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侧胫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玥[1](2021)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文中提出
杜庆强[2](2020)在《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后行练功疗法结合三痹汤口服及外用熏洗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发扬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纳入研究观察的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关节镜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术后按膝关节局部练功疗法,行术后锻炼。并于术后1~2周以口服组方三痹汤加减口服,3~12周以外用组方三痹汤加减外用熏洗。对照组(40例):行关节镜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术后按膝关节局部练功疗法,行术后锻炼。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观察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疗效比较。结果: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两组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治疗2周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疼痛缓解表现优于对照组。肿胀值测量两组比较:治疗2周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一般安全性指标观察均无明显异常,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后行练功疗法,并结合三痹汤加减口服及外用熏洗,能更有效的减轻患者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严重程度,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日常活动功能等方面效果更加显着。该方法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情况,减少了手术治疗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获益性。总之,三痹汤加减口服及外用熏洗结合练功疗法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策略,既在现代生物力学的指导下通过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膝关节腔内环境和下肢力线,也在中医学筋骨平衡理论及特色治疗方法指导下获得了术后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获益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胡春佰[3](2020)在《集宁路古城金元时期墓葬出土人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宁路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彦淖尔镇土城子村北。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和城内孔庙碑文考证,此城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是金抚州集宁县,元时扩建升为集宁路,为汪古部投下城之一。通过历年的考古工作,在集宁路古城周边发现了大量同时期墓葬,其中的金元时期人骨材料是目前内蒙古境内发掘出土数量最多的。对这批人骨材料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金元时期集宁路古城居民的健康状况、种族构成情况。集宁路是汪古部管辖的唯一一座位于阴山以南的路级城镇,将其与汪古部在阴山以北的净州路城卜子古城出土的人骨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窥见汪古部辖地内不同地域居民种族构成的差异。本文分别从性别、年龄、肢骨、病理以及颅骨形态等方面对集宁路古城金元时期墓葬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察右前旗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集宁路古城及墓地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集宁路古城及其周边墓葬区历年考古工作概况,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相关问题。第二章古人口学研究通过性别和年龄鉴定,对集宁路古城周边墓葬区金元时期居民的性别比例构成、平均死亡年龄的分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认为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第三章肢骨的测量学研究通过对肢骨长度、角度的测量和指数的计算,考察了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的四肢长骨发育程度,认为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拥有发达粗壮的下肢,而上肢发育较弱。并且作了身高和体质量的推算。比较表明,集宁路金元时期男女两性身高的均值处于较低的水平,性二形性指数反映出集宁路金元时期女性可能在维持基本生活的花费上与男性差别不大。金元时期成年男性和女性中间型和矮胖型各占一定比例。第四章古病理学研究对集宁路古城金元时期居民的骨骼创伤、骨骼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疾病、新陈代谢类疾病、特异性感染类疾病、先天性发育异常、齿科疾病、功能性形态改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对脊椎骨性关节炎、全身主要关节的骨性关节炎、龋齿、牙周炎、根尖脓肿、齿槽脓肿罹患率做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和分析,比较得出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的龋齿罹患率较低。金元时期男性脊柱关节炎罹患率高于女性,而骶髂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罹患率女性远远高于男性。第五章颅骨非测量性形态特征研究对颅骨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表明集宁路金元时期颅骨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蒙古大人种性质,应归属于亚洲蒙古人种的范畴。颅骨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表明,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与中国北方地区华北近代组、太原现代组以及西屯汉代组、磨沟齐家组、陶家寨组、大堡山组等各古代组较为接近。第六章颅骨的测量性形态特征研究集宁路金元时期颅骨个体数量较多,其颅面部形态特征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性,种系纯度检验结果说明集宁路金元时期人群可能是由同一人种下的多个支系组成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别:Ⅰ组与东北亚类型、东亚类型存在较多的相似性;Ⅱ组与北亚类型最为接近;Ⅲ组与北亚类型最为接近,但其较大的颅高值可能暗示混入了东北亚或东亚类型的因素;Ⅳ组与东亚类型的颅面部形态特征最为接近。在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对比中,Ⅰ组的颅面部形态与华北组、抚顺组、华南组代表的东亚类型最为接近,Ⅱ、Ⅲ合并组与北亚类型的蒙古组和布里亚特组最为接近,Ⅳ组与华北组、抚顺组、华南组为代表的东亚类型在颅面部形态特征上最为接近。