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彭强[1](2019)在《分汊河段明渠导流保证施工及通航条件下分流比研究》文中提出在河面较宽的平原地区,利用明渠导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导流方式,其具有施工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运用。在导流明渠的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成本、进度、安全等因素,往往还需要同时考虑导流期间的施工安全和通航水流条件问题。本工程坝址处为典型的分汊河段,施工周期较长,在河心洲上修建导流明渠,不仅仅需要考虑上述因素,更需要考虑到支汊河流的分流比;导流明渠不仅需要承担泄流任务,更需要担任通航问题,明渠内部水流条件复杂,因此对导流明渠进行分流比和通航分析对工程的正常、安全施工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数值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在分汊河道上修建导流明渠时的分流比及明渠内的通航水流条件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分汊河道上计算分流比是一个多因素问题耦合的过程,包括原始河床形式、高程、含沙量及降水等因素;在计算开挖导流明渠的分流时,需要考虑明渠的断面形式、倾角等。本文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原始地形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坝址附近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2)利用数值模型计算各期导流设计流量下的上下游水位,同时对不同工况下东、西大河的泄流能力及分流比等水流特性进行计算复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航迹线落差、主流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纵横向流速、流态、通航水深,提出各施工阶段助航流速≤3.5m/s的最大通航流量,确定合理的通航河道范围和适于通航的水位和流量范围。验证导流明渠口门区是否出现如泡漩、乱流等不良流态等。(3)验证汛期围堰拆除至12.0m高程后的平台流速;一汛、三汛期间东、西大河原河道通航,测验闸室段流速及流态。确定合理的通航范围和适于通航的水位和流量范围。(4)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初选方案基本能够满足泄流要求,但两侧河道分流比较原始天然河道出入较大。选用改进“一字型”导流方案,在不同工况下既能保证基坑内安全施工,又能满足通航要求。在施工周期内,基本能够自航通航,在特殊工况如汛期围堰拆除至12m标高以及枯水期遇大流量洪水时需要采取相关的助航措施,以保证导流明渠内船只正常的通行。
傅少君,刘学,沈焕荣[2](2019)在《安谷水电站导流明渠流态及冲刷分析》文中提出以安谷水电站枢纽导流明渠工程为依托,选取典型的工程河段设计导流明渠试验模型,采用多波束测深仪,动态跟踪河床的冲淤演变状态.针对试验模型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根据水文水情实测数据并考虑3种分流比工况,研究了导流明渠及相邻河床段的地形变化、水流流速、流态和堤脚冲刷等,对该河段河床的演变及导流明渠坡脚冲刷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工程施工期导流明渠坡脚防冲加固与度汛应急抢险措施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全,胡志根,李斌,熊海华[3](2010)在《基于实测洪水分析的河道截流流量风险估计方法》文中指出水电工程施工截流风险与截流标准拟定关系密切,在分析截流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截流施工的短期性、时机灵活性等工程特点,建立截流流量风险模型;根据近年截流时段的洪水资料分析截流洪水不确定性特征,应用一阶自回归模型模拟截流时段洪水,建立截流施工洪水过程模型;在截流施工工期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截流工期风险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耦合截流流量风险模型、截流工期风险模型和截流施工洪水过程模型,建立基于实测洪水分析的河道截流风险估计模型,分析截流流量与截流风险的关系.为河道截流施工流量风险估计和设计标准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金瑞[4](2010)在《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通航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沙江腹地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和稀土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磷矿资源亦较丰富,沿线的攀枝花市是全国着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内河航道在腹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河段河床地势复杂,滩险众多,水面比降大,河道宽窄相间,电站施工导流期未设置临时船闸,电站下段又受横江河口的顶托,该航段的滩险情况、水流条件及泥沙冲於变化情况极其复杂。为保证客货运输畅通,保证电站建设顺利进行,在整个向家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开展电站施工期通航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导流及通航方式、一期施工导流期对航道的影响及通航条件、二期施工断航期翻坝转运条件、库区转运码头的通航条件等方面,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计算方式,模拟并研究了各个阶段的通航条件,为确保电站建设期间的航运畅通及航运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从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工程来看,该项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地解决了施工一期碍航问题,翻坝转运运行良好,航道畅通,没有发生一起海损事故,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的电站施工期通航问题研究参照。
