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饲料待开发

十种饲料待开发

一、十种饲料有待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房婷婷[1](2021)在《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鲤鱼是山东地区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因为当前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抑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所以诱食剂的研究和开发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为了研究非氨基酸类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诱食作用及应用效果,首先采用迷宫诱食试验法,通过重复试验、对比试验及差异分析,系统研究并筛选了单一诱食剂的最佳诱食浓度、最佳复合诱食剂配比,以及复合诱食剂的添加对黄河鲤鱼的应用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单一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结果:为了探究单一诱食剂的最佳诱食浓度,试验中选择了8种单一诱食剂,通过迷宫诱食试验,以集鱼数为指标进行最佳浓度筛选,得出了各单体诱食剂的最佳浓度,分别是:DMPT 0.06%、陈皮粉0.22%、蒜粉0.05%、谷氨酸钠0.07%、酵母粉0.75%、葡萄糖0.09%、TMAO 0.62%、甜菜碱0.36%。2.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结果:因为单体诱食剂效果不如复合诱食剂诱食效果好。为了探究不同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比较,试验中选择了前六种诱食效果较好的诱食剂,以六种中选择三种的方式,组合成二十种复合诱食剂,进行迷宫诱食试验,以集鱼数为指标进行最佳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得到了0.06%DMPT+0.22%陈皮粉+0.75%酵母粉、0.05%蒜粉+0.06%DMPT+0.75%酵母粉和0.07%谷氨酸钠+0.22%陈皮粉+0.36%甜菜碱,3种诱食效果较好的复合诱食剂。3.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应用效果:应用试验设5个处理组,I组为鱼粉组(正对照),II组为无鱼粉组(负对照),在II组基础饲料之上添加了复合诱食剂1(0.06%DMPT+0.22%陈皮粉+0.75%酵母粉),复合诱食剂2(0.05%蒜粉+0.06%DMPT+0.75%酵母粉),复合诱食剂3(0.07%谷氨酸钠+0.22%陈皮粉+0.34%甜菜碱)分别为III、IV和V组。(1)生长、血液指标:III、IV和V组增重率、终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而这3组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III、IV和V组的肝胰比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III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鱼体成分指标中,III、IV和V组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血液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血清中血糖、球蛋白、总胆固醇、AST、ALT等指标差异不显着(P(29)0.05)。但负对照的白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I组的总甘油三酯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总甘油三酯含量的最低值体现于负对照组。(2)免疫、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中,III、IV和V组的血清、腮溶菌酶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III、IV和V组的鳃溶菌酶含量III组最高,比负对照组高16.6%(P(27)0.05);III、IV和V组的肝溶菌酶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P(27)0.05),其中III组比负对照组高10.1%。血清中酸性磷酸酶I组和III组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其中III组比负对照组高12.1%。抗氧化指标中,III、IV和V组中血清、肝脏及腮的SOD、CAT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其中III组的血清SOD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高于负对照组19.7%和15.9%,III、IV和V组的肝脏GSH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血清、肝脏和腮中的MDA含量均低于负对照组。(3)肠道组织形态:前肠的皱襞高度III、IV和V组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III组的皱襞宽度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前肠中肌层厚度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由上述结论可以得知,日粮中添加复合诱食剂能够显着提高黄河鲤鱼的增重率,饲料利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复合诱食剂的添加显着提高了血清、肝脏和鳃中溶菌酶、SOD含量,增加了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和CAT含量,增强了鱼体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了血清、肝脏和鳃中MDA含量,提升黄河鲤鱼机体免疫能力;日粮中添加诱食剂的试验组的肠道皱襞高度、宽度显着增加,说明复合诱食剂还能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在减轻肠道损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添加了复合诱食剂的三个试验组中,III组(0.06%DMPT+0.22%陈皮粉+0.75%酵母粉)在各个指标上表现较好,更适合添加于黄河鲤鱼日粮中。

高倩[2](2021)在《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南疆地区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特征形成了特殊的农业类型,为了充分利用新疆南疆农林生物质资源,本课题通过对南疆各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进行调研,掌握生物质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在南疆各地区采集种植数量最广泛的果树残枝样本,用相关理化试验方法检测出不同种类果树残枝样本中的pH值、电导率、工业分析组成(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木质纤维素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和元素分析组成(N元素、C元素、H元素和O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模型的建立来完成果树残枝样本各个指标的快速检测,为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南疆各地区的农林生物质资源量、分布情况及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的优势,但存在着浪费严重、利用形式单一、收集运输成本高、各地区生物质资源量和种类差异大、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南疆地区生物质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需要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民四方形成合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南疆地区的产业模式之路。