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石磊,王奎泉,朱悦[1](2022)在《央地关系、转移支付与保基层运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构建了转移支付资金获取和使用过程的博弈模型,对转移支付制度、地方政府行为对保基层运转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现有转移支付制度对自有财力强的地方政府更有利;(2)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观影响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趋于扩张,财政支出结构不优;(3)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和财政收入统筹能力不足是地方政府采取策略行为的原因。因此,当前要保障基层政府收入,以缓解基层运转的现实困局,未来要推动建立公共财政目标导向的财权同公共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从根源上解决保基层运转问题。
栗潇远[2](2022)在《从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到区域竞争——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密码”的跨学科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四十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体现为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的调和发展,更彰显了一般意义上后发国家的政府在创建和引导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但是政府角色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效用的机制仍然充满争论,最早的一批经济学家将之归因于中国1994年以来的财政分权,认为"税制改革"之后在地方政府激励的作用下形成市场维持型联邦主义,但这里实际上假定了这种地方政府间激励是趋好的价值判断,存在事后合理化的嫌疑。此后政治晋升激励理论和区域政府竞争模型更加深化了人们对政府角色在微观机制层面上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分权式改革同时带来了收益与代价,形成"趋好的竞争"和"趋坏的竞争"共存的局面,具体表现为在只能提供长期性回报领域低水平的政府支出比重。为了更好地对中国经济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全方位且深刻的解释,本文呼吁必须跳出单一学科的视野和框架,充分借鉴其他学科领域内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工具。
杨颖,周新扬[3](2021)在《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建构》文中提出对任何一个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都离不开一些基本维度和基本变量的支持。明晰这些维度和变量,并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组织行为的研究具有必要性。由于政府是行政组织,所以将政府行为的分析置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之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遵循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的基本思路,在群体行为基础上探寻组织行为与群体行为的不同,以及政府作为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不同,从而建构出一个适用于政府行为分析的一般性框架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周素红,廖伊彤,郑重[4](2021)在《“时—空—人”交互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安全事件是特定情境下"时—空—人"多要素交互作用时空过程的结果,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和相应的能力建设是应对公共安全事件长期而重要的抓手。在构建公共安全规划中"时—空—人"互动的研究框架基础上,分别对"预防、预警、应急、灾后"四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和工作重点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技术方法和保障支撑体系。首先,在内容体系方面,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国—省—市—县—镇等多层级规划编制体系和全国一盘棋的应急响应机制相适应,开展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制,重点解决面向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空间、设施、应急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在技术方法体系方面,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的时空要素识别与分析、时空过程模拟与预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在保障支撑体系方面,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新基建建设,构建和完善时空可达的公共安全设施体系和公共安全导向下的社会治理体系。
