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运动人民委员会指示信

保护运动人民委员会指示信

一、人民委员会为节省运动的指示信(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华,王向花[1](2021)在《“八一”纪念与苏区政治动员》文中研究说明"八一起义"爆发六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将其设置成红军诞生日,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纪念日,从而在制度层面确定了纪念日的政治动员属性。苏区在"八一"建军节纪念中,通过阅兵典礼、文娱活动、游行示威、纪念专刊等方式进行了仪式动员。"八一"纪念话语通过揭露日寇残暴行径、呈现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弘扬红军英勇作战精神、诠释中共政治主张进行了政治动员。"八一"建军节纪念在追思南昌起义伟业、缅怀起义英烈的同时,也成为中共开展政治动员的途径,苏区民众被广泛地动员起来,并自觉地参加苏维埃的各项事业。

郭斓[2](2021)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探赜》文中研究说明

刘飘[3](202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无线电通讯工作研究》文中认为

张丁月[4](2021)在《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经济民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许大华[5](2021)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建设》文中研究指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面对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奋起抗争,从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先后举行了上百次武装起义,组织工农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红色区域遍及十余省的300多个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赵泽中[6](2021)在《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文中指出粪秽既是农业系统中的生产资料,也是卫生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不洁之物,粪秽处理由此兼具生产与卫生的双重面相。过往对粪秽处理问题的研究或是从肥料的角度给予关注,或是从污物的层面进行讨论,尚未见到将生产与卫生结合起来的系统考察。此外,对积肥用粪问题的分析较少措意于集体化时期;粪秽清洁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城市,未对农村的同一问题进行探讨,无形之中造成研究主题的残缺。有鉴于此,本文试将生产与卫生两种面相结合起来,梳理1912-1965年间山西省农村地区积肥用粪与卫生清洁的变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生产与卫生、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以人畜粪便为主体的农家肥料虽是近代山西农村社会的主要肥源,但在家户、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构成农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民国政府和知识分子为改善民族形象、保障国民健康,逐步在农村开展清洁工作,不过其努力受到农民观念、时间、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始终效果不彰。中共治理下的肥料工作和清洁运动在革命战争时期即见萌芽。1949年后在化肥生产能力有限的客观条件下,中共不断强调农家肥料的重要性,对肥料的积、沤、运、施等环节加以严密组织,有力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共巧妙地使清洁运动共享着肥料工作的意义轨道和组织资源,并对双方在对象范围、工作时间与处理方法上的矛盾进行调适,使农村粪秽处理呈现出“卫生与生产相结合,卫生为生产服务”的特点,从而在总体上实现了农村积肥用粪与环境卫生的同向发展。然而,历史的实践是曲折的,当生产与卫生工作相互脱离甚至违背现实时,粪秽处理亦随即出现偏差,因此集体化时期农村粪秽处理工作在整体进步态势中仍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失衡特征。在高度组织化的肥料工作与清洁运动中,现代性的技术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步得到推广,老农、技术干部、劳动和卫生模范等群体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这种社会变革的实现不仅有赖于现代和传统的互相连接,也立足于中共的意义构建与持续实践,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由此而空前密切起来。

郭婷婷[7](2021)在《《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其历史进程就是该学科问题意识的体现。中央苏区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之前的预备期占据重要地位,而党报党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很重要的文本载体。因此,《红色中华》作为中央苏区时期重要的纸质传播媒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特的贡献。《红色中华》发行前,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已经逐渐认识到早期共产党人所倡导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真正价值,认识到只有付诸行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保持应有的活力,发现盲目照抄共产国际及苏联的经验,只会使得中国革命陷入更大的危机。由此根据中国国情,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这为《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之建立起中华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探索中国革命之路和政权建设之路。但是鉴于当时党内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不足,常常限于左“右”错误路线的泥沼,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出现反复,在反复中又得出正反两方面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提供更大的进步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色中华》不负时代的使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着作的译介、对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介绍及无产阶级革命纪念活动的报道,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进行宣传,又通过对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实际,对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进行宣传和报道。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家学说和群众观的中国化,初步形成了新闻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理念、新闻批评的理念、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的国体、政体和选举制度,初步形成正确的党政关系;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和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真正地体现出实践性、群众性、战斗性和曲折性这四个鲜明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望历史总结经验,这就要求新时代党报必须坚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践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坚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错误和论争,坚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渠道,使得党报带着最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茹[8](2021)在《党在中央苏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在中央苏区的伟大预演和成功尝试。这些探索与实践,不仅为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党的建设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还为党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治国安民、反腐倡廉、培养选拔干部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启示。

