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发布的纤维、纺织品国家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丁慧慧[1](2020)在《负离子功能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空气负离子对人体有着特殊的功效,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生长素”。但随着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越来越低,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开发一种能够释放空气负离子的功能织物,尤其是与人体密切关联的服用织物,成为纺织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本课题在充分论述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选取电气石粉为负离子添加剂,选取纯棉针织物为基布,运用二浸二轧工艺制备成负离子功能棉织物,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负离子检测仪、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等手段,对研制的电气石粉的功能和负离子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有以下三个方面:1、纺织品整理用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运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的方式,对现有市场上粒径过大的电气石粉体进行研磨改性,制备出均匀的、能够有效整理到织物上的分散液。结果表明:在球料比1:3、玛瑙球填充量为80%条件下,研磨时间控制在15小时最佳。研磨后的粉体粒径显着降低,负离子发射量提高25%,对应粉体整理到织物上之后负离子发射量提高近一倍。另外在球磨过程中直接加入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显示其有效接枝,缩短后期整理时间,提高制备效率。2、负离子功能棉针织物的整理效果研究。负离子添加剂使用量及浸渍温度对棉织物负离子发射量有较大影响。浸渍温度控制在50℃,4%质量分数的电气石整理液具有最佳的负离子发射性能,过量致使表面粉体覆盖出现团聚,过高温度破坏偶联剂与棉接枝效果,影响负离子释放效果。经测试,负离子功能棉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浸渍工艺,争取得到更好的耐水洗性指标。3、基于EEG的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性能评价研究。选取α、β、θ上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穿着负离子T恤前后的人体生理变化,α波的百分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增值5.6%。在询问受试者的主观感受中,受试者都感受到穿着负离子棉T恤更让人觉得心情放松。加强了负离子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并为以后的新的拓展提供参考。
陈梦迪[2](2019)在《标准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正在向着全球化发展,而标准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标准已经渗透到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标准对贸易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标准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是限制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也使中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标准进行贸易保护。因为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积极利用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战略。例如,一些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标准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以使标准能反映出本国的利益.从相关文献上看,标准主要对国际贸易有两种影响,一方面,标准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的手段,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发挥了促进作用,促进了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标准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出口。因此研究标准与我国纺织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标准对纺织贸易的促进作用,避免标准对我国纺织贸易的消极作用,有助于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是采用引力模型分析标准对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理论,使用2003-2017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的面板数据,选取了中国纺织出口的主要国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标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在总体上看,标准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是存在积极作用的;从出口的不同国家来看,标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强于发达国家,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其设置技术法规和标准也相对较高,中国要想达到相同的标准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发展中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较发达国家标准相对宽松,其技术法规和标准更容易被贸易伙伴所克服,在此情况下中国并不需要制定和发布大量的预防性标准,就可以使国内的产品达到进口国的质量要求,从而对于进口国是发展中国家时,标准对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强。
许欢[3](2017)在《产品标识检测,整齐划一局面将被“打破”——访国家纺织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治恩》文中提出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作为强制性标准执行了近20年。今年国标委发布2017年第7号国家标准公告,自3月23日,GB 5296.4—2012不再强制执行,标准编号改为GB/T 5296.4—2012。降为推荐性标准的GB/T 5296.4会给检测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在麻纤维检测论坛上,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治恩,曾谈到GB
程醉[4](2015)在《晚风吹行舟,学生用纤维制品行业暗涌再起》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涉及在学校内使用的纤维主要包括絮用纤维和校服用纤维两大类。多年来,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穿上安全的校服、用上安全的絮用纤维制品,社会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此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中规定,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不低于35%、甲醛和pH值达到纺织品B类要求、衣领处不允许缝制任何标签……
