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壮苗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

水稻壮苗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

一、水稻壮秧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巢英,王慰亲,郑华斌,李雪倩,罗友谊,邹丹,刘功义,韦银兰,郑志刚,唐启源[1](2021)在《盖土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有序机抛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有序机抛秧是一种新的水稻机械种植方式,其钵盘育秧一般播种后不进行盖土或基质覆盖,存在秧苗素质较差、秧苗生长不均匀等问题。本研究以美香占2号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比较了不同盖土方式和壮秧剂的使用对有序机抛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基质覆盖较传统泥浆覆盖和不盖土增加了秧苗的株高和叶龄,促进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增加叶片SPAD值,表现出较明显的秧苗素质提升。使用黄土覆盖较泥浆覆盖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秧苗素质,但其对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品种差异性。此外,本研究发现使用壮秧剂可提高机抛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增加根长并控制苗高。综合来看,覆盖基质+使用壮秧剂是提升有序机抛育秧秧苗素质的最优处理。

邵星宇[2](2021)在《壮秧剂与播量对机插水稻不同秧龄秧苗素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于2019~2020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进行,土壤为沙壤土,地力中等偏上,前茬小麦,土壤pH为6.0,全氮1.2g kg-1,碱解氮95mg·kg-1,速效钾88.3mg·kg-1,速效磷35.2mg·kg-1。围绕稻麦两熟条件下机插水稻培育壮秧,开展了壮秧剂与播量对长秧龄秧苗素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供试品种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试验一设同一播期播量(5月14日)和壮秧剂培育长秧龄秧壮秧试验,其中播量90g/盘、120g/盘(58cm×28cm,干种子)2个水平;壮秧剂为多·多唑、咪鲜·甲霜灵、苗壮丰和无壮秧剂对照(CK)4个水平。试验二为不同播期同天移栽的播量、壮秧剂、秧龄对大田高产优质的三因素试验,其中不同秧龄为主区,播量与壮秧剂为副区。秧龄设20d、25d和30d的3个水平;播量设90g/盘和120/g盘2个水平;壮秧剂设A:多·多唑、B:咪鲜·甲霜灵、C:苗壮丰和不施用壮秧剂(对照)4个水平,在5月15日,5月20日,5月25日进行拌种处理后播种,统一在6月14日进行大田移栽,采用人工模拟机械移栽。株行距为30cm×12cm,每穴栽插4苗。获得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本研究条件下,壮秧剂和播种量能增强秧苗素质,延长适栽期。多·多唑、咪鲜·甲霜灵、苗壮丰处理下秧苗素质均高于CK处理,在25d,30d长秧龄条件下,表现为壮秧剂能够矮化苗高0.3cm~3cm、0.3cm~3.4cm,增加单株叶面积、茎基宽和展开叶SPAD值,分别增加了 23.7%~20.1%~33.3%,5.3%~10.5%,7.5%~16.3%。其中苗壮丰壮秧剂25d和30d秧龄的秧苗素质最好,叶色浓绿,茎基粗壮,相比对照增粗0.3mm,在延长适栽期,增加秧龄弹性上效果最佳。90g/盘播量显着改善长秧龄阶段秧苗素质,较120g/盘播量能够矮化苗高1.5cm,增粗茎基宽0.2mm。在长秧龄阶段,苗壮丰在90g/盘播量表现良好,秧苗素质均处于高水平状态,充实度高。但在120g/盘播量时,虽然秧苗素质表现较好,但充实度不如咪鲜·甲霜灵处理。在培育长秧龄秧苗上,苗壮丰处理有明显优势。在稻麦两熟制地区,使用壮秧剂与降低播量能培育长秧龄壮秧,以缓解稻麦茬口紧张等问题,并推荐施用苗壮丰+90g/盘播量,该处理在长秧龄阶段秧苗素质处于最佳水平。2.本研究表明,各壮秧剂处理水稻产量高于CK处理,20d秧龄时,90g/盘+A(多·多唑)处理产量最高,在25d和30d秧龄时,B(咪鲜·甲霜灵)和C(苗壮丰)处理产量高于A(多·多唑)和CK处理。高产原因在于B和C壮秧剂有效提高了秧苗素质,秧苗素质提升后拉动群体颖花量的上升,上升了 2.7%~4.6%,同时保持千粒重相当或略有提升,其中C处理能显着提高结实率,提高了 1.43%。壮秧剂与播量能获得高产主要原因是前期能够有效提高秧苗素质,移栽时返青活棵快,物质积累量大,并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水稻产量也随着秧龄的延长而下降,秧苗素质提升后,B、C处理产量能达到20d+120g/盘CK处理水平。本试验中随着秧龄的延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 1.31~3.77(×104hm-2),0.18%~0.56%,0.13~0.24g。可能的原因是长秧龄秧苗缩短了大田生长期,籽粒灌浆时期缩短,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下降,最终导致减产。就播量而言,播种量为90g/盘的处理产量平均高于120g/盘播量处理0.56t·hm-2。由此,建议采取90g/盘+B处理或90g/盘+C能够削弱秧苗素质低下引起的产量下降,增加秧龄弹性,延长适栽期,缓解茬口矛盾。3.本实验表明,增强秧苗素质能够提高稻米品质。与CK相比,各壮秧剂处理能够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提高了 0.47%~0.98%,0.43%~0.70%,1.45%~3.44%,提高了稻米品质;垩白面积、垩白率和垩白度显着降低,平均降低了 3.57%~17.85%、1.05%~2.27%、1.13%~6.86%,增加了外观品质;与CK相比,壮秧剂处理蛋白质平均上升0.42%~1.17%,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平均上升0.44%~1.17%,0.62%~1.51%。秧龄与播量处理与壮秧剂处理类似,随着秧龄和播量的上升,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下降。壮秧剂处理中苗壮丰各项稻米品质较好。

