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

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

一、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董艺宁[1](2021)在《头孢曲松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中的肺渗透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近年来,因肺炎造成的儿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肺炎仍然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部分的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多为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通常通过药物浓度与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关系来预测药物治疗效果,其药物浓度主要指血液中的浓度。目前,研究表明药物的组织浓度对抗感染治疗更有意义。理论上,肺组织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多数抗菌药物可以广泛分布在肺部并且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但事实上,不同药物在肺部药代动力学及渗透率的研究显示其在肺部的渗透性有很大的差异。药物在成年健康人群肺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多,在成年患者肺部渗透率的研究也有报道,然而其在儿童患者肺部的渗透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头孢曲松是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谱广,能够有效覆盖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厌氧菌,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及病原学治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头孢曲松在儿童的肺渗透性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头孢曲松在儿童中的肺渗透性,以获得相关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头孢曲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血液及肺部的药物浓度,获得肺部渗透性数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应用头孢曲松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肺渗透性研究。采用机会采样法收集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曲松浓度和尿素浓度。使用本课题组建立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血浆浓度预测,使用游离浓度估算公式计算血浆样本中头孢曲松的游离浓度。采用尿素稀释的方法计算肺泡上皮衬液中目标药物的浓度。头孢曲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肺渗透性表示为肺泡上皮衬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的比值。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患者22名,肺泡上皮衬液采集时间点的头孢曲松血浆总浓度(平均值±标准差)为16.65±32.64 μg/mL,中位值为3.59μg/mL,范围为1.07-138.71μg/mL,计算出血浆头孢曲松游离浓度为1.44±3.64μg/mL,中位值为0.17μg/mL,范围为0.06-16.73μg/mL,头孢曲松肺泡上皮衬液浓度为7.13±8.81μg/mL,中位值为2.69 μg/mL,范围为0.61-21.69 μg/mL。头孢曲松肺泡上皮衬液浓度与头孢曲松血浆游离浓度的比值为12.18±5.15,中位值为13.47,范围为1.29-20.44。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血浆游离浓度对头孢曲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肺渗透性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头孢曲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部的渗透性强且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差异。

阚敏[2](2020)在《儿童体内高蛋白结合率抗生素的游离浓度监测及预估》文中认为背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剩余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只有游离的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可以产生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疾病状态和内源性、外源性物质取代等。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脏器发育、酶发育及转运体活性等均会影响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包括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相较总浓度,游离浓度的检测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高的成本,而儿童受到其特殊生理特点及伦理学规定的限制,难以获取较大体积的血液样本。目前,临床用于检测儿童体内药物游离浓度的方法仍十分有限。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是儿科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且二者均具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已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体内,高蛋白结合药物的游离水平与成人有显着差异,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而游离浓度的过低或过高,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毒性反应,从而产生不良的临床结局。因此,了解儿童体内药物与蛋白结合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儿童的药物治疗提供有效信息,达到提高治疗有效性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高灵敏度,样本体积较小的游离浓度分析方法,为临床开展儿童体内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游离浓度监测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有效工具。同时更进一步研究儿童体内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的影响因素,利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对游离浓度进行预估,以便在临床无法直接测量游离浓度时,简单快速的获得儿童患者体内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游离浓度。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紫外检测器(HPLC-UV),建立和验证微量血浆样本中,头孢曲松总浓度和游离浓度的分析方法。同时收集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儿童患者的血液样本,运用已建立的分析方法获取样本总浓度及游离浓度。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使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总浓度,白蛋白,年龄等因素对头孢曲松蛋白结合的影响,并得到回归方程。使用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PE)等指标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及体内经验方程、疾病校正方程进行预测性能的评估,以得到最佳的儿童体内头孢曲松游离浓度的预测方程。使用HPLC-UV,建立和验证微量血浆样本中头孢哌酮总浓度的分析方法。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超滤离心的前处理,建立和验证微量血浆超滤液中头孢哌酮游离浓度的分析方法。同时收集使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的儿童患者的血液样本,应用已建立的分析方法获取样本总浓度及游离浓度。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使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总浓度,白蛋白等因素对头孢曲松蛋白结合的影响,并得到回归方程。结果头孢曲松总浓度在2-6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6%,提取回收率接近100%且稳定。头孢曲松游离浓度在0.1-1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且准确度在97.4%-105.7%范围内,精密度均小于7.6%。研究共纳入92名婴幼儿患者,共收集到95份血浆样本,经检测,患者的总浓度和游离浓度分别在3.6-339.3μg/mL和0.4-135.6μg/mL范围内,头孢曲松的游离比例在4.8%至40.0%之间,呈现浓度依赖性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总浓度,白蛋白,胆汁酸和前白蛋白为游离浓度的显着影响因素,其中总浓度和白蛋白为强影响因素。对比发现,疾病校正方程的预测性能最佳,适合用于儿童头孢曲松游离浓度的预估。头孢哌酮总浓度在0.05-100μg/mL范围内取得良好线性,准确度在90.5%-95.5%范围内,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3%。头孢哌酮游离浓度在5-50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经验证,方法未见明显基质效应,回收率稳定;准确度在91.5%-105.0%之间,精密度均小于8.1%。研究共纳入17名新生儿患者,共收集了 17份谷浓度水平的血液样本,经检测,患者的总浓度在1.1-45.6μg/mL范围内,游离浓度在0.4-11.2μg/mL范围内,样本中头孢哌酮的游离比例在11.2-48.0%范围内,显着高于已报道的成人体内游离比例。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头孢哌酮总浓度为游离浓度的显着影响因素,白蛋白与游离比例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头孢哌酮游离浓度的预测良好。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并验证了快速、可靠的HPLC-UV分析方法,用于分析血浆中头孢曲松的总浓度和游离浓度,阐明了儿童体内头孢曲松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因素,并对头孢曲松的游离浓度进行预估,可促进儿童体内头孢曲松游离浓度的临床研究。此外,我们首次开发并验证了一种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LC-MS/MS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微量血浆中头孢哌酮游离浓度,可应用于儿童(新生儿)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同时我们发现新生儿群体中头孢哌酮的游离比例显着高于成人,且呈现较大个体差异性,为头孢哌酮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信息。