采用理化试验方法检测了从南疆各地区采集的150个种植面积最广的五种果树(红枣树、核桃树、香梨树、杏树和苹果树)残枝,比较了其纤维类型、形态结构、pH值、电导率、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C元素、H元素、N元素和O氧元素各项指标。南疆果树残枝生物质基础特性的研究填补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基础数据的缺失,为南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采用马氏距离法(MD)剔除异常光谱样品,采用浓度残差法识别化学值样品中的异常值,使用SPXY方法对剔除后异常样本的样本集按照校正集和验证集(约3:1)进行划分,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果树残枝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选择特征波段建立最优近红外检测模型。最终建立了果树残枝的pH值、电导率、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N元素、C元素、H元素和O元素13个指标的定量检测模型,从评价结果反映出,除了电导率的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之外,其他的检测模型预测效果相对较为稳定,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南疆果树残各项指标的快速定量检测。综上所述,新疆南疆各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方式较为原始落后,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能够加快南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减少污染环境的最关键因素。

位雅莉[3](2021)在《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一种在小肠中不会被消化,而在结肠中可发酵的新型膳食纤维。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RS,且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也愈发增多,不管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都有研究表明RS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防治有较好的作用,具体表现在RS可以改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胰岛素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五型抗性淀粉(RS5)作为一种新型RS,国内外研究较少,制备工艺尚不成熟,其他类型RS所具有的生理功能提示RS5可能对DM防治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选定脂肪酸和淀粉原料,探索最佳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观察RS5对DM小鼠的影响,为RS5应用于DM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原料的选择测量豌豆、马铃薯等十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的淀粉作为制备RS5原料。测量不同脂肪酸与淀粉复合制备出RS5的得率,选择制备出RS5得率最高的脂肪酸作为制备RS5的脂质原料。2.制备方法的选择通过前期探索并结合RS5的形成原理,采用含水量为70%,75%,80%淀粉乳液,分别进行微波加热法、微波加热酶解法、水热处理法、水热处理酶解法、压热法、压热处理酶解法六种方法,探索制备RS5的最佳制备方法。确定水热处理酶解法作为最佳制备方法后,分析该方法中影响RS5得率的几种因素。随后进行时间、温度、脂肪酸添加比例和淀粉乳液含水量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正交实验,确定此方法中几个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得到RS5得率最高的制备工艺,进行动物学实验。3.分组进行动物实验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0只,剩余动物进行DM建模。建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如下6组:模型组、三型抗性淀粉(RS3)组、四型抗性淀粉(RS4)组、RS5高、中、低剂量组,平均每组10只动物。模型组和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RS3和RS4组喂养含有10%比例的RS3和RS4饲料,RS5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喂养含有15%、10%、5%的RS5饲料,喂养时间为6周。监测摄食量、体重、FBG,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第6周末进行小鼠糖耐量试验。干预结束后,眼球取血,取出内脏,精确称重,放入-80℃保存。取肝脏的一叶和全部的胰腺用作病理观察。测量血清中血脂四项、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分析RS对DM小鼠血脂和肾脏功能的作用,同时观察RS对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作用。结果1.原料的选择十种淀粉中,马铃薯淀粉所含直链淀粉含量最高,脂肪酸中肉豆蔻酸和淀粉结合得到RS5得率最高,选择马铃薯淀粉和肉豆蔻酸作为制备RS5的原料。2.制备方法的选择六种制备方法中,水热处理酶解法中75%含水量的淀粉乳液经过3h水热处理制备出马铃薯淀粉-肉豆蔻酸脂质复合物得率最高。水热处理酶解法中影响RS5得率四个因素时间、温度、脂肪酸添加比例和淀粉乳液含水量。单因素试验得出每个因素中三个较好水平分别为:时间3、4、5h,温度80℃、90℃、100℃,脂肪酸含量3%、4%、5%,水分含量70%、75%、8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热处理酶解制备方法中影响RS5得率的主次顺序是脂肪酸比例>水分含量>水热处理时间>水热处理温度。各因素最佳组合是时间3h,温度80℃,脂肪酸比例3%,水分含量75%,得到RS5得率是34.61%。3.RS对DM小鼠体重的影响实验期间,对照组体重稳步增加,模型组体重下降,RS3组体重呈波动性变化,RS4与RS5组均稳定性上升。干预第6周末,RS5中、高剂量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比干预前后体重变化,模型组和RS3组下降,RS4组增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S5组增加,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对DM小鼠摄食量的影响实验期间,对照组进食量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模型组进食量随着实验周期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并显着高于干预组。干预组进食量呈波浪式变动,组间无显着差异。5.RS对DM小鼠脏器重量的影响相比模型组,RS3、RS4和RS5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重量均表现为明显降低(P<0.05);RS4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呈显着性下降(P<0.05)。6.RS对DM小鼠血糖的影响干预前后,RS3和RS5高剂量组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6周末,相比模型组,RS5高剂量组FBG显着性降低(P<0.05)。7.RS对DM小鼠血脂的影响RS4组、RS5三个剂量组比模型组,甘油三酯浓度显着性下降(P<0.05);RS3组和RS5各剂量组总胆固醇相比模型组显着性下降(P<0.05);RS干预组高密度脂蛋白比模型组均有显着性增加(P<0.05);RS3组低密度脂蛋白比模型组显着性降低(P<0.05)。8.RS对DM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RS4和RS5高、中剂量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着性低于模型组(P<0.05);肝脏炎症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在RS5高剂量组和模型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C反应蛋白浓度在RS3组和RS5高剂量组中显着性降低(P<0.05);DM小鼠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相对模型组,RS各干预组肝细胞水肿变性和炎细胞浸润的病变程度减轻。结论水热处理酶解法中时间为3h,温度为80℃,脂肪酸含量为3%,水分含量为75%,制备出马铃薯淀粉-肉豆蔻酸脂质复合物得率最高。用上述方法制备出的RS5能够缓解DM小鼠的“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体征,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尿素氮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的炎症病变程度。

