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馨[1](2019)在《基于DCT与DWT的图像渐进压缩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对图像进行实时处理、传输时,因需要处理、传输数据量过大,造成带宽拥堵、资源量浪费问题,本文从图像分级压缩着手,利用量化可分级来实现图像的渐进压缩。该方法先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接着对预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然后对得到的变换系数进行可分级量化,使用Huffman编码方法对量化的图像数据实行编码,对得到的码流进行累进传输,最后终端根据接收到码流进行解码,并渐进显示传输的压缩重建图像,收到的码流逐渐完善,得到的图像逐步清晰,进而满足实时处理与传输。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图像渐进压缩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图像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同时利用码流累进传输,解决了传输占用信道宽的瓶颈。本文利用变换技术去除图像的部分冗余信息,再利用可量化分级,对图像进行Huffman编码实现渐进压缩。本文主要采用的变换方法是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两种变换算法,实现基于DCT图像渐进压缩算法与基于DWT的图像渐进压缩算法,并对比上述两种算法,相比DCT变换压缩,基于DWT压缩不仅是在频域,它在时域也有体现,通过平移伸缩,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图像,利用基于DWT压缩可以得到更好压缩效果,峰值信噪比(PSNR)值更高,而且可以解决基于DCT图像压缩时出现的“方块效应”。该论文有图30幅,表14个,参考文献45篇。
郑崴,苗青林[2](2010)在《图像压缩技术JPEG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进行分析和介绍,着重分析DCT在JPEG当中所起到的分离不同频率信息量的作用.通过DCT变换后不同频率信息被分离后经过量化实现图像的压缩,分析常用的快速DCT算法,快速DCT算法可以提高编码和解码的运算速度.另外,对JPEG标准中的编码部分进行介绍.
贺勤,张亚东,田勇[3](2008)在《基于DCT和小波变换的图象压缩及Matlab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基于DCT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图象数据压缩技术,并对其进行Matlab实现,分析Matlab在数字图象压缩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张新立[4](2007)在《基于五维矩阵的多视角彩色视频流压缩编码》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获得高速发展的一个世纪,出现了许多高新技术,以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视频技术由黑白到彩色,再到今天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发展速度也极其迅猛。虽然现在许多应用中二维彩色活动图像已经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二维的平面视觉效果,而具有立体感的图像和视频由于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正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多视角视频技术必将是未来视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视频图像的立体感将会带来视频数据的急剧增加,使得视频数据的存贮和传输变得困难。特别是在将来的立体视频实时传输中,对网络带宽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庞大的数据量无疑给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信干线的信道传输率以及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都增加了太大的负荷,成为多种视频应用技术实现的瓶颈问题。显然,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对视频信息进行压缩编码。因此,多视角视频编码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针对视频编码的研究,我们实验室提出了4DM-DCT理论,将其应用视频压缩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基于此,我又将研究范围拓展为多视角视频的压缩编码理论的探究,提出了多视角彩色视频流的五维矩阵(5DM)表示模型及5DM-DCT理论,本文主要针对基于4DM-DCT立体视频的压缩编码和基5DM-DCT的多视角彩色视频流压缩编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两种方法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到,基于5DM-DCT的多视角彩色视频流压缩编码方法充分考虑了立体视频的两个通道间的空间相关性和通道内视频帧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及彩色空间的相关性,从而去除空间与时间冗余,获得了较好的压缩性能。
