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大市场格局——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李英震[1](2020)在《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 ——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乳品业为例》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其首要要求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为有效解决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根本性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①。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言而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协调互动是实现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的结合,通过先进的工业和服务业带动,把产业链和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到农业中来。通过结构改革和制度创新,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从而打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产业间融合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牧区以及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品牌企业在农牧业(饲料和奶牛)、乳品加工和营销服务的三产融合上取得了可以在其它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推广的重要经验。研究内蒙古草原牧区及其知名企业的三产融合,能为同类产业(粮食、渔业、畜牧业、棉纺业等)的发展提供标杆与示范,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基于农牧业的轻工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中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探索出新的广阔空间。论文梳理国内外三产融合和草原牧区快速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其创新驱动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内蒙古草原牧区乳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加以吸收,萃取出关键研究问题;对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典型企业,开展深入调查,并与当地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牧民交谈,了解真实生产情况、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论文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角度,以内蒙古草原牧区和伊利、蒙牛等为实证分析案例,对三产融合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创新:(1)揭示出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的多种体制和机制在对三产融合内涵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纵向一体化联盟的概念。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把三产融合作为一种典型的纵向一体化联盟组织,嵌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元素。由此,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以及哈特的新产权理论出发,揭示出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的多种体制和机制。在三产融合的联盟体制上,分析了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的体制演变;分析了伊利集团三产融合的演进过程。在三产融合的机制上,比较全面的归纳出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的四种机制。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以伊利为代表的乳品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持续快速增长、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2)提出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创新——投资双驱动型高质量增长模式沿着产业协作——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的产业升级路径,对三产融合的乳品全产业链的上游创新(重要原料的创新)、中游创新(“关键模块”的创新)、下游创新(装配与合成创新)和营销服务创新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继而,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对伊利集团产业融合的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包括资本、投资、研发、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发现伊利集团产业融合的增长模式为创新——投资双驱动型。并就如何提升科技投入的力度、创新的高度,以及开发高质量新产品走向高端,提升创新的品牌度,加快国际化等进行战略研究。(3)建立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驱动与体制机制改革的适应性的判断模型从三产融合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质量(反映产品质量,消费者的利益)、效益(反映农民利益、工人利益、经营者利益等)、带动力(反映龙头企业对农民和合作伙伴的带动作用)角度建立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伊利集团为例进行测算,并对三产融合中,先进的体制机制带来合理的社会分工、规模的扩展和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以及对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的支撑和带动力的适应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建立创新驱动与体制机制的适应性的判断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只有与先进的体制机制相适应,才能实现高质量增长。
Lonjid Tsevel(蔡姬)[2](2016)在《蒙古国羊绒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研究》文中提出羊绒是世界上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向来被人们誉为“软黄金”。世界羊绒工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蒙古国羊绒加工业也随着经济的转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蒙古国羊绒产量大约占世界总羊绒产量的21%,羊绒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尽管如此,蒙古国的羊绒产业还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品牌国际化方面与中国、西欧等羊绒大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本研究针对这种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世界羊绒产业的格局和蒙古国内羊绒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障碍。基于此,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给出了蒙古国的羊绒产业的发展建议,并从五大方面给出了蒙古国羊绒产业品牌国际化的对策建议,分别为:大力扶持和发展蒙古国羊绒企业自己的品牌;大力提升羊绒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品牌国际形象;对接互联网,推进品牌国际化的传播;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支撑品牌国际化建设;政府应大力支持本土羊绒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发展。
