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体液压支柱大修设备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白伟,刘效贤[1](2021)在《高品质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现用单体液压支柱在技术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产品性能的改进方案:取消回力弹簧,简化了支柱整体结构;取消支柱底座、顶盖密封,减少了产品故障点;采用大流量溢流阀,防止顶板突然来压对支柱的冲击破坏;采用等强度结构和钢材调质处理,提高了支柱整体强度;采用复合电镀工艺,提高了支柱的防腐性能;采用免排气工艺,防止支柱的假性卸载;加装了防护套,防止粉尘对支柱的污染。通过对产品整体性能进行改进,力求支柱性能更加优越,在井下使用不出现主件变形和破坏,不用升井大修,减少了维护量和使用成本。研制的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已完成了性能测试和井下现场验证。
王维涛[2](2015)在《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矿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是综采工作面重要的液压支护设备,其高效、安全运行与煤矿经济效益及矿工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智能检测技术和先进虚拟仪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其开展对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和卧式五柱塞往复式乳化液泵为研究对象,以煤炭行业标准中MT312-2000关于煤矿用液压支架性能检测的有关规定和MT/T188.2-2000关于乳化液泵性能检测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确定了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需要检测的主要参数及其测试方法。本文针对测试系统所需检测参数的特点及其测试方法的要求构建了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硬件,并确定了其总体结构,完成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的选型,以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通过对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采用先进虚拟仪器技术,以LabVIEW2011软件为设计平台,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法,开发了一种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报表生成为一体的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分析软件。论文搭建了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实验平台,并对测试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可以实现煤矿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主要参数的性能检测,操作方便,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
陶锡麒,吴贺利,安兵[3](2015)在《液压支柱活塞杆再制造工艺的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液压支柱活塞杆再制造的各种工艺和发展现状。对比各种工艺,指出镶套工艺成本低,但应用问题不可克服;激光熔覆与镀硬铬的性价比相当,但一次投资高,推广缓慢;等离子堆焊相对激光熔覆成本低,并能够满足液压活塞杆的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韩旭[4](2014)在《矿用支护装备的可重构测量模式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矿用支护装备作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普通机械化采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进行顶板支护的液压动力支撑装置,其工作性能优良直接决定着工作面的生产安全。本文以实现对矿用支护装备可重构自动化测量为目标,对相关理论和实现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现有矿用支护装备测量系统的不足,研究网络化测量在矿用支护装备测量领域中应用的理论方法和通讯技术,提出一种矿用支护装备的可重构测量模式。第二,针对多网络技术应用到测量中存在的通讯协议过于复杂问题,结合测量网络动态重构要求,提出一种支持多网络测量的虚拟总线接口。研究矿用支护装备测量标准和测量资源的分类方法,构建可重构测量系统架构,设计测量平台的层次结构及其所对应功能,实现系统的层次化管理。第三,针对多网络通讯动态重构问题,分析矿用支护装备测量资源的分类管理方法,实现测量资源的信息化、透明化和共享化。研究测量通讯协议和子网络硬件通讯电路,通过开放式测量系统实现了不同网络环境的资源协作和多网络的动态重构。第四,针对被测量资源现场环境恶劣,干扰大等问题,给出测量应用层数据的优化机制和存储方法,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模块化的管理和模拟量数据采集优化机制实现了多参量信号的采集和评估,利用循环缓冲区和实时多任务技术提高了系统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并结合实时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测量数据的实时反馈和实时协作。第五,开发了矿用支护装备可重构测量系统,提出并研究了软件仪器库,实现了系统的重构测量。采用多线程模式和流水线模式,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最后,以立柱性能测试、截止阀性能测试和支柱性能测试为例详细分析系统的可重构过程,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测量,验证了所研究内容的正确性。
