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跟骨骨刺 X 射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

疼痛的跟骨骨刺 X 射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

一、痛性跟骨刺X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林柏龙[1](2021)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水平状骨刺的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及分院骨科门诊诊治,符合跖筋膜炎诊断标准患者30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15人,其中A1组7人,A2组8人;B组15人,其中B1组6人,B2组9人。A1组、B1组患足骨刺呈水平状,尺寸≤5mm;A2组、B2组患足骨刺呈水平状,尺寸>5mm。A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每周治疗1次,连续3周;每晚用温水沐足30min,连续3周),B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舒筋活络洗剂治疗(冲击波每周治疗1次,连续3周;每晚用舒筋活络洗剂浸泡沐足30min,连续3周)。于治疗前、末次治疗、末次治疗后 4 周,采用简化的 McGi11 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和足功能指数(Foot Function Index,FFI)评分系统对各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分析各组末次治疗后4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前,A、B两组以及A1、A2、B1、B2四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SF-MPQ评分、FF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A组相比,B组在末次治疗、末次治疗后4周的SF-MPQ评分和FFI评分降低更为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F-MPQ评分和FFI评分与时间均成负相关,B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1、A2、B1、B2四组的SF-MPQ评分和FFI评分两两比较,仅有A2组对比B2组的交互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组的交互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1组对比A2组、B1组对比B2组、A1组对比B1组中,组别对患者两个评分系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主效应的两个系统评分均是治疗前>末次治疗>末次治疗后4周。在A2组对比B2组中,治疗前、末次治疗SF-MPQ评分和FF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4周B2组的两个系统评分均低于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4周A组痊愈率6.67%,显效率26.67%,好转率46.67%,无效率20%;B组痊愈率33.33%,显效率53.33%,好转率13.33%,无效率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4周A1组痊愈0例,显效1例,好转5例,无效1例,痊愈率0.00%,显效率14.29%,好转率71.43%,无效率14.29%;A2组痊愈1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痊愈率12.50%,显效率37.50%,好转率25.00%,无效率25.00%;B1组痊愈1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0例,痊愈率16.67%,显效率66.67%,好转率16.67%,无效率0.00%;B2组痊愈4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0例,痊愈率44.44%,显效率44.44%,好转率11.11%,无效率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洗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水平状骨刺的跖筋膜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地缓解病情,缩短病程,加速起效。

王玮璘[2](2020)在《颊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颊针和体针疗法对足跟痛的即刻止痛疗效以及疗程前后的对比,探讨颊针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03至2019年12月在门诊招募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足跟痛患者60例患足,将其分为颊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各30例患足。根据颊针的全息理论,颊针治疗组取穴为:患侧足、踝、膝、骶、腰及足点加强(足与踝穴之间)。按照针灸教材取穴,体针对照组取穴为: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太溪、照海、申脉、大钟、复溜、悬钟以及患侧阿是穴(局部压痛最明显点)。各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进行临床操作,并且观察患者临床评分量项目简化McGill量表(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包括疼痛评级指数的评估量表(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在疼痛状况量表(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的改变。经过一个疗程后,数据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本研究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与组间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与即刻治疗后,治疗前与10次治疗后的PRI、VAS、PPI评分变化。结果:(1)本研究实际完成57例患足,其中颊针治疗组完成28例,脱落2例,体针对照组完成29例,脱落1例。总脱落率为5.00%。(2)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治疗前PRI量表、VAS量表、PPI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经过10次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体针对照组共29例,临床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第一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在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与传统体针均能有效治疗足跟痛,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二者即刻止痛与临床疗效均未见明显差异。颊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痛、便捷的新型针刺方法,容易被畏针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泓慧[3](2020)在《肩袖损伤运动疗法系统评价及体外冲击波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肩袖损伤运动疗法的系统评价,设计肩袖损伤的康复计划,并系统评价设计的康复计划的基础上,研究体外冲击波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症状和功能的疗效。方法:系统评价:在Cochrane Library和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搜索限定的主题词及关键词,且介于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时间范围内。并搜索相关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作为参考补充。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是根据研究文献类型、研究纳入患者类型、采用的干预措施及疗效结局指标类型设定的,然后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文献一般和相关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最后将纳入文献资料的干预措施组成及疗效结局指标类型进行系统评价。临床试验:将2019年1月1日起在赣州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肩袖损伤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测试所有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测量患肩关节活动范围。两组患者必要时予相同的镇痛药物治疗,A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B组(对照组)仅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8周后测试两组患者疗效结局指标以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系统评价结果:1、运动疗法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ROM),增强力量以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显着疗法之一。2、运动疗法康复计划的一致组成部分包括加强训练,ROM练习,伸展/柔韧性练习,活动教育,姿势干预,家庭常规锻炼。3、在确定是否手术干预可考虑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活动水平,外伤史,肌肉萎缩的严重程度,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肩袖撕裂的位置和大小。4、运动疗法与手术相比可优先作为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临床试验结果:A组(治疗组28例)和B组(对照组32例)共纳入60例患者,无剔除、脱落病例。治疗4周和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UCIA肩关节评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冲击波对两组患者的VAS及肩关节ROM、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值影响中,干预措施、时间因素(R0.05)、干预×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等强度证据支持在肩袖损伤患者的管理中使用运动疗法,大量证据支持将运动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加强训练、ROM练习、伸展/柔韧性练习、神经肌肉训练,建议加入活动教育和姿势干预以改善患者自我报告结果。(2)在肩袖损伤的治疗中,ESWT联合康复训练减轻疼痛,改善了患肩的功能和肌肉耐力,且短期效果较优。