徐杰姣[3](2021)在《壮秧培育、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文中认为机插水稻从本世纪初开始在我省推广使用,目前已成为我省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机插秧绝大多数为毯状育苗,具有高效省时的优点。但由于播种密度大、生长时间短、秧龄弹性小,在季节紧张的情况下,秧苗素质弱、成苗率低、返青时间长等不利因素被更加地放大,反过来又导致部分生产者来年进一步加大播种量,形成了苗越多、苗越弱的恶性循环,导致本田期施氮量增大,特别是分蘖肥用量过多,严重制约了机插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针对苗弱、秧龄弹性小的问题,生产上展了水稻生长调理剂(简称壮秧剂)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一些生产者又过分地依赖壮秧剂的调节作用,过度地延长秧龄,对秧苗栽后恢复生长产生了一定的隐患。针对机插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我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姚庄村欣农稻麦合作社及泗洪市稻米文化馆,以迟熟中粳水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开展了壮秧剂比较、播种量、秧田期施肥、秧龄、每穴栽插苗数、施氮量、分蘖肥施用方法等试验。研究了南粳9108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稻米品质等性状,明确了机插水稻南粳9108壮秧培育和氮肥运筹等生产技术,以期为机插水稻绿色、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指标。结果如下:1.壮秧剂比较试验:壮秧剂处理的水稻:1)苗高、茎基宽、根数等秧苗素质均显着优于CK处理。各种壮秧剂处理间秧苗素质差异不大;2)产量均高于CK处理,平均增加13.16%。产量大小顺序为育苗伴侣>育秧绿>杰伟>龙旗;3)抽穗期叶面积系数与CK处理相比及壮秧剂间均无显着差异;4)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较CK处理显着增加10.01%和12.14%,均以育苗伴侣处理最大;5)植株含氮率均低于CK处理,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高于CK处理。吸氮量以龙旗处理最大,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以育苗伴侣处理最大。2.播种量试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1)秧苗素质显着趋劣,以75g处理最优,200g处理最差;2)产量显着下降,产量、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在75g处理下最高;3)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显着下降,以75g处理最大;4)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显着下降,均以75g处理最大;5)植株含氮率显着提高,但植株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利用效率显着降低,植株含氮率以200g处理最高,其它三项指标氮肥利用效率均以75g处理最大。结合秧苗素质及栽插效率等因素,干种子直接播种条件下,每盘播种量以120~125g为宜。3.秧田期施肥试验:秧田期施肥处理:1)显着提高了秧苗素质,以壮+2次施肥处理最优,无壮+无肥处理最弱;2)显着提高了产量及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以壮+2次施肥处理最大;3)对叶面积系数无显着影响;4)显着增加了植株干物重,以壮+2次肥处理最大;5)显着增加了植株含氮率、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以壮+2次施肥处理最大。4.秧龄试验:随着秧龄的增加:1)秧苗素质显着趋劣,23d处理的株高、茎基宽、根数等指标均最优,38d处理秧苗素质最差;2)产量及构成因素显着降低,均以23d处理最大;3)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显着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干物重显着降低,均以23d处理最大;4)成熟期植株含氮率显着增加,以38d处理最大;成熟期植株吸氮量显着降低,以23d处理最大;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显着降低,均以23d处理最大。5.每穴栽插苗数试验: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1)产量、植株干物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以M5处理最大;2)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显着增加,以M7处理最大;3)成熟期植株含氮率显着下降,以M3处理最大。6.施氮量试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产量先增加后下降,以N20处理最大,每亩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以N25处理、N15处理、不施氮处理最大,处理间产量、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显着;2)叶面积系数、植株干物重均先上升后下降,前者以N25处理最大,后者以N20处理最大;3)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显着增加,均以N30处理最大;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着降低,以N15处理最大,氮肥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以N20处理最大。7.分蘖肥试验:随着分蘖肥用量的增加:1)壮苗处理的产量呈缓慢下降趋势,N1>N2>N3>N4;弱苗处理的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N3>N4>N2>N1,壮苗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弱苗对应处理,壮苗的产量较弱苗平均增加13.66%,弱苗产量最高的处理小于壮苗一次施肥处理的产量。壮苗处理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均高于弱苗,壮、弱苗处理下,产量的提高均依赖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增加;2)壮苗处理的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呈显着降低趋势,以N1-1处理最大,弱苗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N2处理最大,壮苗各处理的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弱苗处理;3)壮苗的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呈显着降低趋势,以N1处理最大,弱苗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N3处理最大,壮苗各处理的植株干物重均高于弱苗处理,较弱苗平均增加4.67%;4)壮、弱苗处理的成熟期植株含氮率均呈显着降低趋势,均以N4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植株含氮率较弱苗平均增加3.47%;壮、弱苗处理的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均呈显着增加趋势,均以N4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植株吸氮量较弱苗平均增加9.26%;壮、弱苗处理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以N1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以N3处理最大,弱苗处理以N2处理最大。随着分蘖肥用量的增加:1)壮苗处理的整精米率呈显着降低趋势,以N1处理最大,弱苗处理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N3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整精米率较弱苗平均增加0.78%;2)壮、弱苗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均以N2处理最低,壮苗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弱苗处理分别降低3.92%和10.58%;3)壮苗处理的食味值呈显着降低趋势,以N1处理为最大,弱苗处理的食味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N2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食味品质显着优于弱苗;壮、弱苗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显着降低趋势,均以N1-1处理为最大,壮苗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弱苗处理增加0.39%;壮、弱苗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呈显着增加趋势,均以N4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蛋白质含量较弱苗处理增加2.53%;4)壮苗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呈显着降低趋势,均以N1处理最大,弱苗处理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N2处理最大,壮苗处理的崩解值较弱苗增加6.07%;壮苗处理的回复值和消减值呈显着增加趋势,以N1处理最低,弱苗处理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N2处理最低,弱苗处理的回复值和消减值较壮苗降低2.99%,10.23%。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着线性负相关。壮苗水稻一次施用分蘖肥处理产量最高,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优于其它处理。弱苗水稻多次施用分蘖肥,虽能适度提高产量,但也使主要稻米品质指标有变劣的趋势。

