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艳[1](2007)在《试论洪宪帝制》文中认为洪宪帝制发生在辛亥革命后民主、法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的民初社会,只经历了短短83天就宣告结束了。对于洪宪帝制的出现、失败的原因及性质史学界向来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洪宪帝制史料的大量研究认为:洪宪帝制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民国成立后,政治混乱、人心思治,社会上出现了尊孔复古的运动,同时,袁世凯通过《中华民国约法》达到了集大权于一身的目的,在此情况下,袁世凯与帝制派乘机发起并实现了了帝制。然而,帝制是在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意曲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帝制实现不久便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民初政局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其次,论述洪宪帝制的酝酿及出现。再次,对洪宪帝制出现及失败的原因和洪宪帝制的性质进行评价。
李钧[2](2006)在《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文中认为“意识形态化”是1951年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主要特征。王瑶、刘绶松、林志浩等前辈领衔编写的文学史固然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即使“重写文学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经典文学史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意识形态一元价值标准的影响,呈现出文学史写作的范式困境;尤其是对“民族主义文学”、通俗文学和“自由人”的评价,仍存在许多研究空白和误读之处。本文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困境,提出了“生态文化学”理念,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人类学、现代历史哲学等基本理论对其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社会与伦理、文化与艺术等层面的论证,建构了自成体系的文学史写作原则框架。同时,以“生态文化学”为方法论和文学史观,从阅读民国报刊和出版物入手,对30年代小说五大主题进行文本抽样勘探,在努力还原历史文化生态的过程中,揭破既有文学史研究中的遮蔽现象,以突破文学史写作的范式困境,彻底打破意识形态思维和写作模式,为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提供一种新的范型。绪论“‘生态文化学’: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新理路”。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需要提出了“生态文化学”理念,并汲取多学科基本原理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整合,论证本命题成立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然性。以“生态文化学”为方法论,在“现代中国”核心理念下,在“世界性”、“民族性”与“人性”的三维坐标中,重新审视各种文学流派并努力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有利于为“重写文学史”工作营造一个优化环境。“生态文化学”视野中的“30年代”(1927-1937年)小说,至少包括民族国家、阶级革命、精英启蒙、市民社会、文化寻根五大主题,现代中国文学史正是这五种力量合力的结果。本论文主体部分即以此五大主题展开。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本章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三民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和“抗战文学”进行梳理并发现其合法性。本文认为,民族主义文学是服务于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文学,值得重新研究。第二章“阶级革命:翻身解放的梦想”。无产阶级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在国际左翼文坛的影响下,于30年代生成、发展并走向成熟。无产阶级文学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革命美学”和“无产阶级小说学”,并以切实的创作实绩融入到国际无产阶级文学的大潮中。本章检阅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并陈述其合理性。第三章“启蒙主义:五四传统的绵延与赓续”。本章对关注自由人权与文化批判的启蒙主义文学进行研究,并发现其式微的原因。启蒙主义文学传统在30年代的后期文学研究会、民主主义作家和自由主义作家身上都有着传承与赓续,他们构成了茅盾所说的“五四的正统派”。但是启
刘丽,胡槿,杜华[3](2005)在《2004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钧[4](2005)在《严复与经验论科学主义及其历史命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严复有着明确的“科学主义”思想 ,不仅融铸成他的现代文化人格 ,而且内化为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形成了体系化的“科学方法”。严复不仅是现代中国科学思想的开山者 ,而且“经验论科学主义”思想在他那里成熟 ,这一派科学思想在中国的命运 ,部分地代表了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命运。为科学贴上“阶级”标签或以政治意识形态标准取代科学标准 ,都是对科学的滥用 ,是打着科学幌子的反科学行为 ,并不是“唯科学主义”。反思“唯科学主义”应当避免走入为政治意识形态开脱历史责任的陷阱。
李钧[5](2004)在《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洪宪帝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第一章 民初政局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第一节 二次革命前的政局及人民的反应 |
第二节 二次革命的爆发 |
第二章 洪宪帝制的酝酿及出现 |
