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治霖[1](2021)在《基于科学思维的高效记忆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的记忆能力是大脑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始,大脑研究成为国家的前瞻性、战略性科研方向。记忆能力是巩固知识的基础,是知识积累的保证。根据心理学认知规律,训练大脑的记忆力,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脑科学规律的探索,使教学过程与大脑的科学运作规律相契合。教会学生运用高效记忆法记忆生物知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原有的知识传授,转向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机械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繁杂、零碎。许多高中生反映高中生物知识记忆量大,难记,耗费过多的学习时间。所以,对高中生物知识记忆方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研究试图将高效记忆法渗透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以探究记忆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记忆困难的突破提供记忆方法参考以及实践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设置实验A班和对照B班进行实验教学,实验A班进行高效记忆法的渗透教学,对照B班则采用一般的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记忆法的知情意等主观态度水平及前后测变化;通过月考成绩对比,分析高效记忆法在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数据表明,A班和B班的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实验教学之后,A班成绩明显提升,A班和B班成绩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B班对记忆法的知情意行主观态度上基本保持不变,A班在学科兴趣以及对记忆法的知情意行的主观态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从结果可知,高效记忆法的应用对于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记忆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效果明显。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记忆策略操作经验以及调查分析结果,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促进高中生物知识记忆的六大记忆策略,分别为理解记忆、思维导图、概念图、表格法、联想记忆法、口诀法。并为高中老师组织生物课堂教学,突破生物知识记忆难点提供了一些有效建议。可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和高中学生有效提高生物成绩提供参考。
陈彦融[2](202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的核心标准已经转变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但即使新课改已经推行了近20年,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导致教育教学领域仍存在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不假思索、全盘接收地被动式学习的不良现象,这就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成为当今教学领域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领域,关于任务驱动的实践和研究逐年增多。近年来,“学生主讲”的课型已经被一些一线教师所发掘,并被用于课堂实践。除了在高校的课程中使用“学生主讲”的课堂形式,在基础教学领域也不乏尝试“学生主讲”这一新型课堂形式的实例,主要集中在复习课、试卷评讲课和部分新授课。而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学生主讲”的课型相结合,以任务为主线,驱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上台讲解知识、评论完善知识等学习活动。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创新并界定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教学法这一概念,设计出基于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的一般模式及其中的关键环节,围绕着这一课堂模式设计两个教学案例,并将两个教学案例应用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进行教育实践研究,从而验证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否具有适用性,是否优于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教育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包括访谈法、纸笔测验法、问卷调查法)。为了进行实证研究,在教学案例实施之前,笔者将广东省梅州市某学校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成绩作为实验前测,以前测结果为依据,选出高一年级的2个普通班(1班和2班)和2个优等班(5班和6班),组建2个对照实验组。通过对每个对照实验组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测验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验组班级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证明了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它能在保证学生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语言表达和批判辩证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改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方式和态度,使其从全盘接收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任务驱动下地探索辨别式的主动学习。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用可行,而且符合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不良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但是,本次研究只是对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探,还存在研究内容不丰富、研究经验不充足和研究样本不够大等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研究实践中予以检验和完善。此外,本研究所设计的有关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非一种固化的实施模式,还需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整、改造和创新。
贺米元[3](2020)在《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其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较以往生物学课程更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强调从生物学教学层面优化教学策略,将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节课及每项活动。本研究探讨“任务驱动法”对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任务驱动法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围绕共同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拓展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本研究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以期通过提高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将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相关理论方法与一线教学相结合,制定了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研究在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第一中学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分别选择前测生物学成绩无明显差异的高一(13)和(18)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任务驱动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板块。教师经过多层次剖析教学内容,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结束后,对课堂观察、教学效果、后期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后测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课堂观察和后期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中,表现更为积极主动;实验班学生生物学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搜集并加工信息、科学探究和模型构建,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研究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李卓[4](2020)在《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文中指出生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改变传统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了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以及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课程标准中,模型构建方法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并明确地指出了模型构建能力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关于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理论知识和几个经典教学案例的研究,而实践中如何建构不同类型的模型,缺乏针对性的方法指导。