李如意[4](2020)在《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后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水稻旱育秧苗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弱秧和药害等常有发生,严重影响水稻栽插质量、分蘖及抗倒性,成为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而化控剂能在旱育秧田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通过调节植株体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有效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秧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因此,研制水稻化控剂对实现水稻壮秧、提高秧苗抗逆性、降低水稻倒伏指数、促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三种化控剂进行复配,与育秧土混拌处理用于田间育苗,研究水稻化控剂对水稻幼苗秧苗素质、抗逆酶活性、秧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水稻移栽分蘖后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分蘖数、倒伏指数及产量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化控剂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酶活性施用化控剂后,水稻秧苗茎基部宽度及根系干重均显着提高,烯效唑能有效降低秧苗株高,复硝酚钠及α-萘乙酸钠可促进秧苗生长,三种药剂复配后能有效降低水稻苗期株高,防止秧苗徒长。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效果最佳,4叶期水稻株高显着降低7.04%,水稻茎基部宽度显着增加94.89%。水稻化控剂能显着提高水稻秧苗的SOD、POD活性及Pro含量,降低MDA含量。各处理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效果最佳。(2)水稻化控剂能调节苗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秧苗养分含量水稻化控剂能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改善苗床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释放,对水稻秧苗健壮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随化控剂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处理效果最佳。施用水稻化控剂后,水稻苗期叶片氮、磷、钾含量显着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显着降低,有效提高秧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以烯效唑3.125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三元复配作用效果显着高于各单剂处理。(3)水稻化控剂能改善水稻分蘖后植株生长,降低倒伏指数、增加产量水稻化控剂施用后,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显着提高,表现为: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单剂处理>1(CK)。水稻化控剂能有效降低水稻成熟期的倒伏指数,有效解决水稻生产中的倒伏问题。倒伏指数表现为:1(CK)>α-萘乙酸钠单剂>复硝酚钠单剂>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施用化控剂能有效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增加水稻每株平均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处理效果最佳,产量增长36.06%。