张莹[3](2015)在《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羊绒产业发展迅速,绒山羊饲养规模和羊绒产量不断增长,羊绒加工能力显着提升,羊绒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的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羊绒产业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提高、流通市场紊乱、加工国际竞争优势减弱、企业利润摊薄等问题日渐突出。基于此,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状况意义重大。此外,虽然目前中国羊绒产业链较为完整,但产业链联接不畅,各环节之间的纵向协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从当前情况看,完善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优化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获取整链效益,帮助我国羊绒产业真正做大做强。羊绒产业链涉及绒山羊养殖、羊绒生产、销售流通、加工染整等多个过程,羊绒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依靠产业链的整体协作与发展。为对羊绒产业链进行整体研究,本文引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系统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SCP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纵向协作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重点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和加工三大环节和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以及农牧户纵向协作行为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标,思路及方法等;第二章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引述理论基础;第三至五章分别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全面分析了羊毛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研究,之后还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下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做论证铺垫;第六章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然后运用典型案例总结了羊绒产业链的纵向协作模式,最后运用博弈论对纵向协作模式的优化机制进行探讨;第七章对农牧户羊绒销售渠道、纵向协作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牧户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文章归纳总结中国羊绒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特点、纵向协作模式和农牧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羊绒产业链生产环节以小规模分散养殖户居多,区域集中度较高,进入与退出壁垒在提高;(2)促进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转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合作社/协会+养殖户”模式是目前促进中国羊绒生产环节提高绩效水平的主要途径:(3)中国羊绒产业链流通环节市场集中度、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贩子收购交易模式中羊绒流通成本最高,工牧直交模式流通成本最低,远期现货电子交易模式流通成本居中;(4)中国羊绒产业链加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低,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成本利润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规模结构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依然较低:(5)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可分为市场交易、合同/口头协议、合作社/协会和纵向一体化四种模式,目前以市场交易模式为主:(6)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交易成本特征和人际关系特征相关变量中,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年龄、养殖年限对农牧户选择合作社模式有负向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正向影响,兼业化程度、养殖年限、信息可获得性对农牧户选择契约协议模式有负向影响,收购者是熟人或亲戚的重要性有正向影响。
杨雅楠[4](2014)在《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市场营销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服装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一直堪称服装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与出口国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也促进了我国服装行业的蓬勃发展,个性化、市场化、前沿化的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鄂尔多斯集团1981年建厂至今,服装产品经历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服装行业尤其是羊绒加工制品的领军企业。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涉及领域从较为单一的服装板块到复杂的能源、盐化工、地产、经济以及海外事业等六大办款,涵盖了地产、煤炭)店里、化工等近十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六大事业版块推进,十大主导产业并存”的经营格局。服装板块仍是企业的基础和核心,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国内羊绒中低档产品占领市场,舒适、健康、时尚、环保的消费理念渐入人心,产品季节性仍然比较明显,消费者以中老年顾客为主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羊绒产品加工企业较多,企业店面不能以消费者为中心,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不同步,顾客维护工作开展较差及企业产品未形成国际品牌优势等问题的困扰,导致企业在前进与发展的进程遇到困难。加之服装行业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严重,2012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鄂尔多斯集团的经济效益更是受到影响,这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当前羊绒服装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探讨。论文绪论部分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提出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从市场营销理论出发,综述相关的理论成果。正文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羊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集团服装产品营销现状分析,对鄂尔多斯集团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获知企业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营销与发展策略,切实解决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首先,分析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介绍研究目的及方法,简明概要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介绍当前国内外羊绒行业的市场现状,对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营销状况进行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辨别该集团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策略内容不仅涵盖品牌的建立还包括服务人员的素质管理、库存管理、店面管理和信息管理五大方面内容。最后得出研究的结论。希望能在实践领域对同类企业或行业内其他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提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虎[5](2013)在《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主要从事无毛绒、绒条、羊绒纱及羊绒制品的生产及国内外销售,是中国唯一一家专业经营羊绒及其制品的全产品系的上市公司。公司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中银绒业”,股票代码00098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银绒业公司产业结构体系日趋合理完善,持续经营能力增强,经营效益逐年提高。从中长期品牌规划来看,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在品牌形象建设方面,打造高科技、专业、环保、时尚、定位高端市场、高附加值的概念。但是公司在品牌营销、形象终端设计、推广传播、制度建设、危机预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无法完全支撑公司这一中长期品牌规划。本文从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当前羊绒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羊绒产品市场的整体发展环境和公司内部自身的环境体系,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4Ps营销理论,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对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营销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总结出公司在品牌营销能力、品牌定位与形象设计品牌推广与传播一品牌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总结出的不足,提出加强品牌建设的思路和原则,并从品牌市场定位与设计、品牌推广、品牌的管理维护、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形成公司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宁夏羊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洁[6](2013)在《宁夏羊绒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自2003年自治区政府提出做大做强宁夏羊绒产业,并在宁夏羊绒主要集散地灵武市、同心县分别设立了羊绒工业园区,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羊绒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在土地出让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入园企业多项优惠政策。