李飞燕[5](2009)在《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道截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一向受到高度重视。截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败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工期、投资与效益。从河道截流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水头截流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大型运输和吊装机械的发展,使高水头截流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增加了截流的难度;在截流中,龙口水力参数作为影响截流成败的主要条件,总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在实施截流之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龙口的各项水力参数,尤其是对龙口断面形式和龙口尺寸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和合理优化,我们就能对截流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做好应急预案,从而在必要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工程措施,以避免截流失败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截流施工技术的前提下,以解决龙口断面形式为目的,采用了水力学计算方法,对截流过程中龙口水力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建立了明渠分流、龙口泄流的联合泄流水力计算模型;其次,将CFD软件应用于截流水力计算中,对龙口断面的形式,即梯形断面和三角形断面分别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掌握截流过程中龙口断面处流速及压力的分布情况,并最终求得既经济又合理的龙口断面形式。最后,利用上述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三峡工程截流过程中龙口的断面形式(梯形和三角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的结果与模型试验的结果相吻合。
戴会超,曹广晶[6](2005)在《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科技和管理创新》文中认为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 ,针对重大技术难题 ,汇集全国科技精华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展开科技攻关 ,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科学决策。 2 0 0 3年 6月 1日水库开始蓄水 ,6月 10日水位到达 135m高程 ,6月 16日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 ,左岸电站首批水轮发电机组从 7月份开始投产 ,到 2 0 0 3年底已有 6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三峡工程已经顺利地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的二期工程建设目标。在枢纽总布置及大坝工程、水电站工程、双线连续五级船闸、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导截流及围堰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管理技术研究及实践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郑守仁[7](2004)在《三峡工程大坝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展(Ⅱ)》文中提出
张明波,刘其发,陈晖[8](2003)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文中认为为确保2003年6月三峡工程正式蓄水,第三季度第一批机组按期发电,三峡工程已于2002年11月6日顺利实施了三期明渠截流。综合分析了截流施工期三峡坝址以上雨洪特性及明渠截流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复核了截流施工期设计洪水,并重点分析总结了明渠截流期各时段与截流关系密切的各特征流量出现机率,为三峡三期明渠截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代水平,李云中,孙伯先,樊云[9](2003)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是实现导流明渠封堵、形成三期基坑,为枢纽围堰发电创造蓄水条件的关键性工程。它具有流量大、流速大、落差大、能量大、抛投量大等特点。水文部门设计了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与反馈等4个子系流的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运用先进的水文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开展水位、流速、流量、流态、水下地形等项目观测,为明渠截流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时水文信息。