第七章与相关古代居民的多元统计分析与古代组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集宁路古城金元时期的居民来源较为复杂,从保存下来的几种类型颅骨的数量和比例看,数量最多的居民应该是以集宁路Ⅱ、Ⅲ合并组的为代表的蒙古人,其次是以集宁路Ⅳ组为代表的汪古人和集宁路Ⅰ组所代表的人群,而集宁路Ⅰ组的人群构成可能很复杂,其中一部人很可能是来自中国北方地区的汉人后裔。第八章结语对前七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梁寒婷[4](2020)在《罕见单基因突变致矮小症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身材矮小是内分泌科和儿科医生最常关注的领域之一。其病因种类复杂、繁多,患者临床表型多样,需通过规范的问诊查体、激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加强,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减(甲低)等导致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逐渐减少,更多的矮小症患者在生化检测水平无明显异常。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这些患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拟对216例病因未明的矮小症患者行基因检测,以期明确病因,指导下一步诊治。材料与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期间216例病因未明的矮小症患者,进行详细临床评估并收集临床、生化、影像学资料,同时收集患者以其相关家系成员的外周血2~3ml,用于提取外周血DNA,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其相关家系成员进行Sanger验证。整理以上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结果,进一步统计分析。并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总结已报道的COMP、ACAN,NPR2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与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在216名矮小症患者中,共发现40例患者携带骨软骨发育缺陷相关基因存在致病突变,占比18.52%。其中,以胶原蛋白家族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占比5.09%。其次是ACAN突变、NPR2突变,占比分别为4.17%和3.24%。2.本研究共检出2例COMP杂合突变致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患者,二者以重度身材矮小伴四肢短小为主要临床特点,其突变分别为c.14171419delGAC和c.1552G>A,均为已知致病突变。本研究总结了所有文献中已报道的中国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特点,这些患者身高往往低于-5标准差分值(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DS),伴短肢、短指/趾、长骨干骺端膨大及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为c.14171419delGAC。3.本研究共检出9例ACAN杂合突变致矮小伴非特异性骨骼畸形患者。除身材矮小外,此类患者的骨骼畸形往往不典型,如轻度面中部发育不全、短指/趾、轻度脊柱侧弯等。通过文献回顾及分析,发现约有1/3患者骨龄提前,提示骨龄提前可协助诊断,但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促生长及抑制骨龄增大的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此类患者身高。4.本研究共检出7例NPR2基因突变患者,包括6例矮小伴非特异性骨骼畸形患者和1例NPR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Maroteaux型肢端中胚层发育不良(Acromesomelicdysplasia,Maroteauxtype,AMDM)的患者。这两类患者均表现为身材矮小、短肢、短指/趾、脊柱及胸廓畸形等,不同的是,AMDM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通过文献回顾,发现NPR2杂合突变在特发性矮小患者中占一定比例,最高可达6%。生长激素治疗可改善NPR2杂合突变患者的身高,但治疗效果在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不明,伴有非特异性骨骼畸形的身材矮小患者,可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以寻找潜在致病基因。WES辅以Sanger验证法可助力身材矮小领域的精准诊断以及指导进一步治疗。
韩涛[5](2019)在《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材料出自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至2017年发掘的翼城大河口墓地。我们从古人口学、古病理学、体型特征、颅骨形态及古人种学等方面对该批人骨材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着重分析了大河口墓地人群与相关古代人群之间的距离关系。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翼城地区的地理人文概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大河口墓地的考古学背景信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对前期的整理研究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人口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分析、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分析等方面,对大河口墓地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三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病理学研究观察与统计了大河口墓地人群骨骼和牙齿上的病理及异常现象,主要从骨骼创伤、骨骼疾病、牙齿疾病、牙齿磨耗和异常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对椎体边缘骨赘、椎骨上下关节面磨损与第一跖趾关节关节炎情况进行了分级统计研究。第四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型研究通过骨骼测量来计算大河口墓地人群生前的平均身高和体质量,并与相关人群进行对比。通过对肱骨、股骨和胫骨各项测量值和指数的分析对比,来了解男女两性间社会分工以及不同群体间生活方式上的不同。第五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质类型研究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到大河口墓地人群颅面部形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大河口墓地不同墓向的人群之间的体质差异较小,探索了大河口墓地人群与相关古代人群距离关系的远近。认识到晋南地区先秦时期不同人群之间体质特征上的差异较小,绝大多数群体不能用区域人种类型加以区分。第六章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反思。