2007年4月,为进一步加快宁夏羊绒工业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羊绒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投入、税收政策等方面对重点企业和深加工项目进行扶持,为宁夏羊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不仅壮大了宁夏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拉动农民增收和同心、灵武县域经济的发展。由于羊绒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加之羊绒工业步入快车道,羊绒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加之羊绒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有很大的市场风险,大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企业因屯集原料,生产营运环节资金占用量大。在自治区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战略引导下,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对羊绒产业信贷支持力度,羊绒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羊绒企业在融资中仍面临不同的问题,本文从查找羊绒企业融资中的问题和不足入手,进而提出解决羊绒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并对不同羊绒企业提出具体融资对策,希望能对促进我区羊绒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李爽[7](2013)在《我国羊绒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为例》文中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技术,为全球性信息沟通高效传播搭建了平台。世界上许多企业都注意到互联网上蕴藏着的巨大的商业机会,纷纷利用互联网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使互联网和市场营销不可避免的结合了起来,网络营销由此而生。网络营销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我国作为服装业生产和消费大国,服装企业更应该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并把握这个机会,这也是中国服装企业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的必然选择。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是中国羊绒服装业的领军品牌,品牌建立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因而,在许多消费者心中鄂尔多斯品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面对网络经济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集团也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网络市场当中。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略体系的案例分析,结合羊绒服装业网络营销理论,针对性得提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网络营销策略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网络营销和服装网络营销的研究概况加以阐述。在第二章中,主要对服装网络营销的概念、服装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服装网络营销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服装业网络营销的理论,即网络整合营销理论、网络直复营销理论、网络关系营销理论、网络全球营销理论、网络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网络服务营销理论,重新诠释了网络营销新环境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在第三、四、五章中,首先对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公司简介及公司网络营销现状做了分析,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制定网络营销策略奠定了基础。其次分析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进行网络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并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现状为基础,提出了符合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网络营销策略组合,即门户网站策略、产品补充开发策略、定价策略、短渠道策略和网络促销策略。并以网络营销活动“淘金节”为例,进行了对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划的案例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实际情况,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网络营销策略提出建议。
李鹏[8](2012)在《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认为企业成长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问题影响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对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型企业成长状况和成长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从技术战略、资源战略、业务战略三个维度建立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型——TRU模型,进而推动企业成长理论在资源型企业这个特殊的领域的构建及发展。本文从首先综述企业成长理论,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资源富集省区经济发展模式也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不仅要根据资源大区、能源大区的特点从量的角度扩大资源型企业的规模,而且要从质的角度加快技术战略制定和实施,以技术创新能力增长来支撑资源型企业的成长,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支撑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型企业成长的相关假设,探究资源型企业成长的机理、提炼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硬核,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演绎两条路径得出资源型企业成长的TRU模式分析工具,同时指出不同模式类型的战略指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提出问题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2、从资源基础论(RBV)等研究角度综述企业成长理论,阐释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特点,从而进一步阐释核心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设立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理论,奠定本论文研究理论基础。3、从内蒙古资源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与全国数据比较分析不同资源型产业状况下的资源型企业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同时对内蒙古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状况做分析,奠定本论文的一部分实证基础。4、对资源型企业传统核心能力及其面临挑战进行概括,并进一步对资源型企业高技术化成长的理论机理加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TRU模型,以此为资源型企业战略选择的工具,提出资源型企业技术战略的通用模式和特殊战略选择框架,为后续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分析工具。5、通过典型资源型企业的成长案例,阐述建构的三维空间TRU模型中,六个典型模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资源型企业运用技术战略、资源战略和业务战略的成长历程,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实证前一章的理论。6、提出本论文的六条主要结论和五条对策。如(1)资源型企业成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一样,由于不同资源自身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的转移度不同和资源的需求量造成的稀缺度不同,资源型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资源战略,通过有效的资源战略来控制战略资源,并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防止竞争中五种力量的威胁。(2)资源型企业必须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来改造传统价值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快速改变工艺过程和产品开发过程,以形成技术壁垒,建立起独特的技术优势,提升智力资本,以技术创新能力来推动企业向知识型企业转化。(3)资源型企业需要在动态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改善业务结构,整合业务单位,加强战略业务单位,保证战略业务单位的可持续性。(4)资源型企业可以通过TRU模型分析来定位企业成长的要素分布,从而拟订企业成长的战略等。
