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比较研究

不同水平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比较研究

一、对不同等级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鑫[1](2021)在《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田径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普及程度高、涵盖单项最多,涉及人体各项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基础性运动项目,其实力水平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影响甚大。通过了解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可以为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成长路径提供参考,有助于了解各类运动员未来的竞技水平发展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生涯竞技水平。然而,目前对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研究成果仍然偏少,诸如参赛成绩、参赛年龄、参赛频次等相关因素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影响目前学界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目的:本研究将探究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特征,包括变化特征(增长阶段增速、下降阶段降速)、顶峰特征(生涯最优成绩、峰值年龄、峰值表现窗口期)、时长特征(退役风险、运动寿命)。具体为:1)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项目、性别特点;2)优秀田径运动员各阶段参赛年龄、参赛成绩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关系;3)各阶段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应用策略。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993-2008年间2600多名跻身国际田坛先进行列的优秀运动员在1993-2019年间的参赛成绩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性别、项目、参赛年龄、参赛成绩、参赛频次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关系。具体而言,采用分层线性模型考察竞技水平发展变化特征;采用一般回归模型考察竞技水平发展顶峰特征;采用Cox回归模型考察竞技水平发展时长特征。结果:1)女性运动员在增长阶段的年度增速比男性高0.008(标准差,σ)(P<0.001);峰值年龄比男性高0.31岁(P<0.001);运动寿命比男性长0.84年(P<0.001);退役风险比男性高14%(P<0.001)。在其它指标上,男女间无明显差异。2)投掷类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在增长阶段增速上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01);长跑类项目运动员下降阶段降速明显低于其他项目(P<0.001);投掷类与长跑类项目运动员的峰值年龄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01);投掷类项目运动员的峰值表现窗口期最长,短跑类项目最短;跳跃类与投掷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明显长于其他项目(P<0.001);各类项目运动员的退役风险没有明显区别(P=0.215)。3)初次参赛年龄每提高1岁,增长阶段年度增速提高0.005σ(P<0.001),生涯最优成绩降低0.019σ(P<0.05),峰值年龄提高0.17岁(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05年(P<0.001),退役风险降低9.8%(P<0.001);首次大赛年龄每提高1岁,增长阶段年度增速减慢0.002σ(P<0.05),生涯最优成绩降低0.070σ(P<0.001),峰值年龄提高0.27年(P<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03年(P<0.05);最优成绩年龄每提高1岁,生涯最优成绩提高0.046σ(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增加0.03年(P<0.01),退役风险提高25.5%(P<0.001)。4)初次参赛成绩每提高1σ,增长阶段年度增速减慢0.05(P<0.001),生涯最优成绩提高0.04σ(P<0.01),峰值年龄降低0.70年(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增加0.25年(P<0.001);首次大赛成绩每提高1σ,增长阶段年度增速提高0.05σ(P<0.001),生涯最优成绩提高0.68σ(P<0.001),峰值年龄降低0.65年(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27年(P<0.01);生涯最优成绩每提高1σ,峰值年龄提高1.57岁(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23年(P<0.01),退役风险降低38.5%(P<0.001)。5)积蓄期参赛频次每提高1次,增长阶段年度增速减慢0.005σ(P<0.01),生涯最优成绩下降0.008σ(P<0.05),峰值年龄提高0.06岁(P<0.01);爆发期参赛频次每提高1次,增长阶段年度增速提高0.005σ(P<0.01),下降阶段年度降速加快0.002σ(P<0.01),峰值年龄降低0.04岁(P<0.01),退役风险提高3.1%(P<0.001);持续期参赛频次每增加1次,下降阶段年度降速减缓0.005σ(P<0.001),退役风险下降5%(P<0.001)。结论:不同性别、项目、不同参赛年龄成绩组合的运动员其竞技水平发展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特征的组合方式也对运动员运动生涯不同阶段的竞技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依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特征进行训练调控(或参赛),以增强(顺应)其竞技水平发展的特征优势或弥补(避免)其特征劣势,进而提升运动员的生涯竞技表现。具体而言,在竞技高峰积蓄期,田径各类项目运动员均应适当减少参赛频次,以提高运动员的生涯最优成绩与增长阶段增速,进而利于积蓄期与爆发期的竞技表现。在竞技高峰爆发期,短跑项目多数运动员应适当增加参赛频次,以提高生涯最优成绩与增长阶段增速,进而利于爆发期的竞技表现;中跑类与长跑类项目多数运动员在爆发期适当减少参赛频次,以减缓下降阶段降速、降低退役风险,进而利于持续期的竞技表现;跳跃类与投掷类项目则需要根据运动员具体的竞技水平发展特点采用相应的训练安排。在竞技高峰持续期,短跑类、中跑类、跳跃类、投掷类项目运动员应适当增加参赛频次,长跑类项目运动员则应适当减少参赛频次,以减缓下降阶段降速,降低退役风险,进而利于持续期的竞技表现。

