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阑尾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40例(论文文献综述)
谭冬梅,李彬,何成伟,赵贤坤,冯勇[1](2021)在《急性阑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肠穿孔、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我国中医学根据患者病史、症状、舌象和脉象等四诊信息,通过八纲辨证将急性阑尾炎分为瘀滞型、蕴热型、毒热型以及脓肿型,不同证型之间是相互递归转化的,且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早期应用中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保守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率,另外中医辅助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故本文对急性阑尾炎的中医病机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兀晶蕊[2](2021)在《阑尾消痈汤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对比,探讨口服阑尾消痈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客观评价阑尾消痈汤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外科住院部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阑尾消痈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体温、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肿块消散情况等,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顺利完成了此次临床试验。(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脓肿直径以及西医各类实验室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着差异。(3)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天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均降至正常。就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方面,治疗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4)脓肿消散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脓肿直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肿块直径均缩小,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6.8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阑尾消痈汤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促进患者体温恢复,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脓肿范围,促进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方面更具优势。间接说明阑尾消痈汤能够减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脓肿的吸收,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刘嘉悦[3](2021)在《网络药理学联合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揭示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治疗腹腔脓肿的药效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分析揭示通腑泻热解毒颗粒的物质基础,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角度揭示其治疗腹腔脓肿的药效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从通腑泻热解毒颗粒的化学物质组学、网络药理学以及血清代谢组学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1)在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方面,首先对通腑泻热解毒颗粒进行煎煮和纯,制作冻干粉,然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化学物质分析与总结,对其相关单体进行分析与汇总。通过样本前处理与分析条件优化,借助Masshunt软件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DMF)辅助数据筛选,分析相关信息,并与标准品进行对比,通过对其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2)在网络药理学方面,借助质谱已分析化合物的成分,从通腑泻热解毒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整理“腹腔脓肿”疾病相关靶点,构建“疾病-靶点”网络,通过成分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集合,构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挖掘其关键成分、靶点和通路。通过构建腹腔脓肿大鼠模型,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关键靶点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改变,从而对其进行验证。(3)在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方面,基于UHPLC-QTOF MS非靶向血清指纹谱进行数据挖掘,找到主要差异代谢物,构建网络通路;同时基于UHPLC-QQQ MS靶向代谢物验证,筛选诊疗标志物。(4)最后,对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在生物信息学层面阐述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对腹腔脓肿的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本课题通过优化液相色谱和质谱的条件,通过UHPLC-ESI-QTOF MS的方法对通腑泻热解毒颗粒中的化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初步鉴定了94种化合物成分。2.基于质谱鉴定出的化合物成分,并筛选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PPARγ、MMP9、BCL2可能在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治疗腹腔脓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富集分析显示,其可能通过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发挥改善腹腔脓肿的治疗作用。3.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腹腔脓肿大鼠血清进行分析后得出,共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并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其可能通过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通路发挥着保护作用。结论:本课题使用UPLC-QTOF-MS对通腑泻热解毒颗粒中的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和分析,初步鉴定了94种化合物;通过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分析得到通腑泻热解毒颗粒主要通过毒颗粒通过调节PPARγ、MMP9、BCL2在腹腔脓肿中发挥着治疗作用,并在腹腔脓肿大鼠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同时,通过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其可能通过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通路发挥着调节作用。
赵茂森,顾叶春,陈旭晨,张煜程,应星星,朱仁武[4](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55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儿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缓解疼痛,纠正代谢紊乱、酸中毒及补液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和甲硝唑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痈汤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40/50),显着低于治疗组的96.36%(53/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脓肿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值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CD4+、CD4+/CD8+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升高,CD8+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升高/降低更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满意,可显着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华磊,潘小丽[5](2020)在《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其中将40例接受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传统组,将43例接受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脐部单孔组。比较两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 d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术后2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评分。结果脐部单孔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部单孔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传统组,脐部单孔组术后2 d VAS评分、SRS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脐部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2.33%(1/43)]较传统组[20.00%(8/40)]低(P<0.05)。脐部单孔组切口硬度评分、切口瘙痒评分、切口疼痛评分、不适感评分、瘢痕增生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采用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易于被患者接受。