林娟[5](2015)在《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解读》文中指出近年来,儿童服装尤其是婴幼儿服装的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5月26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并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鉴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该标准在原有纺织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各项安全要求。该标准对儿童服装的安全性能进
王德新[6](2015)在《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的研究与标准修订》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做为世界上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大国,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最近这些年以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逐年大幅增加,每年向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的总货值均超过200亿美元。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的安全项目也越来越重视,国外相关纺织品的有关安全项目的法规指令多且严格,中国纺织品出口却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召回通报案例屡次发生,不但给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为了促进中国纺织品的外贸出口发展,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我国对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的修订及完善也愈来愈紧迫。中国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主要包括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农药残留量、甲醛、有机锡化合物、阻燃性能、异味和色牢度等,本文系统地比较和研究了我国纺织品主要贸易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的体系和差异。第一,详细研究介绍了中国最初的纺织品服装检验规范体系,并介绍了由常规项目检验规范体系到安全项目检验规范标准体系的逐步发展过程,指出中国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标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与国际通用标准体系之间所存在的差距,现有的检验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对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以及中国对外贸易顺利发展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为此,对中国进出口纺织品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正在执行的SN/T 1649—2005《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标准进行修订极为必要。第二,为了有效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针对国外具体的纺织品的安全检验项目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国标与Oeko-Tex Standard 100和Europen Eco-Label检验项目的差异,指出了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努力方向。第三,对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农药残留量、甲醛、有机锡化合物、阻燃性能、异味和色牢度等安全项目的产生原因、危害、检验标准、检测方法等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最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案。第四,详细介绍了SN/T 1649—2005《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的修订情况,并且针对其中的几点标准化技术做出详细分析。第五,本文作者作为标准的修订者之一,经多方努力,新修订的SN/T 1649—2012《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已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该标准既吸取了国内的经验,又考虑了与国外标准接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中国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体系,对提高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能力,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小方[7](2012)在《WTO NAMA谈判中纺织品服装标签全球统一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和欧盟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非农产品市场准入(NAMA)谈判中提出纺织品服装标签议题,我国作为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大国,如何应对纺织品服装标签技术性贸易措施,积极参与并引导NAMA纺织品服装标签谈判向有利我国的方向发展,提出我国的攻守利益提案,研究工作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综述了我国和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标签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继续跟踪纺织品服装标签NAMA谈判进展,整理并分析了各国纺织品服装标签相关提案,明确各国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纺织品服装标签内容、标签形式以及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纺织品服装标签提案的原则。其次,运用比较研究法系统对比总结了各国纺织品服装标签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差异,进而对减小或消除这些差异展开可行性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对比分析各国纺织品服装标签标注内容和标签形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我国纺织品服装标签须标明纤维成分、维护说明、原产国、制造商(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产品执行标准;纤维成分、维护说明须使用永久性标签形式,标签其他内容建议积极考虑使用非永久性标签。