余涤非[9](2012)在《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从制度的角度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次制度革命。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为关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其战略研究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政策、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博弈关系以及龙头企业的农业科技推广战略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进步、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加强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自我保护产生了显着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地域间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不规范、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配套等问题。SWOT分析表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优势及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劣势在于品牌、技术、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发展机会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政策、经济全球化机遇及信息化发展契机的积极影响,发展的威胁则主要有国外农产品冲击、绿色贸易壁垒、政策不稳定性等。通过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发现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东部地区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较多,中部和西部地区重点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企业规模较大,经营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为劳动力就业、“三农”建设以及社会公共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多存在不均衡性;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较少,科研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府扶持发展政策,原因在于龙头企业市场性目标和公益性目标冲突的解决是政策扶持的目的;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是政策扶持的动力;龙头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政策扶持的出发点;扶持农业企业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展至今主要经过了引导和起步阶段、突出重点扶持阶段、明确具体措施阶段,具体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金融政策、财政补贴政策、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政策等四个方面。在发展扶持政策的影响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在扶持过程中产生了扶持与干预并存、过度保护、寻租行为、利益流向不明确、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高效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外部组织的规模收益相对有效地解决了小农经营的内部规模不经济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内在合理性。就其具体模式而言,“互惠契约”关系和“出资参股”关系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契约与所有权一体化趋势相一致,是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结合方式。“龙头企业+农户”交易经历了即期式交易模式与远期式交易模式两种演变模式,现阶段运行中主要面临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与契约不完全、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与利益不一致性、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与风险易于转嫁等矛盾。在对完全及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可行契约及最优契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户参与龙头企业契约的机会主义行为、“敲竹竿”行为、规范契约条款成本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农户与龙头企业在履行契约时,在违约金不为零时双方在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及在违约金不为零时双方在非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型“龙头企业+农户+期货”经营模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战略的分析表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具有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推广效率、提升推广针对性等优势,同时也面临农民素质较低、技术自身特征、基础设施较弱、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松散型“公司+农户”向紧密型“公司+农户”的方式过渡、要求更高效的政府支持以及农民需求导向等原则;其管理机制则要重视纵向一体化基础上的技术扩散、连锁经营基础上的技术扩散、知识溢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承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其运行的保障机制则主要体现在投入、组织及技术方面。论文最后对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信息化战略、联盟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模式、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应当坚持发展带动性、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多层次发展的原则,通过正确定位政府和企业家在龙头企业发展中的角色、规范、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形成有效的产业带、完善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契约机制、树立和推进市场营销及创新意识、用金融思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等具体战略的实施,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高效发展。
刘亚[10](2010)在《战略视角下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纺织服装行业,羊绒服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内发展历史仅仅才三十年,然而由于羊绒进入门槛不是很高,许多地方和企业不断加入该行业,前期的高利润导致后期竞争加剧,众多的原因使得羊绒产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北清河县阅读相关政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本地区发展羊绒产业的独特性和羊绒产业发展的架构,以某一典型羊绒企业作为案例,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利用SWOT综合评价了A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不同地区羊绒产业差异概况、羊绒产业链、羊绒市场均衡、羊绒行业垄断竞争地位的分析和理解为指导,找出羊绒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以及羊绒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了当前清河县在羊绒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链之间不协调、羊绒制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羊绒市场秩序混乱和品牌效应差四大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清河县的羊绒产业发展的几大对策:缓解加工企业上游压力、加大政府政策监管力度、提高羊绒资金的流动性、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建立有效的羊绒市场秩序和提高羊绒制品品牌影响力,从而为清河县羊绒产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通过清河县羊绒产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总体上把握羊绒市场的发展特点,从而达到对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战略选择进行深入研究的目标。
二、构建大市场格局——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大市场格局——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 ——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乳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理论模型构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三产融合理论模型构建 |
1.2 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章节安排 |