赖日芳,郑阿香,罗昊文,吴窕艳,赵旭泽,何隆鑫,王连祥,唐湘如[5](2020)在《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育秧是机插香稻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采用2种育秧盘(钵苗盘和硬秧盘)、2种育秧基质(稻田土和水稻育苗基质)、壮秧剂处理(以无壮秧剂为对照)搭配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处理和育苗基质育秧显着提高了香稻秧苗素质及抗性酶活性。本试验中,最优的育秧方式为基质硬秧盘壮秧剂育秧和基质钵苗盘壮秧剂育秧,这2个处理下秧苗的单株生物量最大,抗性酶活性最高。

张星,周凯,李小刚,李培江,顾朝军,严洪庆,胡晓勇,邢丽红[6](2020)在《陕南水稻机插秧2种育秧制剂的效果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比研究陕南水稻机插秧2种育秧制剂的效果,以为当地水稻机插秧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寒地旱育水稻壮秧剂不仅可显着提高苗高整齐度、成秧率,降低杂草数,单株秧苗素质整体上也优于育秧母基质,适宜在陕南地区使用。

李鹤鹏,魏中华,邵珊珊[7](2019)在《水稻苗床主要病害防控药剂筛选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指导水稻生产、减药增收,以龙粳31为植物材料,采用生产中用量较大的几种壮秧剂,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浸种剂、种子包衣剂设置14个处理进行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壮秧剂和种子处理剂对青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等水稻苗床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劲护浸种和苗元道壮秧剂育苗可有效防治黑龙江省苗床主要病害。其中,对青枯病防效84.72%,对立枯病防效93.06%,对恶苗病防效92.42%。同时,使用该方法育苗每100 m2苗床可节省成本50元以上。