本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教师的模型建构教学素养,为模型构建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本研究以海城市同泽中学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模型构建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阐明了国内外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模型、模型建构法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采用访谈法对同泽中学全体生物教师和部分高一学生进行访问,目的是了解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再次,明确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提出不同类型的生物学模型的具体建构策略;另外,基于对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模型资源的整理和分析,制定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对实践后访谈结果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进一步对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这与教师、学生、学校等因素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生物学模型的建构策略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3.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于晶超[5](2020)在《切块拼接法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是响应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生物科学史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两个方面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要多组织以探究为特点主动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使每一成员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结合这两个方面要求,以及目前一线教学中合作学习需要改进的问题:1.小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忽略实质;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责任意识不强;3.教师引导能力弱,课后缺乏反思;4.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鼓励措施。综合思考,最终选择运用切块拼接法对生物科学史进行教学,以期能够实现:1.生物科学史教学和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2.寻找一种高效的小组合作形式,弥补当前小组合作式教学的不足;3.为以生物科学史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包括切块拼接法和生物科学史的相关文献综述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生物科学史进行分类、切块拼接法的类型进行梳理,并将二者相互融合,同时总结应用时的各种注意事项。第四章,撰写实验步骤,并以具体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举例说明。第五章,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和试卷,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论证本研究的现实作用。第六章,通过分析总结书写结论和展望。通过本次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利用切块拼接法对生物科学史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其中学生在集体活动当中承担责任的意识明显提高。其次,利用切块拼接法对生物科学史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科学史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决探究性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切块拼接法进行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
李美莹[6](2020)在《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文中指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之于一堂课来说是重要的前奏。高中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堂导入是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一座密切桥梁,对学生整体知识的构架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除了能够创设一种丰富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新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知识与现实的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为超越单纯的知识识记,形成高阶思维和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课堂观察,呈现了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目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较差、课堂导入手段简单、课堂导入内容单一、课堂导入主体固化、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六个方面。然后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最后,研究者从导入方法、导入手段、导入内容、导入时间、导入主体、导入功能六个维度对高中生物优质录像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出优质课导入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第一,课堂导入方法的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第二,课堂导入呈现出传统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特征;第三,课堂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第四,课堂导入时间分配合理;第五,课堂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第六,课堂导入功能呈现出多功能的特征。本研究根据对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六个维度的分析,结合实际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第一,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第二,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第三,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第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第五,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基于教师本身提出了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王佳宇[7](2020)在《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关于记忆与遗忘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后,不能够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课下能记住的不到一半,经过一周后,能够记住的也就在五分之一左右。如果想要把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记笔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笔记法只注重记录的过程,重视课上是否跟上老师记笔记,而忽略了记笔记之后的信息再加工。为了使笔记发挥最大的功效,美国沃尔特·波克博士发明了康奈尔笔记法,将记录、学习、复习、思考、运用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笔记方法。语法是英语学习与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通过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英语语法知识枯燥、无聊,又琐碎,且不能够将语法知识形成系统进行掌握。本研究以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康奈尔笔记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主要研究的问题为: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是否能体现高效性,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质量。本次研究以笔者所任教学校的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级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教学研究,一个班级按照普通笔记法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用康奈尔笔记法进行教学。在对比教学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前测,了解两个班级学生在英语语法的学习方面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在对比教学后进行后测,通过目的在于了解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笔者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对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访谈,目的就在于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包括学生的态度、成绩、学情以及应用的建议等。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数据支持。通过总结访谈内容,分析测试成绩和问卷结果,本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总体上而言,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质量。
