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汉生[1](2012)在《北岛海外诗歌研究》文中提出北岛是中国当代文学诗史上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岛屿。从80年代末开始,北岛一直处于流亡状态,其诗歌也因流亡而呈现出了与国内期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其海外诗歌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北岛出国后的诗歌创作。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理解流亡的定义并梳理北岛的流亡征途,在理解流亡概念的基础上,剖析北岛海外流亡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这些困境始终伴随着北岛的流亡征途,带给诗人无法逾越的困扰,这是研究北岛海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步骤。第二章探讨在困境中绝处逢生的可能性即研究北岛海外诗歌新的诗艺,它们是新的“诗人形象”呈现、新的意象群更迭、新的情感言说方式以及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新思考,这是对北岛海外诗歌的深层次研究,也是本人论文的重点剖析之处。最后一部分即第三章在整体把握北岛海外诗歌创作成就之余评说北岛海外诗歌无法回避的缺陷,从而实现对北岛海外诗歌的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北岛出国前的诗歌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但其海外诗歌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北岛海外诗歌的研究工作显得极为重要,这既是对北岛海外后期研究的空白补充,又是对北岛诗歌的域外传播与接收的促进。
蔡志飞[2](2012)在《坚守与嬗变—北岛诗歌的精神特征》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朦胧诗的旗手,北岛诗歌在精神思想上都达到了朦胧诗的高峰,其强烈的否定精神,决绝的反抗态度,深刻的自省与反思和坚持不懈的追求,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独立的英雄人格形象。但是北岛的诗歌创作横跨不同的时代,涵盖不同的地域,因此其诗歌一直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早期主要是对美好的人性乌托邦世界的建构和理想与英雄主义精神的高扬;中期着重于对威权的挑战,对历史、人性的反思自省,和固执的追求精神;后期则不得不面对漂泊生涯,主要描述刻骨的孤独感与悬浮状态的生活以及对家园的思念与皈依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对国内政制的发声。这些不同的发展变化之中,又贯穿着北岛执着固守的核心精神:深沉的国家民族意识和对人道精神的追求。北岛诗歌就是这样在坚守与嬗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北岛的心路历程,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和独立的人格,正是对文革时期主流文学话语的背离与反拨,也是对五四文学强调个人解放与尊严的传统的继承。选择“北岛诗歌精神的坚守与嬗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这些理由:一是对北岛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某一时期,或是其思想精神的某一方面,使我们无法对北岛的诗歌创作有一个清晰整体的认识;二是本文认为,从“北岛诗歌精神的坚守与嬗变”这一角度着手,能更好地对其各个时期的思想精神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进行整体地研究把握,从而为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北岛诗歌的特点及其与朦胧诗乃至新时期诗歌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漆朝晖[3](2011)在《灵魂的深层拷问——北岛诗歌主体意识的独特表现》文中指出面对文革灾难,北岛进行了深沉睿智的反思,对灵魂发出拷问。这种带有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始终贯穿着自我。自省使自我的价值在历史背景和人格力量中显现,彰显了个体"主体意识"。其诗歌在主体意识支配下发生了历史性跨越,充分显示了北岛是一个真诚的、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是一位以人为本、充满理性色彩的诗人。
林朝霞[4](2007)在《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文学思潮被看作“创作方法”的产物。而这种创作方法论仅仅肯定了现实主义(以及附属于它的浪漫主义)的合法性,而排除了启蒙主义等其他文学思潮的存在。同时,国内外文学史也大都没有把启蒙主义作为独立的文学思潮,而仅仅当作一种社会思潮,造成了文学思潮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缺失。这两种原因,导致五四文学以及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义性质被抹杀,并被错误地冠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名称。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而不是什么创作方法的产物;同时,启蒙主义是争取现代性的文学思潮,是与其他文学思潮并列的独立的文学运动。因此,运用现代性理论重新界定各种文学思潮,包括启蒙主义,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理论前提。本文正是从现代性角度,重新考察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本文共分三编。上编以“现代性”为理论支撑,纠正创作方法论的长期误导,透析现代性与文学思潮的内在关系,梳理西方从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并着重分析西方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背景、思想倾向、具体特征、主要类型、流变过程等,作为研究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参照系。中编以五四新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辩驳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论,从现代性角度确定五四文学的性质,提出五四文学开启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追溯它的历史背景,描摹它的发展脉络,对比它与西方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差异,并评判它的历史意义。下编将新时期文学纳入研究视野,从历史任务、思想倾向、内容主题等方面研究它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渊源关系,并详细考察它的演变过程、风格特征,从而确认它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属于中国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殷颖[5](2007)在《北岛出国后诗歌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北岛出国前的诗歌得到了国内学界众多诗评家的关注,但自从其1989年离开祖国,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海外漂泊岁月之后,国内外对其出国后的诗歌创作和诗论介绍研究比较少。北岛出国后的诗歌意象有所改变,出现了旅行者、祖国、回忆等新意象,融入了大量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碎片,钟声、镜子等意象有所深化;在写作文风方面其诗歌基调从前期的冷抒情转变为沉稳的中年写作,诗歌的内在张力强化;其前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淑世精神由于大政治环境的缓和转化为个人远离故土的怀乡愁绪,但诗人北岛仍然时时保持理性,对人性加以思考。此外,北岛后期在诗歌翻译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拓展了其个人的诗论。本文将通过比较北岛前期及出国后的诗歌文本,从诗歌特征、诗歌精神、诗评诗论等方面研究其出国后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研究工作,这既是对北岛后期研究空白的补充,也是对海外诗人生活的注脚。
