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妥善处理村级不良债务问题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程亚飞[1](2021)在《S市C镇村级债务成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谢元[2](2018)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村支书乡村治理研究 ——以苏南阳县花山片区为例》文中认为中国的乡村治理在经历了“县政绅治”“政社合一”“乡政村治”的发展阶段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多元共治”阶段。在此阶段,村支书有着重要的作用,既要把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又要尽可能满足群众多元的利益诉求,还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村支书“如何有效开展衔接与转换,使公权力、村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这篇论文最大的兴趣所在,也是主要的研究问题和思考起点。全文以社会治理转型为背景,以苏南阳县花山区域为田野研究单位,以该区域村支书的基层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分析视角,通过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文献法等方法收集资料,试图在中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在“类科层”制、村民自治与乡土社会的三元结构中,阐述以村支书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以期呈现基层社会治理运作的实然状态,揭示村支书在乡村治理中的行为方式与生存逻辑。转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转译的过程就是村支书开展治理的过程。文章重点展现了村支书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面对上级政府、村委会、一般村民、体制外精英和村庄的外部力量五类异质行动主体的转译过程,通过问题化、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四个阶段,针对完成上级考核任务与实现自身发展、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应对多元化的群众需求与消解的公共性、“精英俘获”与村庄公共利益、外界认同与村庄发展这五个转译的关键,借助各类资源、关系和策略,掌控治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拓展自身作为的空间,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扮演好“保护人”“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努力使各方在治理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从而构建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通过分析,文章认为当前乡村治理存在投入不足、治理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集体意识弱化、村民正向参与不足,群众意识淡薄、村干部行政化及官僚化现象突出,缺乏对村干部权力的监督、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及体制内精英队伍建设滞后,村级治理人力资源水平低下等问题。研究发现,面对治理困境,不同类型的村支书在实现乡村治理各异质行动者成功转译的背后有着共同的逻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元参与,让利益相关主体参与乡村治理,这是完成转译的前提条件;二是过程控制,通过设置“强制通行点”将各异质行动者进行联结,建立信任关联,达成共识,这是完成转译的关键环节;三是利益共享,通过整合相关利益,让各行动者实现自身目标,达到共赢,这是完成转译的最终目的。文章认为,对治理困境的破解主要应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其一,在治理体系上,要体现“四类作用”,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镇政府的主导作用、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其二,在运行体系上,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受,需主要注重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注重整合资源和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其三,在保障体系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和制度规范化,让乡村治理稳步而有活力的运行,需主要注重强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发挥好内生性制度作用和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三个方面。在村支书乡村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党建引领将是我国未来基层社会治理纵深发展的不竭动力,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更深刻地理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法。
贺天军[3](2016)在《浅议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财务管理应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村财乡管体制。重点建立八项财务制度:一是财务预决算制度,二是现金管理制度,三是开支审批制度,四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五是产品物资管理制度,六是民主理财制度,七是财务公开制度,八是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乡、村共管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要在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督管理机制。
赵玉静[4](2015)在《M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以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村民利益,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但近年来,M镇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在运行中存在种种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村级财务的管理需求,难以适应M镇现状。本文旨在研究改进M镇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并对M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首先,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定义、特征、内涵和关系进行阐述,以此来明确村级财务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分析,为本文打下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新时期现有的五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由五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发展历程、优势不足和适用条件来分析各个模式适用的情况,为解决问题提供实践基础。再次,本文通过对M镇及现行模式的介绍来发现M镇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于根据原因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根据问题的原因,结合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本文从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并构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配套机制,进行解决M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为M镇和类似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丁淼[5](2015)在《浅议农村财务规范管理》文中认为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农村工作的"晴雨表",也是区别干部好坏、班子强弱的"试金石"。笔者结合实际,围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推进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坚持问题导向,织密制度笼子制度是管理的章法,是管理的基础。当前,农村财务要围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三个关键的环节入手,以问题为导向,织密制度笼