程玲[9](2021)在《中共早期治国理政实践研究(1931-1934) ——以《红色中华》为中心的考察》文中认为中共早期治国理政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为起始,《红色中华》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是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因此,通过梳理《红色中华》的宣传报道,真实反映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实践,对于新时代中共的治国理政具有历史的启迪作用。论文在充分参考借鉴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红色中华》报道内容为中心,系统考察中共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举措,总结中共早期治国理政实践中蕴含的经验与启示。论文首先从《红色中华》对苏维埃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方面的报道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从中窥见中共在早期治国理政方面的具体举措。政治建设方面,中共注重民主政治的建设,保证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政治权力的监督,力求打造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经济建设方面,中共注重保护工农群众的实际利益,动员工农群众的力量,为革命战争与国家建设筹措经费支持;军事建设方面,中共注重工农红军队伍军事实力的提升,从扩大红军队伍与开展军事教育两方面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同时注重军民团结,动员工农群众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文化建设方面,中共注重利用报刊、戏剧等文化载体宣传中央的政策,重视教育、体育工作的开展,提高苏区民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肃清苏区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论文进一步对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具体举措进行研讨分析,初步总结出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离不开多方的协调配合,各项革命任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宣传工作贯穿所有革命任务的始终。《红色中华》作为中共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坚持了党性原则。新时期提高中共治国理政水平更加需要加强中共自身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

林绪武,管西荣[10](2021)在《苏区的公共阅读建构——以《红色中华》的大众阅读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鉴于苏区民众文化知识水平和报刊发行数量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以开辟广泛的阅读空间和组织集体读报的方式建构公共阅读。俱乐部、列宁室及其内设的图书室或阅报室等公共阅读空间的创建,为苏区民众接触和阅读《红色中华》等报刊提供了可能和便利;而组织化、多样化、经常化的集体读报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工农大众和红色战士不能独立阅读的困境;通过集体读报的方式开展公共阅读,读者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意识提高,参与党和政府及报纸的各种动员活动,同时积极向报社建言献策并被采纳,由此实现读者、政府和报纸的多方互动及共赢等实际成效。

二、人民委员会为节省运动的指示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委员会为节省运动的指示信(论文提纲范文)

(1)“八一”纪念与苏区政治动员(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动员:纪念日的设计
二、仪式动员:纪念日的活动
    (一)召开纪念大会
    (二)引入文娱体育活动
    (三)举行游行示威活动
    (四)报刊开辟“八一”纪念专栏专版
三、话语动员:纪念日的旨趣
    (一)呈现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二)呈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行为
    (三)彰显红军地位,弘扬革命精神
四、纪念政治动员功能的实现
    (一)参加红军
    (二)拥军优属
    (三)参加经济建设
结语

(5)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建立财政组织机构
建立统一的财政管理制度
加强财政监督

(6)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史料、概念与方法
第一章 民国农村粪秽处理的不同面相
    第一节 生产传统中的积肥用粪
    第二节 卫生改良中的污秽病源
    第三节 粪秽处理的区域不平衡性
    小结
第二章 中共治理下的肥料工作
    第一节 农肥的收集制造
        一、积肥
        二、造肥
        三、投肥
    第二节 农肥的空间移动
        一、由城到乡
        二、拾粪活动
        三、由村到田
    第三节 农肥的施用技术
        一、农肥施用技术的发展
        二、农肥施用技术的推广
    小结
第三章 中共治理下的清洁运动
    第一节 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1937-1953)
        一、科学与革命的纠缠
        二、卫生与生产的结合
    第二节 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初期(1953-1960)
        一、“卫生与生产相结合”的变形
        二、除害灭病的政治加速度
    第三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1960-1965)
        一、回归中的“变”
        二、发展中的“不变”
    小结
结语
附录:山西省有关农家肥料的谚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难点、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红色中华》发行前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背景
    2.1 《红色中华》发行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机遇
        2.1.1 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新阶段
        2.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早期认识
        2.1.3 盲目依赖和照抄共产国际及苏联的经验
    2.2 《红色中华》发行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机遇
        2.2.1 相对“稳定”的政权环境
        2.2.2 “左”右错误路线的掣肘
        2.2.3 正反两方面经验对比形成的觉悟
    小结
第三章 《红色中华》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报道
    3.1 《红色中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报道
        3.1.1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推介
        3.1.2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活动的报道
        3.1.3 对无产阶级革命纪念活动的报道
    3.2 《红色中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报道
        3.2.1 刊登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活动
        3.2.2 刊登军队建设实践活动
        3.2.3 刊登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活动
    小结
第四章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4.1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
        4.1.1 形成新闻应该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理念
        4.1.2 践行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4.1.3 强调了新闻批评的理念
        4.1.4 注重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2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
        4.2.1 宣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体
        4.2.2 体现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体
        4.2.3 初步形成正确的党政关系
        4.2.4 积极推动开展选举运动
    4.3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
        4.3.1 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
        4.3.2 践行了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3.3 践行了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
    4.4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4.4.1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4.4.2 具有明确的群众性
        4.4.3 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4.4.4 具有较强的曲折性
    小结
第五章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迪
    5.1 坚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5.2 坚持以实践为出发点
    5.3 坚持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体
    5.4 坚持正确对待错误与论争
    5.5 坚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形式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党在中央苏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在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政权
二、党在中央苏区实现了对中国土地问题的认知飞跃
三、党在中央苏区建成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四、党在中央苏区培养和打造了一批优秀干部队伍
五、党在中央苏区确立和落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建党原则
六、党在中央苏区培养形成了党的优良作风
七、党在中央苏区开创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新载体