1.4 研究价值 |
1.4.1 理论价值 |
1.4.2 应用价值 |
1.5 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2 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
2.1.1 三产融合的内涵 |
2.1.2 三产融合发展影响因素 |
2.1.3 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途径 |
2.1.4 三产融合的模式及类型 |
2.1.5 产业融合概念发展进程 |
2.1.6 产业融合的类型 |
2.2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 |
2.2.1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界定 |
2.2.2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
3 三产融合的理论分析 |
3.1 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3.1.1 交易成本理论 |
3.1.2 产权理论分析 |
3.1.3 现代契约理论分析 |
3.1.4 合作与互惠理论分析 |
3.1.5 分工协作理论分析 |
3.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3.2.1 产业链理论 |
3.2.2 价值链理论 |
3.2.3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
3.2.4 产业集群理论 |
3.3 创新驱动理论 |
3.3.1 创新对三产融合的驱动 |
3.3.2 创新驱动三产融合的模式 |
3.4 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 三产融合的基本逻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 |
3.4.2 三产融合的产业间分析 |
3.4.3 三产融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3.4.5 对伊利带动的三产融合体系的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全产业链创新——投资双驱动的乳品业的高质量融合 |
4.1 全产业链的四阶段创新进程 |
4.1.1 上游创新 |
4.1.2 中游创新 |
4.1.3 下游创新 |
4.1.4 营销服务的创新 |
4.2 乳品业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 |
4.2.1 创新基地的建设 |
4.2.2 乳品技术推广体系 |
4.2.3 质量——品类——效益持续提升 |
4.3 新业态和新模式 |
4.4 结构改革和创新驱动的轻工业型融合产业模式 |
4.4.1 伊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4.4.2 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的适应性的判断模型 |
4.4.3 全产业链创新能力的提升 |
4.5 本章小结 |
5 三产融合中的联盟结构改革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体制机制模式 |
5.1 纵向一体化联盟结构模式 |
5.1.1 联盟结构的改革 |
5.1.2 利益联结机制 |
5.1.3 制度动因 |
5.2 三产融合中纵向一体化联盟的结构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 |
5.2.1 农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历史回顾 |
5.2.2 未来一个时期三产融合的结构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方向 |
5.3 内蒙古自治区三产融合实证分析 |
5.3.1 多种融合模式共同发展 |
5.3.2 草原牧区产业融合初见成效 |
5.3.3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6 内蒙古现阶段三产融合模式案例分析 |
6.1 一二产业融合模式——以伊利集团专属牧场建设发展为例 |
6.1.1 案例概况 |
6.1.2 资金投入状况 |
6.1.3 伊利集团专属牧场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
6.2 一三产业融合模式——以克什克腾牧家乐为例 |
6.2.1 案例经营状况 |
6.2.2 经营特征 |
6.2.3 销售状况 |
6.3 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以蒙牛集团工业旅游为例 |
6.3.1 案例发展现状 |
6.3.2 SWOT分析 |
6.3.3 蒙牛集团工业旅游给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启示 |
6.4 三产融合现阶段取得的利益成果 |
6.4.1 农产品得到广阔的销售空间 |
6.4.2 缓解现阶段就业压力 |
6.4.3 三产融合带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 |
6.5 本章小结 |
7 三产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7.1 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做法 |
7.1.1 日本提出第六产业的背景 |
7.1.2 日本第六产业的内容 |
7.1.3 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保障措施 |
7.2 韩国六次产业化的做法 |
7.2.1 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背景 |
7.2.2 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主要做法 |
7.2.3 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保障措施 |
7.3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的做法 |
7.3.1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模式 |
7.3.2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
7.3.3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
7.4 荷兰“农场十合作社”的做法 |
7.4.1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背景 |
7.4.2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具体做法 |
7.4.3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保障措施 |
7.5 发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
7.5.1 重点关注农民的利益 |
7.5.2 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 |
7.5.3 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
7.5.4 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7.5.5 完善法律法规和补贴等配套服务 |
7.6 本章小结 |
8 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原则与政策建议 |
8.1 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的原则 |
8.1.1 资源配置融合化原则 |
8.1.2 要素配置合理化原则 |
8.1.3 投资收益比较优势原则 |
8.1.4 农牧业优先发展差异化原则 |
8.2 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的对策 |
8.2.1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草原牧区要素深度融合 |
8.2.2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确保三产融合人力资本需求 |
8.2.3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草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
8.2.4 建立农牧业产业园提升三产融的科技创新含量 |
8.2.5 扶持农牧产品加工业实现第一产业收益的回归 |
8.2.6 发展乡村公共服务提高草原牧区的引人留人软实力 |
8.2.7 培育农牧业知名品牌提高草原牧区的产业竞争力 |
8.2.8 放开城市资本管控引导城市资源向农牧业流动 |
8.2.9 通过生产资料补贴实现三产融合经营主体增产又增收 |
8.2.10 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实现农牧业资源的资本化 |
8.3 本章小结 |
结语和展望 |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蒙古国羊绒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品牌的理论综述 |
2.1.1 品牌的定义 |
2.1.2 品牌理论的发展 |
2.1.3 品牌资产的综述 |
2.1.4 品牌国际化的理论综述 |
2.1.5 蒙古国羊绒品牌国际化 |
2.2 其他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
2.2.3 蒙古国关于羊绒产业的相关文献 |
第三章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和障碍 |
3.1 世界羊绒产业的市场格局 |
3.2 蒙古国国内羊绒企业的发展现状 |
3.3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 |
3.4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
3.4.1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管理和经营能力落后 |
3.4.2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文化障碍 |
3.4.3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历史较短 |
3.4.4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综合实力较弱 |
3.4.5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相关研究滞后 |
第四章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的问卷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调查过程 |