韦宝英[6](2010)在《村级债务的特点、成因和对策研究 ——基于盐城亭湖新兴镇村级债务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发展农村的重要时期,村级债务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农村债务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兴办村级企业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村组织的收入来源、村级债务的债权人结构、债务的用途等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农业税费改革前,村级组织的收入主要靠三项提留,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债务来源主要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用途主要用于办企业、修道路、支付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和垫交税款等。而现在,从村组织的账目上可以看出,村组织的财权主要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补助以及“一事一议”筹措部分办公益事业的资金,在我国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道路、水电、村容村貌整治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债权人由金融部门变为了工程队,且呈增长的态势。虽然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新增债务的蔓延。过度的村级债务已成为村级组织运行的沉重包袱,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成了挑战。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盐城市亭湖新兴镇为例,通过收集资料、抽样调查等方法,对该地区新时期的村级债务的规模、结构、发展趋势、债务偿还能力以及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等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新时期下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得出当前村级债务形成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因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欠款、办企业的欠款、完成上级达标任务的欠款以及维持日常运转所需开支的欠款,制度原因主要有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以及农村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压力型”政府管理体制、村组织制度等存在缺陷造成村级债的产生,财政体制包括农村税制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农村财务管理不善则是导致村级债务的又一重要原因。对于化解村级债务的方法,首先分析样本地现有的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清缴力度,收回债权,偿还债务;盘活土地,利用土地补偿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偿还债务,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挖掘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潜在的化解措施,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化解债务的措施:首先要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债务;其次要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加大国家转移支付的能力,以帮助村组织化解村债。最后要强化村民自治,完善村委会职能,加强农村的财务管理,提高干部的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队伍,防止不良债务的发生。
王德成[7](2008)在《吉林省村债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在广大农村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渐深入,村级债务问题日显突出,村级债务沉重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根据财政部科研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专家估算,截至到2005年底全国村级债务总额高达4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成为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来看,庞大的村级债务包袱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吉林省村级债务十分沉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危机农村社会稳定、影响政府形象和农村干群关系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吉林省村级债务问题,对积极防范和治理村级债务风险、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村级债务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吉林省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化解和防范村级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以及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对村级债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主要是介绍村级债务形成的几个阶段和村级债务现状、形成原因、治理措施以及债务清偿的可选路径;第三部分对吉林省村级债务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介绍了吉林省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以及形成原因,最后说明沉重村级债务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危害;第四部分从几个方面对吉林省村级债务形成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对村级债务形成原因的分析,主要从村级债务来源、债务用途、清收债权、盘活集体资产等几个方面来提出化债办法。并提出通过建立涉农政策审查制度,建立乡村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面实行村级财务代理制度,由此来防范新增债务的发生。最后得出本论文的结论,第一,村级债务不只是局部地方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普遍问题,负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必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严重制约。第二,村级负债成因复杂,从实证角度和理论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第三,防范和化解债务,要出台分类化解债务政策规章、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政策性债务偿还机制、赋予村级组织相应财权实行债权债务重组、妥善处理农户个人负债等。