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酶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胶原酶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一、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萌[1](2021)在《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年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CCNL)联合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RF)术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改良的Mac Nab评估患者术后优良率(术后3、6、120月),数字评价量表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术前、术后即时、出院时,术后3、6、120月),因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7-10天,因此未对患者术后即时进行JOA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0年时腰腿痛、麻木及肌力情况。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最后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术后10年时共随访到128例患者,有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并被排除,因此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6例。2、术后3、6、120个月时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6.51%、92.68%、87.30%,各优良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RS和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术后6个月内的改善最为明显。各随访时间点的NRS,JOA均较前一随访时间点明显改善(P<0.01)。术后12月时NRS及JOA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年时分别有65.08%、83.95%及93.02%患者的腰腿痛、麻木和肌力下降完全缓解(P<0.05)。3、围术期并发症共3例,发生率为2.38%,其中马尾神经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1例、腰痛(Low Back Pain,LBP)加重2例。术后20-114月期间复发/再发LDH共11例,复发/再发率为8.73%。其中有2例行保守治疗,9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其再手术率为7.14%。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12个月、责任间盘≥2个的患者术后10年时疗效可差的概率分别是病程≤12个月、责任间盘=1个患者的6.005和4.227倍(P<0.05)。结论:低剂量CCNL联合RF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良好且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病程>12个月、责任盘≥2个分别是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病程>12个月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更显着。

郭成旺[2](2021)在《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观察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腰椎牵引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症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各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评价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的有效性,为今后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1:1:1的比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治疗,穴位选用以腰夹脊、环跳、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至阴、阿是穴为主,并随症加减,针刺得气后予电针仪连接腰夹脊、环跳、委中、承山、昆仑,予疏密波2-100Hz行电刺激,最后以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对病灶进行照射30min。1次/d,10次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I为电针联合TDP照射疗法,穴位选用、操作、疗程与观察组相同,针刺得气后电针操作与治疗组相同,最后以TDP治疗仪对病灶进行照射30min。对照组II采用腰椎牵引联合西药疗法,腰椎牵引治疗每次30min,1次/d,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g qd,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指标选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VAS以及JOA评分,通过SPSS21.0软件对3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总体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I愈显率为26.6%,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II愈显率为23.3%,总有效率为80%,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I(P<0.05)、对照组II(p<0.05),对照组I与对照组II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1)治疗组、对照组I、对照组II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I(P<0.05)、对照组II(P<0.05),对照组I、II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I(P<0.05)、对照组II(P<0.05),对照组I、II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JOA评分:(1)治疗组、对照组I、对照组II组内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优于对照组I(P<0.05)、对照组II(P<0.05),对照组I、II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I(P<0.05)、对照组II(P<0.05),对照组I、II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电针联合TDP、腰椎牵引联合西药治疗本病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2.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以及腰椎功能,且临床疗效较电针联合TDP以及腰椎牵引联合西药治疗更佳。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进行临床上的推广。

许刚[3](2020)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内镜椎间孔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的45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排除患者33例,对425例LDH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随访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57例,女性患者168例,年龄16-79岁。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并进行分组,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者为G组(389例),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可、差的患者为B组(36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腰椎外伤史、病程、根性疼痛是否合并腰痛、节段、Pfirrmann分级、椎管形态、突出物钙化及腰椎滑脱等临床参数做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腰椎外伤史、节段、根性疼痛是否合并腰痛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患者BMI、年龄、病程、椎管形态、Pfirrmann分级、腰椎滑脱及突出物钙化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椎管形态、Pfirrmann分级不是影响PETD治疗LDH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OR=8.505,P=0.002)、BMI(OR=7.334,P<0.001)、腰椎滑脱(OR=15.072,P=0.001)、突出物钙化(OR=27.613,P<0.001)是影响PETD治疗LDH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BMI、年龄、病程、椎管形态、Pfirrmann分级、腰椎滑脱及突出物钙化与PETD治疗LDH的疗效有关,其中病程、BMI、腰椎滑脱、突出物钙化为影响PETD治疗LDH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董蕊,徐幼苗,张志利[4](2020)在《CT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CT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臭氧+胶原酶注射组、臭氧+射频组和臭氧+胶原酶+射频组,每组21例。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均无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9,t=4.158,t=3.892;P<0.05);治疗后臭氧+胶原酶注射组与臭氧+射频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臭氧+胶原酶+射频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低于臭氧+胶原酶注射组和臭氧+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8,t=4.873;P<0.05)。治疗后臭氧+胶原酶注射组与臭氧+射频组患者之间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臭氧+胶原酶+射频组患者的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着低于臭氧+胶原酶注射组和臭氧+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0,x2=4.239;P<0.05)。结论:CT引导下微创介入臭氧+胶原酶+射频联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评分和临床疗效,减少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万福兴[5](2019)在《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客观评价此微创疗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2例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对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实际统计病例70例。(1)对实验结果统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判:治疗之后的24小时,3个星期,3个月和6个月依次同治疗前进行对比,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VAS评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2)对实验结果依照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有效率比较:治疗后24小时总有效率为77.46%,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88.73%,治疗后3个月总效率为90.14%,治疗后6个月有总效率为91.43%,总有效率对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比较:治疗后3周优良率为64.79%,治疗后3月优良率为69.01%,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为72.86%,结果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具有安全性高、临床远期效果显着等优点,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胡振兴[6](2017)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手术切除的髓核标本,分为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无效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34例(实验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23例(对照组),全部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髓核组织中IgG和IgM的表达,分析IgG和IgM的表达与加压注射疗法对髓核的影响。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利用JOA评分法评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不同突出类型(突出组,脱垂组)患者术后近期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两种不同突出类型均表达IgG和IgM;2.实验组中突出组IgG和IgM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脱垂组IgG和IgM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果如下:1.两组突出组随访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脱垂组随访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可升高IgG、IgM免疫复合物在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中表达,加速突出髓核组织重吸收进程;2.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术后近期疗效相同。