邱艳玲[8](2020)在《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通过对生物教师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假说演绎法教学受一线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教师自身对假说演绎法理解不到位、未能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导致假说演绎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分析高中生物课堂使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优化教学设计,凸显假说演绎法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假说演绎法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和逻辑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和结果,针对目前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强化“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环节的应用研究。研究主要围绕“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三章共4节的内容展开,首先调查了教学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根据优化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然后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检验学生的能力变化。通过教师不断对假说演绎法,尤其是对“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步骤的强化和引导,发现假说演绎法教学有效可行。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假说演绎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提升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假说演绎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提出假说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但是假说演绎法的应用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韩媛媛[9](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数学模型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实施,基本理念中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其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指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培养模型与建模能力。为此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现状和对策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建模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及建模能力,为一线教学开展提供有效参考。本文研究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通过在知网、万方等网站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研究国内外数学模型教学现状;通过教育实习实际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沈阳市一线数学模型教学现状找出不足;通过对“一师一优课”线上观摩以及实际课堂观摩对数学模型案例教学进行分析并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后对近五年生物学高考数学模型相关题目整理分析,提出对一线生物教学相关建议。综合以上研究相应提出4条数学模型教学对策:(1)教师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主动构建模型策略:发挥学生模型构建主体性(3)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策略:集中学生注意力,化抽象为具体形象(4)学生检测应用策略:及时巩固加强思维训练。根据研究及对策形成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案例设计,并邀请专家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由于个人能力和时间有限,研究内容和范围具有局限性,没有对案例设计进行实践研究,效果中缺少实践评价,教学案例设计数量较少。未来笔者会更加关注和深入研究相关课题,不断创新和完善数学模型教学。
李金桃[10](2020)在《基于生物课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人才的追求从未停歇,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始应对21世纪人才培养问题时,我国教育也必须跟上国际社会的教育热点议题。素质教育逐渐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但空间上存在不均匀问题,也出现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的现状。新课改背景下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进行课改的宝贵经验,结合未来国家发展需要,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科学思维和课型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对比,借助文献资料整理出科学思维培养的五个维度,编制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法,达到调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五个维度,如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变化情况;了解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对课型的认知程度及新课改态度,调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现状以及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构建生物新授课课型教学流程。选取前测结果中无明显差异的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一班为实验班,使用生物新授课课型教学;一班为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完成教学实践后,分派科学思维能力问卷和测试试卷给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调查。SPSS检测结果表明:(1)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班后测与前测后,得出实验班科学思维的五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0,说明采取课型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与前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班的四个维度的后测结果优于前测,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五个维度在生物新授课课型教学中都得到培养。(2)独立性样本T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结果,得出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创造性思维这四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0,而批判性思维P值为0.696>0.050;说明实验班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创造性思维这四个维度后测结果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并优于对照班,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批判性思维得分接近,生物课型教学与传统生物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上作用相近。(3)从对照班后测与前测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这两个维度具有显着性差异、且优于前测,说明传统教学中,对照班的学生这两个维度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由此总结出结论:生物新授课课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传统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模型与建模能力。
二、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科学思维的高效记忆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需要 |
2.基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
3.基于新课改理念落实科学思维的需要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的相关研究 |
2.国内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的意义 |
(五)理论基础 |
二、高中生物记忆法渗透教学实践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生物学科常用的记忆方法 |
1.逻辑记忆 |
2.思维导图 |
3.概念图 |
4.表格法 |
5.联想记忆法 |
6.口诀法 |
(三)高效记忆法的实验教学案例 |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 |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案例 |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
4.学业水平考式复习课教学案例片段 |
(四)单元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1.前测成绩对比分析 |
2.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五)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
1.问卷的编制 |
2.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问卷的各维度分析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高效记忆法可以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
