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PCI总线的DSP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蒋剑锋[1](2020)在《小卫星双星模拟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卫星在发射升空后需长期服役且维护工作难以实现,因此在研制卫星过程中需要对其功能系统进行全面、可靠的测试,同时卫星测试作为重要环节伴随整个卫星研制周期。面向卫星测试来说,半实物闭环测试更具实时性和鲁棒性,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卫星姿态控制仿真测试,其测试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场景,并有效地降低了测试的成本和风险。本文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小卫星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并实现一组小型化的双星模拟器供测试系统使用。该模拟器可模拟出星上真实部件的电气接口和工作时序,一方面,可以配合研究小卫星测试系统的设计验证,另一方面,在小卫星研制初级阶段配合动力学系统完成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还可以模拟小卫星在轨道运行过程中注入多种故障,以尽早发现问题,避免带来损失,对保证小卫星的安全性拥有重大意义。文章首先对小卫星轨道、姿态确定的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并对闭环测试的工作原理和组成设计进行阐述。然后提炼分析小卫星模拟器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将设计分成硬件、固件和软件三部分进行实现,分别给出设计方案。通过统筹,本文研制一种通用化敏感器硬件接口模块其工作时序和逻辑控制依靠FPGA负责,模型解算依靠具备32位浮点运算能力的DSP负责,通过多块通用板卡分别完成不同敏感器模拟器的需求。在文中详尽介绍了所应用功能部件的硬件设计方案和相关电路设计,并对固件及程序设计进行了说明,并提供卫星故障注入接口。最后,面向双星模拟器的时间同步需求,在地面测试时通过通信接口模拟实现时钟同步协议。本课题最终面向某小卫星需求,构建了包括陀螺、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载荷的小卫星模拟器,并通过地检测试平台验证其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次设计的小卫星模拟器可以实现与地检测试的数据传输功能以及模型解算功能,能够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要求,闭环仿真时间小于任务要求的10ms。模拟器整体运行可靠稳定,可以配合实现小卫星地面测试任务。
黄欢[2](2017)在《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视频信息处理设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数据采集系统中,传输模块用于传输音视频数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传输接口不同,而传输接口设计方法也不同。传输接口设备在市场上有很大需求,所以对传输接口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本文提出了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的设计方案。为了确保FPGA芯片正常工作,本文采用SPX1117和LP38853电源芯片来为PLL数字电路、PLL模拟电路和其他电路设计电源供电电路。传输模块由几个子模块组成,包括数据双级缓冲区、功能配置缓冲区、管道配置缓冲区、广播时间缓冲区、EMIF接口模块、SPI接口模块和PCI总线接口模块。数据双级缓冲区以乒乓操作的形式来存储音视频流。功能配置缓冲区和管道配置缓冲区主要用于存储采集系统的参数。广播时间缓冲区用于存储从上位机传输来的时间信息。EMIF接口模块和SPI接口模块用于FPGA和DSP通信。而PCI总线接口模块用于FPGA和上位机通信。本文对传输模块的各个子模块进行仿真,从而对该传输模块的功能进行验证。本文也对功能配置缓冲区以及管道配置缓冲区与上位机通信进行板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传输模块的各个子模块可以正常工作,能够有效地传输音视频数据。
杨凡[3](2017)在《基于DSP的EMIF接口的设计》文中提出外设部件互联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是一种将周边设备与处理器高速结合起来的总线结构,以其技术优秀,功能丰富,性能优良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计算机局部总线。外部存储器接口(External Memory Interface,EMIF)具有很强的接口能力,不仅具有很高的数据吞吐率,而且可以与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存储器直接接口。支持PCI总线的各类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基于PCI总线的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深刻研究PCI协议和EMIF的接口信号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TMS320C6713的外部存储器接口,对本设计进行硬件系统架构设计以及模块划分,并定义了 IP核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关键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电路设计。然后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各个模块进行寄存器传输级(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设计,并完成功能仿真,设计了一款采用26位地址总线和32位数据总线;同时支持PCI总线接口协议,采用32位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系统主时钟为66Mhz的EMIF到PCI的主控制器。