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种鸡输卵管积水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付仁一[1](2010)在《晋、鲁、豫三省鸡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RAPD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指出鸡输卵管囊肿是困扰我国蛋鸡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侵害产蛋鸡群的呼吸道和生殖道,临床上以母鸡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产蛋高峰缺失、蛋壳变形、输卵管炎,并最终因导致输卵管囊肿而表现“企鹅”状大腹鸡为主要特征。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利用鸡杆菌微量乳胶凝集试验对我国河南、山东、山西等不同地区86家临床健康蛋鸡场1314份血清样品和河南省12家发病鸡场38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对鸡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存在鸡杆菌感染, 86个鸡场鸡杆菌感染率为44.37%(583/1314),鸡杆菌血清Ⅰ型感染率为11.80%(155/1314),Ⅱ型感染率为22.98%(302/1314),Ⅳ型感染率为9.60%(126/1314);12个发病鸡场鸡杆菌感染率为48.4%(186/384),鸡杆菌血清Ⅰ型感染率为4.4% (17/384),Ⅱ型感染率为21.4%(82/384),Ⅳ型感染率为37.5%(144/384)。结果表明:目前该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存在鸡杆菌感染和流行,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不同地区鸡杆菌感染率存在显着差异,峪口和青脚麻鸡的血清感染率比良凤花和三黄麻鸡的血清感染率高,开产前蛋鸡的血清感染率低于开产后的血清感染率。以9株鸡杆菌中国分离株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序列,针对鸡杆菌三个管家基因rpoB、infB和atpD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扩增出三个管家基因rpoB、infB和atpD基因部分片段,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566 bp、531 bp、1441 bp,测序结果已登陆到GenBank。将9株鸡杆菌中国分离株的三个管家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鸡杆菌属和巴氏杆菌科其它属相关参考株的相应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鸡杆菌中国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1%~100%,鸡杆菌中国分离株与国外鸡杆菌分离株间的同源性为89.2~97.1%,鸡杆菌中国分离株与巴氏杆菌科其它属参考株间的同源性为82.1%~83.5%;进化树共形成三大分支,分别为鸡杆菌中国分离株分支、国外鸡杆菌分离株分支和巴氏杆菌科其它属分离株分支。鸡杆菌中国分离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国内鸡杆菌与国外鸡杆菌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对9株鸡杆菌中国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应用8条随机引物对该9株鸡杆菌中国分离株和3个参考菌株(1株巴氏杆菌、1株大肠杆菌和1株链球菌)共12株细菌做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研究。结果表明,9株鸡杆菌中国分离株分别属于血清Ⅰ型(1/9)、血清Ⅱ型(3/9)和血清Ⅳ型(5/9)。所用8条随机引物中有3条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可产生差异显着的指纹图谱。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了不同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此绘制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12株细菌共分为4个聚类群,其中9株鸡杆菌中国分离株位于同一聚类群中,且又可分为4个聚类亚群。3个参考菌株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聚类群。不同血清型的鸡杆菌菌株具有相似的指纹图,同一血清型的菌株指纹图存在差异。RAPD基因分型是目前鸡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鉴定的理想方法之一,为进一步进行鸡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徐雪[2](2010)在《输卵管囊肿鸡群4种病原调查及IBV流行毒株S1基因变异分析》文中提出1.鸡杆菌属(Gallibacterium)是巴氏杆菌科的一个新属,代表种是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国外学者已证实鸡杆菌与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囊肿有一定的关系;王川庆等首次报道了河南省部分发生输卵管囊肿鸡群有较高的鸡杆菌感染率。国外有报道称鸡杆菌经常与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EDS76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及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等混合感染,而鸡杆菌可能扮演着诱发并加剧其他感染的角色。为了了解国内输卵管囊肿患鸡鸡杆菌感染的情况,并探讨EDS76V、MG和IBV在鸡输卵管囊肿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对河南、山西部分输卵管囊肿鸡群及临床健康鸡群进行了上述相关病原感染情况的调查:采集输卵管囊肿鸡群心、肝、脾、肺、气管、输卵管、卵巢和十二指肠,同时采集泄殖腔、上腭裂、喉头和气管棉拭子,样品经血平板划线培养,对疑似鸡杆菌分离物通过定位于16S RNA和23S RNA转录间区序列的特异性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输卵管囊肿鸡群鸡杆菌阳性率41.67%(40/96),临床健康鸡群鸡杆菌阳性率27.3%(9/33);棉拭子样品的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被检鸡群中仅河南某一鸡场不同批次鸡群个别鸡混合感染有IBV、EDS76V和MG,这一结果初步排除了IBV、MG和EDS76V在这些鸡群输卵管囊肿发生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说明鸡杆菌在鸡输卵管囊肿中可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临床健康鸡群也存在鸡杆菌的感染,提示人们在防治鸡输卵管囊肿时不可忽视鸡杆菌的作用。