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

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

一、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赵翔[2](2018)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属性,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对正在树立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具有深刻影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充分说明,当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形成共识,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更为精彩、更为便捷、更为广泛、更深入人心、更外化于行,是本文选题的初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实践意义又具有理论属性。由于当今学界对“路径”一词的诠释尚未达成一致,故本文首先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这一概念做了梳理与界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范畴中,“路径”一词的含义是联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体到学校教育路径是指课堂教育路径、校园文化活动路径、党团组织活动路径和社会实践路径等。这些路径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上的整体把握与核心要素的规律性总结”。我们把这种路径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路径。狭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包含在广义路径中,比广义路径更加具体,表现为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本文所研究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特指狭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途径。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以及当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在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基本理论清晰准确的把握下,针对当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路径依赖、路径错位、路径虚化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优化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路径合力与路径保障,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全文除导论、结语外,共五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新媒体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内涵。本文研究中的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新技术而产生的所有媒介形式:既包括网络媒体、移动智能媒体、也包括传统媒体运用新技术以及与新媒体融合而发展的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指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将新媒体融入到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从新媒体的视角去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式、方法和手段。其既具有工具性、目标导向性和实践性特性,又具有新思维、新视野、新实践的特点。第二章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同时借鉴了接受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介环境学中的相关知识。本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第三章阐述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章先总结了从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到新媒体的四个阶段中的媒体演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发展演化。接着对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传统媒体路径与新媒体路径的各自特征,指出前者的特征主要为单一媒体传播特征、线性传播特征和大众传播特征,后者的特征主要为融合传播特征、非线性传播特征和个性化传播特征。二者的共性体现在演进性、可控性、呈现力三点,二者差异性体现在交互性、创新性、开放性与共享性四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工具价值、教育技术价值、教育应用价值。第四章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本章首先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增强师生之间交互亲密度三方面,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成效予以肯定。接下来从路径依赖、路径错位、路径虚化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存在的问题。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一些教育者在教育路径的实施上存在“拿来主义”和“经验主义”;路径错位表现为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造成教育方式错位与教育方法低效;路径虚化表现为教育形式游戏化、教育内容肤浅化、教育主体责任感的弱化。最后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三个原因:首先是教育者自身素质欠缺包括思想认识不足、媒介素养不高、创新力不够等,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特征转变,包括学习目的多元、学习渠道广泛以及学习方式混合;最后是对新媒体运用存在客观制约因素,包括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师资培训不到位,缺少相关制度的支持与保障。第五章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部分首先确定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的四个原则: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主动传播与引导选择相结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这些原则下,提出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建设思路:一方面要将新媒体更好的融入到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另一方面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用新路径推进新媒体教育合力发展。根据上述建设思路,制定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拓展方案:优化拓展理论教育路径,以微课、翻转课堂、慕课为教育途径,以主导式教育、建构式教育、混合式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优化拓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宣传路径,以微信、微博、虚拟社区、VR技术为教育途径,采用交互式、协作式、共享式与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优化拓展教育管理路径,通过校园网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育应用软件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方面,提出要形成网络教学和教育资源中心合力、形成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载体合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合力。最后,从加强新媒体物质保障、教师队伍保障、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和组织保障几个方面阐述了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的保障措施。

米娜[3](2016)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人民日报》转型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学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迅猛论长,使得中国报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压力与机遇共存的关键时论,《人民论报》应如何把握机遇,转变观念,革新体制?这是人民论报社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人民论报》传统新闻生产模式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而根据这些问题,从观念、技术、内容、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变革措施,论望对我国党报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融媒时代,《人民论报》为迎合媒介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主动融入新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其在融合转型之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新媒体发展与报社传统新闻作学模式的矛盾。二、传统新闻理念与受众阅读习惯转变的矛盾。三、传统管理体制机制与报社融合发展需求的矛盾。针对这些发展难题,人民论报社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树立推动报学融合发展的观念和意识。二、利用最新技术助力报学融合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人民论报》开通法人微博@人民论报,主动融入手机客户端,创建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等举动,对推动人民论报社的融合进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内容拓展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人民论报》利用多媒介资源的融合优势,实现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一体的多媒体工作方式,从而提高新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论善报社转型的体制和机制。《人民论报》通过不断论善管理和服务,有效提升了报社团队的整体质量。《人民论报》的转型路径,对我国党报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指指意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技术上,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实现“渠道融合”。内容上,坚持“内容为王”,注重新闻产品深度性、可读性。组织上,党报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党报的组织结构转型。思想上,树立融合意识,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党报工作作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技能,勇于争做全能型记作,为党报的华丽“转身”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李文明,吕福玉[4](2013)在《网络出版产业化内容建设与优化路径》文中指出网络出版的产业化发展,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大有关"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精神,将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相对于科技教育界关于大师级人才培养的"钱学森之问",有关网络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愿景,足以称为出版印刷界的"王选遗愿"。我国网络出版产业化内容建设的基本途径,在于寻求现实困境的实质性突破、实施网络出版的资本化经营、构建网络出版的虚拟产业组织、优化网络出版的技术路径。