结果表明本设计具有标准的EMIF、PCI总线接口,支持EMIF接口协议,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本设计通过EMIF扩展市场上以有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电路的功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的降低了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为进一步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与具有国际通用标准的重要IP相结合进行了参考与探索。
王星斗[4](2017)在《复杂嵌入式系统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复杂嵌入式系统被广泛应用在有高性能需求的领域,系统测试的复杂性被逐渐加剧。通过分析国内外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概况,针对传统自动检测系统的不足和复杂嵌入式系统的测试需求,本文开展了对复杂嵌入式系统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文中首先分析了复杂嵌入式系统相对通用计算机所具有的特点,引入复杂嵌入式系统测试性概念,选择弹载计算机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从逆向工程角度,具体分析表明复杂嵌入式系统具有较好的测试性,进一步确定了详细的测试需求。根据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原则,采用交互式测试方案,融合CPCI总线、DSP+FPGA和可靠性设计等多种技术构建系统组成和确定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案。以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硬件实现方案,主要包括能提高系统集成度的功能接口模块硬件设计,该模块设计包括供电电源、处理器单元以及多类总线和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输入输出等通用接口;采用继电控制的方式设计开关子系统模块,搭建了检测系统与外部测试设备间信号路由通道,完善了检测网络和功能多样性;以多级的继电开关和模拟数字控制方法设计可编程输出电源监控模块,提高了系统的自检测能力和硬件管理的灵活性;从总体上综合设计系统硬件集成方案改善系统内模块的兼容性和可靠性。基于通用化软件设计思想研究自动检测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案,重点设计下位机软件;针对传输数据类型制定了系统内部通用的PCI总线通信协议,并详细设计了多总线和数字模拟通道的软件部分参数配置、数据存储、控制逻辑等内容;合理利用模块内部资源规范化数据管理,依次验证了各个接口软件设计结果,还分析了上位机PCI驱动的设计方法。经过研究自动检测系统的总体技术和软硬件实现方案,概括了提高自动检测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的关键技术,最后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自动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对复杂嵌入式系统研发具有积极促进和保障作用,必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闫改[5](2016)在《基于CPCI架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无人机宽带数据链路是任务载荷的数据传输通道,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无人机系统的整体性能。随着无人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机载设备的种类和复杂性都在不断增长,无人机测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性能和规模。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测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针对以上需求本文详细研究了数据处理终端以CPCI总线技术为核心基础,将多种测控链路同时产生的多路数据通过CPCI总线实时采集到计算机中,为通信接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在该方案的设计基础上实现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CPCI信号处理硬件平台。首先分析了 CPCI总线规范特点、总线标准的优点及应用,阐述了基于CPCI通用硬件架构平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工程需求,同时介绍了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工作:根据CPCI总线技术特点设计了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其次分析软件无线电CPCI信号处理平台的系统功能、性能需求、技术要求,根据终端处理平台系统功能和特点确定系统平台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和实现原理,分配硬件模块及板卡划分和具体设计,规划平台内部总线及各个模块的设计细节。再次针对系统CPCI总线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总体设计需求,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系统需求和具体模块功能划分,选取关键芯片。