4.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4.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的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的问题 |
第五章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
5.1 蒙古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建议 |
5.2 蒙古国羊绒企业品牌国际化对策建议 |
5.2.1 大力扶持和发展蒙古国羊绒企业自己的品牌 |
5.2.2 大力提升羊绒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
5.2.3 对接互联网,推进品牌国际化的传播 |
5.2.4 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支撑品牌国际化建设 |
5.2.5 政府应大力支持本土羊绒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发展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全文框架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主要理论回顾 |
第三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生产环节的SCP分析 |
3.1 中国羊绒生产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
3.2 羊绒生产环节市场行为分析 |
3.3 羊绒生产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
3.4 我国羊绒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流通环节的SCP分析 |
4.1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
4.2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行为分析 |
4.3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
4.4 目前中国羊绒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加工环节的SCP分析 |
5.1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
5.2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行为分析 |
5.3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
5.4 羊绒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分析 |
6.1 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分析 |
6.2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分析 |
6.3 中国羊绒产业链相关参与主体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
6.4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 |
7.1 农牧户羊绒销售渠道分析 |
7.2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 |
7.3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市场营销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主要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
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1.1 消费者行为 |
2.1.2 消费者行为模式 |
2.2 品牌营销理论 |
2.2.1 品牌的定义及识别系统 |
2.2.2 服装品牌传播的文化因子 |
2.2.3 服装品牌营销模式 |
2.3 SWOT 分析理论 |
2.3.1 SWOT 分析模型含义 |
第三章 国内外羊绒行业市场现状 |
3.1 国外羊绒行业市场现状 |
3.1.1 国外羊绒企业的生产情况 |
3.1.2 国外羊绒产品的消费情况 |
3.1.3 国外羊绒行业竞争状况 |
3.2 国内羊绒行业市场现状 |
3.2.1 中低档产品消费总量排世界第一,但人均羊绒占有量较低 |
3.2.2 国内羊绒企业地域性分布明显 |
3.2.3 羊绒产品消费逐步面向普通消费者 |
3.2.4 时尚、环保的消费理念渐入人心 |
3.2.5 品牌引领市场 |
3.2.6 消费者以中老年顾客为主 |
3.2.7 产品季节性仍然比较明显 |
第四章 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及定位分析 |
4.1 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分析 |
4.2 鄂尔多斯集团服装品牌介绍及其定位 |
4.2.1 母品牌:鄂尔多斯 |
4.2.2 高端奢侈品牌:1436 |
4.2.3 中端大众品牌:鄂尔多斯奥群 |
4.2.4 年轻时尚品牌:牧星绒 |
4.2.5 战略延伸品牌:鄂尔多斯男装、鄂尔多斯女装 |
第五章 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的 SWOT 分析 |
5.1 内部环境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5.2.1 企业外部机会 |
5.2.2 面临的威胁 |
5.3 构建 SWOT 分析矩阵 |
第六章 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营销对策 |
6.1 细分目标市场 |
6.1.1 鄂尔多斯“1436”市场细分 |
6.1.2 鄂尔多斯奥群服装的目标市场细分 |
6.1.3 鄂尔多斯牧星绒服装的目标市场细分 |
6.2 新产品的研发,强化自身品牌优势 |
6.2.1 发展产品品牌 |
6.2.2 品牌的策划和宣传 |
6.2.3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
6.3 加强库存的消化速度,降低营运成本 |
6.3.1 制定科学合理的需求预测方法,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量 |
6.3.2 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把握产品上市时间 |
6.3.3 制定战略管理,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
6.3.4 合理应对“牛鞭效应”,减少供应链整体的库存量 |
6.4 拓展营销渠道,提高管理效率 |
6.4.1 建立敏捷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
6.4.2 建立渠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 |
6.4.3 建立敏捷的管理中枢平台 |
6.5 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质 |
6.5.1 建立和健全高层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 |
6.5.2 健全企业员工的业绩考核体制 |
6.5.3 组建高效的区域市场拓展团队 |
6.5.4 标准化店面服务与管理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1.2 关于品牌建设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4 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 |
2.1 营销组合理论 |
2.1.1 营销组合理论的简介 |
2.1.2 营销组合理论的意义 |
2.2 品牌管理理论 |
2.2.1 品牌管理的内涵 |
2.2.2 品牌管理的步骤 |
2.2.3 品牌管理的要素 |
2.2.4 品牌管理的战略 |
2.3 SWOT分析模型 |
第三章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环境的分析 |
3.1 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宁夏区内外羊绒产业发展的现状 |
3.1.2 竞争对手概况 |
3.2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现状 |
3.2.1 公司概况 |
3.2.2 公司经营现状 |
3.2.3 公司品牌建设历程 |
3.3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环境的SWOT分析 |
3.3.1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分析 |
3.3.2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劣势分析 |
3.3.3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机会分析 |
3.3.4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威胁分析 |
第四章 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1 公司现行品牌战略目标和中长期规划中存在的不足 |
4.2 公司现行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
4.2.1 品牌营销能力不足 |
4.2.3 品牌终端形象塑造不够清晰 |
4.2.4 品牌推广与传播方式单一 |
4.2.5 品牌管理制度不完善 |
4.2.6 缺乏品牌危机预警、管理机制和相关组织 |
第五章 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
5.1 中银绒业公司品牌建设目标改进的思路与原则 |
5.2 完善公司品牌建设的具体对策 |
5.2.1 品牌定位与设计 |
5.2.2 品牌推广与传播 |
5.2.3 品牌管理维护 |
5.2.4 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个人简介 |
(6)宁夏羊绒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框架 |
1.2.1 论文的总体思路 |
1.2.2 论文框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及概念概述 |
2.1 国内外企业融资研究理论综述 |
2.2 融资与融资方式 |
2.2.1 融资的概念 |
2.2.2 融资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
2.3 融资模式的选择 |
