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变压器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程炜超[1](2021)在《基于PDC的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多因子老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换流变压器是保障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由于实际环境下变压器运行工况较为复杂,因此换流变内部油纸绝缘长时间承受热应力、交直流复合电应力以及机械振动应力等老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针对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试验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热老化状态下进行,然而在“电-热-振动”多应力场耦合作用下,换流变油纸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特性和失效机理的研究较为匮乏。为了研究多因子联合老化下换流变油纸绝缘的老化特性,同时为换流变绝缘状态评估提供有效支撑,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深入开展“电-热-振动”多应力场耦合环境下油纸绝缘状态变化规律及失效机理的基础研究,表征绝缘状态与特征参量间的变化规律。为了模拟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在实际运行中的老化环境,本文设计搭建了实验室环境下的多因子联合加速老化试验平台,制备了多组油纸绝缘XY模型,随后开展了热老化、电热联合老化、电热振联合老化及交直流叠加电热振联合老化等多应力下的加速老化试验,定期取样进行时域介电响应测试和理化性能测试。为了避免瞬时加压造成的冲击电流和保证信号采样的同步性,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电计为基础,利用时间继电器和高压继电器控制模块设计了含有旁路开关保护的电流时域谱测试系统。通过对油纸绝缘试样极化和去极化电流测试曲线分析可知: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同一老化因子下极化和去极化电流曲线呈现明显的整体上移的趋势,即电流值越大,油纸绝缘整体老化越严重。随着老化因子的增多,PDC曲线整体呈现出上移、左移的趋势,老化时间越长,电应力和振动应力对绝缘老化的促进作用越显着。根据聚合度测试结果可知:老化因子越多,聚合度下降速率越大,多因子联合老化下油纸绝缘的老化速率更快。对比不同老化因子下时域介电特征量的变化趋势可知:振动应力和直流电应力对油纸绝缘老化的影响程度相对于交流电应力较大;相比于绝缘纸板,多因子联合老化对变压器油老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了深入研究换流变油纸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特征参量与老化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通过松弛极化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来预测松弛极化强度稳态值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对油纸绝缘老化状态反映敏感的特征量“松弛极化系数”,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极化系数和老化天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分析不同老化因子下聚合度随老化天数的变化规律,结合聚合度累积损失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因子下的模型参数拟合值。根据动力学分析定义了基准老化速率下不同老化因子之间的加速因子关系式,该参数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究多因子联合老化下油纸绝缘老化特征和失效机理的辅助判据。
田楠[2](2020)在《大型油纸绝缘变压器绝缘状态综合评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纸绝缘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电力设备元件,其绝缘性能的优劣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变压器运行过程承受过负荷、电应力、机械应力及潮湿等因素影响,其绝缘性能会日益劣化,从而成为电力系统安全隐患。因此,对油纸绝缘变压器进行绝缘状态评估及寿命预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程课题。为了实现油纸绝缘变压器绝缘状态的准确评估,本文结合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不同状态、不同厂家的油纸绝缘变压器进行研究,实现了变压器绝缘状态的综合评估。通过分析不同厂家变压器的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发现变压器厂家不同带来的影响远远小于运行条件不同带来的影响。在现场对油纸绝缘变压器开展了大量的频域介电响应实验,并基于电介质极化理论,从频域介电响应实验结果中提取了用来表征油纸绝缘变压器绝缘状态的老化特征量。最后,研究综合电气、油化与频域介电响应的状态评估方法,提出了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油纸绝缘设备评估体系。本文提出的油纸绝缘设备综合评估体系为电力系统状态检修提供了可靠的决策辅助,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何智鹏[3](2019)在《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分析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力能源是关键的核心能源之一,它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安全有效的使用电力能源对于国家建设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电站肩负着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以及将高压电网中的电能配送到各级电网的作用,变电站的设备包括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其中一次设备是直接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能否稳定运行。