王彩霞[5](2021)在《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如何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实现不同需求层次的内外协调?本研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在当前时代条件下,这项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就发展战略而言,成为现代化强国是中国预计于2050年实现的目标。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国实现该目标的信心,然而,中国当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有鉴于此,明确现代化的引领性地位是中国今后坚定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基础与方向,这也为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理论研究提供框架与目标。为此,本文化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搭建国家需求层次分析框架,分析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国际发展合作历程,探讨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路径。在分析框架创建方面,本文以人为标准,衡量国家建构,分别结合历史、时代与文化三种情境,推演出国家具备权力、利益与道德三类人格。由这一多元人格属性可见,国家是包含主权象征、利益集成与人本关切的复合体。因此,国家行为受多重因素制约,具有一定可观察性,可外化国家基本需求。考虑到,人的需求与国家需求具有通约性,故此,可借助人的需求类比国家需求,这构成跨学科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前提。据此,国家需求分为主权需求、发展需求、国际责任需求、国际地位需求与现代化需求,不同需求层次的内涵因时因事因国别因形势而异。在需求正向转化上,后一需求以前一需求的实现为前提;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出现由较高层次需求向较低层次需求的逆转。在国际社会化情境中,国家对自身需求的调节以及国家间需求的调和,同属国家间互动与需求协调的研究议题,这构成本文的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具体至案例选择,本文以中国自建国至今的国际发展合作进程与转型为研究重点。改革开放是分析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演化的时间分界线,受时代认知、路径抉择与规范扩散影响,自改革开放后,国家优先需求发生调整,由主权需求优先调整为发展需求优先。当前,在中美大国竞争升级、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发展格局亟需重塑等背景下,中国进入不同层次需求均需兼顾的新时期。由此,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亟待转型。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面临多重压力。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公共危机,百年变局变数增多,全球化逆潮与民粹主义叠加。受此冲击,新多边主义秩序重塑难度加大。面对这一外部环境变化,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处境相同,既遭受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质疑,也承受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除环境不确定性、身份被质疑以及竞争多元化的外部挑战外,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外界过度关注特定经济发展指标,这会干扰国家对现代化目标的理性认识;历史已存的发展失衡程度与时剧增,这不仅阻碍国家发展模式调整,也会制约国际发展合作水平提升;国内与海外利益人为划界,这会固化国家对长远利益的统筹布局。总之,诸多因素导致国家发展需求界定滞后。其次,国家自身需求认知失调。受主客观因素所限,国内与国际需求的分化大于整合;受国内外舆论影响,国际责任与国际地位需求所获关注不均;因目标宽泛,现代化需求与其他需求关联不足。再次,国际社会对国家需求的认可不足。外界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对多边发展倡议存疑;制度性话语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外交在由双边互动向多边参与拓展的进程中,缺乏社会基础。最后,国家多元需求实现存在制度建设欠缺,长期延续的优惠型国际发展合作原则、实践与主流国际发展话语体系存在张力,尚无应对全策;在管理上,专业机构尚待加强能力建设;多边合作的路径选择受到既有经验的制约。为推进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稳慎转型,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应对举措。其一,为明确发展需求,基于科学了解的实际,创新发展质量评估;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不同区域人力资源积累;基于海内外利益关联性,增拓中国利益;基于对内生性需求的关注,培养随时而动的定力。其二,为整合需求层次,将国际责任需求及时适度纳入可持续发展范畴;将维护主权完整与坚定发展需求作为追求大国地位的前提;将国民理性培育与大国崛起难度,用于协调内外对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知。其三,为提升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以切实的合作成效,破除外界疑虑;以运用话语扩散规律为前提,提升多边参与话语效能;以实际互动,消除各方假想,通过国际组织积累正向互动资源;以应对气候变化与疫情为契机,开展国际公共外交。其四,为完善国家需求实现机制,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性采纳国际发展规范;结合已有条件,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全面评估;结合能力与时机,推进三方合作制度化;结合内外机制现状,提高国际竞争抗风险能力。综上,这些路径有助于中国通过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向现代化目标稳健迈进。
刘滨[6](2021)在《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剑鸣,肖颖映,张晓瑶[7](2021)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合理适用及其优化: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文中提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已成为促进干部担当、创新的重要保护与救济机制,但在试点实践中,干部主动申请或党政机关主动适用容错免责机制仍面临不少困境。本文通过对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政府组织、干部个体和公众三方行为偏好互动影响的机理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梗阻张力。由于相关各方对容错纠错所持的心理价值、利益选择和面临的不利威胁各不相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出现了干部申请动力"偏软"、管理机关问责压力"偏硬"和免责救济途径"偏虚"等问题。进一步的案例剖析表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本身的优化并不能化解机制的短板,只有从法理、治理和情理三个维度,不断调适各相关方在机制适用中的行为偏好,实现机制文本优化与机制适用环境的耦合,才能提高机制的适用效能。