选取了基于DSP+FPGA架构硬件电路,围绕架构进行外部存储器及相关辅助电路设计,依据信号流程和具体实现分析参数,合理选择设计核心芯片具体类型并根据选型结果进行了功能划分及设计优化;介绍了系统软件逻辑设计和硬件模块组成、详细设计和实现。详细介绍了软硬件层次结构,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编写DSP程序、FPGA逻辑编程及详细阐述DSP与FPGA之间数据流传输、DSP与计算机CPCI总线数据传输的程序开发、接口交互,基于DSP的PCI接口的总线实现与主机、各个功能单元间的数据互通、互连;从PC机调取存储的FPGA或DSP程序文件通过CPCI总线数据传输完成程序在线加载实现硬件功能重构。最后对设计的数据处理终端平台进行测试和验证分析。测试程序接收总线数据并完成数据统计、误码比对、数据保存存盘,在线更新测试程序等功能,在工控机上处理传输接收的数据进行图像解压显示,图像质量良好,没有数据丢包导致花屏等误码表现,测试验证了数据接收设备的处理能力满足工程对传输速率和实时性的要求及CPCI总线程序在线加载功能。
张娜[6](2014)在《汽车电子控制器开发装置主控制器模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市场,因此汽车电子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已初具规模,汽车电子水平的发展已成为汽车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传统汽车电子控制器的开发主要存在开发周期长、可靠性低、成本高等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软硬件协同开发模式的汽车电子控制器快速开发系统(也称为“开发装置”),其中的“快速”,主要表现在能够缩短整个系统的开发周期,并且使开发的产品具有可靠性。本文是汽车电子控制器开发装置研发工作中的一部分,整个开发系统由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部分组成。本文在深入分析PCI总线的总线规范、仲裁原理和传输原理的基础上,对整个开发装置硬件平台上的各功能模块(包括主控制器模块、存储器模块和功率模块)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开发装置中的主控制器模块(以下简称“主控模块”)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主控模块的硬件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在对其硬件电路的分析中,详细介绍了主控模块中微控制器TMS320LF2407A DSP的外围电路设计思路,并对其进行了硬件调试和软件设计,其中硬件调试包括对电源模块、晶振电路、复位电路、JTAG接口电路和CAN接口电路的调试,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利用DSP的集成开发环境CCS对其进行了软件设计。其次,详细阐述了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DSP与PCI9054本地总线端的逻辑控制、时序匹配和通信问题,这是本设计的重难点。在TMS320LF2407A DSP与PCI9054本地端的通信过程中,由于TMS320LF2407A DSP与PCI9054的工作时序不一致,并且接口不兼容,因此需要用CPLD(EPM3032ALC44-10N)来实现时序转换和逻辑控制。通信实现过程中,在对TMS320LF2407A DSP和PCI9054的本地端读写时序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PLD的开发工具QuartusII、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以及仿真工具Modelsim对其进行逻辑功能设计和仿真。最后,介绍了WDM技术以及驱动程序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详细阐述了利用开发环境VisualC++、驱动开发包DDK以及驱动程序开发工具WinDriver开发主控制器板卡驱动程序的过程。
闫改,郭晓光[7](2013)在《基于DSP的PCI总线高速DMA数据传输》文中提出针对数据采集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需求,对TMS320C6416DSP的PCI接口特性进行了简单介绍,以TMS320C6416DSP作为PCI主设备控制并启动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数据传输,给出了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流程,实现了PCI总线的DMA数据传输。与其他PCI总线传输方式比较,TMS320C6416DSP开发成本低、集成度高、通用性好、功能拓展灵活,具有良好的PCI总线数据传输性能,使板卡与PC机之间通信速度得到很大提高,并在项目中证实了PCI总线数据传输方面的能力。
李进涛[8](2013)在《运动控制器设计及其在一级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自动化领域的一个分支,运动控制技术伴随着机械与材料学科、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尤其是微电子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推动运动控制朝着数字化、大容量、高性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并显示出其旺盛的应用活力。目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卡已成为运动控制器发展的主流,它可方便地以插卡形式嵌入到PC机中,将PC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开放式性能与运动控制卡的运动控制能力相结合,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开放程度高、运动控制方便、通用性好的特点。因此,本文通过对运动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了一款以DSP和FPGA为主控单元、基于PCI总线的运动控制卡。