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真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真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一、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丽娥[1](2021)在《基于群体药动学研究泊沙康唑及其合用时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HSCT)患者中,探讨泊沙康唑对不同给药途径的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血药浓度的影响。(2)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初步建立儿童HSCT患者泊沙康唑对CsA稳态谷浓度剂量比(C/D)的预测模型。(3)建立成人HSCT患者中泊沙康唑对CsA药动学影响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HSCT术后需联合使用CsA与泊沙康唑的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HSCT术的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血液科病人,测定泊沙康唑给药前稳态的CsA血药浓度和合用后初次调整剂量后及合用稳定后CsA血药浓度,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下与泊沙康唑合用前后的CsA浓度剂量比(C/D)。(2)回顾性收集儿童HSCT患者数据资料,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查出CsA稳态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再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建立稳态谷浓度剂量比(C/D)的预测模型。(3)回顾性收集成人HSCT患者病历资料,采用NONMEM法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各项临床指标、合用泊沙康唑及其合用时间等固定效应因素对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合用泊沙康唑前后,不同给药途径的CsA C/D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合用稳定后,静脉-静脉组、静脉-口服组、口服-口服组的CsA C/D与合用前相比分别增加了26.3%(P<0.001)、36.8%(P=0.001)和54.1%(P<0.001),但不同组间的增幅无统计学差异(P=0.615);合用泊沙康唑前和合用稳定后的CsA C/D在三组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6,P=0.345);合用泊沙康唑后,初次调整剂量测得的C/D,静脉-静脉组与静脉-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j.P=0.001)。(2)建立儿童HSCT患者基于泊沙康唑与CsA合用的CsA浓度剂量比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Y=2.603-0.116 AGE+0.037 CBD+0.041 HCT-0.024 TP。(3)建立成人HSCT患者基于泊沙康唑与CsA合用的CsA群体药动学模型:CL=11.1×(1-CBD×0.0097)×e(BSA/1.67)×1.32×eη1;V=1810×1.47POSA×(Ccr/137.41)0.787×[1-(AST-28.57)×0.0014]×[1-(HGB-73.72)×0.0114]×(ALB/34.53)0.815×eη2。结论(1)泊沙康唑能显着性增加CsA的血药浓度,泊沙康唑对不同给药途径的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2)儿童HSCT患者CsA血药浓度受到年龄、泊沙康唑合用时间、红细胞压积和总蛋白水平的影响,临床上合用泊沙康唑时应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调整CsA的用药剂量。(3)本研究建立的成人HSCT患者基于与泊沙康唑合用的静脉滴注CsA PPK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较好预测能力,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张樱[2](2021)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单倍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0月接受HID-HSCT的76例SAA患者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为16岁(3~52岁),SAA-Ⅰ型患者49例,SAA-Ⅱ型患者18例,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患者9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61例。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y)+氟达拉滨(Flu)+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预处理患者46例,白消安(Bu)+CY+Flu+ATG方案预处理患者30例。结果3例患者移植后骨髓抑制期死亡;7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9~21)d;除3例早期死亡患者外,8例患者移植后未获得血小板重建,65例患者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4(9~90)d。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率为5.5%,继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率为5.5%。Ⅱ~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38.4%,Ⅲ~Ⅳ°aGVHD发生率16.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35.8%,广泛型cGVHD发生率为22.4%,中位随访时间为19.5月(1~75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OS)为(78.6±5.0)%,无失败生存率(FFS)(75.9±5.1)%,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20.2%±4.9)%。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于35岁,移植前铁蛋白大于1500ng/ml,HCT-CI评分大于等于3分,起病中性粒细胞数大于1×109/L,发生Ⅲ~Ⅳ°aGVHD为影响患者的OS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0.004,0.02,0.014,0.001)。发生植入失败的患者FFS明显低于其他患者(37.5%对 84.4%,P<0.001)。结论:HID-HSCT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在儿童青少年以及年轻患者中疗效较好,发生重度aGVHD以及严重感染仍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原因,加强对重度aGVHD以及感染的防治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移植后造血重建以及植入失败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进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11例患者首次移植后均获得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0d(8~23d),血小板植活时间中位数为11d(移植后8~28d),三例患者出现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血象恢复达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出现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生存,植入失败率为27.3%(3/11),9例患者长期血象正常。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长、移植前骨髓细胞增生较活跃、移植物中CD3+T细胞数量少、移植后未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植入失败可能相关。结论: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植入失败仍是最主要的问题,移植前预处理以及移植后环孢素的应用均有助于长期稳定植入。

