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一、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智敏[1](2021)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通过调控MMP9和VEGF-C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中国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有95%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国食管鳞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生存率的“两高一低”的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改进和突破,食管鳞癌的治疗方式日益多样,但仍未能明显提高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探索更具有诊断和治疗意义的靶标仍是食管鳞癌研究的热点方向。我们前期在食管鳞癌蛋白D-2质谱分析中发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蛋白在食管鳞癌中表达降低,但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未明确。方法:1.通过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检测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组学分析。2.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1RA在8对食管鳞癌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6对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IL-1RA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探索IL-1RA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3.运用慢病毒过表达技术构建食管鳞癌IL-1RA过表达的稳转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验证IL-1RA过表达效果。4.通过CCK8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IL-1RA过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裸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研究IL-1RA过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淋巴管成环、淋巴管迁移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IL-1RA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5.通过全转录组测序结合GO功能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检测IL-1RA表达改变对食管鳞癌基因的转录的影响,并预测其具体机制。6.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1RA对食管鳞癌细胞PI3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NF-κB、p-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2、MMP9和MMP13)的影响;通过和ELISA实验检测IL-1RA对淋巴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A/B/C/D、HIF-1α和COX-2)表达和分泌的影响;7.通过MMP9回补实验验证IL-1RA通过调控MMP9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EMT进展;8.通过Anakinra给药实验评估Anakinra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效应。结果:1.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及生物数据库数据均提示IL-1R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降低。2.临床组织验证结果显示IL-1RA表达降低与食管鳞癌较差的临床分期、阳性淋巴结转移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裸鼠功能实验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L-1RA过表达后,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均受抑制。4.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IL-1RA能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食管鳞癌EMT进展。5.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IL-1RA能通过PI3K/NF-κB通路抑制VEGF-C的基因的转录,进而抑制EVGF-C的表达和分泌,抑制肿瘤诱导的淋巴管生成。6.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药物Anakinra能在裸鼠体内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管生成,进而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转移。结论:1.IL-1R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降低,且其降低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负相关。2.IL-1RA能通过调控MMP9的介导EMT进程和受PI3K/NF-κB/VEGF-C调控的淋巴管生成抑制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3.Anakinra能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是食管鳞癌治疗的有效药物。

方凌凌[2](2021)在《LAMC1及PLAU调控微环境中CAF的活化及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管癌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五年生存率约15%-25%。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食管鳞癌占食管癌90%以上,也是我国的特色癌症。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放化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耐药、复发、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促进肿瘤增殖、抑制肿瘤凋亡以及引起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主要由各种细胞,比如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因子等组成。细胞间可通过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重塑ECM、促血管形成、促肿瘤增殖、转移、复发等。在ESCC中,CAF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比如IL-6、CXCL1、PAI-1、HGF等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耐药及转移等。和肿瘤细胞类似,CAF也具有异质性,并影响其对肿瘤的作用。比如胃肠道肿瘤中的促肿瘤CAF与抑肿瘤CAF;如胰腺导管癌中有炎性CAF与肌性CAF。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不仅直接对肿瘤细胞有双重作用,而且TGFβ可以调控CAF的异质性,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首先,我们探索肿瘤细胞内受TGFβ调控,同时参与TME中细胞间信号分子及相互作用的致癌基因。通过分析TCGA、GEO53625的ESCC组织测序数据,以及受TGFβ-1刺激与否的ESCC细胞系的测序数据,我们最后锁定层黏连蛋白γ1(laminin subunit gamma 1,LAMC1)。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在食管磷癌中LAMC1高表达,且影响患者预后。TGFβ通过SMAD4及SP1协同转录上调LAMC1的表达;体外功能实验也显示:LAMC1通过抑制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且通过激活Akt/NF-κB/MMP9,MMP14促进肿瘤细胞迁移。我们也发现并验证LAMC1可以通过激活NF-κB上调CXCL1的分泌。而肿瘤细胞分泌的CXCL1通过CXCR2/pSTAT3 促进炎性 CAF(inflammatory CAF,iCAF)的形成。iCAF 的上清又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综上所述,ES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我们期望找到不仅针对肿瘤细胞本身,同时也通过TME间接影响肿瘤细胞进展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首次揭示LAMC1在ESCC中的双重致癌机制:肿瘤细胞中受TGFβ上调的LAMC1不仅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也可通过上调CXCL1的分泌,促进炎性CAF转化来发挥致癌作用。这提示LAMC1可以成为ESCC的有力治疗靶点及预后标志物。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在肿瘤微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CAF的异质性则影响CAF的促进或抑制肿瘤效果。同时,CAF的异质性可以被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比如肿瘤细胞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影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Plasminogen Activator,Urokinase,PLAU)系统通过蛋白水解系统、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趋化因子活化等途径介导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多种生物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很多报道证实PLAU在多种肿瘤中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复发等生物进展过程。我们探索PLAU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功能,及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对CAF异质性的影响。我们发现PLAU在ESCC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可以作为ESCC的预后标记物。通过构建敲降或过表达PLAU食管鳞癌细胞株,并进行功能、RNA测序、验证等实验,我们发现PLAU通过激活MAPK途径促进ESCC增殖及克隆形成,并通过上调Slug及MMP9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同时可以被Mekl/2抑制剂U0126回溯。另外,我们在体外原代培养并鉴定了CAF细胞,再通过肿瘤细胞与CAF共培养、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CAF、以及重组PLAU因子刺激CAF等实验方法,结合转录组测序,细胞因子检测,及PCR验证,我们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促进CAF向炎性CAF转化。且PLAU通过uPAR/Akt/NF-KB途径促进炎性CAF分泌IL8。受刺激后CAF分泌的IL8再反过来促进肿瘤细胞中PLAU的高表达,进一步促进ESCC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总之,PLAU不仅是ESCC的预后标记物,通过c-raf/Mek/Erk/Slug/MMP9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而且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促进炎性CAF形成,发挥促肿瘤作用,同时炎性CAF分泌的IL8又反过来上调肿瘤细胞PLAU的表达。