钟浩[4](2019)在《骨水泥注入与体外冲击波及激素封闭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对比骨水泥注入与体外冲击波、局部封闭治疗跟痛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在我院骨科门诊诊断为跟痛症患者病人30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岁,右侧跟痛20例,左侧10例;症状持续时间1年以上,平均1.6年。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局部类固醇激素封闭注射、体外冲击波处理及跟骨骨水泥注入的治疗方法,选用MCSS足部功能评定及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法、临床疗效评价来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其中跟骨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较局部类固醇激素、体外冲击波治疗更有优越性,在经过治疗末次随访1年后过程中,骨水泥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评价的痊愈及有效人数要比冲击波组和封闭组的明显多,同时在McGill评分中,骨水泥组的数值也是明显降低,MCSS足部功能评定中,骨水泥组的分值也具有明显优势,各组间差异分析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效果较传统的冲击波治疗和局部封闭注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跟痛症患者在远期效果的稳定性、复发性都较冲击波、局部封闭注入治疗具有优越性,一次治疗症状缓解持续时间长,技术难度低,创伤小,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缪轩磊[5](2019)在《关节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关节镜手术联合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做对比,观察和比较其治疗效果、功能恢复情况、安全性等,力求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思路、手术方式及评估结果。方法:选取42例符合实验要求的诊断为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关节镜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口服,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在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回访获得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ore,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课题中42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后获得的AOFAS及VAS评分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对比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相比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AOF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未出现手术失败情况,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单纯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效果显着,关节镜治疗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味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能够更快地降低疼痛评分、提升足部功能,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使患者更早恢复日常活动。(2)关节镜联合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短期内效果显着,且短期内疼痛减轻快、功能恢复更快,相较于单纯手术治疗,虽然远期疗效评价与单纯手术治疗方案相当,但其优势在于能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升患者在锻炼阶段的配合意愿,是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学习应用。

周增华[6](2014)在《不同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不同治疗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跟痛症疗效上的差异,探讨压强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跟痛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5例。四组均采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各组压强分别设定为A组(2.5bar)、B组(3.0bar)、C组(3.5bar)、D组(4.0bar),治疗模式为2000震/次、频率10Hz,能流密度(energy flux density,EFD)为0.38mJ/mm2,治疗探头为15mm,治疗疗程为1次/周,共治疗3次。治疗期间不予药物或其他物理治疗。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Roles和Maudsley(Roles and Maudsley score,RM)评分评估每组治疗前(T0)、首次治疗后即时(T1)、末次治疗后1周(T2)、4周(T3)、12周(T4)、24周(T5)的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如皮肤淤斑、局部肿胀、血肿等。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24周(T5)对有症状的跟骨骨刺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三维重建,比较其影像学改变(包括:骨刺外形,骨刺角度,骨刺长度变化)。结果1. NRS疼痛评分:A、B、C、D四组NRS疼痛评分呈先下降后稍微升高再下降趋势,均于T1时下降至最低,后均稍微升高至T4时又下降,T0与T1T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点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les和Maudsley (Roles and Maudsley score,RM)评分:A、B、C、D组功能评分呈先下降后稍微升高再下降趋势,均于T1时下降至最低,后均稍微升高至T2时又下降,T0与T1T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各时点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C组经冲击波治疗后出现局部肿胀1例,D组治疗后出现局部淤斑1例及肿胀2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四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跟骨骨刺的外形、角度和长度在影像学上无明显改变。结论1、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跟痛症治疗有效;2、相同能量不同压强的冲击波对跟痛症治疗效果无影响;3、气压弹道式冲击波不会导致跟骨骨刺产生明显的影像学变化。

