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高校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谦[1](2020)在《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研究 ——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诸多显着问题,尤其是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功能上还存在虚化、弱化、形式化等,这造成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系列问题。该文采用了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协商民主视角,对高校教代会的功能提升进行了研究。在协商民主视野下,作为“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构,高校教代会既不是管理机构,也不是决策机构,而是一个在党的领导下,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协商的民主参与机构。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功能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制度试点阶段,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好形式”;在制度立法阶段,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在制度创新阶段,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相对于高校教代会的应然功能,当前高校教代会的功能实现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教代会职权落实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在教代会的评议监督权重视程度不够,审议建议权落实未完全到位;其次教代会配套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教代会提案制度以及监管制度不健全;再次,教代会民主参与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较为缺席以及协商过程不够实化。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包括对高校教代会性质定位不够准确、权责利划分存在问题、工作机构执行力弱化以及法定程序和机制匮乏等。研究提出,准确定位教代会性质、优化教代会的体制框架、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强化教代会制度保障,从而不断促进高校教代会实然功能的提升。
柏存志[2](2019)在《山东省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行政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要求,新时代教职工有新期盼。新时代下,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特别是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有效解决?理解、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加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推进研究法等方法对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吸收借鉴了浙江、湖北、上海等省外高校教代会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建议。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正文主要提出教代会的基本概念、职能以及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山东省高校教代会现状、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解决等。笔者运用调查研究法,通过大量实地走访、现场座谈、网络调研,总结提炼出了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代会地位不明确、职权落实不到位等11项问题。同时,按不同责任主体进行划分,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党政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学校工会、教职工等五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创新性借鉴了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教代会建设中的先进经验。这些先进经验主要包括提案工作有特色、评议监督工作有亮点、申诉机制较健全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山东省高校教代会的建议。主要包括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教代会制度落实、创新教代会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
王爱婷[3](2018)在《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形式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之一。这种形式在高校中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称为教代会)制度形式存在。教代会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高校教职工参与教代会的支持和保障。对于高校而言,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教师参与教代会,高校的民主管理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激发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的使用以及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一章,主要是研究H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演变及其激励机制的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演变、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内容和形式、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机制构成;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二章,具体研究H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正向激励机制,其中包括三个方面: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正激励层面、正激励的外在动力、正激励的内部驱动;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三章,具体研究H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负向激励机制,其中包括三个方面: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负激励层面、负激励的外在动力层面、负激励的内部驱动;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第四章,主要研究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激励机制的路径,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优化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机制总体思路、加强正向激励机制、减少负向激励机制。以上是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相关内容。