曹修磊[2](2021)在《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径赛项目的一种,同时也是田径运动项目技术难度较大的运动之一,对跨栏运动员的速度,跨越栏架的技术能力以及跑跨结合能力等专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刘翔作为我国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之一,在直道项目中力压群雄,犹如开天辟地般得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将研究跨栏项目的热潮推至顶峰。当今世界的跨栏技术不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男子跨栏,几十年来它的世界纪录被一次一次刷新打破,纵观历年来对跨栏跑项目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跨栏跑的中外优秀运动员、对我国顶级运动员和不同水平运动员研究较多,但是以年龄为依据来划分的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较少。现阶段我国急需并且必需新鲜血液的注入,使我国跨栏运动重获新生,而青少年运动员正是我国未来110m栏的希望。本研究以2020年全国U18系列通讯赛“多威杯”山东赛区短跨接力项群、2020年山东省田径锦标赛(威海赛区)的青少年110m栏比赛、2018年全国少年田径(U18)锦标赛、2018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锦标赛(14-17岁)和北京世锦赛110m栏决赛、多哈世锦赛110m栏决赛的数据资料为研究依据,对不同级别的青少年运动员之间、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的速度特征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比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水平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只是各方面的具体速度数值有差距。全体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还揭示出了后程速度能力与成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同时,栏间三步用时差距是导致二级、三级运动员差距出现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后程栏周期三级运动员用时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2.对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而言,8步上第1栏仍为主流技术,这与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规律有相当的关系。不同水平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起跑加速速度差值较小,但在终点冲刺阶段二级运动员在速度保持方面拥有绝对优势。3.在栏周期速度方面,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在起跑加速后第1-5栏周期达到最大栏周期速度,其中二级运动员保持较高栏间速的区间比三级运动员稍晚1-2个周期,而且速度保持能力强,出现“二次加速”的速度变化特征。4.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全程分栏速度变化趋势与其栏间三步平均步频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与不同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跨栏步步频变化规律有些许差异。5.青少年二级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的速度变化规律有一定共性,但二级运动员的栏间第一步用时较长,两组运动员在栏间三步用时差表现出的特点为“大、中、小”。

蔡勇[3](2019)在《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10米跨栏作为我国的潜优势竞技项目之一,曾一直引领亚洲跨栏项目的发展,在国家对该项目的支持下培养出了李彤、陈雁浩、刘翔、史冬鹏等出色的运动员,我国曾经有过很多优秀的110米跨栏运动员,他们的身体条件也非常出色,但却没有达到刘翔的高度,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本研究从目前国内优秀跨栏运动员的现实问题来审视我国跨栏项目的发展,找出该项目成功训练的某些规律和特点。本研究以201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暨亚运会选拔赛)男子110米栏决赛前7名运动员和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110米栏决赛冠军谢文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对国内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使用2台高速录像机(Z-camera)分别对跨栏运动员的第5栏、第10栏技术动作进行定点拍摄,拍摄频率为50Hz,1台高速录像机(JVC9800)对运动员的比赛全程进行跟踪拍摄,拍摄频率为100Hz,捕捉比赛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同时使用1台高速录像机(JVC9800)拍摄运动员从起动出发到第1栏的比赛资料。运用获取的数据对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优秀跨栏运动员之间的特征差别,探讨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技术的特点,同时帮助教练员、运动员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改进,为我国田径队跨栏项目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数据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在起跨阶段,我国优秀运动员攻栏意识强,支撑时间短,摆动腿膝关节角速度快,上栏距离与下栏距离接近理想比例,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快。部分运动员攻栏技术、跑跨相结合的能力有待加强。第5栏与第10栏的上栏前1步步长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跨栏步存在差异。2)在腾空阶段,我国优秀运动员最大前倾角度较大,重心在栏上的起伏小,栏上重心最高点出现在栏前位置,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损失小,有利于运动员过栏后的积极着地。部分运动员存在过栏时间长,跨栏步技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3)在下栏着地阶段,我国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投影与脚尖的距离越接近,身体下栏着地时重心高度与身高的比重较大,摆动腿落地时膝关节角度大,着地角大,运动员才能够快速转入到栏间跑节奏。4)在栏间跑阶段,国内运动员普遍支撑时间比腾空时间略长,需尽可能快地缩短支撑时间,优秀运动员栏间速度快,最高栏间速度98%以上通过的栏间数多,国内运动员普遍存在栏间速度较慢,保持栏间速度能力难以有效评价。5)国内其他运动员相比于谢文骏来说,在起动加速、专项速度保持能力以及速度耐力能力仍有待提高,个别优秀运动员表现出速度耐力明显不足。

