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

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

一、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冠军,李鑫[1](2022)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三大构成变化及其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生产要素和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支撑的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颇为显着,资本技术构成始终保持稳步上升,而资本有机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均呈现波动式下降。劳动报酬占比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稳定且增长缓慢状态,如何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越来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理论分析资本三大构成与劳动报酬占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数字经济时代我国资本三大构成新变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资本技术构成受到劳动生产率与就业数量的影响进而影响劳动报酬占比;资本价值构成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与工资水平密切相关;资本有机构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也会出现差异,因此需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结合三大产业吸纳就业的特征,制定精准的差异化就业政策;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增加低收入群体报酬;探索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双重"所有制结构变革,结合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特点合理分配劳动与资本两要素;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张成虎,周东[2](2021)在《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基于知识视角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阐释知识视角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机理,认为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在不同产权或规模的商业银行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之后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进行测度后,实证检验了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源投资总体呈持续平稳上升趋势;其次,我国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具有显着且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均显着促进三类产权或规模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柏培文,李相霖[3](2021)在《中国行业工资合理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使用2003~2019年行业数据,对全国各地区行业工资合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行业间工资分配明显不合理,具有一定垄断性的行业劳动工资收益稳居前列,竞争性行业基本处于弱势地位,行业间劳动工资收益差距正逐渐增加,流动性逐渐减小和固化。劳动力稀缺地区(如西南)劳动工资收益较高,劳动力密集地区(如华中)劳动工资收益较低,发达地区劳动工资收益整体降幅较小,而其他地区降幅较大。中国各行业之间劳动工资收益差距的不合理主要归因于行业结构异质性诱发的工资决定机制不同。各地行业工资合理性呈现较强的地区相关特征,并受到周边地区环境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城镇化率、国有化程度、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因素对行业工资合理性影响较大。基于上述研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推进行业工资合理分配、促进劳动者合理就业的对策建议。

焦音学,柏培文[4](2021)在《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兼论后工业化时代数字经济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场化改革以来与产业结构变迁、数字经济兴起等诸多现象交相呼应,需要从产业层面深入探索。研究发现:(1)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且二、三产业是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格局的主要动力。(2)第一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特征主要形成于市场化建设初期,第二产业主要形成于市场化建设后期,第三产业则是整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积极影响,但对第一产业影响不明显。未来随着经济深化发展,我国需要从产业针对性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和完善地区分配制度等方面改善劳资收入分配格局。

芦婷婷,祝志勇[5](2021)在《人工智能是否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的检验》文中研究指明以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应用能够显着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且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对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则不显着;在劳动力丰裕程度较低的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较大;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边际抑制效应逐渐减弱,该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着,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则不显着。

史恩义,郭凯悦,魏雪靖[6](2021)在《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文中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贸易开放从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来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本文利用CFPS (2018)调查信息,构建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实证检验发现:贸易开放显着提高了就业质量,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异质性;贸易开放显着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水平、法治水平的提高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显着提高就业质量。我国应继续扩大贸易开放,实施差异化开放政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就业环境。

蔡甜甜[7](2021)在《贸易开放、技术溢出与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文中认为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工作时长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提高贸易开放度能显着降低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异质性分析显示高技能群体在贸易开放中其工作时长的降低幅度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吸收能力作为贸易开放技术溢出的中间机制降低了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长;贸易开放通过规范的劳动关系和合理的劳动保险福利两种中介渠道缩短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因此,增强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建立健全有关流动人口劳动保护法律体系是发挥贸易开放降低流动人口工作时长作用的重要途径。

刘魏,张应良,王燕[8](2021)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相对贫困吗?》文中研究指明在贫困研究进入相对贫困治理以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探索相对贫困的数字化治理途径,对于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将相对贫困区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并运用条件混合过程(CMP)等研究方法,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客观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下降2.12%,主观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下降0.96%,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状况,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贷成本、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通过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缓解主观相对贫困。进一步从异质性视角分析发现,这种缓解效应存在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居民主客观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要强于农村居民,对60岁以下年龄群体主客观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要强于60岁及以上群体。

张聪[9](2021)在《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水平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李巧娜[10](2021)在《人力资本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三大构成变化及其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1.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根据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1)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根据的研究。
        (2)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研究。
    2.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关于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研究。
        (2)关于劳动报酬占比影响因素的研究。
    3.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对劳动报酬及占比的影响
        (1)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对劳动报酬的影响研究。
        (2)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研究。
    4.文献评析、问题梳理和研究思路
三、测算方法、指标界定和模型构建
    1.劳动报酬占比的测算方法及其变化的经济本质
        (1)劳动报酬占比概念界定与测算方法。
        (2)劳动报酬占比的经济学本质。
    2.基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的资本三大构成指标界定与模型构建
        (1)指标界定。
        (2)模型构建。
四、数字经济时代我国资本有机构成的新变化
    1.资本有机构成相关数据
    2.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趋势
五、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新变化
    1.全国劳动报酬占比的总体变化
    2.不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的具体变化
六、资本三大构成新变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
    1.资本技术构成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
    2.资本价值构成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
    3.资本有机构成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
七、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第一,关于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三大构成的变化趋势:
        第二,关于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化:
        第三,关于资本三大构成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
    2.对策性建议