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个案研究、调查法三种研究方法,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对H高校相关部分负责人提供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通过对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观点的总结和内容的提取;个案研究是将H高校参与教代会的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作为高校民主管理重要形式之一的教代会在全国各个高校的运行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H高校在制度建设和教代会工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H高校近几年无论是校内人员流动还是校园建设等与教职工核心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有发生,教职工对于学校建设、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等方面提出有现实意义的意见或建议,因此从H高校近几届的教代会提案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教师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关注;调查法主要采用深度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激励措施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这两种方式了解到H高校教代会的运作、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情况、工会工作情况、教代会提案工作的情况等。真正激发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热情、参与质量和加强教代表的履职能力是推动高校民主管理进步的重要方式,让教师参与教代会的基本职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落实,而且是在教代会实际运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杨雁[4](2017)在《高校教代会职权落实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审视》文中研究指明分析高校教代会行使职权、参与大学民主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并从现实角度审视了教代会四项职权在高校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难点及障碍性因素,提出从加强领导、普及宣传、健全法制以及创新运行机制等方面来落实教代会职权的基本思路。
薛志华[5](2017)在《新时期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工会在高校党委联系教职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也维护着高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在新时期下,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出现了诸多困境和挑战,例如高校工会维权体制的不完善、维权工作法律依托的缺失、高校工会自身队伍的不合理、高校党委对维权工作开展的指导薄弱等等问题,同时高校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与表达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因此本文通过对以上高校工会维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完善高校工会维权的职能与制度体系、创新维权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文章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高校维权工作问题、介绍我国工会的维权、国内外高校工会维权方面的研究现状。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研究,总结得出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互通的,不同的是维权的方法和形式的结论;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高校工会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演变和职能转变,以及高校工会职能的最终确立。高校工会作为基层工会组织,从改革前的反抗资本家的经济压迫演变为改革后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最终真正确立了高校依法维权的基本职能;第三部分介绍高校的教代会维权制度。高校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知情权和意志表达权的重要手段;第四部分阐述法律法规中教职工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民主权益的具体规定,重点强调教职工的权益维护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的规定;第五部分列举高校维权中的若干案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得出,新时期下的高校工会维权存在着法律依托不全面、高校及党委对高校工会工作指导淡薄以及高校工会自身建设不到位等问题;第六部分通过对高校工会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从完善依法维权的制度体系、创新依法维权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新时期背景下解决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在面对困境时的对策建议。
李文峰[6](2016)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存在制度不够完善、职权落地不实、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要做到科学认识教代会,不断增强教代会功效;优化教代会机构设置,保障教代会职权落地;加强教代会配套制度建设,确保教代会运行规范有序。
赵悦含[7](2016)在《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对策探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随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渐扩大,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依法治校"的内部管理模式。高校的这种内部领导体制就决定了其权力的加大、资源的增多。为了限制"绝对权力"的使用,就需要建立一种约束机制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作为高校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的教代会便应运而生了。高校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和民主管理高校的基本形
王华博[8](2016)在《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教代会是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基本结构,被赋予了“教职员工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功能。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高校教代会存在着种种问题,对其运行机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参与式管理视角针对教代会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改革之道。本文分析了以参与式管理为视角研究高校教代会运行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性。