陈少哲[4](2019)在《功能性训练对110米栏二级运动员跨栏步技术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功能性训练以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出现,在提高运动表现,改善运动员身体的功能性、技术动作以及预防运动损伤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针对跨栏跑二级运动员在110米栏跑中存在着技术、功能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主要选择对跨栏步技术进行功能性训练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选取了6名110米栏二级运动员参与实验,将功能性训练理论与跨栏跑训练理论结合,根据二者特点,同时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跨栏步技术的功能性训练的总方案并实施训练计划。通过分析训练前后运动员跨栏步技术指标参数的变化,探讨功能性训练对跨栏步技术的影响,旨在进一步丰富跨栏跑的理论与训练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6名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中30米、100米、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成绩较训练前均值分别提高0.02秒、0.09秒、0.09米、0.20米。在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上平均提高2.50分,110米栏成绩均值提高0.36秒。在跨栏步技术指标中攻栏距离、起跨后蹬角度、摆动腿膝角、躯干前倾角、最大躯干前倾角、腾空最高点距、下栏距离、着地角度、着地瞬间躯干角较训练前发生了显着性变化,数值更加贴近理想值。而6名运动员的跨栏步长较训练前没有发生显着性变化,但运动员的攻栏距离加长、下栏距离缩短,符合跨栏步技术强调“远跨近落”的要求。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性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身体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活性和稳定性、爆发力、速度能力,促使运动员的跨栏步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功能性训练对提高110米栏二级运动员跨栏跑成绩有积极的帮助。2.功能性训练主要以发展身体功能性为基础,补齐运动员身体功能的短板,为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奠定稳定的基石,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3.根据跨栏步技术特点及功能性训练理论,可将训练内容划分为:动作模式训练、上下肢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爆发力训练、柔韧性训练。

金小钰[5](2018)在《跨栏跑专项体能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跨栏跑项目从起源到现如今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跨栏跑是一项以运动节奏、身体协调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一种运动项目,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属于技术要求非常高,技术动作特别复杂,并且需要运动员全身进行协调配合的一种运动项目。而跨栏跑项目所需要的体能素质中速度素质是这项高难度运动项目中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速度素质是所有田径项目运动员学习与掌握其项目的运动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速度素质占得比重相当大,特别是在专业运动队中尤为重要。专业运动员进行的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中,主要是针对项目中所需的专项素质的训练为重点,进行专项素质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本文以跨栏跑专项体能速度素质及训练方法研究为对象,在大量文献资料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对研究主题相关人员的访谈交流下,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对跨栏跑项目专项体能与速度素质、国内外跨栏跑速度成绩、速度素质在跨栏跑中的表现以及提高跨栏跑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等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讨。研究得出结论:(1)速度素质在跨栏跑中多方面体现;(2)跨栏跑运动成绩直接体现速度素质;(3)跨栏跑中速度素质包括多个方面;(4)提高跨栏跑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等。在研究内容上提出如下建议:(1)跨栏跑运动选材注重速度素质;(2)跨栏跑运动速度需要全面提高;(3)跨栏跑训练方法考虑系统周全。并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跨栏跑运动的体能速度素质及训练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杨飞[6](2016)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110米跨栏跑是非对称性周期运动项目,其关键就是跑与跨结合与转变。现阶段,跨栏跑是竞赛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也是体育专业普修课学生必修的田径运动项目,对丰富学生运动技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了功能力量训练运用到本科生普修课跨栏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稳定性力量的训练,提高学生大、小肌肉群,表层、深层肌肉群,主动肌、辅助肌与拮抗肌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使多块肌肉参与,提高整合用力的能力。提高多个关节的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转换能力,提高学生在运动中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选择了功能力量训练中的悬垂练习、瑞士球练习、不平衡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躯干肌群、大小腿肌群、腰背腹肌群以及髋膝踝关节的肌肉力量、柔韧性以及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跨栏技术与成绩的不断提高。本研究选择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二维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学生的跨栏技术及身体素质进行研究,为改善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跨栏技术并激发学生对跨栏运动的兴趣找出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12周的功能性力量干预练习,实验组学生的速度素质好于对照组学生,而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提高。说明功能性力量练习对提高学生腰腹背、大腿、骨盆等部位肌肉力量的传递效率、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有作用,能促进学生速度的提高;对照组学生的速度素质也有提高,说明传统力量练习也能提高学生的百米跑速度。在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原因是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训练时间短、测试方法、完成量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学生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没有明显差异。