2. IBV血清型众多,且各血清型之间仅有部分或完全没有交叉保护作用,给本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对IBV流行毒株进行分型对于选择合适疫苗具有重要意义。IBV S1基因是其主要的免疫原基因,该基因全序列分析可为确定流行毒株血清型提供参考。本研究从河南部分疑似传支感染鸡场分离到6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1)病毒接种鸡胚可见胚体上有白色絮状物附着,尿囊膜明显增厚,胚体发育缓慢且有出血斑点;鸡胚尿囊液无直接血凝性;分离物对气管环纤毛有明显的损伤;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可见典型侏儒胚变化;病毒核衣壳基因的特异性RT-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为阳性,证实所有分离株均为IBV;2)对上述分离株及参考株YI株、H120疫苗株的S1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及序列比较。结果显示8株IBV S1全基因长度分四类,分别是1632bp、1620bp、1617bp和1611bp,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多位点的变异,同时存在插入和缺失现象;S蛋白裂解位点序列模式有HRRRR、RRFRR和RRSRR三种;同源性分析显示呼吸道型Jin-13株与H120株同源率为97.3%,肾型YI株与ArkDPI11株同源率高达99.8%,腺胃病变型HN/SG株与各毒株同源性仅有79.5%~88.4%;河南肾型分离株HN/HL、XP/1/09、XP/3、WZL株与山东肾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4.8%~99.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YI株与ArkDPI型毒株亲缘关系最近;Jin-13株与H120株亲缘关系较近,HN/HL株、XP/1/09、XP/3、WZL株和山东肾型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河南HN99株亲缘关系较远;而HN/SG株与国内肾型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远。结果说明河南地区存在不同的IBV流行毒株,而且在S1基因分子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异。3)在上述S1基因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GenBank上公布的其余21株IBV的S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找出呼吸型疫苗株和国内肾型流行毒株相对保守的差异序列,据此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并建立了可以对这两类IBV毒株进行鉴别的反转录-复合PCR。运用该方法对分离的IBV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进行了S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将我国地方流行的肾型IBV毒株与呼吸型疫苗株完全区分开来,可对本病进行快速分型,为临床上选择合适血清型疫苗提供参考。
刘慧敏[3](2010)在《鸡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应用及鸡输卵管囊肿的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是感染产蛋鸡群的一种潜在病原菌,与鸡输卵管囊肿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于2007~2010年,在对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鸡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病例和实验病例两方面,通过PCR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技术手段,建立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并观察自然感染病例、鸡杆菌单因子感染SPF蛋鸡及大肠杆菌和鸡杆菌混合感染SPF蛋鸡的病理学变化,建立病理学诊断方法,为鸡杆菌的鉴别诊断和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建立的鸡杆菌属特异性PCR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可对临床病料组织、分泌液及血液中的鸡杆菌进行快速、特异地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细菌分离法。可用于对鸡杆菌早期检测和预防。2.鸡输卵管囊肿病例的病变主要表现在鸡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量及产蛋质量;主要剖检病变为腹膜炎和输卵管不同程度的囊肿;主要组织学变化为呼吸道黏膜上皮脱落,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病变在膨大部和子宫的黏膜层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及腺体细胞变性。3.鸡杆菌单因子人工感染开产前后SPF鸡,引起开产前鸡群的开产日龄平均推迟7天,产蛋量下降69.7 %,劣质蛋增加70 %;开产后鸡群产蛋量下降33 %,劣质蛋增加23 %。未出现典型的剖检病变;组织学病变主要为输卵管膨大部和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纤毛脱落及炎性渗出,腺体上皮细胞变性、胞核呈多形态等。4.大肠杆菌感染开产前SPF蛋鸡后产蛋量无变化,无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大肠杆菌和鸡杆菌混合感染开产前SPF鸡,引起鸡群产蛋量下降87.8 %,劣质蛋增加75 %,组织学观察主要为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出血、淤血,大量嗜异性白细胞浸润等。开产后SPF鸡感染大肠杆菌和/或鸡杆菌后均出现急性死亡,剖检可见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症状;呼吸系统出现严重的组织学病变。5.混合感染对鸡群引起的病理损伤比单一感染大肠杆菌或鸡杆菌严重,鸡杆菌单因子仅影响鸡群产蛋量和产蛋质量,不引起鸡群的死亡;证实了鸡杆菌与大肠杆菌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项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利用鸡杆菌人工感染SPF蛋鸡,并与自然感染病例进行了比较病理学研究。对鸡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马斌[4](2008)在《鸡伤寒的类症鉴别诊断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鸡伤寒的发病情况,并对其类症(鸡白痢、禽副伤寒、禽结核病、住白细胞虫病和肉鸡腹水综合征)进行了对比鉴别,提出了鸡伤寒的防治措施。