在理清教代会运行中各参与层面的内涵和外部环境、高校、教代会、校工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参与式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代会“双螺旋”模型,用以全面了解教代会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解决各个层面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高校教代会进行了历史回顾,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对高校教代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调查高校教代会存在参与主体缺乏主动性、参与制度缺乏均衡性、参与层次缺乏深入性、参与议程缺乏科学性、参与载体缺乏多样性、参与管理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与此同时,针对某J大学教代会运行状况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针对教代会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即强化民主观念,提高教代会代表素质能力;推进建章立制,全面落实教代会参与职权;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教代会制度运行环境;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参与议程科学化水平;深化平台建设,丰富参与式管理内涵载体;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教代会参与实效管理,以期在中国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完善中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武俊波[9](2015)在《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校管理体制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教代会在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及学校决策和监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依法治校正在成为高校管理的发展趋势,那么教代会在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加强对高校教代会制度的研究,改善教代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教代会建设为研究对象,近年来,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广西各高校在教代会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通过对广西南宁、桂林、柳州三市的12所高校教代会建设现状进行问卷、访谈等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其他省份高校教代会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在借鉴我国部分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先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中,在阐述部分教代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时,笔者选择了12所高校中更具有代表性的G大学来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对有关教代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综述,此外,还对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作了简单叙述。第二部分:主要为相关知识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的阐述,介绍了教代会的基本概念、教代会制度的特点及教代会的职能等,还论述了学界对民主管理的不同认识;同时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参与式民主理论与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调查研究的概况,通过对广西12所高校教代会建设的调研结果和材料的处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中仍存在的不足,并详细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广西高校教代会的实际,结合相关研究及部分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对策。
任子途[10](2014)在《基于协商民主理念的高校教代会建设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教代会作为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结合浙江工业大学教代会建设实例探讨促进高校教代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高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探讨教代会相关理论、梳理高校教代会发展历程、对比《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与《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基础上,结合浙江工业大学教代会建设实例,分析当前教代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将解决问题的视角转向协商民主理念,从教代会建设的理论基础、教代会对协商民主理念的呼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中体现的协商民主理念三方面论证协商民主相关理念在教代会建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教代会解读为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协商平台,从协商民主基本要素——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规则、协商目标四方面探讨解决教代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强调基于协商民主理念促进高校教代会建设,对于提高代表素质、促进教代会职权落实、强化提案处理落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浅谈高校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研究 ——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基于协商民主的高校教代会功能演进 |
第一节 高校教代会:作为协商民主机构 |
第二节 高校教代会的功能演进 |
第二章 高校教代会功能局限的表现 |
第一节 教代会职权落实不够顺畅 |
第二节 教代会配套制度不够健全 |
第三节 教代会民主参与不够深入 |
第三章 高校教代会功能制约的原因 |
第一节 教代会的性质定位不够明确 |
第二节 教代会权责利边界较为模糊 |
第三节 教代会工作机构执行力弱化 |
第四节 教代会法定程序和机制匮乏 |
第四章 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的策略 |
第一节 准确定位教代会性质 |
第二节 优化教代会体制框架 |
第三节 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 |
第四节 强化教代会制度保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研究项目一览表 |
附录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2)山东省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我国高校教代会建设历程 |
(一)教代会基本概念和职能 |
1、基本概念 |
2、教代会的职能 |
(二)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发展历程 |
二、山东省高校教代会现状 |
(一)山东省高校教代会现状调查 |
1、调研对象的选取 |
2、调查问卷内容 |
3、调研过程 |
(二)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取得的成绩 |
三、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
1、教代会的地位不够明确 |
2、教代会的职权落实不到位 |
3、教代会代表产生方式不合理 |
4、教代会代表构成比例不合理 |
5、教代会代表罢免程序不规范 |
6、教代会执委会制度不健全 |
7、教代会提案制度不健全 |
