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现 PSIGRAPTUS

在中国发现 PSIGRAPTUS

一、PSIGRAPTUS在中国的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元动,詹仁斌,甄勇毅,王志浩,袁文伟,方翔,马譞,张俊鹏[1](2019)在《中国奥陶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回顾中国奥陶纪年代地层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地质年龄、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学科的角度,详细阐述和讨论了国际和中国奥陶系划分方案、各条界线的定义标准、识别特征和存在问题,初步建立了多学科的地层对比关系.目前,国际奥陶系采用"三统七阶"的标准划分方案,即自下而上: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弗洛阶)、中奥陶统(大坪阶、达瑞威尔阶)和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赫南特阶).这7个阶的底界金钉子已于1997~2007年全部确立,其中有三个阶的"金钉子"确立在中国.中国的年代地层方案与国际标准方案基本一致(惟部分阶名有别),包括下奥陶统(新厂阶、益阳阶)、中奥陶统(大坪阶、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艾家山阶、钱塘江阶、赫南特阶).在多数情况下中国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划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结合使用中国地区性的上奥陶统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在详细总结中国各个块体奥陶系发育特征及其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华南、华北(含塔里木、柴达木)和西藏-滇西等主要块体之间的最新奥陶系对比格架,提出特马豆克阶、大坪阶和凯迪阶底界存在的定义、识别和跨相区对比问题,认为特马豆克阶底界主要是牙形刺的分类学问题,而大坪阶和凯迪阶的底界则主要是跨相区对比问题.中国奥陶纪化学地层学研究显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和上奥陶统凯迪阶的无机碳同位素曲线与国际综合曲线存在较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值得高度重视.中国奥陶系的同位素年龄值匮乏,且仅有的3个可靠锆石年龄均集中在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华南上奥陶统含有丰富斑脱岩层,亟待开展同位素测年进一步研究.中国奥陶纪磁性地层研究非常薄弱,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华北下奥陶统,结果可与国外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对奥陶系内"阶"的悬殊的时限差异进行了分析,建议对长时限的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和凯迪阶分别进一步细分为二个亚阶.

王文卉[2](2013)在《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多类群的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及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晚特马道克期是许多古生代海洋生物演化发展中的一个相当特殊的阶段。在此时期发生了许多生物群转换和群落生态方面的变化。就笔石动物来说,晚特马道克期是笔石动物发生生态和形态重要变革的关键时期。在生态上,笔石发生了由底栖转向漂浮生活这一重要生命策略的变化。在形态上,出现了具线管的胎管、经历了胎管位副胞管和笔石枝副胞管的退化和消失以及原始笔石枝缩减。在生物群转换上,最早的均分笔石动物群出现,并逐步取代在晚特马道克期大量繁盛的两射型反称笔石。就几丁石来说,自其在寒武系Stage5最早出现以来,直到晚特马道克期才呈现丰度和多样性的迅速增加。在晚特马道克期,疑源类的多样性开始发生快速增加,并在此时期迅速形成生物地理分区的框架。江南斜坡带是目前为止华南晚特马道克期笔石带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几丁石和疑源类研究较为缺乏(空白)的地区。本文选择地处江南斜坡带内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对其中共生的笔石、几丁石和疑源类的分类学、生物地层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三个类群的多样性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进而研究了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笔石的多样性演化。研究成果既填补了江南斜坡带这些微体化石古生物学研究的空白,又紧贴当前多样性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湖南益阳南坝剖面产出的笔石动物,共鉴定笔石11属18种。根据具有重要地层学意义的笔石属种的首现,自下而上识别出晚特马道克期的4个笔石带:Adelograptus tenellus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Araneograptus murrayi带和Hunnegraptus copiosus带。首次在南坝剖面的笔石页岩地层中进行了几丁石和疑源类的研究,共鉴定几丁石3属14种,其中6个未定命名种;疑源类化石23属33种,其中9个未定命名种。根据特征几丁石化石的首现,在该区自下而上识别出晚特马道克期的3个几丁石带:Lagenochitina destombesi带、Lagenochitina esthonica带和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带。根据特征疑源类的组合,识别出3个疑源类组合带:组合带A、组合带B以及组合带C。在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的笔石地层中进行几丁石和疑源类的研究,实现了笔石带对几丁石带和疑源类组合带的精确校正。识别出的这些笔石带、几丁石带和疑源类组合带均可与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同期生物类群进行确切对比。本文以南坝剖面为例,在精确的笔石带框架下,获得了晚特马道克期笔石、几丁石和疑源类的多样性曲线。并对各笔石带内上述类群生物的简单分类单元多样性、标准化多样性、新生数、绝灭数进行了分析。多样性曲线显示笔石标准化多样性在晚特马道克期波动很小,仅在Ao.victoriae带达到了小的峰值。几丁石和疑源类标准化多样性均在笔石Araneograptus murrayi带达到最大值。根据南坝剖面笔石的分类学数据,结合前人报道的江南斜坡带同时期笔石的分类学研究资料,本文获得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的笔石多样性曲线。通过将上述各类群生物的多样性曲线同扬子区、劳亚区、北冈瓦纳区、波罗的海区、北非等地的多样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晚特马道克期,笔石、几丁石和疑源类的多样性曲线均波动较小,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很可能和当时剧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如海平面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营养链的变化等相关。当前研究得出的三个类群的多样性曲线还具有类群间差异。这些差异表明在晚特马道克期,各类群的多样性型式除了和外部因素(环境、生态)相关,还和内因(各类群自身的演化规律)相关。

