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标志

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标志

一、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指示(论文文献综述)

周浙昆,黄健,丁文娜[1](2017)在《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中国植物区系形成演变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地球环境是植物区系形成的重要基础。本文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主要地质事件,并通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成分和孑遗特有成分地质历史的变迁,讨论了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新生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青藏高原隆升、季风气候形成、干旱带演变和第四纪冰期等一系列地质事件,这些事件使中国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球环境,为植物区系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也使得古近纪以来横贯东西的干旱带在中新世以后变成了总体上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格局,这种格局的改变对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南北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豆科、金缕梅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在始新世均已出现,南方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在科、属组成上已经和现在非常接近。季风气候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关系密切并随之而演化发展。季风气候以冬春季干旱为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植物区系空间分化格局。华中等季风气候变化率较小的地区,冬春季相对湿润,因此中国第三纪孑遗成分集中分布于这一区域。

何文龙[2](2013)在《浙江宁海—天台地区中新世植物化石及气候变化》文中认为通过植物化石研究古环境不仅有助于了解地史时期的生态、气候,也对现代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指导作用。新生代以来被子植物兴起,至晚新近纪植被已接近现代。因此新生代以来的植物化石很多具有现代亲缘种或对应种,便于化石的鉴定以及古生态、古环境的讨论。近年来很多古植物学者以植物化石为材料,运用多种方法(气孔比率法、叶缘分析法、气候与叶相多变量分析法、最近亲缘种法、共存分析法等)来恢复地史时期尤其是新生代以来的古环境、古气候,揭示季风的形成和演化,进一步分析当今和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本文主要研究浙江东部中新世嵊县组植物群,同时结合前人的古环境研究,探讨浙江东部的古环境及古气候。由于研究区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强烈,因此本文对嵊县组植物群及邻近地区新生代的孢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定量恢复该区域气候条件,并简单探讨该区域新生代以来气候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形成和演化。嵊县组在浙江东部宁海-天台地区有多处出露。该地层保存了大量植物大化石,包括叶片化石、果实化石、种子化石及茎干化石。主要为被子植物,部分裸子植物及少量蕨类。叶化石多为压型化石,并带有完好的角质层。本文鉴定和描述了其中一些化石类群:包括柏科(Cupressaceae)福建柏属(Fokienia)枝叶和球果化石、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球果化石、松科(Pinaceae)铁杉属(Tsuga)种鳞化石、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叶化石、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叶化石、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果实化石、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果实化石、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种子化石、禾本科(Gramineae)禾草属(Graminites)茎干化石、莎草科(Cyperaceae)似莎草属(Cyperacites)茎干化石等。鉴定主要根据化石的宏观形态特征。对于叶化石则结合其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化石角质层及现生叶片表皮通过实验获得,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有21块柏科枝叶化石在形态特征方面与狭义柏科(Cupressaceae s.s.)中的福建柏属(Fokienia)很相似,而与其它属都有不同;分析了化石和福建柏属唯一现生种F. hodginsii Henry et Thomas的叶表皮特征,发现化石与现生对应种表皮特征也很相似。因此将这些柏科枝叶化石建立一新种Fokienia shengxianensis sp.nov.。另外依据叶脉、叶尖、叶基等稳定性特征,对2块被子植物叶化石的宏观形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表皮特征分析,发现该化石与现生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钝叶桂(Cinnamomum bejolghota)在叶形、叶脉特征以及表皮脉络细胞特征、气孔器类型和毛基特征等方面均很相似,因而将该种化石定名为钝叶桂(相似种)Cinnamomum cf. bejolghota。在研究中大量使用了扫描电镜技术,这更有助于清楚地观察植物化石的微细构造。本文不仅对叶化石角质层使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对于果实和种子化石的微细构造也使用了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有2个松柏类球果化石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被归为柏科(Cupressaceae)。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种鳞内侧纵向的条纹细胞,和现生福建柏属(Fokienia)相似,故将这2块球果化石归并到同一地层发现的化石新种:Fokienia shengxianensis sp. nov.。另外,3个扁圆的种子化石在宏观形态上和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种子相似;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种子横切面的细胞结构及疑似胚乳的构造,很明显这些种子化石属于藜属(Chenopodium)。前人对嵊县组植物群古环境、古气候的研究认为浙江东部中新世为温暖湿润环境。这些研究多应用最近亲缘种法,而根据角质层对古环境的指示作用恢复古环境相对较少。本文所描述的这些植物化石表明晚中新世时浙江东部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进一步根据化石角质层对古气候的指示作用,结合最近亲缘种法(NLR),推测晚中新世时浙江东部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这支持了以前的研究结果。以前对嵊县组植物群古气候定量重建多依据植物大化石,对孢粉数据分析较少。原因可能是孢粉化石不像叶片等化石可以采用多种古气候分析方法(如气孔比率法、叶缘分析法、气候与叶相多变量分析法等)。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共存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植物化石,包括孢粉化石。本文统计了嵊县组植物群两处化石点的孢粉组合数据,运用共存分析法定量恢复了嵊县组植物群古气候,得到的古气候参数为:年均温(MAT)14.4-18.9℃、最热月均温(WMT)25.2-28.4oC、最冷月均温(CMT)6.0-8.2℃、年较差(DT)24.1-25.3℃、年均降水量(MAP)852.6-995.3mm、平均最大月降水量(MMaP) 142.7-231.1 mm和平均最小月降水量(MMiP) 8.2-31.4 mm。这些气候参数进一步表明浙江东部晚中新世时为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植物群的古气候研究应该结合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背景,这样才能深入的了解该地区气候演化。为进一步认识嵊县组植物群古气候条件,本文对浙江东部邻近地区古新世至中新世另外3个化石点的6个孢粉组合也运用共存分析法进行了古气候定量重建,结果表明浙东及邻近地区古新世至中新世主要为温暖湿润气候,出现了几个和新生代全球气候事件对应的微弱的气候波动。同时,这些古气候数据也表明了东亚季风可能从晚始新世(约40 Ma)时开始加强。