张彦收[3](2021)在《LRG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并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同样为乳腺癌,每年发病人数约为30.4万。因此,对于乳腺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目前医学领域工作的重点。当前,随着乳腺癌治疗模式的进步和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取得了巨大突破。然而,乳腺癌耐药后出现的复发、转移仍然是困扰临床的难题之一。因此,研究乳腺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机制,探寻新的治疗途径和靶点对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1,LRG1)是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家族蛋白成员,也是最早被发现的含有LRR结构的蛋白。人LRG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含有2810个碱基对,包括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第一个外显子含43个碱基对,第二个外显子含1737个碱基对,共编码347个氨基酸残基。前35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31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单个肽链。因其定位的染色体区域同时存在数个编码中性粒细胞颗粒酶的基因,并且LRG1在人类MPD和HL-60细胞嗜中性分化过程中上调,而在HL-60细胞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下调,早期研究认为LRG1可能是中性粒细胞早期分化的一种标志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LRG1的其它功能逐渐被发现:LRG1不仅参与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黏附及发育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研究显示LRG1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血液、脑脊液、外泌体中异常表达,并且可以作为部分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记物。当前研究发现,LRG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和异常血管生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LRG1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的作用逐渐被大家重视。然而,LRG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LRG1在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如外泌体中LRG1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有关;肝癌组织中LRG1表达较正常组织下调,体外实验显示LRG1对肝癌细胞增殖没有影响;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LRG1表达升高程度与肿瘤分期相关。LRG1在不同肿瘤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积极探索之中。越来越多研究提示LRG1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但是,LRG1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分三部分对LRG1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肿瘤中LRG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一步法检测了33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LRG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分析LRG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第三部分: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LRG1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乳腺癌MD-MB-231细胞LRG1基因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探讨LRG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一部分LRG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RG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基于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http://www.tcga.org/)中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RNA-seq的测序结果,使用TIMER2.0在线工具(https://cistrome.shinyapps.io/timer/)分析LRG1mRNA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人类蛋白质图谱图像(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中(https://www.proteinatlas.org)中获取LRG1蛋白在不同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基于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http://kmplot.com/analysis)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资料,分析不同肿瘤中LRG1mRNA的表达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之间的关系,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结果:1.LRG1mRNA在乳腺浸润癌(breast invasive carcinoma,BRCA)(1097例)、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533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515例)、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545例)、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HCA)(501例)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分析The Human Protein Atlas(https://www.proteinatlas.org)数据库中LRG1蛋白在BRCA、KIRC、LUAD、UCEC、TH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RG1蛋白在此五种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分析LRG1mRNA在BRCA不同亚型中表达情况。566例Luminal型乳腺癌中LRG1表达量为37.462(9.930-74.197),高于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P<0.01)。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分析显示,1646例淋巴结阳性患者组LRG1mRNA表达量高于2415例淋巴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7例粘液腺癌中LRG1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它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混合型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生存数据,LRG1mRNA的表达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OS无明显关系(均P>0.05),但在Basal-like亚型中,LRG1的表达与OS显着相关,LRG1表达低的乳腺癌患者OS较好(HR=3.12,95%CI=1.54-6.29,P<0.001)。4.在KIRC中,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LRG1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Ⅳ期患者LRG1的表达量显着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呈现同样趋势,组织学分化3级患者组LRG1表达量显着高于1、2级(P<0.01)。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530例KIRC患者的OS及RFS数据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67例LRG1高表达组患者OS低于163例低表达组,LRG1mRNA的表达与OS显着相关(HR=1.71,95%CI=1.18-2.47,P=0.0042)。LRG1mRNA的表达与RFS关系与OS一致,LRG1高表达组患者RFS低于低表达组(HR=3.57,95%CI=1.26-9.87,P=0.0089)。在肾乳头状细胞癌(kidney renal papillary cell carcinoma,KIRP)数据中,同样发现LRG1mRNA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OS及RFS,高表达组患者OS及RFS均差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显着性(OS:HR=2.19,95%CI=1.2-4.01,P=0.0091;RFS:HR=5.32,95%CI=1.2-22.54,P=0.011)。5.LUAD组织中LRG1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组织。在正常肺组织中,LRG1mRNA中位表达量为25.277(20.394-30.683),在LUAD组织中表达量为35.431(20.538-53.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503例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和52例正常组织的数据,发现LRG1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LUSC(26.701 vs 11.612,P<0.001)。LRG1mRNA在LUAD和LUSC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在LUAD组,222例LRG1高表达组患者OS低于282例低表达组,LRG1mRNA表达与OS显着相关(HR=1.34,95%CI=1-1.8,P=0.045)。6.LRG1mRNA在UCEC组织中表达量为24.37(10.368-48.392),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10.072,2.357-14.296),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LRG1mRNA在UCEC中呈现高表达,但与年龄、临床分期、月经状态及预后无显着相关性。7.LRG1mRNA在THCA中的表达量随着淋巴结转移个数的增多而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在预后方面,261例LRG1高表达组患者OS优于241例低表达组,且具有显着性差异(HR=0.11,95%CI=0.02-0.48,P=0.00035)。结论:1.LRG1mRNA及蛋白在BRCA、KIRC、LUAD、UCEC及THCA中表达显着上调,LRG1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Luminal型乳腺癌中LRG1mRNA表达量高于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LRG1与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的OS呈负相关。3.KIRC中LRG1mRNA的表达可以预测OS及RFS,LRG1表达与OS、RFS呈负相关。4.LRG1mRNA在LUAD中表达上调,LRG1高表达提示患者OS较差。5.LRG1mRNA在UCEC中表达上调,但与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显着相关性。6.LRG1mRNA在THCA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与OS呈显着正相关。