苑伯超[3](2013)在《中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其开展有助于弄清岩相古地理的分布及演化规律,阐明其与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发育的关系,对于资源远景的预测评价及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上扬子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气叠合盆地,盆地中地层发育齐全,从上震旦统至中三叠统均为海相沉积,并以天然气、碳酸盐岩、裂缝性和高复杂构造特征而闻名,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多烃源岩层、多产层、油气多期成藏等特征。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已经发现了普光、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及众多的古油藏、油苗,显示了中上扬子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作为中上扬子地区重要的海相地层之一,下奥陶统具有较好的储集性。到目前为止,在四川盆地、湘黔等地区下奥陶统已有众多油气显示,如女基井、威寒17井、威基井、磨深1井等井中均有天然气产出。几十年来,虽然在构造、岩石学、沉积相、烃源岩、储层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勘探过程曲折,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究其原因,除了地质条件复杂外,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对整个南方油气地质条件缺乏全面的、历史的、整体的和深刻的认识。多年勘探实践表明,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相类型控制了有效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分布和组合,沉积演化的多样性控制了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油气藏的类型,因此,弄清岩相古地理的分布与演化规律,阐明其与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发育关系,以期指导油气勘探,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中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为研究对象,以实测与观察剖面为立脚点,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多种分析测试,深入研究了各岩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其沉积环境;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中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进行了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并从古地理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早奥陶世的石油地质条件。取得了以下认识。1.在已有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测剖面与观察剖面的研究,对研究区下奥陶统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区新厂阶与红花园阶连续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新厂阶可划分为桐梓组、南津关组与分乡组、锅塘组、盘家嘴组与马刀靖组、留嘴桥组、白水溪组、汤池组、印渚埠组中下部;红花园阶可划分为红花园组、罗汉坡组、桃花石组、印渚埠组上部、赵家坝组下部、同高组下部、宁国组下部、红石崖组下部、桥亭子组下部。2.研究区早奥陶世的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硅岩与变质岩。碳酸盐岩中石灰岩与白云岩均有发育,其中石灰岩居多,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及构造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将其细分为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含颗粒灰泥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礁石灰岩、叠层石石灰岩、瘤状石灰岩等;白云岩包括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颗粒(质)白云岩;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硅岩主要为结核状硅岩、层状硅岩;变质岩主要包括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岩。3.通过对实测剖面、观测剖面及其他辅助剖面的研究分析,将研究区新厂期沉积环境划为古陆、碎屑滨岸、碳酸盐岩台地、斜坡及盆地等,碳酸盐岩台地可进一步划分出浅滩与云坪两种次级环境单元;将红花园期沉积环境划为古陆、碎屑滨岸、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斜坡及深水盆地等,碳酸盐岩台地可进一步划分出浅滩及生物礁两种次级环境单元。4.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方法论,在实测、观测及收集到的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为基础,编制了中上扬子地区新厂阶及红花园阶的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浅水碳酸盐岩含量(%)等值线图、深水页岩含量(%)等值线图、颗粒碳酸盐岩含量(%)等值线图、准同生白云岩含量(%)等值线图、生物礁分布图等11幅单因素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其他定量与定性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编制出了两个时期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各1幅。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新厂期与红花园期从西北至东南均依次分布着康滇古陆、碎屑滨岸、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斜坡及深水盆地等古地理单元,所不同者新厂阶碳酸盐岩台地上分布着浅滩与云坪,红花园期碳酸盐岩台地上则发育浅滩及生物礁。新厂期至红花园期总体是一个海侵的过程,海水大致沿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入侵,各古地理单元向西北方向迁移,古陆范围逐渐缩小。5.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研究区奥陶系的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溶洞及裂缝等,储集岩类型以裂缝型及裂缝-溶孔型碳酸盐岩为主,其次,西北部碎屑滨岸中的砂岩也是潜在的有利储层;下奥陶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但生烃潜力有限,主要(潜在)烃源岩为江南页岩盆地中的黑色页岩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中的深色碳酸盐岩,除此之外,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及灯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九老洞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可作为研究区主要的油气来源;研究区下奥陶统盖层主要为志留系泥岩,封盖能力强,为油气的保存提供了重要保障。6.综合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及保存条件提出了研究区下奥陶统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及其有利区域,即川中-川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及浅滩,黔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浅滩及生物礁,鄂西及鄂西南-湘西北地区浅滩及生物礁。其中浅滩与生物礁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冯洪真,李明,张元动,B.D.Erdtmann,李丽霞,王文卉[4](2009)在《华南上特马道克阶的笔石带序列及其全球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马道克阶是奥陶系的第一个阶,阶内通常采用二分方案,其中上特马道克阶的时间跨度约为8Ma.笔石是上特马道克阶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类群,相对完整的笔石带序列已在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南美建立.华南上特马道克阶的笔石地层相当发育,但是已知笔石带序列既不完整,也难以进行国际对比.近年来,通过对湖南省益阳市南坝剖面中笔石标本的不间断采集,在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带之下识别出4个上特马道克阶笔石带(由上而下):Hunnegraptus copiosus带、Araneograptus murrayi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和Adelograptus tenellus带.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上特马道克阶笔石带序列.因此,本研究填补了中国上特马道克阶笔石带的空白,提高了中国上特马道克阶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