孙启高[3](2001)在《定量研究晚白垩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演化格局和过程的新进展》文中指出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 ,并发生强烈分化 ,成为植物界的主宰 ,这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保存在地层中具有叶相特征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对认识这一过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信息。简述了利用被子植物的叶相对古气候、古地理等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历史。“气候与叶片多变量分析程序”( Climate-Leaf AnalysisMultivariate Program CLAMP)颇具特色 ,运用 CLAMP在定量解释古气候等方面可以得到准确而精确的结果。这对定量重建晚白垩世以来全球陆地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孙克勤[4](1992)在《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显示的古气候条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由37属104种组成。本文在研究植物群组成和叶相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功能分析和现实主义类比的方法,论证了植物群所显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淄博植物群显示的古气候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年均温约为25℃,年较差3℃左右,有效温度为22℃,指示热带气候,类似现代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

何卫[5](1991)在《中国早第三纪古气候定性定量初步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在假定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用气候类比法恢复了我国始新世的大气环流、温度场和降水型式。始新世我国大陆的位置比现代约低10个纬度。副热带高压气团横穿我国20—30°N之间的中部地带,基本上控制了我国的气候形势。夏季,副热带海洋气团的作用致使我国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平均温度约30℃;冬季,由于副热带陆地气团的影响,我国的气温基本上反映了行星表面温度,平均温度约19℃,降水略少于夏季,而且主要在10—20°N的南方带和30—40°N的北方带。无论从压力场、温度场或者降水分配都反映出始新世的季节性不明显,当时的气候面貌是海洋性行星气候。

李星学,周志炎,宋之琛,欧阳舒,曹瑞骥[6](1989)在《中国古植物学十年来研究的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着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建国后前三十年我国古植物学的迅速发展

殷鸿福[7](1989)在《论地史上温带生物区系的识别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地史上,热带生物区系容易识别,温带生物区系的确定则常引起争议。本文试图以现代温带生物区系的特点,应用将今论古原则,提出识别地史上温带生物区系的方法,并对一些有争议的生物区系性质提出看法。按 Strahler(1973)的 K(?)ppen-Geiger 分类,现代的温带相当于 Mesothermal 气候。它的含义是:最低月均温低于18℃,高于-3℃,至

李柏[8](1984)在《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指示》文中研究表明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产于我国新疆阿勒泰县境内乌伦古河组中下部的灰色粘土岩透镜体中,计已发现有裸子植物2科4属4种、被子植物23科32属39种,所代表的森林类型同现在分布于我国亚热带一暖温带地区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似(郭双兴等,1984)。由于植被和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植物本身的许多特性和植物群分布均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纬度、不同海拔条件下的植物面貌不同。反之,一定气候条件下,植物保持着一定的稳定特征。这样,我们可以利用化石植物群的特征来推测其生存时的气候条件。

二、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指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1)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中国植物区系形成演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代以来影响中国现代生物多样性格局的主要地质事件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成分的地质历史
3 中国植物区系中孑遗和特有类群的形成与演变的地质背景
4 结论
附录Supplementary Material
    附录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成分及其外观。(A):木兰科代表深山含笑;(B):樟科代表薄叶润楠;(C):壳斗科代表滇青冈;(D):山茶科代表木荷;(E):福建武夷山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附录2孑遗植物图示。(A):雪松;(B):水杉;(C):杜仲。