第二部分乳腺癌组织中LRG1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LRG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一步法检测33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LRG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LRG1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LRG1蛋白在原发性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在33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58.48%(193例)患者LRG1呈阳性表达。LRG1着色部位主要位于细胞质,阳性信号表现为褐色颗粒状外观。2.LRG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0-3个淋巴结转移组LRG1阳性表达128例,阴性表达121例,阳性表达率51.41%;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组LRG1阳性表达65例,阴性表达16例,阳性表达率80.25%,两组间LRG1阳性表达率存在显着性差异(χ2=20.939,P<0.001)。LRG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负荷呈正相关,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多,LRG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Ⅰ-Ⅱ期患者组LRG1阳性表达124例,阴性表达125例,阳性表达率62.96%;Ⅲ期组LRG1阳性表达69例,阴性表达12例,阳性表达率85.19%。两组间LRG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0,P<0.001)。LRG1的表达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随着疾病的进展,LRG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3.LRG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DFS(disease-free survival,DFS)、OS的关系。33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9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80例患者死亡。LRG1阳性表达组72个月的DFS为61.14%(118/193),阴性表达组DFS为87.59%(120/137),两组间DFS存在显着差异(χ2=27.123,P<0.001)。72个月OS与DFS结果相似,共出现80例死亡事件,总体人群72个月OS为75.76%。LRG1阳性表达组72个月的OS为66.32%(128/193);LRG1阴性组为89.05%(122/137),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χ2=22.864,P<0.001)。4.影响DFS及OS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显示LRG1表达、TNM病理分期和分子亚型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月经状态与DFS、OS无显着相关性(P>0.05)。LRG1表达、TNM病理分期和分子亚型对DFS的风险比分别为2.090、3.214和1.796;对于OS的风险比分别是2.112、2.628和1.755。结论:1.乳腺癌LRG1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无关。2.乳腺癌LRG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随着淋巴结转移个数的增多,LRG1的阳性表达显着升高。3.乳腺癌LRG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TNM分期相关,分期越晚,LRG1的阳性表达越高。4.LRG1蛋白的表达、TNM病理分期和分子亚型是影响乳腺癌D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LRG1表达水平与DFS、OS呈负相关。第三部分LRG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验证乳腺癌细胞系中LRG1的表达是否与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一致,为LRG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主要应用了RNA干扰技术、RT-PCR、Western-blot技术和细胞划痕实验等方法,观察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LRG1的表达情况,抑制LRG1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MDA-MB-231、MCF-7及SK-BR-3细胞中LRG1mRNA的表达。在三种不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及SK-BR-3)中,LRG1mRNA表达水平差别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细胞中LRG1mRNA的相对表达量(0.1260±0.0070),较MDA-MB-231细胞(0.1103±0.0081)、SK-BR-3细胞(0.0703±0.0027)相对表达量显着增高。2.MDA-MB-231、MCF-7及SK-BR-3细胞中LRG1蛋白的表达。在三种不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及SK-BR-3中,LRG1蛋白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细胞中LR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最高(10.9510±0.6721),显着高于MDA-MB-231(7.8492±0.1327)、SK-BR-3细胞(4.3906±0.1914)。3.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乳腺癌MD-MB-231细胞LRG1基因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检测转染成功后MDA-MB-231细胞中LRG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组(MDA-MB-231-Si)中LRG1蛋白表达量(0.4105±0.1906)较对照组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量(0.8295±0.129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转染成功后,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在24h、48h、72h和96h后450 nm处OD值。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转染组(MDA-MB-231-Si)增殖率明显低于转染阴性对照组(MDA-MB-231-NC)及对照组(MDA-MB-231),提示LRG1表达抑制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5.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组细胞(MDA-MB-231、MDA-MB-231-NC及MDA-MB-231-Si)细胞的迁移能力。划痕0小时测得的划痕区面积:对照组细胞(MDA-MB-231)、转染组细胞(MDA-MB-231-Si)、转染阴性对照组细胞(MDA-MB-231-NC)分别为:15.054±0.122,14.679±0.142,13.407±0.112。划痕24小时后测得的划痕区面积分别为:6.714±0.131,9.559±0.122,5.217±0.132。面积缩小的比值依次为:55.40%,34.88%,61.08%。乳腺癌MDA-MB-231-Si细胞在划痕24小时后的迁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DA-MB-231)、转染阴性对照组(MDA-MB-231-NC),差异有显着性(P<0.05)。6.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组(MDA-MB-231-Si)穿膜细胞数少于转染阴性对照组(MDA-MB-231-NC)及对照组(MDA-MB-231),提示LRG1表达抑制后,细胞侵袭能力下降。结论:1.MCF-7细胞中LRG1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MDA-MB-231细胞、SK-BR-3细胞相对表达量显着增高。2.MCF-7细胞中LRG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较MDA-MB-231细胞、SK-BR-3细胞显着增高。3.si-RNA干扰LRG1表达后可减弱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郄鹏[4](2021)在《SPRY4-IT1影响食管鳞癌的转移及其作为三野淋巴结清扫标志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癌(E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七,死亡率在第六位。与欧美国家不同,食管鳞癌在我国常见,腺癌非常少见,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大多数食管鳞癌患者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率,总体5年生存率约20%。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在治疗中至关重要,而且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非编码转录是人类基因转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链非编码RNA是非编码RNA的一种亚型,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最近,有证据表明lncRNA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例如:LncRNA 91H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表型,lncRNA XIST促进膀胱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但是,目前研究lncRNA在食管鳞癌进展中作用的报道很少。lncRNA在ESCC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LncRNA SPRY4-IT1是一种新的lncRNA,在一些恶性肿瘤中被发现异常表达,并具有致癌基因的功能,然而,其在ESCC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lncRNA SPRY4-IT1在ESCC组织中异常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了lncRNA SPRY4-IT1作为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第一部分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目的:1.研究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共92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及成对的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cm)。所有患者均于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及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行R0食管癌切除术。原发癌组织和成对的癌旁非癌组织在切除后立即冷冻在液氮中,然后保存在-80℃深低温冰箱,以保存RNA。以上标本采集前均未接受相关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中药治疗。92对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PCR实验,以分析SPRY4-IT1的表达情况。结果:1.SPRY4-IT1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SPRY4-IT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92对组织。结果表明,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86.9%的病例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根据相对SPRY4-IT1表达的中位数将92例ESCC患者分为两组。