首先,在具体分析实际运动控制器功能的基础上对要设计的运动控制器进行了硬件规划,确定以DSP和FPGA作为主控单元的核心处理器,主控单元与上位机之间采用PCI总线通信,PCI总线接口控制器在FPGA中设计实现,并对模拟量输出电路、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通用I/O接口等电路进行了规划设计。为提高控制器的集成度和可靠性,采用FPGA以软代硬的方式设计了PCI总线目标设备接口控制器、双端口RAM、DDA精插补电路、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和一些数字I/0接口电路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时序仿真图。最后将所设计的运动控制器应用于直线一级倒立摆实验平台上,并采用基于单输入规则(SIRM)和动态连接权重模型的模糊推理算法来验证所设计的运动控制器在倒立摆平台中的应用效果,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单输入规则和动态连接权重模型的模糊控制策略对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稳定控制是有效的。
邢同鹤[9](2013)在《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发展,雷达系统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拥有并行处理结构、可配置型IO引脚以及丰富的DSP硬核资源,可以更好的完成雷达信号处理的任务。FPGA正逐步成为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核心器件。本文基于某雷达工程项目,重点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中的三个部分:数据采集与存储、雷达目标检测算法以及与终端显示通信。本系统基于FPGA和DSP设计,其中FPGA承担着更多的处理任务,主要完成数字下变频、恒虚警检测以及非相干积累等算法设计;采用PCI局部总线技术,完成数据传输与设备间通信的任务;并在FPGA中设计了PCI传输协议,桥接了主机与信号处理板卡,可以将数据处理结果传输到显示设备,并实时显示。本设计结合软件仿真、硬件测试以及外场调试,验证整个系统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田冲[10](2012)在《PCI总线多通道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突发数据传输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在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对目标设备测量与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利用PCI总线开发多通道仪器仪表,该系统能够通过PCI总线与PC实现通讯,PCI总线接口采用的是PCI加速芯片PCI9054,具有性价比高、可靠性高、开发周期短的优势,数据通信控制与协议采用的是DSP与FPGA相配合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性能优势且易于扩展,同时利用RS485及RS422等串口与目标设备实现多通道数据通讯,这种通讯方式具有抗通信环境电磁干扰包括ESD能力较强且有开放性好,易于组网等优点。由于PCI总线的诸多优点,尤其是在支持大数据量、实时通信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及基于PCI总线的设备在成本上的优势,使性价比很高的基于PCI总线数据传输方式成为行业内备受青睐的选择。随着PCI总线业已成为事实上的最新总线标准,其普及和应用急速增加,从而使得基于PCI总线的仪器仪表测控系统或其他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应用前景无限广阔。测控系统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系统,它集成了信息采集、控制、传输、分析、存储及显示等功能,是科研技术人员重要的测控工具。该测控系统包括了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控制模块。其中信息采集模块主要是完成信息的获取和采集,作为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信息;信息控制模块会根据特定的要求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如数字信号处理;在进行了数字信息处理后,会利用相应的通信模块,将信息发送至计算机,由计算机针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显示等后期处理,此模块可以将测控得到的信息以某种格式直观的提供给技术人员。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接口设计,包括硬件结构、PCI接口电路、DSP控制电路、串行通信接口电路、FPGA的VHDL硬件描述、电源电路等的设计方法或思路。软件设计方面,详细阐述了软件架构和设计过程,包括PC应用程序、PCI驱动、DSP程序以及软件程序的配合等问题。在该测控系统的工作过程中,PCI驱动程序的工作模式是完成数据接收和发送的关键,文中在详细论述了PCI总线数据传输过程以及PCI9054的寄存器使用设置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通知方式的WDM开发驱动程序,这种驱动程序的优势是能够利用中断主动通知上位机应用程序,以完成数据的接收。同时详细讨论了PC程序、PCI驱动、DSP程序设计时任务分配及线程通讯时的关键问题,最后讨论了系统接收目标设备的数据图形和图表的显示等问题并给出了仿真和实测的结果,证明本测控系统较好的实现了设计需求。
二、基于PCI总线的DSP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CI总线的DSP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卫星双星模拟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1.2.1 半实物仿真研究现状 |
1.2.2 卫星模拟器研究现状 |