变电站一次设备管理的工作涵盖了设备电气试验、检修、巡视、检查、维护等多方面的工作,而电气试验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电气试验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内不为肉眼所见的隐藏缺陷,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对预防事故发生、制定检修策略、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对现有的电气试验工作分析发现,目前的电气工作中普遍存在质量管控措施的执行力度较低、试验作业程序不严谨、工作安全风险识别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将针对现有电气试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制定电气试验策略,实行认清目标-定立原则-详细步骤-质量管控-安全管控-制定方案(作业指导文件)的工作模式。新策略中提出了电气试验工作质量管控措施和安全管控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编入作业指导书中,最终通过刚性执行作业指导书的方式促进电气试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这种优化电气试验策略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优化各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文中也对这种策略在设备调试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本文以110k 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工作为例,根据新的试验策略要求编制出110k 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其中包括了编写依据、试验准备、作业标准、施工作业流程、试验方法方法及工艺要求、试验安全管理及措施、关键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等内容。文章的最后将通过电气试验实例观察,对作业指导书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对新的电气试验策略应用效益进行分析。
朱婧玮[4](2019)在《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泵电机在各领域广泛使用,但因其往往工作在潮湿、油污、高温、霉菌、振动、冲击等特殊环境,易使电机绝缘性能下降,形成安全隐患。电机绝缘一旦受损,定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财产重大损失。因此,对水泵电机的绝缘监测是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水泵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绝缘监测设备需要人工测量读数,工作效率低,不能自动计算吸收比、极化比,无法实现计算机远程监控及测量数据存储等问题,研究开发了基于ARM的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直流高压产生、绝缘测量、液晶显示、报警、数据通讯、上位监控等软硬件构成,采集水泵电机绝缘必要参数,具有自动计算测量数据、显示及远程监控、存储、查询数据的功能。系统下位机针对现场操作人员设计,提供本地绝缘测量服务。操作人员通过按键选择测量电压,直流高压发生电路将电压施加于被测水泵电机,测量电路自动切换采样电阻,采用直接测量法测得现场数据,经A/D转换电路将测量数据送入嵌入式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电机绝缘电阻值、吸收比、极化比等多种数据。上位远程监测平台通过485总线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可实现系统运行的监控、测量数据的显示、历史数据的存储、查询等功能。ARM嵌入式系统选用STM32F103ZET6芯片作为主控制芯片,采用C语言,在KEIL4.0开发环境下进行设计。上位监测平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08软件开发,后台数据库服务选用SQL Server 2008软件,采用C++语言进行后台程序编写。通过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测量精度、可靠性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水泵电机绝缘性能监测,分析预测电机寿命,为设备检修提供历史数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沈剑韬,何益宏[5](2019)在《一种基于高压高阻电桥的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测量方法》文中指出目前对于绝缘电阻及其吸收比测量问题通常采用绝缘电阻表直接测量,测量结果会受到仪表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绝缘电阻测量精度,在用于高压高阻测量的惠斯通电桥基础上,本文设计一种电力设备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方案。建立反馈控制系统,利用控制程序动态调节节点电压,实现电桥平衡的自动调节。推导出绝缘电阻吸收比与可调电压源电压的关系,利用Matlab/Simlink建立了测量电路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陈俊星[6](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文中指出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策略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定期检修策略,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核心工作之一是确定电力设备的状态,即状态评估。当前,随着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状态评估工作的持续开展和电力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电力设备的状态数据得到了大规模的采集和存储,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文针对以变压器、架空输电线路为代表的一次设备和以继电保护设备为代表的二次设备展开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状态评估方法研究。本文提出 了基于 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和决策树算法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引入变压器状态评估遵循“短板效应”的观点,针对每个部件选择状态量。