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强调不要中断车臣的政治进程

普京强调不要中断车臣的政治进程

一、普京强调不中断车臣政治进程(论文文献综述)

吕萍[1](2021)在《俄罗斯外交政策30年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独立后的俄罗斯开始在各领域的转型。外交全面倒向西方,谋求在以美国为主导的欧洲-大西洋体系中确立"符合俄罗斯大国身份的地位"。但是,俄罗斯既想融入这一体系,又不愿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最终导致其亲西方外交决策失败;普京第一、第二总统任期及"梅普组合"时期,俄罗斯吸取了叶利钦时期的教训,致力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专注国家经济发展,在与美国和北约的抗衡中实现了俄罗斯重回有影响力大国地位的目标。俄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虽然不似叶利钦时期向西方"一边倒",但也是以欧洲,主要是以欧盟为中心规划其外交政策,力推"大欧洲"构想;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彻底破裂,亚洲为俄罗斯提供了新的选项,俄罗斯开始"向东转",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交往,并提出了"大欧亚"构想。俄罗斯着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中俄加大了多领域合作力度,并取得显着成效。

初楠臣[2](2020)在《俄罗斯城镇化过程与空间格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进入了开放合作新阶段,将打开全面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城镇化是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研究俄罗斯城镇化是认识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关于俄罗斯城镇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镇化文献和相关理论基础上,论述了苏联时期、俄罗斯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城镇化发展特征、城镇化发展问题,在俄罗斯联邦、8个联邦区、83个联邦主体三个尺度单元上,系统地研究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城镇化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首先,分阶段探讨苏联时期的城镇化发展基础,分析俄罗斯时期的城镇化过程和问题;其次,研究俄罗斯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再次,测度俄罗斯城镇化水平、研究俄罗斯城镇化空间分异格局;最后探讨俄罗斯未来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对策与中俄边境地区发展合作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俄罗斯城镇化历史过程、条件、背景和城镇化政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加深对俄罗斯城镇化特征和问题的认识,对于认识俄罗斯国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促进中俄经济合作提供实践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从城镇化的基本理论、概念特征、发展阶段、水平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城镇化、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空间格局的科学内涵。苏联时期罗蒙诺索夫、巴兰斯基、科洛索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萨乌什金等学者提出了生产力布局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经济区划理论,其提倡国民经济发展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构建生产专业化部门间相互协调发展的地域单元,保障各个生产部门的最优专业化生产,同时强调农工业的协调、有机组合发展等,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等理论要点和对本文的启示,为开展俄罗斯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俄罗斯城镇化的必要前提,二、三次产业向城镇集聚是俄罗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城镇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物质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是俄罗斯城镇化发展的结果;俄罗斯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是人类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变动,是经济、社会、交通、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地域上呈现的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2.在回顾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阶段城镇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俄罗斯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苏联时期城镇化过程基本呈现“S”形曲线特征,符合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其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列宁执政时期的停滞和恢复、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波动增长、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缓慢增长、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发展等4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引导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大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向城市内部迁移人口或通过行政区划管制将农村居民点变成城市,推进城市急速发展,人口城镇化率由1917年17%增加至1991年74%,实现了从农业为主的落后国家转型为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国家。俄罗斯城镇化发展整体表现出叶利钦执政时期停滞、普京执政时期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人口城镇化率未有显着涨幅,其先后经历了2000-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2009-2013年经济恢复与微增长期、2014年-至今欧美制裁下的停滞和发展期等,俄罗斯的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延续了苏联长期经济内生结构性的失衡问题,城镇化发展产业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城市与农村聚落萎缩现象普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3.结合人口重心、人口增减变化率、人口密度变化率、人口地理集中度、人口熵度等定量模型分析俄罗斯的人口重心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密度变化、人口迁移流动等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特征构建俄罗斯的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和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测度俄罗斯及其83个联邦主体的城镇化水平,基于Arc GIS从3D立体、2D平面的视角研究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地理基础是俄罗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自然资源是俄罗斯城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人口经历了先降后增的变化,人口重心不断朝西北向迁移,2005-2016年间,俄罗斯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增幅不大,经济城镇化发展显着,经济城镇化是俄罗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70%左右的联邦主体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低于平均水平,部分联邦主体存在城镇化率虚高的现象;空间上,不同联邦主体间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着,城镇化水平高值区是俄人口高密度核心地、俄人口快速增加区和俄人口重要流入地,主要分布于莫斯科、圣彼得堡、达吉斯坦-斯塔夫罗波尔-克拉斯诺达尔-罗斯托夫-沃罗涅日-伏尔加格勒-萨拉托夫-萨马拉-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彼尔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秋明-新西伯利亚-克麦罗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的带状区域,城镇化水平低值区是俄人口低密度边缘区、俄人口快速减少区和俄人口主要流出地,分布在远东区东北部、西伯利亚区南端、西北区北端,整体呈现“核心高-边缘低”、“中部高-南北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异特征。4.