第一节 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第二节 帝制思想的酝酿与出台 |
第三节 帝制的出现及失败 |
第三章 对洪宪帝制的评价 |
第一节 帝制出现的原因 |
第二节 洪宪帝制的性质 |
第三节 帝制失败的原因 |
结语 |
注释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2)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生态文化学”——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新理路 |
一意识形态化: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困境” |
二“生态文化学”的逻辑与历史之“真” |
三“生态文化学”的社会与伦理之“善” |
四“生态文化学”的文化与艺术之“美” |
五“生态文化学”内涵与30 年代小说的五大主题 |
附图:生态文化学视野中的30 年代文化生态环境 |
第一章 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 |
第一节 “国家第一”:30 年代民族主义思潮 |
一孙中山的革命民族主义与蒋介石的“法西斯民族主义” |
二“新生活运动”与民族伦理建设 |
三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文学 |
第二节 宏大叙事:民族主义文学概观 |
一短促的“三民主义文学”运动 |
二“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
三国防文艺与救亡文学 |
第三节 王平陵、黄震遐与陈铨:民族主义小说个案研究 |
一民族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小说家王平陵论 |
二“一个人的抗战”:黄震遐小说重读 |
三从人性分析到民族性探讨:陈铨30 年代小说摭谈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阶级革命:翻身解放的梦想 |
第一节 另一种西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及其难题 |
二国际左翼文坛与中国革命文学 |
三 人民性·阶级性·党性:无产阶级文化的逻辑演化 |
第二节 社会学诗学:无产阶级文学摭论 |
一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传统的超越 |
二与“自由人”论争的背后 |
三革命美学与无产阶级小说学 |
第三节 茅盾、蒋光慈与丁玲:无产阶级文学个案研究 |
一超越“五四”的努力: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茅盾的三部长篇小说 |
二“中国革命史上的证据”:蒋光慈小说主题模式 |
三“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30 年代小说创作得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启蒙主义:五四传统的赓续与绵延 |
第一节 人性解放:启蒙主义在30 年代的新发展 |
一“人的文学”:启蒙主义精神与民主主义作家 |
二从《小说月报》到《文学》月刊:后期文学研究会与启蒙传统 |
三从“无政府”的方向看过去 |
第二节 全盘西化:30 年代的自由主义运动与自由主义文学 |
一自由主义的艰难步履 |
二“自由”的局限 |
三从《新月》到《独立评论》:30 年代自由主义小说概览 |
第三节 巴金、储安平与凌叔华:30 年代启蒙主义文学个案研究 |
一孤独的布道与绝望的殉道: 巴金“革命三部曲”与五四文学主题比较 |
二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作为文学家的储安平 |
三 女性·妻性·母性:凌叔华小说的女性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市民社会: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 |
第一节 市民社会:体制外的政治势力 |
一“市民社会”及其意义 |
二 30 年代的上海市民社会 |
三公共空间与市民文学 |
第二节 生活诗学:市民文学创作现象概览 |
一都市里的“新感觉” |
二民国武侠小说的天地 |
三市井细民的新鸳鸯蝴蝶梦 |
第三节 穆时英、李寿民与张恨水:30 年代都市小说个案研究 |
一“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小说论 |
二还珠楼主与现代武侠小说:以《蜀山剑侠传》为例 |
三“总结了一个时代的小说家”:张恨水《啼笑因缘》再解读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中国:30 年代的“寻根文学” |
第一节 精神还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一文化守成:文化民族主义 |
二旧邦新命:“十教授书”的意义 |
三民粹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乡土根性 |
第二节 “有根的诗学”:本土文化派小说概论 |
一文化寻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再造 |
二写意小说:“中国小说学”的构建 |
三大地民间: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 |
第三节 废名、沈从文与萧红:“寻根派”小说个案研究 |
一摩诘诗画的现代版:废名《桥》解读 |
二乡下人的童话:沈从文《边城》解读 |
三民族生存状态的散点透视:萧红《生死场》解读 |
本章小结 |
结语:“人的文学”——生态文化学视域中的30 年代小说 |
一生态文化学:一种往返质疑的研究思维 |
二发现历史与还原生态 |
三文学的自由与自由的文学 |
四“历史”的文学与“文学”的历史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着作 |
(4)严复与经验论科学主义及其历史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严复“经验论科学主义”思想体系 |
“经验论科学主义”的历史命运 |
四、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洪宪帝制[D]. 赵艳. 吉林大学, 2007(04)
- [2]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 李钧.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9)
- [3]2004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5(05)
- [4]严复与经验论科学主义及其历史命运[J]. 李钧. 山东社会科学, 2005(01)
- [5]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J]. 李钧. 社会科学论坛,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