(2)通过12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组学生起跨角、着地角、起跨距离,躯干角、两大腿夹角、摆动腿膝关节夹角,下栏着地距离、摆动腿着地角、蹬地角以及平跑速度利用率(K1)、跨跑结合能力(K2)、栏间三步与跨栏步的结合能力(K3)都要好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跨栏技术指标较对照组都接近优秀运动员的理想值,说明实验组学生采用功能性力量练习提高了学生躯干、骨盆、髋关节等部位协调配合的能力,灵活性以及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加强主动肌肉群与辅助肌肉群、拮抗肌肉群之间协作能力的提高,促进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促进学生在不平衡的状态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从而促进跨栏技术水平的提高。(3)经过12周的干预练习,两组学生的跨栏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组的跨栏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的提高要好于对照组,说明功能性力量练习能提高学生学生腰背腹、大小腿、躯干等部位的肌肉的协作、组合传递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加强学生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为学生平跑速度的提高以及跨栏技术的提高创造基础,使学生过栏速度和平跑速度得到提高,促进跨栏成绩和跨栏技评成绩得到了提高。(4)功能性力量干预练习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新颖,能调节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平衡控制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弥补了传统的力量练习在稳定状态中进行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力带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练习来提高最大力量、力量耐力而忽视了学生平衡稳定性的不足,功能性力量练习注重从多角度,通过进行不平衡训练,不断提高身体不稳定的状态,促进各肌肉群稳定能力的提高,使身体各部位核心力量增强。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肌肉传递效率、协调能力以及各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丰富高校跨栏普修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杨恩秀,丁俊华,张诗阳[7](2015)在《男子优秀110m栏运动员王××全程跑技术特征——与刘翔作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统计和综合分析等科研方法,研究该省优秀110 m栏运动员王××的全程跑特征,是运动员在不同跑段异同点的整体性反映。当前,优秀110 m栏运动员技术越来越精细化、合理化,竞赛水平也更接近运动员生理极限。该文对全程跑的技术特征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与世界纪录保持者刘翔职业最好成绩的全程跑技术对比,参数包括各跑段的速度、时间、栏间跑节奏和步态特征以及全程跑速度等方面,探讨目前110 m栏项目的技术特征和训练手段,旨在为该名运动员和该省今后110 m栏的训练和科研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石亚东[8](2013)在《男子110米栏“三大特征”的综合研究》文中提出110米跨栏跑的“三大特征”主要是指项目特征,训练特征和竞赛能力特征。项目特征包含运动员特征、距离特征、栏架特征和技术结构特征;训练特征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和专项技术训练特征;竞赛能力特征包含竞赛规则特征、竞赛成绩特征和竞赛心理特征,而竞赛成绩特征主要包含参赛次数和参赛时间两方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国内外优秀110米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条件,训练和竞赛情况等内容为基础,对“三大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为我国110米栏的教学、训练、比赛和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以国内外110米跨栏跑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主要脉络,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110米栏的“三大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纳。首先,对110米栏的项目特征主要从运动员特征,距离特征,栏架特征和技术结构特征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归纳得出如下结论:高栏运动员身高并不是越高越好,在1.8米-1.9之间为最佳;110米栏越来越重视起跑环节,7步上栏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旋律等等。其次,对110米栏的训练特征主要以阶段性的方式(两个阶段)来研究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和技术训练特征,得出结论:每个阶段训练理念,训练方法都不尽相同;重视训练的质与训练的量的合理比例;“直、高、快、前、稳”是衡量110米栏运动员技术质量的重要内涵等等。对110米栏的竞赛能力特征主要从竞赛规则,竞赛成绩和竞赛心理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得出:对竞赛规则的解读也是运动员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110米栏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绝大多数是在气候凉爽的季节;以赛促练,以赛代练并不适合每一名运动员,应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等等。纵观我国110米栏项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透过表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研究,要想能够使110米栏项目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永[9](2013)在《刘翔110米栏的时间特征研究 ——以古巴名将戴龙—罗伯斯、美国名将大卫—奥利弗为比较参照》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法,并结合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刘翔从2001年-2012年伦敦奥论因伤退赛之间的关键比赛视频进行完整的技术分析。本文所选取的比赛视频为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2.91s夺冠视频、2006年瑞士洛桑大奖赛12.88s破当时世界纪录视频、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13.09s夺冠视频(被媒体号称真正王者归来的比赛,同时也是其2008年伤后采用8步攻第一栏技术的最好成绩)、2011年5月15上海田径黄金联赛13.07夺冠(新技术七步攻第一栏首秀)、2012年5月6日本川崎站13.09s夺冠、2012年5月19上海12.97s夺冠和2012年6月3美国尤金站12.87s夺冠(超风速);古巴名将戴龙罗伯斯2008年6月13以0.01s优势破刘翔12.88s纪录的视频;美国名将大卫奥利弗2010年7月16法国巴黎站跑出的12.89s的比赛视频。