章海坡[8](2019)在《机插水稻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指出2017-2018年,在江苏省泰州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试验基地,以大面积广泛应用的“瑞华”水稻育秧基质为材料,通过对育秧基质拌和育苗伴侣(24g/盘)、“杰伟”壮秧剂(25g/盘)及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00g/50kg/mu)处理,并设置18 d、23d、28 d三个移栽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机插水稻壮秧培育及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基质拌和壮秧剂、育苗伴侣及其一叶一心期均匀喷施多效唑组合处理,可提高水稻出苗率1.01-3.83个百分点,基质拌和壮秧剂与基质拌和壮秧剂并于一叶一心喷施多效唑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处理,比对照处理高4.36%、4.08%,秧龄对同一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显着了水稻成秧率,但处理间差异不大,随着秧龄的延长,水稻成秧率明显下降,最大下降率为7.82%。2.拌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显着加速了叶龄进程,并随着秧龄延长,叶龄进程差异趋大。不同壮秧剂处理中,以育苗伴侣对叶龄的促进作用快于壮秧剂处理。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的苗高最高,而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及一叶一心喷施多效唑则降低了幼苗高度,最终以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及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的苗苗高最小。在秧龄23天及之前,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的秧苗百苗鲜重与干重均小于纯基质对照处理,至秧龄28天时则高于纯基质对照处理,其中百苗鲜重高14.77%以上,百苗干重高26.67%以上。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处理的百苗鲜重与干重均大于纯基质对照处理,并随着生育时间的延长,差异越大。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移栽秧龄对秧苗根系生长均表现为随移栽期的延长,幼苗主根长增长,总根数逐渐增多,百株根鲜重与干重提高。壮秧剂促根生长效应优于育苗伴侣,多效唑则抑制了主根长的生长,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处理间差异减小。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单株根数与百株鲜重、百株干重均显着高于纯基质处理,并表现为拌和育苗伴侣处理高于拌和壮秧剂处理,两次生长调节剂处理高于一次处且,并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大,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与纯基质处理间的差异更大。基质拌和壮秧剂或育苗伴侣,以及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均显着增加了秧苗根系盘结力,并表现为壮秧剂处理大于育苗伴侣处理,长秧龄处理大于短秧龄处理。3.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均显着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以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并于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A4B2)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CKB2)增产0.6t/hm2,增6.54%。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处理的产量高于壮秧剂处理。不同秧龄处理间表现为随秧龄的延长,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秧龄23天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9.58 t/hm2,其比18天秧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2.0%,比28天秧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5.74%。产量结构上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较小。

段立华[9](2019)在《固体型水稻壮秧剂研究及作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水稻的优质与高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水稻农业生产中,培育壮秧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环节,现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高与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单剂筛选进行组配,形成固体型水稻壮秧剂,然后以“垦粳7号”水稻品种为材料,对固体型水稻壮秧剂的作用效果通过温室试验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培育水稻壮秧提供支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壮秧剂可有效调节秧苗高度,增加茎粗、侧根数及秧苗干重,其中Z4处理效果最好,在播种后25 d与35 d时,株高分别低于对照CKZ 15.52%和2.63%。在播种后35 d时,茎粗高出对照CKZ 33.85%,侧根数及秧苗干重分别高出CKZ26.86%和38.28%。2.水稻壮秧剂可明显提高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其中Z4和Z5在播种后35d时表现较佳,分别高出对照CKZ 16.73%和21.43%。施用壮秧剂可有效增加秧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其中Z4处理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高出CKZ 36.82%和8.77%。Z4与Z5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高出CKZ 31.27%和35.14%。壮秧剂可增强保护性酶活性,提高秧苗抗逆性,播后35 d,CAT酶活性最高处理为Z4,高出CKZ 22.18%,Z4的SOD酶活性最高,高出CKZ 6.75%,且与CKZ存在极显着差异。POD酶活性表现较高水平的处理为CKH与Z3,分别极显着高出对照CKZ 12.61%和11.12%。3.水稻壮秧剂可有效促进秧苗对有机物质的积累,使水稻经移栽缓苗后,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对照CKZ,其中Z4处理表现极佳,在茎粗、侧根数与秧苗干重方面,分别高出CKZ 27.83%、41.08%和61.88%,且与CKZ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