代水平,李云中,张伟革[10](2003)在《大决战 大检阅 大展示——长江三峡明渠截流水文监测工作总结》文中研究指明三峡明渠截流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等特点,无论是施工强度,还是技术难度、风险度,都大于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其总能量超过了原世界记录保持者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明渠截流的总体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水文监测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诸多高难技术的挑战。长江水文队伍投入专用测船10余艘、先进仪器设备100多台套,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准备,精心测报,完成水文测验、河道测量、水质监测以及资料整理等项目64.38km2、9.74站年,实测截流流量10300~8600m3/s;实测上龙口最大落差1.73m,最大流速每秒6.0m;下龙口实测最大落差1.12m,最大流速每秒5.13m。
二、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分汊河段明渠导流保证施工及通航条件下分流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明渠导流研究现状 |
1.2.2 分汊河流分流比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施工导流方案初选 |
2.1 工程概况 |
2.2 枢纽布置 |
2.3 工程水文地质 |
2.4 施工导流方案初选 |
2.4.1 施工导流标准 |
2.4.2 施工导流要求及方案初选 |
2.4.3 施工导流建筑物初步设计 |
第3章 初选方案保证施工安全水流特性计算分析 |
3.1 引言 |
3.2 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
3.2.1 基本方程 |
3.2.2 数值解法 |
3.2.3 定解条件 |
3.2.4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3.3 软件模块 |
3.4 模型率定 |
3.5 初选方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3.5.1 一枯时段分流比数值模拟分析 |
3.5.2 三枯时段分流比数值模拟分析 |
3.6 结果分析 |
第4章 改进方案保证通航条件数值模拟分析 |
4.1 引言 |
4.2 导流明渠改进方案 |
4.3 改进方案泄流能力校核 |
4.4 改进方案通航条件计算分析 |
4.4.1 一枯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4.2 一汛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4.3 三枯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4.4 三汛时段通航水流条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分汊河段明渠导流物理试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工况 |
5.2.1 一期导流试验工况 |
5.2.2 二期导流试验工况 |
5.3 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研究 |
5.3.1 一期导流试验 |
5.3.2 二期导流试验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2)安谷水电站导流明渠流态及冲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意义 |
2 基本原理及方法 |
2.1 基本方程 |
2.2 总体思路及分析方法 |
3 试验模型及数值分析模型 |
3.1 基本技术条件 |
1) 计算范围: |
2) 边界条件: |
3) 分析工况: |
3.2 试验模型 |
3.3 有限元网格模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数值计算结果 |
4.2 试验与预测结果 |
4.3 结果分析 |
5 结语 |
(3)基于实测洪水分析的河道截流流量风险估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分析 |
2 截流流量风险估计模型 |
2.1 截流流量风险分析模型 |
2.2 截流施工工期风险模型 |
2.3 截流施工洪水模拟模型 |
2.4 截流流量风险估计模型 |
3 实例分析 |
4 结论 |
(4)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通航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向家坝电站施工期导流方案研究 |
2.1 施工导流期通航规划探讨 |
2.1.1 导流方案 |
2.1.2 通航规划 |
2.1.3 过坝方式 |
2.2 施工导流期通航方案探讨 |
2.2.1 缩窄主河床通航 |
2.2.2 明渠导流通航 |
2.2.3 临时船闸通航 |
2.2.4 临时船闸结合导流明渠通航 |
2.2.5 利用永久通航建筑物通航 |
2.2.6 利用闸孔、缺口及底孔通航 |
2.2.7 翻坝转运通航 |
2.3 施工导流期通航问题研究现状与分析 |
2.3.1 五强溪水电站施工期通航问题 |
2.3.2 葛洲坝工程施工期通航问题 |
2.3.3 株洲航电枢纽施工期通航问题 |
2.3.4 多瑙河铁门水利枢纽施工期通航问题 |
2.3.5 三峡工程施工期通航问题 |
2.4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导流设计 |
2.4.1 影响导流方式选择的因素 |
2.4.2 导流方案比选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一期施工导流通航条件数值模拟研究 |
3.1 工程河段航道现状 |
3.2 一期施工围堰布置 |
3.3 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