张重洲[4](2021)在《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文中认为高昌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佛教势力的发展及寺院经济兴衰问题,一直是吐鲁番佛教史和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高昌国建政及对初期佛教的政策,奠定了佛教发展和寺院经济的基本走向。佛教地理决定了寺院经济的根本发展模式和路径,但高昌国佛教经济体制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之间,呈现出相近及相悖的两种趋势。高昌国的寺院经济以佛教主导,同时包含有多种宗教下的经济成分,其在高昌国内兴衰与发展均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素支撑。高昌国的寺院经济是以佛教寺院和僧尼寺户为主体,围绕这两个主体所产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形成了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形态,寺田在性质、数量、来源等方面均与世俗社会保持一致,经营门类和方式也大致相当。寺院经济具有宗教性、社会性、封闭性、地域性四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寺院内部财务收、支平衡,兼营多种经营门类,有完整且成熟的“常住”管理制度与财务核算方法。国家设置有专门的僧务机构,形成了僧官阶层,两种制度和体系共同运行管理寺院财产。此外,还通过《僧尼籍》来管理寺院僧尼及其附属人口,按照一定标准征收赋税劳役,其征收标准随着经济体制而发生改变。寺院内部僧尼群体间地位高低和财产分化明显,存在“中层僧尼”群体,普遍在寺院之外还从事着各自的经济活动,与豪门望族往来密切,深入到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高度的世俗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益,尼僧群体、货币支付、国家体制、社会动荡等诸问题均与寺院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均加剧并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和寺院经济的固化。唐西州建立后,寺院经济并没有发生“衰落”,而是逐步在改革中转型重构,最终逐渐适应新政权的改革并完成自我革新。总体而言,高昌国寺院经济自身是一个闭环的完整链条,其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最终至衰落的全过程,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共同体。

陈泽[5](2021)在《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繁杂多样,技术要求各异,关键环节多元,知识单元离散,信息孤岛林立,迫切需要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支撑。而移动手机端系统用户海量,携带方便,且功能强大、应用灵活,是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功能实现与应用的优质平台。本文针对稻田综合种养移动手机端决策支持系统缺乏的问题,运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原理与方法以及水稻栽培技术和水产畜禽动物养殖技术等,选用XML和Java语言与Spring、SpringMVC、Mybatis 等框架以及 Android Studio、Intellij IDEA 等开发工具,研发了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V1.0,实现了移动端与服务器端数据同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搜集整理和归纳总结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建立了覆盖28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籼粳稻品种、水稻和水产畜禽动物病虫害防治等数据库与知识库,丰富了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内容体系,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学习和查询检索的共享资源平台。(2)根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与水稻群体质量和精确定量栽培、水产畜禽动物养殖、水质规范等相关知识,结合稻田综合种养实际,分别构建了水稻品种筛选、基本苗计算、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适宜水质、饲料投喂、经济效益计算等计算机模型,为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创造条件。(3)运用Android Studio开发平台,以XML和Java语言完成前后端编码,研发出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集成了 28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介绍与水稻品种筛选、基本苗计算、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宜水质、饲料投喂、经济效益计算等精准决策支持功能,且移动端软件界面小巧、功能完备、易于使用、移植性强,是稻田综合种养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的信息化新平台。

肖永清[6](2021)在《创新科技 引导禽畜饲料添加剂企业开拓市场未来》文中研究说明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禽畜的营养需要,强化饲料的饲养效果,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禽畜产品品质,促生长,预防疾病,增加日粮的适口性,提高禽畜的食欲和保证饲料的质量。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如防霉剂、抗氧化剂、保健剂、黏合剂、分散剂、着色剂、调味剂、促生长剂、杀虫剂、酶制剂等)。我国现在已把一部分中草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饲料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饲养生产水平的提高,未来禽畜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广受社会的关注。