(2)通过对比分析各国纤维成分标签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差异,指出存在纤维名称不统一,纤维含量标识要求、纤维成分测试方法多样化等问题,对造成现存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纤维名称、纤维含量和纤维成分测试方法统一方案的建议。(3)通过对比各国维护说明及其对应测试方法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发现,尽管存在一定差异,维护说明标签的统一仍存在良好基础,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后,提出了维护说明标签统一方案的建议。(4)对比分析各国原产国、制造商(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号型规格、与消费者安全有关的信息等标签其他要求,提出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应最大程度减少命令式规制,以发挥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机制,建议对号型规格、产品名称、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不要求强制性标注。
陈维,王荣强,徐生强[8](2010)在《我国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化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发布的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标准以及《纺织品生态安全监控体系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加强生态纺织品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建议。
柳萍[9](2009)在《中美纺织标准差异与中国纺织出口》文中研究指明近十五年,我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额逐年攀升,由1994年的3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79.37亿美元;中国纺织品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的良好发展势头中。然而,各类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美国纺织业在压力下急需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由于我国纺织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美国就抓住我们的技术软肋,以其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后盾,制订苛刻的技术差异标准,来限制我国低质且低价的纺织品的大规模进入,以减轻美国国内纺织业的压力。技术标准已成为美国在新形势下保护本国纺织贸易、限制纺织进口产品的有力武器。只要有任一考核项目不符合其标准要求,美国相关机构则要求对该产品召回或禁售。自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对中国纺织品的召回案件多达20余项,共涉及产品814010套(件),我国相关纺织出口企业在经济上和信誉上的损失均较大。本文首先叙述了中美纺织标准体系及主要纺织标准,并对两国在纺织标准构成、标准功能、标准更新速度等宏观方面的差异及在一些主要考核项目及技术指标上的微观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分析了造成中美纺织标准差异的原因。进而从技术标准壁垒形成机制及技术标准壁垒的消极与积极影响等方面,就中美纺织标准差异形成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多元回归计量模型,选取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到美国的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我国纺织服装总产值和美国人均国民收入两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将技术标准变量按照标准增量及虚拟变量的两种方式量化作为解释变量代入回归方程中,就所选取的各影响因素(尤其是技术标准变量)对我国纺织出口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技术标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着。另外,本文结合美国CPSC对我国纺织品的相关召回案例,分析了美国利用中美纺织标准差异形成的技术标准壁垒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尤其是儿童产品)的实际情况。最后,探讨了缩小中美纺织标准差异、扫除我国纺织出口贸易中的技术标准壁垒的基本策略。
贺良震[10](2009)在《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染整跟单员了解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的一般检验原则和检验方法,掌握外贸产品检验时采用的标准,对于促进纺织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地培训检验员,采用人工检验的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外客户对纺织品的外观质量要求。
二、新发布的纤维、纺织品国家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发布的纤维、纺织品国家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负离子功能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负离子织物研究现状 |
1.2.1 负离子织物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织物负离子发射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负离子释放原料研究现状 |
1.3 脑电检测相关生理研究现状 |
1.3.1 脑电反应的生理指标 |
1.3.2 脑电信号特征分析方法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流程 |
2.1.2 测试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研磨方式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
2.2.2 研磨时间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
2.2.3 偶联剂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研磨前后电气石粉的微观形貌与粒径分布 |
3.2.2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微观形貌 |
3.2.3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成分分析 |
3.2.4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负离子发射量分析 |
3.2.5 质量分数对织物负离子发射量的影响 |
3.2.6 浸渍温度对织物负离子发射量的影响 |
3.2.7 负离子棉织物的耐水洗性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EEG的负离子功能服装评价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研究对象 |
4.1.2 实验前准备 |
4.1.3 数据采集 |
4.1.4 信号处理 |
4.2 基于EEG的负离子织物穿着感受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贡献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标准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标准 |
