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沉阳分离株S1基因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沉阳分离株S1基因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沈阳分离株S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龙,林裕胜,江锦秀,张靖鹏,黄潇航,胡奇林[1](2021)在《一例鸡细小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病例的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福建省南平市某肉鸡场不明病因造成肉鸡死亡的病原进行确诊。【方法】通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FadV)、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 N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CIA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 IBDV)、喉气管炎病毒(Laryngotracheitisvirus,LTV)、禽肾炎病毒(Avian nephritis virus,ANV)等病原进行PCR检测,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CR检测结果及测序结果显示:鸡细小病毒ChP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为阳性,其余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ChPV的同源性为92.17%~100%,与IBV的同源性为76.9%~84.3%,与CIAV的同源性为91.19%~92.14%;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IBV毒株及CIAV毒株均独处于一个单独的分支,分离到的ChPV毒株与广西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从南平市某鸡场检测到ChPV、IBV、CIAV等3种病原的共感染病例,分离到的IBV毒株的S1基因及CIAV毒株的VP1基因可能已经发生变异。

马彩红[2](2021)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鸡5种病毒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文中研究表明

施丽薇,高新乐,承南,董彦鹏[3](2021)在《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试验对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获得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为AH01/2020和AH02/2020。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鸡胚接种、S1基因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H01/2020为LSC/99Ⅰ型,AH02/2020为QX型,2株病毒均可导致鸡胚出现不同程度IBV典型病变,表现为发育不良、蜷缩等。AH01/2020、AH02/2020与参考株S1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76.7%~97.8%和78.1%~90.9%,与常用疫苗株的S1同源性均偏低,仅76.7%~79.4%,试验结果揭示了我国IBV的基因多样性,为IBV进行遗传监测和研发新型疫苗提供了参考。

周琦[4](2020)在《河北部分地区IBV分离株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文中提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养禽业的效益产生严重影响。IBV的基因组易发生变异和重组,导致其基因型和血清型众多,且交叉保护力弱,对养鸡业造成严重打击。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基因型都可能出现较大差别,及时了解本地流行毒株情况,对于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围绕IBV的同源性及变异分析,展开了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河北部分地区IBV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收集河北部分地区的疑似IB样本进行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对14份阳性样本的S1基因与N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有6株毒株与LX4株更为接近,约占到阳性样本的43%,同时分离到的14个毒株之间的S1基因相似性在69.799.8%。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分离毒株的N基因之间的相似性为91.599.8%。2.IBV 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了HB-ZD1909株S1基因和N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重组质粒pGEX-6P-1-S1和pGEX-6P-1-N,通过IPTG诱导,获得了原核表达的S1蛋白和N蛋白。因S1蛋白纯化效果不理想,故选用可溶性表达且纯化效果好的的N蛋白作为后续实验的基础。3.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原核表达并纯化的N蛋白,成功建立了IBV N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经过一系列摸索和条件优化,该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条件为0.5μg/mL,最适合的包被条件为4℃包被过夜,阴阳性临界值确定为0.0996,最佳封闭液条件为5%脱脂乳封闭2 h,血清稀释倍数为1:100,最佳血清作用时间30 min,最佳二抗作用时间为6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0min。重复性及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的N蛋白可以替代IBV病毒来检测抗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快速诊断和免疫监测IBV的重要手段。