2.高效记忆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3.高效记忆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二)给老师的教学建议 |
1.合理利用导学案能够促学生的系统性记忆 |
2.做题时“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以促进理解记忆 |
(三)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建议 |
1.适当进行记忆训练 |
2.科学复习防止遗忘 |
四、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1.研究周期不足 |
2.研究条件有待改善 |
3.笔者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
4.研究的年级局限 |
(二)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物记忆方法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物记忆方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附录三 实验A班和对照B班的前、后测成绩统计表 |
致谢 |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教育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国内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一)概念的创新和界定 |
(二)设计课堂的一般模式和其中的关键环节 |
(三)设计教学案例 |
(四)教育实践研究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实践研究法 |
(四)调查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 |
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时代人才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
二、学生主讲 |
三、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成就动机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 |
四、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设计 |
一、情境导入设计 |
二、任务设计 |
三、小组合作学习设计 |
四、多元教学评价设计 |
第二节 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案例设计 |
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
二、“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教学设计 |
第四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实验假设 |
第二节 实验设计 |
一、实验对象 |
二、实验变量 |
三、实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实验过程 |
一、实验前测 |
(一)学习成绩前测比较 |
(二)其他基本情况的前测分析 |
二、实验实施 |
三、实验后测 |
(一)学习成绩后测分析 |
1.第一次教学实验后的学习成绩分析 |
2.第二次教学实验后的学习成绩分析 |
3.总结 |
(二)问卷调查分析 |
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1)满意度分析 |
(2)积极性分析 |
(3)影响效果分析 |
(4)总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研究中的不足 |
二、应用引导学生主讲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建议 |
三、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第二次月考成绩 |
附录二 小组合作兴趣能力调查表 |
附录三 第一次教学实验成绩测试题 |
附录四 第二次教学实验成绩测试题 |
附录五 调查问卷 |
附录六 第一次教学实验后的成绩测验结果统计 |
附件七 第二次教学实验后的成绩测验结果统计 |
致谢 |
(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观察法 |
五、访谈法 |
六、实验分析法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任务驱动法相关理论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成就动机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
第一节 任务驱动法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
一、坚持意义性 |
二、紧扣真实性和生活性 |
三、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 |
四、明确任务的可操作性 |
第二节 任务驱动法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步骤 |
一、明确目标,确定任务 |
二、创设情境,导入任务 |
三、探究学习,完成任务 |
四、回顾总结,评价任务 |
第四章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过程 |
第一节 实践对象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时间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测 |
二、实验班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 |
三、任务驱动法课堂观察量表 |
四、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 |
五、实验后测 |
第五章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评价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实践与评价 |
一、教学实践 |
二、教学设计评价 |
三、课堂观察评价 |
四、教学效果评价 |
第二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实践与评价 |
一、教学实践 |
二、教学设计评价 |
三、课堂观察评价 |
四、教学效果评价 |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教学实践与评价 |
一、教学实践 |
二、教学设计评价 |
三、课堂观察评价 |
四、教学效果评价 |
第六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前期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分析 |
二、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 |
三、评价方式分析 |
四、任务的设置分析 |
五、学生生物学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
一、前测成绩统计分析 |
二、后测成绩统计分析 |
第三节 后期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学习方式分析 |
二、学生满意度分析 |
三、任务的设置分析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第四节 后期教师访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力 |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师评价 |
附录 B 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 C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 |
附录 D 前期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E 前测学生成绩 |
附录 F 后测学生成绩 |
附录 G 后期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 H 后期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 I 部分学生作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时代发展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
3.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现实需求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的数据分析 |
(2)国内研究的缺失 |
(三)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模型资源的整理和分析 |
1.教材中有关模型建构活动的梳理 |
2.教材中可开发的模型建构活动资源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在理论方面 |
2.在实践方面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访谈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模型 |
2.生物学模型 |
(1)物理模型 |
(2)概念模型 |
(3)数学模型 |
3.模型建构教学法 |
(二)模型建构法相关理论基础 |
1.认知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探究性学习理论 |
4.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
5.多元智能理论 |
五、实践前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一)访谈内容与方法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1.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
2.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六、生物学模型的建构策略 |
(一)生物学模型建构的基本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简明性原则 |
3.遵循课标要求原则 |
4.灵活性原则 |
5.可操作性原则 |
6.艺术性原则 |
(二)生物学模型建构的一般方法 |
1.观察现象,建模准备阶段 |
2.作出假设,建模假设阶段 |
3.制定计划,模型虚拟建构阶段 |
4.实施计划,建模实施与完善阶段 |
5.得出结论,模型确立阶段 |
(三)不同类型的生物学模型的具体建构步骤 |
1.物理模型 |
2.概念模型 |
3.数学模型 |
七、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一)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二)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三)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八、实践结果与讨论 |
(一)实践后访谈结果及分析 |