2.3.1 企业融资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
2.3.2 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第三章 宁夏羊绒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
3.1 关于羊绒 |
3.1.1 羊绒概念 |
3.1.2 行业界定 |
3.1.3 影响羊绒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
3.2 基于SWOT的宁夏羊绒产业现状分析 |
3.2.1 产业概况 |
3.2.2 优势(S)分析 |
3.2.3 劣(W)分析 |
3.2.4 机会(O)分析 |
3.2.5 威胁(T)分析 |
3.3 宁夏羊绒企业划型 |
3.3.1 划型依据 |
3.3.2 划型结果 |
3.4 宁夏羊绒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
3.4.1 宁夏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对羊绒企业间接融资的总体支持 |
3.4.2 基于典型案例的我区羊绒企业融资模式截面分析 |
3.4.3 我区羊绒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宁夏羊绒企业融资建议 |
4.1 羊绒企业要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
4.2 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观念并提高服务质量 |
4.3 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并优化融资环境 |
第五章 基于不同类别羊绒企业的融资对策 |
5.1 不同类别羊绒企业的融资对策 |
5.2 不同类别羊绒企业融资对策适用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个人简介 |
(7)我国羊绒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营销现状 |
1.2.2 服装业网络营销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2 服装业网络营销相关理论及其策略 |
2.1 服装网络营销概念 |
2.1.1 网络营销的概念 |
2.1.2 服装业网络营销的概念 |
2.2 服装网络营销的理论 |
2.2.1 整合网络营销理论 |
2.2.2 网络直复营销理论 |
2.2.3 网络关系营销理论 |
2.2.4 全球营销理论 |
2.2.5 网络消费者行为理论 |
2.3 服装网络营销策略 |
2.3.1 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 |
2.3.2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 |
2.3.3 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 |
2.3.4 网络营销的促销策略 |
3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背景及营销策略现状调查 |
3.1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简介 |
3.2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产品特征 |
3.3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营销策略现状调查 |
4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略选择分析 |
4.1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宏观环境分析 |
4.2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微观环境分析 |
4.3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 |
4.4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目标及目标市场确定 |
4.5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略组合及策略分析 |
4.5.1 门户网站策略 |
4.5.2 产品补充开发策略 |
4.5.3 定价策略 |
4.5.4 短渠道策略 |
4.5.5 网络促销策略 |
4.6 “淘金节”网络营销专题策划 |
4.6.1 “淘金节”简介 |
4.6.2 “淘金节”的网络营销延伸 |
4.7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中的不足 |
5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略实施研究 |
5.1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略实施保证 |
5.1.1 组织管理体系 |
5.1.2 人力资源体系 |
5.1.3 网络技术体系 |
5.2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网络营销策略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8)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1.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实现途径 |
1.4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框架 |
二、企业成长和技术创新能力文献探讨 |
2.1 企业成长研究 |
2.2 核心能力理论与技术创新能力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三、资源型企业成长研究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
3.1 资源型企业相关研究综述 |
3.2 资源型企业的分行业成长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四、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 |
4.1 资源型企业传统成长模式面临挑战 |
4.2 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逻辑 |
4.3 本章小结 |
五、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案例 |
5.1 内蒙古典型资源型企业成长战略模式的案例 |
5.2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成长——雪莲型 |
5.3 伊利集团的成长——大象型 |
5.4 亿利资源集团的成长——熊猫型 |
5.5 永业集团的成长——金丝猴型 |
5.6 伊泰集团的成长——橄榄型 |
5.7 中国神华集团的成长——驼峰型 |
5.8 本章小结 |
六、结论、对策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策 |
6.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6.3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9)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义 |
1.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状 |
2.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1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概况 |
2.1.2 东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评述 |
2.1.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主要成就 |
2.1.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SWOT 分析 |
2.2.1 内部优势 |
2.2.2 内部劣势 |
2.2.3 外部机会 |
2.2.4 外部威胁 |
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
3.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1 企业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
3.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 |
3.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2.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
3.2.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3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 |
3.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3.2 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状分析 |
3.3.3 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绩效综合分析 |
3.3.4 结论 |
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政策分析 |
4.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背景 |
4.1.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目标 |
4.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依据 |
4.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历史演进与内容 |
4.2.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历史演进 |
4.2.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具体内容 |
4.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的有效性分析 |
4.3.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有效性的内涵 |
4.3.2 龙头企业政策扶持有效性分析的必要性 |
4.3.3 龙头企业政策扶持产生的积极效应 |
4.3.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存在的问题 |