SPRY4-IT1高表达与肿瘤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或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P>0.05)。这些观察结果表明SPRY4-IT1表达的增加与ESCC的进展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SPRY4-IT1表达水平高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SPRY4-IT1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ESCC患者总生存率显着相关。SPRY4-IT1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ESCC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结果表明,ESCC患者中,SPRY4-IT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之一。小结:1.本研究对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SPRY4-IT1在食管癌患者中异常高表达,这提示SPRY4-IT1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发现的生物标志物之一。2.SPRY4-IT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表明SPRY4-IT1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病过程,并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第二部分SPRY4-IT1调控ABCA1的实验研究目的:明确lncRNA SPRY4-IT1对食管鳞癌发生、转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lncRNA SPRY4-IT1是否通过对ABCA1的调控,导致胞内胆固醇含量和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最终影响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方法: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均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研究所保留并传代;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仪等预测SPRY4-IT1的下游靶基因。检测食管癌样本中ABCA1的表达水平,并将ABCA1过表达质粒与SPRY4-IT1mimics共转染TE-1细胞,CCK-8试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它们对细胞增殖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结果提示SPRY4-IT1呈上调表达,ABCA1也表达增高;食管癌组织中ABCA1与SPRY4-IT1的表达大致协同相关。双荧光素酶法、q RT-PC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SPRY4-IT1与ABCA1的3`-UTR位点结合。转染SPRY4-IT1 mimics后,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转染SPRY4-IT1 inhibitor后,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减低。小结:SPRY4-IT1与ABCA1基因的3`-UTR靶向互补结合,存在信号通路调控关系。SPRY4-IT1通过增强ABCA1的表达,而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第三部分SPRY4-IT1作为3野淋巴结清扫受益人群评判指标的研究目的:1.研究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生存的相关性;2.研究lncRNA SPRY4-IT1与ESCC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指导最适合ESCC的淋巴结清扫策略。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省人民医院行R0食管切除术的92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PRY4-IT1的表达,并分析SPRY4-IT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性质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发现,SPRY4-IT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阶段相关,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肿瘤位置和淋巴结复发无关。进一步分析SPRY4-IT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现其表达水平升高与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升高相关。根据随访结果,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风险与SPRY4-IT1表达水平无显着相关性。小结:本实验结果支持了SPRY4-IT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相关的假设,它在指导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三野淋巴结清扫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未来还需要前瞻性大样本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一结论。

马晓丽[5](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侯晓贞[6](2021)在《PFN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五,其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且分布具有显着的地域差异。由于食管癌患者初诊时多数处于中晚期,另外治疗后的高转移率及高复发率,导致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Profilin 2(PFN2)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对肌动蛋白反应进行调节而影响细胞运动。研究发现PFN2与恶性肿瘤的增殖、凋亡、浸润及转移相关。生物信息学发现PFN2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PFN2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与食管癌的病理过程相关。因此,PFN2可能是食管癌治疗的一个靶向基因。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FN2的表达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及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细胞功能实验探讨人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中PFN2的作用,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相关基因靶点。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PFN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FN2蛋白的表达差异与此类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及生存期的关系。2.选取食管癌细胞株KYSE410和EC109,通过Lipo Gene TM2000 Plus Transfection Reagen脂质体包裹PFN2过表达质粒进行细胞的转染。3.转染后通过荧光检测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转染效率。4.采用CCK-8实验检测人食管癌细胞KYSE410和EC109的增殖能力。5.通过划痕实验评估在PFN2影响下这两个肿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6.基于小室侵袭实验研究其侵袭能力。结果1.IHC结果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FN2蛋白水平相对正常食管粘膜组织高表达(P<0.001)。2.PFN2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3.Kaplan-Meier曲线法及Cox单因素分析显示,PFN2高表达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具有更短的总生存期(P<0.05),p TNM分期也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4.重组质粒pc DNA3.1-PFN2转染后,KYSE410和EC109细胞中PFN2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均<0.05)。5.CCK-8实验说明PFN2可以促进KYSE410和EC109细胞的增殖能力(P均<0.05)。6.划痕实验的结果说明PFN2可以促进KYSE410和EC109细胞的迁移能力(P均<0.05)。7.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说明PFN2可以促进KYSE410和EC109细胞的侵袭能力(P均<0.01)。结论1.PFN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状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相关,高表达PFN2的患者具有更短的总生存期。提示PFN2可作为食管鳞癌潜在的分子预后指标。2.PFN2能够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这表明PFN2可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基因治疗的靶点。

王惠[7](2021)在《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食管癌为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新疆哈萨克族中食管癌发生率也有较多报道,本地区多以游牧为生,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水平较差,日常饮食单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较高的食管癌发生风险。了解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对于判断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完善分子病理学理论进行早期诊断,预测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并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及电话等方式跟踪调查,获得预后资料,分析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72例,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同时记录其术前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及通过电话和其他随访方法获得预后数据。术后3年内3月随访一次,到患者死亡日期为总的存活时间,至2020年年底。以寿命表法对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进行计算,Kaplan-Meier法分析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将随访截止死亡的患者记为死亡组,存活者(除外失访病例)记为生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术前资料7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升高19例、血小板计数(PLT)升高15例、D-二聚体升高23例、血脂水平升高35例、预后营养指数(PNI)低26例,磁共振成像显示T1WI轴位围绕管腔不均匀增厚,腔内狭窄不规整,T2WI环状高密度黏膜线不连续,DWI影像见肿物呈高密度,表观扩散系数(ADC)上可见低密度,ADC值范围为1.12~1.86×10-3mm2/s。2.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治疗情况行Lvor-lewis手术37例,经Mckeown手术35例,经现代二野或二野半淋巴结清扫清除胸腔内、腹腔与颈部两侧的淋巴结群。