王露,唐金文,范文胜,吕迪,朱丹,张文,韦平,磨美兰[5](2020)在《免疫鸡群IBV的分离鉴定及其S1基因序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情况,对2018—2019年多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广西某公司发病鸡群进行IB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5株IBV,其S1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5.2%~99.9%;5株IBV中3株S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2株为RRFRR;2018年分离的2株IBV属于LX4型中的QXⅡ亚型,与疫苗株QXL87处于同一个分支;2019年分离的3株IBV为LDT3-A型,且均为重组毒株,来源于分离株GX-YL161022(QXⅡ亚型,主亲本)与参考株CK/CH/LSC/99I(次亲本)的重组。研究表明这5株IBV主要为LX4型毒株及其参与的重组株,未及时免疫与流行株基因型相同的疫苗以及重组导致的变异可能是造成该养殖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尹丹,杨晶,李璐瑶,田家军,唐熠,宋存鑫,曾帅,胡敬东,刁有祥[6](2020)在《7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流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文中认为为了解2018年生产鸡群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自山东、四川的7株IBV的S1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QX型是目前山东省鸡群中IBV流行的主要基因型;而四川分离株与QX基因型中的BJY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86.6%,氨基酸同源性为85.2%;且7株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H120、H52、M41、W93、491等同源性普遍较低,变异较大,可能原因是在长期使用活疫苗免疫的背景下,这种免疫选择压造成了生产现场野毒株的主要基因变异。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结果对指导临床防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果[7](2019)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新型疫苗的研究》文中提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危害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可直接造成鸡只发病死亡,更重要的是雏鸡的早期感染将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导致继发其他疾病及疫苗应答水平降低。因此,该病对养禽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目前,免疫预防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IBDV根据抗原性和致病性的不同,分为致弱毒株(Attenuated)、经典毒株(Classical)、变异毒株(Variant)和超强毒株(vv IBDV)。由于病毒基因组的突变和毒株间的重组,导致IBDV的流行出现新的特点,给免疫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本研究对2012-2015年广西IBDV流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阐明广西IBDV的流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7年分离自中国的IBDV流行株进行时空动态进化分析,以阐明IBDV在中国的时空进化特点。最后,针对IBDV流行的优势基因型毒株进行了新型疫苗的研究。1.2012-2015年广西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在2012年9月-2015年12月间从广西疑似IBD发病鸡群中分离鉴定IBDV分离株29株。对IBDV分离株的v VP2基因、VP1b基因进行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29株分离株v VP2、VP1b基因序列间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89.6%(nt)、≥92.4%(aa))。比较v VP2基因序列,29株分离株中有27株分离株与vv IBDV参考毒株间的相似性(≥94.9%(nt)、≥97.5%(aa))高于non-vv IBDV(Variant、classical、attenuated)参考毒株间的相似性(≤94.1%(nt)、≥96.8%(aa))。比较VP1b基因序列,29株分离株与vv IBDV参考毒株间的相似性(86.8%-98.2%(nt)、93.7%-99.6%(aa))和non-vv IBDV参考毒株间的相似性(89.4%-99.9(nt)、95.3%-100%(aa))没有显着差异。基于v VP2、VP1b基因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29株分离株可以分为4个基因型:vv-A/Att-B、vv-A/Uniq-B、Classical-A/Uniq-B和Att-A/Uniq-B。其中以vv-A/Uniq-B为优势基因型占75.9%(22/29)。2.中国IBDV流行株时空进化分析本研究通过Gen Bank数据库查询、查阅文献、结合本研究第1部分获得的29株IBDV分离株v VP2基因序列,构建了一个包含1990-2017年国内255株IBDV v VP2基因序列的数据集。运用贝叶斯法对该数据集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55株IBDV v VP2基因序列被分为3个大的进化分支。Cluster 1包含217株毒株,为vv IBDV株。Cluster 2包含15株毒株,又细分为2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为variant株,另一个分支为classical株。Cluster3包含23株毒株,为attenuated株。同时,经分析IBDV v VP2基因的碱基替代速率为7.9001×10-4碱基替代/位点/年。基于IBDV v VP2基因序列数据集绘制的种群动态分布图(Bayesian skyline plots),IBDV种群经历了平缓(1950-1988)、快速增长(1989-1992)、平缓增长(1993-2008)、极速下降(2009-2012)和再平缓(2013-2017)的过程。3.泛素介导的IBDV及IBDV-IBV二联核酸疫苗的研究本研究将泛素基因(Ub)与广西IBDV优势基因型毒株NN1172的VP2、VP1基因以及广西IBV优势基因型毒株GX-YL5的N、S1基因融合获得重组质粒p VAX1-VP2,p VAX1-Ub-linker-VP2,p VAX1-Ub-linker-VP2-VP1和p VAX1-Ub-linker-N-S1-VP2。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序列测定进行了鉴定。4个重组质粒经体外转染Vero细胞对其m RNA和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RT-PCR检测表明4个重组质粒瞬时转染Vero细胞均能够正确表达目的基因的m RN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表明4个重组质粒能够正确表达目的蛋白。动物试验表明,4个重组质粒免疫组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B淋巴细胞数量、抗IBDV抗体水平以及p VAX1-Ub-linker-N-S1-VP2免疫组抗IBV抗体水平均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PBS对照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p VAX1-Ub-linker-VP2免疫组可以抵御IBDV的攻击,p VAX1-Ub-linker-N-S1-VP2免疫组可以同时抵御IBDV和IBV的攻击。4.IBDV B87疫苗株反向遗传学改造及拯救本研究对IBDV B87疫苗株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获得了IBDV全基因组的c DNA克隆。