4.4 阻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效果的原因分析 |
4.4.1 多方博弈带来与政策目标的背离 |
4.4.2 政策信息的输入‐传导机制不健全 |
4.4.3 扶持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
4.4.4 政策周期的客观原因决定 |
4.5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公共政策改进建议 |
4.5.1 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4.5.2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4.6 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农业推广的补充政策 |
4.6.1 对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的分类,构建多元主体以推广农业技术运行环境 |
4.6.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4.6.3 规范企业行为,保障农民利益 |
4.6.4 降低新技术的应用风险,进一步提高技术成果有效需求 |
4.6.5 加强宏观规划和管理 |
5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博弈关系分析 |
5.1 契约理论及其在企业分析中的应用 |
5.1.1 激励契约理论 |
5.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5.1.3 交易成本理论 |
5.1.4 契约理论在企业分析中的应用 |
5.2 博弈论及其在企业分析中的应用 |
5.2.1 博弈论的内涵 |
5.2.2 博弈的类型 |
5.2.3 博弈论在企业分析中的应用 |
5.3 “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路径 |
5.3.1 农业产业化的含义与分类 |
5.3.2 “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产生的动因和分类 |
5.3.3 “龙头企业+农户”交易模式的演变路径 |
5.4 “龙头企业+农户”模式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
5.4.1 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与契约不完全的矛盾 |
5.4.2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与利益非一致性的矛盾 |
5.4.3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与风险易于转嫁的矛盾 |
5.5 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 |
5.5.1 农户与龙头企业参与契约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5.5.2 农户与龙头企业参与契约农业的博弈分析 |
5.6 农户与龙头企业在履行契约的博弈分析 |
5.6.1 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履行契约时的影响因素分析 |
5.6.2 农户与龙头企业在履行契约时的博弈分析 |
5.7 金融市场创新与“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优化 |
6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战略分析 |
6.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
6.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的独特优势 |
6.2.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独特优势 |
6.2.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能有效节约交易成本 |
6.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推广效率影响因素 |
6.3.1 农民素质 |
6.3.2 技术本身 |
6.3.3 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的配合 |
6.3.4 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 |
6.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6.4.1 从松散型“公司+农户”向紧密型“公司+农户”的方式过渡 |
6.4.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农业技术的“公益性”要求政府的支持 |
6.4.3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推广农业技术 |
6.5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农业推广的运行机制分析 |
6.6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分析 |
6.6.1 纵向一体化基础上的技术扩散 |
6.6.2 连锁经营基础上的技术扩散 |
6.6.3 重视知识溢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6.6.4 承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 |
6.7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农业推广的保障机制分析 |
6.7.1 投入保障 |
6.7.2 组织保障 |
6.7.3 技术保障 |
7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来战略的思考 |
7.1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
7.1.1 品牌化战略 |
7.1.2 科技创新战略 |
7.1.3 信息化战略 |
7.1.4 联盟战略 |
7.1.5 “走出去”战略 |
7.1.6 可持续发展战略 |
7.2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思考 |
7.2.1 指导思想 |
7.2.2 发展原则 |
7.2.3 发展目标 |
7.2.4 总体战略 |
7.2.5 具体战略 |
参考文献 |
(10)战略视角下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创新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
2.1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
2.1.1 国外研究动态 |
2.1.2 国内研究动态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产业链理论 |
2.2.2 SWOT 理论 |
2.2.3 波特五力模型 |
第三章 国内外羊绒产业经验 |
3.1 国外羊绒产业的成功经验 |
3.1.1 意大利的经验与做法 |
3.1.2 蒙古国的经验与做法 |
3.2 国内羊绒企业的成功经验 |
3.2.1 鄂尔多斯集团的经验与做法 |
3.2.2 恒源祥的经验与做法 |
第四章 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概况 |
4.2 清河县的羊绒产业特点 |
4.3 清河县现有羊绒企业规模和产业架构图 |
4.4 A 公司 SWOT 分析 |
4.4.1 A 公司简述 |
4.4.2 外部环境 |
4.4.3 内部因素 |
4.4.4 公司内外部因素综合评价 |
4.5 清河县羊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5.1 目前的产业链之间的矛盾 |
4.5.2 清河羊绒制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
4.5.3 羊绒市场秩序混乱 |
4.5.4 品牌效应差 |
第五章 清河县羊绒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
5.1 解决清河县羊绒产业链问题 |
5.1.1 缓解加工企业上游压力 |
5.1.2 加大政府政策监管 |
5.1.3 提高羊绒资金的流动性 |
5.2 提高羊绒制品的科技含量 |
5.2.1 改善羊绒制品款式 |
5.2.2 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 |
5.3 建立有效的羊绒市场秩序 |
5.4 提高羊绒制品品牌影响力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构建大市场格局——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 ——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乳品业为例[D]. 李英震. 东北财经大学, 2020
- [2]蒙古国羊绒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研究[D]. Lonjid Tsevel(蔡姬).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2)
- [3]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D]. 张莹.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4]鄂尔多斯集团服装产品市场营销对策研究[D]. 杨雅楠.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4(03)
- [5]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研究[D]. 赵虎. 宁夏大学, 2013(03)
- [6]宁夏羊绒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林洁. 宁夏大学, 2013(03)
- [7]我国羊绒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为例[D]. 李爽. 西安工程大学, 2013(02)
- [8]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李鹏. 内蒙古大学, 2012(11)
- [9]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 余涤非.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10]战略视角下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亚.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