陈旭,Stig M.Bergstrm[5](2008)在《奥陶系研究百余年:从英国标准到国际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国学者Sedgwick、Murchison和Lapworth等早在19世纪便对奥陶系作出了先驱性的研究,包括创建了奥陶系。但百年来各国主要都集中于地区性的奥陶系研究,并建立了地区性的序列和标准,这在事实上一直都把英国的奥陶系划分作为国际间的对比标准。近三十年来,随着国际奥陶系分会不断推进各国奥陶系的研究工作,并在2007年完成了奥陶系三统七阶的全部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建立了全球标准。为了便于运用,建议将奥陶系的三统七阶分为20个间隔段,以利于洲际对比,并把地区性的统与阶准确地对比到国际标准上去。同时附上与年代地层划分相一致的奥陶系全球碳同位素的变化曲线。

张元动,王志浩,冯洪真,骆天天,B.-D.Erdtmann[6](2005)在《中国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述评》文中指出特马豆克阶是奥陶系第一个顶底界均已确立全球界线层型的年代地层单元,由于这两个GSSP都不在我国,因此如何在我国各个地区准确识别这两条界线,了解阶内的笔石和牙形刺序列,对我国奥陶纪地层和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特马豆克阶和奥陶系底界全球层型的纽芬兰GreenPoint剖面及特马豆克阶顶界全球层型的瑞典Diabasbrottet剖面,对界线附近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GSSP的确立过程作了简要回顾。在以往大量成果积累及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特马豆克阶的笔石序列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对吉林大阳岔等剖面的最新研究,华北板块的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从下至上可以识别出4个笔石带——Rhabdinoporaflabelliformisparabola带、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Psigraptusjacksoni带和Aorograptusvictoriae带,弃用以往长期使用的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同时提出华南的特马豆克阶从下到上可以识别出7个笔石带——Rhabdinopora?taojiangensis带,R.flabelliformisparabola带,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R.flabelliformisanglica带,Aorograptusvictoriae带,Acanthograptussinensis带,Hunnegraptuscopiosus带。对采自四川古蔺纳羊箐桐梓组顶部笔石标本的研究表明,该层位相当于特马豆克期末的Hunnegraptuscopiosus带。此外还将我国的特马豆克阶笔石序列与国外若干主要地区进行了对比。