通过多片段融合的方法获得了B87疫苗株基因组A、B节段真核表达质粒,基因组节段的两端分别引入了锤头状核酶结构(Ham 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 Rz)。随后分别在B87疫苗株基因组A、B节段引入了分子标签Eco R V和Pst I,获得感染性克隆p VAX1-m B87A和p VAX1-m B87B。将重组质粒共转染CEF细胞,经SPF鸡胚传代、RT-PCR、IFA和测序鉴定获得拯救病毒r B87。采用多片段融合的方法,对B87基因组B节段进行了改造,最终获得了5个拯救病毒r B87A-NN1172B、r B87A-NN1172VP1、r B87A-NN1172VP1N、r B87A-NN1172VP1M和r B87A-NN1172VP1C。所有拯救病毒均能使CEF产生CPE、SPF鸡胚死亡。所有拯救病毒感染CEF后,经IFA鉴定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体外复制动力学分析表明亲本病毒B87、r B87和r B87A-NN1172VP1C在CEF上的复制曲线相似。r B87A-NN1172VP1在CEF上的平均滴度最高,其次为r B87A-NN1172VP1M。r B87A-NN1172VP1C在CEF上的平均滴度最低。结论:广西IBDV流行株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排的方式进化。广西IBDV流行株优势基因型为vv-A/Uniq-B基因型。IBDV种群动态经历了平缓-快速增长-平缓增长-极速下降-平缓的过程。泛素介导的IBDV核酸疫苗可以有效抵抗IBDV的攻击。泛素介导的IBDV-IBV二联多基因核酸疫苗可以同时抵抗IBDV和IBV的攻击。vv IBDV基因组B节段VP1基因能够增强病毒复制能力。

吴倩倩[8](2020)在《滑液囊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新型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鸡群引起的,被感染的鸡群会出现关节肿胀,足垫肿大,跛足;蛋鸡被感染后会出现蛋壳异型,蛋壳易碎,产蛋量下降等症状。自从滑液囊支原体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随着感染地区的不断扩大,感染数量的急速上升,对世界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河南南阳及周边地区滑液囊支原体的流行现状,本研究对2018年南阳各县市的鸡群进行了滑液囊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通过PCR技术对2018送检的104批次的样品进行滑液囊支原体检测,共检测出阳性样品47份,总阳性率为45.19%。第1季度第4季度这四个季度的阳性总数所占比率分别为29.4%、44%、69%和47%,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差别不大,第四季度阳性比率相对较高,第一季度的最低。在4月、7月、12月份的发病率有所升高,即发病率升高与每个季节转化期间相关,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使鸡体抵抗力降低更易诱发MS的感染。2月份和3月份的阳性率较低,2月份的样品可能与天气寒冷有关;3月份样品并不高于其他月份,可能是因为饲养环境的提升,预防措施到位。除此之外的其他月份里,可看出阳性率相对偏高,而这一现象可能与天气渐暖,肉鸡养殖户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没有做好预防措施有关。基于MS vlhA基因的5’末端保守区域,对分离得到的33株滑液囊支原体的该基因区域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除了MS180423和MS181210两个分离得到的菌株与数据库下载的国外参考序列B11-85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B型;其他序列都与国内参考菌株在相同的进化分支上属于K型。为了更好地对滑液囊支原体进行临床诊断和监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滑液囊支原体检测方法。根据MS vlh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筛选出一对引物。最终确定采用该引物对的PSR在水浴中反应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2℃和40 min,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染料指示剂显色对PSR结果进行评价。PSR法检测MS的灵敏度是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和肉眼检测颜色变化的聚合酶链反应法的100倍。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该引物特异性地检测到了MS,并没有与其他常见的禽类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证实,MS─PSR法简便、快速、特异、灵敏,非常适合在基层单位的现场和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陈彤[9](2019)在《2016-2018年IBV分子流行病学及TW型IBV弱毒疫苗的研究》文中指出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禽类疾病,严重影响着世界养禽业的发展。IBV基因组具有非常高的突变率和重组率,在有宿主选择压和疫苗免疫压时更易发生突变,该特征导致IBV拥有众多血清型和基因型,由于IBV不同血清型与基因型之间交叉保护力较差,使得IB成为当前禽类疾病中最难防控的疾病之一。近几年,TW型IBV在中国南方流行逐年增多,成为普遍流行的基因型,目前尚无对型疫苗进行防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以下相关实验:本研究从国内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肉鸡IB发病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33株IBV毒株。对分离株进行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中122株分离株可分为8个基因型,QX型为优势基因型,此型毒株占分离毒株的62.4%,TW型毒株占分离毒株的9.8%。4/91型毒株分离也较多,占总分离毒株的9.8%,其中4株毒株与疫苗株同源性超过99.7%,是否为疫苗株还需进一步验证。此型毒株广泛参与病毒重组。另外,还分离到11株变异株,占总分离株的9%,分别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进一步分析发现变异株均为重组毒株,主要为4/91型、QX型和TW型毒株间相互重组,其中4/91型毒株参与重组的毒株占总变异株的63.6%。本研究选取国内不同IBV弱毒疫苗评价对QX型IBV和TW型IBV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发现同一疫苗两次免疫效果低于不同疫苗联合免疫效果,如两次单独免疫疫苗CAB和疫苗AMI可对QX型IBV攻毒组分别提供86.6%和73.3%的保护,但当采用CAB+AMI免疫组合后可提供93.3%的保护。然而,所有疫苗组合均不能有效保护TW型IBV攻毒组,保护率均低于50%。鉴于TW型IBV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流行基因型病毒,因此有必要开展TW型IBV弱毒疫苗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TW型IBV GX15毒株进行SPF胚连续传代培养,获得了1株TW型致弱株GX15F105。