8、教代会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 |
9、工作机构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 |
10、维护教代会代表合法权益的机制不健全 |
11、二级教代会建设问题较多 |
(二)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的原因 |
2、高校党政领导方面的原因 |
3、高校职能部门方面的原因 |
4、高校工会方面的原因 |
5、教职工方面的原因 |
四、高校教代会建设经验与借鉴 |
(一)浙江大学教代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二)其他高校教代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五、加强山东省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建议 |
(一)完善教代会顶层设计 |
(二)推动教代会制度落实 |
(三)创新教代会工作方式方法 |
(四)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 |
(五)强化教代会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一章 H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演变及其激励机制 |
第一节 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演变 |
一、高校教代会制度的产生过程 |
二、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发展 |
第二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内容和形式 |
一、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内容 |
二、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形式 |
第三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机制构成 |
一、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激励因素 |
二、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方式 |
三、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 |
小结 |
第二章 H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正向激励机制 |
第一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正激励层面 |
一、正激励的外在动力 |
二、正激励的内部驱动 |
第二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正激励的外在动力 |
一、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外在动力的形式和内容 |
二、H高校教代会外在动力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正激励的内部驱动 |
一、内部驱动因素 |
二、H高校教代会内部驱动的形式和内容 |
小结 |
第三章 H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负向激励机制 |
第一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负向激励层面 |
一、负激励的外在动力 |
二、负激励的内部驱动 |
第二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负激励的外在动力 |
一、负激励的外在动力方式 |
二、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负激励的外在动力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负激励的内部驱动 |
一、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负激励的内部驱动现状 |
二、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负激励的内部驱动效应 |
小结 |
第四章 高校教师群体参与高校教代会激励机制的路径 |
第一节 优化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 |
一、设计高校教代会激励机制的原则 |
二、建立高校教代会激励机制的路径 |
第二节 加强正向激励机制 |
一、正向激励的内容 |
二、正向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三节 减少负向激励机制 |
一、负向激励的作用 |
二、负向激励机制的建立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关于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激励机制研究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关于H高校教师参与教代会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高校教代会职权落实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教代会行使职权的特点和作用 |
(一) 代表性和广泛性是教代会行使职权的群众基础 |
(二) 组织支撑是教代会行使职权的必要条件 |
(三) 法律法规是教代会行使职权的有力保障 |
二、高校教代会职权落实的难点 |
(一) 部分教职工包括教代会代表民主意识不强及观念的偏差成为教代会履职的思想障碍 |
(二) 高校内部治理的过于“行政化”影响了教代会职权的落实 |
(三) 教代会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松散, 使民主管理和监督事实上难以实现 |
三、高校教代会职权落实的基本思路 |
(一) 高校党委要加强对教代会的领导, 把教代会职权落实作为学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
(二) 普及教代会价值与作用的宣传, 健全教代会制度建设理论及法律研究 |
(三) 创新教代会运行机制 |
(5)新时期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校工会的历史沿革与职能确立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后的工会发展 |
一、改革开放前的工会 |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工会发展阶段 |
第二节 高校工会职能与职工合法权益维护 |
一、高校工会职能的结构 |
二、高校职工合法权益的范畴 |
第二章 教代会: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制度设计 |
第一节 高校教代会的形成与发展 |
一、高校教代会启动阶段 |
二、高校教代会发展阶段 |
三、高校教代会制度全面展开 |
第二节 高校教代会维权的制度运转 |
一、高校教代会的筹备 |
二、高校教代会会议的召开及职能履行 |
三、教代会闭会期间的运转 |
第三节 高校教代会维权的制度扩展 |
一、二级教代会制度 |
二、提案工作制度 |
三、高校人事争议调解制度 |
第三章 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法律体系 |
第一节 《高等教育法》与教职工权益的维护 |
一、《高等教育法》中经济、文化、社会权益的规定 |
二、《高等教育法》中政治民主权益的规定 |
第二节 《教师法》与教职工权益的维护 |
一、《教育法》中经济、文化、社会权益的规定 |
二、《教育法》中政治民主权益的规定 |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与教职工权益的维护 |
第四节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与女教职工权益的维护 |
第五节 《工会法》与教职工权益的维护 |
第四章 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困境及成因 |
第一节 高校工会依法维权中的困境 |
一、高校人事争议调解案例 |
二、侵害高校教职工民主权益案例 |
第二节 高校工会维权工作不力的成因分析 |
一、高校依法维权需要更全面的法律规定作为依托 |
二、党对于推动高校工会工作的指导淡薄 |
三、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
四、高校工会依法维权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