基于俄罗斯的国情背景,在研究俄罗斯城镇化发展过程及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趋势,探讨未来俄罗斯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对策,主要包括,(1)顺应当前世界城镇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大都市区和城市群的发展建设,重点发展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乌法-彼尔姆等3个超大型城市群,喀山-萨马拉-陶里亚蒂-乌里扬诺夫斯克-伊热夫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巴尔瑙尔等8个大型城市群;(2)基于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重点建设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的增长极,培育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大区域增长极,符拉迪沃斯托克、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等区域增长极,形成由这些增长极及西伯利亚铁路轴带组成的点-轴系统;(3)大力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港口、机场、信息设施等,加强国土空间的连接效率和整个国土的紧凑度、一体化联系;(4)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加快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开放发展,尤其是中俄边境地区的发展与合作,包括: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扩大能源项目的协作、开发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培育多形式的跨境电商合作通道、加快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共享、推动合作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

冯潇[3](2020)在《叙利亚化武危机中的美俄角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博弈,不仅持续时间长、竞争方式多样以及各方牵扯利益复杂,其中充斥着激烈的较量与角力。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和俄罗斯围绕化武危机展开了多次较量,分别为2013年化武危机,2017、2018年的两次“疑似化武危机”,双方在三次事件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手段随着叙利亚战场的形式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叙利亚以及阿萨德政权在整个中东地区的生存环境。美国对叙利亚战场的关注由强力干预逐渐转变为部分干预,而俄罗斯则在外交上表现出了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过程。叙利亚问题涉及众多势力范围,是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美俄双方围绕化武危机博弈的实质是,以霸权主义为代表的美国与作为反建制主义的俄罗斯,为争夺中东地区的霸权与利益而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双方均需要掌握多种力量间的平衡,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安全,争夺对双方在中东地区的权力掌握以及全球地位。在这一过程中,美俄双方既有激烈的博弈,也有因局势所限而做出的必要的妥协,不仅显现出叙利亚的重要地位,也显示了美俄关系在叙利亚战场中的复杂性。

宋芳[4](2020)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文中提出2000年俄罗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至今,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这对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研究这一时期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欧美相关政策差异的特征分别是“软制衡”和“新遏制”,进而着力分析这种差异生成的主要变量,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本质、乃至当下国际格局的嬗变。本文认为,从结构性层面来说,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同异源于两种结构性矛盾:一是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前者是欧美选择共同打压俄罗斯的原因,而后者则成为了欧美对俄政策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于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欧美不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政策的一致性应该大于差异性,因而总体上双方保持着合作。总体而言,欧美对俄政策是以同为主,同中有异。欧美对俄政策的一致性在于,从20世纪90年代它们都希望将俄罗斯纳入西方体系转变为2000年以来共同防范、压制俄罗斯,对俄政策从缓和到趋于强硬。究其根源,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是欧美选择共同压制、对抗俄罗斯的原因。欧美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认知出发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共同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扩大西方势力范围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欧美的对俄政策制定是基于对“目标+所能承受的后果”的综合考量。从目标上来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能够消除俄罗斯的威胁、约束俄罗斯的行为,但是就二者所能承受的后果而言,欧盟不能承受刺激俄罗斯所带来的可能后果,而美国能够承受严厉打击俄罗斯的后果。本文提出,2000年以来,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新遏制”政策,表现为公开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相比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政策显然没有美国的强硬,是某种“软制衡”政策,即并非要将俄罗斯逼入墙角,而是留有较大余地,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强烈对抗,一个安分、稳定的俄罗斯更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文认为,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不同、经济依赖度不同、战略文化差异以及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四个变量决定了欧美对俄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第一,就安全威胁的感受度来说,欧盟军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加之地理上与俄罗斯邻近,造成了欧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源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是邻居,激怒俄罗斯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西洋同盟有效性的怀疑,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害怕被美国牵连,担心如果真的遭到俄罗斯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帮助欧洲。相比之下,美国军事实力强,距离俄罗斯又远,能够承受与俄罗斯“硬碰”的后果。美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罗斯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而是来自于俄罗斯能够威胁美国的海外利益和盟友安全,同时挑战美国霸权。第二,欧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程度低。第三,欧美战略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创伤使欧盟逐渐形成了审慎的战略文化,倾向于使用多边的和国际法的方式处理俄罗斯问题,而美国喜欢使用单边的、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第四,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欧盟是国家集团,决策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俄罗斯,欧盟内部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政策协调十分困难,而美国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美国总统手中。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将俄罗斯作为其主要威胁之一并加强了对俄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态度以及强硬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的同盟义务等凸显了欧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美国护持美主欧从的霸权等级结构与欧洲追求更为均衡的跨大西洋关系之间的矛盾。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不得不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不顾美国反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合作,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有所发展。然而,欧洲的实力不足和凝聚力的缺乏,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仍然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持,决定了欧美外交关系的斗而不破。