丁泽坤[7](2014)在《体外冲击波对碘乙酸钠所致大鼠骨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碘乙酸钠所致的大鼠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碘乙酸钠所致骨关节炎的效果,进一步揭示体外冲击波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机理。方法:1大鼠膝OA模型的建立及验证: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80-310g,参照文献方法[41]进行,随机选取其中10只大鼠,设为MIA造模组,在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下,于左侧膝关节腔内注射4%碘乙酸钠溶液50ul(碘乙酸钠1mg,溶于生理盐水50ul),右侧不作处理。再随机选取10只大鼠,设为对照组,以同法于左侧注射生理盐水。术后均给予正常饮食。标准饲养28天后,处死所有20只大鼠,截取其膝关节做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测试左下肢承重比(%),验证大鼠OA模型是否成功。再购买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70-310g,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OA未治疗组。B组:造模后2周行早期体外冲击波治疗组。C组:造模后4周开始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造模后6周开始体外冲击波治疗组。E组:空白对照组。A、B、C、D组在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下,于左侧膝关节腔内注射4%碘乙酸钠溶液50ul(碘乙酸钠1mg,溶于生理盐水50ul),右侧不作处理。E组以同法于左侧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给予正常饮食。2体外冲击波干预: B、C、D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全身麻醉,对左侧胫骨上段进行体外冲击波处理一次,冲击波能量强度设定为1.5×105Pa,脉冲600次。3采用II型胶原C端肽(CTX-II)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尿液中CTX-II的浓度(pg/ml)。4组织形态学观察和Mankin评分。处死动物之后,取大鼠膝关节在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用10%乙二胺四乙酸脱钙,每周换一次脱钙液,共脱钙3周。脱钙完成后,将标本取出包埋在石蜡中。切下冠状部分(5μm厚)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其组织学部分根据Mankin评分的方法进行评估。5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环氧化物酶-2(COX-2)、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结果:1动物模型验证成功;标准饲养4周后,处死所有20只大鼠,手术截取膝关节做甲苯胺蓝染色和HE染色,可见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层次结构清晰,表层细胞小而扁平,向下细胞增大并呈柱状排列,少见细胞分裂。MIA造模组则见软骨表面不光滑,表层软骨变薄,粗糙,软骨表面出现多个裂隙,可见裂隙从表面延伸向下达辐射层,裂隙中可见稀疏结缔组织及松散的网状连接,裂隙周围可见脱水固缩坏死的软骨细胞。测试左下肢承重比(%);对照组,28.54±8.69;MIA造模组,49.78±4.08。结果显示膝关节O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体外冲击波(ESW)治疗后1周开始测量,发现随着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时间的增加, B、C、D组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的下肢力量逐渐恢复。左下肢承重比(%):A,23.08±9.37;B,45.37±3.20;C,36.45±5.45;D,29.56±7.29;E,50.62±4.08。其中B组力量恢复最好,接近正常对照组E组;D组力量恢复最差,疗效并不明显;C组力量介于B、D两组之间,恢复程度中等。3与正常对照组E组相比,实验组A、B、C、D组大鼠尿液中CTX-II含量均升高,其中A组(188.473±13.584pg/ml)最高;与A组相比,冲击波干预后的实验组B、C、D组大鼠尿液中CTX-II含量均降低。B组(73.153±9.021pg/ml)从早期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 CTX-II含量降低明显,接近正常对照组E组(66.150±8.719pg/ml)的含量水平。C、D组中CTX-II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组和B组,且开始体外冲击波治疗最晚的D组(159.395±14.738pg/ml)的CTX-II水平高于C组(125.262±9.522pg/ml)。4体外冲击波治疗时机的选择不同,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的组织形态不同。与正常对照组(E组)相比,A组、D组的Mankin评分结果显着增加,D组骨关节炎病情较A组稍好; B组早期开始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炎病情好转,趋于正常水平;C组中期开始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病情好转,但比B组、E组严重。5与对照组(E组)相比,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A组)血清中MMP-13水平显着增加,(78.32±2.34ug/ml),约增加了3.5倍;早期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B组)中MMP-13血清学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似,(20.61±1.13ug/ml)趋于正常水平;后期陆续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C组和D组)血清中MMP-1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E组相比,分别约2、3倍。6与对照组(E组)相比,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A组)中MMP-1血清水平显着增加(178.03±3.20ug/ml),增加了2.8倍;早期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B组)中MMP-13血清水平(72.60±1.15ug/ml)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相似,趋于正常水平;后期陆续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C组:116.48±2.66ug/ml和D组:162.48±2.18ug/ml)中MMP-1血清水平与正常对照组E组相比,分别约1.7、2.3倍。由此可见,体外冲击波疗法抑制MMP-1水平;且越早治疗,MMP-1血清水平降低越显着。后期陆续接受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C组和D组)中MMP-13血清水平正常对照组E组相比,分别约1.6、3.1倍。7与对照组(E组)相比,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A组)血清中COX-2水平显着增加;B组血清中COX-2水平趋于正常水平; C组血清约为E组2倍,D组约为E组3.2倍。8与对照组(E组)相比,碘乙酸钠所致的骨关节炎大鼠(A组)血清中IL-1水平(19.32±0.064pg/ml)增加明显,约为E组的3.5倍; B组血清IL-1水平(6.46±0.057pg/ml)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似; C组血清中IL-1水平(10.25±0.072pg/ml)约为E组(5.93±0.031pg/ml)的1.8倍;D组IL-1水平(14.75±0.078pg/ml)约为对照组E组的2.5倍。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是制作骨关节炎模型的可靠方法;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碘乙酸钠所致的大鼠骨关节炎有较佳的治疗效果;越早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越好。