将所采集的视频资料采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分别获取刘翔、戴龙-罗伯斯和大卫-奥利弗关键比赛的技术参数。包括他们的起跑反应、起跑至过第一栏、前三栏、3-10栏、冲刺跑这五个方面的时间技术参数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对刘翔新技术前后这五个阶段变化情况、以及与同样采用“七步攻第一栏技术”的戴龙-罗伯斯、大卫-奥利弗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所在,同时为今后我国110米栏技术的发展以及运动选材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刘翔8步攻第一栏技术下所取得的12.88s成绩,已经很难再进一步突破。原因在于其起跑至过第一栏和第1-2栏间的加速能力、第4-5栏的速度维持上,这三点也是制约刘翔进一步突破的最大障碍。运动员应均衡发展才能提高110米栏的成绩。2.在变更新的攻栏技术后,刘翔取得12.87s的起跑反应时间为0.131s,这较之前12.88s的0.108s的起跑反应时多出0.023s,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理年龄的增加,另外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成熟,起跑前顾虑点较多。同时一向是其优势的终点冲刺能力较之前的10.502m/s降至10.249m/s,速度下降了2.4%。另外新技术下,刘翔在下第2栏至过第3栏的速度衔接上较世界顶尖选手相对较弱。这也为其今后训练提供可参数据。3.在采用“七步攻第一栏”新技术后,刘翔前三栏的时间参数上要略强于之前的“八步攻第一栏”的老技术,并缩短了与世界优秀选手戴龙-罗伯斯前三栏之间的差距。但是从起跑至过第一栏的技术参数上同之前的“八步攻第一栏技术”反而有略微的降低,同时在后程栏间速度的衔接以及冲刺阶段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七步攻第一栏技术的不成熟有很大关系。4.综合刘翔的生理年龄与新技术下所取得成绩,以及戴龙-罗伯斯、大卫-奥利弗的典例,七步攻第一栏技术很可能成为今后世界优秀110米栏跨栏选手的首选模式。5.男子110米栏运动项目竞争日益白热化,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临场战术调整。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110米栏是一项技术要较高,极难掌握的运动。全程的每个环节均制约运动员最终成绩的走向。因此运动员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前提,根据自身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求全面的提升。2.新的七步攻第一栏技术下,刘翔应将其训练的重心放在起跑反应、2-3栏的速度衔接和终点冲刺能力上。3.较之前的八步攻第一栏技术,新的七步攻栏技术在起跑上弱于之前的技术,说明新技术并未百分百的成熟。刘翔应将训练的核心放在新技术的完善上。4.刘翔在更改新的“七步攻第一栏”所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结合110米栏跨栏运动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且较难掌握的运动,教练员应尽早给运动员制定适合其发展模式的技术。5.运动员在今后的参赛中,应该根据比赛对手情况,比赛性质,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战术,并将临场战术贯彻日常训练中去。

周建磊,朱耀康[10](2013)在《对国内不同等级110米栏运动员栏间节奏差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跨栏跑是田径项目中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对跨栏运动员的速度、跨越栏架的技术能力等专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从技术的演变和成绩的提高中看到:跨栏的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等同距离跑成绩越来越接近,使"跨"与"跑"的技术结合更加完善,使现代跨栏跑技术越来越向

二、对不同等级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不同等级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文献综述
        2.1.1 优秀田径运动员峰值年龄的研究
        2.1.2 优秀田径运动员生涯最优成绩的研究
        2.1.3 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增长阶段增速的研究
        2.1.4 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下降阶段降速的研究
        2.1.5 优秀田径运动员峰值表现窗口期的研究
        2.1.6 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研究
        2.1.7 竞技水平发展模型的研究
        2.1.8 研究述评
    2.2 理论依据
        2.2.1 周期训练理论
        2.2.2 项群训练理论
        2.2.3 竞技能力发展
        2.2.4 系统论
    2.3 相关概念界定
    2.4 竞技水平发展的阶段划分
    2.5 相关变量操作定义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轨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调研对象
        3.2.2 分层线性模型
        3.2.3 模型设定
        3.2.4 数据预处理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各阶段特点
        3.3.2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轨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特征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调研对象
        4.2.2 模型设定
        4.2.3 数据预处理
    4.3 研究结果
        4.3.1 不同性别、项目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特征
        4.3.2 竞技水平变化特征模型结果
        4.3.3 不同项目竞技水平变化特征模型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4.4.1 性别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4.4.2 项目类别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4.4.3 参赛年龄、成绩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4.4.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顶峰特征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方法