申达宏[5](2019)在《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幻,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亚太地区凭借飞快的发展速度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东北亚地区则是亚太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现实和自身利益需求决定了俄罗斯要采取相应的东北亚政策。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是在中、美、日等世界大国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诉求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立足本国国情实际,既注重现实利益,又考虑长远发展,制定的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策略。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策略方面,俄罗斯的政策主要强调自己是该地区的重要成员之一,并能为地区事务发挥作用,防止被排斥在地区事务之外。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策略方面,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核心是凭借其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某些经济优势,参与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带动其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策略方面,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发展双边关系,保证俄罗斯东部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积极参与该地区的各种安全对话与合作,保证东北亚局势的稳定,保证俄罗斯不被排斥在地区安全事务之外。虽然普京在其三个任期内对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进行过微调,但是对东北亚国家外交政策的总体思想没有变,那就是在依托欧亚地缘优势,在实用灵活的平衡外交基础上,通过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到东北亚国家事务中,最终达到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目的。梅德韦杰夫在总统任期内基本上秉持延续了普京的东北亚政策思想。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普京的东北亚政策颇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俄罗斯与中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中俄的合作关系愈加稳固;俄罗斯与日本构筑了建设性伙伴关系,这必将推动两国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对朝韩双方奉行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发言权;与蒙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了俄罗斯南部的安全与稳定。虽然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实施,但随着俄罗斯国内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外交战略的适当调整,制约因素会逐渐好转,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的互利合作会不断加强。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东北亚政策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西伯利亚和远东是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主要地区,在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推动下,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使我国获得战略拓展新空间、能源进口新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焦婧[6](2019)在《普京执政时期反恐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冷战结束后,新独立的俄罗斯境内恐怖主义、极端组织活动数量激增,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社会秩序混乱、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行。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成为了世界上恐怖活动最为猖獗的国家之一,其境内恐怖事件频发且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成为俄罗斯境内恐怖活动达到巅峰的标志。普京执政之后着手推行俄罗斯反恐体系改革,在这一时期,普京政府推行的反恐体系改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加强反恐立法建设。预警性法律文件与防御性法律文件共同构成了俄罗斯的反恐法律体系;二是细化反恐组织机构,依照反恐法律精神构建以总统为最高决策者、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全民参与的反恐垂直行动体系。这套反恐体系有效的控制住了俄罗斯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高发事态,由此可见普京政府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反恐体系建设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俄罗斯反恐相关设施落后、反恐手段过于强硬等问题的存在。俄罗斯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俄罗斯国内形势的动荡或稳定与我国安全形势休戚相关。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我国新疆、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卷土重来,成为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本文将俄罗斯反恐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作为研究重点,以俄罗斯具体反恐实践作为研究样本,总结其反恐体系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以此丰富我国的国际反恐理论。

于水镜[7](2019)在《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嬗变 ——基于对《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五个版本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苏联解体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俄罗斯如今已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外交政策不断调整,对国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俄外交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是研究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它全面地介绍了俄罗斯领导人对世界发展的观点及其对外政策主张,集中阐述了俄外交活动的主要原则和优先方向。迄今为止,俄罗斯共出台过五个版本的《构想》,分别是在1993年、2000年、2008年、2013年和2016年。本论文的研究以时间为线索,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算起,到2018年5月6日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结束止。论文以五个版本的《构想》文本为基础,围绕其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从文本的变化及特点入手,同时结合俄罗斯的外交实践与某些重大俄国内、国际事件,展开对俄罗斯外交政策发展的探索。本文由序言、四章和结论组成。序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与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第一章以1993年版《构想》为基础分析叶利钦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这期间俄外交经历了一开始的“一边倒”的亲西方阶段、温和保守主义阶段以及后来的全方位对外政策。在这一时期,如何在虚弱的国力基础上维持国际地位,为国家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但国内政治、经济的种种困难又使得俄外交实践常常力不从心。1993年4月出台的首版《构想》,明确了俄罗斯对本国世界大国的定位,强调维护自身利益,与西方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同时对独联体、亚太国家开始予以关注。但是,包括叶利钦在内的主要外交决策者并没有放弃对西方的幻想,《构想》也带有明显的亲西方色彩。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俄外长后,俄罗斯对外政策进入全方位外交阶段。在“多极化”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外交更加多样化,对于地区及国际事务态度更加积极且具有独立性,与西方出现的分歧逐渐增多。总体来看,本阶段俄罗斯外交受限于国家实力的衰弱,《构想》中提出的诸多目标未能得以实现。第二章通过对2000年版《构想》的研究,探索普京前两个总统任期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普京执政的八年,是俄罗斯全面发展、走向复兴的八年。稳定国内局势,发展民族经济、恢复综合国力是俄罗斯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2000年出台的《构想》提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原则,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优先方向。