邢赛鹏[5](2006)在《一种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信息伪装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两个主要分支,目前,针对这两门技术的研究是比较广泛的。 信息伪装技术是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冗余和数字媒体的统计冗余,将所要传输的秘密信息经过一定方式的编码或者加密后嵌入到公开的数字载体中,通过公众媒体传输而不被觉察,从而达到隐蔽通信的目的。针对信息伪装这一技术手段,隐写分析技术也相应地发展起来。隐写分析是指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揭示载体信号中秘密信息的存在性。 通过对JPEG图象的信息伪装算法和隐写分析算法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并对Jpeg Hide and Seek(JPHS)工具进行了初步剖析,所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信息隐藏、信息伪装、隐写分析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了JPEG图象的压缩标准、文件格式、编码过程和常用的JPEG图象信息伪装算法和隐写分析算法。 2.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该算法用彩色BMP图象作为载体图象,先进行从RGB颜色模型到YCbCr颜色模型的转换,对Cb、Cr分量做DCT后,色度分量的中高频数据中含有大量的冗余,可以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接着将带有秘密信息的色度分量作IDCT后,再和原来的亮度分量一起,转换回RGB颜色模型,得到载密的BMP图象。 3.对信息伪装工具JPHS进行了初步地剖析。通过对载密图象数据的分析,没有发现JPHS工具在载密图象中留下标识信息;通过对JPHS工具早期版本的分析,掌握了关于秘密信息嵌入的方式;通过比较载体图象和载密图象的DCT系数,发现了嵌入秘密信息后DCT系数发生改变的规律;同时还对JPHS工具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不具备良好的鲁棒性的结论。上述工作为以后检测工作的继续开展打下了基础。
陈曦[6](2006)在《视频图象压缩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大推动了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视频技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时视频编解码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作为视频图象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DCT/IDCT与运动估计在视频编码中占有90%以上的运算量(其中运动估计占75%左右),从而这两部分也成为了这一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鉴于DCT/IDCT与运动估计算法的运算复杂性给硬件实现的过程带来了一些不便,作者针对这一问题分别对这两种算法作了深入研究。对于DCT/IDCT,通过研究它的计算精度、运算复杂度和硬件资源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列分离和分布式计算的DCT/IDCT实现方案。该方案通过数据流优化,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在运动估计技术领域里,基于块匹配的运动估计由于其简单和易实现性,因此被当前的所有视频编码国际标准所采用。典型的块匹配运动估计按搜索层次不同分为两类:整象素级块匹配运动估计和亚象素级块匹配运动估计。全搜索块匹配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整象素级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但是由于其运算复杂度太高很难应用于实时视频编码中,从而业界提出了很多种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方法。本文介绍了各种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随着整象素级运动估计的发展,其复杂度不断降低,亚象素级运动估计的复杂度显得和整象素级运动估计的复杂度相当,因此快速亚象素级运动估计算法的研究正在兴起。本文以半象素级快速运动估计算法为例,介绍了提出的基于数学模型预测的快速半象素块匹配算法。
李锦[7](2005)在《基于四维矩阵模型理论的可调节视频编码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不断扩展和用户数量的迅猛增加,Internet的应用在不断地扩大,同时人们对Internet上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Internet的本质决定了其只能提供有限且不固定的网络传输带宽和尽最大努力交付(不可靠)的服务。因此,可调节视频编码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了热点。另外,针对视频编码的研究,本实验室提出了四维矩阵(4DM-DCT)理论,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4DM-DCT的可调节性视频编码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为了提供更强的适应性以满足流应用的不同要求,本文采用了MPEG—4标准中称为细化颗粒可调节性(FGS)的可调节编码机制,将原始视频序列压缩成基层比特流和增强层比特流。基层使用不可调节的编码方法达到比特率范围的最低限。增强层则对原始图象和使用DCT系数比特平面编码重构图象之间的差值进行编码。另外,使用比特平面编码来表示增强层比特流。利用比特平面编码,FGS编码器能实现增强层比特流的连续速率控制,因为增强层比特流可以在任意位置截断以达到目标比特率。 可调节视频编码的研究工作正处于不断加以完善的阶段。目前可调节视频编码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高压缩效率、高适应性(带宽可调节性)和/或低复杂性。由于效率,适应性和复杂性是相互冲突的特性,因此每种可调节视频编码方案都在寻求在这三个性能之间的折衷。