钱万桥,周芳,袁毅亦[3](2019)在《头孢曲松钠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择剂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状况和合理选取剂量情况。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100例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予以调查数据值资料分析,抽取时间是2017年02月至2019年06月,调查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类型,研究不同时间段出现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附件损害和皮肤受损占据百分率大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但无数据值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附件损害和皮肤受损占据百分率大于泌尿系统损伤占据百分率、外周血管损伤占据百分率、神经系统损伤占据百分率、心脑血管损伤占据百分率、药物热占据百分率、变态反应占据百分率、过敏性休克占据百分率、继发感染占据百分率、脏器损害占据百分率、其他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大于泌尿系统损伤占据百分率、外周血管损伤占据百分率,但无数据值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大于神经系统损伤占据百分率、心脑血管损伤占据百分率、药物热占据百分率、变态反应占据百分率、过敏性休克占据百分率、继发感染占据百分率、脏器损害占据百分率、其他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P<0.05)。应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引发的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大于应用头孢曲松钠之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占据百分率(P<0.05)。头孢曲松钠超剂量应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头孢曲松钠正常剂量应用情况。结论: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状况比较多,需要合理选取剂量,提升用药合理性。

邹谨霜[4](2019)在《头孢曲松钠杂质分析方法及致敏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疗效显着、不易耐药等特点,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之一。根据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头孢曲松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报告数在抗生素类药物中居于首位。有临床反映,该品种国内产品质量低于进口产品,因此,对头孢曲松钠的质量研究,尤其是杂质及致敏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建立更专属的方法,建立体外过敏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差异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反应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差异,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目前各国药典均未对所有已知杂质及高分子聚合物杂质进行有效控制;杂质的致敏性及杂质与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的关系尚未明确,国内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致敏性的差异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在以往杂质谱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凝胶色谱等多种分析手段及致敏性预测方法,研究杂质的分析方法、致敏性及国内外产品间致敏性的差异,为头孢曲松钠质量控制、过敏反应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为头孢类抗生素的聚合物杂质研究提供思路,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头孢曲松钠小分子杂质分析方法研究研究并建立了头孢曲松钠小分子杂质分析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离子对试剂,建立梯度洗脱程序,实现对头孢曲松钠已知杂质的有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梯度条件下可检出头孢曲松及7个已知杂质,头孢曲松与各已知杂质间的分离度均可达到1.5,检测限为8.8×10-3 ng,各破坏条件下产生的杂质均不影响主峰的检出,样品中检出的杂质数较药典方法多。本试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改善了药典方法在分离度、杂质控制上的不足,具有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耐用性好、杂质检出多的优点,更适用于头孢曲松钠中小分子杂质的控制。2.头孢曲松钠聚合物杂质分析方法研究研究并建立了凝胶色谱、质谱及二维液相-质谱联用系统,利用柱切换逐一分析凝胶色谱系统主峰前的“聚合物杂质峰”,确定“聚合物杂质峰”为混合物,找寻其中与聚合物杂质量相关的指针性杂质,确定其出峰位置,并建立了普适性更佳的聚合物杂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较药典方法检出的聚合物杂质量高,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更强、专属性更好、分离度更好、分离效能更高的优点,更能准确有效地控制头孢曲松钠中的聚合物杂质。3.头孢曲松钠杂质致敏性研究研究并运用直接肽链反应(DPRA)试验预测头孢曲松钠已知杂质的致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头孢曲松钠已知杂质AE-活性酯、2-巯基苯并噻唑(单M)、7-氨基头孢三嗪(7-ACT)、7-氨基头孢烷酸(7-ACA)、反式头孢曲松均具有较强的致敏性,且杂质的致敏性明显高于该药物本身,说明头孢曲松钠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可能与这些致敏性杂质有关,应对这些杂质制定合理的限度严格控制。通过小鼠腘窝淋巴结试验对不同企业间的产品进行致敏性预测并结合DPRA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头孢曲松钠具有潜在致敏性,国内外生产企业产品间致敏性无显着差异。