席党生,席振宇[5](2012)在《单体液压支柱镶套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单体支柱镶套工艺的概况,重点阐述了镶套工艺的原理、工艺装备、工艺参数、技术经济指标测试,分析了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吴广宇[6](2011)在《单体液压支柱在会泽铅锌矿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国家一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复杂富水矿床开采关键技术开发研究(2006BAB02A01)”为依托,主要针对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铅锌矿区1#矿体工程实际条件,运用岩体力学理论将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有机结合,对在开采会泽铅锌矿破碎不稳定矿体时液压支柱对采场的支护效果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根据矿山目前技术装备水平和8#、1#矿体赋存条件,进行了两次液压支柱护顶上向水平分层法的采场实验。通过对实验中支柱变化及顶板相关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揭示液压支柱对金属矿山采场顶板的支护作用效果。2)对在会泽矿使用的相关设备进行总结,针对液压支柱系统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在会泽铅锌矿及其它金属矿山更好的使用液压支柱系统提供参考。3)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场的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模拟,将数值模拟与实际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液压支柱使用时的特性及力学作用特点,通过对合理支护参数的探讨,解决液压支柱在会泽矿使用时的参数设定。4)通过对液压支柱在开采会泽铅锌矿高应力、高破碎倾斜中厚难采矿体时的系统总结,结合目前液压支柱在金属矿山的使用情况,探讨在更多金属矿开采中引入液压支柱作为采场支护设备的可行性。
刘艳梅[7](2011)在《27SiMn钢Ni-P与Ni-Ce/W-P化学镀及镀层性能对比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提高液压支柱表面的耐蚀耐磨性能,本实验以液压支柱的专用材质27SiMn钢为基体进行二元及三元化学镀研究。首先通过正交实验得到27SiMn钢表面化学镀Ni-P、Ni-Ce-P、Ni-W-P合金镀层的最优配方工艺,然后对组织结构,耐磨性,耐蚀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还模拟煤矿井下条件进行耐蚀性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制得的三种镀层均为表面光洁致密、结构均匀的非晶态镀层。Ni-Ce-P三元化学镀层较Ni-P二元化学镀层结构更均匀,耐磨性最高可提高1.16倍,普通腐蚀介质中耐蚀性最高可提高16.36倍,模拟煤矿井下条件耐蚀性最高可提高1.5倍;Ni-W-P三元化学Ni-P二元化学镀层各方面性能也有很大提高,耐磨性能最高可提高3.70倍,普通腐蚀介质中耐蚀性最高可提高9.82倍,模拟煤矿井下条件耐蚀性最高可提高1.2倍。
叶献华[8](2008)在《煤矿单体支柱纯水三用阀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纯水液压具有环境友好、安全和清洁等优点,在食品、造纸、冶金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材料科学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使纯水液压元件的研制成为可能,同时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和环保的日益重视,纯水液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液压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首次将纯水液压研究定位在煤矿单体支柱三用阀上。本文以煤矿单体支柱纯水三用阀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煤矿单体支柱纯水三用阀的具体结构,并通过三用阀的流量和阀芯受力方程,并联立单体支柱的方程分析了三用阀的动态性能。有关各章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纯水液压和三用阀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纯水三用阀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解决措施。第二章对纯水三用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作了分析,对主要尺寸进行了设计。第三章,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从研究纯水三用阀流体流动机理出发,使用FLUENT软件研究纯水三用阀腔内部流动,利用仿真结果来指导纯水三用阀的结构设计。第四章分析了纯水三用阀的结构性能,建立三用阀与单体支柱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动态性能做了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纯水三用阀动态特性作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影响阀的工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王晓武[9](2007)在《单体液压支柱大修中油缸密封失效的解决方案》文中认为单体液压支柱大修后,存在工作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直接影响煤矿井下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在分析了导致油缸-活柱体间密封失效的多种原因后,通过几种新工艺在大修生产中的应用,提出油缸修复方法、油缸-活柱体间密封方式不同工艺的特点;阐述了新的工艺对提高大修质量、解决局部技术难题的重要意义。