顾红飞[8](2005)在《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CBIR: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是当前多媒体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压缩域图象检索技术又是其中的新发展。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借助对图象从低层到高层进行处理,获取其内容特征,并根据这种特征进行图象检索。该技术根据示例图象对图象库进行查询,能从海量图象库中快速获取与示例图象相似的一组图象。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了基于内容图象检索问题的实质和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以及压缩域图象检索的特点和优点,介绍了DFT、DCT、DWT等变换域上的图象检索技术;2)对目前广泛使用的JPEG图象压缩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在JPEG压缩域上进行的图象检索方法和技术;3)在编制JPEG图象编码和解码程序的基础上,在VC6.0环境下编程构建了一个JPEG压缩图象检索的实验系统,并在该系统上进行了压缩域的基于示例的图象检索实验;4)在介绍MPEG-7标准中的各种颜色描述符和分析JPEG编/解码过程基础上,提出一种在部分解码情况下实现压缩图象的颜色布局描述符提取的算法,并在上述实验系统上利用该算法实现了基于内容的检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快速有效。
任重[9](2004)在《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文中提出图象压缩是关于用最少的数据量来表示尽可能多的原图象的信息的一个过程。对于图象来说,如果需要进行快速或实时传输以及大量存储,就需要对图象数据进行压缩,在同等的用心容量下,如果图象数据压缩后再传输,就可以传输更多的图象信息,也就可以增加通信的能力。变换编码是把图象中的各个像素从一种空间变换到另一种空间,然后针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量化与编码操作的一种图象压缩编码技术。与其他编码,如:统计编码,预测编码相比具有高压缩比。DCT(离散余弦变换)是变换编码中的一种映射变换方法,是JPEG标准中认可的编码技术;优点:能用静态图象有较高的压缩比,正由于这种优越性,DCT得到广泛使用。
李智勇[10](2004)在《基于压缩域图象检索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就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自动获得的图象特征,从图象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图象。近年来,随着许多压缩标准(如JPEG、MPEG、H.261等)的制定和推广,压缩格式的图象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直接对压缩格式的图象进行检索的技术就成为了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本论文围绕压缩域图象检索中的一些关键方法,包括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基于矢量量化等方法联合提取图象低层特征、图象间相似性度的度量等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主要研究了: 1、基于颜色和纹理的一些特征提取算法以及图象间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深入研究了当前压缩域图象检索技术的发展现状; 2、基于DCT域的图象检索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重组DCT系数检索图象的方法。 3、基于矢量量化的图象检索方法,研究对比了标量量化、矢量量化以及分类矢量量化等不同量化方法及其统计特征量用于图象检索的性能。 研究的内容属于目前图象检索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论文的贡献: 提出了一种将JPEG图象的DCT系数按照多分辨率小波变换的形式进行重组,得到若干子带并建立子带能量直方图作为特征,在按照Morton的顺序建立索引,并对索引采用变形B树数据结构组织,进行检索的方法。本方法的检索时间和数据库大小无关,而仅仅与图象子带数目相关,大量的实验证明本方法极大的降低了检索时间。
二、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CT与DWT的图像渐进压缩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构造 |
2 图像渐进压缩基本理论 |
2.1 图像可压缩理论 |
2.2 图像渐进压缩步骤 |
2.3 图像渐进压缩关键步骤 |
2.4 压缩质量评价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DCT与 DWT的图像渐进压缩算法 |