杨丹丹[5](2013)在《长沙电视台数字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83年国家提出“四级办电视”的理念,城市电视台开始兴起。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城市电视台飞速发展并成为广电行业中数目最为庞大的队伍,市一级的城市电视台多达至600多家。20世纪末,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使电视媒体及电视生态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于覆盖范围、技术、资源有限,人才相对匮乏但又具有自身优势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沙是国内电视最为发达、竞争异常激烈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身处于此的长沙广播电视台在发展数字电视,搭建网络平台,探索媒介融合以及进行数字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本文通过对长沙广播电视台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期望能够以此为个案,探讨城市电视台的未来发展之路。笔者在对长沙电视政法频道、经贸频道、女性频道等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其电视频道在数字化发展中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分析数字化改革对其电视内容生产和运营所带来的影响与变革,并针对其利弊对长沙广播电视台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指出,数字化发展导致长沙台电视节目生产走向制播分离、碎片化和受众化生产趋势,在内容运营上则强化了全媒体运营、平台化运营、多点运营和多元化运营。总体来说,长沙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革还处于不断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本文从再造节目生产管理方式、加强台网互动、加强跨地域合作、发展互动传播方式等方面对其提出了发展建议。

郑杨硕[6](2013)在《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信息交互设计方式入手,以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为研究背景,探寻信息交互设计方式在演进中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本质特点,以及对于社会发展所体现出的巨大影响。从社会历史形态的演进为视角进行信息交互设计的理论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综合、深刻地把握信息交互设计的发展规律与脉络,并对当代的信息交互设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启示。本文重点研究三个部分:一、在跨学科的基础上,认识与拓展了设计学视野下的信息交互设计概念及内涵,更加明晰了信息交互设计构成体系以及本质特征;二、构建了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思维模型,从“境-人-技-物”四个维度展开了对于社会语境、用户心理需求、信息技术、信息交互方式的研究;三、以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思维模型在各个社会历史形态的存在与应用形式为研究对象,从演进之角度予以深刻剖析与实证,探讨信息交互设计方式与社会历史形态发展之间的对应性关系转化过程。本文的创新点表现在以信息交互设计概念及构成体系为理论支点,构建了“境-人-技-物”四维度的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思维模型。本文认为,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研究目标在于洞察“境-人-技-物”在一定社会性语境中的整体关系,协调与平衡四个模型组成元素之间的系统转换过程,重建信息交互设计之内外因素的不同视角,进而为人们创造更加合理的信息交互方式以及更加愉悦的用户情感体验。本文的研究思路在于,透过社会历史形态发展演进的角度,追溯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源头,探讨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内在发展规律与外在表现形式,剖析当代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设计方法、设计案例、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及设计过程,并展望信息交互设计方式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内容既有信息交互设计方式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存在的时空性描述,又有对于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思维模型“境-人-技-物”之整体与个体联系与转换过程的关注,真正地将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的发展进程与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演进过程融为一体,通过审视社会历史形态的发展逻辑与规律,探索信息交互设计方式演进的原理与本质。以“境-人-技-物”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思维模型出发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研究,不仅是对于社会历史形态演进过程的系统性思考,更是在多维、立体的研究思路下实现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理论创新。

