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芊芊[1](2016)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疗效和预后多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行鼻内镜下蝶筛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评价手术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眶病眼整形科行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计62例,62眼。其中,男性57例,女性6例;年龄11-68岁;伤后视力为无光感-手动;受伤到手术治疗间隔时间5-73天。对患者资料统计分析:1)根据伤后视力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是无光感组和光感及以上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研究伤后有无光感与预后视力的关系;2)根据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不同将31例无光感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0-7天组、8-14天组、15-21天组和大于21天组,使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无光感患者,研究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与预后视力的关系;3)根据伤后基础视力不同将31例光感及以上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光感组、手动组、指数组,使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研究光感及以上患者不同视力与预后视力的关系; 4)对62例患者,将“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伤后瞳孔大小”、“伤后有无光感”、“术前经药物治疗视力有无提高”、“视神经管HRCT有无骨折及是否复合型骨折”、“伤后伴随症状”,共6个临床因素作为自变量(X),疗效作为因变量(Y),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1.62例(62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总体手术疗效40.3%。62例患者分为无光感组31例,手术有效率为29.0%;光感及以上组31例,手术有效率为51.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光感及以上组手术疗效优于无光感组。2.将31例无光感患者按受伤到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分成4组,分别为0-7天组5例、8~14天组14例、15-21天5例和大于21天组7例,4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对无光感患者预后视力影响无差异。3.将31例光感及以上患者根据伤后视力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光感组9例、手动组12例、指数组10例,3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不同基础视力对光感及以上患者预后视力影响无差异。4.62例患者6个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X1"(OR=5.753, p=0.020)、“伤后瞳孔大小X2"(OR=1.437,p=0.031)、“伤后有无光感X3"(OR=0.851, p=0.035)、“术前经药物治疗视力有无提高X4"(OR=0.700, p=0.045)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伤后视力有光感、用药后视力有提高是预后视力的保护因素,伤后瞳孔直径散大、受伤到手术治疗间隔时间长是预后视力的危险因素。结论:1.伤后光感及以上者,使用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疗效优于无光感者;2.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预后视力的因素复杂,使用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多方面考虑。对经药物治疗后视力能提高的患者,预后视力提高的可能性更大;3.针对无光感患者,即使伤后无视力,经手术治疗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视力提高至光感及以上。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式之一。
陈文辉,高昭辉[2](2004)在《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文中认为本文报道一例儿童帽状腱膜下出血导致眶内迟发性血肿以及重度突眼 ,临床上甚为少见 从临床上帽状腱膜下血肿抽吸后右眼眶内血肿明显减小的现象来看 ,眶内血肿与帽状腱膜下血肿互相交通 本例眶内血肿是帽状腱膜下积血在张力极高的情况下突破眼眶筋膜薄弱处进入眶内所形成 ,帽状腱膜下血肿反复抽吸 ,并加压包扎治愈后 ,右眼眶内血肿亦告痊愈 提示帽状腱膜下血肿在高张力下 ,可以突入眼眶内 ,治疗上除按帽状腱膜下血肿常规治疗外 ,应该注意保护角膜 ,积极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治疗 ,保存患者视力
二、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疗效和预后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述 |
1.2.1 TON概述 |
1.2.2 TON流行病学 |
1.2.3 TON病因学机制 |
1.2.4 TON患者病情评估 |
1.2.5 TON病情诊断 |
1.2.6 TON的治疗 |
1.2.7 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治疗 |
1.2.8 谷氨酸抑制剂 |
1.2.9 神经营养因子 |
1.2.10 他克莫司(FK506) |
1.2.11 低温治疗 |
1.2.12 TNF-α和NO合成酶抑制剂 |
1.2.13 预后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队列选取标准 |
2.1.2 研究队列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法 |
2.2.1 激素类用药方法 |
2.2.2 手术方法 |
2.2.3 脱水剂、神经营养药、抗生素类药物 |
2.3 研究方法 |
2.3.1 疗效判定标准及赋值 |
2.3.2 预后影响因素及赋值 |
2.3.3 资料处理 |
2.3.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基本概况 |
3.1.1 流行病学统计 |
3.1.2 病因统计 |
3.1.3 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分布 |
3.2 手术疗效 |
3.3 无光感组与光感及以上组手术疗效对比 |
3.4 在无光感患者中,受伤到手术治疗不同时间组手术疗效分析 |
3.5 在光感及以上患者中,伤后视力不同组手术疗效分析 |
3.6 视力预后影响因素 |
3.7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TON治疗的必要性 |
4.2 TON预后的影响因素 |
4.2.1 伤后有无光感 |
4.2.2 伤后瞳孔大小 |
4.2.3 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 |
4.2.4 术前经药物治疗视力有无提高 |
4.3 TON辅助检查 |
第5章 结论 |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与处理 |
2 讨论 |
四、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疗效和预后多因素分析[D]. 王芊芊. 吉林大学, 2016(02)
- [2]头部外伤致右眼眶内迟发性血肿、重度突眼1例[J]. 陈文辉,高昭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