郭江[8](2021)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预算资金使用部门、第三方和财政预算部门三个预算绩效评价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性"和"非理性"角度分析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决策过程,构建三方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相互制约;采用"羊群效应"理论进一步剖析其学习、模仿行为。从推动财政预算部门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激励制度、提高预算资金使用部门项目绩效评价主动性、健全第三方行业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规范利益相关者行为的策略建议。
段志超[9](2021)在《诺敏河流域达斡尔族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关系的研究 ——以哈力村为例》文中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复兴是保持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中的重要一环,乡村聚落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达斡尔族作为中国北方具有游猎属性的少数民族,在国内分布着不同的群体,其中布特哈群体从居住地理环境及文化特征方面是有别于其它群体的族群,哈力村是布特哈群体的核心代表。本文以诺敏河流域达斡尔族莫力达瓦自治旗哈力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统计学等方法,对哈力村聚落空间和居住行为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寻找空间与行为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解析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哈力村聚落空间和居民情况、居住行为进行了调查介绍。其次,在现状调研归纳的基础上,对聚落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数据定量化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哈力村聚落空间中各要素的空间特点以及规律性变化。并对居住行为进行了量化评价,解读了行为的意义所在及行为在居民心中的心理重要等级程度;再次,对聚落空间和居住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聚落空间在基于住居行为分析的条件下,空间行为是否和空间构成要素的分布是相适应。最后,对当地达斡尔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展望,为后续同等类型村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为达斡尔族传统聚落的全面与深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为该民族地区聚落、民居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为该民族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汪鑫毓[10](2021)在《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F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央地关系、转移支付与保基层运转(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研究假说与影响机制 |
(一)研究假说 |
(二)影响机制 |
三、研究设计与博弈分析 |
(一)方法选择 |
(二)符号说明 |
(三)央地在转移支付上的博弈分析 |
1.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获取过程的博弈分析 |
2.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获取过程的博弈分析 |
3.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过程的博弈分析 |
(四)小结 |
四、地方政府的策略行为分析 |
(一)获取、使用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的策略行为分析 |
(二)获取、使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的策略行为分析 |
(三)地方政府策略行为成因分析——以中部某省H市为例 |
五、结论与建议 |
(2)从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到区域竞争——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密码”的跨学科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从财政分权到政治晋升 |
(一)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财税激励 |
(二)政治晋升激励 |
(三)中国分权式改革收益背后的代价分析 |
三、区域政府竞争激励 |
四、理解中国政经体制的跨学科探索 |
(3)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择组织行为学作为框架建构视角的原因与意义 |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的基本思路 |
(一)逐级递进的三种分析水平:群体行为是研究组织行为的基础 |
(二)互相关联的分析变量:群体与组织之间的不同是关键 |
三、基于组织行为基本思路建构的政府行为分析框架 |
(一)源于群体行为的基本变量组成 |
(二)与群体行为相区别的政府组织行为变量诠释 |
1. 基于群体与组织区别上的变量诠释 |
2. 基于政府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别上的变量诠释 |