姜帅[7](2012)在《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在传播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媒介融合正如火如荼。媒介融合不仅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等几大产业在内容生产、网络传输、产品终端三个维度横向聚合,这些产业原有的纵向一体化结构逐步演化为横向一体化结构。媒介融合带来的这场产业革命对报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媒介融合使报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报业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报纸的技术环境、受众资源、媒介制度和媒介竞争均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致使报纸的未来发展日益艰难,传统报业面临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锐减,年轻读者不断流失等困境。另一方面,内容融合、传输平台融合和终端融合的实现,给报业的转型和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思路。传统报业要牢牢把握这次媒介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着手进行转型发展,实现涅盘重生。具体而言,在内容上,传统报业不仅要适应内容融合的要求,建立联合编辑部,进行内容生产流程再造,而且应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内容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报业数据库,以降低报业生产成本,实现信息价值增值。在渠道上,报业首先要对现有的渠道进行整合,实施立体渠道战略,通过立体式渠道对信息进行传播和售卖。在报业的立体渠道战略中,对网络渠道的开拓是重要的一环,报纸必须和网络开展良好互动,打造报网合一的双介质运营的新局面。为此,报纸既要尽力发展网络视频,开启多媒体发展之路,在内容呈现上实现“有声有色”,又要借助SNS网站来推广报纸的内容,以聚集更多受众,增强报纸内容的扩散力和影响力。其次,报纸还要进驻新型的移动媒体终端,开发适合移动阅读的新的版本,探索新的赢利模式,以拓展更广阔的商业空间。总之,在媒介融合时代,报纸面对困境绝不能坐而待毙,而是应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困境中找寻新的发展希望和机遇,以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朱璟[8](2012)在《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洗衣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老年产品这一巨大的市场却尚未发展成熟,针对老年人的产品为数较少,特别是家电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同时,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让家电产品逐步走向了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家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的乐趣与便利。作为生活家电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洗衣机也在悄然进行着智能化的进化。然而,目前市场上较多智能洗衣机却将满足年轻消费人群的需要作为设计的重点而忽视了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需求,老年人群由于使用障碍、对洗衣机的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种种原因无法很好的使用智能洗衣机,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论文主要内容为老年人群智能洗衣机设计,秉承科技为老年人所用,让老年人真正享受洗衣机智能化所带来的人文关怀及轻松、愉悦的使用体验的目标,将交互设计及体验设计理论及思想贯穿整个课题研究,通过对老年人群洗衣活动实地调研,分析老年用户洗衣活动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洗衣机设计策略,尝试挖掘适合老年用户、提高老年用户使用体验的智能洗衣机设计方法。论文首先通过整理、收集老年人群以及智能洗衣机相关资料,对老年人群的生存现状、生理心理行为等特征以及洗衣机智能化特征及其设计趋势进行初步分析;进而采用实地观察法、影像人类学等一系列“以用户为中心”的调研方法,对老年用户洗衣活动进行分析,从洗衣活动四项基本因素:洗衣机使用环境、用户的使用行为、认知行为、情感反应中发掘老年人群洗衣问题及需求;再次,以提升体验为目标,运用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进行用户人物角色设定、情境故事构建以及来用户体验需求层次构筑,并进一步提出老年人群智能洗衣机体验设计原则;最后将老年人群智能洗衣机设计策略运用于实际洗衣机设计项目中,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用户洗衣活动的整体情境,以老年用户的角度来以及老年用体验需求构建来进行思考,为老年人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提供一套具体的体验设计方法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消除当前老年人群对于智能产品的心理障碍,促进目前智能洗衣机产品的价值升华。

葛俊杰[9](2011)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工业设计美学与文化的变革》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手段用于工业设计,对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从数字化工业设计美学产生的必然性及背景研究入手,从而探讨将工业设计置于数字化环境中重新解构,使之回归设计的本质。从数字化设计技术、艺术及数字化设计媒体等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工业设计美学及其特性。从曲面的处理及体面关系的复杂化等两方面,研究了数字技术与产品造型的关系。

