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尽志不至可无悔矣(论文文献综述)
夏童童,程琳[1](2021)在《尽志无悔矣——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随感》文中研究说明"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在这一创作理念之下,王安石写有《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叙述了他与友人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因此引发议论,若想成就一番大事,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得拥有坚定顽强的意志与信念。正是这样的态度,对生活的体悟引发我们如今的再思考。
雷声[2](2020)在《文风与人格——《游褒禅山记》备课札记》文中指出经典的作品,是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形式的。作为一篇另类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得重说理,轻记游,有点枯燥。但对其文本仔细品读,揣摩语句的形式风格;结合"拗相公"王安石的一些史料,我们就会在"尽吾志"的汹汹说理中体会到一种浩荡板正的文气,感受到作者人格的倔强坚毅,在作品与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生命的联系。一、批文见情,文本语言与形式的解读《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难教的游记。宋人散文论道说理的特点在这篇游记中表现得非常
王卫红[3](2019)在《基于“一体四面”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高考文言文阅读又占据了 19分的分值,而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却历来被人们所诟病。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为文言上要求字字落实,逐句翻译,将“言”从“文”中分离出来,抽象成文言语法,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占去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谈文言文“色变”,有抵触和畏难情绪,学习效率低;且教师教授文言文的功利性强,只是围绕高考的体型进行教学,导致文言文课堂章法教学的浅尝辄止,文学的鉴赏没有深入,传统文化的体验、熏陶流于泛泛而谈,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上落实得不到位。针对以上教学现状,访谈了一线教师,做了文本案例分析,调查了当前教学现状的原因,得出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教科书上的单元说明、课文练习这三项的设计和要求上都存在“文言”、“文章”、“文学”、“文化”某个层面的缺失。针对这些层面的缺失,研究了文言等四个层面的教学策略。文言层面,研究了“以文促言”的策略,即在语言的运用中学习文言;在研习章法中学习文言;在文学鉴赏中学习文言;在品味文化中学习文言。文章层面,舍弃了对文章的文体、实用功能的研究,重点研究文言文的章法,并把文学层面的“章法考究处”单独抽取出来放入文章的章法层面研究。文学鉴赏层面,将一体四面中的“鉴赏炼字炼句处”细化为:体会遣词造句的艺术,鉴赏文本的写作手法,感悟并体验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三方面的研究。文化层面,笔者选取了识记文化常识的策略和辩证地学习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文化常识指的是文言文中记载的具体的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等内容,传统文化指的是文言文传达的古代仁人志士的思想和情感。在“一体四面”的文言文教学思想的宏观指导下,笔者进行细化和具化,力求研究出一些实用性和可操行强的策略。本文在“文言”、“章法”、“文学”、“文化”四个层面进行研究,在各个层面分别提出策略,共计14条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分别选取了记叙、游记、议论、抒情四大文体的文言文《鸿门宴》、《游褒禅山记》、《师说》、《归去来兮辞》进行教学实践,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用实践来检验笔者提出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实操性和可行性。本研究旨在提高文言文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文言的语言运用性,提高文言学习的效率;深化章法教学,促进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方法的掌握,促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增强文言文的文学作品鉴赏性,回归文言文的本质属性——文学作品,而非学习文言知识的工具;升华文言文的文化解读,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终落脚点落实到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最终促进语文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落实与提高!