采用SMOTE算法减轻了变压器样本集类别不平衡现象。根据变压器状态评估工作采用扣分方式的特点,将其视为分类过程,定义模型输出为状态等级,采用C4.5决策树算法构建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利用决策树模型为白箱模型的特点进行知识获取,从模型中提取变压器关键状态量和关键评估规则。以某地市级供电公司实际数据开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构建分类性能较好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并且能够完成知识获取工作。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方法。考虑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的特殊情况并选择了对应状态量。针对线路状态量数量远多于变压器的情况,考虑随机森林在高维特征处理能力上比单一决策树更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模型。以某地市级供电公司的架空输电线路数据展开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能够构建分类效果较好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方法和风险评估方法。针对本体和二次回路选取了相应状态量,根据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工作采用综合评分法的特点,将其视为回归过程,定义模型输出为状态评分,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分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状态评分的继电保护设备风险评估方法。引入缺陷率-状态评分函数,得到由状态评分计算缺陷率的方法,建立了状态评分和风险评估的联系。实例分析部分以实际数据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分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采用本文风险评估方法举例分析继电保护设备的风险情况,证明了本文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的实用性。
王涛[7](2019)在《面向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作为输变电系统的枢纽设备,其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对于设备运行状态的评价结果,可以将其应用到后续检修决策和寿命预测当中,进而将传统的定期检修和事故后检修转变为状态检修模式,这是当前针对电气设备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选取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状态的准确评价作为研究内容,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针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本课题分析了常见评价指标特征量,并搜集指标量的运行、试验数据。由于指标数量的繁杂性,研究了其与故障类型的相关度,运用关联规则下的状态评价指标与故障类型的支持度作为确定关键评价指标的标准,筛选出评价的关键指标。其次,对关键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两种单一权重确定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变压器的复杂性,提出一种最小偏差拟合的方法对两种单一方法赋予的权重值进行综合,获得每类关键指标的组合权重。从而使赋予的权重值更具备客观性和准确性。最后,在建立评价模型的问题上,针对指标信息获取的有限性和边界等级的绝对性,采用一种基于正态云模型的评价方法。适当扩充指标数据,建立数据正态云,以及对状态边界等级模糊化,建立等级正态云。经过云模型扩展后的数据存在发生概率,故利用差异性的云滴发生的不同概率,获得状态指标数据与评价边界等级的关联度,进而求出评价矩阵。基于正态云模型及隶属函数的概念,确定设备评价等级,达到对运行状态的准确评价。通过对宁夏某330kV变电站主变的状态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关键指标进行合理赋权,以及应用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在状态评价中的准确性,并和其他方法对比,验证了其在该类问题中具有更好的普适性。
周瑜[8](2019)在《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对所有电力运行维护单位均是一项重大的检修工作,但就目前行业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电力运行维护单位均是将该项工作外包给相关检修企业完成,由于对检修工艺不熟悉,缺乏系统、完善的技术监督工作手段。特别是吊铁芯处理下节油箱,更换线圈等重要环节,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总结,可参考借鉴的经验极为有限。本文详细论述了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的必要性,并以某水电厂1号主变压器吊罩大修为例,从变压器吊罩大修前的准备、大修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大修后的试验、安健环风险分析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电力变压器现场检修的流程步骤、技术工艺控制、各项试验及风险评估。重点研究了 GIS设备的拆装工艺、防止绝缘受潮的方法、旧线圈拆除及铁芯修复的工艺控制、新线圈的检查、现场套装线圈工艺的控制等内容。该工程实例充分展现了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取得的成果,成功解决了铁芯夹件表面油漆导致夹件连接螺栓垫片因通流不良而烧溶、过热等一系列问题,将铁芯接地方式由并联改为了串联,消除变压器以后运行中可能出现铁芯级间油道短路造成大环流影响。本文可作为一本系统的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的作业指导书,对电力运行维护单位进行此项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彭斌[9](2019)在《变压器绝缘电阻的测试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不同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数据统计,阐述了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的基本原理。分析绝缘材料及干燥工艺对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的影响,绝缘电阻测试标准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变压器绝缘电阻的吸收比、极化指数的量化。
