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作业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白宛鑫[1](2021)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柯芷菁[2](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曹斌华[3](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彭丹红[4](2021)在《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效的家庭作业管理能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利。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乡村教育比较落后,帮助乡村初中生提高家庭作业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家庭作业的最大价值,对于家校合作育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尤为重要。家庭作业管理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家庭作业目的管理、分配管理、内容管理、评价管理以及各参与主体的责任。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7所乡村初中学校6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名班主任、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当前乡村初中生家庭作业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成因。调查分析发现,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目的管理不明确,管理意识薄弱;作业量的分配不均衡、偏科严重,作业时间分配管理不合理、时间失效;教师布置作业内容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作业内容类型比较单一;家庭作业评价集中于监督功能,缺少对学生能力培养,反馈集中于验证反馈,缺乏为学生提供再次训练的机会。基于此,设计乡村初中生家庭作业管理优化教育行动研究方案,在一所乡村初中学校的53名学生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三轮教育行动研究实践。第一轮教育行动研究让学生初步设计家庭作业,明确学生家庭作业目的管理;第二轮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和加入个性多样化的评价,调整改进家庭作业分配和家庭作业评价管理;第三轮教育行动研究通过改建分组,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增加家庭作业管理评价管理的趣味性以及完善家庭作业内容管理。行动研究结果显示,实践方案在家庭作业目的、内容等方面有积极的改善效果。根据现状调查和教育行动研究,提出优化乡村初中生家庭作业管理的对策建议。在目的管理上,提升有效的认知并明确家庭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发展,以及教师和家长协调管理策略。在分配管理上,制定最佳作业时长区间和协调家庭各科作业布置频率并指导学生自己管理作业时间。在内容管理上,强化学生自主设计,分层设置,类型多样化。在评价管理上,要优化批改方式,采取多元评价方法,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提高教师反馈的及时性和质量,巧用网络平台,优化作业评价。最后,明确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共同有效帮助乡村初中生做好家庭作业管理。
蔡芬[5](2020)在《城区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岳阳市城区五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教育问题是受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学生作业的研究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话题。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家庭作业既能够帮助教师检验课堂教学的成效,也是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用以往的作业观来对待学生的作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开展针对于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并了解小学家庭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教育的发展及教学研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与“减负”的背景下,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在做中学”为理论指导,以xx市5所小学中165名教师和4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就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布置情况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主要就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数量和形式、教师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以及批改形式、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对家庭作业数量的反馈、学生如何看待家庭作业对家庭作业批改后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在了解xx市城区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基本情况之后,笔者首先得出当前小学生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尽管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在布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已经向着减负的趋势进行良性发展,单科作业的时间有所控制以及教师有改革作业的意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作业形式缺乏实践性,学生兴趣普遍不高;作业批改反馈单一,语言缺乏艺术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完成作业时间较长;家长辅导学生作业流于形式。根据这些问题,笔者分析出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教师对作业目的认识片面;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学校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家长指导方式不够科学以及考试评价的方式有待优化等。最后,笔者基于调查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的建议:1.学校方面,更新师生对于家庭作业的观念和认知,制定合理的家庭作业管理制度,搭建良好的教师合作平台;2.教师方面,注重作业布置的多样性,创新家庭作业形式,转变作业批改方式,正确处理作业问题;3.学生方面,端正学习态度,参与作业监督;4.家长方面,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家校携手,正确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于佳[6](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教育改革,新课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应用性非常广泛的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被公认为是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重课堂教学,轻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目的性不明,层次性不强,趣味性不足,局限于文本之中,游离于课程改革的“射程”之外。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仅以初中语文作业为研究对象,严格依据有标准解释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力求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提供方法。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从论文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选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对语文作业以及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界定,按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对语文作业的类型进行分类,关注语文学科本体,阐述语文作业独有的特点,总结出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概述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和要求。第三章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将问卷调查上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前文作业设计的理论和调查结果,切实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且可操作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求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出最优化的语文作业。