宋加群[4](2017)在《人弃我取 别行一路——从思维的角度评析《游褒禅山记》》文中认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既有思维广度又有思维深度的文章。它融合记游和说理为一体,表面上看是记游,实则借记游,写感想,发议论。本文试从思维的角度,抓住两个核心词语:记和理,体会《游褒禅山记》所体现的深度思考和独特魅力。
翟盼盼[5](2017)在《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周易》是我国传统经典之一,後经演变成为“群经之首”,受到历代推崇。现在的通行本《周易》包括《周易本经》和《易传》两大部分。“传”是解释“经”的。经文含卦象、卦辞和爻辞三个部分,传文含《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个部分,故而又称“十翼”。自孔子增补《易经》“十翼”之後,历代多位经师也进行了《周易》的注释工作,最具代表性的有东汉郑玄所撰《易注》、魏王弼所撰《周易注》、唐代孔颖达所撰《周易正义》、北宋程颐所撰《周易程氏传》、南宋朱熹所撰《周易本义》、明修《周易大全》、清代李光地等所撰《周易折中》等。本文整理研究的是清初着名理学家陆陇其“笺注”的《周易传义》,内容和体例上均与李光地《周易折中》有相似之处,可作清代易学研究补充之用。本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陆陇其其人和他所“笺注”的《周易传义》,下编是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的正文内容。
马刘[6](2015)在《《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教学案例》文中研究表明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二课时一、教学情况分析《游褒禅山记》是文言文单元中的一篇游记。高中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本文,本课设计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尽吾志"及"深思而慎取"的思想;2、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并通过创作实践来体验;3、领会通过自己经历反思人生,总结经验,从而更好选择未来的人生精神;
雷琼[7](2013)在《高中文言虚词疑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虚词教学又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以高中语文课本中高考必备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之、其、以、而、焉五个虚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课本中这五个虚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给出出现频率;追溯其意义来源;利用训诂知识和手段对每一个具体语境中的虚词辨识其词性和语法意义;对每一个虚词的词性类别进行分析和归类;对存在争议的疑难现象和中学教师及学生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不回避,进行深入剖析,给出我们的说法和理由,以期对中学文言文中的教与学,特别是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翟俊玉[8](2011)在《2011年全国中考佳作展评(二)》文中提出【真题回放】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作文题努力:①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现代汉语词典》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有"努力"的故事,时常有对"努力"的思考……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思考呢?请以"努力"或"努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张正耀[9](2010)在《《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文中研究表明(上课铃响,师生互致问候)师:昨天的课上,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情况,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进行了梳理,对课文的整体意思也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有的同学还就一些重点字词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桑文彬[10](2008)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游褒禅山记》的重要思想与陈国宇老师商榷》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语文》2007年第26期上有陈国宇老师的《从创新角度解读〈游褒禅山记〉中的重要思想》一文。文章认为,王安石明确提出,人要能至"此险远"见"非常之观",即取得成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不能无物以相之,即应该有物相之。并对三方面因素作了深刻细致地分析,读后受益非浅。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多次教此文,
二、尽志不至可无悔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尽志不至可无悔矣(论文提纲范文)
(2)文风与人格——《游褒禅山记》备课札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批文见情,文本语言与形式的解读 |
(一)选词的解读 |
(二)炼句的解读 |
(三)文风的解读 |
二、知人论世,作者史料的解读 |
(3)基于“一体四面”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一) 一体四面的研究 |
(二) 言文结合的研究 |
(三) 章法层面的研究 |
(四) 文学层面的研究 |
(五) 文化层面的研究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
(一)人教版必修高中文言文选文情况概述 |
(二) 教学设计现状 |
(三) 教师的教学现状 |
(四) 学生的学习现状 |
二、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
(二) 教师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
(三) 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考文言文的考试题型 |
(二) 单元说明 |
(三) 课后练习 |
