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唐达荣[1](2021)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威威[2](2021)在《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的出台,对我国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行业、企业为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急需大量高素质的电子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该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阶段其毕业生在市场上较难找到满意的专业对口工作,出现学校人才供给滞后于企业需求的现状。究其原因,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与市场存在脱节,学生“学非所用”较为普遍,因此导致中职毕业生在企业招聘中无法体现自身应有优势。唯有改良中职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促进其与企业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才能有效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市场中技术技能型人才急缺的现状。现流行于高等工程教育的OBE理念,因其聚焦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可以达到的学习成果,并据此对教学进行反向设计,对于只注重“教育投入”而不注重“教育产出”的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灵感与启发。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基于OBE理念,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再反推教学过程与活动,以确保中职学校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介于此,本研究以数字电路实训课程,这一培养中职电子技术类专业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OBE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在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OBE理念的内涵、发展与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与说明。其次,通过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中职数字电路实训教学的现状以及电子电工类企业对中职电子技术类毕业生从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接着从调查结果中界定中职数字电路实训教学的预期学习成果。再次,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将调查所得的预期学习成果细化为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构建知识点衔接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电路实训内容、选择“翻转课堂+引导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评价、形成具有持续更新功能的教学反思闭环系统。最后,通过教育实验法,以《组合逻辑电路综合实训》为案例,将基于OBE理念设计的实训教学新模式在中职学校进行了对比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实训教学新模式较传统模式而言,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训理论与实操掌握、工作责任意识、自我管理等能力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且新模式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与支持,因而基于OBE理念设计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教学新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郑婧婧[3](2021)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指出
李悦晨[4](2021)在《“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利用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职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分层+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分层+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本知识与项目训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当今企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面对时代的需要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笔者尝试在中等职业院校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分层+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途径。分层+项目教学法是将不同层次的教学项目以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的方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信息整理、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效果评估的过程。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调研与文献资料研究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分析中职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引进分层+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索。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进行了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分层+项目教学法设计及项目实施,研究项目教学法质量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价教学实践效果,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比较,得出分层+项目教学法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本论文的研究为中职学校实施分层+项目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案,为中职学校电类专业教师实施分层+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服务。
段扬[5](2020)在《基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教育领域,中职教育教学同样面临机遇和发展,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常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扩大下,虚拟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平台结合,网络在线的开放式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这些都在不断为教育事业注入活力。在中职教育中,为了提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驱动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案例。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于虚拟仿真在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所在中职学校具体情况,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模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驱动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对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其实施步骤。其次,在授课教师主导下,以“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和“加法器”为例,进行实际教学案例的实施,验证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驱动的《电子技术基础》这一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对“新课导入”、“仿真探讨”、“重点难点答疑”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做了详尽的分析。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驱动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验证了此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驱动的《电子技术基础》这一教学方法,充分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着。该教学模式不仅方便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本研究对于中职院校电子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陈潇丽[6](2020)在《基于微课的中职课程设计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文中提出数字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也慢慢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指出:在教育领域,要创新教育模式,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化教学,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本研究将微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引入中职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通过制作理论与实训课程的微课,为传统教学增加新模式。微课是数字化时代的潮流,为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新的方案,本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首先分析了课题背景意义、课程改革重要性和微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相比较于国外,国外微课重点研究主要在中小学和高校方面,中职院校涉及相对较少,在其他教育领域,不少学者对微课有自己的定义,在中职领域,微课定义模糊不清。其次结合《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和实训课内容学习目标,进行了微课教学课程设计。具体流程为:建立课程目标、撰写微课教案、撰写微课脚本、进行微课录制、微课后期剪辑、微课应用及教学效果分析。然后再选取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对照组的方式对理论课和实训课程微课应用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教学研究,通过分析测试成绩、访谈、问卷调查等综合分析微课教学效果,发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在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上微课纪律不佳;微课教学需要熟练掌握一些电脑软件,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导致前期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学生刚开始不能适应微课教学模式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教师微课要加强学生纪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掌握微课教学节奏,定期开展教学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本文最后对研究做出总结,并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最后对未来中职教学研究做出展望。