(2)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基于知识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述评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四、我国商业银行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测度
    (一)概念界定
    (二)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测度及其分析
        1.测度结果
        2.结果分析
        (1)整体现状。
        (2)比较分析。
五、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回归结果分析
        1.整体回归结果分析
        2.整体稳健性检验
    (三)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回归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3)中国行业工资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基本模型
    (二)影响因素与调整
三、行业工资合理性评估
    (一)行业工资合理性情况
    (二)流动性指数
    (三)收敛性分析
四、调整后W/MPL比率的分解
五、行业工资合理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1. 变量选择
        2. 模型选择
    (二)结果分析
六、结论

(4)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兼论后工业化时代数字经济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理论模型
三、模型与指标设定
    (一)被解释变量:劳动收入份额的设定与测算
    (二)其它指标设定
        1.物质资本
        2.人力资本
        3.经济结构
        4.技术进步
        5.对外开放
        6.政府干预
    (三)模型设定
四、实证分析
    (一)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
    (二)指标延伸——基于数字经济
    (三)分阶段讨论与分析
        1.第一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分阶段分析
        2.第二产业劳动收人份额分阶段分析
        3.第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分阶段分析
        4.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分阶段分析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不同产业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促进初次分配合理化。
    第二,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完善地区分配制度,引导平衡发展。

(5)人工智能是否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述评
    (一)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二)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三、人工智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机制分析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五、人工智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 替换被解释变量。
        2. 替换控制变量。
        3. 控制估计方法。
        4. 缩尾处理。
        5. 动态面板模型估计。
    (三)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四)异质性分析
        1. 地区异质性检验。
        2. 其他异质性分组检验。
        (1)产业结构。
        (2)人力资本水平。
        (3)劳动要素丰裕程度。
六、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分解
    (一)劳动收入份额水平异质性的分解
    (二)地区异质性的比较分析
七、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理论启示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6)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贸易开放与就业
    (二)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
    (三)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
二、理论机制
    (一)贸易开放通过内在要求和外部倒逼机制的共同作用提高就业质量
        1. 贸易开放内在要求提高就业质量
        2. 贸易开放倒逼企业提高就业质量
    (二)贸易开放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就业质量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的设定
    (二)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Contr)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 指标替换法
        2. 个体—省级匹配法
        3. 分样本回归
五、影响路径分析
六、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行为与就业质量
七、结论与启示

(7)贸易开放、技术溢出与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三、实证模型的建立与数据说明
    (一)实证模型构建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四、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二)加入城市控制变量
    (三)不同技能群体的异质性影响
五、机制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工时影响的机制分析
    (二)进一步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8)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相对贫困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分析
    1.信贷途径
        (1)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信贷途径影响居民客观相对贫困状况。
        (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信贷途径影响居民主观相对贫困状况。
    2.社会资本途径
        (1)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影响居民客观相对贫困。
        (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社会资本途径影响居民主观相对贫困。
    3.人力资本积累途径
        (1)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人力资本途径影响居民客观相对贫困。
        (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人力资本途径影响居民主观相对贫困。
四、 实证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2.模型选择
        (1)基准模型。
        (2)内生性处理。
    3.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本文将相对贫困细分为客观相对贫困(O_Relpov)和主观相对贫困(S_Relpov)两个变量。
        (2)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DIF)。
        (3)机制变量。
        (4)控制变量。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1.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2.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的总体影响
        (1)基准回归结果。
        (2)稳健性检验。
    3.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分析
    4.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检验
        (1)信贷效应。
        (2)社会资本效应。
        (3)人力资本效应。
六、 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2.政策启示
    3.研究不足及展望

四、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三大构成变化及其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J]. 刘冠军,李鑫. 人口与经济, 2022
  • [2]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基于知识视角的分析[J]. 张成虎,周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中国行业工资合理性研究[J]. 柏培文,李相霖. 中国人口科学, 2021(05)
  • [4]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兼论后工业化时代数字经济的作用[J]. 焦音学,柏培文. 经济问题探索, 2021(10)
  • [5]人工智能是否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的检验[J]. 芦婷婷,祝志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11)
  • [6]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J]. 史恩义,郭凯悦,魏雪靖.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1(05)
  • [7]贸易开放、技术溢出与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J]. 蔡甜甜. 价格月刊, 2021(08)
  • [8]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相对贫困吗?[J]. 刘魏,张应良,王燕. 经济管理, 2021(07)
  • [9]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水平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 张聪. 辽宁大学, 2021
  • [10]人力资本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D]. 李巧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