牛曙光[10](2006)在《单体液压支柱密封的研究》文中提出对我国煤矿高档普采工作面中单体液压支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同轴复合密封装置,并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思想、结构特点。采用同轴复合密封装置实现了在高压动态、低压静态下支护的可靠密封,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使产品维护更为方便。
二、单体液压支柱大修设备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体液压支柱大修设备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品质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用单体支柱使用存在问题 |
2 沿空留巷支柱改进设计方案 |
2.1 新型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组成 |
2.2 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的优势 |
2.3 改进后的沿空留巷专用单体的特点 |
3 使用方法 |
3.1 操作程序 |
3.2 制造、使用、维修该产品注意事项 |
4 支柱地面试验技术性能 |
4.1 单体液压支柱主要技术参数 |
4.2 单体液压支柱地面试验情况 |
5 井下试验情况 |
6 结语 |
(2)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5 小结 |
2 煤矿液压支护设备及其关键参数测试方法 |
2.1 煤矿液压支护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液压支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2 乳化液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液压支架主要检测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
2.2.1 液压支架主要检测参数的确定 |
2.2.2 液压支架主要检测参数的测试方法 |
2.3 乳化液泵主要检测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
2.3.1 乳化液泵主要检测参数的确定 |
2.3.2 乳化液泵主要检测参数的测试方法 |
2.4 小结 |
3 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测试系统硬件 |
3.1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 |
3.2 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检测试验台 |
3.2.1 液压支柱试验台 |
3.2.2 乳化液泵试验台 |
3.3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
3.3.1 液压支柱部分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
3.3.2 乳化液泵部分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
3.4 数据采集卡的选型 |
3.5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3.6 计算机的选型 |
3.7 信号抗干扰措施 |
3.8 小结 |
4 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测试系统软件 |
4.1 开发平台的选择 |
4.2 测试软件总体结构 |
4.3 软件的功能与实现 |
4.3.1 主程序设计 |
4.3.2 液压支柱测试模块 |
4.3.3 乳化液泵测试模块 |
4.4 小结 |
5 测试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验证 |
5.1 测试系统性能分析 |
5.1.1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参数 |
5.1.2 静态特性实验设备与方法 |
5.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
5.1.4 测试系统各通道性能分析 |
5.2 测试系统功能验证实验 |
5.2.1 实验设备 |
5.2.2 实验验证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液压支柱活塞杆再制造工艺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电镀 |
2 刷镀 |
3 化学镀 |
4 镶套 |
5 激光熔覆 |
6 堆焊 |
(4)矿用支护装备的可重构测量模式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综述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的提出 |
1.1.3 课题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液压支护装备测试系统发展现状 |
1.2.2 网络化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可重构测量技术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
2 矿用支护装备可重构测量系统架构 |
2.1 系统测量目标及可重构测量系统定义 |
2.1.1 矿用支护装备测量标准 |
2.1.2 矿用支护装备测量分类 |
2.1.3 可重构测量定义及分类 |
2.2 总线网络中间件 |
2.2.1 虚拟总线接口的提出 |
2.2.2 虚拟总线接口连接网络应用分析 |
2.3 可重构测量系统结构 |
2.3.1 多网络测量方法设计思想 |
2.3.2 系统层次划分 |
2.3.3 多网络可重构测量系统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矿用支护装备多网络可重构通讯系统 |
3.1 网络化测量系统可重构通讯方法 |
3.1.1 测量资源分类 |
3.1.2 柔性网络化测量资源管理 |
3.2 多网络虚拟总线接口实现方法 |
3.2.1 多网络虚拟总线接口性能分析 |
3.2.2 可重构多网络虚拟总线接口设计 |
