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德累斯顿2号机组运行寿期延长47个月(论文文献综述)
张宪杰[1](2021)在《目的论指导下《经济学人》科技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
古璇[2](2018)在《生产性消费的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危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人们也早已意识到并致力于解决此问题,但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改善。究其原因,不合理的消费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症结所在。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在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消费活动,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主要是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通过对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生活性消费主要是通过对物质文化生活资料及劳务的使用消耗进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传统的消费伦理研究主要是以生活性消费为切入口的研究范式。然而生态危机的根源主要是生产性消费环节的道德失范,直接生产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异化了的现代生产方式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层面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具破坏性和毁灭性。因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从生产性消费角度入手。关于生产性消费的伦理研究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展开。理论维度,对存在于生产性消费中“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进行理性反思,分析出工业文明生产之线性非循环的片面思维方式导致了生产发展的不可持续。因此,生产性消费伦理应体现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特质,即适度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具有全局意识、长远规划的构架,即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和绿色消费的实践模式。生产性消费伦理的价值维度是追求综合效益的经济价值、遵循和谐之理的人本价值、维持公正稳定的社会价值、顺应万物和谐的生态价值之综合统一。实践维度,从道德主体的塑造与生产性消费伦理的构建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对企业、政府和个人这三个层面的生产性消费道德主体深入分析:与生产消费环节联系最紧密的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和追求自然环境的生态效益之间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认定、利益取舍并塑造企业伦理文化很重要;在整个社会生产消费活动中承担思想引领和道德规范的政府,如何自我定位,如何有效协调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在全社会倡导发展绿色生态消费伦理是关键;作为微观层面直接行为个体的人,在实践中形成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正确道德认识,使之行为顺应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是生产性消费活动符合伦理、契合道德规范的最直接因素。另一方面,通过道德教化规范生产性消费行为,实现道德主体从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转换,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化认同,并依靠伦理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有效规范,使得生产性消费活动呈现正确的价值引领和伦理向度,以此构建既促进生产发展、又符合生态效益的生产性消费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把着力点置于生产性消费环节,实质是将解决生态的问题前置,从环境恶化的源头剖析和解读。以伦理的角度引导生产性消费活动,用道德的规范约束生产性消费行为,形成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的生产性消费伦理,这也是伦理学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现实依托。
赵婷[3](2017)在《新一代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电机组具有核安全要求高、单机容量大、功率调节受限制等特点。在我国电网中核电比重不断增加及电力系统复杂性愈发增强的背景下,基于电力系统实际需求,适当发挥核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对于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保证核安全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多项核电与电网协调控制相关课题,对核电机组的整体模型做了细致的理论推导,仿真分析了汽轮机及调速器参数对核汽轮机功率响应的影响,并研究调频参数对涉网核电机组的功频特性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新一代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基于质量守恒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构建了适用于分析核电机组功率调节特性的核电厂整体模型。