陈言智[6](2019)在《新型辅助器械的设计及其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设计、验证四个新型辅助器械在自体骨软骨移植(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AOT)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患者接受 AOT 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OT手术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四个新型辅助器械:试模、冲击杆、骨笼、骨软骨栓套筒,并将这四个辅助器械应用于AOT手术治疗OLT患者。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OLT患者(19个踝关节),采用AOT手术治疗。男11例,女7例;年龄27-66岁,平均44.37岁;病程2~96个月,平均28.13个月。术前、术后使用VAS评分和AOFAS-AH评分进行评价。14例患者(15个踝关节)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67个月。[结果]:四个新型辅助器械应用于手术中,使囊腔在充分植骨后仍能保留完整规则的圆柱体骨槽、骨软骨栓放置的方向有了相对的参考标准、骨软骨栓置入时可以得到均匀的受力及正确的受力方向。获得随访的14例患者(15个踝关节)平均AOFAS-AH评分从术前54.53分(18分至80分)显着提高到术后98.93分(90分至100分),平均VAS评分从术前7分(3分至9分)显着降低到术后0分,患者VAS评分及AOFAS-AH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1)。[结论]:四个新型辅助器械对AOT手术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手术时间,方便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进而提高了临床疗效。使用AOT技术治疗OLT患者安全、可靠,术后疼痛及功能改善显着。
兰秀欣[7](2019)在《膝关节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MRI与关节镜对照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膝关节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并与关节镜下手术记录的相应资料进行对照,从而评估MRI对膝关节损伤的影像价值,为临床评估膝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的患者51例,其中男有20例,女有31例,年龄四分位数区间为50-60岁,所有病人都是由于膝关节疼痛且无明显外伤史来就诊,膝关节的MRI扫描均采用本院常规膝关节扫描序列,关节镜检查在MRI检查后12周内进行,影像诊断医师需要记录患者的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程度并进行分级,以关节镜下表现为金标准,计算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MRI影像分级的诊断结果,及MRI诊断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计算MRI在关节软骨1/2/3级损伤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析MRI在诊断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中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结果:以关节镜手术记录为金标准,常规MRI序列对诊断出半月板撕裂的能力较高。MRI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88.5%,准确率为89.2%。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总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各为92.9%,81.9%及89.5%,MRI对诊断关节软骨1、2、3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级46.7%,97.2%,94.7%,2级85.9%,82.3%,84.0%,3级72.7%,96.8%,92.4%,因此,MRI对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影像学价值较高,但是对于较低级别的损伤检出能力较差。此外,MRI还发现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及所有病人不同部位的软骨下骨髓异常信号表现,所以,MRI对观察软骨下骨病变成为其独特的优势。结论:常规MRI序列对于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影像使用价值,并且对于诊断损伤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然而,检测低级别关节软骨损伤能力很差。MRI在软骨下骨病变的观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手术前通过MRI多序列筛查膝关节病变的工具。多参数,多方位来显示损伤受累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关节镜的合理应用。
管海生[8](2018)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并经过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17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发生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9例,股骨外侧髁3例,胫骨内侧髁3例,髌骨2例,关节腔内游离骨块8例;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积液。结论采用合理的MR检查序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有明显特征性,为首选检查。
张新涛,张文涛,黄伟,刘龙飞,肖德明[9](2011)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微骨折术治疗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1例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采用关节清理加微骨折钻孔,通过随访了解患侧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0.6±3.4)分,术后随访时VAS评分为(17.9±4.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AOFAS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平均为(64.3±4.7)分,术后随访时为(87.4±3.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出现切口皮肤麻木感。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加微骨折术治疗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具有创伤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及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康鹏德,裴福兴[10](2010)在《膝关节骨坏死》文中研究指明 膝关节骨坏死是指构成膝关节的骨性结构(股骨内、外髁,胫骨平台和髌骨)坏死。膝关节是继股骨头之后全身第二位最常见的骨坏死发生部位,约占骨坏死的10%。膝关节骨坏死根据坏死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特发性(自发性)
二、双侧胫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侧胫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2.3 西医诊断标准 |