3.3 测量网络通讯系统 |
3.3.1 测量通讯协议 |
3.3.2 测量通讯协议的实现 |
3.3.3 子网络通讯系统硬件设计 |
3.4 系统可重构测量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多通道多参量信号采集及存储技术研究 |
4.1 系统模块化管理 |
4.2 数据采集系统优化方法 |
4.2.1 数据采集原理 |
4.2.2 实时多任务处理 |
4.2.3 缓冲区处理 |
4.2.4 抗干扰方法 |
4.3 连续采样数据优化算法 |
4.3.1 连续采样数据预处理方法 |
4.3.2 被测数据类型及处理算法 |
4.4 数据管理模式 |
4.4.1 数据存储对象及存储时机管理 |
4.4.2 数据库的选择 |
4.4.3 实时数据库的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5 矿用支护装备可重构测量模式的工程应用分析 |
5.1 工程应用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 |
5.1.1 工程应用系统设计原则、结构组成及布局 |
5.1.2 软件开发模块 |
5.1.3 硬件平台 |
5.2 现场测量 |
5.2.1 立柱性能测试 |
5.2.2 截止阀性能测试 |
5.2.3 支柱性能测试 |
5.3 系统性能分析 |
5.3.1 多任务模式性能分析 |
5.3.2 流水线模式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单体液压支柱镶套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镶套工艺主要的研究内容 |
1.1 镶套工艺的提出 |
1.2 镶套工艺装备研制 |
1.2.1 工艺装备与专业厂家共同设计制作 |
2.2.2 镗刀头改进的新突破 |
2 镶套工艺流程与测试 |
2.1 镶套工艺原理 |
2.2 镶套工艺流程 |
2.3 镶套支柱主要技术参数 |
2.4 镶套支柱的测试 |
3 主要经济指标 |
4 结论 |
(6)单体液压支柱在会泽铅锌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采场支护设备现状分析 |
1.2.1 采场支护现状 |
1.2.2 液压支柱的发展和使用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液压支柱支护理论分析 |
2.1 引言 |
2.2 液压支柱系统的功能特点 |
2.3 支护作用原理 |
2.3.1 支柱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
2.3.2 支柱工作阻力特性曲线 |
2.3.3 支柱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 |
2.4 液压支柱支护能力确定 |
2.4.1 单体液压支柱的等效刚度 |
2.4.2 支柱的阻力增量 |
2.4.3 最小初撑力 |
2.4.4 额定初撑力 |
2.4.5 额定支柱工作阻力 |
2.4.6 顶板稳定性常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压支柱在会泽铅锌矿的应用实验 |
3.1 引言 |
3.2 开采技术条件 |
3.3 液压支柱采场实验 |
3.3.1 采矿方法概述 |
3.3.2 实验采场布置 |
3.3.3 实验采场状况 |
3.3.4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参数确定 |
3.3.5 回采工艺 |
3.4 支柱工作状态监测 |
3.4.1 监测方法 |
3.4.2 监测数据 |
3.5 监测数据分析 |
3.5.1 第一次实验数据 |
3.5.2 第二次实验数据 |
3.5.3 总结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液压支柱使用的设备改进 |
4.1 引言 |
4.2 在煤矿使用的液压支柱设备 |
4.2.1 液压支柱的主要分类 |
4.2.2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的种类 |
4.2.3 DWQ系列高钛合金钢制单体液压支柱 |
4.3 在会泽矿的使用 |
4.3.1 DWQ42-150/110高钛合金钢制液压支柱 |
4.3.2 泵站 |
4.3.3 其它设备 |
4.4 单体液压支柱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4.5 设备选改进 |
4.6 使用建议 |
4.7 全章总结 |
第五章 液压支柱对采场支护的数值模拟 |
5.1 数值方法概述 |
5.2 模型的建立 |
5.2.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5.2.2 模型特点 |
5.3 模型分析 |
5.3.1 液压支柱支护对顶板的控制效果 |
5.3.2 不同初撑力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液压支柱在金属矿的应用前景 |
6.1 引言 |
6.2 单体液压支柱的应用情况 |
6.2.1 在煤矿的使用现状 |
6.2.2 在金属矿的使用现状 |
6.2.3 应用情况总结 |
6.3 缓倾斜至倾斜矿体的开采现状 |
6.3.1 缓倾斜薄矿体的开采 |
6.3.2 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 |
6.3.3 缓倾斜中厚矿体 |
6.4 前景分析 |
6.5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27SiMn钢Ni-P与Ni-Ce/W-P化学镀及镀层性能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液压支柱 |
1.1.1 液压支柱的工作条件及质量要求 |
1.1.2 液压支柱的材料 |
1.1.3 液压支柱表面处理 |
1.1.4 化学镀在单体液压支柱防护处理中的应用 |
1.2 化学镀镍的应用现状 |
1.2.1 化学镀镍的机理 |
1.2.2 三元化学镀的发展 |
1.2.3 稀土元素和W 元素在三元化学镀研究及应用 |
1.2.4 热处理对化学镀层性能的影响 |
1.2.5 化学镀镍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化学镀实验工艺流程及设备 |
2.2.1 化学镀前处理工艺的确定 |
2.2.2 化学镀Ni-P 镀液成份选择及配置 |
2.2.3 化学镀Ni-Ce-P 镀液配置及施镀 |
2.2.4 化学镀Ni-W-P 镀液配置及施镀 |
2.3 镀层热处理 |
2.4 测量镀速 |
2.5 镀层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