安全性实验表明,随着GX15病毒在SPF胚中持续传代,该毒株对鸡胚的适应力逐渐增强,而对雏鸡致病力逐渐下降,特别是F80以后代次接种10日龄SPF雏鸡不再发生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F95病毒对气管、肺脏和肾脏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当传至F105时接种鸡各组织微观结构与空白对照组鸡只相同。进一步攻毒实验证实接种GX15F105可以抵抗GX15F5的攻击,相对保护率可达80%;气管纤毛停滞实验证实F105(103.5EID50)组、F105(104.5EID50)组和F95(103.5EID50)组气管纤毛运动能力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无异着差异,提示GX15F105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主要器官病毒载量测定实验进一步证实,F95和F105组在攻毒后各器官病毒拷贝数极其显着低于攻毒对照组(P<0.001),且F105组更优于F95组;不同代次毒株全基因测序分析发现F50、F80、F95和F105多个位点核苷酸发生稳定的点突变、核苷酸插入和缺失,并最终导致GXF105全基因组中19个氨基酸发生稳定的插入与替换,这些突变可能是导致GXF105致病力减弱的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南方IBV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监控,掌握了其主要流行趋势,筛选出针对QX型IBV毒株的最佳疫苗组合,并制备了1株TW型IBV弱毒株GX15F105,实验证实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作为防控TW型IBV潜在的疫苗候选株。

刘帆[10](2019)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疫苗候选株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鸡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IB首次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现今已在全世界范围流行,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IBV众多血清型之间仅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保护性,免疫失败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对IBV流行毒株进行调查研究,筛选理想的毒株作为研制疫苗株的候选毒株,对其免疫原性及交叉免疫保护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2017年~2018年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送检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了9株IBV,对其进行了遗传变异的研究。S1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IBV中7株属于QX型为代表的基因I型,2株属于基因VI型。7株IBV与QX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8%~97%和93.6%~96.1%,与基因VI型的2株分离株的S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67.4%~68%和60.9%~62%。9株IBV分离株与疫苗毒株H120株的S1基因相比存在广泛的点突变、基因插入及缺失的现象,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仅65.4%~78.1%和58.4%~77.3%,且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了我国流行毒株和常规疫苗株的基因型不同,同源性较低。根据分离株的背景信息、结合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及生物学特性等试验结果,本试验对QX型IBV代表毒株JS-96和基因VI型代表株AH-48进行了致病力研究,以105.0EID50/0.1 m L的攻毒剂量感染10日龄SPF鸡。结果显示,JS-96株毒力较强,在攻毒后14 d的死亡率达65%,发病鸡表现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剖检有明显的肾脏肿大、花斑肾等病理变化;AH-48株攻毒组攻毒14 d的死亡率为17.5%,病鸡主要表现典型的IBV呼吸道症状,剖检观察有严重的气管卡他性粘液等病理变化。攻毒后对试验鸡进行抗体监测的结果显示,JS-96株攻毒组试验鸡的阳性抗体产生时间较AH-48攻毒组早3~7天。本实验选择了致病性较强株JS-96和商品疫苗株M41,按照国家IBV灭活联苗中免疫效力试验的规程,进行免疫原性和交叉免疫保护性研究。对21日龄SPF鸡经肌肉接种单价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后35 d使用不同基因型的IBV毒株经滴鼻、点眼的途径攻毒。结果显示,JS-96制备的灭活苗免疫组的各攻毒组仅出现轻微症状,发病率为10%~20%,死亡率为0~20%,M41株灭活苗免疫组的各攻毒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分别为0~60%和0~30%。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后7~14 d产生抗体,且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JS-96株免疫组在二免21 d后的抗体滴度较高,其免疫原性较好。从攻毒后组织和拭子病毒分离情况来看,M41免疫组的病毒分离率为0~50%,JS-96免疫组的病毒分离率为0~20%,对QX型IBV的保护力极显着高于非免疫攻毒组(p<0.01),对异源毒株的攻击也有80%~90%的保护率。JS-96株制备的灭活苗对基因VI型的IBV保护力高于商品株M41油乳剂灭活苗,这一结果可为防控基因VI型IBV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疫苗株M41不能对当前流行毒株产生完全的保护作用,分离株JS-96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与当前IBV流行毒株匹配性好、保护率高,且显着降低水平传播的风险。本研究为筛选免疫原性较好的毒株以研制IBV多价苗的候选毒株,提供了综合防治的理论依据。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沈阳分离株S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沈阳分离株S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病料来源
        1.1.2 鸡胚及试剂
        1.1.3 引物合成
    1.2 试验方法
        1.2.1 病毒分离
        1.2.2 PCR鉴定
        1.2.3 序列测定与分析
        1.2.4 分离毒株EID50的测定
        1.2.5 致鸡胚矮小化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见图1)
    2.2 病毒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见图2、图3)
    2.3 病毒对鸡胚的致病力(见图4、图5)
3 讨论
4 结论

(4)河北部分地区IBV分离株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IBV概述
        1.1.1 IBV病原学简介
        1.1.2 IBV结构蛋白及其生物学特性
        1.1.3 IBV分型
    1.2 IBV流行病学