        5.2.1 调研对象
        5.2.2 模型设定
        5.2.3 数据预处理
    5.3 研究结果
        5.3.1 不同性别、项目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顶峰特征
        5.3.2 竞技水平顶峰特征模型结果
        5.3.3 不同项目竞技水平顶峰特征模型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5.4.1 性别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5.4.2 项目类别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5.4.3 参赛年龄、成绩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5.4.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时长特征
    6.1 研究目的与假设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假设
    6.2 调研对象与模型设定
        6.2.1 调研对象
        6.2.2 模型设定
        6.2.3 数据预处理
    6.3 研究结果
        6.3.1 不同性别、项目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时长特征
        6.3.2 竞技水平时长特征模型结果
        6.3.3 不同项目竞技水平时长特征模型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6.4.1 性别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6.4.2 项目类别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6.4.3 参赛年龄、成绩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6.4.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应用策略
    7.1 基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应用策略提出
        7.1.1 本研究应用策略的提出
        7.1.2 指导本研究应用策略的基本原则
    7.2 竞技水平发展的综合特征
        7.2.1 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
        7.2.2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
        7.2.3 不同参赛年龄、成绩组合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
        7.2.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的影响
    7.3 应用策略
        7.3.1 短跑类项目
        7.3.2 中跑类项目
        7.3.3 长跑类项目
        7.3.4 跳跃类项目
        7.3.5 投掷类项目
    7.4 个案应用举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应用建议
    8.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18-32岁)
附件2:各项目成绩标准分数——成绩对照表
附件3:本研究样本运动员在世界田联网站编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我国不同年龄组男子110m栏项目设置
    2.2 跨栏步技术的研究
    2.3 对跨栏跑速度节奏的研究
        2.3.1 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2.3.2 起跑加速阶段与下栏冲刺阶段的研究
        2.3.3 对全程速度曲线的研究
        2.3.4 对栏间速度的研究
        2.3.5 对栏周期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解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U18 男子110m栏运动员全程速度特征变化分析
        4.1.1 全程速度分段研究
        4.1.2 起跑至下第 1 栏和下第 10 栏至终点跑段速度研究
        4.1.3 栏间跑段速度节奏研究
        4.1.3.1 各栏间速度参数研究
        4.1.3.2 栏间速度的波动情况
        4.1.3.3 跨栏跑段速度参数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4.2 U18 男子110m栏运动员时间指标分析
        4.2.1 全程分栏时间的研究
        4.2.2 跨栏步时间与栏间三步时间分析
        4.2.3 110m栏分段时间量化评价标准
    4.3 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对比分析
        4.3.1 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全程速度参数对比分析
        4.3.2 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时间参数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110米栏技术的发展趋势演变
    2.2 国内外关于110米栏的研究现状
        2.2.1 对110米栏全程速度及时间特征的研究
        2.2.2 对110米栏动作技术的相关研究
        2.2.3 对110米栏节奏特征的研究
        2.2.4 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分析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比较分析法
    3.3 关于110米栏运动学特征指标的界定
        3.3.1 跨栏跑的时间特征指标
        3.3.2 跨栏跑的距离、高度指标
        3.3.3 跨栏跑的角度特征指标
        3.3.4 跨栏跑的速度特征指标
    3.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110米栏运动员时间特征分析
        4.1.1 全程分栏时间特征的分析
        4.1.2 过栏腾空时间特征的分析
        4.1.3 跨栏步的时间特征分析
        4.1.4 栏间3 步的时间特征分析
        4.1.5 栏间跑支撑总时间与腾空总时间的特征分析
        4.1.6 起跑至第一栏和下第十栏至终点的时间特征分析
        4.1.7 运动员各复合阶段时间节奏的特征分析
    4.2 运动员全程速度特征分析
        4.2.1 运动员全程分栏速度特征分析
        4.2.2 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特征分析
    4.3 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特征的分析
        4.3.1 确定本研究第5 栏、第10 栏跨栏步技术的主要依据
        4.3.2 栏前1 步与栏后1 步的节奏特征分析
        4.3.3 第5 栏、第10 栏跨栏步的特征分析