单纯接受手术治疗43例,术后予以辅助放化疗29例,适形调强放疗方案:1.8 Gy/次,1次/d,5次/周,共28次。化疗方案(均28天一周期)(1):紫杉醇+顺铂/奈达铂,放疗时2周期,同步放化疗后2周期。化疗方案(2):顺铂+氟尿嘧啶,放疗时2周期,同步放化疗后2周期。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ki-67、EGFR、Cyclin D1阳性表达分别46例、38例、59例。3.总生存时间分析以寿命表法评估随访所得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数据,在3年随访结束,共17例死亡,55例存活,其中4例未达随访终点,51例在随访结束时仍存活。食管鳞癌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0.57个月,均未达中位生存,其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42%、79.26%、62.50%。4.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72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41~72岁,平均(57.38±7.03)岁,肿瘤直径(3.91±0.74)cm,体质指数(BMI)(23.73±2.55)kg/m2,83.33%(60/72)的患者年龄<65岁,且有吸烟饮酒史、病变集中在食管中下段、肿瘤直径≤5 cm、组织学分型多为溃疡型、病理分型为鳞癌、低中分化、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以Ⅱ~Ⅲ期为主是其主要病理特征。5.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饮酒史、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神经侵犯、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食管憩室、术前FIB升高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而PNI、术后辅助治疗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以鳞癌、低中分化、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年龄、饮酒史、肿块直径>5 cm、低分化、神经侵犯、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食管憩室、术前FIB为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王兵[8](2021)在《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食管癌是全世界恶性肿瘤中发病和死亡排名前十之一的肿瘤,疾病早期诊断不易,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发现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在人类多种癌症中上调,被报道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MTDH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功能意义还不明晰。本研究拟探讨MTDH在ESCC组织和血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O等多种数据库筛选出人ES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MTDH及其与人ESCC中的共表达基因。2.公共数据库明确MTDH在食管癌组织中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并探索MTDH高低表达是否与患者临床特征有关联。3.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MTDH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的关系。4.将前期得到的差异基因应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MTDH在人体ESCC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5.公共数据库分析绘制蛋白共表达网络图和MicroRNA表达相关的热图。6.分析与信号通路、共表达蛋白网络的基因以及MicroRNA的相关性。7.应用QRT-PCR、免疫组化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ESCC患者的组织和血清的MTD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是否有关联。8.应用统计学中的Kaplan-Meier方法来分析MTDH的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并绘制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生存曲线。9.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SCC患者预后风险因素。10.分析其作为ESCC血清诊断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生信分析显示,MTDH是ESCC的差异表达基因,其在ESCC中显着上调,并且与肿瘤分期及预后生存相关,MTDH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比低表达患者的OS和DFS更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预测其参与肿瘤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及多项生物过程和功能,并与多种蛋白、MicroRNA相互联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ESCC组织中MTDH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患者的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均无关(P>0.05)。3.MTDH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为16.262±0.855个月,DFS为14.943±0.981个月;而MTDH阴性表达患者的OS为20.533±1.278个月,DFS为19.857±1.436个月;MTDH表达阳性者的OS(P=0.014)和DFS(P=0.029)均显着低于MTDH表达阴性者。单因素分析显示,MTDH表达(P=0.007)、T分期(P=0.013)、N分期(P=0.028)、M分期(P=0.041)和p TNM分期(P=0.016)显着影响了ESCC患者的预后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MTDH是独立影响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20)。4.ESCC患者血清中MTDH和SCC浓度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血清MTDH与患者的T分期、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且血清SCC与患者的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而与其它的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5.ESCC死亡组患者血清中MTDH浓度高于存活组患者(P<0.001)。6.ROC分析显示,MTDH单独检测、SCC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850、0.821和0.92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ESCC组织和血清中MTDH表达显着增高,表达的高低与ESCC的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p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MTDH的高表达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MTDH表达可能作为辅助诊断ESCC的生物标志物。2.MTDH在人体内可能参与肿瘤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及多项生物学过程和功能,并与多种蛋白、MicroRNA相互联系。3.MTDH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是ESCC诊断、治疗以及预测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刘攀[9](2020)在《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乙醛脱氢酶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71(G>A)和c12orf30(N-α-乙醛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767364(A>G)与食管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新疆地区食管癌患者哈萨克族65例,汉族62例;同一地区无肿瘤病史的正常人群对照哈萨克族75例,汉族50例。采用Taq Man等位基因鉴别技术检测研究对象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基因rs671位点和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rs671位点和rs4767364位点各基因型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ALDH2基因rs671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15%、40.00%、13.85%和68.00%、26.67%、5.33%,ALDH2基因rs671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rs671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84%、40.32%、4.84%和58.00%、38.00%、4.00%,rs671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38%、21.54%、3.08%和78.67%、18.67%、2.67%,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52%、32.26%、3.23%和66.00%、30.00%、4.00%,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LDH2基因rs671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预后均相关(P<0.05),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相关(P<0.05),与汉族食管癌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基因rs671(G>A)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及哈萨克族、汉族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均相关。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相关。通过对ALDH2基因、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得出,ALDH2基因的rs671位点在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中,以及在不同分级的BMI指数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在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中、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II+IV级人群中分布差异显着,经性别、诊断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因素调整后则无显着相关性。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ALDH2基因、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显示ALDH2基因rs671位点的AA基因型的放疗疗效与其他两个基因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余均与放射敏感性不相关。