罗艳[5](2007)在《陕西省鸡IBV的分离鉴定及其M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已成为继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烈性禽病,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膜蛋白(Membrane proein,M)是IBV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M蛋白含224~225个氨基酸,占病毒蛋白总量的40%左右。据其糖基化程度的不同分子量为23ku~36ku。它是一种N连接低聚糖。M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与病毒的组装、出芽有关,糖基化的M蛋白也与病毒的感染性相关,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也能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M蛋白也可增强N蛋白的免疫性。因此,对IBV的M蛋白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陕西省发病鸡群中分离出多株IBV,并对其M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1.从临床表现呼吸道传染病的20个发病鸡群中先后分离出18株病毒,通过鸡胚感染、EID50的测定、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证明18株病毒中的13株是冠状病毒科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株为新城疫病毒,2株为H9禽流感病毒。该13株中的BJ2、FF2、YL2、B01、G5、YX、WH、WG等8株分离毒具有很强的嗜肾性和致病力。中和试验表明,8个肾型IBV分离株的血清型与W118毒株相同,而与IBV Gray株、W93株有一定的差异。试验证实了,近年来陕西地区主要流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且流行株具有强的嗜肾性和致病力。2.参照GenBank所收录的IBV M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8株陕西肾型IBV分离株的M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发生关系分析,对M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8分离株中除YX和WH株外,其余6株的M基因都有BamHI酶切位点;分离株间的M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99.8%和95.4%~100%,与参考毒株的M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4%~99.5%和89.4%~99.5%;分离株与参考毒株M蛋白的α-螺旋结构都主要分布在N端前100氨基酸肽段区,其它的部分主要是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分离株的M蛋白都包含有3个跨膜区,主要分布在N端17~37,41~63,74~93aa肽段区。试验证实IBV分离株M蛋白在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上相对保守,M蛋白与IBV的血清型无关,但M蛋白可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其他疫病的鉴别诊断。3.以陕西8个AIBV分离株M蛋白的基因序列为基础,应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模块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用Kyte-Doolittle方案、Jameson-Wolf方案、Karplus-schulz方案、Plot-Emini方案和Gamier-Robson方案对其中4个代表毒株的M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和二级结构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显示,分离株间以及它们与AIBV H52、M41、SAIB20、LX和Gray株的同源性相对较高,8株的M蛋白主要在10~40aa和90~175aa处存在无规律的点突变。4个代表株(W118、WH、YL2、YX)的M蛋白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都在159~164aa和181~193aa肽段区(该2个区域都包含了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结构)或其附近。结果表明分离株的M蛋白相对保守,只存在无规则的点突变,该变异对AIBV M蛋白B细胞表位的稳定性无影响。4.以IBV陕西分离株G5(W118)作为研究材料,将所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a-M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表达条件的优化探讨M蛋白高效表达的方法,并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表达温度为25℃、诱导剂工作浓度为0.5mmol/L、卡那霉素工作浓度为80μg/mL、诱导前菌体OD600≈1.5的条件下成功地得到了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30.5ku,蛋白表达量可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左右。这为IBV M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鸡IBV的分离鉴定、M蛋白基因序列分析、M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二级结构预测分析以及M蛋白的高效表达,为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物资材料和理论资料。
李广斌[6](2005)在《弱雏鸡的早期饲养观察及疾病综合诊断》文中认为弱雏又叫二级雏或三级雏,即有病症表现或体质较弱的非健康雏鸡,鸡苗品质对养鸡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生产中弱雏鸡的死亡率较高,即使能够存活经济效益也较低。弱雏问题正引起种鸡场及广大养鸡户的高度关注,弱雏率过高则会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就弱雏鸡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问题进行初步的试验研究,实验选取弱雏(二级雏)60只(AA商品代肉鸡、海兰褐蛋鸡各30只)作为试验动物,并同时取相同数量的同批孵化的健康雏鸡作为对照,饲养观察弱雏早期发病死亡情况,试验雏鸡不予免疫,饮水与饲料中不加任何药物,进行平面垫料饲养,试验期为九天。每天观测鸡群生长状态﹑发病情况并及时记录死亡数目,于第七、十天采血检测新城疫、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第十天对未死亡的弱雏鸡扑杀。