        4.3.4 起跨攻栏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3.5 腾空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3.6 着地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功能性训练对110米栏二级运动员跨栏步技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跨栏跑
        2.1.2 跨栏步技术
        2.1.3 功能性训练
    2.2 研究综述
        2.2.1 跨栏跑运动训练的研究现状
        2.2.2 对跨栏步技术的研究
        2.2.3 功能性训练的发展研究现状
        2.2.4 功能性训练测量与评估
        2.2.5 功能性训练在田径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2.2.6 功能性训练在跨栏项目中的研究现状
        2.2.7 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的研究
        2.2.8 功能性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关系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影像解析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逻辑分析法
    3.3 拟研究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跨栏步技术分析
        4.1.1 跨栏步技术特征分析
        4.1.2 跨栏步技术的功能解剖学分析
        4.1.3 跨栏跑项目能量供应特点
    4.2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2.1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与分析
        4.2.2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
        4.2.3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实施策略
    4.3 训练前后运动员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4.4 训练前后运动员FMS得分情况分析
    4.5 训练前后运动员100米运动成绩与110米栏运动成绩情况分析
    4.6 对运动员刘翔与训练前后运动员跨栏步技术参数情况分析
        4.6.1 对运动员刘翔的跨栏步技术特点的分析
        4.6.2 训练前后运动员跨栏步技术参数情况分析
    4.7 功能性训练对跨栏步技术的影响分析
        4.7.1 功能性训练对起跨攻栏阶段技术的影响
        4.7.2 功能性训练对腾空过栏阶段技术的影响
        4.7.3 功能性训练对下栏着地阶段技术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件A FMS功能性动作筛查评分单
    附件B FMS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
    附件C 功能性训练方案
    附件D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E 问卷调查
    附件F 专家访谈、训练实录
    附件G 跨栏步技术拍摄图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跨栏跑专项体能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名词释义
    2.1 研究综述
        2.1.1 跨栏运动发展有关研究综述
        2.1.2 跨栏跑体能有关研究综述
        2.1.3 跨栏跑速度素质有关研究综述
        2.1.4 跨栏跑速度素质训练方法有关研究综述
    2.2 名词释义
        2.2.1 跨栏跑
        2.2.2 专项体能
        2.2.3 速度素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内容分析与讨论
    4.1 跨栏跑项目专项体能与速度素质分析
        4.1.1 跨栏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4.1.2 跨栏跑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4.1.3 跨栏跑运动的速度因素
    4.2 国内外跨栏跑速度成绩分析
        4.2.1 国际男子110米栏优秀运动员世界记录
        4.2.2 我国男子110米栏速度成绩分析
        4.2.3 我国110米栏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跑速度对比分析
        4.2.4 影响我国男子110米栏运动成绩因素的分析
    4.3 速度素质在跨栏跑中的表现
        4.3.1 跨栏跑中摆动腿的动作速度
        4.3.2 跨栏跑中腾空过栏的速度
        4.3.3 起跨腿蹬地速度以及起跨腾空后“剪绞”速度
        4.3.4 栏间跑的速度节奏与过栏技术的衔接
    4.4 跨栏跑项目中平跑速度的训练方法
    4.5 跨栏跑项目中专项速度训练方法
        4.5.1 提高运动员栏间跑节奏的训练方法
        4.5.2 跨栏步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
    4.6 跨栏跑运动中速度素质的力量训练
    4.7 跨栏跑速度素质训练的其他方面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速度素质在跨栏跑中多方面体现
        5.1.2 跨栏跑运动成绩直接体现速度素质
        5.1.3 跨栏跑中速度素质包括多个方面
        5.1.4 提高跨栏跑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5.2 建议
        5.2.1 跨栏跑运动选材注重速度素质
        5.2.2 跨栏跑运动速度需要全面提高
        5.2.3 跨栏跑训练方法考虑系统周全
6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6.1 对研究内容的建议
    6.2 对研究方法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致谢

(6)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
        1.2.2 功能性力量练习方法与手段
        1.2.3 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跨栏技术特点相结合的研究
        1.2.4 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1.2.5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研究
        1.2.6 跨栏技术特点
        1.2.7 跨栏技术训练的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二维摄像测量法
        2.2.4 影像解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实验法
    2.3 研究步骤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3.1.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速度的影响
        3.1.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力量的影响