《构想》中继承了叶利钦时期对国家的基本定位——积极谋取世界大国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俄罗斯积极倡导构建世界新秩序,加强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关注,并且开始注重本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本阶段俄罗斯外交以平衡性为主要特点,具有灵活、务实的风格。第三章则是结合2008年版《构想》,分析“梅普组合”时期俄外交政策。本阶段,俄罗斯外交政策强势特征凸显,这一点在梅德韦杰夫上台后颁布的2008年版《构想》中就已经充分体现。一方面,俄罗斯在经历连续、快速发展的几年后,国家实力增强,大国自信日益彰显;另一方面,俄罗斯已经不再满足于影响国际政治,而是进一步谋求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本阶段俄罗斯国家发展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因此不论与西方国家斗争还是合作,出发点都是为本国经济的振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在《构想》中就已经强调俄不会使自己“陷入消耗性的对抗中,不会破坏经济和内部发展去进行新的军备竞赛。第四章重点研究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也就是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内的俄外交政策,本阶段共出台了两版《构想》,分别是在2013年和2016年。就在2013年版《构想》出台仅一年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令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大幅度滑坡,双方开始长期的制裁战。受此影响,俄罗斯在2016年11月30日出台新版《构想》,调整外交政策。在《构想》中,俄罗斯对国家目标的定位进行了调整,国家目标有所收缩。俄不再强调国家竞争力,转而更加注重世界秩序的公平性,并对恐怖主义问题关注度提高。对于西方,俄罗斯并没有放弃合作的意愿,同时,俄更加注重发展东方外交,包括对同中国的合作表现得也更加积极,首次在《构想》中将中俄关系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论述。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俄罗斯近三十年的外交政策嬗变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其对外政策的强势特征日益凸显,对欧洲文明的认同日趋清晰,逐渐加强了文化因素在外交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把握俄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以谋求大国地位为主线,以建立“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统一经济、人文空间”为重要战略目标,以稳定性和延续性为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俄罗斯的发展之路也对我们起到借鉴意义,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互惠共赢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与内政的稳定是外交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毕松[8](2019)在《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统一俄罗斯党(Всерссийская политичесая партия<<Единая Россия>>),可以简称为“统俄党”)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俄罗斯相对“年轻”的政党。统俄党是在时任总统普京的直接授意下组建的,是普京时代的“政权党”,也是当今俄罗斯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政权党”,并长期保持俄罗斯国内第一大党的地位。自叶利钦在1993年“十月事件”中获胜并以1993年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当代俄罗斯基本政治制度以来,俄罗斯政党政治一直是在多党制的制度框架内发展演进。为了保持对全局的控制,执政当局一直尝试建立亲政府的政党以求控制立法权。结合俄罗斯特殊的政治制度设计,“政权党”这一富有俄罗斯特色的政党概念于1993年出现,并于当年的第一届国家杜马大选期间就转化为政治实践。但叶利钦时代的“政权党”因执政当局国家治理的失败而没有发挥其本身应该起到的作用,叶利钦时期的几个“政权党”都是昙花一现,一直被以俄共为代表的反对派所压制。普京接管克里姆林宫后延续了 1993年宪法规定的俄罗斯基本政治制度,在其复兴国家、稳定局势和凝聚人心的俄罗斯新国家治理构想中,“政权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帮手。在普京亲自授意下,由总统办公厅主导,统一俄罗斯党这一新的“政权党”经过相对漫长和复杂的组建过程应运而生。为了应对1999年的国家杜马大选和2000年的总统大选,克里姆林宫组建了“团结”联盟,经过多轮磋商和政治博弈,原本是“团结”联盟对手的“祖国”组织和“全俄罗斯”联盟同意了以上述三个组织为主的、多个派别的合并。合并后成立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执政当局的支持和监控之下,经过持续不断的理论探索、组织建设、政策更新和选举获胜,逐渐从一个仅以选举为指向的竞选联盟发展成为了当代俄罗斯第一大政党,对于普京国家治理的实施、俄罗斯从混乱走上有序发展以及俄罗斯政治精英的分化和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新千年俄罗斯政坛的第一大党,人们自然会问,统俄党是一个什么样政党,它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怎样的特殊性?统俄党在俄罗斯政治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应当如何看待和评价作为“政权党”的统俄党,它将何去何从?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统俄党进行全面的研究,对统俄党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政权党”这一政党现象几乎只存在于俄罗斯,也是俄罗斯政党政治具有标签意义的特征。通过对统俄党这一俄罗斯持续时间最长和最成功的“政权党”的研究,可以丰富已有的政党理论和政治制度理论,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总结政党政治发展的共性规律,跳出西方政党理论的局限,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社会演进规律、政党政治发展规律和民族国家成长规律的有机统一对于具体国家政治发展的重大意义。统俄党是普京时代的“政权党”,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和执政当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统俄党为普京国家治理的推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本身也是普京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俄党的组织变动、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政治实践直接反映普京执政当局对于俄罗斯内外局势和国家总体发展的看法和举措。对统俄党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趋向和执政当局的最新动向。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借鉴西方政党理论,并结合俄罗斯历史、政治文化传统和现实来对统俄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分析。从发展史、组织建设、理论探索、政策主张、地位和作用以及近况前景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重点回答“统俄党是什么样的党,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统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其组织结构与组织建设有何特征?”“统俄党是一个举什么旗的组织,其思想和理论有何特点?”“统俄党要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完成怎样的明确任务、采取怎样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统俄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到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到哪里去?”这五个涉及统俄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如下:第一,从统俄党的发展历程来看,统俄党的成立不是产生于普京这一英雄人物的头脑之中的,而是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客观现实与当局执政的主观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说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结果。俄罗斯多党制的发展为统俄党的组建设置了根本制度,“政权党”在叶利钦时代的发展为统俄党的成立提供了直接经验,普京团队的执政规划加速了统俄党的组建。可以说,统俄党的出现有着充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这一新千年俄罗斯的“政权党”由普京授意、总统办公厅主导组建而成,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执政当局为该党赢得在全国各级选举创造了有利的规则环境,给予其媒体、财政和行政等各类资源的支持。可以说,统俄党是和普京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于生普京国家治理的需要,发展于普京国家治理的深化,完善于普京国家治理的进一步发展。统俄党的发展史就是俄罗斯新千年国家治理的缩影。第二,从统俄党的组织建设来看,不管是统俄党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与调整,还是重要领导岗位的人事变动,亦是统俄党对党内思想观点差异和分歧的管控都体现的是一个政党的发展逻辑与当局控局需求的结合。