3.1 图像渐进压缩与解压缩 |
3.2 DCT图像渐进压缩算法 |
3.3 DWT图像渐进压缩算法 |
3.4 图像渐进压缩与解压具体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实验对比与分析 |
4.1 实验环境介绍 |
4.2 实验数据 |
4.3 DCT与 DWT的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图像压缩技术JPEG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JPEG标准的优点 |
2 图象压缩中的DCT与DCT算法 |
3 量化 |
4 编码 |
5 结语 |
(4)基于五维矩阵的多视角彩色视频流压缩编码(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编码技术 |
1.2.1 信息论基础 |
1.2.2 图像编码技术 |
1.2.3 视频编码技术 |
1.3 视频编码技术国内外动态及发展趋势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和变换编码理论 |
2.1 MPEG 运动图像编码标准 |
2.1.1 MPEG 视频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 |
2.1.2 MPEG 系列标准 |
2.2 H.26x 视频压缩标准 |
2.3 多视角视频流压缩编码 |
2.4 视频图像压缩编码中的正交变换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多视角视频 |
3.1 多视角视频 |
3.1.1 多视角视频简介 |
3.1.2 多视角视频编码中的视频目标分割与跟踪技术 |
3.1.3 多视角视频编码中的视差匹配新算法 |
3.2 立体视频 |
3.2.1 立体视频简介 |
3.2.2 立体视频编码技术 |
3.3 立体视频压缩编码的必要性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多视角彩色视频流的表示模型及5DM-DCT |
4.1 彩色视频的四维矩阵表示 |
4.1.1 彩色图象和视频序列的表示模型 |
4.1.2 彩色图象的三维矩阵(3DM)表示模型 |
4.1.3 彩色视频的四维矩阵(4DM)表示模型 |
4.2 五维矩阵理论 |
4.2.1 五维矩阵的定义 |
4.2.2 五维矩阵的运算准则 |
4.3 多视角彩色视频流的五维矩阵表示模型 |
4.4 五维矩阵离散余弦变换(5DM-DCT) |
4.4.1 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M-DCT) |
4.4.2 四维矩阵离散余弦变换(4DM-DCT)及其逆变换 |
4.4.3 五维矩阵离散余弦变换(5DM-DCT)及其逆变换(5DM-IDCT)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基于多维矩阵 DCT 的多视角彩色视频流的压缩编码及其评价标准 |
5.1 基于4DM-DCT 多视角彩色静态图像序列压缩编码 |
5.2 基于4DM-DCT 的立体视频编解码系统 |
5.3 基于5DM-DCT 的多视角彩色视频编解码系统 |
5.4 压缩编码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 |
5.4.1 峰值信噪比 |
5.4.2 压缩比 |
5.5 本章的小节 |
第六章 仿真实验和性能比较 |
6.1 引言 |
6.2 基于4DM-DCT 的多视角彩色图像序列编码实验结果 |
6.3 基于两种方法立体视频压缩编码实验结果 |
6.4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5)一种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信息隐藏综述 |
1.1.1 信息隐藏的发展历史 |
1.1.2 信息隐藏的技术分类和应用 |
1.2 信息伪装技术 |
1.2.1 信息伪装的框架 |
1.2.2 信息伪装的分类 |
1.2.3 信息伪装的重要技术指标及其含义 |
1.2.4 信息伪装与数字水印的区别 |
1.3 隐写分析概述 |
1.3.1 隐写分析的定义和目的 |
1.3.2 隐写分析的方法 |
1.3.3 隐写分析的意义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常用的JPEG图象信息伪装和隐写分析算法 |
2.1 JPEG图象编码 |
2.1.1 JPEG图象标准简介 |
2.1.2 JPEG图象文件格式 |
2.1.3 JPEG图象编解码过程 |
2.2 常用的JPEG图象信息伪装算法 |
2.2.1 Jsteg算法 |
2.2.2 F3、F4算法 |
2.2.3 F5算法 |
2.3 常用的JPEG图象隐写分析算法 |
2.3.1 x~2(卡方)检测 |
2.3.2 快速x~2(卡方)检测 |
2.3.3 针对F5算法的检测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 |
3.1 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的依据 |
3.1.1 JPEG图象色度编码过程 |
3.1.2 算法的设计思路 |
3.2 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 |
3.2.1 载体图象的预处理 |
3.2.2 算法中秘密信息的嵌入流程 |
3.2.3 算法中秘密信息的提取流程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PHS工具的初步剖析 |
4.1 JPHS工具简介 |
4.2 JPHS工具初步剖析 |
4.2.1 基于标识特征的分析 |
4.2.2 基于工具早期版本源程序的分析 |
4.2.3 基于载体、载密图象统计特征的分析 |
4.2.4 JPHS工具鲁棒性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视频图象压缩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