张倩[5](2019)在《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基础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已成常态,多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模式。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多药治疗中十分常见,但因安全性问题,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关注品种,其临床联合用药的情况复杂,然而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却相对薄弱,给临床用药带来未知的效益或风险。丹红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受到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专家共识的推荐,已经形成了《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但其在联合用药方面研究仍相对较少。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据临床文献研究和通过临床数据挖掘,基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发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及在这种情况下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临床高频联用的应用实际,且两者有较多体内共同转运蛋白靶点的研究报道,选择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作为代表性联合用药组合,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等角度,评价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的相互作用特性及作用机制,以期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临床联合用药潜在的效益与风险,为后期完善丹红注射液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提供研究基础。一、文献研究本章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现状。进一步检索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及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为设计临床数据挖掘和药物相互作用方案,发现药物相互作用特征和可能机制提供基础。(一)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临床常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能够协同增效,但是两者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报道较少。常见临床报道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出现配伍禁忌,但是两者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二)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1.目前只有少量关于丹红注射液与头孢菌素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但没有检索到两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文献。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有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性药动学相互作用,其主要酚酸类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外能够显着抑制人肝微粒体9种CYP 450亚型酶和大鼠肝微粒体相应的亚型酶;在转运体方面,丹红注射液能够显着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3和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2.头孢菌素类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在血浆蛋白和转运体两个方面:头孢曲松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代表药物;与头孢菌素类相关的摄取型转运体主要是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及肠道寡肽转运体PEPT1和PEPT2;有关的外排型转运体主要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MRP4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筛选出2013年~2015年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7713例病案,建立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数据库,共登记73653条有效用药记录,针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主要诊断及联合用药情况开展数据挖掘,为设计药物相互作用实验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1.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占75.82%,临床主要诊断为高血压(72.29%)、脑梗塞(58.25%)、冠心病(40.94%)和糖尿病(27.28%),四大诊断关联密切,超过90.22%的患者有并发症。2.选取6935例四大诊断患者的有效用药信息66729条,按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丹红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脑血血管疾病用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频次逐年递增;女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男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脑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80岁以下患者多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脑血管疾病用药,80岁以上患者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和利尿药(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65%,最小提升度1.00)。(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1.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占86.27%,主要的并发感染诊断为肺部感染(25.05%)、尿路感染(9.19%)和肠胃炎(8.90%),出现频率最高关联密切的诊断为高血压和肺部感染(支持度25.05%)。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68.77%),其次喹诺酮类(32.01%),再次青霉素类(11.31%),其中联用频次最高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基于江苏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033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有10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有8例是联合使用头孢类,但不能判断不良反应/事件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必然相关。临床文献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且两者在体内的共同靶点相对较多,因此将联用频次最高的头孢曲松作为头孢类代表,与丹红注射液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三、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由于头孢曲松体内不被代谢,本章基于药物分布和排泄过程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及作用机制。(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过程中,单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曲松对丹红注射液体内过程的影响,联合用药导致p-香豆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显着下降(P<0.05),丹红注射液对头孢曲松的体内药动学影响较小。