统俄党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克里姆林宫提供一个由忠诚度高、业务能力强和代表性广的政治精英组成的政党,这个政党要有很强的纪律性、很高的团结度和很强的战斗力。第三,从统俄党的意识形态探索来看,统俄党指导思想从最初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政治中派主义思想,经“主权民主”思想的过渡,发展成为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普京执政所坚持的俄罗斯新思想一直主导和决定着统俄党意识形态的探索过程,可以说,统俄党是普京思想的组织载体。统俄党始终将自己的指导思想定位在意识形态光谱的中间,并坚持对俄罗斯各主流思想的积极部分进行吸收。作为工具性和功能性极强的“政权党”,统俄党各个阶段的思想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浓厚的实用性和明确的针对性。第四,从统俄党的政策主张来看,该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政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协调性和侧重性,直面俄罗斯的重大问题,力求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幸福,突出体现对于总统和总理观点、方针和命令的绝对支持以及强调全党对协助执政当局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的工作方向,深刻地体现了统俄党“政权党”的工具性、依附性和实用性的本质。第五,从统俄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践来看,不管是组织状况和还是选举战绩,统俄党都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第一大党,但它只是“政权党”和“普京党”,不是执政党和多数人的党,其地位的获得与当局给予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统俄党主要作用是在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协助克里姆林宫控制整个国家-社会局势。也正是由于与执政当局的关系异常紧密,统俄党出现了党内关系复杂、缺乏自主性和自身形象不佳等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统俄党在新普京时代的面临了新的政治形势,该党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党的全面更新和保持全国领导地位的任务,着眼于为后普京时代谋划布局。在短期、中期和远期,统俄党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其未来会因自身能否满足俄罗斯内外局势和领导人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迹。统一俄罗斯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世界不同类型政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以上五个基本观点是对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五大问题的回答,在对上述观点分析和总结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统俄党因普京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产生,随着普京国家治理的不断推进渐渐从纯粹的选举联盟发展为有一定思想内涵、完备组织结构和系统政策体系的俄罗斯第一大党,但伴随俄罗斯国家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后普京时代的到来,统俄党将面临深刻的政党现代化挑战和“政权党”机制不能适应俄罗斯政治发展现代化要求的困境,统俄党适应性变革任务艰巨。就其性质和特征来看,统俄党是“政权党”,它就有强依附性和低自主性、强工具性和低本体性、强实用性和低价值性等特征,更多的是充当当局治国理政的工具,而非代表某一特定阶级或阶层的政党。

康清雪[9](2019)在《中俄关系:外源驱动到内生驱动》文中指出自苏联解体以后,中俄关系有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良好的中俄关系不仅具有全球战略意义,而且具有稳定的双边意义,中俄两国一直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之间关系,解决边界矛盾,稳定和发展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对待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双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合作,发挥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两国关系发展至今,除了美国这一共同的外部环境之外,与国内政治利益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了解驱动两国关系的因素对于促进中俄关系长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中俄关系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驱动中俄关系发展的美国因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方面分析了美国对于中俄关系的促进作用。重点分析了驱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内部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国家形象因素。最后对中俄关系中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刘天骄[10](2019)在《21世纪以来俄朝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俄朝关系受地缘、安全和经济等因素影响经历了缓和、冷淡、改善和稳定这几个不同时期,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两国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追求。俄朝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对朝鲜恢复经济、促进朝鲜南北半岛和平发展与合作、促进东北亚其他国家与俄朝两国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美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未来俄朝在毗邻地区将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两国也将对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研究俄朝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俄朝两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外交理念,这对于分析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两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对分析东北亚局势以及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二、普京强调不中断车臣政治进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京强调不中断车臣政治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外交政策30年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1992—1999年:从“一边倒”亲西方到“东西方兼顾”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边倒”亲西方外交政策
    (二)1996年后的“双头鹰”外交
二、2000—2013年: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方向外交
    (一)2000—2008年:去意识形态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二)2008—2012年:凸显大国雄心,加强形成国际议程能力
        1. 外交理念的演变
        2. 外交政策的演变
三、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向东转”
结语

(2)俄罗斯城镇化过程与空间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当前国内外城镇化研究趋势与问题
        1.2.1 国内外城镇化研究进展
        1.2.2 俄罗斯城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关键问题
        1.3.2 研究方案
        1.3.3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城镇化
        2.1.2 城镇化水平
        2.1.3 城镇化空间格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
        2.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3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4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2.5 增长极理论
        2.2.6 核心-边缘理论
第3章 苏联时期的城镇化基础
    3.1 列宁执政时期的城镇化停滞和恢复
    3.2 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城镇化波动增长
        3.2.1 国民经济一 ·五—二 ·五计划时期
        3.2.2 二战及战后恢复时期
    3.3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城镇化缓慢增长
    3.4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城镇化发展
        3.4.1 国民经济八·五—十·五计划时期
        3.4.2 国民经济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时期
第4章 转型时期俄罗斯城镇化特征与问题
    4.1 叶利钦执政时期的城镇化停滞
    4.2 普京执政后的城镇化提升阶段
        4.2.1 经济快速增长期
        4.2.2 全球金融危机期