同时,也要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涉农政策审查制度;建立乡村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面实行村级财务代理制度。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债务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崔国平[8](2008)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它反映了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非常重要。农村经济工作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科学、规范、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作支持。探索、设计、选择适合农村自身发展特点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不仅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反腐倡廉、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地位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不断壮大,农村财力不断增强,对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管理混乱问题已经成为了农村诸多矛盾的焦点。通过分析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现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剖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长期相对薄弱的原因,也有许多主观上的人为因素;既是现存条件下农村财务工作博弈参与者理性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官员晋升锦标赛下地方官员不遗余力、甚至是不惜违背相关法规和政策去追逐政绩和晋升机会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目前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和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对现行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作了系统的探索研究,这种探索与研究将有利于切实解决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创新;对加强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发挥集体经济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阐述了系统研究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从历史沿革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几种现行模式的含义、特点、优缺点、适用条件等均有所不同,它们的选用及实施对促进当地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变农村财会管理薄弱的现状均发挥了程度不同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设计、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再加上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大,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一味强调“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式方式来推进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更不实际。影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提高农村会计管理模式设计与选择的科学性。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分析了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选择,首先,运用博弈理论从囚徒困境出发分析了农村会计舞弊行为模型的构建,对村委会提供信息的博弈、村委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村财会人员实施会计舞弊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得出现有农村财会管理体制决定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充分有效发挥、是农村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根源之所在,研究创新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将是解决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混乱的根本途径。然后,运用“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财会管理模式设计与选择的制度性影响因素。通过对实务中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成功范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应充分考虑到官员晋升锦标赛对农村财会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在农村财会管理模式的设计上尽量趋于科学,通过加强农村财务监管与审计、提高农村财会工作的独立性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官员晋升锦标赛对农村财会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上,绝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农村财会管理模式,并提出几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建议进一步推广。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理顺农村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堵塞集体资产流失的漏洞,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地位,对现代农业、和谐社会、绿色农业等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刘静[9](2007)在《陕西农村村级债务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沉重的村级债务已成为制约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困扰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村级债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对陕西省L县进行实地调查为基础,采用个案分析法,在对村级债务的规模、结构、成因以及化解措施的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为理论归纳与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以农村村级债务为分析视角,构建了一个系统分析框架,这对于目前村级债务研究零散和非系统的现状将是一个很好的改善。而且,本文的研究对于村级债务成因的分析、防范和化解路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村级债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值得借鉴的几个共同特征,并从村级债务形成的几个主要阶段、现状、成因、治理措施、债务清偿的可选路径等几个方面概括了国内的研究进展情况。