左强[7](2020)在《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一年一熟种植区域玉米作物为研究对象,以现场测定方法进行生物学产量测定为切入点,以概略养分分析法、范式纤维洗涤法、尼龙袋法和移动尼龙袋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进行玉米作物饲料化利用的四种利用方式(A方式,青贮利用方式;B方式,黄贮利用方式;C方式,风干秸秆利用方式和D方式,微贮秸秆利用方式)对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玉米作物不同利用方式的生物学产量测定结果、化学营养价值(重点进行总能和总粗蛋白质的评定)和可消化营养价值(重点进行总消化能、总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和总可消化粗蛋白质的评定)评定结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以利用方式为抓手的籽粒玉米的饲料化利用——“粮改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A、B、C、D四种利用方式单位面积(hm2)玉米作物的生物学产量分别为:24.34 t/hm2、24.58 t/hm2、19.98 t/hm2、19.98 t/hm2,以B方式的生物学产量最高,较A方式高0.99%,较C方式高23.02%,较D方式高23.02%。从生物学产量角度分析,黄贮利用方式是玉米作物最佳的利用方式。(2)A、B、C、D四种利用方式单位面积(hm2)玉米作物的可饲喂生物量分别为:24.34 t/hm2、24.58 t/hm2、19.98 t/hm2、19.48 t/hm2,以B方式的可饲喂生物量最高,较A方式高0.99%,较C方式高23.02%,较D方式高26.18%。从可饲喂生物量角度分析,黄贮利用方式是玉米作物最佳的利用方式。(3)A、B、C、D四种利用方式单位面积(hm2)玉米作物的总能和总粗蛋白质分别为:390.98 KJ/hm2和1.41 t/hm2、392.98 KJ/hm2和1.64 t/hm2、327.24 KJ/hm2和1.34t/hm2、320.28 KJ/hm2和1.33 t/hm2,B方式的总能(TGE)和总粗蛋白质(TCP)均最高,其总能(TGE)和总粗蛋白质(TCP)分别较A方式高0.51%和16.05%,较C方式高20.09%和21.90%,较D方式高22.70%和22.97%。从化学营养价值角度分析,黄贮利用方式是玉米作物最佳的利用方式。(4)A、B、C、D四种利用方式单位面积(hm2)玉米作物的总消化能分别为:248.27 KJ/hm2、287.43 KJ/hm2、240.30 KJ/hm2、245.19 KJ/hm2,总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分别为:48.21 Kg/hm2、81.12 Kg/hm2、70.55 Kg/hm2、71.02 Kg/hm2,总可消化粗蛋白质分别为:928.05 Kg/hm2、1211.54 Kg/hm2、991.19 Kg/hm2、994.13 Kg/hm2,B方式的总消化能(TDE)、总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TIDCP)和总可消化粗蛋白质(TDCP)均最高,其总消化能(TDE)、总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TIDCP)和总可消化粗蛋白质(TDCP)分别较A方式高15.77%、68.26%和30.55%,较C方式高19.61%、14.98%和22.23%,较D方式高17.23%、14.22%和21.87%。从可消化营养价值角度分析,黄贮利用方式是玉米作物最佳的利用方式。综上所述,在我国西北地区一年一熟种植区域,黄贮利用方式是玉米作物饲料化利用最佳的利用方式。

于晓燕[8](2020)在《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煤炭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需要有效地改善由矿区内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碎片化、资源错配等原因造成的生产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本文提出构建“矿农协同生态体系”,通过矿农协同的生态体系重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解决矿区内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矿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最终实现矿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本文运用WSR系统方法论展开研究。首先,从“物理、事理和人理”的角度,运用代谢分析、矿农协同共生分析和实施主体动态博弈分析探寻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构建机理;接着结合体系实际集成构建的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体系构建演化过程模拟仿真;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体系构建完成程度、体系价值和实施主体管理行为三个方面建立体系评价方法;最后对新巨龙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实例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进而提出体系发展的政府保障制度及企业发展策略。本文主要从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构建机理、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和实例分析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运用代谢机理进行“物理”分析,发现矿农协同是实现矿区资源代谢优化的有效方法,提出构建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并明确体系的构建目标;建立Logistic协同共生模型进行“事理”分析,对矿农协同共生的平衡点求解,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矿农协同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最后,通过运用微分方程建立实施主体动态博弈模型进行“人理”分析,求解实施主体合作博弈下的最优行为模式。(2)运用集成方法建立土地复垦利用子系统、水资源生态处理利用子系统、能源加工利用子系统、生态种养殖子系统、有机肥加工利用子系统,集成为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子系统和整体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具体包括对子系统构建过程的仿真,明确各个构建环节对子系统构建的影响;对体系整体构建和运行进行仿真,明确各个子系统构建对体系整体构建的影响;对体系构建提升矿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进行仿真,明确体系构建对矿区综合效益提升的影响。(3)从体系构建完成、体系综合价值和实施主体管理行为三个方面建立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评价方法,用于体系构建的监测评价。首先,以体系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为基础,选取体系构建环节为评价指标并确定权重,运用Jaccard系数模型,对体系的构建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其次,借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以多目标规划模型为基础,结合体系构建的实际情况选取指标,建立矿农协同生态体系价值评价方法,对体系构建给矿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评价。最后,结合体系构建实施主体动态博弈分析的结论,运用QSIM方法对实施主体管理行为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模拟,对实施主体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并选取评价指标作为体系实施主体管理行为和决策评价的主要内容。三种评价方法为全面掌握和监测体系构建水平、价值水平,以及实施主体管理行为提供了实时评价方法,为及时发现体系构建中的问题,适时调整发展规划和方向,指导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发展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4)选取新巨龙矿农协同生态体系作为研究实例,对该体系构建现状、构建完成程度、综合价值和实施主体管理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在体系构建评价中,通过模型应用计算获得Jaccard系数69.47%的结果,验证新巨龙已基本完成矿农协同体系构建,体系构建现实可行。在体系价值评价中,对新巨龙矿区2009-2019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服务效益进行全面评价,数据表明近十年来,该体系的服务总值随着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不断提高,2019年达到19.21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和支持性服务价值较高,体系构建为矿区带来了综合效益的持续增长。最后,对新巨龙体系构建实施主体管理行为进行评价,总结了体系实际构建中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实施主体协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政府保障制度和矿业企业实施策略建议。本文突破矿区末端治理,单一土地资源复垦的原有发展思路,提出构建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新模式,为矿区发展提供了进行矿业生产同时,完成矿区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实时治理的新方法,本文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构建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罗飞亚[9](2020)在《唇形科植物精油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提出