邓行行[10](2019)在《525kV变压器节能及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变压器作为电力网络中的关键设备,降低变压器的损耗,减少能量损失,对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变压器损耗、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525 kV节能变压器,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计算,结合试验研究验证了所设计的节能变压器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对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目前变压器绕组的要求、形式及适用范围;对变压器空载损耗中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及附加损耗进行分析,基于其经验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损耗的影响因素;对变压器有载损耗中的基本铜耗、绕组涡流损耗、环流损耗和结构件杂散损耗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不同损耗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恰当的措施实现降损和节能变压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结合变压器设计计算流程,本文设计了525 kV单相三绕组自耦节能变压器。首先,给出了所设计节能变压器的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其次,本文对变压器空载损耗及有载损耗产生的主要部件:铁芯和线圈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在考虑变压器综合性能最优的前提下,从线圈绕制及铁芯制造两个方面给出了变压器的主要工艺措施;最后,本文对所设计的525 kV节能变压器的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通过短路电流、电场强度及冲击电压分析计算,以及地磁感应电流影响分析,验证所设计变压器参数设计及整体结构的合理性。(3)525 kV节能变压器的性能验证,本文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所设计变压器的可靠性及经济性,设计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短路阻抗和短路损耗等多个测量试验,对所设计变压器参数进行测量;最后,通过与常规变压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所设计的525 kV节能变压器的性能能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其空载损耗和有载损耗都明显降低,相比于常规变压器,所设计的525 kV节能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了40.71%,有载损耗降低了18.79%。符合安全、可靠、经济要求,为后续节能变压器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二、浅谈变压器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变压器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DC的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多因子老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过程 |
1.1.2 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研究意义 |
1.2 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材料及老化失效分类 |
1.2.1 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材料种类及特性 |
1.2.2 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失效形式 |
1.3 油纸绝缘老化特性研究进展 |
1.3.1 油纸绝缘老化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1.3.2 油纸绝缘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研究现状 |
1.3.3 油纸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特性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油纸绝缘时域介电特征参量的表征方法研究 |
2.1 电介质极化理论基础 |
2.1.1 电介质的极化形式 |
2.1.2 油纸绝缘扩展德拜模型 |
2.2 极化和去极化电流法理论基础 |
2.3 基于PDC法的松弛极化强度和极化系数选取 |
2.4 油纸绝缘时域介电特征参量及提取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纸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的试验研究 |
3.1 试验样品与模型 |
3.1.1 变压器油与绝缘纸板 |
3.1.2 试样制备与预处理 |
3.2 多因子联合老化试验平台的搭建 |
3.2.1 老化试验平台搭建 |
3.2.2 老化试验方案设计 |
3.3 极化和去极化电流测试系统 |
3.3.1 高压直流激励源 |
3.3.2 微电流信号采集系统 |
3.3.3 继电器控制模块 |
3.4 油纸绝缘老化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
3.4.1 聚合度测试方法 |
3.4.2 含水率测试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纸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时域介电特性分析 |
4.1 老化天数对油纸绝缘PDC曲线的影响规律 |
4.1.1 极化电流试验结果及分析 |
4.1.2 去极化电流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 老化因子对油纸绝缘PDC曲线的影响规律 |
4.3 理化参数测试结果及分析 |
4.3.1 绝缘纸板聚合度的变化规律 |
4.3.2 绝缘纸板中含水率变化规律 |
4.4 时域介电特征参量的选取及分析 |
4.4.1 电导率随老化状态的变化规律 |
4.4.2 绝缘电阻随老化状态的变化规律 |