刘沛艳[7](2020)在《“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文中指出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研究确定增补46个新专业,自2019年起执行。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相关专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类。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将以天津某中职机电学院的学生来开展教学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对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中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根据学生的课程需求设计“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应用与研究。本研究以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将“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首先总结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了解国内外对教学法的研究状况。了解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现状。总结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对“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强调在应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课态度,得出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根据相关调研情况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要求、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学生培养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和与课程设计,确定基于“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设计,选择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进行试验,并在案例实施后进行效果分析,总结了“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获得的成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本研究的后续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有利于为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可以在当前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小钰[8](2020)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科技革命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对电工电子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政策文件也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提高中职电工电子类人才培养质量和改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都有重要意义。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本文以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为例,制定了一套适用于《电子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设计方案,同时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实践成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论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阐述了核心概念界定、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梳理了设计基本流程,为后续展开教学设计提供了框架;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当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笔者调查了山东省5所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兴趣低下、课堂主动性不高等弊端,与中职课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第四部分利用项目教学法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确立了项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目标,详细制定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思路,并以“人员接近探测器电路”为例进行了单元项目教学设计。第五部分针对烟台市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电(1)班40名学生进行项目教学实践,详细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过程;改进了课业考评方式,采用了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考核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显着提高;最后,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实践成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第六部分为本次研究的结论与展望,基于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针对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应用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即需围绕教学设备、师资培养和课程项目的合理设计等方面展开。
高汝寒[9](2020)在《任务驱动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求。任务驱动法的使用围绕着“任务”展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很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法时主要承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有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但是在笔者实习的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该课程部分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部分教师虽然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但是没有充分发挥此类教学法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更好的利用任务驱动法提升课堂效果。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任务目标单一扁平,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缺乏专业特色;学生参加任务驱动式课堂积极性不高,小组合作机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凸显在最终的考试成绩上,任务驱动教学法流于形式;任务的设置脱离实际,遮蔽了教育的情感目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策略:给予信任、体现学生主体性、注重集体作用的发挥和多样化教学评价来凸显能力核心目标,丰富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显隐结合、以情感人,以境冶情、以情导人来发挥情感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在良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电子技术人才。最后,笔者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实践检验其可用性和有效性。实践效果整体上比较良好,从而体现出仟务驱动法所特有的教学价值。
林志广[10](2020)在《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专业人才也随之增多,中职院校从19年开始可以招收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和维修人才。由于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时间过短,相应的专业建设不完善。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建设不被重视,而且在市面上存在的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资源参差不齐,对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帮助有限。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为动手要求较高的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课堂建设提供了发展机会,但其相应的教学资源比较欠缺,不利于理实一体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存电工电子类教学资源的调查,了解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类教学资源的情况。并通过对当下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的电学能力分析,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教师对教学资源需求分析,提炼出中等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实验的典型电路,并以此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笔者利用ADDIE教学资源开发的方法,进行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开发,来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为其它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研究开发方法。
二、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
(三)OBE理念的启发与指导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现状综述与发展分析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四)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OBE理念 |
(二)数字电路 |
(三)实训 |
二、理论基础阐释 |
(一)教育目标理论 |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
(三)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
(四)混合式教学理论 |
第三章 实训教学现状及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与分析 |
一、调研说明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 |
(三)调研设计 |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
(一)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
(二)企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
三、调研小结 |
第四章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
一、参考教材分析 |
二、学生学情分析 |
三、实训教学设计 |
(一)实训教学目标确定 |
(二)实训教学内容构建 |
(三)实训教学方法选择 |
(四)实训教学评价开展 |
(五)实训教学反思改进 |
第五章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教学实践 |
一、实践内容选择 |
二、实践对象确定 |
三、实践资源介绍 |
(一)引导文 |
(二)微课 |
(三)资料包 |
(四)在线学习软件 |
四、实践过程说明 |
(一)课前学习阶段 |
(二)课中练习阶段 |
(三)课后复习阶段 |
五、实践结果分析 |
(一)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
(二)学生学习感受分析 |
(三)实践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数字电路实训课程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职数字电路实训课程教师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电工电子类企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四 中职电子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五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摸底卷》 |
附录六 《二人抢答器》引导文 |
附录七 《4 线—16 线译码器》引导文 |
附录八 《三人投票表决器》引导文 |
附录九 引导文中《工作情况检查表》部分内容的设计过程 |
附录十 《二人抢答器》与《三人投票表决器》的教学设计 |
附录十一 《数字电路综合实训终结考试卷》 |