(9)中共早期治国理政实践研究(1931-1934) ——以《红色中华》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研究
        2.关于《红色中华》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政治建设为中共早期治国理政提供方向引领
    (一)组织与制度建设是苏维埃政府的“主心骨”
        1.政权组织与地方群众组织
        2.建立各级代表会议制度
        3.完善选举制度
    (二)国家廉政建设是苏维埃政府的“定心丸”
        1.反贪污浪费
        2.反官僚主义
        3.反封建迷信
    (三)权力监督机制是苏维埃政府的“紧箍咒”
        1.发挥舆论监督
        2.重视群众监督
二、经济建设为中共早期治国理政提供物质基础
    (一)农业生产是苏维埃政府的基石
        1.开展查田运动
        2.开展春耕运动
    (二)经济动员是苏维埃政府的引擎
        1.开展节省运动
        2.进行筹款与募捐
        3.开展粮食运动
    (三)国家财政是苏维埃政府的支柱
        1.实施税收征管
        2.重视公债发行
三、军事建设为中共早期治国理政提供硬核保障
    (一)军队建设是红军自身力量的升级
        1.开展扩红运动
        2.加强军事教育
    (二)军民融合是中共军事斗争的补给
        1.落实优红工作
        2.群众拥军工作
    (三)地方武装是中共军事力量的加成
        1.主要组成部分
        2.开展野营演习
四、文化建设为中共早期治国理政提供精神给养
    (一)文化是丰富民众实际生活的现实之需
        1.主要报刊的出版
        2.戏剧运动的开展
    (二)教育是提升民众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1.落实教育任务
        2.丰富的教育类型
    (三)体育是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1.红军体育运动
        2.社会体育运动
五、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
        1.革命任务之间具有联系性
        2.宣传工作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键
        3.党报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
    (二)中共早期治国理政的现实启示
        1.中共提高治国理政水平需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中共提高治国理政水平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中共提高治国理政水平需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4.中共提高治国理政水平需要推进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10)苏区的公共阅读建构——以《红色中华》的大众阅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俱乐部、列宁室:公共阅读的场域
二、集体读报:公共阅读的方式
三、互动共赢:《红色中华》的阅读成效
    1.读者政治文化水平提高
    2.读者、政府以报纸为媒介的互动
    3.读者与报纸的互动
四、结语

四、人民委员会为节省运动的指示信(论文参考文献)

  • [1]“八一”纪念与苏区政治动员[J]. 王永华,王向花. 苏区研究, 2021(05)
  • [2]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探赜[D]. 郭斓.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无线电通讯工作研究[D]. 刘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4]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经济民生建设研究[D]. 张丁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建设[J]. 许大华. 中国财政, 2021(12)
  • [6]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D]. 赵泽中. 山西大学, 2021
  • [7]《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郭婷婷. 河北大学, 2021
  • [8]党在中央苏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 张茹. 世纪桥, 2021(05)
  • [9]中共早期治国理政实践研究(1931-1934) ——以《红色中华》为中心的考察[D]. 程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10]苏区的公共阅读建构——以《红色中华》的大众阅读为例[J]. 林绪武,管西荣. 人文杂志, 2021(02)

标签:;  ;  ;  ;  ;  

保护运动人民委员会指示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