依次建立了反应堆堆芯功率模型、堆芯棒控系统模型、堆芯燃料和冷却剂温度模型、冷却剂主泵模型、蒸汽发生器模型以及汽轮机与电液调速系统模型等。其中,核汽轮机模型考虑了主蒸汽压力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核汽轮机的合理性。最后,依据所建立模型对于功率调节响应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核电机组功率调节系统模型的有效性。(2)对核汽轮机功率响应特性与汽轮机及其调速系统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研究及分析。首先,对比了核汽轮机与火电汽轮机的工质特点及其在模型参数上的差异,仿真比较了两者功率响应特性及模型参数对核汽轮机机功率响应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调速系统对汽轮机输出功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调频死区、调频限幅和调差系数是影响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的重要因素,调速系统参数对涉网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3)基于核电机组整体建模,将其接入单机无穷大系统中,仿真并评估了核电机组一次调频参数对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的影响。在频差阶跃扰动下,改变核电机组调差死区、调频限幅和调差系数,得到核电机组内部变量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而,从调频效果和对核岛部分的热力冲击等方面评价核电机组调频参数对功频调节特性的影响,最终确定核电机组调频参数的合理分布区间。
谢甘霖[4](2015)在《AP1000核电主管道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模拟》文中指出超低碳控氮316LN奥氏体不锈钢,因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晶间应力腐蚀性能,在第三代压水堆AP1000核电站中作为一回路主管道材料,是核一级关键装备材料。然而,AP1000主管道设计由二代、二代加的不锈钢分段铸件焊接改为不锈钢整体锻造,制造难度堪称目前世界核电主管道之最。主管道冷段与热段作为超大型锻件,其工艺要同时满足成形与组织控制的目标,其中晶粒度控制是重点。因而,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行为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对晶粒变化规律进行模拟,掌握工艺-组织关系规律,可预测实际锻造过程中的晶粒变化,并且为主管道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对微观组织调控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和物理冶金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316LN在锻造过程中的晶粒演变规律以及组织模拟技术。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采用单道次轴向热压缩实验研究了316LN不锈钢的高温流变行为,用以模拟其高温锻造过程。基于实验数据,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Arrhenius型唯象本构方程,用以描述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过程中应变速率、形变温度与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获得了316LN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演变的经验公式,可以预测一定工艺条件下的锻造组织的晶粒度。通过对热模拟试样高温淬火后显微组织的研究分析,观察了不同形变参数下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关键性的最后一火次锻造时,在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锻造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用较大的压下量,使其充分发生动态再结晶,以获得细化的奥氏体组织。锻造温度在1273K-1423K之间,应变速率在0.1s-1数量级,可以获得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尺寸在10μm~15μm范围,远小于AP1000核电主管道所要求的二级晶粒度的尺寸。本文还探讨了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形变、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为建立基于物理冶金原理的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Arrhenius型唯象型本构方程作为经验模型,普适度欠佳,为了更好地预测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变化,建立了以物理冶金原理为基础,综合化学成分、形变和再结晶微观组织演变的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模型。模型包括关键的计算模块包括位错密度模块、形核模块、再结晶和析出模块,以及工艺输入模块,常量模块及合金成分输入模块等辅助部分。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预测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锻在不同形变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和再结晶行为,并将模拟所得的晶粒尺寸结果与Gleeble热模拟试验所得的晶粒尺寸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所建微观组织模型的可靠性。此外,利用该物理冶金模型还对具有碳氮化物析出的含Nb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预测,通过输入不同钢的成分、本征常量以及变形工艺,进行调试,同Gleeble热模拟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运用于不同的钢种,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郭志锋,张永丽[5](2005)在《美国核电厂的功率提升》文中认为