汪啸风,陈孝红,王传尚,李志宏[7](2004)在《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 ,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 (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 )、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 ,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 :新厂阶 (或特马豆克阶 )、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 ,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 ,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 R.taojiangensis( =R.praeparabola) / H .simplex、 O.communis、 B.triangularis/ T.laevis、 U.austrodentatus、 N .gracilis和 N ankinolithus带的底部 ;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 /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 /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 ,分别以 A.ascensus和 D .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 ( GSSP)的对比 ,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

陈旭,樊隽轩,韩乃仁[8](1999)在《笔石Pseudisograptus的最小平均生命期》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浙赣三山地区完好保存的Pseudisograptus笔石体胎管和胞管纺锤层(增生层)的立体标本,参照现生翼鳃类杆壁虫和头盘虫类的生长速率,推算此类笔石的最小平均生命期。同时扼要介绍笔石个体古生态学及与之有关的原理和方法

王海峰[9](1997)在《吉林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奥陶纪最早期笔石的序列与对比》文中指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林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剖面的笔石研究,修正了该地区奥陶纪最早期(特马豆克期)的笔石序列,自下而上分为4个笔石带:1)Rhabdino-poraflabeliformisparabola带,2)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3)Psigraptus带和4)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并与国内外主要地区的笔石带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笔者认为R.f.parabola带为我国奥陶纪最早的一个笔石带,但与纽芬兰GreenPoint剖面和挪威Nrsnes剖面相比,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在R.f.parabola带之下缺少了以较小个体R.praeparabola和Staurograptusdichotomus发育为特征的R.praeparabola带。

韩乃仁[10](1996)在《浙江江山古生物地层研究述评》文中指出据215篇有关江山的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成果,简述了浙江江山古生物地层的研究历史.概述了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古生物研究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研究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的细微构造及生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测试地层的物质成分和划分岩相.加强对石炭系、二叠系的研究,以便对江山古生代地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PSIGRAPTUS在中国的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SIGRAPTUS在中国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奥陶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论
2 简要历史回顾
    2.1 1920~1958
    2.2 1959~1990
    2.3 1991~现在
    2.4 中国建立的主要统、阶
        2.4.1 新厂阶
        2.4.2 道保湾阶
        2.4.3 益阳阶
        2.4.4 玉山阶
        2.4.5 浙江阶
        2.4.6 艾家山阶
        2.4.7 钱塘江阶
3 综合地层与时间框架
    3.1 生物地层
        3.1.1 特马豆克阶底界
        3.1.2 弗洛阶底界
        3.1.3 大坪阶底界
        3.1.4 达瑞威尔阶底界
        3.1.5 桑比阶底界
        3.1.6 凯迪阶底界
        3.1.7 赫南特阶底界
    3.2 地质年龄
    3.3 化学地层
    3.4 磁性地层
    3.5 重大生物和地质事件
4 中国各大区对比格架
5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5.1 不同阶的时限差异和阶的再划分
    5.2 特马豆克阶底界 (即下奥陶统、奥陶系底界)
    5.3 凯迪阶底界的识别问题
6 结论

(2)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多类群的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概况和进展
第二章 地质概况及剖面介绍
    2.1 研究区的地质概况
    2.2 湖南益阳南坝剖面描述
第三章 系统古生物学研究
    3.1 笔石的系统古生物学
    3.2 几丁石的系统古生物学
    3.3 疑源类的系统古生物学
第四章 生物地层学研究
    4.1 笔石的生物地层学
        4.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2 笔石带的划分与对比
        4.1.2.1 Adelograptus tenellus带
        4.1.2.2 Aorograptus victoriae带
        4.1.2.3 Araneograptus murrayi带
        4.1.2.4 Hunnegraptus copiosus带
    4.2 几丁石的生物地层学
        4.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几丁石带的划分与对比
        4.2.2.1 Lagenochitina destombesi带
        4.2.2.2 Lagenochitina esthonica带
        4.2.2.3 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带
    4.3 疑源类的生物地层学
        4.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2 疑源类组合带的划分与对比
        4.3.2.1 疑源类组合带A
        4.3.2.2 疑源类组合带B
        4.3.2.3 疑源类组合带C
第五章 多类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5.1 研究方法简介
    5.2 笔石的多样性
        5.2.1 南坝剖面的笔石多样性
        5.2.2 江南斜坡带的笔石多样性
    5.3 几丁石的多样性
    5.4 疑源类的多样性
    5.5 多类群多样性的协同变化
    5.6 多样性变化的可能原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个人简历
附录2:系统古生物学涉及笔石重要性状测量数据表
附录3:南坝剖面晚特马道克期几丁石丰度表
附录4:南坝剖面早奥陶世疑源类相对含量表
图版说明及图版