王博媛[3](20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是指在未发展成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常规有一项符合SAA,需依赖输注血制品的NSAA。国际AA指南推荐TD-NSAA进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起效缓慢,易合并感染且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有效治疗手段,并且对于缺少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单倍体移植极大地缓解了造血干细胞供者缺乏的困境。本研究旨在对接受Allo-HSCT治疗的TD-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单倍体移植(Haplo-HSCT)的患者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存活情况,评价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24例TD-NSAA患者资料,采用以改良Bu/Cy+Flu+ATG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并以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短程甲氨蝶呤(MTX)为主的方案预防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对其临床治疗、植入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患者造血重建情况、植入情况、感染及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生存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治疗和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进一步作总结分析。结果:造血功能重建结果:植入成功率91.67%。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1(8~20)天,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5(10~22)天。至随访结束:24例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患者10例,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2.5(20-99)天,发生慢性GVHD患者12例。发生菌血症患者1例(4.17%),CMV血症12例(50%),EBV血症11例(45.83%),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0例(41.67%)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1例(4.17%)。结论: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TD-NSAA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TD-NSAA治疗的方案。2.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与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成人组与儿童组总生存率及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移植后相关并发症、GVHD的发生率较高。

Expert Group for Aplastic Anemia Project of Specialized Projec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f National TCM Industry in 2015;[4](2021)在《成人重型和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通过组织全国中医血液病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部分专家讨论,就成人重型和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诊治规范体系。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对于成人重型再障(急髓劳病),有相合供者且条件适合者优先选择异基因骨髓移植,无相合供者首选强烈免疫抑制治疗与中医药的联合应用以截断细胞因子风暴;对于成人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障(慢髓劳病)首选中医药与雄激素的联合应用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文章就再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基础治疗等给予具体的诊治建议,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诊疗再障提供指导和帮助。

马士民[5](2021)在《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发病率和死亡率的5年变迁及危险因素,为血液内科CRKP-BSI的早期识别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5.7软件系统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耐药情况。回顾性分析114例KP-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RKP-BSI组(n=33)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BSI组(n=81),统计各年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KP-BSI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血液内科CRKP-BSI的发生率由2015年的22.2%上升到2017年的40.7%,2017年之后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2.2%。2、五年间KP-BSI住院死亡率为:22.8%,CRKP组和CSKP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4%和16.0%(P=0.007)。3、CRKP-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0.916,[95%Cl:1.895-62.873],P=0.007)、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OR:4.186,[95%Cl:1.354-12.937],P=0.013)。4、高Pitt菌血症评分(OR:5.283,[95%Cl:1.914-14.585],P=0.001)和急性呼吸衰竭(OR:35.854,[95%Cl:1.232-1043.662],P=0.037)为KP-BSI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5、高Pitt菌血症评分(OR:5.519,[95%Cl:1.585-19.214],P=0.007)为CSKP-BS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液内科CRKP-BSI的发生率由2015年到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7年后呈下降趋势。2.血液内科KP-BSI患者住院死亡率由2015年到2019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后呈下降趋势。3.血液内科CRKP-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4.血液内科KP-BSI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高Pitt菌血症评分和急性呼吸衰竭。5.血液内科CSKP-BSI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高Pitt菌血症评分。

张素平,孙玲,万鼎铭,曹伟杰,李丽,刘长凤,刘玉峰,王叨,郭荣,姜中兴,谢新生[6](2020)在《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概率低于30%,随着近期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已经达到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目的:评价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和Ⅱ型)患者,均无同胞相合供者并且拒绝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方案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观察指标包括植入率及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年预计总生存率、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该临床研究的实施获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亲属签署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3例移植后+28 d之内死亡,无法评价植入情况。剩余22例患者中有21例(95.4%)获得造血重建,植入成功;1例(4.6%)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9-18 d)和13 d(10-32 d)。②植入成功的21例患者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28.6%(6/21),其中Ⅰ-Ⅱ度3例,Ⅲ-Ⅳ度3例。轻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仅有9.5%(2/21),无中度和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③中位随访396 d(15-1 886 d),18例(72.0%)存活,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1.1%,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为65.6%。7例(28.0%)死亡,其中3例(12.0%)患者死于感染,2例(8.0%)患者死于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4.0%)患者死于颅内出血,1例(4.0%)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④结果显示,对于无同胞相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可行有益的替代治疗选择。