张炎[6](2001)在《美国德累斯顿2号机组运行寿期延长47个月》文中研究说明
二、美国德累斯顿2号机组运行寿期延长47个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德累斯顿2号机组运行寿期延长47个月(论文提纲范文)
(2)生产性消费的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源流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三节 研究构架与方法 |
一、结构体系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生产性消费的伦理失范问题 |
第一节 消费与生产性消费伦理的阐释 |
一、消费的界定与分类 |
二、生产性消费伦理的释义 |
第二节 生产性消费异化导致伦理失范 |
一、生产性消费模式的历史演变 |
二、生产性消费的异化 |
三、生产性消费的内在矛盾与伦理约束 |
第三节 生产性消费伦理失范造成的生态困境 |
一、世界范围内自然界的破怀 |
二、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 |
第二章 生产性消费伦理失范的理性反思 |
第一节 人类中心主义“反自然”观主导下的生态伦理失范 |
一、人类中心主义及其评价 |
二、人类中心主义“反自然”性伦理失范的表现 |
第二节 “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经济伦理失范 |
一、“资本逻辑”阐释及其影响 |
二、“资本逻辑”主导下经济伦理失范的表现 |
第三节 工业文明“线性非循环”思维下的实践伦理失范 |
一、“线性非循环”思维的伦理缺失 |
二、“线性非循环”思维主导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
第三章 生产性消费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模式 |
第一节 生产性消费伦理的基本原则 |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
二、适度消费原则 |
三、整体性原则 |
第二节 生产性消费伦理的实践模式 |
一、循环经济模式 |
二、再生资源产业模式 |
三、绿色消费模式 |
第四章 生产性消费伦理的价值维度 |
第一节 经济伦理维度 |
一、经济行为的德性体现 |
二、生产性消费领域的生态体现 |
三、效益统一与环境协调 |
第二节 生态伦理维度 |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论 |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
三、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是生产性消费的本质 |
第三节 社会价值维度 |
一、社会稳定 |
二、社会和谐 |
三、社会与自然和谐 |
第四节 人本价值维度 |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 |
二、人自身的和谐 |
三、人的自然解放 |
第五章 生产性消费伦理的道德主体 |
第一节 企业的道德主体地位 |
一、企业是生产性消费的道德主体 |
二、企业是“经济实体”和“伦理实体”的统一 |
三、塑造人格化的企业伦理 |
四、企业伦理与企业发展辩证统一 |
第二节 政府的道德主体地位 |
一、政府职能与伦理责任 |
二、政府生产性消费伦理责任适用范围与表现形式 |
三、生态型政府的建立 |
第三节 个体的道德主体地位 |
一、个体之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 |
二、道德主体对自然界的认知 |
三、道德主体身份的转换 |
第六章 生产性消费伦理的构建 |
第一节 道德教化 |
一、道德教化的内涵 |
二、道德教化的功能 |
三、道德教化的路径 |
第二节 理性转换 |
一、理性的释义 |
二、经济理性批判 |
三、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转换 |
第三节 文化认同 |
一、文化认同的含义解读 |
二、文化认同的内在要求 |
三、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 |
第四节 制度保障 |
一、伦理制度 |
二、法律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论文及着作 |
致谢 |
(3)新一代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核电机组概况介绍 |
1.2.1 世界核电技术发展 |
1.2.2 我国核电机组的发展进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核电机组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2 核电机组功率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
2.1 引言 |
2.2 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模型结构 |
2.2.1 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工作流程 |
2.2.2 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系统模型 |
2.3 反应堆功率系统数学模型 |
2.3.1 反应堆堆芯功率模型 |
2.3.2 堆芯棒控系统模型 |
2.3.3 堆芯燃料和冷却剂温度模型 |
2.3.4 冷却剂主泵模型 |
2.3.5 蒸汽发生器模型 |
2.4 核电原动机及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
2.4.1 核汽轮机模型 |
2.4.2 调速器模型 |
2.4.3 核汽轮机模型仿真 |
2.5 核电机组模型有效性验证 |
2.5.1 稳态有效性验证 |
2.5.2 动态有效性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3 核汽轮机及调速系统仿真分析 |
3.1 引言 |
3.2 核汽轮机与超超临界汽轮机特性比较 |
3.3 核汽轮机参数对功率响应影响仿真研究 |
3.3.1 容积时间常数对汽轮机功率响应的影响 |
3.3.2 高压缸过调系数对汽轮机动态响应的影响 |
3.4 调速器参数对汽轮机功率响应影响仿真研究 |
3.4.1 调频死区对汽轮机功率响应的影响 |
3.4.2 调频限幅对汽轮机功率响应的影响 |
3.4.3 调差系数对汽轮机功率响应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及参数设计 |