附录十二 基于OBE理念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查问卷 |
致谢 |
(4)“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
1.1.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职“分层+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2.1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
2.1.1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
2.1.2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
2.2 分层教学法 |
2.2.1 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
2.2.2 分层教学法的特点 |
2.3 项目教学法 |
2.3.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
2.3.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
2.4 “分层+项目”教学法 |
2.4.1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
2.4.2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
2.5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相关教育学理论依据 |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5.2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
2.5.3 黄炎培的“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教原则 |
第3章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 |
3.1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分析 |
3.2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自主积极 |
3.2.2 传统教学模式的效率低 |
3.2.3 传统评分考核机制不够全面 |
3.3 “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3.3.1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总体教学流程框架设计 |
3.3.2 前期教学分析阶段设计 |
3.3.3 中期教学实施阶段设计 |
3.3.4 后期教学评价阶段设计 |
3.4 “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
3.4.1 实验对象 |
3.4.2 实验方法 |
3.4.3 实验目的 |
3.4.4 实验过程设计 |
3.4.5 “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案例实践 |
第4章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结果分析 |
4.1 调查数据综合结果 |
4.1.1 后测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4.1.2 课后作业成绩结果统计 |
4.2 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评价 |
4.2.1 学生学习兴趣评价 |
4.2.2 学生学习任务完成主动性评价 |
4.2.3 学生对新知识渴望学习程度评价 |
4.2.4 学生课上注意力程度评价 |
4.3 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评价 |
4.4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 |
4.5 实践对象反馈综合评价 |
4.5.1 学生反馈综合评价 |
4.5.2 教师综合反馈评价 |
4.6 实践结果综合分析 |
4.6.1 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 |
4.6.2 课程内容的推进更加高效 |
4.6.3 成绩评估考核机制更加全面 |
4.6.4 对教师的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
第5章 对“分层+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总结 |
5.1 “分层+项目”教学法所存在的局限性 |
5.1.1 学生方面 |
5.1.2 教师方面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Ⅰ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 Ⅱ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 Ⅲ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学生课后作业试卷 |
附录 Ⅳ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学生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 Ⅴ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教师访谈问题提纲 |
(5)基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中等职业教育 |
1.2.2 虚拟仿真技术 |
1.2.3 虚拟实验 |
1.2.4 虚拟仪器 |
1.3 研究现状 |
1.3.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2 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开发工具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 |
2.1.2 认知主义 |
2.1.3 掌握学习理论 |
2.1.4 模拟教学理论 |
2.2 开发工具 |
2.2.1 LabVIEW软件 |
2.2.2 Multisim软件 |
第3章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课程教学分析 |
3.1 现代中职电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1.1 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不高 |
3.1.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
3.2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2.1 电子课程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
3.2.2 电子课程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电子教学的教学开发 |
4.1 教学分析 |
4.1.1 学生分析 |
4.1.2 教材分析 |
4.2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驱动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
4.2.1 教学方法分析 |
4.2.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势 |
4.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
4.3.1 准备素材 |
4.3.2 功能实现 |
第5章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 |
5.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5.1.1 教学实施步骤 |
5.1.2 教学效果分析 |
5.2 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 |
5.2.1 教学实施步骤 |
5.2.2 教学效果分析 |
5.3 加法器 |
5.3.1 教学实施步骤 |
5.3.2 教学效果分析 |
第6章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中职电子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和总结 |
6.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电子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
6.1.1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6.1.2 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使用效果分析 |
6.1.3 教师对虚拟仿真实验使用效果分析 |
6.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电子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6.3 总结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基金项目 |
附件Ⅰ: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
附件Ⅱ:学生问卷调查 |
附件Ⅲ:教师问卷调查 |
(6)基于微课的中职课程设计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
1.3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
1.4 微课的发展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6 研究内容及安排 |
1.7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微课 |
2.1.2 中等职业教育 |
2.1.3 微课引入中等职业学校可行性分析 |
2.1.4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
2.2 微课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文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微课程开发 |
3.1 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要求 |
3.2 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开发 |
3.2.1 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流程设计 |
3.2.2 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点 |
3.2.3 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录制工具介绍 |
3.2.4 微课教学中的微课教案 |
第4章 微课在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案例 |
4.1 微课教学案例 |
4.1.1 理论课教学《半导体基础知识》 |
4.2 实训技能课《焊接工具:电烙铁的使用》 |
4.3 微课应用环境 |
4.4 微课应用模式 |
4.4.1 课前应用 |
4.4.2 课中应用 |
4.4.3 课后应用 |
4.5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4.5.1 微课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4.5.2 微课使用情况分析 |
第5章 总结与期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主要结论 |
5.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学生学习意愿、认知负荷、学习体验问卷调查表 |
(7)“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微课 |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调研与分析 |
3.1 调研概况 |
3.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地调查结果分析 |
3.2.1 专业教材 |
3.2.2 课程内容 |
3.2.3 学生对“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需求 |
3.2.4 调研情况总结 |
第4章 “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应用设计 |
4.1 “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遵守的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差异性原则 |
4.1.3 合作性原则 |
4.2 微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应用 |
4.2.1 微课的设计 |
4.2.2 微课的优点 |
4.2.3 微课的缺点 |
4.3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应用 |
4.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
4.3.2 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改进之处 |
4.4 “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 |
4.4.1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设计、制作微课 |
4.4.2 “微课+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设计 |
第5章 “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施 |