3.3.1 网格离散及剖分 |
3.3.2 基本方程求解 |
3.3.3 方程的定解条件 |
3.4 数学模型计算条件 |
3.4.1 模型范围 |
3.4.2 束窄河床计算原理 |
3.4.3 计算工况选择 |
3.5 数学模型验证 |
3.5.1 网格布局 |
3.5.2 模型验证 |
3.6 计算结果分析 |
3.6.1 围堰河段几何尺度变化 |
3.6.2 工程前后流场对比 |
3.6.3 工程前后流速对比 |
3.6.4 工程前后水面比降对比 |
3.6.5 航行及航线选择 |
3.7 小结 |
第四章 二期施工期客货过坝方案研究 |
4.1 航运现状 |
4.2 通航船舶 |
4.2.1 现行船舶 |
4.2.2 设计船型 |
4.2.3 设计流量 |
4.3 翻坝转运通航分析 |
4.3.1 翻坝转运过坝货运量分析 |
4.3.2 翻坝转运货运量设计 |
4.3.3 翻坝转运时段 |
4.3.4 翻坝转运交通条件 |
4.3.5 与三峡工程翻坝转运对比 |
4.4 翻坝转运总体方案布置 |
4.4.1 低位翻坝转运方案 |
4.4.2 高位翻坝转运方案 |
4.4.3 长期翻坝转运方案 |
4.4.4 应急转运预案 |
4.5 翻坝转运经济补偿方案 |
4.6 翻坝转运利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转运码头布置及港区通航条件数值模拟研究 |
5.1 转运码头港址选择 |
5.2 转运码头布置 |
5.2.1 二狮岩码头布置方案 |
5.2.2 新滩坝码头布置方案 |
5.2.3 小岸坝码头布置方案 |
5.2.4 安边码头布置方案 |
5.3 上游转运码头河道条件 |
5.4 数学模型计算条件 |
5.4.1 模型范围 |
5.4.2 地形数据 |
5.4.3 计算工况选择 |
5.4.4 计算边界处理 |
5.5 数学模型验证 |
5.5.1 天然情况工程河段原型观测结果 |
5.5.2 网格布局及模型验证 |
5.6 计算结果分析 |
5.6.1 工程前后码头断面过水面积变化 |
5.6.2 工程前后港区流速变化 |
5.6.3 工程前后港区水位变化 |
5.6.4 工程后港区河段水面比降 |
5.6.5 水域布置 |
5.7 工程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
5.7.1 工程对航道尺度的影响 |
5.7.2 工程对船舶航行、航线的影响 |
5.7.3 船舶靠泊、进出及作业条件 |
5.7.4 泥沙淤积对工程的影响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5)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明渠导截流理论方法 |
2.1 明渠导截流方法简介 |
2.1.1 明渠导流简介 |
2.1.2 截流方法简介 |
2.2 导截流的水力特性描述 |
2.2.1 明渠导流的水力学问题 |
2.2.2 明渠分流与汇流计算 |
2.3 导流明渠过水能力的可靠性计算 |
2.3.1 导流标准的风险率 |
2.3.2 明渠导流设计流量的保证率 |
第三章 截流水力学计算内容 |
3.1 平堵法截流的水力学计算内容 |
3.1.1 平堵截流过程的水力描述 |
3.1.2 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 |
3.1.3 平堵截流的水力计算 |
3.2 立堵截流的水力学计算内容 |
3.2.1 立堵截流过程的水力描述 |
3.2.2 龙口流态的确定 |
3.2.3 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 |
3.2.4 立堵截流的水力计算 |
第四章 龙口水流模型的优化分析 |
4.1 Fluent软件及其简介 |
4.1.1 CFD的工作步骤和特点 |
4.1.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4.2 龙口模型的建立 |
4.2.1 模型假定 |
4.2.2 工程概况 |
4.2.3 建立计算模型 |
4.3 龙口模型的模拟分析 |
4.3.1 龙口的三维模拟 |
4.3.2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五章 截流施工组织管理 |
5.1 截流施工信息化简介 |
5.1.1 信息源及其相互关系 |
5.1.2 截流快讯的模块结构及工作流程 |
5.2 截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 |
5.3 截流工程实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汊河段明渠导流保证施工及通航条件下分流比研究[D]. 徐彭强. 天津大学, 2019(01)
- [2]安谷水电站导流明渠流态及冲刷分析[J]. 傅少君,刘学,沈焕荣.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9)
- [3]基于实测洪水分析的河道截流流量风险估计方法[J]. 刘全,胡志根,李斌,熊海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4)
- [4]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通航问题研究[D]. 金瑞. 重庆交通大学, 2010(01)
- [5]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李飞燕. 西华大学, 2009(02)
- [6]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科技和管理创新[J]. 戴会超,曹广晶. 中国工程科学, 2005(01)
- [7]三峡工程大坝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展(Ⅱ)[J]. 郑守仁. 岩土工程界, 2004(02)
- [8]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J]. 张明波,刘其发,陈晖. 人民长江, 2003(S1)
- [9]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J]. 代水平,李云中,孙伯先,樊云. 人民长江, 2003(S1)
- [10]大决战 大检阅 大展示——长江三峡明渠截流水文监测工作总结[J]. 代水平,李云中,张伟革. 人民长江,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