4.4.3 极化指数和吸收比随老化状态的变化规律 |
4.5 测试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
4.5.1 测试温度对极化电流曲线的影响规律 |
4.5.2 温度对时域介电特征量影响的消除方法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换流变油纸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特性研究 |
5.1 基于松弛极化系数的油纸绝缘老化状态评估 |
5.2 老化因子对油纸绝缘老化速率的影响分析 |
5.2.1 聚合度损失累积动力学模型 |
5.2.2 不同老化因子油纸绝缘老化速率的量化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申请专利 |
致谢 |
(2)大型油纸绝缘变压器绝缘状态综合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油纸绝缘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油纸绝缘传统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油纸绝缘介电响应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2 不同厂家变压器传统预防性试验特征参数的演变规律 |
2.1 不同厂家变压器寿命特征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1.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特征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1.2 油中酸值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1.3 油击穿电压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1.4 油介质损耗因数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1.5 吸收比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1.6 极化指数数据变化规律分析 |
2.2 变压器运行时间与寿命特征数据的相关分析 |
2.3 小结 |
3 变压器绝缘频域介电响应特性 |
3.1 频域介电响应试验 |
3.1.1 基本原理 |
3.1.2 FDS测试仪器 |
3.2 介电响应测试方法的现场应用研究 |
3.2.1 不同接线方式测试结果对比 |
3.2.2 同一厂家测试结果对比 |
3.2.3 不同厂家测试结果对比 |
3.3 变压器的介电响应绝缘诊断评估方法 |
3.3.1 介电响应评估模型 |
3.3.2 现场变压器的介电响应特征参量分析 |
3.4 小结 |
4 综合电气、油化与介电响应的油纸绝缘设备状态评估 |
4.1 油纸绝缘设备状态评估思路 |
4.2 电气参量的评估算法 |
4.3 油化参量的评估算法 |
4.3.1 油中溶解气体的评估方式 |
4.3.2 油化学试验 |
4.4 介电响应的评估算法 |
4.5 油纸绝缘设备评估体系的建立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110kV变电站一次设备与电气试验现状分析 |
2.1 110kV变电站概况 |
2.1.1 变电站 |
2.1.2 110kV变电站的一次设备 |
2.2 一次设备的电气试验 |
2.3 当前变电一次设备电气试验存在的问题 |
2.3.1 工作质量方面的问题 |
2.3.2 安全方面的问题 |
第三章 11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的优化 |
3.1 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的主要内容 |
3.2 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优化的基本原则 |
3.3 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优化的内容 |
3.3.1 电气试验的质量管理优化 |
3.3.2 电气试验的安全管理优化 |
3.3.3 电气试验周期管理优化 |
3.3.4 测试数据异常处理 |
3.3.5 设备试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实施 |
第四章 实例研究与分析 |
4.1 电气试验实例概况 |
4.2 110kV电力变压器电气试验策略优化 |
4.2.1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的目标 |
4.2.2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各项试验步骤 |
4.2.3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质量控制 |
4.2.4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安全管理 |
4.2.5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电气试验实例 |
4.2.6 电气试验策略优化前后的试验数据对比 |
4.4 电气试验策略应用效果评价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技术的发展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方案研究 |
2.1 水泵电机概述 |
2.2 绝缘测试方案 |
2.2.1 绝缘电阻的概念 |
2.2.2 绝缘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
2.2.3 绝缘电阻的测量误差及数据拟合算法 |
2.2.4 影响绝缘电阻的因素 |
2.2.5 水泵电机绝缘电阻合格标准 |
2.2.6 水泵电机绝缘故障预测 |
2.3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3.1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3.2 电源模块设计 |
3.3 直流高压电源电路设计 |
3.3.1 高压电源方案选择 |
3.3.2 PWM产生电路 |
3.3.3 功率开关管选择 |
3.3.4 Buck变换器电路设计 |
3.3.5 半桥变换器电路设计 |
3.3.6 高频变压器设计 |
3.4 测量电路设计 |
3.5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3.6 A/D转换电路设计 |
3.7 通讯电路设计 |
3.8 主控制电路设计 |
3.9 按键电路设计 |
3.10 显示电路设计 |
3.11 报警电路设计 |
3.12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软件开发 |
4.1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软件整体设计 |
4.2 系统主程序开发 |
4.3 采样电阻自动切换模块开发 |