二、标准化 |
第二节 标准对贸易作用研究综述 |
一、标准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
二、标准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 |
第三节 标准量化的方法 |
第四节 引力模型 |
第五节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我国纺织出口贸易及纺织标准现状 |
第一节 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现状 |
一、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现状 |
二、我国纺织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 |
第二节 纺织标准现状 |
一、纺织标准发展现状 |
二、国内外对比 |
第三章 标准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机理与假设 |
第一节 标准对经济的影响 |
一、标准的经济起源 |
二、标准的网络效应 |
三、标准的规模经济效应 |
第二节 纺织标准对贸易的影响 |
一、纺织标准对数量的影响 |
二、纺织标准对价格的影响 |
三、纺织标准的贸易促进作用 |
第四章 标准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标准对中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
一、模型设立与数据来源 |
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标准对我国纺织出口到不同国别的影响 |
一、模型设立与数据来源 |
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对策建议 |
一、从政府角度提出的建议 |
二、从行业角度提出的建议 |
三、从企业角度提出的建议 |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晚风吹行舟,学生用纤维制品行业暗涌再起(论文提纲范文)
絮用制品, 错综复杂 |
校服新规, 亦喜亦忧 |
质量保证, 千方百计 |
(5)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适用范围 |
2 质量要求 |
2.1 标识要求 |
2.2 织物要求 |
2.2.1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
2.2.2 重金属 |
2.2.3 邻苯二甲酸酯 |
2.2.4 燃烧性能 |
2.3 填充物要求 |
2.4 附件要求 |
2.4.1 小附件 |
2.4.2 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绳带要求 |
2.5 其他要求 |
3 建议 |
(6)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的研究与标准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国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发展过程 |
1.1.1 中国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发展 |
1.1.2 中国纺织品标准体系存在的弊端 |
1.2 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
第二章 国外主要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 |
2.1 中国纺织品主要出口国家的检验标准 |
2.1.1 欧盟纺织品的测试标准 |
2.1.2 美国纺织品的主管机构与检验标准 |
2.1.3 日本纺织品服装测试标准及技术法规 |
2.2 中国纺织品主要出口国家的安全项目检验规范情况 |
2.2.1 国外纺织品安全项目的要求 |
2.2.2 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中国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的研究 |
3.1 中国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 |
3.1.1 中国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体系的发展过程 |
3.1.2 中国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体系存在的缺点 |
3.2 中国进出口纺织品检验项目标准研究的主要内容 |
3.3 中国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 |
3.3.1 GB与Oeko-Tex Standard 100和Europen Eco-Label检验项目的差异 |
3.3.2 GB与ISO、JIS和AATCC检测方法的差异 |
3.3.3 主要差异对比结果 |
第四章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
4.1 偶氮染料的发展与致癌问题 |
4.2 禁用偶氮染料的分类 |
4.3 世界各国限定禁用偶氮染料的法令法规 |
4.4 禁用偶氮染料的常用检测标准 |
第五章 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验 |
5.1 纺织品中重金属简介 |
5.2 镉、钴、铬、铜、镍、铅、锑的检测 |
5.3 六价铬的检测 |
5.4 砷和汞的检测 |
第六章 纺织品上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
6.1 纺织品上农药残留简介 |
6.2 纺织品上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分析 |
6.3 纺织品上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
第七章 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 |
7.1 甲醛的来源 |
7.2 各国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定 |
7.3 纺织品中甲醛检测相关标准 |
7.3.1 我国测试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标准 |
7.3.2 国际上测试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标准 |
第八章 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检验 |
8.1 有机锡化合物的危害及限量要求 |
8.2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
第九章 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法规要求 |
9.1 纺织品阻燃性能法规简介 |
9.2 国外纺织品阻燃性能法规性限量 |
9.2.1 阻燃服装织物 |
9.2.2 阻燃睡衣 |
9.2.3 阻燃工作服 |
9.2.4 阻燃家具用织物 |
9.2.5 阻燃床品 |
9.2.6 阻燃汽车内饰织物 |
9.3 中国纺织品阻燃性能法规性限量标准 |
9.3.1 GB17591—2006《阻燃织物》 |
9.3.2 GB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 |
9.3.3 GB 8965.2-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2部分:焊接服》 |
9.3.4 GB 50222—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
第十章 纺织品中异味 |
10.1 纺织品中异味的来源及危害 |
10.1.1 纺织品中异味的来源 |
10.1.2 纺织品中异味的危害 |
10.2 纺织品中异味的检验标准 |
第十一章 纺织品色牢度检验标准的研究 |
11.1 纺织品色牢度简介 |
11.2 中国现行色牢度检验标准实行现状 |
11.3 欧盟国家色牢度检验标准实行现状 |
11.4 中国和欧盟国家色牢度相关标准的差异 |
11.4.1 测试项目差异 |
11.4.2 相同测试方法的差异 |
第十二章 纺织品色其它安全项目标准研究 |