(3)中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3章 岩石类型及特征
    3.1 碳酸盐岩
    3.2 碎屑岩
    3.3 硅岩
    3.4 变质岩
第4章 沉积环境研究
    4.1 基干剖面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4.2 沉积环境类型
    4.3 剖面对比研究
第5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
    5.1 单因素分述
    5.2 新厂阶单因素分析
    5.3 新厂期岩相古地理
    5.4 红花园阶单因素分析
    5.5 红花园期岩相古地理
    5.6 古地理演化特征
    5.7 沉积模式
第6章 岩相古地理与油气
    6.1 生烃条件
    6.2 储集条件
    6.3 保存条件
    6.4 油气远景区预测
第7章 结论
图版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华南上特马道克阶的笔石带序列及其全球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及剖面简介
2 笔石带划分与对比
    2.1 Adelograptus tenellus带
    2.2 Aorograptus victoriae带
    2.3 Araneograptus murrayi带
    2.4 Hunnegraptus copiosus带
3 特马道克阶的顶界

(5)奥陶系研究百余年:从英国标准到国际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的回顾
二、国际奥陶系分会三十年
三、全球奥陶系年代地层分类及对比
    1 各主要地区的地区阶
        1.1 英国
        1.2 北美
        1.3 波罗的海地区
        1.4 澳大利亚
        1.5 中国
        1.6 西伯利亚
        1.7 地中海和冈瓦纳北部地区
    2 奥陶系各阶的间隔段 (slices)
    3 奥陶纪碳同位素曲线漂移的年代地层框架

(6)中国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马豆克阶底界和顶界的全球界线层型(GSSP)
    1 底界
    2 顶界
二、我国特马豆克阶的底界和顶界
三、中国各板块特马豆克阶的笔石序列
    1 华北板块
    2 华南板块
        2.1 扬子台地
        2.2 江南斜坡带
        2.3 珠江盆地
    3 滇缅马板块和西藏板块
    4 柴达木板块
    5 阿拉善板块
    6 塔里木板块
    7 哈萨克斯坦板块
四、中国特马豆克阶笔石序列的国际对比

(7)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全球奥陶系和下志留统年代地层研究的进展
二、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年代地层的划分
三、中国奥陶系统与阶的名称、界线层型剖面和界线标志
四、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的划分
    1 龙马溪阶与志留系-奥陶系的界线
    2 大中坝阶
五、结 语

四、PSIGRAPTUS在中国的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奥陶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张元动,詹仁斌,甄勇毅,王志浩,袁文伟,方翔,马譞,张俊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1)
  • [2]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多类群的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及多样性研究[D]. 王文卉. 南京大学, 2013(08)
  • [3]中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D]. 苑伯超. 长江大学, 2013(03)
  • [4]华南上特马道克阶的笔石带序列及其全球对比[J]. 冯洪真,李明,张元动,B.D.Erdtmann,李丽霞,王文卉.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5)
  • [5]奥陶系研究百余年:从英国标准到国际标准[J]. 陈旭,Stig M.Bergstrm. 地层学杂志, 2008(01)
  • [6]中国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述评[J]. 张元动,王志浩,冯洪真,骆天天,B.-D.Erdtmann. 地层学杂志, 2005(03)
  • [7]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J]. 汪啸风,陈孝红,王传尚,李志宏. 地层学杂志, 2004(01)
  • [8]笔石Pseudisograptus的最小平均生命期[J]. 陈旭,樊隽轩,韩乃仁. 古生物学报, 1999(03)
  • [9]吉林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奥陶纪最早期笔石的序列与对比[J]. 王海峰. 地层学杂志, 1997(04)
  • [10]浙江江山古生物地层研究述评[J]. 韩乃仁.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6(03)

标签:;  ;  ;  ;  

在中国发现 PSIGRAPTUS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