二、教学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教师教学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 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基于“一体四面”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
一、“一体四面”概述 |
(一) 王荣生“一体四面”的基本内容与启示 |
(二) 一体四面的新认知 |
二、文言层面的教学策略 |
(一) 在语言的运用中学习文言 |
(二) 在章法层面的学习中学习文言 |
(三) 在文学层面的学习中学习文言 |
三、章法层面的教学策略 |
(一) 从“炼字——抓标题关键字”切入 |
(二) 从主旨切入 |
(三)从词句推敲切入 |
四、文学层面的教学策略 |
(一) 体会文本遣词造句的艺术 |
(二) 鉴赏文本的写作手法 |
(三) 感悟并体验文本的思想和情感 |
五、文化层面的教学策略 |
(一) 结合语境,识记文化常识 |
(二) 谈写结合,与时俱进辩证学习传统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基于“一体四面”的《鸿门宴》、《游褒禅山记》、《师说》、《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
附录B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师访谈问卷 |
附录C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5)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上编 陆陇其及《周易传义》“笺注” |
第一章 陆陇其生平及着述 |
第一节 陆陇其生平 |
第二节 陆陇其着述 |
第二章 《周易传义》“笺注”概述 |
第一节 《周易传义》“笺注”的体例 |
第二节 《周易传义》“笺注”的文献价值 |
第三章 《周易传义》“笺注”语言文字研究 |
第一节 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的注音方式 |
第二节 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的主要内容 |
下编 《周易传义》“笺注” |
凡例 |
周易传义 二十四卷 |
不足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高中文言虚词疑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言虚词研究及中学文言虚词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文言虚词研究 |
一、 虚词的定义 |
二、 虚词的分类 |
三、 虚词的作用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节 中学文言虚词教学研究 |
一、 中学文言虚词教学的现状 |
二、 文言虚词难教难学的原因 |
三、 文言虚词的解读 |
第二章 高考必考文言虚词中五个频率较高的疑难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之 |
一、 “之”的本义探究 |
二、 “之”的虚词词性归类 |
(一)“之”作代词 |
(二)“之”作结构助词 |
三、 如何区别“之”的用法 |
四、 “之”在用法上的疑难辨析 |
(一)“之”作代词 |
(二)“之”作结构助词 |
第二节 其 |
一、 “其”的本义探究 |
二、 “其”在用法上的疑难辨析 |
(一)“其”作语气副词 |
(二)“其”作代词 |
(三)“其”作连词 |
(四)“其”作助词 |
第三节 以 |
一、 “以”的本义探究 |
二、 “以”的用法 |
(一)“以”用作介词,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
(二)“以”字用作连词 |
三、 “以”在用法上的疑难辨析 |
(一)介词用法与连词用法的区分 |
(二)连词“以”所连接的两部分之间关系的辨析 |
(三) “以”疑难固定词组辨析 |
第四节 而 |
一、 “而”的本义探究 |
二、 “而”作连词,所表示的几种关系 |
三、 “而”在用法上的疑难辨析 |
(一) 表顺承关系和表并列关系如何辨析 |
(二) 表顺承关系和表修饰关系如何辨析 |
(三) 表顺承关系和表因果关系如何辨析 |
(四) 表顺承关系和表目的关系如何辨析 |
(五) “V1 而 V2”句式的辨析 |
第五节 焉 |
一、 “焉”的本义探究 |
二、 “焉”在用法上的疑难辨析 |
(一) 兼词说 |
(二)“焉”作兼词的判断方法 |
(三)“焉”其他词性的分析 |
第三章 学习文言虚词的基本方法 |
一、语法意义 |
二、语用关系 |
结语 |
感谢词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游褒禅山记》的重要思想与陈国宇老师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随以止”“不随以怠”是王安石反复强调的成功的重要因素 |
二、“不随以止”“不随以怠”是游记生发感慨的起因 |
三、“不随以止”“不随以怠”是中国高尚文人的基本操守 |
四、尽志不至可无悔矣(论文参考文献)
- [1]尽志无悔矣——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随感[J]. 夏童童,程琳. 参花(上), 2021(04)
- [2]文风与人格——《游褒禅山记》备课札记[J]. 雷声. 语文月刊, 2020(06)
- [3]基于“一体四面”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王卫红. 河南大学, 2019(04)
- [4]人弃我取 别行一路——从思维的角度评析《游褒禅山记》[J]. 宋加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16)
- [5]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整理与研究[D]. 翟盼盼. 西南科技大学, 2017(01)
- [6]《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教学案例[A]. 马刘.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4年教学案例, 2015
- [7]高中文言虚词疑难问题研究[D]. 雷琼. 吉首大学, 2013(03)
- [8]2011年全国中考佳作展评(二)[J]. 翟俊玉.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11(10)
- [9]《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J]. 张正耀.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2010(02)
- [1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游褒禅山记》的重要思想与陈国宇老师商榷[J]. 桑文彬.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