李兴轶,王吉人,王宏伟,何蕾[8](2013)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跟痛症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临床工作中,跟痛症是下肢慢性疾病中常见病之一。是一种足跟慢性劳损性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既往保守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大多不佳。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是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国外研究显示疗效显着〔1〕。本文就我院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跟痛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张盘德,彭小文,容小川,尹杰[9](2013)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镇痛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45例网球肘患者,5日1次,共3次。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采用现时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量表(VAS)、Mills征评定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次治疗后即刻均比治疗前疼痛程度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在治疗间歇期,疼痛较上次治疗后即刻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但均比上次治疗前的疼痛程度低(P<0.001),疗程结束后疼痛程度显着减轻,由治疗前的(2.29±0.76)分降到治疗后的(0.74±0.52)分。治疗后VAS评分比上次评定均有显着改善,由治疗前的(5.06±1.51)分降到治疗后的(1.99±1.82)分。治疗前Mills征阳性率为95.6%,3次治疗后阳性率分别为86.7%、64.4%、33.3%,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具有显着的即刻镇痛效果,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有累积效应。

苗永民[10](2012)在《应用ESWT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欲收集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分析ESWT对膝OA患者的疗效,参考卢永辉[1]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得出ESWT治疗膝OA患者的优良率,并统计ESWT对膝OA患者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观察ESWT治疗膝OA的具体疗效。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ESWT治疗中心按疗程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按照临床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并进行WOMAC评分,按照WOMAC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在双束交叉X线定位系统准确定位后,设定ESWT能量参数,对患者进行一定疗程的规律的ESWT治疗。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设定疗程,疗程间歇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疗程结束后再次进行WOMAC评分,并参考卢永辉[1]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得出ESWT治疗膝OA患者的优良率。收集数据,描绘曲线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2]。结果参考卢永辉[1]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得出ESWT治疗膝OA患者的优良率,其中轻度、中度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重度患者可达到缓解急性症状的效果。按疗程进行治疗的患者,在疗程结束之后,WOMAC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T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ESWT可对膝关节退行性变的进程具有干预作用,达到减轻及延缓膝退变进展的目的,所以ESWT可作为治疗膝OA保守治疗的方法之一。