崔云平[7](2020)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4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的124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并随访患儿的生活状况,分析总结儿童allo-HSCT的临床特点、不同移植方案的优劣、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儿童allo-HSCT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124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发病类型、供者类型、预处理方案、肝功能对造血重建、GvHD发生等对长期生存的影响。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用率(%)描述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造血重建情况:中性粒细胞植入率为96.74%,血小板植入率为95.97%。肿瘤性疾病及非肿瘤性疾病患儿造血重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性疾病患儿植入率为98.18%,MSD、UD及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CB移植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性疾病患儿植入率为95.65%,MSD、UD、单倍体及UCB移植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vHD发生:在植入成功的119例患儿中,aGvHD发生率为42.02%,其中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2.61%,cGvHD发生率为34.19%。在肿瘤性疾病患儿中 aGvHD 发生率为 45.45%,cGvHD 发生率为 25.45%,MSD 及 UD-HSCT cGvHD发生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χ3=8.193,P=0.042)。在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中aGvHD发生率为37.68%,单倍体及UCBT组Ⅲ-Ⅳ度aGvHD发生率较高,且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P=0.018);cGvHD发生率为37.68%,在不同供者类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3.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的影响:119例植入成功的患儿中,有34例出现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在肿瘤性疾病组中,因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植入P=0.668,血小板植入P=0.708),导致的aGvHD发生率增高(65.22%)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非肿瘤性疾病组中,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可致植入时间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植入平均时间14.00± 1.73天,P<0.001;血小板植入平均时间33.36±8.08 天,P=0.001);aGvHD 发生率升高(72.73%,P=0.013)。4.移植后并发症情况:共发生VOD3例(2.42%),病毒感染8例(6.45%),出血性膀胱炎10例(8.06%),肺部感染16例(12.90%),皮肤黏膜损伤14例(11.29%)。5.不同预处理方案的影响:TBI+VP16+Cy、TBI+Cy、改良BuCy、改良FBC四种预处理方案中,采用TBI+VP16+Cy预处理方案的患儿OS较低,且有统计学意义(χ2=9.407,P=0.03)。6.肿瘤性疾病复发情况:肿瘤性复发率为12.96%,复发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月(4-20月),分析移植前状态对肿瘤复发的影响,高危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标危组患儿(33.3%vs7.14%,P=0.017)。不同预处理方案及供者类型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938)。7.生存情况:55例肿瘤性疾病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1~45月),2年OS为77.03%,2年EFS为73.41%,按标危及高危分组做生存曲线可见标危组 OS 及 EFS 均高于高危组(OS:Log Rank=16.569,P<0.001;EFS:Log Rank=8.906,P=0.003);69例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1~48月),2 年 OS 为 92.65%,2 年 EFS 为 89.72%。8.危险因素分析:对于肿瘤性疾病组,移植前疾病状态和原发肿瘤复发是影响肿瘤性疾病患儿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风险(HR)分别为14.289(95%CI,1.406-145.257)和 14.878(95%CI,2.428-91.186)。对于非肿瘤性疾病组,诊断到移植时间是影响非肿瘤性疾病患儿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风险(HR)为 1.405(95%CI,1.143-1.727)。结论:1.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患儿的造血重建,使植入时间延长,同时可能增加aGvHD的发生率。2.预处理前针对VOD、出血性膀胱炎、病毒及真菌感染等开始预防性用药,可降低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3.含TBI的预处理方案可能会对患儿的长期生存产生不良影响。4.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患儿的长期生存未产生明显影响。5.对于肿瘤性疾病患儿,移植前疾病状态及原发肿瘤复发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肿瘤性疾病患儿,诊断到移植时间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重症骨髓衰竭性疾病患儿一旦诊断就应尽快寻找合适供者,尽早接受allo-HSCT。

孙若楠[8](2020)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儿童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及实体瘤的有效根治手段,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移植失败制约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本文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1)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2)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第一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目的:分析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原因及引起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移植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资料,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68例,湿疹血小板减少症伴免疫缺陷(WAS)33例,其他恶性疾病36例,其他非恶性疾病29例,共计397例。通过比较不同疾病间患儿总体生存率(OS)、复发相关死亡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M)及死亡原因构成比,寻找影响移植失败的因素及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总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79.9±2.1)%、(5.1±1.3)%及(15.8±1.9)%。AML 组 OS、复发死亡率及 TRM 分别为(80.0±3.9)%、(5.2±2.3)%及(15.2±4.6)%。死亡病人数共计21例,其中复发死亡占23.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6.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病人中,移植物抗宿主病50%,感染37.6%,血栓性微血管病6.2%,心脏毒性6.2%。ALL组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72.7±4.7)%、(6.2±2.5)%及(21.8±4.4)%,与A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人数共计27例,其中复发死亡占22.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7.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33.3%,感染52.4%,肝小静脉闭塞病4.8%,渗漏综合9.5%。AA患儿OS为(91.9±3.5)%,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5)%,死亡病人数共计5例,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60%,感染20%,渗漏综合征20%。WAS组患儿OS为(87.9±5.7)%,移植相关病死率为(12.1±5.7)%,死亡4例,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占75%,肾衰占25%。其他恶性疾病组的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68.8±7.4)%、(13.2±6.5)%及(20.4±6.1)%,死亡13例,复发死亡占30.