对所有的弱雏鸡剖杀,详细观察各系统器官的病理变化,并将病变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包括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病毒学诊断,具体包括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药敏试验、病料鸡胚接种及血凝抑制试验等实验室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多数弱雏精神不振,粪便异常,少数咳喘,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卵黄吸收不良者占80%以上;心脏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脏变性肿胀、肾脏变性肿胀及尿酸盐沉积、卵黄液化或棕黄色干酪样凝固等明显的眼观病变;镜检肝脏普遍发生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及灶状坏死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大量尿酸盐沉积,胸腺、传染性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发育不良;弱雏新城疫、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平均低于健康雏鸡2~3滴度;病毒学诊断发现新城疫、禽流感及法氏囊病三种常见病病毒感染阴性,排除了弱雏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可能性,证明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是造成弱雏的主要病原菌,从而为种鸡的细菌净化及雏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李治力,魏耀杰[7](2000)在《蛋种鸡输卵管积水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蛋种鸡输卵管积水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蛋种鸡输卵管积水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晋、鲁、豫三省鸡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RAPD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英文缩写表 |
中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鸡输卵管囊肿 |
1.1.1 临床特点及其危害 |
1.1.2 病因学研究概况 |
1.2 鸡杆菌研究进展 |
1.2.1 鸡杆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
1.2.2 鸡杆菌的致病性研究概况 |
1.3 RAPD标记技术及应用 |
1.3.1 原理 |
1.3.2 RAPD技术的优点 |
1.3.3 RAPD技术的缺点及对策 |
1.3.4 RAPD标记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
1.3.5 RAPD标记应用前景 |
1.4 小结 |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晋、鲁、豫三省鸡杆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试验二 鸡杆菌中国分离株分子进化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试验三 鸡杆菌中国分离株RAPD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英文摘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输卵管囊肿鸡群4种病原调查及IBV流行毒株S1基因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鸡输卵管囊肿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 |
1.1 鸡输卵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 |
1.1.1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临床表现及危害 |
1.2 病因学研究进展 |
1.2.1 国内早期研究概况 |
1.2.2 国外早期研究概况 |
1.2.3 鸡杆菌与输卵管囊肿 |
1.3 结语 |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病性、分型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
2.1 病毒致病性及分型研究 |
2.1.1 IBV 致病性及临床分型 |
2.1.2 血清学分型 |
2.1.3 基因分型 |
2.2 分子生物学特征 |
2.2.1 基因组特征 |
2.2.2 S基因研究进展 |
2.2.3 遗传变异机制 |
2.3 结语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鸡杆菌阳性鸡群IBV、MG 和EDS_(76)V 的 PCR 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免疫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三 6 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毒株 S1 基因的变异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试验四 基于S1 基因的反转录-复合PCR 对肾型与呼吸型IBV 的分型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录 |
(3)鸡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应用及鸡输卵管囊肿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 |
文献综述 |
试验一 鸡杆菌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应用及河南分离株 ITS 序列克隆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试验二 荧光原位杂交法快速检测鸡杆菌方法的建立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试验三 鸡输卵管囊肿病例的病理学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试验四 SPF 鸡人工感染鸡杆菌的病理学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五 SPF鸡人工感染鸡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病理学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4)鸡伤寒的类症鉴别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