2.多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对头孢曲松体内过程的影响。多次联合用药7天,头孢曲松最高血药浓度降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先使用丹红注射液7天,再联合使用头孢曲松7d,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和体内暴露量,丹红注射液中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显着增加。3.单次与多次联合用药都可降低头孢曲松在老年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二)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显示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2.体外超滤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可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和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单体化合物与HSA结合方式以静态猝灭为主,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化合物可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静态猝灭结合参数,具体结合位点需进行分子对接考察。(三)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多次联合用药显着增加头孢曲松的尿液排泄量和累积排泄分数,头孢曲松的胆汁排泄量有增加趋势,这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2.多次联合用药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的趋势,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之一。3.联合用药对大鼠肾脏摄取型转运体rOat1、rOat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影响,对外排型转运体rB crp、rMrp4的基因表达也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能显着增加rMrp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丹红注射液可诱导HEK293细胞MRP2的基因表达,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尿液中外排头孢曲松增加,导致头孢曲松尿液排泄量增加,血药浓度减少。4.联合用药显着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的尿液排泄量,原因可能是高浓度头孢曲松从胆汁排泄,抑制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从胆汁排泄,代偿性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尿液排泄量。临床意义在成年和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降低头孢曲松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且联合用药与单用组的头孢曲松Cmax和AUC不等效,说明联合用药会影响头孢曲松的生物等效性,建议继续考察不同给药方案对头孢曲松的药动学影响,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四、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药效学是药物相互作用关注的终点,本章基于两者的主要药效,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效学相互作用。(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丹红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3593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与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体外联合药敏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协同作用。(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1.在使用丹红注射液的过程中联合使用头孢曲松,能够显着增加成年大鼠体内国际化标准比值、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凝血酶时间,降低血清TxB2水平,但对抗血小板功能没有显着影响。2.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能够显着增强老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功能、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功能,显着降低系统炎症因子水平,但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或单用头孢曲松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临床意义在成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增加丹红注射液酚酸类成分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联合用药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的Cmax和AUC不等效,药效学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增强丹红注射液在成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在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不显着影响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大鼠的体内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流变等方面的作用。

王芳,李永辉,郭瑞锋,刘欣欣[6](2018)在《从用药安全的视角分析国内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差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产药品说明书在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临床安全用药、药品生产企业修改完善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美国Hoffmann-La Roche Inc.为国内外厂家代表,对两个厂家的最新版(均为2015年修订)说明书中与安全性相关的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探讨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对策。结果二者在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适应证、警示语、禁忌证、注意事项、患者须知等项均存在差异,国产说明书较国外说明书简略,对安全用药的指导特别是儿童用药不够详尽具体,甚至安全用药关键项目如禁忌证存在信息缺失。结论国产说明书在用药安全方面的信息提示不足,存在风险隐患;建议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及时修改完善说明书中安全性相关信息。

刘桂萍,张林,张国领[7](2018)在《头孢曲松钠致包皮水肿1例》文中提出2017年10月,1例包皮水肿患者就诊解放军第309医院门诊。发病前,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接受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连续用药5 d后出现包皮水肿并逐渐加重。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患者被诊断为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性包皮水肿,并给予停用头孢曲松钠、门诊观察、随访等处理措施。停药2 d后患者包皮水肿症状逐渐减轻,停药3 d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观察28 d症状未再出现。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总结提示,头孢曲松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临床治疗,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甚至有严重的病例,不容忽视。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头孢曲松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处理。