        1.2.1 IBV的流行与传播
        1.2.2 IBV主要临床分型
        1.2.3 IBV的防控
    1.3 IBV疫苗研究进展
        1.3.1 IBV灭活疫苗
        1.3.2 IBV弱毒疫苗
        1.3.3 IBV基因工程苗
        1.3.4 活病毒载体疫苗
    1.4 IBV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4.1 RT-PCR检测
        1.4.2 ELISA检测
        1.4.3 胶体金试纸条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河北部分地区IBV分离鉴定与基因序列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其它生物材料和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料来源
        2.2.2 引物设计
        2.2.3 病毒总RNA提取及逆转录
        2.2.4 基因扩增
        2.2.5 鸡胚接毒
        2.2.6 RT-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2.2.7 纯化回收产物的连接
        2.2.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9 重组质粒的转化、鉴定及序列测定
    2.3 结果
        2.3.1 临床样本PCR鉴定
        2.3.2 鸡胚病变
        2.3.3 扩增结果
        2.3.4 T载体构建
        2.3.5 构建进化树
        2.3.6 同源性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和N蛋白的原核表达
    3.1 材料
        3.1.1 病毒、载体及基因工程菌
        3.1.2 主要生化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2 原核蛋白的克隆与鉴定
        3.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2.4 重组质粒的表达及纯化
    3.3 结果
        3.3.1 基因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3.3.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3.3 重组质粒的表达及鉴定
        3.3.4 原核蛋白的纯化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IBV N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主要试剂、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试剂的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4.2.2 阴阳临界值的确定
        4.2.3 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条件
        4.2.4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4.2.5 确定最佳封闭时间
        4.2.6 确定血清孵育时间
        4.2.7 确定二抗孵育时间
        4.2.8 确定底物作用时间
        4.2.9 特异性试验
        4.2.10 重复性试验
        4.2.11 敏感性试验
        4.2.12 临床样本检验
    4.3 结果
        4.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4.3.2 阴阳临界值的确定
        4.3.3 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条件
        4.3.4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4.3.5 确定最佳封闭时间
        4.3.6 确定血清孵育时间
        4.3.7 确定二抗孵育时间
        4.3.8 确定底物作用时间
        4.3.9 特异性试验
        4.3.10 重复性试验
        4.3.11 敏感性试验
        4.3.12 临床样本检验
    4.4 讨论
        4.4.1 N蛋白的选择
        4.4.2 间接ELISA检测方法各项条件的优化
        4.4.3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特性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免疫鸡群IBV的分离鉴定及其S1基因序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
    1.2 试验鸡胚及主要试剂
    1.3 引物设计
    1.4 病毒增殖
    1.5 S1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1.6 同源性、裂解位点、系统进化树及重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株的分离鉴定
    2.2 分离株S1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
    2.3 同源性分析及裂解位点分析结果
    2.4 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5 重组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6)7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流行病毒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 病毒分离
    1.4 PCR和RT-PCR检测
    1.5 序列测定与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分离情况
    2.2 PCR检测
    2.3 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3 讨论

(7)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新型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概述
        1.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原学
        1.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2.1 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
        1.2.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1.2.3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重建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1.3.1 传统疫苗
        1.3.2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1.3.3 免疫复合物疫苗
        1.3.4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1.3.5 核酸疫苗