张明辉[7](2020)在《高一数学协商式课外作业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外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其智力以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极大的意义。然而,从教师和学生的平时反馈中了解到课外作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论文选择以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当前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旨在与传统作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学生发展。通过对烟台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部分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一学生数学课外作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作业功能认识片面,只注重知识的机械巩固;(2)作业设计、布置和批改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3)作业过程中教师权威,师生,生生关系不融洽;(4)题目数量多,难度大,耗时长。通过对以上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对协商式课外作业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提出应对当前课外作业弊端的协商式课外作业这一作业形式,从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到批改三方面展开作业的实施策略。以《函数的概念》为例,主要从作业的设计策略这一方面详细的展开实施的步骤。通过几次具体的作业实施,对其效果进行简单卷面分析和访谈分析,结果如下:(1)协商式作业使学生具备了课外作业的话语权,增加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2)学生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率得到了提高。(3)有针对性的作业,降低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4)协商过程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和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5)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促进了资源共享,拉近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本文在后文内容中阐述了研究的不足和协商式作业存在的问题。本文仅对协商式作业进行了为数不多的具体实施,结论并不能充分证明协商式作业优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改进。
王敏[8](2020)在《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问题解决能力”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2011年课标将“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指出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载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本研究以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探索家庭作业设计的新模式。笔者采取文献研究法,梳理问题解决能力与家庭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文献,对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概念界定。发现问题解决能力与教学设计结合的研究偏多,而利用家庭作业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研究较少,这为笔者提供了研究空间。利用课堂分析法,重点分析一堂小数除法问题解决实录课,试图了解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师生总结反思及家庭作业布置等情况。以重庆市S小学的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搜集学生的导学精要作业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经典错题;访谈一线数学教师,从问题解决、家庭作业及学生情况三个维度分析访谈结果。笔者通过调查得到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理解问题能力不足,质疑能力有待提高,调控知识能力薄弱,计算能力稍显不足,反思评价能力欠缺,参与作业设计较少。教师存在的问题:理论知识不深入,情境创设不充分,作业形式较单一。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3条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策略。为验证策略的合理性,笔者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各挑选一个班级实践《认识周长》、《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两个作业案例,分别以数学日记和数学小报作为作业结果。实践结果表明,此次研究设计的家庭作业改变了学生对家庭作业枯燥乏味的认知,提高了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乐于与同伴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作业结果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位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笔者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其他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方式相比较,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体验数学,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并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
朱萌萌[9](2020)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题目: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研究学科专业:小学教育学位申请人:朱萌萌指导教师:王健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最直接反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课堂教学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但是作业设计却少人问津,而当前家长、学生和社会对作业都存在着诸多不满,追根究底,是作业设计出了问题,作业设计是整个作业的起点和前提保障,如果作业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作业实施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起作业设计,让作业发挥应有的价值。为了解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真实情况,笔者利用调查问卷对江苏和上海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随机选取了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主要针对作业观念、作业类型、作业时间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作业内容的比较单调、作业形式的相对机械、作业目的趋向应试化、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三方面:第一是教师,教师的日常工作繁杂,作业观念陈旧、缺乏设计意识,以及过于依赖其他资料,缺乏自主思考;第二是学校,学校的考核制度以成绩为硬性指标,缺乏合理性,对作业的管理也没有落实到具体措施;第三是家长,家长对于作业的认识不够,过分追求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几点建议:首先教师要将把握好作业设计的方向,以课程目标为基准;设计分层作业,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多学科知识融合,挖掘多样课程资源;长作业与短作业相结合;作业评价多样化。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创建交流的平台、打造校本作业、优化管理制度等来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再者,师范教育应当完善职前教育,增加作业设计相关课程。最后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职后培训,做到职前职后一体化。