潘梁,林东兴,涂志辉[8](2017)在《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82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收集82例不良反应,年龄>60岁42例,为51.22%。用药1 h内,出现不良反应55例(67.07%);用药1 h后出现不良反应27例(32.93%),发生频率最高的是皮肤受损25例,为30.49%;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7例,为20.73%。结论使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因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也会存在差异。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头孢曲松钠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

姜静[9](2017)在《头孢曲松联合其他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合理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与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处方中应用头孢曲松注射的1000张,采用ADRRMS软件统计头孢曲松不良反应病理报告,分析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与合理性。结果1000张处方中应用头孢曲松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64例,其中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28例,占43.7%。主要联合用药药品为电解质及调节水、抗病毒类、维生素等,联合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中较多的药品为利巴韦林、青霉素、地塞米松、氨曲南等。结论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着疗效,但联合用药不合理会造成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要注意合理性。

赵珊珊,李静[10](2016)在《皮试阴性的头孢曲松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皮试阴后使用头孢曲松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15年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报道的头孢曲松皮试阴性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5例不良反应报告,大部分发生在开始用药后510 min以及连续用药后>24h,以呼吸系统(31.54%)、皮肤及附件(19.46%)和心血管系统(18.79%)损害表现为主。结论:头孢曲松的使用和皮试需进一步规范;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在使用时仍应做到严密监护,以保证用药安全。

二、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头孢曲松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中的肺渗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治疗
        1.1.4 风险因素及预防
    1.2 头孢曲松
        1.2.1 理化性质
        1.2.2 药理作用机制
        1.2.3 药代动力学
        1.2.4 适应症
        1.2.5 用法用量
        1.2.6 不良反应
    1.3 药物的肺渗透性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现状
    1.4 群体药代动力学优势
2. 研究方法
    2.1 患者信息收集
        2.1.1 患者纳入
        2.1.2 给药方案
        2.1.3 信息采集
        2.1.4 样本采集
    2.2 样本浓度测定
        2.2.1 头孢曲松血浆浓度测定
        2.2.2 头孢曲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浓度测定
        2.2.3 尿素浓度测定
    2.3 数据分析
        2.3.1 模型确定
        2.3.2 模型验证
        2.3.3 血浆游离浓度计算
        2.3.4 肺泡上皮衬液浓度计算
        2.3.5 渗透率计算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
    3.2 血药浓度
    3.3 肺泡上皮衬液药物浓度
    3.4 模型验证
    3.5 渗透率
    3.6 相关性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儿童体内高蛋白结合率抗生素的游离浓度监测及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药物蛋白结合率
    2. 头孢曲松基本信息
        2.1 头孢曲松的理化性质
        2.2 头孢曲松的药理学机制
        2.3 头孢曲松的药代动力学
        2.4 头孢曲松的适应症
        2.5 头孢曲松的用法用量
        2.6 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
    3. 头孢哌酮基本信息
        3.1 头孢哌酮的理化性质
        3.2 头孢哌酮的药理学机制
        3.3 头孢哌酮的药代动力学
        3.4 头孢哌酮的适应症
        3.5 头孢哌酮的用法用量
        3.6 头孢哌酮的不良反应
    4. 监测及预测药物游离浓度的必要性
    5.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和意义
第二章 儿童体内头孢曲松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第一节 儿童体内头孢曲松总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儿童体内头孢曲松游离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儿童体内头孢曲松游离浓度的预测
    1. 试验方案
        1.1 研究方案设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给药方案
        1.4 患者信息和样本的收集
    2. 研究方法
        2.1 头孢曲松总浓度和游离浓度的测定
        2.2 预测公式
        2.3 预测性能评估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
        3.2 血药浓度测定
        3.3 多元线性回归
        3.4 预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儿童体内头孢哌酮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儿童体内头孢哌酮总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儿童儿童体内头孢哌酮游离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章 儿童体内头孢哌酮游离浓度的预测
    1. 实验方案
        1.1 研究方案设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给药方案
        1.4 患者信息和样本的采集
    2. 研究方法
        2.1 头孢哌酮总浓度和游离浓度的测定
        2.2 多元线性回归
        2.3 预测性能评估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
        3.2 血药浓度测定
        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3.4 预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f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头孢曲松钠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择剂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统计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类型
    2.2 统计不同时间段出现头孢曲松钠引发的不良反应状况
    2.2 统计头孢曲松钠不同应用剂量引发的不良反应状况
3 讨论