        4.2.3 经济恢复与微增长期
        4.2.4 欧美制裁下的停滞与发展期
    4.3 俄罗斯城镇化问题与特征
        4.3.1 城镇化发展产业动力不足
        4.3.2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4.3.3 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
        4.3.4 城镇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4.3.5 城市与乡村聚落萎缩现象较为普遍
        4.3.6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第5章 俄罗斯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分析
    5.1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人口增长变化
        5.1.1 1992-2007年人口严重下降
        5.1.2 2008年-至今人口整体增长
    5.2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人口结构变化
    5.3 俄罗斯的人口空间格局变化及原因
        5.3.1 俄罗斯的人口重心迁移格局
        5.3.2 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增减变化格局
        5.3.3 俄罗斯的人口密度变化格局
        5.3.4 俄罗斯的人口迁移流动格局
    5.4 俄罗斯的城镇化水平变化
        5.4.1 俄罗斯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5.4.2 俄全境的城镇化水平变化
        5.4.3 俄联邦主体的城镇化水平变化
    5.5 俄罗斯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及原因
        5.5.1 俄全境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及原因
        5.5.2 俄联邦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及原因
第6章 俄罗斯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与中俄边境地区发展合作
    6.1 俄罗斯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对策
        6.1.1 加强大都市区和城市群的发展建设
        6.1.2 培育西伯利亚区和远东区的增长极
        6.1.3 加强高铁、机场、港口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6.1.4 加快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开放发展
    6.2 中俄边境地区的发展与合作
        6.2.1 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
        6.2.2 扩大能源项目的协作
        6.2.3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6.2.4 培育多形式的跨境电商合作通道
        6.2.5 加快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共享
        6.2.6 推动合作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6.2.7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叙利亚化武危机中的美俄角力(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起源
    二、文献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重点难点
    七、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美俄围绕叙利亚化武危机的角逐
    第一节 :叙利亚化武危机背景
        一、阿拉伯之春
        二、叙利亚内战爆发
        三、外部势力干涉
    第二节 美俄围绕危机展开较量
        一、美国的目的和手段
        二、俄罗斯的目的和举措
        三、美俄在叙化武问题中的较量
    第三节 美俄在危机中妥协原因
        一、巴沙尔政府被迫接受提议
        二、美国并未准备好军事干预
        三、俄罗斯的立场日益强硬
第二章 “疑似化武事件”背后美俄的争夺
    第一节 围绕2017“疑似化武事件”的角力
        一、叙利亚局势出现逆转
        二、美国的干涉动机
        三、俄罗斯的应对
    第二节 围绕2018年“疑似化武事件”的博弈
        一、战场形势愈加明朗
        二、美国的考量
        三、俄罗斯的反制
    第三节 美俄在疑似化武事件中有所克制的原因
        一、美俄均不希望事态扩大
        二、双方有所克制的原因
第三章 化武危机中影响美俄决策因素
    第一节 化武危机中俄罗斯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因素
        二、外交突围的需要
        三、地缘政治考量
        四、个人因素
        五、恐怖主义因素
    第二节 化武危机中影响美国决策因素
        一、历史因素
        二、国内政治影响
        三、个人因素
        四、地缘政治因素
        五、反恐因素
第四章 化武危机及叙利亚局势走向
    第一节 叙利亚当前基本态势
        一、叙利亚化学武器检查情况
        二、巴沙尔政府政权日益稳固
        三、反恐战争基本结束
        四、政治解决仍在商榷
    第二节 未来局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特朗普撤军存疑
        二、伊德利卜新局势下的博弈
        三、化武危机发生可能性降低
结语
参考文献

(4)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三)关于研究时段的选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大西洋同盟存续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欧美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的研究
    三、本文基本假设、主要概念和变量选取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概念
        (三)影响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主要变量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五、本文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00年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与欧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体系的重构
        二、地缘政治竞争与欧亚大陆地缘环境的重塑
        三、美欧同盟的延续与分歧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四节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美与俄罗斯结构性矛盾的激化:欧美对俄政策趋硬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美欧的对俄政策
    第二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过程
        一、2000年至2008年
        二、2008年至2014年
        三、2014年至今
    第三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原因
        一、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调和
        二、“双东扩”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强化
    第四节 欧美政策趋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美对俄政策特征的差异
    第一节 “软制衡”:欧盟对俄政策选择
        一、欧盟对“软制衡”政策的选择
        二、欧盟内部关于对俄政策的博弈和协调
        三、欧盟对俄“软制衡”的政策体现
    第二节 “新遏制”:美国对俄政策选择
        一、美国对俄“新遏制”政策的选择
        二、美国对俄“新遏制”的政策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全威胁的感受度差异
        一、实力差距
        二、地缘环境因素
        三、安全认知差异
    第二节 经济依赖度差异
    第三节 战略文化差异
        一、战略文化中的单边与多边
        二、战略文化中武力的使用
    第四节 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俄格战争与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美对俄政策
    第一节 俄格战争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俄格战争爆发及欧美俄的纷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西方与俄罗斯会出现“新冷战”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俄关系
    第一节 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一、原有矛盾的加深——利益分配的分歧加深
        二、新矛盾的产生——特朗普的“另类”风格
    第二节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俄政策比较
        一、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
        二、欧、美、俄在“北溪-2”问题上的角力
    第三节 欧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美俄竞争日趋激烈
        二、跨大西洋关系“变局”还是“延续”?