文章在对村级组织和村级债务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村级债务调查的总体情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全国以及陕西村级债务情况,并根据实地调研资料,对调查区域的经济状况、债务规模和结构、债务成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沉重债务的影响和危害,指出村级债务不只是局部地方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普遍问题,负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必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严重制约。文章分析了村级债务的理论成因,指出存在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层次主体错位、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缺陷、配套制度变迁相对滞后、代理问题催生债务、基层政府的“诺斯悖论”。文章介绍了陕西村级债务化解的具体实践,并采用福利经济学的效用分析框架,针对村级债务受益对象的不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债务的相应措施建议,指出要出台分类化解债务政策规章、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政策性债务偿还机制、赋予村级组织相应财权、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实行债权债务重组、妥善处理农户个人负债等。同时,也要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精简基层政权、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文章在得出几点结论的同时,也确定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一,村级组织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些公共管理职能应以什么样形式的收入来保证。第二,如何完善农村干部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克服干部行为的短期化。
丰紫娟,陈文霞[10](2007)在《化解村级债务浅见》文中研究指明村级债务沉重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积累时间长,成因复杂。有些村被沉重的债务所累,无力发展经济和公益事业,有的甚至导致基层组织运转困难,干部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下面针对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及化解办法,提出几点看法。
二、关于妥善处理村级不良债务问题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妥善处理村级不良债务问题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村支书乡村治理研究 ——以苏南阳县花山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1. 乡村治理环境: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的转变 |
2. 群众需求:从“物质文化”向“美好生活”的转变 |
3. 村干部角色:从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变 |
4. 基层组织职能: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 |
二、问题意识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意义 |
三、研究设计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
一、基层治理相关理论研究回顾 |
1. 社会治理理论研究 |
2. 村民自治理论研究 |
3. 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研究 |
4. 现有研究评析 |
二、行动者网络理论 |
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2.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相关核心概念 |
3.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应用意义 |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1.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 花山乡村治理的行动者 |
3. 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的必经之点 |
第三章 花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形态 |
一、地域空间结构 |
二、经济结构变迁与转型 |
三、社区集体记忆 |
1. 宗法关系与宗族观念 |
2. 地方的文化印记 |
3. 强关系、弱关系的社会表达 |
第四章 花山乡村治理的核心行动者 |
一、作为核心行动者的村支书 |
1. 村支书的总体情况 |
2. 村支书的权与责 |
3. 村支书核心行动者地位的取得 |
二、花山的村支书 |
1. 花山村支书的基本情况 |
2. 花山村支书的特点分析 |
三、村支书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大事小事烦心事 |
1. 矛盾协调 |
2. 领任务 |
3. 布置工作 |
4. 开展党员活动 |
第五章 “办理差使”与自身发展——面对上级政府的转译 |
一、“类科层”的管理体制 |
1. 组织管理 |
2. 资金管理 |
3. 任务分解 |
二、办理差使中的策略行为 |
1. “跑”取项目:“便民服务”品牌的创建 |
2. 打“擦边球”:民生实事的办理 |
3. “亮点工程”:道路和路灯项目的实施 |
三、干事是否有“奔头” |
1. 经济动机 |
2. 政治动机 |
3. 社会动机 |
第六章 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面对村委会的转译 |
一、“乡政村治”背景下的村委会 |
1. 村委会的发展历程 |
2. 村委会的主要职能 |
3. 村支书与村委会的关系 |
二、凝聚村委会合力 |
1. 重塑权威:严管村委会班子成员 |
2. 规范行为:再造村务流程 |
3. 激发能动性:制定考核激励办法 |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相统一 |
1. 公共事务的全过程参与 |
2. 制度约束下的村民自治 |
3. 村民身边的基层协商民主 |
第七章 多元化的需求与消解的公共性——面对一般村民的转译 |
一、一般村民的需求表达 |
1. 花山村民基本需求的现状分析 |
2. 冲突过程中的需求应对:一起安置房分房事件的始末 |
3. 民生小项目的需求满足:民生微实事的尝试 |
二、困难群体的精准扶贫 |
1. 困难群体的识别 |
2. 用好村内资源精准扶贫 |
3. 巧借外部资源精准扶贫 |
三、淡化的公共意识 |
1. 农民的行动逻辑 |
2. 乡村公共意识的现状 |
3. 消解公共意识的应对:抗洪抢险实例透析 |
四、被侵蚀的公共利益 |
1. 乡村秩序的变迁 |
2. 公共规则的解体 |
3.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一起打孔事件的反思 |
第八章 “精英俘获”与村庄公共利益——面对体制外精英的转译 |
一、缺失的体制外精英 |
1. 体制外精英的流向:从多元精英到“边缘精英” |
2. 体制外精英缺失的现实表达 |
二、企业老板的情感回馈 |
1. 企业老板的行为逻辑:“公”“共”“私”的有效结合 |
2. 企业老板在乡村发展中的策略行为 |
3. 相处:情感回馈与自我提升 |
三、“法律爱好者”的“双向”利益表达 |
1. “法律爱好者”的生存之道:文化资本的转化 |
2. “法律爱好者”的社会影响 |
3. 相处:互惠共赢还是零和博弈? |
四、“混混”与项目 |
1. “混混”的变迁 |
2. “混混”在项目实施中的行为表达 |
3. 相处:选择性“失语”还是强化正式权力? |
第九章 外界认同与村庄发展——面对村庄外部力量的转译 |
一、特色乡村迎客来 |
1. 打造特色村的价值所在 |
2. 游客对村庄的向往 |
3. 村庄因游客而改变 |
二、乡贤的现代价值 |
1. 乡贤的历史作用 |
2. 乡贤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实践价值 |
3. 营造尊重乡贤的文化氛围 |
三、一位外来投资者的“创业经” |
1. 创业的缘起 |
2. 创业之路 |
3. 外来投资者与乡村秩序再造 |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
一、乡村治理的困境 |
二、乡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
三、村支书乡村治理的转译逻辑 |