4.1 引言 |
4.2 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相关技术要求 |
4.3 核电机组调频能力分析 |
4.4 频差信号扰动模拟电网故障一次调频特性 |
4.4.1 频差死区对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的影响 |
4.4.2 调频限幅对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的影响 |
4.4.3 调差系数对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特性的影响 |
4.5 核电机组调频协调控制策略 |
4.5.1 核电机组一次调频参数设计 |
4.5.2 核电机组调频协调控制策略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全文结论 |
5.1.2 论文创新点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AP1000核电主管道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研究背景 |
2.1 核电站介绍 |
2.1.1 世界核电的发展 |
2.1.2 我国核电的发展 |
2.1.3 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AP1000堆型的优势 |
2.2 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材料 |
2.2.1 压水堆核电站主管道材料的发展 |
2.2.2 AP1000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材料 |
2.2.3 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锻造成型 |
2.2.4 对锻造过程进行模拟的意义 |
2.3 模拟技术的发展 |
2.3.1 微观组织模拟的研究方法 |
2.3.2 微观组织模型的进展 |
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思路 |
3.3 研究内容 |
4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
4.1 实验材料 |
4.2 Gleeble热模拟实验 |
4.3 组织结构分析 |
4.3.1 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5 形变中的应力应变和本构关系 |
5.1 流变行为研究 |
5.2 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 |
5.3 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度 |
5.4 本章小结 |
6 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形变微观组织演变 |
6.1 不同形变参数下的微观组织形貌变化 |
6.1.1 Gleeble热模拟实验初始组织 |
6.1.2 初始奥氏体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分析 |
6.1.3 相同变形量,不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下的组织演变分析 |
6.2 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界变化 |
6.2.1 CSL低重合点阵晶界 |
6.2.2 退火孪晶 |
6.3 动态再结晶再结晶分数和晶粒尺寸变化 |
6.4 本章小结 |
7 物理冶金模型的理论介绍 |
7.1 模型的整体思路介绍 |
7.2 模型的理论基础 |
7.2.1 形变、储存能、位错密度与流变应力 |
7.2.2 回复 |
7.2.3 动态再结晶 |
7.2.4 动态再结晶形核 |
7.2.5 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 |
7.2.6 影响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的因素 |
7.2.7 析出 |
7.2.8 析出的形核 |
7.2.9 析出的长大与粗化 |
7.2.10 回复、再结晶、析出的相互作用 |
7.3 本章小结 |
8 基于内变量的物理冶金模型 |
8.1 位错密度和流变应力 |
8.1.1 位错产生及回复 |
8.1.2 再结晶时位错密度的变化 |
8.1.3 流变应力 |
8.2 动态再结晶与晶粒粗化 |
8.2.1 动态再结晶形核 |
8.2.2 长大与粗化 |
8.3 析出模型 |
8.3.1 形核 |
8.3.2 颗粒长大 |
8.3.3 颗粒粗化 |
8.3.4 长大到粗化的特殊处理 |
8.4 模型的程序设计与子模块 |
8.4.1 CtrlData子模块 |
8.4.2 TC-Data子模块 |
8.4.3 Constants子模块 |
8.4.4 AlloySystemValue子模块 |
8.4.5 DislDens子模块 |
8.4.6 Nucleation子模块 |
8.4.7 RcryGrnG子模块 |
8.4.8 Precipitation子模块 |
8.4.9 运行模型 |
8.5 本章小结 |
9 模拟结果与讨论 |
9.1 316LN奥氏体不锈钢动态再结晶的模拟 |
9.1.1 变形、回复与流变应力 |
9.1.2 动态再结晶与晶粒长大 |
9.2 含Nb微合金钢动态再结晶和析出的模拟 |
9.3 本章小结 |
10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美国德累斯顿2号机组运行寿期延长47个月(论文参考文献)
- [1]目的论指导下《经济学人》科技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D]. 张宪杰. 河南大学, 2021
- [2]生产性消费的伦理研究[D]. 古璇. 东南大学, 2018(01)
- [3]新一代核电机组功频调节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D]. 赵婷. 武汉大学, 2017(06)
- [4]AP1000核电主管道316LN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模拟[D]. 谢甘霖.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9)
- [5]美国核电厂的功率提升[J]. 郭志锋,张永丽. 国外核新闻, 2005(07)
- [6]美国德累斯顿2号机组运行寿期延长47个月[J]. 张炎. 国外核新闻,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