1.2.3 双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小卫星动力学系统仿真模型 |
2.1 动力学仿真模型需求分析 |
2.2 小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仿真 |
2.2.1 轨道动力学 |
2.2.2 初始轨道确定 |
2.2.3 精密定轨仿真 |
2.3 小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仿真 |
2.3.1 姿态动力学模型 |
2.3.2 姿态敏感器模型 |
2.4 闭环动力学仿真测试 |
2.4.1 动力学系统工作原理 |
2.4.2 姿态控制模块构成 |
2.4.3 闭环仿真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卫星模拟器硬件详细设计 |
3.1 小卫星模拟器硬件总体方案 |
3.1.1 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
3.1.2 需求分析 |
3.1.3 控制器方案选择 |
3.1.4 模拟器总体架构 |
3.2 敏感器板卡通用化设计 |
3.2.1 通用板卡硬件设计 |
3.2.2 敏感器接口分析 |
3.3 敏感器板卡硬件详细设计 |
3.3.1 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3.3.2 PCI接口电路设计 |
3.3.3 FPGA与 DSP连接方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卫星模拟器固件和软件设计 |
4.1 模拟器固件设计 |
4.1.1 模拟器固件需求分析 |
4.1.2 通信接口固件设计 |
4.2 双星时间同步设计 |
4.2.1 双星延迟测量 |
4.2.2 双星时钟修正 |
4.3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4.3.1 嵌入式系统VxWorks |
4.3.2 基于VxBus设备驱动流程 |
4.3.3 软件设计方案分析 |
4.4 模型解算方法及仿真设计实现 |
4.4.1 模型解算方法 |
4.4.2 模型解算仿真实现 |
4.5 软件详细设计 |
4.5.1 通用PCI板卡结合仿真计算机软件设计 |
4.5.2 通用PCI板卡独立解算软件设计 |
4.5.3 系统界面设计 |
4.6 故障注入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闭环测试与仿真分析 |
5.1 测试方案及步骤 |
5.2 模拟器功能测试 |
5.2.1 通信接口测试 |
5.2.2 闭环解算测试 |
5.3 系统联机测试 |
5.3.1 闭环仿真时间测试 |
5.3.2 双星系统同步测试 |
5.3.3 故障注入结果测试 |
5.4 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
5.4.1 测试结果 |
5.4.2 误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应用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音视频流传输模块的技术基础 |
2.1 音视频流产生的过程 |
2.2 可编程逻辑器件 |
2.3 存储器简介 |
2.4 PCI总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的方案设计 |
3.1 传输模块总体框图设计 |
3.2 数据双级缓冲区设计 |
3.3 功能配置缓冲区设计 |
3.4 管道配置缓冲区设计 |
3.5 广播时间缓冲区设计 |
3.6 EMIF接口模块设计 |
3.7 SPI接口模块设计 |
3.8 PCI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
3.9 FPGA外围电路简介 |
3.10 FPGA电源模块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的仿真验证 |
4.1 数据双级缓冲区仿真验证 |
4.2 功能配置缓冲区仿真验证 |
4.3 管道配置缓冲区仿真验证 |
4.4 广播时间缓冲区仿真验证 |
4.5 EMIF接口模块仿真验证 |
4.6 SPI接口模块仿真验证 |
4.7 各模块仿真总结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的测试 |
5.1 测试软件简介 |
5.2 功能和管道配置缓冲区板级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DSP的EMIF接口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来源 |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PCI总线 |
1.2.2 DSP处理器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1.3.1 主要内容 |
1.3.2 论文安排 |
第二章 接口相关总线分析 |
2.1 PCI总线 |
2.1.1 PCI总线结构 |
2.1.2 PCI总线信号 |
2.1.3 PCI总线的编址和命令 |
2.1.4 总线仲裁 |
2.1.5 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的协议 |
2.2 DSP和EMIF总线 |
2.2.1 DSP C6713芯片 |
2.2.2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MIF到PCI接口的设计 |
3.1 整体设计 |
3.1.1 总体设计架构 |
3.1.2 设计主要内容 |
3.2 EMIF从接口的设计 |
3.3 异步FIFO的设计 |
3.3.1 设计思想 |
3.3.2 接口实现 |
3.4 PCI主接口的设计 |
3.4.1 主机接口的结构及功能 |
3.4.2 主接口控制的实现 |
3.4.3 主接口的数据通路 |
3.4.4 存储操作 |
3.4.5 错误处理 |
3.5 配置空间的设计 |
3.5.1 命令寄存器 |
3.5.2 状态寄存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MIF到PCI主控制器的仿真与验证 |
4.1 验证流程的分析 |
4.2 验证平台的建立 |