胡存存[6](2019)在《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传统观念认为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需要积极手术治疗,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发现阑尾具有自己的功能,阑尾炎的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多地被我们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发展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以免延误最佳手术时机,同时也可以减少阑尾炎非必要手术治疗的发生率,减少阑尾手术切除后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Alvarado评分、术后病理类型的调查统计,分析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Alvarado评分和阑尾术后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研究其证型、Alvarado评分和术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对应性,从而为医生术前评估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提供一种可靠的、易行的方法,此方法对指导阑尾炎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1例,记录相关临床数据,术后收集统计病理结果,制作Excel工作表,参照阑尾炎中医证型判定表,对所搜集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热与否参照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并分组,采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对中医证型、Alvarado评分分组、术后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搜集病例151例纳入调查对象,按照证型来统计,样本中淤滞型、湿热型、热毒型患者分别为29例、92例、30例;按照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法来统计,其低危组(0-4分)、中危组(5-6分)、高危组(7-10分)分别为30例、81例、40例;按照病理类型来统计,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分别为28例、88例、34例。2、所统计的病例中,其证型分布占比是湿热型(60.93%)>热毒型(19.87%)>淤滞型(19.21%),其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的分布占比是中危组(53.64%)>高危组(26.50%)>低危组(19.87%),术后病理类型分布为化脓性(58.28%)>坏疽穿孔性(22.52%)>单纯性(19.21%)。3、28例单纯性阑尾炎中,从证型来看淤滞型占比最多为20例,从Alvarado评分来看,低危评分患者占比最大为20例;8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湿热型患者占比最多为73例,其中危评分者分布亦最多为67例;34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中分别按照证型和Alvarado评分来统计其分布情况,则热毒型、高危评分病人分布最多,分别占21例、24例。4、将中医证型、Alvarado评分分组、病理类型样本量统计情况行两两分析对比,统计资料行卡方检验,其P值均小于0.01,显提示两两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结论:1、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Alvarado评分分组及阑尾术后病理类型之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存在一定的对应分布关系:即阑尾炎的发病中,以湿热型阑尾炎患者分布最多,对应着分布规律相似的是中危评分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布最多;其次是热毒型阑尾炎,对应相似的分布为高危评分、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而淤滞型阑尾炎则对应分布的为低危评分、单纯性阑尾炎。2、中医证型、改良Alvarado评分、术后病理类型之间分布、占比有相似规律,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故中医证型结合改良Alvarado评分法可以作为主观与量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暂未施行手术切除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病理初步病理分期评估。
韩艳[7](2019)在《托毒排痰法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痰毒蕴肺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托毒排痰法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痰毒蕴肺证)患者,支气管扩张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急性期加重是指感染加重的情况,我们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炎症指标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综合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并在临床推广运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科和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同时符合西医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诊断和中医肺痈痰毒蕴肺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仅予西医治疗,治疗组予解毒消痈汤联合西医治疗。治疗周期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咳嗽、咳痰)、中医证候积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IL-6等,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随访3月,分别对2周后及3月后肺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症状;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主要症状:两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但在改善咳嗽、咳痰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4)检查指标:两组治疗方案均能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及IL-6计数,且3月后肺功能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分析:两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情况。
赵国森[8](2018)在《消痈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消痈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联合消痈汤口服治疗,研究单纯西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联合消痈汤口服对阑尾周围脓肿疗效的影响,并作出评价。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予0.9%氯化钠250ml+头孢曲松2g ivgtt qd(头孢过敏者用0.9%氯化钠250ml+盐酸左氧氟沙星0.4g ivgtt qd);替硝唑0.4g 100ml ivgtt bid。治疗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痈汤口服治疗,消痈汤组成及用法:桃仁泥10g,淮红花10g,全当归20g,金银花20g,笑连翘12g,赤芍10g,牡丹皮10g,木香10g,青皮10g,陈皮10g,京三棱10g,白蔻仁后下5g,生军10g,甘草6g,日1剂,水煎浓缩至300ml,早晚各温服150ml。服药时间不得间隔。观察2个疗程,根据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右下腹疼痛明显缓解及消失的时间,治疗组所用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1到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右下腹包块均明显缩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数值逐渐下降,在恢复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方面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1疗程后和治疗结束时的包块小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100%,但就治愈率而言,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较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即(P<0.05)。结论:在使用西药治疗的情况下,增加消痈汤口服,可加快病人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使病人右下腹疼痛减轻与消除所需时间减少,加速右下腹包块消解,加快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体现了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优势,值得推广。但因临床样本数量有限、分组不够细化,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张杰[9](201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清阑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1月12月普外科门诊确诊阑尾脓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074岁,平均42.6岁,病程414d,体温37.040.0℃,外周血白细胞(WBC)8.920.4×109/L,C反应蛋白(CRP)5159mg/L。右下腹包块11cm×