(4)头孢曲松钠杂质分析方法及致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头孢曲松钠小分子杂质分析方法研究
    1 头孢曲松钠杂质来源、结构及现行标准分析方法
    2 头孢曲松钠小分子杂质分析方法的研究
        2.1 分析方法及条件
        2.2 方法学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梯度洗脱方法建立
        3.2 系统适用性方法确定
        3.3 结果分析及比较
    4 小结
第二章 头孢曲松钠聚合物杂质分析方法研究
    1 头孢曲松钠聚合物杂质研究现状
    2 基于分子排阻色谱的方法研究及优化
        2.1 分析方法及条件
        2.2 TSK法与药典G-10 凝胶色谱法比较
    3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分析方法研究
        3.1 分析方法及条件
        3.2 结果及讨论
    4 聚合物指针性杂质研究
        4.1 二维液相-质谱分析方法及条件
        4.2 聚合物指针性杂质的确定及结构推测
    5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聚合物分析方法建立
        5.1 分析方法及条件
        5.2 方法学验证
        5.3 结果与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头孢曲松钠杂质致敏性研究
    1 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研究现状
    2 DPRA研究头孢曲松钠杂质致敏性
        2.1 DPRA方法的建立
        2.2 杂质致敏性结果及分析
    3 国内外产品致敏性差异研究
        3.1 小鼠腘窝淋巴结试验方法的建立
        3.2 产品致敏性差异结果及分析
    4 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头孢菌素聚合物杂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应用现状
        一、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
        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二、基于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一、单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二、多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三、单次和多次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体内头孢曲松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头孢曲松与丹红注射液主要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人血清白蛋白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尿液和胆汁排泄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三、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管分泌的影响
        四、联合用药对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尿液排泄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一、丹红注射液抗菌作用筛选
        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联用对临床MRSA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一、联合用药对成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从用药安全的视角分析国内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警示语和适应证项
    2.2 用法用量
        2.2.1 给药剂量
        2.2.2 给药途径
        2.2.3 给药时间和浓度
        2.2.4 新生儿
    2.3 不良反应项
        2.3.1 数据来源和ADR发生率
        2.3.2 不良反应名称
        2.3.3 描述的详细程度
        2.3.4 头孢类不良反应提示
    2.4 禁忌项
    2.5 注意事项和警告
    2.6 患者须知
3 讨论
    3.1 细化儿童用法用量
        3.1.1 给药速度
        3.1.2 给药途径
    3.2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更新说明书
        3.2.1 标明数据来源和ADR发生率
        3.2.2 收载的ADR应全面、详细
    3.3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4 注明抗菌谱、重视药敏试验、防控耐药细菌的发展
    3.5 重视患者教育

(7)头孢曲松钠致包皮水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头孢曲松钠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
    2.2 头孢曲松钠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
    2.3 头孢曲松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
    2.4 头孢曲松钠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8)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8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准
    1.3 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2.2 药物使用时间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2.3 用药剂量及用药原因
    2.4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3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
4 讨论

(9)头孢曲松联合其他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皮试阴性的头孢曲松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2.3 患者用药原因及过敏史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2.5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2.7 不良反应转归
3 讨论

四、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头孢曲松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中的肺渗透性研究[D]. 董艺宁. 山东大学, 2021(12)
  • [2]儿童体内高蛋白结合率抗生素的游离浓度监测及预估[D]. 阚敏. 山东大学, 2020(02)
  • [3]头孢曲松钠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择剂量分析[J]. 钱万桥,周芳,袁毅亦.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4)
  • [4]头孢曲松钠杂质分析方法及致敏性研究[D]. 邹谨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D].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从用药安全的视角分析国内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差异[J]. 王芳,李永辉,郭瑞锋,刘欣欣. 中国医药导报, 2018(29)
  • [7]头孢曲松钠致包皮水肿1例[J]. 刘桂萍,张林,张国领. 中国医药导报, 2018(09)
  • [8]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82例分析[J]. 潘梁,林东兴,涂志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9)
  • [9]头孢曲松联合其他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合理性分析[J]. 姜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8)
  • [10]皮试阴性的头孢曲松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赵珊珊,李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03)

标签:;  ;  ;  ;  ;  

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