(2)浙江宁海—天台地区中新世植物化石及气候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化石植物群与古环境研究概况
    1.2 植物化石角质层研究概况
    1.3 嵊县组植物群研究概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选题依据和意义
    1.6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地理背景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2.2 嵊县组划分与对比
    2.3 嵊县组地质年代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角质层分析方法
        3.2.1 化石叶片角质层分析
        3.2.2 现生叶片角质层分析
    3.3 古气候分析方法
        3.3.1 叶片角质层微细构造的古环境指示作用
        3.3.2 最近亲缘种法
        3.3.3 共存分析法
    3.4 描述术语
第四章 嵊县组植物化石系统描述
    4.1 柏科福建柏属化石
        4.1.1 系统描述
        4.1.2 对比与讨论
    4.2 松科松属球果化石
        4.2.1 系统描述
        4.2.2 对比与讨论
    4.3 松科铁杉属种鳞化石
        4.3.1 系统描述
        4.3.2 对比与讨论
    4.4 樟科樟属钝叶桂叶片化石
        4.4.1 系统描述
        4.4.2 现生钝叶桂的形态及微细构造
        4.4.3 对比与讨论
    4.5 木兰科木兰属叶片化石
        4.5.1 系统描述
        4.5.2 对比与讨论
    4.6 壳斗科栎属果实化石
        4.6.1 系统描述
        4.6.2 对比与讨论
    4.7 葡萄科葡萄属果实化石
        4.7.1 系统描述
        4.7.2 对比与讨论
    4.8 藜科藜属种子化石
        4.8.1 系统描述
        4.8.2 对比与讨论
    4.9 禾本科茎干化石
        4.9.1 系统描述
        4.9.2 对比与讨论
    4.10 莎草科茎干化石
        4.10.1 系统描述
        4.10.2 对比与讨论
    4.11 形态种描述
第五章 古环境与古气候讨论
    5.1 本文植物化石的古环境意义
        5.1.1 福建柏化石古环境意义
        5.1.2 樟科钝叶桂(相似种)化石古环境意义
        5.1.3 壳斗科果实化石古环境意义
    5.2 嵊县组植物群古环境研究进展
        5.2.1 已发表种属的古环境意义
        5.2.2 嵊县组植物群古环境重建
        5.2.3 嵊县组植物群古气候研究存在的问题
    5.3 浙东及邻近地区新生代主要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气候重建
        5.3.1 浙江长河组晚古新世至中新世孢粉组合
        5.3.2 江苏丰县古新世阜宁组孢粉组合
        5.3.3 安徽天长早中新世孢粉组合
        5.3.4 浙江嵊县组晚中新世孢粉组合
    5.4 浙东及邻近地区古新世至中新世古气候演化
        5.4.1 浙东及邻近地区古新世至中新世古气候特征
        5.4.2 浙东及邻近地区古新世至中新世东亚季风的形成演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浙江晚古新世至中始新世长河组二段下部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附表2 浙江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长河组二段上部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附表3 浙江早渐新世长河组三段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附表4 浙江晚渐新世长河组四段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附表5 江苏丰县古新世阜宁组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附表6 安徽天长早中新世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附表7 浙江晚中新世嵊县组孢粉及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分布区气候参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2007-2013)
致谢

(3)定量研究晚白垩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演化格局和过程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叶相分析的研究简史
    1.1 早期研究阶段 (1910s~1950s)
    1.2 定量分析阶段 (1960s~1980s)
    1.3 运用CLAMP进行变量分析 (1990s~)
2 单因子叶相分析
    2.1 叶级
    2.2 叶缘
    2.3 气候诺模图
3 多变量分析
    3.1 CLAMP数据库的建立及赋值方法
    3.2 CLAMP数据库的多变量分析
    3.3 在被子植物叶组合上的应用及内在一致性
    3.4 古纬度的估计
    3.5 与其他分析相比较
4 研究展望

四、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指示(论文参考文献)

  • [1]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中国植物区系形成演变的影响[J]. 周浙昆,黄健,丁文娜. 生物多样性, 2017(02)
  • [2]浙江宁海—天台地区中新世植物化石及气候变化[D]. 何文龙. 兰州大学, 2013(08)
  • [3]定量研究晚白垩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演化格局和过程的新进展[J]. 孙启高. 生态学报, 2001(04)
  • [4]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显示的古气候条件[J]. 孙克勤.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2(01)
  • [5]中国早第三纪古气候定性定量初步分析[A]. 何卫. 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 1991
  • [6]中国古植物学十年来研究的新进展[J]. 李星学,周志炎,宋之琛,欧阳舒,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 1989(02)
  • [7]论地史上温带生物区系的识别方法[J]. 殷鸿福. 古生物学报, 1989(02)
  • [8]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指示[A]. 李柏.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1984

标签:;  ;  ;  

新疆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标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