        三、欧俄关系的调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前言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四 研究思路与结构设计
第一章 俄罗斯东北亚外交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地缘政治因素
        一 欧洲—大西洋主义
        二 现代斯拉夫主义
        三 新欧亚主义
    第二节 历史文化因素
        一 俄罗斯文化特征
        二 历史文化传统作用下的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三节 面临的国内外不利现实因素
        一 外部影响因素
        二 内部影响因素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出台的背景
        一 国际背景
        二 国内背景
    第二节 回眸20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
        一 二战后苏联东北亚政策简要回顾
        二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简要回顾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核心内容
        一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要点
        二 俄罗斯落实东北亚政策的策略和措施
    第四节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特点
        一 谋略性
        二 务实性
        三 可行性
        四 机制性
        五 持续性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东北亚国别政策
    第一节 俄罗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安全合作
        一 俄罗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 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三 俄罗斯与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领域合作
    第二节 俄罗斯对日本的政策
        一 俄罗斯与日本的政治、外交纪实
        二 俄罗斯与日本的经济交往
        三 俄罗斯与日本的领土博弈
    第三节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国家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军事安全合作
        一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国家的外交政策
        二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三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国家间的军事安全合作
    第四节 俄罗斯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军事安全合作
        一 俄罗斯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
        二 俄罗斯与蒙古国的经济合作
        三 俄罗斯与蒙古国的军事安全合作
第四章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走势
    第一节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走向
        一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发展面临新挑战
        二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
        三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四 俄罗斯与美欧关系仍很棘手
    第二节 俄罗斯国内的整体发展布局
        一 政治上稳形势、推改革
        二 经济上推创新、促增长
    第三节 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发展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6)普京执政时期反恐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基本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章 普京执政时期国内反恐形势
    第一节 俄罗斯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
        一、经济与社会原因
        二、民族与宗教原因
        三、极端主义思潮兴起
    第二节 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一、恐怖主义威胁来源
        二、恐袭活动新态势
第二章 俄罗斯反恐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反恐法律体系
        一、俄罗斯反恐立法特点
        二、俄罗斯反恐相关立法
        三、反恐法律体系评价
    第二节 反恐制度体系
        一、反恐制度体系构成
        二、反恐制度体系评价
第三章 反恐体系的实际应用——以“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为例
    第一节 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反恐工作分析
        一、赛前反恐形势评估
        二、具体反恐工作部署
    第二节 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反恐实践的经验总结
        一、国内立法与资源配置
        二、媒体宣传与网络安全
        三、反恐演习与国际合作
第四章 普京政府反恐体系建设简评
    第一节 反恐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
        一、加强国内反恐体系建设
        二、强化国际反恐多边合作
    第二节 反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反恐体系中存在的争议
        二、反恐行动中出现的失误
    第三节 对我国反恐事业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国内反恐体系建设
        二、加强反恐投入与教育宣传
        三、加强反恐国际防务合作
结论
    一、俄罗斯反恐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
    二、俄罗斯反恐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7)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嬗变 ——基于对《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五个版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序言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首版《构想》与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
    第一节 1993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1993年版《构想》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1993年版《构想》的实践与俄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四节 对叶利钦时期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000年版《构想》与普京的务实外交
    第一节 2000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从2000年版《构想》看俄外交的变化与特点
    第三节 2000年版《构想》的外交实践及其成效
    第四节 对普京务实外交政策的思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008年版《构想》与俄罗斯强势外交政策
    第一节 2008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2008年版《构想》与俄外交政策强势特征初显
    第三节 2008年版《构想》出台后俄外交政策的转变
    第四节 对俄罗斯强势外交的解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普京第三总统任期俄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2013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的俄罗斯外交
    第三节 2016年版《构想》与俄外交策略的调整
    第四节 对普京第三总统任期外交特点的思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8)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PEΦEPA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成立的背景
        一、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与发展
        二、“政权党”在俄罗斯的产生与演进
    第二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初创时期
        一、两大中派组织的对抗阶段
        二、三大政治组织的合并阶段
    第三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时期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上升阶段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波动阶段
    第四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危机时期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低谷阶段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调整阶段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革新时期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理论新发展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实践新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建设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概况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基本价值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使命、目标和任务
        三、统一俄罗斯党的党员
        四、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结构
        五、对统一俄罗斯党组织概况的分析
    第二节 领导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一、中央领导机关关系的协调