齐德强,冯乃杰,郑殿峰,梁晓艳[10](2019)在《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根系形态及抗性生理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根系形态及生理抗性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在壮秧上的应用及寒地地区高质量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龙粳31和龙稻21为试验材料,以单施壮秧剂为对照(CK),设6种复配壮秧剂(壮秧剂+调节剂)处理,各复配壮秧剂添加的调节剂及其比例分别为多效唑(MET,0.025%)、烯效唑(S3307,0.025%)、萘乙酸(NAA,0.002%)、胺鲜脂(DTA-6,0.001%)、脱落酸(ABA,0.005%)和CGR3(0.020%)。探讨不同复配壮秧剂处理对水稻幼苗根冠比、根系形态及抗性生理指标的调控效果。【结果】不同复配壮秧剂对龙粳31和龙稻21株高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壮秧剂对二者茎基宽有促进作用,其中ABA和MET处理的茎基宽均高于CK。各复配壮秧剂处理的水稻根冠比均高于CK,ABA处理的两个品种根冠比显着高于CK(P<0.05,下同)。各复配壮秧剂处理均可促进龙粳31根长增加;ABA和CGR3处理的两个水稻品种总根长和总根体积显着高于CK;CGR3处理对调控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明显,总根长、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均高于CK。MET处理可促进水稻根系SOD和CAT活性增加,降低根系中MDA积累,同时显着促进龙粳31根系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S3307处理显着促进水稻根系POD活性增加;各复配壮秧剂处理的龙粳31脯氨酸含量均显着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可显着提高龙稻21根系脯氨酸含量;ABA处理显着促进两个水稻品种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结论】施用复配壮秧剂整体可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抗性,其中添加MET和S3307处理的作用效果显着,尤其以添加MET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佳,可在今后壮秧剂的研发和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水稻壮秧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稻壮秧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盖土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有序机抛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秧苗素质考查
        1.3.2 叶绿素SPAD值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秧处理对机抛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不同育秧处理对机抛水稻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
    2.3 不同育秧处理对机抛秧苗SPAD值的影响
3 讨论
    3.1 机抛秧苗生长发育和秧苗素质对不同盖土方式的响应差异
    3.2 壮秧剂处理增强秧苗素质的原因
4 结论