4.4 AD检测模块开发 |
4.5 按键模块开发 |
4.6 PWM脉宽调制模块开发 |
4.7 温度采集模块开发 |
4.8 RS485 通讯模块开发 |
4.9 报警模块开发 |
4.10 液晶显示模块开发 |
4.11 定时中断程序开发 |
4.12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上位机监控软件开发 |
5.1 上位机软件开发总体规划 |
5.2 上位机软件界面开发 |
5.3 上位机与485 通讯模块的连接 |
5.4 上位机与数据库的连接 |
5.5 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开发 |
5.6 上位机与下位机主要功能的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系统软件关键程序 |
B.1 系统下位机各模块关键程序 |
B.2 系统上位机关键程序 |
附录 C 系统硬件原理图 |
(5)一种基于高压高阻电桥的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测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量原理 |
2 测量系统仿真 |
3 测量结果分析 |
4 结论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价的基本概念 |
1.2.1 状态检修的概念 |
1.2.2 状态评估的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变压器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3.2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3.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
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理论 |
2.1 数据挖掘技术理论 |
2.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理论步骤 |
2.2.1 电力设备状态量的选择 |
2.2.2 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
2.2.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
2.2.4 模型性能评价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变压器状态评估 |
3.1 变压器状态量的选择 |
3.2 基于SMOTE算法的样本集生成 |
3.3 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的构建 |
3.3.1 算法的对比和选择 |
3.3.2 C4.5算法 |
3.4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知识获取 |
3.5 实例分析 |
3.5.1 样本集生成结果 |
3.5.2 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构建过程 |
3.5.3 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构建结果 |
3.5.4 变压器状态评估知识获取结果 |
3.5.5 变压器状态评估知识的应用 |
3.5.6 决策树模型性能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 |
4.1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量的选择 |
4.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模型 |
4.2.1 随机森林算法 |
4.2.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
4.2.3 随机森林的参数优化方法 |
4.3 实例分析 |
4.3.1 随机森林参数优化 |
4.3.2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模型构建 |
4.3.3 随机森林算法与决策树算法性能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 |
5.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量的选取 |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
5.3 继电保护设备风险评估理论 |
5.3.1 风险评估的定义 |
5.3.2 缺陷率的推算方法 |
5.3.3 风险后果的定义 |
5.3.4 风险的等级划分 |
5.4 实例分析 |
5.4.1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5.4.2 BP神经网络模型性能验证 |
5.4.3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率的计算 |
5.4.4 继电保护设备的风险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面向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2 变压器状态评价理论 |
2.1 变压器状态指标分析 |
2.1.1 油中溶解气体 |
2.1.2 绝缘油特性试验 |
2.1.3 电气试验 |
2.2 变压器状态评价流程 |
2.2.1 关键指标筛选方法 |
2.2.2 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
2.2.3 状态评价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确定变压器状态评价关键指标 |
3.1 状态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3.2 关联规则理论 |
3.2.1 关联规则 |
3.2.2 Apriori算法理论 |
3.3 指标量与故障类型的选取和分类 |
3.4 状态评价关键指标筛选 |
3.5 本章小结 |
4 关键状态指标的权重确定 |
4.1 单一权重的确定方法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熵值法 |
4.2 基于最小偏差确定组合权重 |
4.3 指标值归一化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云模型的变压器状态评价 |
5.1 基于云模型的状态评价理论 |
5.1.1 云的基本理论 |
5.1.2 云发生器 |
5.2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状态评价模型 |
5.2.1 状态指标的正态扩展 |
5.2.2 等级边界的正态扩展 |
5.2.3 正态云模型的关联度 |
5.2.4 计算评判矩阵 |
5.3 实例分析 |
5.3.1 变压器评价等级划分 |