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附录1: 深度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附录2: 入村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3: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表 |
附录4: 2016年度民生幸福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5: 加强村(社区)书记规范管理若干规定 |
附录6: 关于加强对镇管干部外出的管理办法 |
附录7: 越镇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及奖惩办法 |
附录8: 2016年Q村村民组长考核细则 |
致谢 |
(3)浅议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坚持问题导向,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
2 加强民主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财务“阳光行动” |
2.1 坚持决策民主化 |
2.2 切实加强民主管理 |
2.3 全面推行财务公开 |
3 全面推行村财乡管体制 |
3.1 要建立乡、村共管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
3.2 要建立村级债务监督管理机制 |
3.3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
(4)M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以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村级财务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 村级财务管理及其管理模式 |
2.1.1 村级财务管理 |
2.1.2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
2.1.3 村级财务管理与其管理模式的关系 |
2.2 村级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系统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内部控制理论 |
2.2.4 集权与分权理论 |
第三章 现有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3.1 现有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
3.1.1 独立式财务管理模式 |
3.1.2 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 |
3.1.3 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式财务管理模式 |
3.1.4 农村会计代理制模式 |
3.1.5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 |
3.2 现有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M镇村级财务管理模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M镇及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现状 |
4.1.1 M镇概状及村级财务现状 |
4.1.2 M镇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现状 |
4.2 M镇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
4.2.1 村级财务管理核算存在的问题 |
4.2.2 村级财务管理分配存在的问题 |
4.2.3 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存在的问题 |
4.2.4 村级财务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
4.3 M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
4.3.2 现有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不合适 |
4.3.3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
4.3.4 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 |
第五章 M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规范核算及控制行为 |
5.1.1 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实行总则 |
5.1.2 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整体管理体系 |
5.1.3 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人员职责 |
5.1.4 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财务管理内容 |
5.2 构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健全计划与监督工作 |
5.2.1 民主理财 |
5.2.2 财务审批 |
5.2.3 财务审计 |
5.2.4 财务公开 |
5.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与控制 |
5.3.1 组织机构建设 |
5.3.2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浅议农村财务规范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问题导向,织密制度笼子 |
二、强化民主管理,推行阳光财务 |
三、立足改革发展,创新管理机制 |
(6)村级债务的特点、成因和对策研究 ——基于盐城亭湖新兴镇村级债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线路图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村级债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对村级债务的研究内容和现状 |
2.1.1 地方公共债务管理相关研究 |
2.1.2 国外地方公共债务管理模式 |
2.1.3 国外控制债务的例子 |
2.2 国内对村级债务的研究内容和现状 |
2.2.1 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 |
2.2.2 村级债务的化解措施 |
2.3 本文相关概念的确定 |
2.3.1 村级债务主体的确定 |
2.3.2 村级组织概念的确定 |
2.3.3 村级债务概念的确定 |
第三章 新兴镇村级债务情况调查分析 |
3.1 新兴镇村级债务的规模大 |
3.2 新兴镇村级债务构成复杂 |
3.2.1 债务用途结构 |
3.2.2 新增债务来源结构 |
3.3 债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3.4 缺乏偿还债务的能力 |
3.5 债务与经济活动呈正相关 |
3.6 新兴镇在新时期下村级债务特点的变动情况 |
3.6.1 债务用途结构上的变化 |
3.6.2 债权人结构上的变化 |
3.7 目前村级债务问题带来的影响 |
3.7.1 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
3.7.2 影响农村建设的长效性 |
3.7.3 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
3.7.4 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
第四章 新兴镇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分析 |
4.1 村级债务形成的直接原因 |
4.1.1 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欠款 |
4.1.2 办企业的欠款 |
4.1.3 完成上级任务的欠款 |
4.1.4 日常运转开支欠款 |
4.2 村级债务产生的制度原因分析 |
4.2.1 行政管理体制 |
4.2.2 农村经济财政体制 |
4.2.3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五章 村级债务的化解措施分析 |
5.1 新兴镇村级债务化解情况分析 |
5.2 新兴镇化解村级债务的潜在措施分析 |
5.2.1 回收债权或债权债务抵冲化债 |
5.2.2 利用“一事一议”机制 |
5.2.3 调整借款利息 |
5.2.4 加大规模经济发展的力度 |
5.2.5 严控开支、坚决制止新的不良村债的发生 |
5.3 化解村级债务的政策措施分析 |