1.3 分级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退出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样本数容量 |
2.2. 病例分组 |
2.3 盲法 |
2.4 治疗方法 |
2.4.1 治疗组 |
2.4.2 对照组 |
2.4.3 术后一般处理及调护 |
2.5 研究观察指标 |
2.5.1 一般安全性指标 |
2.5.2 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 |
2.5.3 VAS疼痛评分标准 |
2.5.4 肿胀值测量 |
2.6 统计分析 |
3. 统计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相关影响因素比较结果 |
3.2.1 性别比较 |
3.2.2 年龄比较 |
3.2.3 BMI比较 |
3.3 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比较 |
3.4 疼痛VAS评分比较 |
3.5 肿胀值比较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在“筋”“骨”的认识 |
2. 三痹汤加减方浅析 |
3. 练功疗法 |
4. 下肢生物力学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认识 |
5. 关节镜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联合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3)集宁路古城金元时期墓葬出土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察右前旗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
1.1.1 察右前旗自然地理概况 |
1.1.2 察右前旗历史沿革 |
1.2 以岱海、黄旗海为中心的乌兰察布地区古代人骨研究成果概述 |
1.3 集宁路古城遗址历年考古工作概况 |
1.4 集宁路古城遗址周边墓葬概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集宁路金元时期人骨的性别、年龄鉴定及人口学研究 |
2.1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分布统计 |
2.2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人口状况的比较分析 |
2.2.1 性别比例的比较分析 |
2.2.2 平均死亡年龄的比较分析 |
2.2.3 死亡年龄段的比较分析 |
2.3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 |
2.3.1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推算 |
2.3.2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与其他古代组的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肢骨的测量学研究 |
3.1 肢骨的测量数据及相关指数的比较分析 |
3.1.1 肢骨的测量及相关指数 |
3.1.2 肢骨的重要指数项目与其他古代组的比较 |
3.2 身高的研究 |
3.2.1 身高的推算 |
3.2.2 与其他古代人群的比较 |
3.3 体质量和体型的研究 |
3.3.1 体质量的推算 |
3.3.2 体型的推断 |
3.4 小结 |
第四章 集宁路金元时期人骨的古病理学研究 |
4.1 骨骼创伤 |
4.1.1 骨折 |
4.1.2 骨质砍创 |
4.2 骨骼的疾病 |
4.2.1 象牙样骨瘤(Ivory osteoma) |
4.2.2 骨样骨瘤 |
4.2.3 施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 |
4.2.4 创伤性骨化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 |
4.2.5 分离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
4.2.6 骨膜炎(Periostitis) |
4.2.7 附丽病(Enthesopathy) |
4.2.8 跟骨后面骨质增生(跟腱止点骨赘) |
4.2.9 软骨骨化 |
4.2.10 胫腓骨间韧带骨化 |
4.3 骨关节疾病 |
4.3.1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
4.3.2 脊椎椎体强直 |
4.3.3 假关节(pseudarthrosis) |
4.3.4 枕骨髁关节炎 |
4.3.5 颞下颌关节炎 |
4.3.6 趾骨融合 |
4.3.7 跖趾关节炎 |
4.3.8 掌指关节炎 |
4.3.9 腕骨与掌骨融合 |
4.4 骨骼先天性发育畸形和骨骼的变异 |
4.4.1 寰椎椎动脉沟环(artery suclus ring of atlas) |
4.4.2 寰枕融合(Occipitalization of the atlas) |
4.4.3 肋骨分叉畸形(Bifid rib) |
4.4.4 移行脊椎与额外椎骨 |
4.4.5 第一尾椎融合于骶骨(尾骨骶化) |
4.4.6 脊椎棘突侧弯(脊柱侧弯) |
4.4.7 颈椎多横突孔 |
4.4.8 肩胛上横韧带骨化 |
4.4.9 胸骨融合 |
4.4.10 鼻中隔偏曲(Nasal septal deviation) |
4.5 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
4.5.1 坏血病(Scurvy) |
4.6 传染性疾病(特异性感染) |
4.6.1 结核病(Tuberculosis) |
4.7 齿科疾病 |
4.7.1 龋齿(Dental carie) |
4.7.2 根尖脓肿 |
4.7.3 齿槽脓肿(齿槽吸收) |
4.7.4 牙周炎(Periodontal disease) |
4.7.5 牙结石 |
4.7.6 阻生牙(Impacted tooth) |
4.7.7 牙齿异位萌出(Maloccluded tooth) |
4.7.8 逆生牙(Inversed tooth) |
4.7.9 齿槽骨增生 |
4.7.10 牙釉质发育不全 |
4.8 功能压力(功能性形态改变) |
4.8.1 骑马人小平面(Poirier facette) |
4.9 小结 |
第五章 集宁路金元时期颅骨的非测量性形态特征研究 |
5.1 颅骨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
5.2 颅骨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研究 |
5.2.1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颅骨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统计 |
5.2.2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与其他人群颅骨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比较 |
5.3 小结 |
第六章 集宁路金元时期颅骨的测量性形态特征研究 |
6.1 颅骨测量数据及形态特征分析 |
6.1.1 金元时期颅骨测量数据及形态特征分析 |
6.2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的种系关系讨论和种系纯度检验 |
6.2.1 种系纯度检验 |
6.2.2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颅骨的初步分组 |
6.3 种族类型的初步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集宁路金元时期居民与相关古代居民的多元统计分析 |
7.1 集宁路与汪古部 |
7.2 对比组的选择及其概况 |
7.3 比较与分析 |
7.3.1 男性居民与各对比组的比较分析 |
7.3.2 女性居民与各对比组的比较分析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图版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4)罕见单基因突变致矮小症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CMG指南证据项说明及变异致病性计算方法 |