4.3 验证结果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复杂嵌入式系统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概况 |
1.2.1 国外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 |
1.2.2 国内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复杂嵌入式系统的测试性分析 |
2.1 复杂嵌入式系统概述 |
2.2 复杂嵌入式系统的测试性分析 |
2.3 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外部测试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自动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 |
3.2 主从式的通信总线技术 |
3.3 基于DSP+FPGA的下位机架构 |
3.4 可靠性设计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 |
4.2 自动检测系统功能接口模块硬件设计 |
4.2.1 功能接口模块供电电源设计 |
4.2.2 主从处理器单元设计 |
4.2.3 CPCI总线接口设计 |
4.2.4 数字开关量接口设计 |
4.2.5 串行总线接口设计 |
4.2.6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
4.3 开关子系统模块设计 |
4.4 可编程输出电源监控模块设计 |
4.5 系统硬件集成方案设计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自动检测系统的软件组成结构 |
5.2 自动检测系统功能接口模块软件设计 |
5.2.1 功能接口模块初始化 |
5.2.2 PCI本地总线接口软件设计 |
5.2.3 数字开关量接口软件设计 |
5.2.4 串行总线接口软件设计 |
5.2.5 模拟量接口软件设计 |
5.3 PCI上位机驱动设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测试验证 |
6.1 自动检测系统功能接口模块安装测试 |
6.2 自动检测系统的功能测试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5)基于CPCI架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CPCI总线概述 |
2.1 CPCI总线简介 |
2.2 CPCI规范内容 |
2.3 CPCI总线特点 |
2.4 CPCI控制方式 |
2.5 CPCI总线数据通信方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方案设计 |
3.1 功能设计及技术要求 |
3.2 系统体系架构 |
3.3 系统平台对外接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器件的选用 |
4.1.1 硬件功能划分 |
4.1.2 DSP芯片的选择 |
4.1.3 FPGA选择 |
4.1.4 外部存储器选择 |
4.1.5 电源芯片选取 |
4.2 终端处理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4.2.1 CPCI接口设计 |
4.2.2 系统框架及其特点 |
4.2.3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功能设计 |
4.2.4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接口 |
4.2.5 数据采集处理link接口具体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及功能实现 |
5.1 软件设计 |
5.1.1 DSP数据传输方式 |
5.1.2 DSP与FPGA间数据传输流程 |
5.1.3 程序设置 |
5.2 PCI总线数据传输应用系统 |
5.2.1 数据传输性能分析 |
5.2.2 传输流程 |
5.2.3 FPGA缓存接收数据 |
5.2.4 DSP与PCI总线数据传输方式 |
5.3 程序加载方式分析 |
5.3.1 FPGA程序加载 |
5.3.2 DSP程序加载方式分析 |
5.4 PCI加载方式 |
5.5 驱动程序的开发 |
5.6 测试方法 |
5.7 测试结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汽车电子控制器开发装置主控制器模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汽车电子控制器快速开发系统的整体方案 |
2.1 快速开发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
2.1.1 系统硬件平台 |
2.1.2 系统软件平台 |
2.1.3 快速开发系统开发过程 |
2.2 CPCI 与 PCI 总线概述 |
2.2.1 CPCI 总线 |
2.2.2 PCI 局部总线简介 |
2.2.3 PCI 局部总线信号 |
2.2.4 PCI 局部总线的操作 |
2.3 控制器硬件模块的组成 |
2.3.1 从模块板卡的硬件组成 |
2.3.2 主控模块的硬件组成 |
2.4 主从模块间的通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器主控模块设计及 DSP 系统调试 |
3.1 主控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1.1 DSP 硬件系统的基本电路 |
3.1.2 PCI9054 简介及其硬件电路连接 |
3.2 主控模块板卡的介绍 |
3.3 DSP 硬件系统的调试 |
3.3.1 电源模块的调试 |
3.3.2 晶振电路的调试 |
3.3.3 复位电路的检测 |
3.3.4 JTAG 接口电路的测试 |
3.3.5 CAN 接口电路的检测 |
3.4 DSP 控制器简介 |
3.4.1 TMS320LF2407A DSP 简介 |
3.4.2 中断系统和片上外设 |
3.4.3 TMS320LF2407A DSP 控制器的引脚及功能结构 |
3.4.4 TMS320LF2407A DSP 存储器映射 |
3.5 DSP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3.5.1 DSP 系统开发环境(CCS) |