(二)模型建构教学设计的侧重点 |
(三)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
1.避免为建构模型而进行模型建构活动 |
2.克服固有思维,避免模型的唯一化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践前对教师关于模型建构法了解程度及应用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实践前对学生关于模型建构法了解程度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实践后对学生关于模型建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5)切块拼接法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一、生物科学史 |
(一)生物科学史的概念 |
(二)科学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学习生物科学史的意义 |
二、切块拼接法 |
(一)切块拼接法的概念 |
(二)切块拼接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社会角色互动理论 |
(二)社会互赖理论 |
(三)认知精制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 |
(五)学习金字塔理论 |
第三章 切块拼接法在高中生物科学史中的应用策略 |
一、切块拼接法与高中生物科学史的类型梳理 |
(一)生物科学史的分类 |
(二)切块拼接法的类型 |
(三)切块拼接法与生物科学史类型相融合 |
二、切块拼接法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
第四章 切块拼接法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过程 |
(一)教学前的准备 |
(二)实验研究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问卷结果分析 |
二、成绩分析 |
(一)相关试题得分情况分析 |
(二)总体成绩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一)问卷分析结论 |
(二)成绩分析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高一上期末试卷 |
附录3:光合作用阅读材料 |
附录4:光合作用随堂测试 |
附录5:光合作用学案 |
附录6:实验班其他教学案例展示(一) |
附录7:实验班其他教学案例展示(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新课程标准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
2.高中生认知特点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
3.教育实习中对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思考与困惑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课堂导入 |
2.优质课 |
(三)文献综述研究 |
1.关于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
2.关于课堂导入手段的研究 |
3.关于课堂导入内容的研究 |
4.关于课堂导入时间的研究 |
5.关于课堂导入主体的研究 |
6.关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研究 |
7.关于课堂导入原则的研究 |
8.关于优质课的研究 |
9.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录像分析法 |
2.课堂观察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过程 |
1.研究维度的建立 |
2.研究对象的处理收集及编码 |
3.研究框架 |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
(一)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1.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差 |
2.课堂导入手段简单 |
3.课堂导入内容单一 |
4.课堂导入主体固化 |
5.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 |
6.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 |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
2.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 |
3.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 |
4.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 |
三、高中生物优质课导入的特征分析 |
(一)导入方法呈现出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征 |
1.导入方法的总体情况 |
2.导入方法的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方法对比 |
(二)导入手段呈现出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特征 |
1.导入手段的总体情况 |
2.导入手段的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手段对比 |
(三)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 |
1.导入内容总体情况 |
2.导入内容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内容的对比分析 |
(四)导入时间呈现出分配合理的特征 |
1.导入时间的具体情况 |
2.不同领域导入时间对比 |
(五)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 |
1.导入主体的总体情况 |
2.不同领域导入主体的对比分析 |
(六)导入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
1.导入功能的总体情况 |
2.导入功能的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功能对比 |
四、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启示 |
(一)基于课堂导入本身提出策略 |
1.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 |
2.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
3.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 |
4.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 |
5.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 |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师课堂导入能力的建议 |
1.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
3.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 |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行动研究法 |
五、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 |
一、相关教育理论 |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三)信息加工理论 |
二、相关概念 |
(一)康奈尔笔记法 |
(二)康奈尔笔记法的一般步骤 |
(三)行动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设计 |
(一)对比教学实践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访谈的设计 |
(四)试卷的设计 |
(五)对比教学准备 |
(六)数据整理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前测与后测成绩的分析 |
(一)前测成绩分析与讨论 |
(二)后测成绩分析与讨论 |
(三)康奈尔笔记法班前测、后测成绩分析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
(一)语法知识学习情况统计分析 |
(二)关于对康奈尔笔记法了解情况的统计结果 |
(三)学生的语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的统计分析 |
三、访谈内容整理与分析 |
(一)对比教学前的访谈整理与分析 |
(二)对比教学后的访谈整理与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启示 |
三、研究的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试题 |
附录三 后测试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
2.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3.个人教学实践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假说演绎法的相关研究 |
2.关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研究 |
(三)理论基础 |
1.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 |
2.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3.逻辑学理论 |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研究实施 |
1.现状调查阶段 |
2.问题分析,提出策略阶段 |
3.教学实践,评估效果阶段 |
四、假说演绎法教学情况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层面调查结果 |
1.教师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情况 |
2.教师用假说演绎法授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 |
3.教师用假说演绎法授课时与学生的互动情况 |
4.教师对学生关于假说演绎法的掌握情况 |
(二)学生层面调查结果 |
1.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情况 |
2.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程度 |
3.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兴趣 |
(三)假说演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原因分析 |
1.教师对于假说演绎法的认识不够深入 |
2.课堂选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内容过于局限 |
3.教师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时忽略课堂生成 |
4.教师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后不够重视课堂反思 |