5.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 |
5.1.1 教学策略的设计 |
5.1.2 教学资源与工具的设计 |
5.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 |
5.2.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5.2.2 布置任务,探求新知 |
5.2.3 课堂练习,拓展迁移 |
5.2.4 作品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
5.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总结 |
5.3.1 教学实施效果 |
5.3.2 教学实施不足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8)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
1.1.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 |
1.1.3 中等职业学校对项目教学法的实际需求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
1.3.2 国内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项目”的概念 |
2.1.2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
2.2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协作学习理论 |
2.3 项目教学法设计基本流程 |
第3章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3.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样本选择 |
3.1.3 调查内容设计 |
3.1.4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
3.2.1 项目教学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
3.2.2 项目教学法符合实际工作过程 |
3.2.3 项目教学法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目标相适应 |
第4章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
4.1 《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
4.1.1 项目教学目标 |
4.1.2 设计思路 |
4.1.3 项目教学模块划分 |
4.2 单元项目教学设计(以“人员接近探测器电路”为例) |
4.2.1 单元项目教学设计 |
4.2.2 单元项目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设计 |
第5章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
5.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案例 |
5.2 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
5.2.1 问卷调查 |
5.2.2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项目任务书 |
附录三 项目小组任务安排表 |
附录四 小组自评互评表 |
附录五 项目成果验收评价表 |
附录六 《电子技术基础》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七 项目教学法应用效果的教师访谈提纲 |
(9)任务驱动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职课程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型 |
2.1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
2.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概况 |
2.3 任务驱动法 |
2.3.1 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
2.3.2 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 |
2.4 教学基本流程 |
2.5 教学模型构建 |
第3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
3.1 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应用的现状调查 |
3.1.1 学生问卷调查的过程及结果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
3.2 问题探究 |
3.2.1 学生能力培养欠缺 |
3.2.2 情感教育被忽视 |
第4章 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改进策略及实践案例 |
4.1 改进策略 |
4.1.1 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丰富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
4.1.2 以情育人,发挥情感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
4.2 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
4.2.1 案例一:理论教学——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4.2.2 案例二:实训教学——桥式整流电路的搭接与测试 |
4.3 案例实践效果 |
第5章 总述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10)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快速发展 |
1.1.2 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建设的困境 |
1.1.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认可度越来越高 |
1.1.4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短缺 |
1.1.5 现存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学资源 |
2.1.2 专业教学资源 |
2.1.3 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
2.2 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支撑 |
2.2.1 实用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2.2.4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
2.2.5 任务驱动 |
2.2.6 ADDIE方法 |
第3章 前端分析 |
3.1 团队建设 |
3.2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工作内容及电学知识储备调查分析 |
3.2.1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访谈分析 |
3.2.2 新能源汽车初中级技工培训标准的分析 |
3.2.3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应具备的电学知识储备 |
3.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分析 |
3.3.1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
3.3.2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目标 |
3.4 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需求分析 |
3.4.1 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
3.4.2 学习者对教学资源需求的分析 |
3.5 教学者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 |
4.1 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 |
4.1.1 教学设备设计原则 |
4.1.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 |
4.2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形式的设计 |
4.2.1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设备形式的设计 |
4.2.2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形式的设计 |
4.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内容的设计 |
4.3.1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架内容的设计 |
4.3.2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箱内容的设计 |
4.3.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微视频内容的设计 |
4.3.4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指导说明书内容的设计 |
4.3.5 任务工单的内容设计 |
4.4 本研究的教学资源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中的应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 |
5.1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架的开发 |
5.1.1 实验台架的开发工具 |
5.1.2 实验台架的开发过程 |
5.2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开发 |
5.2.1 实验箱的开发工具 |
5.2.2 实验板的开发过程 |
5.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微视频的开发 |
5.3.1 微视频的制作方法 |
5.3.2 微视频的开发工具 |
5.3.3 微视频开发过程 |
5.4 实训指导说明书的开发 |
5.4.1 实训指导说明书的开发工具 |
5.4.2 确定实训指导说明书的表达内容 |
5.4.3 实训指导说明书的开发 |
5.5 任务工单的开发 |
5.5.1 任务工单的开发工具 |
5.5.2 任务工单的开发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实施和评估 |
6.1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实施 |
6.1.1 教学对象 |
6.1.2 实验实施 |
6.2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评估 |
6.2.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6.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6.2.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源的评估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1 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初中电学能力测试卷 |
附录3 理实一体化课堂及其教学资源的需求调查 |
附件4 如何构建共射极放大电路 |
附件5 共射极放大电路实训指导说明书 |
附录6 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 |
四、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 唐达荣.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设计与实践研究[D]. 黄威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3]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D]. 郑婧婧.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李悦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6)
- [5]基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D]. 段扬.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微课的中职课程设计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D]. 陈潇丽.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7]“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D]. 刘沛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8]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D]. 刘小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9]任务驱动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为例[D]. 高汝寒.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D]. 林志广.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