3.5.2 CCS 工程组成 |
3.5.3 控制程序开发语言的选择 |
3.5.4 软件设计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PLD 时序匹配逻辑控制设计 |
4.1 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
4.2 Altera CPLD 介绍及选型 |
4.2.1 MAX3000A 系列 CPLD 芯片结构 |
4.2.2 MAX3000A 系列芯片特性 |
4.3 CPLD 的设计流程 |
4.4 CPLD 的开发工具 |
4.4.1 设计开发工具 QuartusⅡ |
4.4.2 硬件描述语言 VerilogHDL |
4.4.3 仿真工具 ModelSim |
4.5 PCI9054 本地总线端(LOCAL 端)时序匹配与通信设计 |
4.5.1 PCI9054 本地端的读写时序分析 |
4.5.2 DSP(TMS320LF2407A)的读写时序分析 |
4.5.3 PCI9054 本地端控制逻辑功能设计 |
4.5.4 CPLD 时序匹配逻辑设计程序 |
4.5.5 QuartusII 与 Modelsim 联合仿真 |
4.5.6 EPM3032 CPLD 配置与程序下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控制器板卡驱动程序的开发 |
5.1 WDM 技术研究 |
5.1.1 windowsXP 系统介绍 |
5.1.2 WDM 的工作原理 |
5.1.3 WDM 驱动程序构造方法 |
5.2 驱动程序简介 |
5.3 驱动程序开发工具 WinDriver |
5.3.1 WDM 驱动开发工具选择 |
5.3.2 windriver 简介 |
5.3.3 WinDriver 生成驱动程序步骤 |
5.4 PCI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过程 |
5.4.1 基于 WinDriver 的 PCI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
5.4.2 驱动程序说明与安装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基于DSP的PCI总线高速DMA数据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硬件特性 |
1.1 PCI总线 |
1.2 DSP硬件特性 |
2 系统框架组成 |
3 PCI总线数据传输系统 |
3.1 传输性能分析 |
3.2 传输流程 |
4 关键技术 |
4.1 FPGA缓存接收数据 |
4.2 DSP与PCI总线数据传输方式 |
4.3 驱动程序的开发 |
5 结束语 |
(8)运动控制器设计及其在一级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2 开放式运动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开放式运动控制技术的概念 |
1.2.2 国内外开放式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运动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
2.1 运动控制器设计原则 |
2.2 运动控制器功能指标 |
2.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
2.3.1 主控单元电路 |
2.3.2 主机通信总线接口电路 |
2.3.3 其它功能电路 |
2.4 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运动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3.1 DSP外围电路设计 |
3.1.1 DSP电源电路和复位监控电路设计 |
3.1.2 DSP与外设通信电路设计 |
3.2 FPGA外围电路设计 |
3.2.1 FPGA电源电路设计 |
3.2.2 FPGA配置电路设计 |
3.3 PCI接口电路设计 |
3.4 运动控制器接口电路设计 |
3.4.1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3.4.2 编码器反馈信号接口电路设计 |
3.4.3 通用I/O接口电路设计 |
3.4.4 硬件电磁兼容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PGA内部各功能模块设计 |
4.1 FPGA设计原则 |
4.2 PCI总线目标设备接口控制器设计 |
4.2.1 PCI总线命令和总线交易 |
4.2.2 基于FPGA的PCI总线目标设备接口控制器设计 |
4.2.3 PCI总线目标设备接口控制器的时序仿真 |
4.3 双端口RAM模块设计 |
4.4 精插补电路设计 |
4.4.1 数字积分法简介 |
4.4.2 直线插补原理 |
4.4.3 精插补模块在FPGA中的实现 |
4.5 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4.5.1 编码器信号倍频细分及辨向电路设计 |
4.5.2 可逆计数器设计 |
4.6 输入输出开关量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IRMs和动态权重的模糊推理算法在直线一级倒立摆中的应用研究 |
5.1 倒立摆系统及其数学模型 |
5.1.1 直线一级倒立摆简介 |
5.1.2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
5.2 基于SIRMs和动态权重的模糊推理算法在一级倒立摆中的应用 |
5.2.1 基于SIRMs和动态权重的模糊推理模型 |
5.2.2 基于SIRMs和动态权重模型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
5.2.3 基于SIRMs和动态权重模型的模糊推理算法的仿真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雷达采集存储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2 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论文内容及安排 |
第二章 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设计 |