邱觅真,万权,张达颖[7](2016)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应用已40余年。研究表明胶原酶注入病变椎间盘后水解胶原分子为相关氨基酸,最终被机体吸收,但其水解的具体过程仍待进一步研究。近年临床研究证明:注射部位和剂量与安全效果高度相关;小剂量胶原酶突出物注射或盘内外联合注射可获较好远期效果;小剂量胶原酶注射联合射频可减少正常椎间盘水解,提高整体效果,并已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证实。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仍是临床经典、安全及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张辉[8](2016)在《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介绍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联合治疗的原理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胶原酶注射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在联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任大伟,赵琼,张辉[9](2016)在《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联合治疗的原理和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胶原酶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在联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冯青[10](2015)在《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均行臭氧及胶原酶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分析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4%)、患者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8.9%)、(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情况(95.2%)好于对照组(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与随访
    2.3 资料整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临床疗效
        3.2.1 术后患者的优良率
        3.2.2 术前及术后患者NRS、JOA的改变
        3.2.3 术前及术后10 年时患者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比较
    3.3 并发症、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
    3.4 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疗效
        4.1.1 患者术后优良率情况
        4.1.2 术前及术后NRS、JOA改变
        4.1.3 患者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改变
    4.2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安全性
        4.2.1 围术期并发症情况
        4.2.2 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
    4.3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预后因素
        4.3.1 病程对疗效的影响
        4.3.2 责任间盘个数对疗效的影响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我国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我国传统医学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1.2 我国传统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我国传统医学治疗本病
        1.4 小结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概述
        2.2 脊柱的解剖
        2.3 椎间盘解剖结构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机制研究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发病机制
        2.6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以及脱落标准
    2.治疗方案
        2.1 观察组
        2.2 对照组I
        2.3 对照组II
    3.观察指标
        3.1 VAS疼痛评分
        3.2 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
        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4.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5.统计分析方法
    6.结果
        6.1 三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6.2 VAS评分比较
        6.3 腰椎JOA评分比较
        6.4 治疗后总体疗效
        6.5 安全性指标观察
        6.6 VAS评分、JOA评分结果分析
        6.7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选题依据
    2.选用电针依据
    3.选穴依据
    4.关于生物信息反馈灸疗仪(大力神雀啄灸)
    5.关于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
    6.选择双氯芬酸钠联合腰椎牵引作为对比的依据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视觉模拟评分法
    附录2 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
    附录3 英文略缩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以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3)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
    2.3 影像资料
    2.4 分组方法
    2.5 术前准备
    2.6 手术方法
    2.7 影响因素赋值
    2.8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单因素分析
    3.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病程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2 体重指数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3 突出物钙化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4 腰椎滑脱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5 其他因素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CT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对比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对比
    2.3 典型病例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中止实验标准
        3.4 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操作过程
        3 疗效判定方法
        3.1 疗效观察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比较
        5.2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
        5.3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机制
        2 胶原酶盘外注射法的优点
        3 安全性分析
        4 可行性分析
        5 避免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6 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2 分组方法
    2.3 免疫组化染色
        2.3.1 实验试剂
        2.3.2 制备切片
        2.3.3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2.3.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2.4 临床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1.1 IgG染色结果
        3.1.2 IgM染色结果
    3.2 疗效评判
        3.2.1 突出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3.2.2 脱垂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阶梯式治疗
    4.3 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手术方式及优势
    4.4 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原酶的生物学特性与理化性质
2 胶原酶的来源及作用机制
3 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
4 操作方法
    4.1 穿刺方法与入路
    4.2 注射方法与剂量
        4.2.1 盘内注射法
        4.2.2 盘外注射法
        4.2.3 盘内外联合注射法
5 疗效评价
6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6.1 术后疼痛反应
    6.2 化学性脑脊膜炎
    6.3 神经损伤或功能障碍
    6.4 尿潴留与肠麻痹
    6.5 椎间隙感染
    6.6 脊柱失稳性腰背痛
7 CCNL的多模式联合应用
8 总结与展望

(8)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治疗
2 胶原酶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
3 胶原酶注射联合激光针刀术治疗
4 胶原酶注射联合经皮椎间盘旋切术治疗
5 胶原酶注射联合针刀松解术治疗
6 胶原酶注射联合多种微创介入方法治疗
7 结语

(10)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护理方法
    1.3 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2.2 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分析
    2.3 二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比较
3 讨论

四、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D]. 王萌. 南昌大学, 2021(01)
  • [2]电针结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灸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郭成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D]. 许刚. 南昌大学, 2020(08)
  • [4]CT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 董蕊,徐幼苗,张志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 [5]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万福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中IgG及IgM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胡振兴. 延边大学, 2017(05)
  • [7]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邱觅真,万权,张达颖. 上海医药, 2016(17)
  • [8]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张辉. 上海医药, 2016(17)
  • [9]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A]. 任大伟,赵琼,张辉. 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 2016
  • [10]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J]. 冯青.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胶原酶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