1.2 视频图象压缩的可行性 |
1.3 视频图象压缩的发展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图象编码技术和国际标准 |
2.1 图象编码技术 |
2.1.1 图象编码技术的历史 |
2.1.2 图象压缩编码技术的分类 |
2.2 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 |
2.2.1 JBIG标准 |
2.2.2 JPEG标准 |
2.2.3 H.26X和MPEG系列标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布式计算在DCT/IDCT算法中的应用 |
3.1 分布式计算及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3.2 行列分离、分布式计算的DCT/IDCT实现方案 |
3.3 DCT/IDCT计算精度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块匹配的运动估计技术及相关算法 |
4.1 块匹配运动估计技术 |
4.2 块匹配准则 |
4.3 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 |
4.3.1 全搜索法 |
4.3.2 启发式搜索法 |
4.3.3 基于快速配准技术的搜索法 |
4.3.4 多分辨率搜索法 |
4.3.5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搜索法 |
4.3.6 基于率失真优化的搜索法 |
4.3.7 快速穷尽搜索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亚象素级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
5.1 亚象素运动估计 |
5.2 基于数学模型预测的快速半象素级运动估计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和进展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和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7)基于四维矩阵模型理论的可调节视频编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视频编码简介 |
1.2 视频编码技术 |
1.3 可调节视频编码技术简介 |
1.4 可调节视频编码国内外研究及动态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MPEG及H.26x等标准中的DCT |
2.1 MPEG运动图像编码标准 |
2.1.1 MPEG视频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 |
2.1.2 MPEG-1 |
2.1.3 MPEG-2、MPEG-4及其它 |
2.2 H.26x网络视频图像压缩标准 |
2.2.1 H.261 |
2.2.2 H.263 |
2.3 图像变换压缩编码 |
2.3.1 一维离散余弦变换 |
2.3.2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
2.3.3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
2.3.4 非正弦变换 |
2.3.5 Ksrhunen-loeve(KL)变换 |
2.3.6 SVD变换 |
2.4 各种变换编码的比较 |
第三章 视频图像的多维矩阵理论模型与矢量量化 |
3.1 经典矩阵的基本理论 |
3.1.1 经典矩阵的定义 |
3.1.2 经典矩阵的运算 |
3.2 彩色图像和视频序列的表示 |
3.2.1 彩色图像和视频序列的表示模型 |
3.2.2 视频序列的四维矩阵表示模型 |
3.2.3 四维矩阵的离散余弦变换 |
3.3 基于稳健统计的矢量量化 |
3.3.1 矢量量化 |
3.3.2 稳健统计 |
3.3.3 基于稳健统计的矢量量化器设计 |
第四章 基于多维矩阵变换的可调节视频编码 |
4.1 视频编码的可调节性研究 |
4.1.1 可调节性分析 |
4.1.2 可调节视频编码的相关技术 |
4.2 基于多维矩阵小波变换的可调节视频编码 |
4.2.1 小波变换基本理论 |
4.2.2 小波变换可调节视频编码 |
4.3 基于多维矩阵DCT可调节视频编码 |
4.3.1 细化颗粒可调节技术 |
4.3.2 基于4DM-DCT可调节视频编码 |
第五章 仿真试验和性能比较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8)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
1.1 前言 |
1.1.1 数字图象的特点 |
1.1.2 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的提出 |
1.1.3 基于压缩域的图象检索技术 |
1.1.3.1 课题的提出 |
1.1.3.2 研究意义 |
1.2 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的发展和现状 |
1.2.1 第一代视觉信息检索系统 |
1.2.2 新一代视觉信息检索系统 |
1.2.3 基于内容图象检索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内容及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安排 |
第二章 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 |
2.1 图象的内容特征 |
2.1.1 颜色特征 |
2.1.2 纹理特征 |
2.1.3 轮廓特征 |
2.1.4 形状特征 |
2.1.5 空间关系 |