黎作华[10](2020)在《刺五加提取物对伪狂犬病毒和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系统地研究刺五加提取物的抗PRV活性以及抗病毒机理。(1)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在PK-15细胞上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增殖的抑制作用。用PRV感染PK-15细胞,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梯度(1.5 mg/m L、1 mg/m L、0.75 mg/m L、0.5 mg/m L、0.25 mg/m L)和不同作用时间(3 h、2 h、1 h、0 h)的刺五加提取物体外抗PRV感染PK-15细胞的实验,结果显示:1)刺五加提取物对PK-15细胞的最高安全剂量范围为1.5 mg/m L-2.0 mg/m L;2)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当刺五加提取物的浓度为1mg/m L时,刺五加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显着,且没有显着的细胞毒性。3)在PRV感染PK-15细胞3 h后,添加1 mg/m L的刺五加提取物对PRV的抑制作用较强。综上所述,刺五加提取物在体外对PRV增殖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为了进一步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在动物体内抑制PRV增殖的效果,本研究选取4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I、Ⅱ、III和IV),10只/组。I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不感染),Ⅱ组攻毒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感染),III组为给药对照组(饲喂添加刺五加提取物饲料,不感染),IV组为实验组(饲喂添加刺五加提取物饲料,感染),结果显示:1)感染前按4 mg/g连续给药5天,能显着抑制PRV在腹股沟淋巴结、肺脏组织中的增殖(P<0.05);2)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刺五加提取物能减轻PRV造成的脑组织和肺组织的病理损伤;3)细胞因子检测显示,在脑组织中,不用药感染组和用药感染组在MCP-1、MIP-1α、IL1-β、IL1-α上有显着差异(P<0.05),肺组织中用药组所有被检测的炎性因子表达均较未用药组显着上调(P<0.05);其中MCP-1,MIP-1,G-CSF是单核细胞聚集,成熟的重要细胞因子,是促进非特异性免疫激活的关键;IL1-α、IL1-β和IL2是促进Th1型细胞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说明刺五加提取物饲喂的小鼠对PRV感染表现出更快速有效的免疫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刺五加提取物能够显着提升小鼠的免疫机能,抑制PRV在小鼠体内的定殖和致病。另取1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饲喂添加刺五加饲料)和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10天后,用q PCR Array对脾脏中80个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在加药组与未加药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7个基因加药组显着高于未加药组,21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加药组显着低于未加药组。(3)为了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将3头母猪同日分娩的36头仔猪(每头母猪12头)进行分组。每头母猪的12头仔猪分为4分组,分别饲喂0 g/头、2 g/头、4 g/头、6 g/头刺五加提取物日粮;3头母猪代表3个平行重复。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仔猪进行称重测定生长指标,采血检测血液指标和细胞因子。实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2 g/头和4 g/头刺五加提取物能够显着增加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P<0.05);2)外周血分类计数表明,日粮中添加2 g/头、4 g/头和6 g/头能够显着提高仔猪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P<0.05);3)细胞因子ELISA检测表,日粮中添加6g/头的刺五加提取物能够显着增加仔猪血清中IFN-γ的含量(P<0.05)。每组选取一只仔猪,共12只仔猪,屠宰取脾脏,提取总组织RNA后,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用q RT-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Western Blot对免疫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组内转录本相关性良好(R2>0.8);2)通过q RT-PCR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数据中基因相对转录水平总体一致,即相比对照组(0 g),实验组(2、4、6 g)中NF-κB1转录和表达轻微上调,TBX21和ZAP70转录和表达显着上调。综上,本研究对刺五加提取物在体内外抗PRV感染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在细胞、小鼠的增殖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及与免疫相关因子上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刺五加提取物抗病毒机理及临床防控PRV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十种饲料有待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种饲料有待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河鲤鱼介绍
    1.2 诱食剂的研究现状
    1.3 诱食剂的种类
    1.4 诱食剂作用原理
    1.5 水产诱食剂的研究方法
    1.6 影响诱食剂的诱食作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单一诱食剂的迷宫诱食试验方法
    2.3 复合诱食剂的迷宫诱食试验方法
    2.4 日粮中添加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2.4.1 试验分组及试验饲料
        2.4.2 饲养管理
        2.4.3 样品采集
        2.4.4 指标测定
        2.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单一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结果