        3.1.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身体柔韧的影响
    3.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的影响
        3.2.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起跨攻栏阶段技术的影响分析
        3.2.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腾空过栏技术的影响分析
        3.2.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下栏着地阶段技术的影响分析
        3.2.4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平跑速度利用率 (K1)、跑跨结合能力(K2)、栏间跑技术与跨栏步技术结合能力(K3)的影响
    3.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成绩的影响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7)男子优秀110m栏运动员王××全程跑技术特征——与刘翔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两名运动员110m栏速度利用率情况对比
    2.2刘翔和王××的110m栏全程跑的速度参数特征
    2.3刘翔与王××110m栏全程跑的时间特征
    2.4刘翔与王××110m栏全程跑的栏间节奏特征
3结语
    3.1结论
    3.2建议

(8)男子110米栏“三大特征”的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特征的基本释义研究
        2.1.1 特征的概念
        2.1.2 特征与特点的异同及关系
    2.2 110 米栏的“三大特征”研究现状
        2.2.1 110 米栏项目特征研究现状
        2.2.2 110 米栏的训练特征研究现状
        2.2.3 竞赛能力特征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育项目特征的概念
    4.2 110 米栏的项目特征研究
        4.2.1 运动员特征研究
        4.2.2 男子 110 米栏的距离特征研究
        4.2.3 110 米栏栏架结构特征演变研究
        4.2.4 跨栏技术动作结构特征研究
    4.3 男子 110 米栏的训练特征分析
        4.3.1 男子 110 米栏的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分析
        4.3.2 男子 110 米栏的专项技术训练特征分析
    4.4 男子 110 米栏的竞赛能力特征分析
        4.4.1 男子 110 米栏的竞赛规则特征分析
        4.4.2 男子 110 米栏的竞赛成绩特征分析
        4.4.3 竞赛心理特征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8 论文附件
致谢

(9)刘翔110米栏的时间特征研究 ——以古巴名将戴龙—罗伯斯、美国名将大卫—奥利弗为比较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世界男子 110 米栏发展史及技术演变
        2.1.1 世界男子 110 米栏发展史
        2.1.2 世界男子 110 米栏技术的演变
    2.2 刘翔 110 米栏成绩发展史及技术变化
        2.2.1 刘翔 110 米栏成绩变化
    2.3 男子 110 米栏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影响男子 110 米栏成绩因素的研究
        2.3.2 对刘翔 110 米栏成绩预测的研究
        2.3.3 对刘翔 110 米栏技术特点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3.1.2 刘翔的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信息技术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论文研究指标的确定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刘翔 8 步攻第一栏技术与戴龙-罗伯斯、大卫奥利弗时间特征分析
        4.1.1 刘翔与罗伯斯、大卫-奥利弗的起跑反应能力
        4.1.2 刘翔与罗伯斯、大卫-奥利弗起跑加速能力
        4.1.3 刘翔与罗伯斯、大卫-奥利弗各栏周期对比分析
        4.1.4 刘翔与罗伯斯和大卫-奥利弗下第十栏至终点冲刺阶段的对比分析
    4.2 刘翔 7 步攻第一栏技术与戴龙-罗伯斯时间特征分析
        4.2.1 起跑反应能力
        4.2.2 对刘翔和罗伯斯各栏周期的对比分析
        4.2.3 对刘翔和罗伯斯下第十栏至终点的技术对比分析
    4.3 刘翔八步攻栏技术与七步攻栏技术的时间特征分析
        4.3.1 刘翔八步与七步起跑过第一栏的比较分析
        4.3.2 刘翔 12.88s 与 12.87s 两次比赛栏周期对比分析
        4.3.3 刘翔 12.88s 与 12.87s 两次比赛下第十栏至终点冲刺能力分析
    4.4 对刘翔 2012 年上半年三次比赛综合分析
        4.4.1 起跑至过第一栏
        4.4.2 三场比赛栏周期对比分析
        4.4.3 三场比赛冲刺能力对比分析
        4.4.4 刘翔 2012 年川崎、上海、尤金站比赛战术变化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对不同等级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D]. 魏鑫.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2]U18男子110m栏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D]. 曹修磊.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D]. 蔡勇.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4]功能性训练对110米栏二级运动员跨栏步技术影响的研究[D]. 陈少哲.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5]跨栏跑专项体能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研究[D]. 金小钰.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2)
  • [6]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男子优秀110m栏运动员王××全程跑技术特征——与刘翔作对比分析[J]. 杨恩秀,丁俊华,张诗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1)
  • [8]男子110米栏“三大特征”的综合研究[D]. 石亚东. 成都体育学院, 2013(03)
  • [9]刘翔110米栏的时间特征研究 ——以古巴名将戴龙—罗伯斯、美国名将大卫—奥利弗为比较参照[D]. 王永.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3(03)
  • [10]对国内不同等级110米栏运动员栏间节奏差异的研究[A]. 周建磊,朱耀康.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2013

标签:;  ;  ;  ;  ;  

不同水平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