二、痛性跟骨刺X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痛性跟骨刺X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舒筋活络洗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跖筋膜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功能解剖
        1.1.2 病理机制
        1.1.3 临床诊断
        1.1.4 治疗方法
    1.2 跖筋膜炎的中医认识
        1.2.1 概述
        1.2.2 脏腑经络相关
        1.2.3 病因病机
        1.2.4 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研究分组
        2.1.3 诊断标准
        2.1.4 选取标准
        2.1.5 治疗仪器和药物
    2.2 研究方法
        2.2.1 记录一般资料
        2.2.2 干预措施
        2.2.3 评价指标
        2.2.4 疗效评估
        2.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分析
        3.1.1 A、B两组基本资料分析
        3.1.2 A1、A2、B1、B2四组基本资料分析
    3.2 SF-MPQ评分统计分析
        3.2.1 A、B两组SF-MPQ评分统计分析
        3.2.2 A1、A2、B1、B2四组SF-MPQ评分统计分析
    3.3 足功能指数(FFI)评分统计分析
        3.3.1 A、B两组FFI评分统计分析
        3.3.2 A1、A2、B1、B2四组FFI评分统计分析
    3.4 疗效评估
        3.4.1 A、B两组疗效评估分析
        3.4.2 A1、A2、B1、B2四组疗效评估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分析
    4.1 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研究应用
    4.2 舒筋活络洗剂治疗跖筋膜炎的理论根据
    4.3 目前关于骨刺对跖筋膜炎影响的相关研究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颊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认识
        1 足跟痛的定义
        2 足跟痛的流行病学研究
        3 足跟部的基本解剖
        4 足跟痛的的发病机制
        5 足跟痛的诊断
        6 足跟痛的分类
        7 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治疗
        8 足跟痛的预防
        9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足跟痛的研究
        1 足跟痛的中医研究
        2 古代文献对足跟痛的认识
        3 足跟痛的病因病机
        4 中医对足跟痛的辨证论治
        5 颊针疗法的概况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临床资料
        3.1 研究对象来源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西医诊断标准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脱落标准
        3.7 剔除、终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针刺操作注意事项
        4.3 安全评价
        4.4 临床观察指标
        4.5 数据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组间各情况比较
        5.2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5.3 不良事故观察与处理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足跟痛的研究分析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现代学者对足跟痛的中医辩证分型
        1.3 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研究分析
    2 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2.1 传统体针治疗足跟痛的原理及方义
        2.2 颊针治疗足跟痛的原理及方义
        2.3 颊针的优势
    3 本研究结果分析
        3.1 总有效率
        3.2 两组组内比较
        3.3 本研究研究结果
        3.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肩袖损伤运动疗法系统评价及体外冲击波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3 物理治疗
        1.3.1 体外冲击波
        1.3.2 其他电物理治疗
    1.4 康复方案
        1.4.1 康复训练
        1.4.2 家庭康复及患者教育
        1.4.3 心理干预
        1.4.4 其他
    1.5 评价指标
    1.6 小结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
    2.1 方法和材料
        2.1.1 研究方法
        2.1.2 纳入文献标准
        2.1.3 文献的筛选
        2.1.4 文献信息归纳
    2.2 结果
        2.2.1 研究选择结果
        2.2.2 患者人口学统计
        2.2.3 诊断和涉及的肌肉
        2.2.4 症状的机制和持续时间
        2.2.5 文献质量评价
        2.2.6 评价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试验仪器设备
        3.1.3 试验步骤
        3.1.4 随机化和盲法
        3.1.5 观察指标及测试方法
        3.1.6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资料
        3.2.2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康复疗效评价
    3.3 讨论
    3.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骨水泥注入与体外冲击波及激素封闭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法
结果
    1
    2 临床疗效评价
    3 MCSS足部功能评定
    4 临床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跟痛症病因与治疗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5)关节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治疗方法
    1.7 典型病例图像资料
    1.8 疗效观察指标
    1.9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VAS足跟部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
3.讨论
    3.1 中医学对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认识和治疗
    3.2 桃红四物汤的组方、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3 桃红四物汤加味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3.4 现代医学对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非手术治疗
    3.5 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手术治疗
    3.6 关节镜微创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7 关节镜微创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手术讨论
    3.8 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临床病因研究进展
    3.9 不足之处
    3.10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6)不同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疼痛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体外冲击波对碘乙酸钠所致大鼠骨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跟痛症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镇痛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受试对象
    1.2 冲击波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
        1.3.1 视觉模拟量表评定:
        1.3.2 现时疼痛状况评定:
        1.3.3 Mills征: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现时疼痛状况评估结果
    2.2 视觉模拟量表评定结果
    2.3 Mills征阳性率
3 讨论

(10)应用ESWT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痛性跟骨刺X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舒筋活络洗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疗效观察[D]. 林柏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颊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玮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肩袖损伤运动疗法系统评价及体外冲击波疗效研究[D]. 黄泓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骨水泥注入与体外冲击波及激素封闭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D]. 钟浩.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关节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非神经源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缪轩磊.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不同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D]. 周增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7]体外冲击波对碘乙酸钠所致大鼠骨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丁泽坤.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8]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跟痛症的疗效[J]. 李兴轶,王吉人,王宏伟,何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0)
  • [9]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镇痛效果研究[J]. 张盘德,彭小文,容小川,尹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01)
  • [10]应用ESWT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苗永民.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9)

标签:;  ;  ;  ;  

疼痛的跟骨骨刺 X 射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