        3.1.1 DMPT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2 TMAO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3 甜菜碱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4 谷氨酸钠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5 蒜粉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6 酵母粉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7 葡萄糖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8 陈皮粉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9 八种物质对黄河鲤鱼最佳集鱼效果的比较
    3.2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迷宫诱食结果
    3.3 日粮中添加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3.3.1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生长的影响
        3.3.2 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3.3.3 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3.3.5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6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4 讨论
    4.1 单体诱食物质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4.2 复合诱食物质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4.3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应用效果研究
        4.3.1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4.3.3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4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4.3.5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6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5 结论、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2)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
        1.2.2 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研究现状
        1.2.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质成分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南疆各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调研
    2.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2.2 调研方法和对象
        2.2.1 调研方法
        2.2.2 统计方法
    2.3 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2.3.1 南疆地区生物质资源量及分布情况
        2.3.2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
        2.3.3 生物质资源主要利用方式
    2.4 讨论及建议
        2.4.1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4.2 提出的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相关理化实验
    3.1 材料与实验仪器
        3.1.1 样品的采集
        3.1.2 样品的制备
        3.1.3 试验仪器及设备
        3.1.4 数据处理
    3.2 实验方法
        3.2.1 宏观结构
        3.2.2 微观结构
        3.2.3 pH值和电导率测定
        3.2.4 工业分析组成
        3.2.5 木质纤维素组分
        3.2.6 有机元素分析
    3.3 样本分析
        3.3.1 南疆特色果树残枝基础信息
        3.3.2 宏观结构
        3.3.3 微观结构
        3.3.4 pH值
        3.3.5 电导率
        3.3.6 工业分析组成
        3.3.7 木质纤维素组分
        3.3.8 元素分析组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4.1 近红外光谱简介
        4.1.1 原理及光谱特征
        4.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4.1.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流程
        4.1.4 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4.2 材料与实验方法
        4.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2 样品选择
        4.2.3 样品光谱采集
        4.2.4 异常样本剔除
        4.2.5 样本集划分
        4.2.6 建模及评价方法
        4.2.7 数据处理
    4.3 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与验证
        4.3.1 pH值
        4.3.2 电导率
        4.3.3 工业分析组成
        4.3.4 木质纤维素组分
        4.3.5 元素分析组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内容总结
    5.2 研究结论
        5.2.1 南疆各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调研
        5.2.2 生物质特性相关理化实验
        5.2.3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5.2.4 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
    5.4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原料筛选
    1. 材料和仪器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制备方法探索
    1. 材料和仪器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RS对DM小鼠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史概述
    第三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高昌国佛教及寺院经济的结构
    第一节 高昌建国前后对佛教的政策
    第二节 寺院经济与佛教地理
    第三节 寺院经济的概念及与其他宗教
    小结
第二章 高昌国佛教寺院的经营模式及财务收支
    第一节 高昌国寺院的基本经济模式
    第二节 寺院日常收入
    第三节 寺院日常支出——对《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解斗帐历》再探讨
    小结
第三章 高昌国的僧官、僧众和寺户
    第一节 僧官阶层的执掌及管理
    第二节 国家政权对僧众的管理及其赋税劳役
    第三节 寺户制度及依附人口
    小结