12.1 纺织品中其它安全项目检验的标准及方法 |
12.2 其它安全项目 |
第十三章 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649-2005的修订 |
13.1 SN/T 1649-2005标准的修订说明 |
13.1.1 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路线 |
13.1.2 标准修订的内容梗概 |
13.2 新增加的引用标准列表 |
13.2.1 国家标准 |
13.2.2 纺织行业标准 |
13.2.3 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WTO NAMA谈判中纺织品服装标签全球统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纺织品服装标签相关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
1.3 研究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 |
2 纺织品服装标签NAMA谈判进展 |
2.1 纺织品服装标签议题 |
2.2 TBT国际标准议题 |
2.3 我国纺织品服装标签NAMA谈判提案的原则 |
3 纤维成分标签要求的统一性研究 |
3.1 纤维名称 |
3.2 纤维含量标识 |
3.3 纤维成分检测方法 |
4 维护说明标签要求的统一性研究 |
4.1 维护说明标识 |
4.2 维护说明测试方法 |
5 标签其他要求的统一性研究 |
5.1 原产国标签 |
5.2 号型规格标签 |
5.3 与消费者安全有关的信息标签 |
5.4 产品的执行标准、名称、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及质量等级标签 |
6 我国纺织品服装标签NAMA提案建议 |
6.1 纤维成分 |
6.2 维护说明 |
6.3 原产国 |
6.4 号型规格 |
6.5 与消费者安全有关的信息 |
6.6 产品的执行标准、名称、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及质量等级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16 CFR part 423纺织服装和某些布匹的维护标签(附录A) |
附录Ⅱ AS/NZS 1957:1998服装、家用纺织品、布匹和纱线维护说明 |
附录Ⅲ ISO 3758 Table C.1补充术语举例 |
附录Ⅳ 纤维名称及定义 |
附录Ⅴ 纤维含量标识要求 |
附录Ⅵ 纤维成分化学分析方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9)中美纺织标准差异与中国纺织出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技术标准及技术壁垒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纺织标准及其影响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1.5 本文创新点及难点 |
第2章 中美纺织标准体系及其构成 |
2.1 标准概念的综述 |
2.1.1 标准的概念 |
2.1.2 纺织标准简介 |
2.2 美国纺织标准 |
2.2.1 美国纺织标准体系 |
2.2.2 美国主要纺织标准的构成 |
2.2.3 有关儿童纺织产品的特别标准 |
2.2.4 美国对进口纺织品的常规检测项目 |
2.3 中国纺织标准 |
2.3.1 中国纺织标准管理体系 |
2.3.2 中国纺织标准的制定程序 |
2.3.3 中国纺织标准体系 |
2.3.4 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 |
第3章 中美纺织标准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
3.1 中美纺织标准的差异 |
3.1.1 标准体系的差异 |
3.1.2 标准功能的差异 |
3.1.3 标准国际地位的差异 |
3.1.4 标准更新速度的差异 |
3.1.5 标准检测方面的差异 |
3.1.6 主要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的差异 |
3.2 中美纺织标准差异的成因分析 |
3.2.1 技术差距 |
3.2.2 标准意识淡薄 |
3.2.3 标准体系不健全 |
3.2.4 缺乏法规的支持 |
3.2.5 标准专业人才短缺 |
第4章 中美纺织标准差异的影响分析 |
4.1 中美纺织标准差异造成技术标准壁垒的形成机制分析 |
4.1.1 美国利用纺织标准差异形成技术标准壁垒的动机分析 |
4.1.2 美国设置纺织标准壁垒的途径 |
4.2 技术标准壁垒影响的理论分析 |
4.2.1 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4.2.2 对我国纺织业的积极影响 |
4.3 美国技术标准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有关技术标准壁垒实证研究的进展 |
4.3.2 影响因素的选择及各因素的含义分析 |
4.3.3 技术标准的增量分析 |
4.3.4 技术标准的虚拟变量分析 |
4.4 美国技术标准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的案例分析 |
4.4.1 阻燃性标准差异导致的典型召回案例 |
4.4.2 有关安全性能方面的典型召回案例 |
4.4.3 近一年CPSC对我国纺织品(尤其是儿童纺织品)的召回情况 |
第5章 缩小中美纺织标准差异的策略分析 |
5.1 缩短技术差距 |
5.2 树立正确的标准观念 |
5.3 加强我国纺织标准体系的健全及法制化建设 |
5.4 建立权威的检测机构并推行认证及互认制度 |
5.5 完善标准信息平台并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及快速反应机制 |
5.6 高度重视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检验内容 |
1.1 原料疵点 |
1.2 织造疵点 |
1.3 前处理疵点 |
1.4 染色疵点 |
1.5 整理疵点 |
2 检验场地 |
2.1 待检区域 |
2.2 检验区域 |
2.3 次品堆放区域 |
2.4 回修返工产品堆放区域 |
2.5 正品堆放区域 |
2.6 产品包装区域 |
3 检验人员 |
3.1 文化程度 |
3.2 年龄 |
3.3 性别 |
3.4 身高 |
3.5 培训 |
4 检验方式 |
5 检验设备 |
6 检验标准 |
6.1 国家标准 |
6.2 行业标准 |
6.3 地方标准 |
6.4 企业标准 |
6.5“四分制”标准 |
6.6 客户标准 |
6.7 标准的选择与执行 |
四、新发布的纤维、纺织品国家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负离子功能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丁慧慧. 苏州大学, 2020(02)
- [2]标准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陈梦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3]产品标识检测,整齐划一局面将被“打破”——访国家纺织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治恩[J]. 许欢. 中国纤检, 2017(05)
- [4]晚风吹行舟,学生用纤维制品行业暗涌再起[J]. 程醉. 中国纤检, 2015(18)
- [5]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解读[J]. 林娟. 中国纤检, 2015(16)
- [6]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的研究与标准修订[D]. 王德新. 长春工业大学, 2015(12)
- [7]WTO NAMA谈判中纺织品服装标签全球统一性研究[D]. 徐小方. 东华大学, 2012(05)
- [8]我国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化工作研究[J]. 陈维,王荣强,徐生强. 中国标准化, 2010(08)
- [9]中美纺织标准差异与中国纺织出口[D]. 柳萍. 江苏大学, 2009(07)
- [10]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J]. 贺良震. 染整技术,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