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69.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66.7%,感染22.2%,渗漏综合征11.1%。其他非恶性疾病组的OS、TRM分别为(86.2±6.4)%、(10.7±5.8)%,死亡4例,复发死亡占25%,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5%,其中移植物抗宿主病33.3%,感染33.3%,渗漏综合征33.3%。单因素显示疾病类型、疾病性质、干细胞来源、供体来源、HLA配型、CMV感染、急性GVHD及慢性GVHD与生存有关,经Logtstic多因素分析后示疾病性质、供体来源、急性GVHD及慢性GVHD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其他疾病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移植后死亡率最低。因复发所致的死亡主要发生在急性白血病中。不论何种疾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和移植物抗宿病为主要死因。疾病性质、供体来源、急性GVHD及慢性GVHD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移植后晚期的主要并发症,cGVHD中最严重的晚期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资料来探究BOS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目的:研究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资料,研究对象的入组标准为:1.非自体移植;2.行HSCT后生存时间大于100天。BOS的诊断依据2014年美国NIH修订标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患儿总体生存率和BOS发生率,探讨BOS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及影响BOS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至随访时间,共29例(8.26%)患儿发生BOS,男11例,女18例,中位年龄92个月(67~132个月)。发生BOS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8.5~20个月)。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1.3)%、(10.0±1.8)%、(10.7±2.0)%。29例BOS患者中,28例BOS发病前合并其他部位cGVHD。在cGVHD患儿中,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8±2.9)%、(23.0±4.0)%、(24.4±4.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受者、发生BOS前合并其他部位cGVHD、移植后100内发生肺部感染是BOS的独立危险因素。21例患儿肺功能示FEV1占预计值为(51.0±22.3)%,FEV1/FVC 为(77.4±22.1)%。BOS 组和非 BOS 组 OS分别为(72.5±9.9)%和(87.2±2.2)%。移植后复发24例,均为急性白血病,BOS组和非BOS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9±4.7)%、(8.5±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BOS是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诊断BOS时患者肺功能多数已达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差,影响生存率。女性受者、合并其他部位慢性GVHD、移植后100内发生肺部感染是BOS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蕾[9](202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我院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真菌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共233例,收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并发症、粒细胞缺乏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23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有41例发生IFD,其中确诊7例(3.0%),临床诊断34例(14.6%),总发生率为17.6%。在41例确诊/临床诊断的IFD中,突破性侵袭性真菌病(bIFD)共32例,占78.0%,总发生率为13.7%。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移植前IFD史及粒细胞缺乏>14天是IFD的危险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IFD史、EB病毒感染、CMV感染、肺部基础疾病、粒细胞缺乏>14天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IF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IFD史、cGVHD、粒细胞缺乏>14天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为IF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确诊/临床诊断的IFD中,bIFD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缺乏>14天。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病死率高,且抗真菌预防治疗下突破性感染的比例亦较高。临床中应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抗真菌预防及治疗,加强对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监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警惕IFD的发生。

邱红雪[10](2020)在《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8例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7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联合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免疫治疗的78例重型再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并进行长期随访,获得其远期预后及生存情况,分析可能影响疗效与预后的相关因素,随访日期截至2019年4月。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组SAA病例中,男女比为1.05:1,中位年龄26岁(661岁)。2.在78例SAA患者中,有60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3个月取得完全治疗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11例(14.10%),部分治疗反应(partial response,PR)28例(35.90%),有效率为50.00%;6个月CR 22例(28.57%),36例(46.75%),有效率为75.32%;9个月CR 25例(33.33%),PR 33例(44.00%),有效率为77.33%;1年CR 32例(44.44%),PR 23例(31.94%),有效率76.39%。其中3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尚未达1年疗效评估时间,1例患者在取得PR后不明原因死亡。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治疗1月内感染情况、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ATG治疗前感染情况、治疗前PNH克隆、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HLA-DR15基因的存在、传染病病史、诊断至治疗间期、基线铁负荷、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OR=0.205,95%CI 0.0620.676,P=0.009)和ATG治疗1月内感染情况(OR=5.891,95%CI 1.46323.719,P=0.013)为治疗后1年内获得血液学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4.本研究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83.2%、82.3%、80.1%和74.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基线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为影响SAA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与SAA患者相比,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SAA患者,HR=6.786(95%CI:2.180-21.129)。6.78例患者中,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为36.5个月,4例患者分别在随访24个月、40个月、54个月、66个月时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1例患者同时出现PTPN11基因突变;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54个月、66个月时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之后又分别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有7例分别在随访第18个月、24个月(2人)、50个月、97个月、104个月和125个月时出现再障复发。结论:1.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SAA,疗效较好,患者长期生存率较高。2.病情严重程度和ATG治疗1月内感染情况为治疗后1年内获得血液学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病情严重程度为影响SAA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早期加大防治感染力度,或许可以提高IST后疗效。3.免疫抑制治疗后少数患者存在疾病复发或克隆性演变。78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1例患者同时出现PTPN11基因突变;2例患者转化为MDS,之后又分别转化为AML和CMML;7例出现再障复发。