五、高校工会自身问题 |
第五章 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完善和实现 |
第一节 完善依法维权的制度体系 |
一、坚持与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 |
二、加大高校工会参与维权力度,强化维权职能 |
三、依法建立与完善维权协调机制 |
四、高校党委要重视高校工会工作 |
五、积极推动民主管理建设 |
第二节 创新依法维权的工作方式方法 |
一、加强高校工会自身队伍的建设 |
二、做到坚持工会维权工作不断创新,主动维权 |
三、创建劳动争议维权调解委员会 |
第三节 加强教育、注重宣传,把握自身定位 |
一、高校工会强化自身的维权意识刻不容缓 |
二、高校工会找准角色和把握自身的定位 |
三、注重宣传,提高影响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教代会功能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
(一)高校教代会内涵 |
(二)教代会特点 |
(三)高校教代会建设的重要性 |
二、高校教代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代会制度不够完善 |
(二)教代会职权落地不实 |
(三)教代会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
(四)原因分析 |
三、加强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科学认识教代会,不断增强教代会功效 |
(二)强化宣传与学习,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民主意识与参与意识 |
(三)优化教代会机构设置,保障教代会职权落地 |
(四)正确处理教代会与各级各层关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
(五)加强教代会配套制度建设,确保教代会运行规范有序 |
(7)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
二、加快完善法律和制度 |
1、成立教代会工作专门法,细化内容,增强法律实效性 |
2、完善高校教代会工作规章制度 |
三、工作机构要常设化和专门化 |
四、强化职能部门保障 |
1、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 |
2、工会鼎力负责,加强协调 |
五、提高工作队伍素质 |
1、增强民主与法律意识 |
2、教代会代表和工作人员应当专业化 |
3、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应当制度化 |
六、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校教代会工作质量评估体系 |
1、充分认识教代会评估的意义,确立评估主体 |
2、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 |
3、正确运用评估结果 |
(8)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家层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内涵 |
二、高校层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经阶段 |
三、教代会层面: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有效渠道 |
四、代表层面:提高有效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高校治理模式 |
二、国内高校教代会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研究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民主管理 |
一、“民主”概念 |
二、“民主管理”形式 |
第二节 公众参与 |
一、“公众参与”内涵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公众参与的阶梯理论 |
第三节 参与式管理 |
一、“参与式管理”概念 |
二、“参与式管理”高校教代会运行模型构建 |
第三章 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高校教代会发展沿革 |
一、萌芽阶段:从试点到确立 |
二、形成阶段:从制度到法制 |
三、发展阶段:从循序到变革 |
四、深化阶段:从机遇到转型 |
第二节 高校教代会参与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
一、被调查高校基本情况分析 |
二、高校教代会参与情况问卷分析 |
第三节 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的问题梳理 |
一、参与主体缺乏主动性 |
二、参与制度缺乏均衡性 |
三、参与职权缺乏深入性 |
四、参与议程缺乏科学性 |
五、参与载体缺乏多样性 |
六、参与实效缺乏针对性 |
第四章 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个案分析——以J大学为例 |
第一节 参与式管理视角下J大学教代会运行现状分析 |
一、注重代表素质提升 |
二、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
三、重视代表提案评议 |
四、坚持重大事项票决 |
五、建立闭会长效机制 |
六、整体运行成效显着 |
第二节 J大学在教代会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 |
一、代表参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
二、教代会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
三、教代会职权有待进一步深化落实 |
四、教代会议题有待进一步扩展 |
五、“源头参与”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五章 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的改革对策 |
第一节 强化民主观念,提高教代会代表素质能力 |
一、规范选举,增强参与主体的广泛代表性 |
二、强化制度宣传,加强代表培训 |
三、建立必要激励机制,保持教代会代表参与活力 |
第二节 推进建章立制,优化教代会制度运行环境 |
一、构建有效教代会规章制度网络体系 |
二、创新闭会期间长效机制 |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
第三节 整合各方资源,全面落实教代会参与职权 |
一、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
二、凝聚共识,提高领导认识 |
三、加强工会建设,提升组织能动性 |
第四节 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参与议程科学化水平 |
一、建立广泛的议题征集渠道 |
二、依法健全决策机制 |
三、坚持重大事项票决制 |
第五节 深化平台建设,丰富参与式管理内涵载体 |
一、搭建源头参与平台 |
二、重视教代会代表提案 |
三、发挥各专门工作委员会作用 |
第六节 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教代会参与实效管理 |
一、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学校改革发展大局 |
二、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切入点 |
三、强化交流研讨,注入发展新鲜血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一 :“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论文表格和图片一览表 |
(9)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代会的相关知识 |
2.1.2 民主管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参与式民主理论 |
2.2.2 协商民主理论 |
第三章 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调查研究概况 |
3.1.1 调查范围与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3.2 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广西高校教代会人事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
3.2.2 广西高校教代会职权并未全面落实 |
3.2.3 广西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亟需改善 |