陶慧[10](2019)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研究 ——以扬州市A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可以用来对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也有利用心理规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关于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相对宽泛浅显,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各个环节的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现状,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研究围绕选题,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随机选择了 A小学270名小学生及30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针对教师认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学评价、作业设计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不足;情感目标抽象笼统;教学方法传统刻板;课堂气氛沉闷紧张:教师评价片面简单;作业设计单一重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能力欠缺,教师自身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这些问题主要的改进策略有:优化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数学老师的心理教育能力;落实情感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利用恰当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给予积极具体的教师评价,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设计作业,克服学生厌学心理。
二、设计作业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计作业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3)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学生成长需要 |
二、学校家庭作业管理需要 |
三、个人工作实际需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家庭作业管理的研究 |
二、乡村初中学生作业管理研究 |
三、文献研究小结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思路 |
三、研究技术路线图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家庭作业 |
二、家庭作业管理 |
三、乡村初中学生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生态性学习理论 |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 |
三、群体动力理论 |
第三章 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编制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调查实施 |
第二节 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
一、家庭作业目的管理 |
二、家庭作业分配管理 |
三、家庭作业内容管理 |
四、家庭作业评价管理 |
五、参与家庭作业管理主体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研究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及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四、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四节 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乡村初中家庭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教育行动研究 |
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一、乡村初中生家庭作业管理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 |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选取 |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内容选择 |
四、教育行动研究的整体规划 |
第二节 第一轮教育行动研究 |
一、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问题 |
二、第一轮计划 |
三、第一轮行动 |
四、第一轮观察 |
五、第一轮反思 |
第三节 第二轮教育行动研究 |
一、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问题 |
二、第二轮计划 |
三、第二轮行动 |
四、第二轮观察 |
五、第二轮反思 |
第四节 第三轮教育行动研究 |
一、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问题 |
二、第三轮计划 |
三、第三轮行动 |
四、第三轮观察 |
五、第三轮反思 |
第五节 三轮教育行动研究的总结 |
一、乡村初中英语家庭作业管理帮助乡村初中生养成好习惯 |
二、乡村初中家庭作业管理培养乡村初中生的学习乐趣 |
三、乡村初中家庭作业管理提高乡村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
四、乡村初中家庭作业管理提高乡村初中生的合作思维能力 |
第五章 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家庭作业目的管理的优化策略 |
一、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家庭作业目的的有效认知 |
二、明确家庭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
三、教师和家庭共同协调确定家庭作业管理策略 |
第二节 家庭作业分配管理的优化策略 |
一、制定最佳作业时长区间 |
二、协调各科家庭作业的布置频率 |
三、指导学生自己管理作业时间 |
第三节 家庭作业内容管理的优化策略 |
一、家庭作业内容可强化学生自主设计 |
二、分层设置家庭作业内容 |
三、设置类型多样化的家庭作业内容 |
第四节 家庭作业评价管理的优化策略 |
一、优化家庭作业批改方式的评价管理 |
二、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
三、提高教师反馈的及时性和质量 |
四、巧用网络平台,优化作业评价 |
第五节 明确家庭作业管理的参与主体责任 |
一、学校建立健全规范家庭作业管理的制度 |
二、教师提升家庭作业管理有效性 |
三、学生增强家庭作业自主管理能力 |
四、家长/监护人支持与辅助家庭作业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城区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岳阳市城区五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相关政策 |
1.1.2 学生诉求 |
1.1.3 现实情况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作业 |
2.1.2 家庭作业 |
2.1.3 城区学校 |
2.1.4 小学中高年级 |
2.2 相关理论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做中学理论 |
第3章 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的内容 |
3.1.3 调查的对象 |
3.1.4 调查研究的实施 |
3.2 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基本信息调查结果 |
3.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章 城区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作业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 |
4.1.2 作业形式缺乏实践性,学生兴趣度普遍不高 |
4.1.3 作业批改评价方式单一,语言缺乏艺术性 |
4.1.4 作业反馈难保及时性,重结果轻过程 |
4.1.5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完成作业时间比较长 |
4.1.6 家长辅导作业流于形式 |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学校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
4.2.2 教师对家庭作业目的认识片面,作业形式单一 |
4.2.3 学生缺乏身份认同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2.4 家长作业观狭隘,指导方法不科学 |
4.2.5 考试评价制度有待优化,社会环境影响较大 |