2.1 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主要组成 |
2.2 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主要功能 |
2.3 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中常用 FPGA 设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采集存储系统的设计 |
3.1 采集存储系统的硬件平台 |
3.2 数字下变频器的设计 |
3.2.1 数字下变频的基本原理 |
3.2.2 数字下变频方法 |
3.2.3 数字下变频仿真 |
3.2.4 数字下变频器的 FPGA 设计 |
3.3 数据传输与存储的设计 |
3.3.1 数据采集开窗和打包处理 |
3.3.2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控制 |
3.3.3 PCI9054 的局部接口设计 |
3.4 采集数据提取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雷达信号检测算法的实现 |
4.1 FPGA+4 片 DSP 硬件平台 |
4.2 恒虚警检测及非相干积累理论基础 |
4.2.1 恒虚警检测的基本原理 |
4.2.2 瑞利杂波环境下的恒虚警率的设计 |
4.2.3 非相参积累理论知识 |
4.3 雷达信号检测的 FPGA 设计与实现 |
4.3.1 恒虚警处理 |
4.3.2 非相干积累 |
4.3.3 与终端通信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PCI 总线主机与多 DSP 通信设计 |
5.1 FPGA+8 片 DSP 硬件平台 |
5.2 PCI 总线协议介绍 |
5.2.1 PCI 信号定义 |
5.2.2 PCI 总线操作 |
5.2.3 PCI 配置空间 |
5.3 主机与多 DSP 通信 FPGA 设计 |
5.3.1 PCI 局部总线的设计 |
5.3.2 PCI 逻辑设计读写测试 |
5.3.3 FPGA 时序设计 |
5.4 主机与多 DSP 通信测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10)PCI总线多通道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3 课题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 PCI 总线的多通道测控系统的整体设计 |
2.1 系统结构方案及模块划分 |
2.2 PCI 总线相关理论 |
2.2.1 PCI 结构 |
2.2.2 PCI 总线协议 |
2.2.3 PCI 总线的仲裁 |
2.3 PCI 设备的驱动 |
2.4 RS 485 和 RS 422 与目标设备的串口连接 |
2.5 PC 端软件模块 |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结构方案 |
3.2 PCI 9054 接口 |
3.2.1 PCI 9054 简介 |
3.2.2 PCI 9054 与 PCI 总线接口设计 |
3.2.3 PCI 9054 与本地总线接口设计 |
3.3 DSP 部分设计 |
3.4 RS 485/RS 422 接口设计 |
3.4.1 RS 485/RS 422 串口电路设计 |
3.4.2 RS 485/RS 422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3.5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主机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1 系统层次结构 |
4.1.2 系统控制流程图 |
4.2 PCI 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
4.3 DSP 程序设计 |
4.4 FPGA 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5章 测试与结果 |
5.1 HDLC 通信测试与结果 |
5.2 系统的数据通信测试与结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PCI总线的DSP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卫星双星模拟器设计与实现[D]. 蒋剑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2]基于PCI总线音视频流传输模块设计与实现[D]. 黄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3]基于DSP的EMIF接口的设计[D]. 杨凡. 东南大学, 2017(12)
- [4]复杂嵌入式系统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 王星斗.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 [5]基于CPCI架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D]. 闫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6)
- [6]汽车电子控制器开发装置主控制器模块研究[D]. 张娜.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7]基于DSP的PCI总线高速DMA数据传输[J]. 闫改,郭晓光. 无线电工程, 2013(08)
- [8]运动控制器设计及其在一级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李进涛. 长春工业大学, 2013(S2)
- [9]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设计[D]. 邢同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10]PCI总线多通道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田冲. 吉林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