2.5.1 组织观察及成分分析 |
2.5.2 镀层硬度测量 |
2.5.3 结合力测量 |
2.5.4 镀层耐磨损性能实验 |
2.5.5 镀层耐腐蚀性能实验 |
3 27SiMn 钢化学镀层制备及性能分析 |
3.1 27SiMn 钢 Ni-P 化学镀层的制备 |
3.1.1 化学镀Ni-P 配方、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
3.1.2 化学镀Ni-P 正交实验 |
3.2 27SiMn 钢 Ni-Ce-P 化学镀层的制备 |
3.2.1 化学镀Ni-Ce-P 配方、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
3.2.2 化学镀Ni-Ce-P 正交实验 |
3.3 27SiMn 钢 Ni-W-P 化学镀层的制备 |
3.3.1 化学镀Ni-W-P 配方、工艺选择与分析 |
3.3.2 化学镀Ni-W-P 正交实验 |
3.4 镀速测量结果与分析 |
3.5 镀层的结合强度 |
3.6 27SiMn 钢化学镀层形貌及成分分析 |
3.6.1 27SiMn 钢化学镀层表面形貌 |
3.6.2 27SiMn 钢化学镀层截面形貌 |
3.6.3 27SiMn 钢表面化学镀层结构及成分分析 |
3.7 27SiMn 钢表面化学镀耐磨性分析 |
3.7.1 化学镀层的显微硬度 |
3.7.2 磨粒磨损实验 |
3.7.3 粘着磨损 |
3.8 27SiMn 钢表面化学镀耐蚀性分析 |
3.8.1 腐蚀介质浸泡实验 |
3.8.2 模拟煤矿井下环境腐蚀实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煤矿单体支柱纯水三用阀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纯水液压技术介绍 |
1.2 纯水液压元件研究形状及面临的关键问题 |
1.2.1 纯水液压元件的研究现状 |
1.2.2 纯水液压元件面临的关键问题 |
1.3 三用阀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 |
1.3.1 三用阀的研究现状 |
1.3.2 三用阀的特点 |
1.4 纯水液压元件气穴及避免方法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三用阀的设计 |
2.1 三用阀的工作原理 |
2.2 纯水三用阀的关键问题及结构选用 |
2.2.1 三用阀中单向阀单元结构选择 |
2.2.2 三用阀中安全阀单元结构选择 |
2.3 纯水三用阀的材料的选择 |
2.4 纯水三用阀的结构尺寸计算 |
2.4.1 设计要求及结构确定 |
2.4.2 单向部分尺寸计算及零件设计 |
2.4.3 安全阀部分计算 |
2.4.4 卸载阀弹簧的设计 |
2.4.5 其余零件的设计 |
3 流场仿真 |
3.1 数值仿真和CFD |
3.2 Fluent概论 |
3.3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3.3.1 质量守恒方程 |
3.3.2 动量守恒方程 |
3.3.3 能量守恒方程 |
3.4 纯水三用阀流场仿真 |
3.4.1 几何模型 |
3.4.2 网格划分 |
3.4.3 创建计算模型 |
3.4.4 设置边界类型 |
3.4.5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4 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
4.1 数学模型 |
4.1.1 单体支柱部分 |
4.1.2 三用阀部分 |
4.2 仿真模型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3.1 外载荷F |
4.3.2 活柱粘性阻尼B |
4.3.3 活柱断面积A_1 |
4.3.4 压力腔总容积V_t |
4.3.5 安全阀阀前孔断面面积A_2 |
4.3.6 泄露系数λ_c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单体液压支柱大修中油缸密封失效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油缸修复方案的选择 |
1.1 油缸内壁镶不锈钢套工艺 |
1.2 油缸热喷涂修复工艺 |
2 密封方式选用方案 |
3 结束语 |
(10)单体液压支柱密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体液压支柱的结构 |
2 单体液压支柱存在的问题 |
3 同轴复合密封装置的研制 |
3.1 同轴复合密封装置的结构 |
3.2 同轴复合密封的工作原理 |
3.3 两种密封形式的比较 |
4 同轴复合密封装置的特点 |
5 结论 |
四、单体液压支柱大修设备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品质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研究[J]. 白伟,刘效贤. 煤炭科技, 2021(05)
- [2]煤矿液压支护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 王维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3]液压支柱活塞杆再制造工艺的进展[J]. 陶锡麒,吴贺利,安兵.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2015(02)
- [4]矿用支护装备的可重构测量模式研究与应用[D]. 韩旭. 河南理工大学, 2014(06)
- [5]单体液压支柱镶套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 席党生,席振宇.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2(01)
- [6]单体液压支柱在会泽铅锌矿的应用研究[D]. 吴广宇. 中南大学, 2011(01)
- [7]27SiMn钢Ni-P与Ni-Ce/W-P化学镀及镀层性能对比研究[D]. 刘艳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06)
- [8]煤矿单体支柱纯水三用阀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叶献华. 安徽理工大学, 2008(03)
- [9]单体液压支柱大修中油缸密封失效的解决方案[J]. 王晓武.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 [10]单体液压支柱密封的研究[J]. 牛曙光. 润滑与密封,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