(三)政府行为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
(4)“时—空—人”交互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时—空—人”公共安全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
2 基于“时—空—人”互动的公共安全四阶段规划要素 |
2.1 预防阶段:考虑人口时空差异的风险评估与设施配置 |
2.2 预警阶段:基于自然人文时空耦合的监测预警 |
2.3 应急阶段:基于多源时空数据感知的应急调度 |
2.4 灾后阶段:应对身体心理康复的灾后恢复 |
3 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建构 |
3.1 公共安全规划内容体系 |
3.2 公共安全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
3.3 公共安全规划保障与支撑体系 |
4 结论 |
(5)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国家需求层次的理论建构 |
一、国家人格化:以人的视角建构国家 |
(一)国家建构的多维逻辑 |
(二)国家行为与动机的人格属性 |
二、人与国家的需求通约性 |
(一)人与国家的多元需求 |
(二)人与国家需求相通约的依据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国家应用 |
(一)“需求层次论”的理论内涵 |
(二)“需求层次论”的应用考量 |
(三)国家需求视角下的国际合作 |
(四)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国家需求 |
四、国家需求层次的分析框架 |
(一)国家需求的界定与层次 |
(二)多层需求的平衡与均衡 |
第二章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进展与方向 |
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历程 |
(一)主权需求优先的阶段(1949-1978年) |
(二)发展需求优先的阶段(1979-2018年) |
(三)多层需求兼顾的新时期(2019年至今) |
二、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动因 |
(一)时代主题判断 |
(二)改革开放实践 |
(三)国际规范内化 |
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方向 |
(一)由选择自立走向逐步开放 |
(二)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倡导 |
(三)由双边互动趋向多方参与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面临的挑战 |
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
(一)后疫情时代百年变局变数增多 |
(二)逆全球化下疫情民粹主义兴起 |
(三)新多边主义秩序重塑尚需时间 |
二、发展中国家身份引发质疑 |
(一)中国的身份定位存在分歧 |
(二)外界混淆中国的需求层次 |
(三)身份质疑导致行为的误判 |
三、新发展格局面临多重国际竞争压力 |
(一)权力转移下的大国竞争 |
(二)新兴崛起国群体内竞争 |
(三)区域强国间的机制竞争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存在的问题 |
一、国家发展需求界定滞后 |
(一)过度聚焦规模与速度 |
(二)地域差距的不断扩大 |
(三)跨国利益边界模糊化 |
二、国家需求层次的认知失调 |
(一)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相分隔 |
(二)国际不同层次需求关注不均 |
(三)现代化需求与其他需求疏离 |
三、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不足 |
(一)战略设计引发外界疑惑 |
(二)国际制度话语处于劣势 |
(三)国际社会交往基础薄弱 |
四、实现国家需求缺乏制度保障 |
(一)国际发展体系规范压力 |
(二)专业机构管理经验欠缺 |
(三)多边合作路径选择受限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路径抉择 |
一、明确发展需求优先方针 |
(一)重视发展质量创新评估 |
(二)均衡各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三)全方位调和海内外利益 |
(四)增强环境变化中的定力 |
二、统合国内外需求层次 |
(一)发展与国际责任适度关联 |
(二)国际地位基于主权与发展 |
(三)现代化需求贯穿于其他需求 |
(四)坚定发展中国家身份立场 |
三、增进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 |
(一)提升发展战略释疑成效 |
(二)提高多边外交话语效能 |
(三)积累国际社会互动资源 |
(四)长效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
四、完善国家需求的实现机制 |
(一)善用国际体系部分规范 |
(二)健全机构建设全面评估 |
(三)推进三方合作机制建设 |
(四)夯实国际竞争的制度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合理适用及其优化: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相关方的行为偏好分析 |
第一,心理价值—行为偏好。 |
第二,理性利益选择—行为偏好。 |
第三,心理价值—利益选择—行为偏好。 |
三、整合行为偏好:容错纠错机制优化的理论维度 |
(一)法理维度:有利于干部积极作为的价值导向 |
(二)治理维度:取得公共利益优先的成效 |
(三)情理维度:适度容错与科学纠错结合的人文关怀 |
四、管控适用环境:容错纠错机制达成“兼顾之手”的实践路径 |
(一)党政组织调整“发展之手”预期(38) |
(二)干部个人舍弃“救济之手”保障(39) |
(三)社会公众降低“保障之手”诉求(40) |
五、结论:实现机制优化与环境调适的耦合 |
(一)优化容错纠错机制文本,为改善机制的适用环境提供规范保障 |
(二)坚持适度容错与科学纠错并行,夯实机制适用环境的实践基础 |
(三)构建组织容错与社会容错耦合的制度文化,提高机制适用环境的弹性 |
(8)预算绩效评价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预算绩效评价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逻辑分析 |
(一)利益相关者范围界定 |
(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
(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逻辑分析 |
1.预算资金使用部门的行为逻辑 |
2.财政预算部门的行为逻辑 |