第5章 城区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
5.1 学校方面 |
5.1.1 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理念,树立正确作业观念 |
5.1.2 制定完善家庭作业政策,增强家庭作业规范 |
5.1.3 构建家庭作业帮助体系,兼顾所有学生发展 |
5.2 教师方面 |
5.2.1 倡导因材施教理念,注重作业布置的多样性 |
5.2.2 创新家庭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完成乐趣 |
5.2.3 转变作业批改方式,优化作业反馈的实效性 |
5.2.4 摒弃简单粗暴方式,增强作业处理的针对性 |
5.3 学生方面 |
5.3.1 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
5.3.2 参与作业监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
5.4 家长方面 |
5.4.1 家校携手,引导家长有效辅导学生作业 |
5.4.2 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孩子完成作业 |
5.4.3 科学指导,提升孩子家庭作业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现阶段语文作业设计没有很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灵活 |
二、选题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
(二)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方法 |
(三)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一点参考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现状 |
(二)国外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作业相关概念界定 |
一、关于语文作业 |
(一)语文作业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的类型 |
(三)语文作业的特点 |
二、关于语文作业设计 |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
第二章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概述 |
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人性化原则 |
(三)内容科学化原则 |
(四)形式多样化原则 |
(五)评价合理化原则 |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 |
(一)语文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均衡且有个性地发展 |
(三)语文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三、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
(一)遵守主体性原则,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
(二)遵守人性化原则及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差异性、分层化的作业 |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开展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
(四)遵守形式多样化原则,布置自由、灵活的作业 |
第三章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一)学生问卷分析 |
(二)教师问卷分析 |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语文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 |
(二)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三)语文作业形式单一 |
(四)缺乏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评价 |
第四章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
一、合理规划作业内容 |
(一)结合文体类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三)结合学生兴趣布置创新型语文作业内容 |
(四)结合教师经验布置反思型语文作业内容 |
(五)联系生活实际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明确作业分层,体现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一)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时间层次 |
(二)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难度层次 |
三、创新作业形式,避免作业形式单一 |
(一)按作业内容分类 |
(二)按完成形式分类 |
(三)按鉴赏形式分类 |
四、进行作业评价、建立有效的语文作业评价体系 |
(一)多样化的评价内容 |
(二)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
(三)多样化的评价语言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学生) |
附录二: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教师)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一数学协商式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课外作业 |
2.1.2 协商 |
2.1.3 协商式课外作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建构主义 |
2.2.4 协商民主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高中课外作业的相关研究 |
2.3.2 对协商式作业的相关研究 |
2.3.3 小结 |
第3章 高一数学课外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工具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4 调查结果总结 |
第4章 高中数学协商式课外作业的实施策略 |
4.1 协商式课外作业的功能 |
4.1.1 降低作业负担,提高作业兴趣 |
4.1.2 促进思维碰撞,实现资源共享 |
4.1.3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
4.1.4 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关系主体性 |
4.2 协商式课外作业实施的原则 |
4.3 高中数学协商式作业实施策略 |
4.2.1 作业设计的协商 |
4.2.2 作业布置的协商 |
4.2.3 作业批改的协商 |
第5章 协商式数学课外作业的实施--以《函数的概念》为例 |
5.1 协商式数学课外作业的实施过程 |
5.2 作业完成效果分析 |
5.2.1 作业卷面分析 |
5.2.2 学生访谈分析 |
5.3 作业实施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5.3.1 可行性 |
5.3.2 局限性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 |
(8)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素质教育下时代的要求 |
1.1.2 数学教育界对问题解决的重视与关注 |
1.1.3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 家庭作业的相关研究 |
2.3 问题解决能力与家庭作业的相关研究 |
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3.1 理论基础 |
3.1.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3.1.2 创新教育理论 |
3.1.3 情境学习理论 |
3.1.4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理论 |
3.2 概念界定 |
3.2.1 问题解决 |
3.2.2 问题解决能力 |
4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课例分析 |
4.1.1 课例内容选取 |
4.1.2 课例分析结果 |
4.2 作业文本分析 |
4.2.1 文本对象选取 |
4.2.2 文本分析结果 |
4.3 教师访谈分析 |
4.3.1 访谈对象选取 |
4.3.2 访谈分析结果 |
4.4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4.1 理解问题能力不足 |
4.4.2 质疑能力有待提高 |
4.4.3 调控知识能力薄弱 |
4.4.4 计算能力稍显不足 |
4.4.5 反思评价能力欠缺 |
4.4.6 参与作业设计较少 |
4.5 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5.1 理论认识不深入 |
4.5.2 情境创设不充分 |
4.5.3 作业形式较单一 |
5 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策略 |
5.1 明确家庭作业设计目的,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
5.2 精心设置家庭作业,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