(2)壮秧剂与播量对机插水稻不同秧龄秧苗素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壮秧剂和播量对机插水稻不同秧龄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壮秧剂和播量培育的秧苗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壮秧剂和播量培育的秧苗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2.4 壮秧剂和播量培育的秧苗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3.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壮秧剂与播量对机插水稻不同秧龄秧苗素质的调控效应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壮秧剂和播量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下秧苗的干物质积累
        2.3 不同处理下根冠比及充实度
        2.4 不同处理下黄叶动态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试供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方法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2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水稻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2.3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水稻成熟期株高的影响
        2.4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水稻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5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供材料与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方法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2.2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外观品质的影响
        2.3 壮秧剂、播量、秧龄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壮秧剂与播量对不同秧龄水稻秧苗素质的调控效应
        1.2 壮秧剂和播量对不同秧龄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3 壮秧剂和播量对不同秧龄稻米品质的影响
    2 本研究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壮秧培育、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水稻生产能力的演变
        1.1.1 我国水稻生产能力的演变
        1.1.2 江苏水稻生产能力的演变
    1.2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2.1 床土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2.2 壮秧剂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2.3 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3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茎蘖动态、分蘖成穗的影响
        1.3.1 基质、壮秧剂的影响
        1.3.2 播种量、秧龄的影响
        1.3.3 密度的影响
        1.3.4 施氮量的影响
    1.4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源库形成的影响
        1.4.1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源的影响
        1.4.2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库的影响
    1.5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物质生产、光合特性的影响
    1.6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根系性状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6.1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根系的影响
        1.6.2 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7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7.1 施氮量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7.2 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7.3 施肥时期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7.4 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8 栽培处理对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1.8.1 对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
        1.8.2 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1.8.3 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1.8.4 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1.9 江苏省机插水稻生产和氮肥施用现状分析
        1.9.1 生产现状分析
        1.9.2 氮肥施用现状分析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材料培育
        2.2.1 壮秧剂比较试验
        2.2.2 播种量试验
        2.2.3 秧田期施肥试验
        2.2.4 秧龄试验
        2.2.5 每穴栽插苗数试验
        2.2.6 施氮量试验
        2.2.7 分蘖肥试验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3.1 秧苗素质的测定
        2.3.2 茎蘖数的调查
        2.3.3 各器官干物重及叶面积的测定
        2.3.4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测定
        2.3.5 各器官含氮率的测定
        2.3.6 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的测定
        2.3.7 稻米营养和食味品质的测定
        2.3.8 稻米淀粉黏滞特性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壮秧剂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秧苗素质、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1.1 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3.1.2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1.3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1.4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1.5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1.6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2 播种量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秧苗素质、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2.1 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3.2.2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2.3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2.4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2.5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2.6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3 秧田期施肥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秧苗素质、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3.1 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3.3.2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3.3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3.4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3.5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3.6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4 秧龄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秧苗素质、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4.1 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3.4.2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4.3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4.4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4.5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4.6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5 每穴栽插苗数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5.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5.2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5.3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5.4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5.5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6 施氮量处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6.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6.2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6.3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6.4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6.5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7 分蘖肥处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3.7.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7.2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7.3 对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3.7.4 对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3.7.5 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7.6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8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及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秧田期处理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等性状的影响
        4.1.1 壮秧剂比较试验
        4.1.2 播种量试验
        4.1.3 秧田期施肥试验
        4.1.4 秧龄试验
    4.2 每穴栽插苗数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3 施氮量试验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4 不同秧苗素质、分蘖肥施用方式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形成、稻米品质、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黑龙江水稻生产概述及旱育秧苗现状
        1.1.1 黑龙江水稻生产概述
        1.1.2 黑龙江水稻旱育秧苗现状及潜在问题
        1.1.3 水稻旱育秧苗的重要环节
    1.2 化控剂概述
        1.2.1 化控剂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1.2.2 化控剂的研究进展
    1.3 水稻化控剂概述
    1.4 本研究中应用的调节剂
        1.4.1 烯效唑
        1.4.2 复硝酚钠
        1.4.3 α-萘乙酸钠
        1.4.4 壮秧剂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供试药剂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生长指标的测定
        2.3.3 抗逆酶活性的测定
        2.3.4 植株养分测定
        2.3.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6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2.3.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8 倒伏指数的测定
        2.3.9 分蘖及产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3.1.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1.2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3.2 化控剂的壮秧机理
        3.2.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3.2.2 化控剂对水稻苗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化控剂对水稻苗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化控剂对移栽后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3.1 化控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3.2 化控剂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3.3 化控剂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化控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5 化控剂对水稻成熟期倒伏指数的影响
        3.3.6 化控剂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4 讨论
    4.1 化控剂的壮苗机理
    4.2 化控剂对水稻分蘖后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3 化控剂应用现存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秧苗素质
        1.3.2 生理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3 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6)陕南水稻机插秧2种育秧制剂的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秧情况
    2.2 秧苗素质
        2.2.1 外观形态指标。
        2.2.2 生理指标。
    2.3 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7)水稻苗床主要病害防控药剂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调查项目及方法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率情况调查
    2.2 秧苗长势调查
    2.3 病害调查结果分析
        2.3.1 青枯病病情调查
        2.3.2 立枯病病情调查
        2.3.3 恶苗病病情调查
    2.4 成本效益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8)机插水稻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概况
    2.1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历程
    2.2 水稻育苗基质育秧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水稻育苗基质的发展趋势
        2.2.4 水稻育秧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
    2.3 不同移栽期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2.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 内容和方法
        2.5.1 研究内容
        2.5.2 研究技术路线
        2.5.3 试验地点与材料
        2.5.4 试验设计
        2.5.5 测定项目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秧苗成苗率、成秧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秧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秧苗根系盘结力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秧苗移栽后各关键时期茎蘖动态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秧苗移栽后各关键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7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4.1.1 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成苗率与成秧率的影响
        4.1.2 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4.1.3 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 讨论
        4.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影响显着
        4.2.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产量影响显着
        4.2.3 本研究创新点
        4.2.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固体型水稻壮秧剂研究及作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水稻壮秧剂的发展与现状
    1.3 水稻壮秧剂中各组分的作用机理
        1.3.1 化控剂的作用机理
        1.3.2 调酸剂的作用机理
        1.3.3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1.3.4 营养元素的作用机理
    1.4 常规水稻壮秧剂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分析
    1.5 水稻壮秧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拟研究问题的引出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供试药剂
        2.1.3 试验设备及仪器
    2.2 试验设计
        2.2.1 核心成分的组配筛选研究
        2.2.2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筛选的组配研究
    2.3 测定内容及方法
        2.3.1 出苗数测定
        2.3.2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5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2.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2.3.8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2.3.9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3.10 根系活力的测定
        2.3.11 移栽缓苗成活株数调查及缓苗后秧苗素质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烯效唑与胺鲜酯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 生根剂与噻苯隆组配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壳聚糖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4 杀菌剂组配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5 营养元素组配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6 固体酸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7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出苗指数与出苗率的影响
    3.8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8.1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株高的影响
        3.8.2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茎粗的影响
        3.8.3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侧根数的影响
        3.8.4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干重的影响
    3.9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9.1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9.2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9.3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9.4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SOD酶活性的影响
        3.9.5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POD酶活性的影响
        3.9.6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CAT酶活性的影响
        3.9.7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9.8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3.10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移栽缓苗效果的影响
        3.10.1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移栽缓苗率的影响
        3.10.2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缓苗后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中主要组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2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形态素质的影响
    4.3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4.4 固体型水稻壮秧剂对出苗数与缓苗后秧苗素质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根系形态及抗性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地上形态和根系形态的测定与分析
        1.3.2 根冠比测定
        1.3.3 根系生理抗性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秧苗地上形态和根冠比的影响
    2.2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
    2.3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抗性的影响
        2.3.1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SOD活性的影响
        2.3.2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POD活性的影响
        2.3.3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CAT活性的影响
        2.3.4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2.3.5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3.6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3.2 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根系生理抗性的影响
4 结论