吴昊,王学乾,赵舒[10](2014)在《中医治疗慢性阑尾炎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中医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方法有:经典方剂治疗、自拟方治疗、单味草药治疗、针灸治疗、药物外敷治疗以及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灸治疗、中药内服配合理疗仪治疗等,均有一定疗效。
二、阑尾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阑尾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阑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肠痈病因病机的认知 |
2 肠痈的中医证候分型 |
3 肠痈的中医治疗 |
3.1 中医治疗原则 |
3.2 中医治法 |
3.2.1 中医内治 |
3.2.2 中医外治 |
4 小结与展望 |
(2)阑尾消痈汤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药物来源 |
2.4 观察指标 |
2.5 观测方法 |
2.6 疗效评价 |
2.7 数据处理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疗效比较及分析 |
3.3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4.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4.2 祖国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4.3 阑尾消痈汤的方义及药理研究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网络药理学联合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揭示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治疗腹腔脓肿的药效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的化学物质组学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制备 |
2.2 上机样品提取 |
2.3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
(三)结果 |
通腑泄热解毒颗粒化学指纹图谱建立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治疗腹腔脓肿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预测及其干预机制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腹腔脓肿疾病靶点查找与筛选 |
2.2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成分基于「类药五原则」筛选 |
2.3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成分靶点预测 |
2.4 “药物-靶点-疾病”拓扑网络构建与分析 |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6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
2.7 组织病理学检测 |
2.8 ELISA法检测腹腔脓肿大鼠血清中IL-6、IL-2、TNF-α水平 |
2.9 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中PPARγ、BCL2及MMP9基因水平变化 |
2.10 Western blot各组大鼠结肠中PPARγ、BCL2及MMP9 蛋白的水平变化 |
3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三)结果 |
1 网络药理学预测与分析 |
1.1 腹腔脓肿疾病靶点查找与筛选 |
1.2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类药五原则」筛选与靶点查找 |
1.3 “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构建与分析 |
1.4 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验证 |
2.1 腹腔脓肿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血液收集 |
2.2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对腹腔脓肿大鼠死亡率的影响 |
2.3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对腹腔脓肿大鼠血清IL-2、IL-6、TNF-α水平的影响 |
2.4 腹腔脓肿大鼠组织病理变化 |
2.5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对腹腔脓肿大鼠PPARγ、MMP9、BCL2蛋白水平的影响 |
2.6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对腹腔脓肿大鼠 PPARγ、MMP9 与BCL2 基因水平的影响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部分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治疗腹腔脓肿大鼠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仪器与试剂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预处理 |
2.2 色谱-质谱条件 |
(1)色谱条件 |
(2)Q-TOF质谱条件 |
(3)样本分析 |
2.3 数据分析流程 |
2.4 实验数据质量评价 |
(1)QC样本总离子流图(TIC)的比较 |
(2)总体样本主成分分析(PCA) |
(三)结果 |
1 组间差异分析 |
1.1 单变量统计分析 |
1.2 多维统计分析 |
1.2.1 主成分分析(PCA) |
1.2.2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
1.3 通腑泻热解毒颗粒对腹腔脓肿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鉴定 |
1.4 差异代谢通路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复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腹腔脓肿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5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5.1 对照组 |
1.5.2 治疗组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4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5)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取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传统组 |
1.3.2 脐部单孔组 |
1.4 观察指标 |
1.4.1 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 |
1.4.2 疼痛 |
1.4.3 睡眠 |
1.4.4 并发症 |
1.4.5 满意度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指标 |
2.2 术后恢复情况 |
2.3 并发症 |
2.4 满意度 |
3 讨论 |
(6)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肠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 现代中医学对肠痈的新认识 |
1.1.2 肠痈的辨证分型 |
1.2 西医学对急性阑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1 梗阻学说 |
1.2.2 粘膜下淋巴组织增大 |
1.2.3 神经反射学说 |
1.2.4 其他因素 |
1.3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
1.3.1 症状 |
1.3.2 体征 |
1.3.3 实验室、影像学检查 |
1.3.4 腹腔镜探查 |
1.4 西医学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的认识 |
1.5 血清标志物与急性阑尾炎的关系 |
1.6 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上的运用 |
1.7 现代医学对阑尾免疫功能的认识 |
1.8 阑尾切除可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
1.9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
1.9.1 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 |