5.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3.3 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2.2 变压器的结构 |
2.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
第三章 变压器吊罩大修前的准备 |
第四章 变压器大修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与研究 |
4.1 大型电力变压器附件的拆装及工艺控制 |
4.1.1 变压器外围关联设备拆除 |
4.1.2 变压器本体附件的拆除 |
4.1.3 变压器吊罩 |
4.1.4 变压器附件的回装 |
4.1.5 技术工艺控制 |
4.2 大型电力变压器短距离移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研究 |
4.2.1 施工前的准备 |
4.2.2 施工步骤 |
4.2.3 技术工艺控制 |
4.3 大型电力变压器吊罩大修过程中防止绝缘受潮的方法 |
4.3.1 抽真空注高纯氮气或干燥空气 |
4.3.2 热油喷淋 |
4.3.3 抽真空注油及热油循环 |
4.4 旧线圈拆除及铁芯修复工艺的控制与研究 |
4.4.1 旧线圈的拆除 |
4.4.2 铁芯修复 |
4.4.3 技术工艺控制 |
4.5 现场套装线圈工艺的控制与研究 |
4.5.1 线圈检查 |
4.5.2 线圈套装 |
4.5.3 镶矽(硅)钢片 |
4.5.4 引线恢复 |
4.5.5 技术工艺控制 |
第五章 变压器吊罩大修后的试验 |
5.1 常规性预防试验 |
5.1.1 试验目的 |
5.1.2 安全措施 |
5.1.3 试验内容及项目 |
5.2 油化试验 |
5.3 线圈变形试验 |
5.3.1 试验设备及引用标准 |
5.3.2 试验方法及接线 |
5.3.3 技术监督 |
5.3.4 试验结果判断 |
5.4 短路阻抗试验 |
5.4.1 试验设备及引用标准 |
5.4.2 试验方法及接线 |
5.4.3 技术监督 |
5.4.4 试验结果判断 |
5.5 长时感应耐压带局部放电试验 |
5.5.1 试验设备及引用标准 |
5.5.2 试验方法及接线 |
5.5.3 技术监督 |
5.5.4 试验结果判断 |
5.6 GIS系统主回路交流耐压试验 |
5.6.1 试验设备及引用标准 |
5.6.2 试验接线及方法 |
5.6.3 技术监督 |
5.7 变压器零起升压试验 |
5.7.1 必备条件 |
5.7.2 试验目的 |
5.7.3 试验前设备运行状态 |
5.7.4 试验步骤 |
5.8 变压器冲击合闸试验 |
5.8.1 必备条件 |
5.8.2 试验目的 |
5.8.3 试验前设备运行状态 |
5.8.4 试验步骤 |
第六章 安健环风险分析 |
6.1 通用安全措施 |
6.2 专项安全措施 |
6.3 事故应急处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变压器绝缘电阻的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 |
3 绝缘材料及干燥工艺发展对绝缘电阻测试的影响 |
5 结语 |
(10)525kV变压器节能及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变压器材料的改进 |
1.2.2 变压器结构的改进 |
1.2.3 变压器线圈排布的改进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变压器基本原理及损耗分析 |
2.1 自耦变压器电路分析 |
2.2 变压器绕组 |
2.2.1 变压器绕组的基本要求 |
2.2.2 变压器绕组基本形式及特点 |
2.3 变压器的损耗 |
2.3.1 空载损耗 |
2.3.2 有载损耗 |
2.4 本章小结 |
3 525 kV节能变压器设计 |
3.1 变压器设计计算过程 |
3.2 525 kV节能变压器设计 |
3.2.1 变压器总体结构 |
3.2.2 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
3.3 节能变压器主要部件设计及综合性能优化 |
3.3.1 铁芯设计及性能优化 |
3.3.2 绕组设计及性能优化 |
3.4 525 kV变压器性能计算与仿真分析 |
3.4.1 短路电流计算 |
3.4.2 电场强度计算与仿真分析 |
3.4.3 变压器冲击电压计算分析 |
3.4.4 变压器地磁感应电流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525 kV节能变压器试验分析 |
4.1 525 kV节能变压器试验分析 |
4.1.1 试验内容及遵循的标准 |
4.1.2 绕组电阻测量 |
4.1.3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吸收指数的测量 |
4.1.4 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的测量 |
4.1.5 短路阻抗和有载损耗的测量 |
4.2 性能比较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5.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浅谈变压器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DC的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多因子老化特性研究[D]. 程炜超.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2]大型油纸绝缘变压器绝缘状态综合评估技术研究[D]. 田楠.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分析与应用[D]. 何智鹏.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4]水泵电机绝缘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朱婧玮.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5]一种基于高压高阻电桥的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测量方法[J]. 沈剑韬,何益宏. 电气技术, 2019(08)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D]. 陈俊星.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面向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综合评价[D]. 王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吊罩大修工艺的研究[D]. 周瑜. 广西大学, 2019(06)
- [9]变压器绝缘电阻的测试分析[J]. 彭斌. 集成电路应用, 2019(05)
- [10]525kV变压器节能及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研究[D]. 邓行行. 重庆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