2 症状与病变 |
3 实验室诊断 |
3.1 触片镜检 |
3.2 分离培养 |
3.3 生化试验 |
3.4 血清学试验 |
4 类症鉴别 |
4.1 鸡白痢 |
4.2 禽副伤寒 |
4.3 禽结核病 |
4.4 住白细胞虫病 |
4.5 肉鸡腹水综合征 |
5 防治措施 |
(5)陕西省鸡IBV的分离鉴定及其M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史 |
1.2 IBV 的基因特点 |
1.2.1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
1.2.2 IBV 的复制机制 |
1.3 IBV 的诊断 |
1.3.1 流行病学 |
1.3.2 症状 |
1.3.3 病理变化 |
1.3.4 IBV 的分离和鉴定 |
1.3.5 IBV 血清学诊断 |
1.3.6 分子生物学技术 |
1.4 IBV 的分型 |
1.5 IBV 的变异机制 |
第二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 基因的研究进展 |
2.1 IBV M 蛋白的分子结构 |
2.3 M 蛋白与IBV 出芽位置 |
2.4 M 蛋白的免疫保护性 |
2.5 M 蛋白与疫苗的研制 |
2.6 M 蛋白单克隆抗体研制 |
2.7 M 蛋白的变异性 |
第三章 陕西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3.1 材料 |
3.1.1 病料来源 |
3.1.2 SPF 种蛋 |
3.1.3 非免疫鸡及鸡胚 |
3.1.4 参考病毒及阳性血清 |
3.1.5 RT-PCR 主要试剂 |
3.1.6 M 基因序列分析参考毒株 |
3.2 方法 |
3.2.1 病料处理 |
3.2.2 鸡胚接种及病变观察 |
3.2.3 血清学试验 |
3.2.4 分子生物学试验 |
3.2.5 动物回归试验 |
3.2.6 鸡胚接种及 EID50测定 |
3.3 结果 |
3.3.1 HA 及 HI 试验 |
3.3.2 鸡胚发育情况 |
3.3.3 干扰NDV 试验 |
3.3.4 鸡胚中和试验 |
3.3.5 RT-PCR 结果 |
3.3.6 M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3.3.7 动物回归试验 |
3.3.8 分离毒对鸡胚的致病力及 EID50测定 |
3.4 讨论 |
第四章 IBV 分离株 M 基因的克隆与遗传变异分析 |
4.1 材料 |
4.1.1 毒株 |
4.1.2 宿主菌与载体 |
4.1.3 试剂 |
4.1.4 主要实验仪器 |
4.2 方法 |
4.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4.2.2 IBV 总RNA 的提取 |
4.2.3 IBV RNA cDNA 链的合成与 M 蛋白基因 PCR 扩增 |
4.2.4 PCR 产物回收 |
4.2.5 克隆载体的构建 |
4.2.6 重组质粒的抽提 |
4.2.7 阳性质粒的筛选 |
4.2.8 阳性质粒M 基因测序 |
4.2.9 测序结果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IBV 分离株 RNA 的 RT-PCR |
4.3.2 阳性质粒筛选结果 |
4.3.3 IBV M 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
4.3.4 IBV M 蛋白二级结构和跨膜区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IBV 陕西分离株 M 蛋白 B 细胞抗原表位稳定性的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毒株及其M 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
5.1.2 M 蛋白同源性、二级结构和 B 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分析 |
5.2 结果 |
5.2.1 M 蛋白同源性分析结果 |
5.2.2 M 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
5.2.3 M 蛋白 B 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 |
5.3 讨论 |
第六章 IBV 分离株 G5 的 M 蛋白原核表达及鉴定 |
6.1 试验试剂与材料 |
6.1.1 主要试剂 |
6.1.2 主要试验材料 |
6.1.3 主要仪器 |
6.1.4 普通试剂的配制 |
6.1.5 SDS-PAGE 常用试剂配制 |
6.1.6 Western-blotting 常用试剂的配制 |
6.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6.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6.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6.2.3 表达条件优化 |
6.2.4 表达产物的 SDS-PAGE 检测 |
6.2.5 表达产物鉴定 |
6.3 试验结果 |
6.3.1 克隆载体的构建 |
6.3.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6.3.3 表达条件优化 |
6.3.4 Western-blotting 鉴定结果 |
6.4 讨论 |
6.4.1 M 蛋白表达系统的选择 |
6.4.2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弱雏鸡的早期饲养观察及疾病综合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动物饲养 |
2.3 试验设计 |
2.4 试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蛋种鸡输卵管积水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晋、鲁、豫三省鸡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RAPD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付仁一.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2]输卵管囊肿鸡群4种病原调查及IBV流行毒株S1基因变异分析[D]. 徐雪.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3]鸡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应用及鸡输卵管囊肿的病理学研究[D]. 刘慧敏.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4]鸡伤寒的类症鉴别诊断与防治[J]. 马斌. 农技服务, 2008(03)
- [5]陕西省鸡IBV的分离鉴定及其M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D]. 罗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6]弱雏鸡的早期饲养观察及疾病综合诊断[D]. 李广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05(11)
- [7]蛋种鸡输卵管积水的诊治[J]. 李治力,魏耀杰.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