5.3.1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
5.3.2 建立地方财政体系 完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加大国家转移支付 |
5.3.3 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完善村委会职能 |
5.3.4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吉林省村债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村级债务研究现状 |
2.1 村级债务形成的几个主要阶段 |
2.2 村级债务的现状 |
2.3 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 |
2.4 村级债务的治理措施 |
2.5 债务清偿的可选路径 |
第三章 吉林省村级债务情况调查分析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2 吉林省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 |
3.3 吉林省村级债务的成因 |
3.4 村级债务带来的问题 |
第四章 村级债务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 |
4.1 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层级主体错位 |
4.2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
4.3 配套制度变迁相对滞后 |
4.4 代理问题催生债务 |
4.5 基层政府的“诺斯悖论” |
第五章 化解和防范吉林省村级债务的对策建议 |
5.1 化解吉林省村级债务的对策 |
5.2 防范新增债务发生的措施 |
第六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 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8)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5 本文的内容结构体系 |
1.6 本文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 |
2.1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
2.2 改革开发后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3 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评介(上) |
3.1 “村财村管”模式 |
3.2 农村会计委派制 |
3.3 本章总结 |
4 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评介(下) |
4.1 “农村会计代理制”模式 |
4.2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模式 |
4.3 其他几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
4.4 本章总结 |
5 影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分析 |
5.1 宏观因素 |
5.2 农村自身因素 |
5.3 本章总结 |
6 博弈、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农村财会管理模式 |
6.1 博弈论与农村财会管理模式 |
6.2 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与农村财会管理模式 |
6.3 本章总结 |
7 案例分析 |
7.1 “村账乡(镇)双代管”模式的典型案例—肥城市农村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研究 |
7.2 “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案例分析—潍坊市农村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研究 |
7.3 传统“村财村管”模式案例分析—军屯村财务管理混乱案例研究 |
7.4 本章总结 |
8 对策研究及主要结论 |
8.1 对策研究 |
8.2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9)陕西农村村级债务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基本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村级债务研究现状述评 |
2.1 村级债务形成的几个主要阶段 |
2.2 村级债务的现状 |
2.3 村级债务的成因 |
2.4 村级债务的治理措施 |
2.5 债务清偿的可选路径 |
2.6 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农村村级债务问题研究 |
3 村级债务情况的调查分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村级组织 |
3.1.2 村级债务 |
3.2 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 |
3.2.1 全国村级债务情况 |
3.2.2 陕西村级债务情况 |
3.3 调查区域的债务状况 |
3.3.1 调查区域的经济状况 |
3.3.2 调查区域债务规模和结构 |
3.3.3 债务成因的调查分析 |
3.4 沉重债务的影响及危害 |
4 村级债务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 |
4.1 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层级主体错位 |
4.2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
4.3 配套制度变迁相对滞后 |
4.4 代理问题催生债务 |
4.5 基层政府的“诺斯悖论” |
5 防范与化解村级债务的路径选择 |
5.1 陕西村级债务化解的具体实践 |
5.2 基于受益对象的防范和化解债务对策建议 |
5.2.1 受益对象为上级政府的债务化解对策 |
5.2.2 受益对象为“政绩”干部的债务化解对策 |
5.2.3 受益对象为村组企业的债务化解对策 |
5.2.4 受益对象为当地村民的债务化解对策 |
5.3 防范和化解债务的配套措施 |
5.3.1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
5.3.2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
5.3.3 精简基层政权 |
5.3.4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
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 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妥善处理村级不良债务问题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S市C镇村级债务成因与对策研究[D]. 程亚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村支书乡村治理研究 ——以苏南阳县花山片区为例[D]. 谢元. 南京大学, 2018(02)
- [3]浅议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J]. 贺天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34)
- [4]M镇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以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为视角[D]. 赵玉静. 长安大学, 2015(03)
- [5]浅议农村财务规范管理[J]. 丁淼. 农村财务会计, 2015(10)
- [6]村级债务的特点、成因和对策研究 ——基于盐城亭湖新兴镇村级债务的调查[D]. 韦宝英.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7]吉林省村债务问题研究[D]. 王德成.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 [8]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D]. 崔国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9]陕西农村村级债务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D]. 刘静. 西北大学, 2007(04)
- [10]化解村级债务浅见[J]. 丰紫娟,陈文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