况
        3.2.1 投资性环境财政支出实施状况
        3.2.2 转移性环境财政支出实施状况
        3.2.3 消费性环境财政支出实施状况
    3.3 促进环境治理的税收政策实施状况
        3.3.1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
        3.3.2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政策
        3.3.3 环境保护税
        3.3.4 税收优惠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总体影响效应分析
    4.1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财政政策环境治理总效应分析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模型设定
        4.1.3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4.1.4 各省环保财政支出环境治理效应系数测算
        4.1.5 实证结果分析
        4.1.6 稳健性检验
    4.2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税收政策环境治理总效应分析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模型设定
        4.2.3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2.5 稳健性检验
    4.3 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税收政策环境治理效应分析
        4.3.1 模型设定
        4.3.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门槛模型估计原理
    5.3 财政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分析
        5.3.1 模型的设定
        5.3.2 门槛效应检验
        5.3.3 门槛模型各影响因素参数估计
        5.3.4 门槛变量影响效应检验
        5.3.5 结果分析
    5.4 税收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分析
        5.4.1 模型的设定
        5.4.2 门槛效应检验
        5.4.3 门槛模型各影响因素参数估计
        5.4.4 门槛变量影响效应检验
        5.4.5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长期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效率分析..
    6.1 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长期影响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1.3 实证结果分析
    6.2 中国财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2.3 空间相关性及实证结果分析
    6.3 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分析
        6.3.1 问题的提出
        6.3.2 环境治理效率测算方法
        6.3.3 指标与数据来源
        6.3.4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经验借鉴与启示
    7.1 美国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
        7.1.1 美国环境治理的财政政策
        7.1.2 美国环境治理的税费政策
    7.2 欧盟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
        7.2.1 欧盟环境治理的财政政策
        7.2.2 欧盟环境治理的税费政策
    7.3 日本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
        7.3.1 日本环境治理的财政政策
        7.3.2 日本环境治理的税费政策
    7.4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财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基于环境保护需求的财政体制改革
        8.2.2 完善环境财政支出政策
        8.2.3 完善环境税收政策
        8.2.4 环境政策的搭配与组合
        8.2.5 充分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对财税政策环境治理效应的影响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奖励

(10)车辆购置税的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车辆购置税及其征管概述
    2.1 车辆购置税概述
    2.2 车辆购置税的征管概述
第3章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管现状
    3.1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管主体
    3.2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办税流程
    3.3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收情况
第4章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中的问题及分析
    4.1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中的主要问题
    4.2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征管问题分析
第5章 荆州市车辆购置税的征管对策
    5.1 积极吸收和采纳省内其他地税征管经验
    5.2 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强化税法宣传
    5.3 提高办税效率,加强税收稽查
    5.4 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
    5.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计税价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6 征收、管理和查处相结合,多方联动提高质量
第6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我国消费税效应研究[D]. 李梅.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关于环保税开征前后的环保效应比较研究[D]. 夏杨帆.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3]我国环境税征税范围法律问题研究[D]. 王天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4]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国产汽车市场的分析[D]. 李晓静. 上海海关学院, 2019(07)
  • [5]后“营改增”时期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对策研究[D]. 杨俊滨. 华侨大学, 2019(01)
  • [6]论营改增后中国地方主体税种的应然选择[D]. 陈思瑞.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我国两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效应研究[D]. 邓冰玉.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4)
  • [8]基于环境保护税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研究[D]. 周凌飞. 上海海关学院, 2018(07)
  • [9]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D]. 朱小会. 重庆大学, 2018(04)
  • [10]车辆购置税的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D]. 杨玉兰. 长江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今年开征车辆购置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