        1.3.6 反向遗传重组疫苗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2012-2015年广西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
        2.1.1 鸡胚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临床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2 病毒RNA的提取及RT-PCR鉴定
        2.2.3 病毒分离与鉴定
        2.2.4 vVP2与VP1b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
        2.2.5 vVP2与VP1b基因序列分析
        2.2.6 vVP2与VP1b基因重组分析
        2.2.7 vVP2与VP1b基因选择压力分析
    2.3 结果
        2.3.1 病毒分离与鉴定
        2.3.2 基因序列分析
        2.3.3 系统进化树分析
        2.3.4 vVP2与VP1b基因重组分析
        2.3.5 vVP2、VP1b基因选择压力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中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株时空进化分析
    3.1 材料
        3.1.1 毒株序列信息来源
        3.1.2 数据处理软件
    3.2 方法
        3.2.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集的构建
        3.2.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集最佳核苷酸替代模型分析
        3.2.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集系统进化和种群动态分析
    3.3 结果
        3.3.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集重组分析及饱和度检测
        3.3.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集最佳核苷酸替代模型检测
        3.3.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集碱基替换速率分析
        3.3.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3.3.5 中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种群动态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泛素介导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二联核酸疫苗的研究
    4.1 材料
        4.1.1 毒株、疫苗与单克隆抗体
        4.1.2 鸡胚及试验动物
        4.1.3 细胞、菌株、载体及质粒
        4.1.4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4.1.5 主要生化试剂及标准阳性血清
        4.1.6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引物设计
        4.2.2 Ub、Ub-N-S1、VP2和VP1 基因的扩增
        4.2.3 Ub-linker-VP2 基因的扩增
        4.2.4 pVAX1-VP2, pVAX1-Ub-linker-VP2, pVAX1-Ub-linker-VP2-VP1和pVAX1-Ub-linker-N-S1-VP2重组质粒的构建
        4.2.5 重组质粒体外转染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
        4.2.6 重组质粒免疫应答效果的检测
        4.2.7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Ub、Ub-N-S1、VP2和VP1 基因扩增结果
        4.3.2 Ub-linker-VP2 基因扩增结果
        4.3.3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4.3.4 重组质粒体外瞬时转染VP2基因的表达
        4.3.5 重组质粒体外瞬时转染N-S1基因的表达
        4.3.6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疫苗株反向遗传学改造及拯救
    5.1 材料
        5.1.1 质粒、病毒、鸡胚和细胞
        5.1.2 载体和菌株
        5.1.3 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2 方法
        5.2.1 B87疫苗株全基因组扩增
        5.2.2 B87疫苗株全基因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5.2.3 引入分子标签
        5.2.4 B87疫苗株基因组B节段改造
        5.2.5 病毒拯救
        5.2.6 鸡胚感染
        5.2.7 拯救病毒RT-PCR及测序鉴定
        5.2.8 拯救病毒IFA鉴定
        5.2.9 拯救病毒复制动力学分析
    5.3 结果
        5.3.1 B87疫苗株全基因组克隆
        5.3.2 B87疫苗株全基因组感染性克隆
        5.3.3 B87疫苗株全基因组分子标签鉴定
        5.3.4 B87疫苗株基因组B节段改造
        5.3.5 B87疫苗株基因组B节段重组病毒的拯救
        5.3.6 拯救病毒感染SPF鸡胚
        5.3.7 拯救病毒RT-PCR鉴定和序列分析
        5.3.8 拯救病毒IFA鉴定
        5.3.9 拯救病毒复制动力学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滑液囊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新型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滑液囊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1.1 禽滑液囊支原体的流行状况
    1.2 滑液囊支原体的概述
        1.2.1 病原学及分离
        1.2.2 致病机制
        1.2.3 临床症状
    1.3 诊断
        1.3.1 血清学诊断
        1.3.2 分子学诊断
    1.4 防控
第二章 禽滑液囊支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室一般试剂的配制
        2.2.2 样品的统计和处理
        2.2.3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2.2.4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5 目的基因vlhA的 PCR检测和扩增
        2.2.6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纯化
        2.2.7 克隆基因与pMD-19T连接
        2.2.8 菌液鉴定
        2.2.9 序列测定及分析