罗文广[10](2020)在《MiR-155-5p和LncRNA H19在食管鳞癌细胞放射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食管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肿瘤排名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第九位和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全球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中国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和第四位。它有两个主要亚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这两种亚型在流行病学和生物学上是不同的。尽管EAC在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更为常见,但ESCC是全球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占食管癌的80%以上,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病例病理分型为鳞癌。食管癌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三大常规的治疗手段,目前外科手术是早期食管癌的确切治疗方法。然而食管癌早诊早治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为中晚期手术无法切除,此时根治性放化疗是其标准治疗方案。尽管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和新辅助/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一些有希望的结果,但该病的5年总生存率仍在15-25%之间,对放化疗尤其是放射治疗的抵抗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产生的电离辐射引起被照射细胞的DNA产生多种形式的损伤,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是主要的也是最致命的损伤形式。化疗药物是通过干扰细胞增殖过程中活跃的DNA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修饰或折叠或细胞骨架的形成等,选择性杀死增殖较为旺盛的肿瘤细胞。然而随着对治疗敏感的肿瘤细胞被杀伤后,对放化疗耐受的肿瘤细胞会继续存活并持续增殖导致肿瘤的复发。由于细胞中拥有高度保守的DNA损伤感应机制,对细胞毒性作用的应激调控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于放化疗耐受的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进一步了解影响肿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未来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提高其生存率。高通量转录组学研究表明70-90%的人类基因组序列都能得以转录,但是只有小于2%的基因组区域能够编码蛋白质,大部分的转录来源于成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基因区。作为非编码RNA中具有调控功能的两种主要类型,小 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其表达和功能异常直接参与多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通常通过与编码蛋白的mRNA3’-UTR(untranslated region,UTR)区发生序列特异性结合,继而引起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导致这些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下调。MiRNA参与了多条关键的信号传导途径,能改变肿瘤细胞的放化疗耐受性,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预测放化疗耐受性的分子标记。MiR-155-5p的异常表达在包括ESCC在内的多种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中表现为一种致癌特征。它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侵袭和迁移、肿瘤转移和复发。然而,关于其失调在放射和化疗抵抗中作用的报道却相互矛盾。例如,干扰miR-155-5p后会导致人表皮样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和电离辐射产生耐受性,也有不同的报道显示沉默miR-155-5p却显着提高了化疗药物和放疗的敏感性。因此,miR-155-5p在放射抵抗和药物抵抗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可能与肿瘤的类型有关。非编码RNA家族的另一个重要成员是长度超过200bp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长链非编码RNA与mRNA拥有类似的结构,大部分也有5’端帽子结构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巴,甚至也可以被剪接。长链非编码RNA H19是最早被发现的LncRNA之一,它能与miRNA和功能蛋白质相结合,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并能通过影响Wnt/β-catenin和血管生成等信号通路的活性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表达失调的H19在膀胱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起致癌或抑癌作用。据报道H19与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有关,在肝癌细胞的放射/化疗耐药改变中起到一定作用,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和促进干细胞特性等相关。鉴于目前对miR-155-5p和LncRNA H19与ESCC细胞放射耐受性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在此项目中,我们系统地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分别阐明这两种类型非编码RNA和其下游基因在ESCC细胞放射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第一部分DNA甲基化调控的miR-155-5p通过下调MAP3K10影响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研究目的1.研究miR-155-5p在E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放化疗耐受性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miR-155-5p介导ESCC细胞放射耐受中的DNA损伤修复机制。2.研究ESCC细胞miR-155-5p宿主基因上游CpG岛区域甲基化水平及其对miR-155-5p转录的调控。3.揭示ESCC细胞中miR-155-5p的下游靶基因在调控ES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和放化疗耐受性中的作用以及其激活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确立miR-155-5p在ESC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RT-qPCR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六株ESCC细胞系中miR-155-5p的表达水平和放射耐受性。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亚硫酸氢盐处理后PCR测序(bisulfite conversion sequencing,BSP)的方法检测miR-155-5p基因上游CpG岛中DNA甲基化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155-5p下游基因和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mimic/antagomir,siRNA/过表达载体转染确立miR-155-5p及其下游靶基因MAP3K10对食管鳞癌细胞系放化疗敏感性、侵袭、转移和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立miR-155-5p对MAP3K10的直接靶向作用和二者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1.TCGA分析发现miR-155-5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着降低。2.MiR-155-5p在ESCC细胞系中差异表达,且与细胞对放射的耐受性正相关。使用mimic提高细胞中miR-155-5p的表达水平,细胞经射线处理后的存活率相较于对照组显着升高;反之使用antagomir 下调细胞中miR-155-5p的表达水平,细胞经射线处理后的存活率相较于对照组显着降低,说明miR-155-5p的表达可以增强ESCC细胞对于射线的耐受性。3.提高(或降低)miR-155-5p的水平后,辐射后细胞中γH2AX的蛋白水平随时间延长快速(或缓慢)下降,Ku80蛋白水平快速(或缓慢)上升,而不影响Rad51蛋白的水平,说明miR-155-5p通过上调Ku80激活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提高 DSB 修复速率。4.此外,mimic转染提高细胞中miR-155-5p表达后,促进了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以及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而antagomir转染下调细胞中miR-155-5p表达后,抑制了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以及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5.BSP检测miR-155-5p基因上游CpG岛的DNA甲基化状态,发现DNA甲基化水平与miR-155-5p的表达呈负相关。使用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处理高甲基化的细胞后,细胞中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miR-155-5p的表达升高,证实了 miR-155-5p基因的转录受到了 DNA甲基化的负调控。6.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Array芯片分析,我们筛选出MAP3K10是miR-155-5p的下游基因。进一步western blot实验显示,MAP3K10的表达水平与miR-155-5p负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55-5p可以直接结合 MAP3K10 3’-UTR,证实了 MAP3K10 是 miR-155-5p 的靶基因。7.使用siRNA敲低MAP3K10后引起了和mimic转染类似的表型,使用过表达载体提高MAP3K10后引起了和拮抗剂转染类似的表型。抑制MAP3K10使细胞中JNK信号活性降低,过表达MAP3K10使JNK信号活性上调,说明miR-155-5p通过下调MAP3K10影响JNK信号通路的活性。结 论本研究表明受DNA甲基化负调控的miR-155-5p增强了 ESCC细胞对放射和化疗药物的抵抗,促进了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更高效的DNA损伤修复。MiR-155-5p通过靶向下调MAP3K10抑制JNK信号通路对ESCC细胞的放化疗耐受和增殖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ESCC个体化放化疗的疗效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指标。第二部分 敲低LncRNA H19上调miR-22靶向下调WNT1抑制食管鳞癌放射耐受性研究目的1.研究ESCC细胞经辐射后建立的放射耐受株的增殖、迁移能力和干细胞特性的改变。2.探讨LncRNAH19对ESCC细胞放射耐受性及其他细胞学行为的影响。3.揭示ESCC细胞放射耐受机制中LncRNAH19的下游基因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starBase分析H19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Oncomine数据库用于进一步验证H19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之间的关系。利用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ESCC患者的总生存率。用X射线反复照射建立ESCC耐受细胞系KYSE-150R。通过克隆存活分析检测细胞的放射耐受性。通过MTS分析获得光密度值来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和成球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和干细胞特性。通过RT-qPCR检测细胞中H19、miR-22-3p和WNT1的表达水平,用siRNA转染敲低H19分析其表达水平与miR-22-3p和WNT1表达的关系。