第四章 高昌国僧尼的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僧尼个人的私有经济
    第二节 释门群体与豪门望族间的往来
    第三节 佛教僧尼的宗教活动与社会角色
    小结
第五章 高昌国寺院经济的转型和衰落
    第一节 多维视野下的寺院经济与高昌社会
    第二节 高昌国寺院经济的转型
    第三节 高昌国寺院经济衰落再探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2.2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2.3 Android端手机APP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0 前言
    1 系统可行性分析
        1.1 技术可行性
        1.2 经济可行性
        1.3 社会可行性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系统设计目标
    4 系统关键技术
        4.1 Material Design界面设计
        4.2 Android四大组件
        4.3 数据持久化技术
        4.4 Volley框架
        4.5 Maven工具
        4.6 MySQL数据库
        4.7 三层架构
    5 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5.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的研发
    0 前言
    1 数据库的研发
        1.1 数据库建表
        1.2 数据存储
    2 知识库的研发
        2.1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知识库
        2.2 水稻品种知识库
        2.3 病虫害防治知识库
    3 模型库的研发
        3.1 水稻基本苗计算决策模型的构建
        3.2 水稻精确施肥决策模型的构建
        3.3 饲料投喂决策模型的构建
        3.4 适宜水质决策模型的构建
        3.5 其它决策模型的构建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ndroid端手机APP功能设计与实现
    0 前言
    1 系统开发方法与功能
        1.1 系统开发环境
        1.2 页面设计常用组件
    2 系统程序实现与功能应用
        2.1 注册
        2.2 登录
        2.3 页面功能程序实现
        2.4 功能应用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创新点
    3 讨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创新科技 引导禽畜饲料添加剂企业开拓市场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禽畜饲料禁用抗生素与促生长添加剂
2 禽畜饲料微量元素有机化
3 禽畜饲料酶制剂的应用普及化
4 禽畜饲料天然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
5 禽畜饲料添加剂生产预混化
6 结束语

(7)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粮改饲”的研究进展
    1.1 “粮改饲”提出的背景
    1.2 “粮改饲”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1.3 “粮改饲”目前的研究现状
        1.3.1 “粮改饲”作物种类的研究
        1.3.2 “粮改饲”利用方式的研究
        1.3.3 “粮改饲”实施效果的研究
    1.4 “粮改饲”存在的问题和拟解决办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本研究的内容
        1.6.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2.2.2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可饲喂生物量的影响
        2.2.3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化学营养价值的影响
        2.2.4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可消化营养价值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2.3.2 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消化率的影响
        2.3.3 玉米作物利用方式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结论和建议
    3.1 研究结论
    3.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机理分析
    3.1 基于代谢机理的“物理”分析
    3.2 基于矿农协同共生模型的“事理”分析
    3.3 基于实施主体动态博弈模型的“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与运行系统动力学分析
    4.1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4.2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3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与运行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评价方法
    5.1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评价方法
    5.2 矿农协同生态体系价值评价方法
    5.3 实施主体管理行为定性仿真模拟及评价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新巨龙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实例分析
    6.1 新巨龙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现状分析
    6.2 新巨龙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评价
    6.3 新巨龙矿农协同生态体系价值评价
    6.4 新巨龙体系构建实施主体管理行为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发展矿农协同生态体系的保障制度及对策建议
    7.1 政府发展矿农协同生态体系保障制度建议
    7.2 矿业企业发展矿农协同生态体系对策建议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10)刺五加提取物对伪狂犬病毒和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刺五加
        1.1.1 刺五加研究进展
        1.1.2 刺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
        1.1.3 刺五加的药理作用
        1.1.3.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1.1.3.2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1.3.3 抗肿瘤作用
        1.1.3.4 降血糖作用
        1.1.3.5 抗疲劳作用
        1.1.3.6 抗紫外辐射作用
        1.1.3.7 抗炎作用
        1.1.3.8 免疫调节作用
        1.1.4 刺五加在畜牧上的应用
    1.2 伪狂犬病
        1.2.1 病原
        1.2.2 流行病学
        1.2.3 发病机理
        1.2.4 PRV的流行状况
        1.2.5 PRV的免疫反应
        1.2.5.1 天然免疫
        1.2.5.2 体液免疫
        1.2.5.3 细胞免疫
        1.2.6 PRV的防控
        1.2.6.1 疫苗免疫