四、水稻壮秧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盖土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有序机抛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J]. 巢英,王慰亲,郑华斌,李雪倩,罗友谊,邹丹,刘功义,韦银兰,郑志刚,唐启源. 杂交水稻, 2021(05)
  • [2]壮秧剂与播量对机插水稻不同秧龄秧苗素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邵星宇. 扬州大学, 2021
  • [3]壮秧培育、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徐杰姣. 扬州大学, 2021
  • [4]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D]. 李如意.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5]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赖日芳,郑阿香,罗昊文,吴窕艳,赵旭泽,何隆鑫,王连祥,唐湘如. 作物杂志, 2020(03)
  • [6]陕南水稻机插秧2种育秧制剂的效果对比研究[J]. 张星,周凯,李小刚,李培江,顾朝军,严洪庆,胡晓勇,邢丽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4)
  • [7]水稻苗床主要病害防控药剂筛选试验[J]. 李鹤鹏,魏中华,邵珊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1)
  • [8]机插水稻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章海坡. 扬州大学, 2019(06)
  • [9]固体型水稻壮秧剂研究及作用效果分析[D]. 段立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09)
  • [10]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根系形态及抗性生理的影响[J]. 齐德强,冯乃杰,郑殿峰,梁晓艳.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5)

标签:;  ;  ;  ;  ;  

水稻壮苗剂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