5.学生缺乏演绎推理的思维 |
(四)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策略 |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
3.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假设 |
4.根据假设进行演绎推理 |
5.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
五、关于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实践 |
(一)实践研究过程 |
(二)实践案例呈现与分析 |
1.案例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
2.案例二:基因在染色体上 |
3.案例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4.案例四:DNA的复制 |
(三)实践研究效果评估 |
1.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2.G同学学习变化分析 |
六、研究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
2.强化“提出假说”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
3.强化“演绎推理”环节,能够帮助学提升思维的严谨性 |
4.假说演绎法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
(二)研究反思 |
1.教师课前了解学情不够充分 |
2.“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环节需要给学生更多时间 |
(三)基于假说演绎法学习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建议 |
1.教师应加强对假说演绎法教学的认识 |
2.教师需要精选课堂选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内容 |
3.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假说演绎法教学时的课堂生成 |
4.教师应该加强假说演绎法教学的课堂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
(9)高中生物学教学数学模型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四)认知发展理论 |
三、数学模型构建的基本要求 |
(一)数学模型的构建原则 |
(二)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现状调查及案例分析 |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访谈目标 |
(二)访谈内容 |
(三)访谈对象 |
(四)访谈方式 |
(五)访谈步骤 |
(六)访谈结果 |
(七)访谈分析 |
二、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目的 |
(二)案例分析对象 |
(三)案例分析内容 |
(四)案例分析对比过程 |
(五)结果与分析 |
三、小结 |
第四章 生物学高考中数学模型命题研究及启示 |
一、近五年生物学高考命题中数学模型题目数量、分类、考频梳理 |
(一)近五年生物学高考数学模型试题的数量变化统计及分析 |
(二)近五年生物学高考考核数学模型分类统计及分析 |
(三)近五年生物学高考考核数学模型重要概念频率统计及分析 |
二、生物学高考中数学模型命题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之间关联分析 |
(一)例题 |
(二)分析 |
三、生物学高考数学模型题目分析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
(一)数学模型题目占高考题逐年增加 |
(二)数学模型种类中曲线模型考频最高 |
(三)数学模型涉及重要概念范围广 |
(四)数学模型考核与课标联系紧密且区分度高 |
四、生物学高考数学模型题目分析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指导建议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对策及案例设计研究 |
一、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的对策 |
(一)教师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
(二)学生主动构建模型策略:发挥学生模型构建主体性 |
(三)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策略:集中学生注意力 |
(四)学生检测应用策略:及时巩固加强思维训练 |
二、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的案例设计研究 |
(一)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的案例设计 |
(二)高中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的案例设计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模型应用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模型应用情况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案例分析 |
附录4:生物学高考题中数学模型题型整理统计表 |
附录5:案例设计教学设计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生物课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竞争激烈,国家发展需要 |
1.1.2 教育改革新要求,学生成才新要素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进展 |
1.4.1 国内外“科学思维培养”研究综述 |
1.4.2 国内外“课型”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2.1 概念界定 |
2.1.1 思维 |
2.1.2 科学思维的内涵 |
2.1.3 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 |
2.2 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
2.2.1 归纳与概括 |
2.2.2 演绎与推理 |
2.2.3 模型与建模 |
2.2.4 批判性思维 |
2.2.5 创造性思维 |
2.3 课型 |
2.4 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多元智能理论 |
2.4.3 发现学习理论 |
2.5 研究方法 |
2.5.1 文献研究法 |
2.5.2 调查研究法 |
2.5.3 教学实践法 |
2.6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现状调查 |
3.3.1 学生问卷编制 |
3.3.2 问卷科学性与可靠性分析 |
3.3.3 实验前测分析 |
3.4 高中生物教师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调查 |
3.4.1 调查目的 |
3.4.2 教师问卷编制 |
3.4.3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生物课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 |
4.1 前期教学分析 |
4.2 思维型课堂 |
4.3 构建新授课课型教学流程 |
4.4 教学实践过程 |
4.4.1 教学课前准备 |
4.4.2 教学实施过程 |
4.5 教学案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4.5.1 教材分析 |
4.5.2 学情分析 |
4.5.3 教学目标 |
4.5.4 教学重难点 |
4.5.5 实验班教学过程 |
4.5.6 对照班教学过程 |
4.6 教学对比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践研究后测 |
5.2 考试结果与分析 |
5.2.1 学生考试成绩描述性分析 |
5.2.2 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性分析 |
5.3 学生科学思维问卷结果与分析 |
5.3.1 科学思维能力及五个维度描述性分析 |
5.3.2 科学思维能力及五个维度差异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实验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6.1.2 实验班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上优于对照班 |
6.1.3 教师问卷调查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科学思维素养水平的调査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物教师对课型和科学思维培养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学案例——《细胞的生活环境》 |
附录4 教学案例——《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 |
附录5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学案 |
附录6 2018 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调研测试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
附录7 广东华侨中学2019学年高二级生物(选考)科试题 |
致谢 |
四、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高效记忆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治霖.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 陈彦融.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D]. 贺米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4)
- [4]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D]. 李卓.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1)
- [5]切块拼接法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于晶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D]. 李美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 王佳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D]. 邱艳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中生物学教学数学模型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韩媛媛.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基于生物课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D]. 李金桃. 广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