3.第三方的行为逻辑 |
三、“理性”角度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
(一)模型假设 |
(二)模型构建 |
(三)模型求解 |
四、“非理性”角度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
(一)基于信息学习效应的预算资金使用部门行为分析 |
(二)基于报酬激励的第三方行为分析 |
(三)基于声誉影响的财政预算部门行为分析 |
五、政策建议 |
(一)推动财政预算部门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激励制度 |
(二)提高预算资金使用部门项目绩效评价主动性 |
(三)健全第三方行业考核制度 |
(9)诺敏河流域达斡尔族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关系的研究 ——以哈力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缘起 |
1.1.2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聚落空间研究综述 |
1.2.2 达斡尔族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总结 |
1.2.4 相关行为理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哈力村聚落空间和居住行为调查 |
2.1 研究对象确定及调查方法 |
2.1.1 选择哈力村的原因 |
2.1.2 调查过程和方法 |
2.2 哈力村聚落空间调查 |
2.2.1 宏观聚落空间调查 |
2.2.2 中观聚落空间调查 |
2.2.3 微观聚落空间调查 |
2.3 哈力村居民情况及居住行为调查 |
2.3.1 宏观居民情况及居住行为调查 |
2.3.2 中观居民情况及居住行为调查 |
2.3.3 微观居民情况及居住行为调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哈力村聚落空间分析 |
3.1 聚落空间数据定量化 |
3.2 宏观聚落空间分析 |
3.2.1 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分布 |
3.2.2 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面积分析 |
3.2.3 构成要素间的面积关系 |
3.3 中观聚落空间的分析 |
3.3.1 住居院落构成要素布局分析 |
3.3.2 住居院落各构成要素面积分析 |
3.3.3 住居院落中构成要素面积与院落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
3.4 微观聚落空间分析 |
3.4.1 住居内部空间布局分析 |
3.4.2 住居内部空间构成要素面积分析 |
3.4.3 住居内部空间构成要素与居住建筑面积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哈力村居住行为分析 |
4.1 居住行为分类 |
4.2 居住行为量化评价 |
4.3 居住行为分析 |
4.3.1 宏观居住行为分析 |
4.3.2 中观居住行为分析 |
4.3.3 微观居住行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哈力村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的关系 |
5.1 宏观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 |
5.1.1 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位置与居住行为 |
5.1.2 聚落空间构成要素面积与居住行为 |
5.2 中观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 |
5.2.1 院落空间构成要素布局与居住行为 |
5.2.2 院落空间构成要素面积与居住行为 |
5.3 微观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 |
5.3.1 住居内部空间构成要素布局与居住行为 |
5.3.2 住居内部空间构成要素面积与居住行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1.1 研究成果 |
6.1.2 创新点 |
6.2 启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宏中观聚落空间构成要素面积统计表 |
附录 B 微观聚落空间构成要素面积统计表 |
附录 C 住居基础调研表 |
附录 D 居民一日行为跟踪观察调研表 |
附录 E 图录 |
附录 F 表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央地关系、转移支付与保基层运转[J]. 石磊,王奎泉,朱悦. 财经论丛, 2022(01)
- [2]从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到区域竞争——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密码”的跨学科探索[J]. 栗潇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建构[J]. 杨颖,周新扬. 大理大学学报, 2021(11)
- [4]“时—空—人”交互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体系构建[J]. 周素红,廖伊彤,郑重. 自然资源学报, 2021(09)
- [5]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D]. 王彩霞. 吉林大学, 2021(01)
- [6]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D]. 刘滨. 吉林大学, 2021
- [7]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合理适用及其优化: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J]. 郭剑鸣,肖颖映,张晓瑶. 政治学研究, 2021(04)
- [8]预算绩效评价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分析[J]. 郭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07)
- [9]诺敏河流域达斡尔族聚落空间与居住行为关系的研究 ——以哈力村为例[D]. 段志超.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10]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F市为例[D]. 汪鑫毓. 贵州财经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