5.2.1 拓展作业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5.2.2 丰富作业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
5.2.3 创建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
5.2.4 精选作业题目,强化分析计算能力 |
5.2.5 依托网络技术,构建学生互动空间 |
5.2.6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设计作业 |
5.3 多种作业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反思评价能力 |
6 家庭作业设计案例 |
6.1 认识周长 |
6.1.1 实施对象 |
6.1.2 案例选取 |
6.1.3 案例设计 |
6.1.4 案例分析 |
6.1.5 实践反思 |
6.2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
6.2.1 实施对象 |
6.2.2 案例选取 |
6.2.3 案例设计 |
6.2.4 案例分析 |
6.2.5 实践反思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小数除法问题解决课堂实录 |
附录 B: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作业设计的地位重要 |
1.1.2 学生减负的时代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小结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论梳理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作业 |
2.1.2 语文作业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3章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形式 |
3.2 问卷调查结果 |
3.2.1 作业设计观念的调查 |
3.2.2 作业设计实际情况调查 |
3.3 访谈调查结果 |
第4章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4.1.1 作业内容单调固化 |
4.1.2 作业形式机械陈旧 |
4.1.3 作业目的指向应试 |
4.1.4 作业评价单一 |
4.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教师方面 |
4.2.2 学校方面 |
4.2.3 家长方面 |
第5章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建议 |
5.1 对小学教师的建议 |
5.1.1 作业目标定位上,锚定课程标准,把握设计方向 |
5.1.2 作业水平等级上,推进分层作业,关注个体差异 |
5.1.3 作业内容范围上,跨学科交流,挖掘多样资源 |
5.1.4 作业完成时间上,提高灵活性,注重长短结合 |
5.1.5 作业评价范式上,主体多元化,引入多种方式 |
5.2 对相关方面的建议 |
5.2.1 学校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 |
5.2.2 师范院校加强职前作业设计能力培养 |
5.2.3 教育业务部门注重教师职后培训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附件 |
(10)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研究 ——以扬州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 现有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心理教育 |
(二) 数学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
二、渗透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三) 积极心理学理论 |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行性 |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问卷设计和调查内容 |
(三) 问卷收集与统计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教师对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认识情况 |
(二) 教学目标的设立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情况 |
(三) 教学方法的选择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情况 |
(四) 课堂气氛的营造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情况 |
(五) 教师评价的使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情况 |
(六) 作业设计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情况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不足 |
(二) 情感目标抽象笼统 |
(三) 教学方法传统刻板 |
(四) 课堂气氛沉闷紧张 |
(五) 教师评价简单片面 |
(六) 作业设计单一重复 |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
(二)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欠缺 |
(三) 教师自身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改进策略 |
一、优化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心理教育能力 |
(一) 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 |
(二) 加强数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 |
(三) 关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 |
二、落实情感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 |
(一) 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 |
(二) 设立具体合理的情感目标 |
(三) 设立长期有度的情感目标 |
三、利用恰当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
(一) 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
(二) 利用探究学习挖掘个人潜能 |
(三) 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
(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
四、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
(一) 构建和谐课堂环境促进师生互动 |
(二) 营造良性学习氛围促进生生交往 |
五、给予积极具体的教师评价,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一) 采用积极性评价化解负面思想 |
(二) 采用针对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
(三) 采用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六、科学设计作业,克服学生厌学心理 |
(一) 设计分层作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
(二) 设计趣味作业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
(三) 设计多元作业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设计作业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作业设计研究[D]. 白宛鑫. 西南大学, 2021
- [2]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D]. 柯芷菁.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乡村初中学生家庭作业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 彭丹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城区小学中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岳阳市城区五所小学为例[D]. 蔡芬.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 于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一数学协商式课外作业设计研究[D]. 张明辉. 鲁东大学, 2020(01)
- [8]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D]. 王敏.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9]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研究[D]. 朱萌萌.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研究 ——以扬州市A小学为例[D]. 陶慧. 扬州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