        2.2.10 提取质粒并保存
    2.3 结果
        2.3.1 临床症状
        2.3.2 收集样品的MS检测结果
        2.3.3 菌液PCR检测
        2.3.4 流行病学调查
        2.3.5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遗传进化分析
        2.3.6 同源性分析
    2.4 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禽滑液囊支原体的聚合酶螺旋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2 病毒基因组的提取
        3.2.3 构建MS vlhA基因的载体质粒
        3.2.4 恒温扩增体系
        3.2.5 引物的筛选
        3.2.6 最佳反应温度的优化
        3.2.7 最佳反应时间的优化
        3.2.8 特异性实验
        3.2.9 灵敏性实验
        3.2.10 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3.2.11 临床样品检测
    3.3 结果
        3.3.1 MS-vlhA基因的PSR反应体系的确定
        3.3.2 引物的确定
        3.3.3 最佳反应温度
        3.3.4 最佳反应时间
        3.3.5特异性实验
        3.3.6灵敏性实验
        3.3.7 PSR产物的酶切结果
        3.3.8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2016-2018年IBV分子流行病学及TW型IBV弱毒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1 前言
    1.1 IB的概述
    1.2 IB病原学
    1.3 IBV宿主
    1.4 病毒进化与基因型的多样性
    1.5 致病机理和临床特征
    1.6 IBV流行情况
        1.6.1 北美洲
        1.6.2 拉丁美洲
        1.6.3 非洲
        1.6.4 中东区域
        1.6.5 欧洲
        1.6.6 亚洲
    1.7 IBV疫苗研究进展
        1.7.1 IBV活疫苗研究进展
        1.7.2 重组IBV疫苗
        1.7.3 亚单位疫苗和多肽苗
        1.7.4 IBV反向遗传重组疫苗
    1.8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品、分离毒株
        2.1.2 实验鸡胚、鸡
        2.1.3 毒株与疫苗
        2.1.4 主要试剂
        2.1.5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病料采集与毒株的分离培养
        2.2.2 毒株的鉴定
        2.2.2.1 血液凝集试验
        2.2.2.2 鸡胚发育受阻试验
        2.2.2.3 NDV干扰试验
        2.2.2.4 RT-PCR鉴定
        2.2.3 I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2.3.1 引物的合成
        2.2.3.2 病毒RNA的提取
        2.2.3.3 S1 基因的RT-PCR扩增
        2.2.3.4 RT-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2.3.5 PCR纯化产物与载体连接
        2.2.3.6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2.2.3.7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2.2.3.8 IBVS1基因序列测定及序列比较分析
        2.2.3.9 S1基因重组分析
        2.2.4 不同毒株间血清交叉中和特性分析
        2.2.4.1 不同基因型IBV灭活油乳剂的制备
        2.2.4.2 单因子阳性血清的制备
        2.2.4.3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2.2.5 QX型 IBV与 MS-LY共感染攻毒模型的建立
        2.2.6 IBV弱毒疫苗免疫谱的研究
        2.2.6.1 对QX型IBV野毒株的保护效果评估
        2.2.6.2 对TW型IBV野毒株的保护效果评估
        2.2.7 TW型 IBV毒株GX15 的致弱与评估
        2.2.7.1 TW型 IBV毒株GX15 的种毒纯化
        2.2.7.2 GX15种毒的致病性研究
        2.2.7.3 GX15毒株的传代致弱
        2.2.7.4 GX15不同代次致弱效果评估
        2.2.8 GX15毒株F95、F105攻毒保护评价
        2.2.8.1 GX15F5种毒LD_(50)的测定
        2.2.8.2 GX15毒株F95、F105有效性评估实验
        2.2.9 GX15不同代次病毒全基因测序分析
        2.2.9.1 全基因序列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9.2 TW型 IBV GX15 全基因序列测定
        2.2.9.3 IBVGX15全基因序列比对及分析
3 结果
    3.1 IBV毒株的分离鉴定结果统计
    3.2 IBV分离株S1基因的测序与分析
        3.2.1 IBV分离株S1基因的鉴定
        3.2.2 分离株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2.2.1 分离株S1基因序列分析
        3.2.2.2 分离株S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3.2.2.3 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分析
        3.2.2.4 S1基因重组分析
    3.3 不同毒株间血清交叉中和特性分析
        3.3.1 IBV不同毒株单因子阳性血清制备
        3.3.2 IBV不同毒株间血清交叉中和特性分析
    3.4 不同IBV弱毒疫苗免疫谱分析
        3.4.1 QX型 IBV与 MS-LY共感染攻毒模型的建立
        3.4.2 IBV不同弱毒疫苗组合免疫效果
        3.4.2.1 不同弱毒疫苗组合对QX型IBV攻毒保护效果
        3.4.2.2 IBV不同弱毒疫苗组合对QX型 IBV排毒率检测
        3.4.2.3 弱毒疫苗组合对TW型IBV保护效果
        3.4.2.4 TW型IBV攻毒后排毒规律
        3.4.2.5 攻毒组抗体变化规律
    3.5 TW型 IBV GX15 毒株的致弱与评估
        3.5.1 TW型GX15毒株的纯化与传代
        3.5.2 TW型GX15种毒的致病性研究
        3.5.3 TW型 IBV GX15 不同代次致弱效果评估
        3.5.3.1 GX15不同代次致病力变化规律研究
        3.5.3.2 病理切片结果
        3.5.4 GX15 F95和GX15F105 免疫有效性评估
        3.5.4.1 GX15F5攻毒组LD_(50)的测定结果
        3.5.4.2 GX15F95和F105攻毒保护结果
        3.5.4.3 气管纤毛停滞实验结果
        3.5.4.4 病毒排毒率检测结果
        3.5.4.5 主要器官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
        3.5.5 GX15不同代次病毒全基因测序分析