3.2.4 广西高校工会工作缺位乏力 |
3.3 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广西高校教代会规章制度不健全 |
3.3.2 广西高校内部各方对教代会的认识存在不足 |
3.3.3 广西高校教代会在管理体制中定位模糊 |
3.3.4 广西高校工会建设存在问题 |
3.3.5 广西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力度不够 |
第四章 完善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对策 |
4.1 学习《规定》、提高思想认识 |
4.1.1 加强学习《规定》,深入落实 |
4.1.2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4.1.3 制定详尽法规和实施细则 |
4.2 明确教代会在高校管理体制中地位 |
4.2.1 明确教代会和党委的关系 |
4.2.2 明确教代会和行政的关系 |
4.2.3 引入协商民主观念,确保教代会民主协商的平台地位 |
4.3 加强广西高校教代会代表队伍建设 |
4.3.1 规范选举,提高质素,严把“入口”关 |
4.3.2 教代会代表的培训 |
4.4 提升广西高校教代会提案实效 |
4.4.1 增强教职工对提案的参与性 |
4.4.2 提高提案质量 |
4.4.3 优化提案工作程序和流程 |
4.4.4 加大提案处理力度,增强落实实效 |
4.5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
4.5.1 引入协商民主机制,确保工会权力的行使 |
4.5.2 建设高质量工会工作队伍 |
4.5.3 实时转变工会职能 |
4.5.4 不断推进工会工作方式的创新 |
4.6 深化校务公开,为教代会建设创造条件 |
4.6.1 加强校务公开的教育宣传 |
4.6.2 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内容 |
4.6.3 拓宽校务公开渠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10)基于协商民主理念的高校教代会建设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教代会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我国高校教代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历史回顾 |
2.1 高校教代会建设的理论基础、法律基础 |
2.1.1 相关概念 |
2.1.2 高校教代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3 高校教代会建设的法律基础 |
2.2 我国高校教代会发展历史回顾 |
2.2.1 高校教代会建设从试点走向制度化 |
2.2.2 高校教代会建设在制度化基础上的探索 |
2.2.3 高校教代会建设在新阶段上的不断发展 |
2.3 《规定》与《暂行条例》比较分析 |
2.3.1 高校教代会地位显着提升 |
2.3.2 《规定》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
2.3.3 突出学校自身在学校民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
2.3.4 明确了高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 |
2.3.5 调整了教代会的职权以及对二级教代会的要求 |
2.4 《规定》颁布后高校教代会建设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
2.4.1 当前高校教代会建设取得的成绩 |
2.4.2 当前高校教代会建设存在的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协商民主相关理念与教代会建设的契合 |
3.1 协商民主 |
3.1.1 协商民主的概念 |
3.1.2 协商民主的基本要素 |
3.2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比较分析 |
3.2.1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
3.2.2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异同点 |
3.2.3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优缺点分析 |
3.3 协商民主相关理念可以在教代会建设中运用的依据 |
3.3.1 协商民主理论应成为教代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
3.3.2 高校教代会呼唤协商民主相关理念 |
3.3.3 《规定》中的相关原则要求体现协商民主相关理念 |
3.4 高校教代会建设引入协商民主理念的意义 |
3.4.1 保障教代会代表的权利,促进代表的积极参与 |
3.4.2 促进相关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
3.4.3 有利于促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浙江工业大学教代会建设现状分析 |
4.1 研究思路 |
4.1.1 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
4.1.2 问卷设计的修正 |
4.1.3 问卷的发放与统计 |
4.2 浙江工业大学教代会建设成绩 |
4.2.1 教代会代表构成趋于合理,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 |
4.2.2 教代会组织形式健全 |
4.2.3 教代会工作机构明确 |
4.3 浙江工业大学教代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教代会职权落实情况存在差距 |
4.3.2 教代会提案难以有效落实 |
4.3.3 教代会代表素质有待提高 |
4.3.4 其他方面存在的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运用协商民主相关理念促进浙江工业大学教代会建设 |
5.1 重视学习协商民主理念,将教代会理解为协商平台 |
5.2 从协商民主相关视角来推动教代会建设 |
5.3 结合协商机制与选举机制,切实做好教代会工作 |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现状问卷调查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浅谈高校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研究 ——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D]. 宋谦. 三峡大学, 2020(06)
- [2]山东省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问题研究[D]. 柏存志. 新疆大学, 2019(12)
- [3]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教代会的激励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D]. 王爱婷.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4]高校教代会职权落实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审视[J]. 杨雁. 高教探索, 2017(08)
- [5]新时期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研究[D]. 薛志华. 华东政法大学, 2017(07)
- [6]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实践研究[J]. 李文峰. 传承, 2016(10)
- [7]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对策探究[J]. 赵悦含. 科学中国人, 2016(30)
- [8]参与式管理视角下高校教代会运行机制研究[D]. 王华博.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9]广西高校教代会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武俊波. 广西大学, 2015(03)
- [10]基于协商民主理念的高校教代会建设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D]. 任子途.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标签:民主管理论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论文; 中国工会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