杨岚[6](2001)在《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文中提出清醒与执拗并存是诗人北岛最主要的创作个性 ,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 ,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北岛的诗歌。
二、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北岛海外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北岛海外诗歌创作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北岛的流亡征途 |
第二节 北岛海外诗歌创作的困境 |
第二章 北岛海外诗歌新的诗艺探究 |
第一节 新的“诗人形象”呈现 |
第二节 新的意象群更迭 |
第三节 新的情感言说方式 |
第四节 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新思考 |
第三章 北岛海外诗歌创作的成就与缺陷 |
第一节 北岛海外诗歌创作的重要成就 |
第二节 北岛海外诗歌无法回避的缺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本人在读硕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着作一览表 |
(2)坚守与嬗变—北岛诗歌的精神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孤独中的探索 |
二 北岛研究概 |
三 论文的研究依据和写作思路 |
第一章 内心世界的营构:疯狂年代的心灵独语 |
一 “百花山”:美好人性的栖息地 |
二 “候鸟”:英雄主义的化身 |
三 希望之殇 |
第二章 抗争与追寻:在希望与绝望之间 |
一 挑战时代与重建星空 |
(一) 挑战时代与人道精神 |
(二) 大写的“我” |
二 深入人性与历史的反思 |
(一) 威权与人性的合谋 |
(二) 失望之后的坚守 |
(三) 历史的根源 |
三 寻找生命的湖 |
(一) 重建星空 |
(二) 走向冬天 |
第三章 在天涯:悬浮状态下的生命体验 |
一 远在天涯的发声 |
(一) 自由射手在他乡 |
(二) 迷失的鹿 |
二 “乡音” |
三 放逐的人生 |
(一) “外来者” |
(二) 向月光投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附件 |
(4)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去蔽与还原 |
一、五四文学研究述评 |
二、现代性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现 |
三、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延伸 |
上编 现代性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
第一章 现代性和文学思潮 |
第一节 三位一体:现代性透视 |
第二节 文学思潮: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 |
第二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
第一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正名” |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特征 |
第三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三种类型 |
第四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世界性 |
中编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
第一章 中国五四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现代性与文化转型 |
第二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及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
第三节 知识分子文化圈的形成:同人杂志和同人社团的出现 |
第四节 西方文学的传播和清末民初的文学积淀 |
第二章 五四文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
第一节 五四文学性质的认定 |
第二节 五四文学现实主义的缺席 |
第三节 五四文学浪漫主义的缺席 |
第三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发端:向旧文学宣战 |
第二节 发展阶段:新文学的涌现(1917-1921) |
第三节 高潮:新文学的繁盛(1921-1927) |
第四节 尾声:启蒙主义的退潮 |
第四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
第一节 个性化写作的出现 |
第二节 文学独立与启蒙的二律背反 |
第三节 平民主义的高歌与贵族精神的低吟 |
第四节 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出现 |
第五节 忧愤感伤、焦虑彷徨的时代精神 |
第六节 拿来主义和艺术风格的杂糅性 |
第五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意义 |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世界化 |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开创 |
下编 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
第一章 重建现代性与启蒙主义的回归 |
第一节 现代性任务的重新提出 |
第二节 国家意识形态的转轨 |
第三节 民间意识的崛起和知识分子的觉醒 |
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
第一节 关于新时期文学性质的论辩 |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的历史任务和思想倾向 |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题 |
第三章 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潜流:地下文学的萌动 |
第二节 发生与发展:反叛革命古典主义 |
第三节 转折:启蒙的吊诡 |
第四节 尾声:众声喧哗结束启蒙时代 |
第四章 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
第一节 对革命古典主义的反驳与个性化写作的复苏 |
第二节 文学制度与被规训的文学 |
第三节 平民精神与文学轰动效应 |
第四节 乐观精神与国民性批判的弱化 |
第五节 多元开放的品格 |
第五章 新启蒙主义文学的历史意义 |
第一节 革命古典主义的终结 |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北岛出国后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诗歌主题意象的更迭 |
(一) 旅行者、祖国、回忆等新意象 |
(二) 大量日常生活小场景入诗 |
(三) 钟声和镜子意象的深化 |
二、诗歌写作文风的变化 |
(一) 诗歌基调的转变——从冷抒情到中年写作 |
(二) 诗歌内在张力的强化 |
三、诗歌精神的变化与坚持 |
(一) “我是被你否认的身份” |
(二) 诗人精神身份的自觉维护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北岛的诗论研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醒的生存状态 |
二、执拗的反思者 |
三、诗歌意象的建构 |
四、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北岛海外诗歌研究[D]. 陈汉生. 安徽师范大学, 2012(02)
- [2]坚守与嬗变—北岛诗歌的精神特征[D]. 蔡志飞. 海南师范大学, 2012(01)
- [3]灵魂的深层拷问——北岛诗歌主体意识的独特表现[J]. 漆朝晖.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 [4]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D]. 林朝霞. 厦门大学, 2007(07)
- [5]北岛出国后诗歌研究[D]. 殷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6]清醒与执拗并存——北岛的创作个性简析[J]. 杨岚.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