4 讨论
    4.1 I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2 不同IBV弱毒疫苗免疫谱研究
    4.3 TW型 IBV GX15 弱毒疫苗的制备与评估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疫苗候选株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
1 前言
    1.1 IBV的研究进展
        1.1.1 病毒的分类及形态结构
        1.1.2 IBV基因组及结构特征
        1.1.3 IBV编码的结构蛋白及生物学功能
    1.2 IBV的变异机理
    1.3 IBV分型
        1.3.1 临床分型
        1.3.2 血清分型
        1.3.3 基因分型
    1.4 IBV的诊断技术
        1.4.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4.2 血清学实验
        1.4.3 分子生物学技术
    1.5 IB的防治
        1.5.1 IB弱毒活疫苗
        1.5.2 IB灭活苗
        1.5.3 IB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1.5.4 IBDNA疫苗
        1.5.5 IB重组活载体疫苗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SPF鸡胚和实验动物
        2.1.2 毒株与疫苗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试剂及配置
        2.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2.1 病料分离
        2.2.2 RT-PCR鉴定
    2.3 IBV分离株的鉴定与S1基因序列的测定
        2.3.1 IBV分离株S1基因的克隆测序
        2.3.2 IBV分离株S1基因的序列分析与比较
    2.4 HA试验与外源病毒的检测
    2.5 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
    2.6 鸡胚半数感染量的测定
    2.7 IBV分离株在Vero细胞上的培养
    2.8 IBV分离株对SPF鸡的致病力试验
        2.8.1 试验鸡分组
        2.8.2 临床症状观察
        2.8.3 组织带毒检测及组织切片制备
        2.8.4 血清制备与抗体检测
    2.9 IBV分离株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免疫评价
        2.9.1 病毒的初步纯化及不同代次EID50的测定
        2.9.2 纯净性检验
        2.9.2.1 HA 试验和外源病毒检测
        2.9.2.2 无菌检验与支原体检验
        2.9.3 灭活苗的制备与检验
        2.9.4 攻毒保护试验设计
        2.9.5 免疫效果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1.1 RT-PCR鉴定
        3.1.2 HA与外源病毒检测结果
    3.2 IBV分离株的S1基因序列及遗传进化分析
        3.2.1 IBV分离株的S1 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克隆测序
        3.2.2 IBV分离株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2.3 IBV分离株裂解位点分析
        3.2.4 IBV分离株S1基因点突变、缺失及插入分析
    3.3 致鸡胚矮小化试验
    3.4 新城疫干扰试验
    3.5 IBV分离株的EID50
    3.6 JS-96 株和AH-48 株致Vero细胞病变
    3.7 JS-96株和AH-48株的致病性研究
        3.7.1 临床表现与存活率曲线
        3.7.2 病死鸡剖检观察
        3.7.3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3.7.4 组织与拭子病毒检测结果
        3.7.5 抗体检测结果
    3.8 IBV分离株免疫原性的研究
        3.8.1 分离株的初步纯化
        3.8.2 分离株不同代次的效价
        3.8.3 灭活苗的制备及检验
        3.8.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8.5 免疫后抗体检测
        3.8.6 攻毒后抗体检测
        3.8.7 组织与拭子病毒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IBV的分离与鉴定
    4.2 IBV分离株S1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4.3 JS-96株和AH-48株致病性研究
    4.4 IBV分离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沈阳分离株S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鸡细小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病例的检测[J]. 张龙,林裕胜,江锦秀,张靖鹏,黄潇航,胡奇林. 福建农业学报, 2021(09)
  •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鸡5种病毒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D]. 马彩红.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遗传分析[J]. 施丽薇,高新乐,承南,董彦鹏. 现代畜牧兽医, 2021(04)
  • [4]河北部分地区IBV分离株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D]. 周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12)
  • [5]免疫鸡群IBV的分离鉴定及其S1基因序列研究[J]. 王露,唐金文,范文胜,吕迪,朱丹,张文,韦平,磨美兰. 中国家禽, 2020(07)
  • [6]7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流行病毒的分离鉴定[J]. 尹丹,杨晶,李璐瑶,田家军,唐熠,宋存鑫,曾帅,胡敬东,刁有祥. 中国兽医杂志, 2020(04)
  • [7]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新型疫苗的研究[D]. 陈果. 广西大学, 2019(02)
  • [8]滑液囊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新型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D]. 吴倩倩. 南阳师范学院, 2020(12)
  • [9]2016-2018年IBV分子流行病学及TW型IBV弱毒疫苗的研究[D]. 陈彤.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10]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疫苗候选株的初步研究[D]. 刘帆.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沉阳分离株S1基因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