        二、党主席的设置
        三、普京党内核心地位的强化
    第三节 党内团结的加强与巩固
        一、左右翼之争引发党内团结问题
        二、党内俱乐部的产生加深统俄党分裂的隐患
        三、意识形态平台的完善力求增强党内团结
    第四节 外围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一、“青年近卫军”的形成与发展
        二、“青年近卫军”主要作用
        三、“青年近卫军”组织发展的评价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愈发重视政党革新
        一、政党革新的方向是打造现代化“数字政党”
        二、政党革新的重点在于党内外交流沟通体制的完善
        三、政党革新的目标是保持全国的优势地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初始阶段:中派主义思想
        一、中派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中派主义的主要内涵
        三、对中派主义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发展阶段:主权民主思想
        一、主权民主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二、主权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对主权民主思想的评价
    第三节 成熟阶段:俄罗斯保守主义
        一、俄罗斯保守主义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二、俄罗斯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想的评价
    第四节 对统一俄罗斯党理论探索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政策主张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政策
        一、巩固国家基本制度
        二、构建负责任的政府
        三、保障俄罗斯的统一与安全
        四、完善大国外交战略
    第二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经济政策
        一、维护现行经济制度,支持执政当局的经济战略
        二、施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构建公正的税收体系
        三、构建旨在提高民族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第三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社会政策
        一、提高收入水平
        二、完善医疗系统
        三、改善住房条件
    第四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文化政策
        一、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二、提升科学技术的水平
        三、保存和培育民族文化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政策主张的分析与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的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地位
        一、长期控制国家杜马
        二、历届总统选举的获胜者
        三、牢牢掌握地方权力
        四、统一俄罗斯党优势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一、在党政关系层面,统俄党控制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权力
        二、在政党关系层面,统俄党协助执政当局对抗反对派
        三、在党社关系层面,统俄党是连接当局和民众双向沟通的桥梁
        四、在政党外交层面,统俄党为俄罗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三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主要问题
        一、党内关系复杂
        二、缺乏自主性
        三、政党形象不佳
    第四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趋向
        一、统一俄罗斯党面临的最新形势
        二、统一俄罗斯党最新立场的分析
        三、统一俄罗斯党的未来走向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启示
        一、政党要正确处理公权力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灵魂
        三、政党要合理协调集中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四、人才队伍建设是政党的核心课题
        五、政党建设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菊及答辩情况表

(9)中俄关系:外源驱动到内生驱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应用历史学研究法
        二、比较分析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叶利钦时期的中俄关系
        一、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
        二、叶利钦外交政策的转变
        三、中俄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 普京时期的中俄关系
        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2000-2003)
        二、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发展新阶段(2003-2013)
        三、习近平时期的中俄关系(2013 至今)
第二章 外源驱动的中俄关系
    第一节 中俄美三角关系
        一、中苏美三角关系
        二、中俄美三角关系
    第二节 美国驱动中俄关系的发展
        一、美国在政治上驱动中俄关系
        二、美国在经济上驱动中俄关系
        三、美国在安全上驱动中俄关系
        四、美国在文化上驱动中俄关系
第三章 中俄关系:外源驱动到内生驱动
    第一节 驱动中俄关系的地缘因素
        一、中俄的地缘政治环境
        二、中俄关系的地缘政治意义
        三、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
    第二节 驱动中俄关系的国家形象因素
        一、国家形象概念
        二、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第三节 驱动中俄关系的经济因素
        一、中俄的经贸合作
        二、中俄之间的经济互补性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第一节 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移民问题
        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对中俄关系的启示
        一、总结历史经验
        二、扩大中俄之间的社会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21世纪以来俄朝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俄朝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俄朝关系缓和时期(2000-2005 年)
        一、两国高层扩大交流
        二、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增加
    第二节 俄朝关系冷淡时期(2006-2010 年)
        一、朝核问题升级使两国政治关系疏远
        二、两国各领域合作减少
    第三节 俄朝关系改善时期(2011-2014 年)
        一、两国积极展开政治外交活动
        二、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加强
    第四节 俄朝关系稳定时期(2015-至今)
        一、两国在多领域拓展合作
        二、俄罗斯积极支持朝鲜与美、韩进行国家间对话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影响俄朝关系的因素
    第一节 地缘因素
        一、朝鲜地理位置独特
        二、朝鲜视俄罗斯为重要战略后方
        三、俄罗斯视朝鲜为东部防御缓冲地带
        四、俄罗斯西部战略空间受挤压使其转向东方
    第二节 安全因素
        一、朝核问题对俄罗斯东部地区安全造成威胁
        二、朝核问题使朝鲜陷入安全困局
    第三节 经济因素
        一、俄朝经济合作互补性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朝关系前景展望
    第一节 俄朝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一、两国将更重视毗邻地区合作
        二、两国毗邻地区合作前景广阔
    第二节 两国将对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一、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
        二、东北亚多边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普京强调不中断车臣政治进程(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外交政策30年演变[J]. 吕萍. 俄罗斯学刊, 2021(06)
  • [2]俄罗斯城镇化过程与空间格局研究[D]. 初楠臣.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0(05)
  • [3]叙利亚化武危机中的美俄角力[D]. 冯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D]. 宋芳. 南京大学, 2020(04)
  • [5]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研究[D]. 申达宏.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6]普京执政时期反恐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D]. 焦婧. 外交学院, 2019(01)
  • [7]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嬗变 ——基于对《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五个版本的研究[D]. 于水镜.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8]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研究[D]. 毕松. 山东大学, 2019(08)
  • [9]中俄关系:外源驱动到内生驱动[D]. 康清雪. 外交学院, 2019(01)
  • [10]21世纪以来俄朝关系研究[D]. 刘天骄.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普京强调不要中断车臣的政治进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