综述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身材矮小患者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翼城地区的地理人文概况 |
1.2 大河口墓地的考古学背景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 |
第2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人口学研究 |
2.1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 |
2.1.1 性别的鉴定 |
2.1.2 死亡年龄的鉴定 |
2.2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分析 |
2.2.1 性别和死亡年龄分布统计 |
2.2.2 性别分布和死亡年龄段分析 |
2.3 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分析 |
2.3.1 总体死亡率分布特点的比较 |
2.3.2 两性死亡率分布特点的比较 |
2.4 小结 |
第3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病理学研究 |
3.1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骨骼创伤 |
3.1.1 颅骨创伤 |
3.1.2 其他部位骨骼创伤 |
3.1.3 统计与分析 |
3.2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骨骼疾病 |
3.2.1 关节疾病 |
3.2.2 先天性疾病 |
3.2.3 骨肿瘤 |
3.2.4 非特异性感染 |
3.2.5 特异性感染 |
3.2.6 骨骼发育异常 |
3.3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牙齿疾病 |
3.3.1 龋齿 |
3.3.2 根尖脓肿 |
3.3.3 牙周病 |
3.3.4 牙釉质发育不全 |
3.3.5 牙结石 |
3.4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牙齿磨耗和异常现象 |
3.4.1 牙齿磨耗 |
3.4.2 牙齿异常现象 |
3.5 小结 |
第4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型研究 |
4.1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身高推算 |
4.1.1 身高推算方法与结果 |
4.1.2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
4.2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质量推算 |
4.2.1 体质量推算方法及结果 |
4.2.2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
4.2.3 体型类型的划分 |
4.3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肢骨研究 |
4.3.1 肱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4.3.2 股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4.3.3 胫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4.3.4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
4.4 小结 |
第5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质类型研究 |
5.1 颅骨非测量性形态特征的观察 |
5.2 颅骨测量性形态特征的观察 |
5.3 颅骨的分组研究 |
5.3.1 墓向的划分 |
5.3.2 颅骨的东西向分组 |
5.4 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 |
5.4.1 与时代相近的相关人群的比较 |
5.4.2 与不同时代的相关人群的比较 |
5.5 晋南地区先秦时期人群的体质特征演变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全文内容概要 |
6.2 不足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6)新型辅助器械的设计及其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新型辅助器械的设计及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中的应用 |
1.1 背景和方法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设计过程 |
1.2 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部分: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
2.1 资料和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治疗方法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3.1 与其他治疗方案的比较 |
2.3.2 膝关节供区并发症及内外侧供区的选择 |
2.3.3 移植物的数量 |
2.3.4 生物强化在AOT术中的应用 |
2.3.5 关于内踝截骨 |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膝关节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MRI与关节镜对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MRI对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稳定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1.1一般资料 |
1.2手术方法 |
1.3术后处理 |
1.4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3讨论 |
四、双侧胫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D]. 张玥. 辽宁大学, 2021
- [2]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庆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集宁路古城金元时期墓葬出土人骨研究[D]. 胡春佰. 吉林大学, 2020(08)
- [4]罕见单基因突变致矮小症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初探[D]. 梁寒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研究[D]. 韩涛. 吉林大学, 2019(10)
- [6]新型辅助器械的设计及其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中的应用[D]. 陈言智. 苏州大学, 2019(08)
- [7]膝关节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MRI与关节镜对照性研究[D]. 兰秀欣.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J]. 管海生. 医学信息, 2018(06)
- [9]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J]. 张新涛,张文涛,黄伟,刘龙飞,肖德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08)
- [10]膝关节骨坏死[J]. 康鹏德,裴福兴. 中华骨科杂志, 2010(12)
标签: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论文; 关节镜手术论文; 软骨炎论文; 健康论文; 膝关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