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立miR-22-3p对WNT1的直接靶向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改变细胞中H19和miR-22-3p表达水平后WNT1及其下游因子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水平。研究结果1.根据在线数据库starBase以及Oncomine和KM plotter数据库显示H19在ESCC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2.建立了放射耐受细胞系KYSE-150R。克隆存活分析显示KYSE-150的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KYSE-150R细胞,MTS分析显示KYSE-150R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KYSE150细胞;Transwell和成球实验显示KYSE-150R细胞较KYSE150细胞的迁移能力提高,球体形成能力增强:KYSE-150R细胞的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3.RT-qPCR显示H19在KYSE-150R细胞中较KYSE-150细胞中明显上调;在KYSE-150R细胞中敲低H19后,细胞对辐射的耐受性降低,增殖速率变慢、迁移能力减弱以及细胞成球能力降低;敲低H19后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水平降低。4.与KYSE-150细胞相比较,KYSE-150R细胞中miR-22-3p的表达下调,而WNT1表达上调;敲低KYSE-150R细胞中H19的表达,miR-22-3p的表达水平上调,WNT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WNT1下游因子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水平下降,Wnt通路的活性受到抑制。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22-3p可以直接结合WNT1 3’-UTR;在KYSE-150R细胞中转染miR-22-3p后,相较于转染NC组WNT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下调,WNT1下游因子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水平下降,过表达miR-22-3p靶向下调WNT1的表达,抑制Wnt通路的活性。结 论本研究表明在辐射耐受细胞中,敲低LncRNAH19通过上调miR-22-3p的表达靶向下调WNT1,抑制Wnt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ESCC细胞的放射耐受性、增殖、迁移和干细胞特性。本研究为抑制ESCC的放射耐受性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通过调控MMP9和VEGF-C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三 主要试剂配方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食管鳞癌组织差异基因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IL-1R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IL-1RA通过阻断IL-1α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迁移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IL-1RA在肿瘤诱导的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Anakinra对食管鳞癌治疗效应的探索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方法
    5.4 结果
    5.5 讨论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炎症与肿瘤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2)LAMC1及PLAU调控微环境中CAF的活化及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受TGFβ上调的LAMC1通过NF-κB/CXCL1/STAT3促进炎性CAF形成并促进食管鳞癌进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一、实验试剂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溶液配制
    实验方法
        一、食管鳞癌组织标本的收集和组织芯片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评分
        三、食管鳞癌细胞系和MRC-5和CAF培养
        四、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五、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六、共培养系统
        七、细胞总RNA的提取
        八、RT-qPCR检测mRNA的表达
        九、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
        十、构建稳转敲降及过表达细胞系
        十一、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
        十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十三、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
        十四、RNA测序
        十五、细胞功能试验
        十六、动物实验
        十七、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
        一、筛选被TGFβ1正向调控且参与肿瘤微环境细胞间作用的致癌基因LAMC1,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
        1.1 食管鳞癌中TGFβ1正向调控基因
        1.2 参与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互作的基因
        1.3 LAM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
        1.4 LAMC1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二、TGFβ1诱导LAMC1的表达
        2.1 LAMC1受TGFβ1的上调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2.2 LAMC1受TGFβ1/SMAD4及SP1通路直接调控
        三、LAMC1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3.1 LAMC1促进体外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3.2 LAMC1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小鼠皮下成瘤能力
        四、LAMC1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4.1 LAMC1在体外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4.2 LAMC1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小鼠肺定植能力
        五、LAMC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下游机制
        5.1 RNA-seq
        5.2 在食管鳞癌中LAMC1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5.3 LAMC1通过促进Akt/NF-κB /MMP9-MMP14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5.4 LAMC1通过NF-κB/caspase9-caspase3-caspase PARP cascade抑制凋亡,促进增殖
        六、LAMC1通过NF-κB促进肿瘤细胞分泌CXCL1
        6.1 LAMC1促进CXCL1的分泌
        6.2 LAMC1通过促进NF-κB激活转录调控CXCL1
        七、LAMC1通过分泌CXCL1促进炎性CAF形成
        7.1 RNA-seq结果提示LMAC1通过分泌CXCL1促进炎性CAF形成
        7.2 shLAMC1肿瘤细胞与CAF细胞共培养验证
        7.3 shLAMC1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与CAF细胞共培养验证
        7.4 人重组CXCL1因子促进炎性CAF形成
        八、CXCL1通过CXCR2/STAT3通路促进炎性CAF形成
        8.1 shLAMC1肿瘤细胞与CAF细胞共培养提示炎性CAF内CXCR2/STAT3激活
        8.2 shLAMC1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与CAF细胞共培养提示炎性CAF内CXCR2/STAT3激活
        8.3 人重组CXCL1因子通过CXCR2/STAT3通路促进炎性CAF形成
        九、CXCL1激活的炎性CAF促进食管鳞癌增殖、迁移
        9.1 体外CAF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提示CXCL1激活的炎性CAF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
        9.2 体内CXCL1预处理CAF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皮下成瘤能力及MMP9高表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LAU通过uPAR/Akt/NF-κB/IL8通路促进CAF向炎性CAF转化并促进食管鳞癌进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一、实验试剂(与第一部分不同的如下)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溶液配制
    实验方法
        一、食管鳞癌组织标本的收集和组织芯片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评分
        三、细胞培养
        四、构建稳转敲降及过表达PLAU细胞株
        五、原代培养CAF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F
        六、收集条件培养基(Conditional medium,CM)
        七、构建共培养体系
        八、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RT-qPCR)
        九、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
        十、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
        十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十二、RNA测序
        十三、细胞增殖实验
        十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十五、细胞迁移实验
        十六、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十七、肺定植实验
        十八、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
        一、PLAU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1.1 PLAU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患者预后差
        1.2 PLAU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二、PLAU在体内外促进食管鳞癌细增殖及肿瘤生长
        2.1 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敲降PLAU细胞系
        2.2 PLAU促进体外食管鳞癌细胞克隆形成及增殖
        2.3 PLAU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
        三、PLAU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3.1 PLAU在体外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3.2 PLAU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小鼠肺定植能力