        1.2.6.2 药物防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2.1 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在PK-15 细胞上增殖的影响
        1.3.2.2 PRV对小鼠体内PRV病毒增殖的影响
        1.3.2.3 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抗病毒机理研究
第二章 刺五加提取物体外抑制PRV增殖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和病毒
        2.1.2 药品来源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PK-15 细胞的培养
        2.2.2 PRV的毒价测定
        2.2.3 刺五加提取物对PK-15 细胞的毒性实验
        2.2.4 ASE在体外抑制病毒增殖的效率
        2.2.4.1 病毒核酸的提取
        2.2.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2.2.4.3 不同剂量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增殖的影响
        2.2.4.4 不同时间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增殖的影响
    2.3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PRV毒价测定
        2.4.2 刺五加提取物对PK-15 细胞的毒性
        2.4.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4.4 不同剂量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增殖的影响
        2.4.5 不同时间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对PRV增殖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刺五加提取物对人工感染PRV小鼠致病性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毒株
        3.1.2 药品来源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小鼠日粮的制备
        3.2.2 PRV病毒处理
        3.2.3 刺五加提取物最佳饲喂剂量的确定
        3.2.4 刺五加提取物最佳饲喂时间的确定
        3.2.5 刺五加提取物对PRV感染小鼠的影响
        3.2.5.1 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3.2.5.2 刺五加提取物对PPV感染小鼠病毒拷贝数的影响
        3.2.5.3 小鼠肺脏、脑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3.2.5.4 qRT-PCR检测小鼠感染PRV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3.2.6 刺五加提取物对小鼠感染相关因子的影响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
        3.4.1 刺五加提取物最佳饲喂剂量的确定
        3.4.2 刺五加提取物最佳饲喂时间的确定
        3.4.3 刺五加提取物对PRV感染小鼠的影响
        3.4.3.1 刺五加提取物对PRV感染小鼠病毒拷贝数的影响
        3.4.3.2 刺五加提取物对PRV感染小鼠组织病理损伤及抗原分布的影响
        3.4.4 刺五加提取物对组织炎性因子m RNA表达量的影响
        3.4.5 qPCR Array
        3.4.5.1 qPCR Array对脾脏基因表达分析
        3.4.5.2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ELISA检测验证
    3.5 讨论
第四章 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ta
        4.1.1 药物来源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实验动物与日粮
    4.2 方法
        4.2.1 饲养管理
        4.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4.2.2.1 抗凝血与非抗凝血的采集
        4.2.2.2 脾脏采集
        4.2.3 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3.1 仔猪生产性能测定
        4.2.3.2 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的测定
        4.2.3.3 细胞因子
        4.2.4 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免疫调控机理的研究
        4.2.4.1 转录组测序
        4.2.4.2 qRT-PCR检测
        4.2.4.3 Western Blot检测
    4.3 统计分析
    4.4 结果
        4.4.1 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4.1.1 不同剂量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生产性能的仔猪影响
        4.4.1.2 不同剂量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
        4.4.1.3 不同剂量刺五加提取物对仔猪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4.2 刺五加提取物对猪免疫调控机理的研究
        4.4.2.1 转录组测序
        4.4.2.2 转录组数据的热图聚类分析
        4.4.2.4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4.4.2.5 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4.4.2.6 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
        4.4.2.7 Western Blot
    4.5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十种饲料有待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D]. 房婷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D]. 高倩. 塔里木大学, 2021
  • [3]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D]. 位雅莉. 山东大学, 2021(09)
  • [4]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D]. 张重洲. 兰州大学, 2021(09)
  • [5]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D]. 陈泽. 扬州大学, 2021
  • [6]创新科技 引导禽畜饲料添加剂企业开拓市场未来[J]. 肖永清. 湖南饲料, 2021(01)
  • [7]利用方式对玉米作物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D]. 左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8]矿农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D]. 于晓燕.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唇形科植物精油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罗飞亚.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10]刺五加提取物对伪狂犬病毒和猪免疫功能的影响[D]. 黎作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十种饲料待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