二、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群体药动学研究泊沙康唑及其合用时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泊沙康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患者基本资料
        1.2.2 泊沙康唑对CsA血药浓度影响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
        1.2.3 泊沙康唑对CsA血药浓度影响的组间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泊沙康唑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2.1 患者基本资料
        2.2.2 单因素分析
        2.2.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2.4 模型的评价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泊沙康唑对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药动学影响的群体药动学模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群体药动学模型建立
    3.3 结果
        3.3.1 患者基本资料
        3.3.2 PPK模型建立
        3.3.3 模型评价
        3.3.4 模型验证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真菌药与环孢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题录
致谢和憧憬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病例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置环磷酰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成人重型和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定义与发病机制
诊断建议
    1.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2.AA诊断标准参照文献[8,10]进行。
    3.髓劳病的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参照文献[15-18]制定。
        3.1急髓劳
        3.2慢髓劳
中医治疗建议
西医治疗建议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建议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方法
        1.4.1 移植前相关科室会诊及肠道消毒
        1.4.2 预处理方案
        1.4.3 供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1.4.4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4.5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预防
        1.4.6 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
        1.4.7 感染的防治
        1.4.8 支持治疗
    1.5 植活监测
    1.6 疗效评价标准
    1.7 主要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试验流程图
    2.2 受试者一般资料
    2.3 植入和造血重建时间
    2.4 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2.5 生存情况
    2.6 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6.1 出血性膀胱炎发生情况
        2.6.2 病毒感染发生情况
        2.6.3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生情况
        2.6.4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发生情况
        2.6.5 植入不良发生情况
    2.7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7)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一、BOS的发病机制
    二、BOS的诊断标准
    三、BOS的危险因素
    四、BOS的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9)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8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特点
        2.1.1 发病率调查
        2.1.2 诱因调查
    2.2 发病机制
        2.2.1 造血干细胞异常
        2.2.2 造血微环境异常
        2.2.3 免疫异常
        2.2.4 遗传易感性
        2.2.5 造血干祖细胞自噬缺陷
    2.3 诊治标准
        2.3.1 诊断标准
        2.3.2 再障严重程度分型(Camitta标准)
        2.3.3 疗效评价标准
    2.4 治疗
        2.4.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2.4.2 免疫抑制治疗(IST)
        2.4.3 促造血治疗
    2.5 克隆性演变
第3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入组标准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4.1 疗效观察
        3.4.2 不良反应观察
    3.5 疗效判定标准
    3.6 相关定义
    3.7 随访及数据收集
    3.8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疗效评价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
    4.3 生存分析
    4.4 预后分析
        4.4.1 单因素预后分析
        4.4.2 多因素预后分析
    4.5 疾病复发及克隆性演变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群体药动学研究泊沙康唑及其合用时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D]. 朱丽娥.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张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D]. 王博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成人重型和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Expert Group for Aplastic Anemia Project of Specialized Projec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f National TCM Industry in 2015;.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3)
  • [5]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D]. 马士民.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J]. 张素平,孙玲,万鼎铭,曹伟杰,李丽,刘长凤,刘玉峰,王叨,郭荣,姜中兴,谢新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31)
  • [7]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4例临床分析[D]. 崔云平. 郑州大学, 2020(02)
  • [8]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D]. 孙若楠. 苏州大学, 2020(02)
  • [9]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马蕾.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8例疗效分析[D]. 邱红雪.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恶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真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