        四、PLAU通过MAPK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
        4.1 RNA-seq
        4.2 食管鳞癌中PLAU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4.3 PLAU通过MAPK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
        五、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CAF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5.1 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的CAF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5.2 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后的CAF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5.3 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的CAF促进肿瘤的皮下成瘤能力
        六、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促进炎性CAF形成
        6.1 RNA-seq提示肿瘤细胞分泌PLAU促进炎性CAF形成
        6.2 RT-qPCR及CAF条件培养基蛋白芯片结果验证
        七、肿瘤细胞分泌PLAU活化的炎性CAF分泌IL8
        7.1 重组PLAU刺激CAF分泌IL8
        7.2 过表达PLAU肿瘤细胞与CAF共培养验证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CAF分泌IL8
        7.3 PLAU通过uPAR/Akt/NF-κB促进炎性CAF分泌IL8
        八、炎性CAF分泌IL8促进肿瘤细胞PLAU表达
        8.1 重组PLAU活化的CAF反过来促进肿瘤细胞内PLAU的表达
        8.2 IL8上调PLAU的表达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异质性及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LRG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LRG1 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乳腺癌组织中LRG1 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LRG1 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LRG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SPRY4-IT1影响食管鳞癌的转移及其作为三野淋巴结清扫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lncRNA SPRY4-IT1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PRY4-IT1 调控ABCA1 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PRY4-IT1 作为3 野淋巴结清扫受益人群评判指标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细胞系及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PFN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PFN2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PFN2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FN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式
    1.3 临床资料收集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基线资料及病理特点
    2.2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术前资料
    2.3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相关情况
    2.4 总生存时间分析
    2.5 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
    3.2 食管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3.3 食管癌的生存情况分析
    3.4 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分析
4 结论
5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学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8)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食管鳞状细胞癌确诊标准
        1.2.2 食管鳞癌位置分类标准(见表 1)
        1.2.3 食管癌TNM分期标准(见表 2)
        1.2.4 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见表 3)
        1.2.5 食管鳞癌的病理TNM分期(pTNM)预后分组(见表 4)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实验试剂耗材及相关仪器
        1.5.1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见表 5)
        1.5.2 实验主要仪器(见表 6)
    1.6 实验方法
        1.6.1 资料的统计与收集
        1.6.2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1.6.3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1.6.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1.6.5 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1.8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结果
    2.1 基于公共数据库探索 MTDH 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
        2.1.1 聚类分析筛选食管鳞癌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
        2.1.2 MTDH 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2.1.3 食管癌中 MTDH 的表达差异水平
        2.1.4 MTDH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2.1.5 基于公共数据库对 MTDH 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2.1.6 食管鳞癌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
        2.1.7 蛋白互作分析结果
        2.1.8 MTDH 与富集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中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1.9 MTDH与MicroRNA相关性分析结果
    2.2 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2.1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在 m 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2.2.2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2.2.2.1 免疫组化的结果
        2.2.2.2 MTDH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2.2.3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
        2.2.2.4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COX回归分析
    2.3 MTDH在食管鳞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2.3.1 食管鳞癌组和健康体检组的一般资料
        2.3.2 食管鳞癌组和健康体检组中血清MTDH和 SCC水平的比较
        2.3.3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MTDH和 SC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4 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清MTDH、SCC水平的比较
        2.3.5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 MTDH、SCC 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知情同意书
综述 RNA结合蛋白MTDH在消化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ALDH2 基因rs671、C12orf30 基因rs4767364 多态性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中的分布情况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随访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ALDH2 基因、C12orf30 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ALDH2 基因、C12orf30 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MiR-155-5p和LncRNA H19在食管鳞癌细胞放射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DNA甲基化调控的miR-155-5p通过下调MAP3K10影响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敲低LncRNA H19上调miR-22靶向下调WNT1抑制食管鳞癌放射耐受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四、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通过调控MMP9和VEGF-C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研究[D]. 沈智敏.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LAMC1及PLAU调控微环境中CAF的活化及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方凌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LRG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张彦收.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SPRY4-IT1影响食管鳞癌的转移及其作为三野淋巴结清扫标志物的研究[D]. 郄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6]PFN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D]. 侯晓贞.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D]. 王惠.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 王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D]. 刘攀.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10]MiR-155-5p和LncRNA H19在食管鳞癌细胞放射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罗文广. 山东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