2.1.6 时间关系及时空关系 |
2.1.7 语义特征 |
2.2 相似度计算 |
2.2.1 距离度量 |
2.2.2 相关计算 |
2.2.3 关联系数计算 |
2.3 查询方式 |
2.4 图象检索系统及其评价标准 |
第三章 基于压缩域的图象检索技术 |
3.1 压缩域图象检索技术 |
3.1.1 压缩域检索的特点 |
3.1.2 压缩域检索方法的分类 |
3.2 变换域压缩图象的检索 |
3.2.1 DFT域上的图象检索 |
3.2.2 DCT域上的图象检索 |
3.2.3 DWT域上的图象检索 |
3.2.4 对小波域子带编码图象的检索 |
第四章 JPEG压缩图象检索技术 |
4.1 JPEG的编码与解码 |
4.2 基于内容的JPEG压缩图象检索方法 |
4.2.1 基于低频DCT系数能量直方图的图象检索 |
4.2.2 基于A/D能量直方图的图象检索 |
4.2.3 基于JPEG熵编码的检索方法 |
4.3 JPEG压缩图象检索系统原型 |
4.3.1 系统的组成 |
4.3.2 一个JPEG图象检索算法的实现 |
第五章 MPEG-7描述符在压缩图象CBIR的应用研究 |
5.1 基于主颜色特征的检索方法 |
5.1.1 MPEG-7中的主颜色描述符 |
5.1.2 DCT域上提取主颜色描述符 |
5.2 基于颜色布局的图象检索方法 |
5.2.1 颜色布局 |
5.2.2 图象特征参数的提取和特征库的建立 |
5.2.3 根据示例图象进行检索 |
5.2.4 渐进检索的实现 |
5.2.5 实验及分析 |
5.2.6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6.2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
(9)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图象压缩的出发点与基本原理模型 |
1.1 现在的图象压缩技术一般基于如下两点: |
1.2 图象压缩基本原理模型 |
1.3 信源编码模型图 |
2. 变换编码 |
3. JPEG压缩编码标准 |
4. 离散余弦变换 |
4.1 离散余弦变换的计算 |
4.2 MATLAB应用于离散余弦变换 |
5. DCT应用于图象压缩 |
6.结束语 |
(10)基于压缩域图象检索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概述 |
1.2 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 |
1.3 图象检索常见的查询方式 |
1.4 图象压缩概述 |
1.5 图象压缩国际标准概述 |
1.6 压缩域图象检索概述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二章 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 |
2.1 基于象素域的图象检索 |
2.1.1 颜色特征的提取 |
2.1.2 纹理特征的提取 |
2.1.3 相似度度量方法 |
2.2 基于压缩域的图象检索 |
2.2.1 对变换域压缩图象的检索 |
2.2.2 对空间域压缩图象的检索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CT域的图象检索技术 |
3.1 DCT域的图象检索的知识背景 |
3.2 DCT域的图象检索的发展现状 |
3.3 基于重组DCT系数的图象检索 |
3.3.1 DCT变换 |
3.3.2 重组DCT系数 |
3.3.3 特征提取 |
3.3.4 图象数据库的构建 |
3.3.5 图象检索过程 |
3.3.6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矢量量化的图象检索 |
4.1 量化概述 |
4.1.1 量化原理 |
4.1.2 标量量化 |
4.1.3 矢量量化 |
4.2 基于矢量量化压缩域的检索技术 |
4.3 基于分类矢量量化的图象压缩和检索 |
4.3.1 图象的分类矢量量化压缩 |
4.3.2 基于分类矢量量化压缩数据的图象检索 |
4.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论文主要工作 |
5.2 论文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致谢 |
四、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CT与DWT的图像渐进压缩算法研究[D]. 张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2]图像压缩技术JPEG的分析[J]. 郑崴,苗青林.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3]基于DCT和小波变换的图象压缩及Matlab实现[J]. 贺勤,张亚东,田勇. 大众科技, 2008(07)
- [4]基于五维矩阵的多视角彩色视频流压缩编码[D]. 张新立. 吉林大学, 2007(03)
- [5]一种基于图象色度冗余的信息伪装算法[D]. 邢赛鹏.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06)
- [6]视频图象压缩技术的研究[D]. 陈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S1)
- [7]基于四维矩阵模型理论的可调节视频编码研究[D]. 李锦. 吉林大学, 2005(07)
- [8]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研究[D]. 顾红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5)
- [9]基于DCT的图象压缩技术[J]. 任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 [10]基于压缩域图象检索技术的研究[D]. 李智勇.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