1.9.2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 |
1.9.3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的时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的判定标准 |
2.7 改良ALVARADO评分标准 |
2.8 患者病理结果统计 |
2.9 调查方法 |
2.10 数据处理及统计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般资料统计 |
3.2 对病例进行ALVARADO评分分组的统计 |
3.3 病理类型统计 |
3.4 不同分组综合统计 |
3.4.1 中医证型中不同分组、病理类型的统计量 |
3.4.2 Alvarado评分分组中不同证型、病理类型的统计量 |
3.4.3 病理类型中不同证型、Alvarado评分分组的统计量 |
3.5 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分布关系 |
3.6 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与病理类型的分布关系 |
3.7 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的分布关系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的判定 |
4.2 对急性阑尾炎改良ALVARADO评分法的探讨 |
4.3 可量化指标在分析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中的运用 |
4.4 急性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分布及其干预 |
4.5 术前病理类型评估的重要意义 |
结语 |
5.1 结论 |
5.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托毒排痰法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痰毒蕴肺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的选择 |
2.1 研究对象及受试者来源 |
2.2 病例的选择标准 |
2.2.1 诊断标准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剔除标准 |
2.2.5 脱落标准 |
2.2.6 中止试验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试验流程图 |
3.2 设计类型 |
3.2.1 随机 |
3.2.2 对照 |
3.3 样本量估算 |
3.4 治疗方案 |
3.4.1 方法 |
3.4.2 疗程 |
3.5 观察时间与观察点 |
3.6 观察指标 |
3.6.1 一般指标 |
3.6.2 安全性指标 |
3.6.3 疗效判定指标 |
3.7 疗效评价标准 |
3.8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基线对比 |
4.2.1 两组性别比较 |
4.2.2 两组年龄、身高和体重比较 |
4.2.3 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4.3 治疗结果分析 |
4.3.1 临床总疗效比较 |
4.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3.3 治疗后咳嗽、咳痰积分比较 |
4.3.4 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情况比较 |
4.3.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
4.3.6 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 |
4.3.7 IL-6 治疗前后比较 |
4.3.8 2周后肺功能比较 |
4.3.9 3月后肺功能比较 |
4.4 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研究结果讨论 |
5.2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的研究 |
5.3 支气管扩张患者与IL-6 的相关研究 |
5.4 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的相关研究 |
5.5 中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的认识 |
5.5.1 概述 |
5.5.2 病因病机 |
5.5.3 治疗方法 |
5.5.4 中成药治疗 |
5.5.5 针灸治疗 |
5.6 导师对支气管扩张痰毒蕴肺证的认识 |
5.7 解毒消痈汤的组成及组方依据 |
5.8 透脓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
5.9 方中各组成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现代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的研究 |
2.中医对肺痈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8)消痈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阑尾周围脓肿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2.1 解剖生理概要 |
2.2 发病原因 |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4 西医治疗 |
3. 祖国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 |
3.2 传统治疗方法 |
4. 消痈汤组成及分析 |
4.1 消痈汤药物组成 |
4.2 消痈汤药物分析 |
4.3 消痈汤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5. 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指标观测方法 |
2.5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2.7 统计学分析 |
3 一般资料 |
3.1 性别分布 |
3.2 年龄分布 |
3.3 病程分布 |
3.4 体温分布 |
3.5 疼痛评分分布 |
3.6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C-反应蛋白计数分布 |
3.7 包块大小分布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 |
4.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及疼痛消失的时间比较 |
4.3 两组患者WBC的比较 |
4.4 两组患者N%的比较 |
4.5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比较 |
4.6 两组患者包括消散情况比较 |
4.7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
4.8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结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两组疗效比较: |
3.3 腹部B超影像检测结果: |
3.4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及平均治愈时间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后WBC、CRP比较: |
4 体会 |
(10)中医治疗慢性阑尾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治疗 |
1.1 成方 |
1.2 自拟方 |
1.3 单味药 |
2 针灸治疗 |
3 药物外敷 |
4 综合疗法 |
4.1 中药内服外敷 |
4.2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灸 |
4.3 中药内服配合理疗 |
5 小结 |
5.1 中药口服治疗慢性阑尾炎选方用药特点 |
5.1.1 成方选方总结 |
5.1.2 自拟方组方特点 |
5.1.3 单味药用药特点 |
5.2 针灸治疗慢性阑尾炎取穴特点 |
5.3药物外敷治疗慢性阑尾炎特点 |
5.4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阑尾炎特点 |
四、阑尾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阑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谭冬梅,李彬,何成伟,赵贤坤,冯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07)
- [2]阑尾消痈汤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兀晶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网络药理学联合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揭示通腑泻热解毒颗粒治疗腹腔脓肿的药效机制[D]. 刘嘉悦.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55例临床观察[J]. 赵茂森,顾叶春,陈旭晨,张煜程,应星星,朱仁武. 中医儿科杂志, 2020(06)
- [5]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J]. 朱华磊,潘小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8)
- [6]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D]. 胡存存.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托毒排痰法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痰毒蕴肺证)的临床观察[D]. 韩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消痈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观察[D]. 赵国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9]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临床观察[J]. 张杰.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1)
- [10]中医治疗慢性阑尾炎研究进展[J]. 吴昊,王学乾,赵舒. 河南中医,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