刘体斌[10](2011)在《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发创新能力,使得整个家电行业的外部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增大。加之近年来受铜、钢及主要原材料大幅涨价的影响,家电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家电业面临重要转折。与此同时,全球“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产品制造所创造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转型不仅聚合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化精益制造实力以及品牌营销力等各种资源和力量,而且成为集中体现和展示行业综合实力的最佳载体。而三网融合则承载着整个家电业实施制造优势战略升级的重任,成为提升家电品牌价值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服务转型下制造业运营管理问题。但以服务转型为背景的家电运营管理研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考虑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市场策略研究成果非常零散且不系统。所以,通过分析家电企业服务增值机会与服务业务模式,研究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这一背景,从收益管理与市场策略角度研究了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运营管理问题。论文首先研究了服务转型下彩电产品价值递减规律和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易逝性特征。基于收益管理提出了微利时代家电市场营销策略,并基于收益管理考虑无形变质与订单式生产模式研究了家电产品最优生产决策问题;针对三网融合主体企业之间利益冲突,研究了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基于双向进入非对称性成本研究了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双向进入策略。最后,基于古诺模型研究了三网融合下n个服务提供商之间内容资源最优配置方法,运用Stackelberg模型对三网融合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内容资源垂直配置进行了研究。引入松弛变量,应用库恩-塔克条件对三网融合多个服务提供商之间内容资源合理分配进行了研究。

二、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论文提纲范文)

(2)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特征与时代意义
        (一) 新媒体的内涵
        (二) 新媒体的特征
        (三) 新媒体的时代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内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含义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成要素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内涵
        (一)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含义
        (二)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范畴
第二章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知识借鉴
    一、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二)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四)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
    二、基础理论
        (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三、知识借鉴
        (一) 接受理论相关知识借鉴
        (二) 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借鉴
        (三) 媒介环境学相关知识借鉴
第三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内在关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发展与媒体演进
        (一) 印刷媒体阶段
        (二) 电子媒体阶段
        (三) 多媒体计算机阶段
        (四) 新媒体阶段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传统路径比较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路径特征
        (二)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特征
        (三)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传统路径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价值
        (一) 教育工具价值
        (二) 教育技术价值
        (三) 教育应用价值
第四章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现状与分析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成效
        (一)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
        (三) 增强师生之间交互亲密度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存在问题
        (一) 路径依赖:模仿、僵化
        (二) 路径错位:不匹配、低效
        (三) 路径虚化:形式化、娱乐化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教育者自身的三个不足
        (二) 受教育者自身的三个嬗变
        (三) 高校制约新媒体运用的三个因素
第五章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建设原则
        (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二)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三) 主动传播与引导选择相结合
        (四) 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思路
        (一) 巩固和拓展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二)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推进新媒体融合发展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与拓展
        (一) 优化拓展理论教育路径
        (二) 优化拓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宣传路径
        (三) 优化拓展教育管理路径
    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合力
        (一) 形成网络教学和教育资源中心合力
        (二) 形成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载体合力
        (三) 形成凝聚引导校园文化合力
        (四) 形成与社会、学校、家庭间沟通合力
    五、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保障
        (一) 加强新媒体物质保障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二) 加强教师队伍保障以完善新媒体培训管理
        (三) 加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以提高新媒体运用
        (四) 加强组织保障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媒介融合趋势下《人民日报》转型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党报转型研究
        1.2.2 《人民论报》转型研究
    1.3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 媒介融合时论《人民论报》转型的基础分析
    2.1 媒介融合的概述
        2.1.1 媒介融合的涵义
        2.1.2 媒介融合的动因
        2.1.3 国内媒介融合研究活动
    2.2 《人民论报》媒介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2.2.1 《人民论报》作为主流媒体具有核心舆论指向功能
        2.2.2 《人民论报》作为主流媒体发挥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
3 《人民论报》媒介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新媒体发展与报社传统新闻作学模式的矛盾
        3.1.1 传统新闻作学模式影响报社信息传播效率
        3.1.2 传统新闻作学模式难以实现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传统新闻报道理念与受众阅读习惯转变的矛盾
    3.3 传统管理体制机制与报社融合发展需求的矛盾
4 媒介融合时论《人民论报》转型策略分析
    4.1 树立推动报学融合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4.2 利用最新技术助力报学融合发展
        4.2.1 开通法人微博@人民论报
        4.2.2 主动融入手机客户端
        4.2.3 创建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4.3 内容拓展提升报学核心竞争力
        4.3.1 整合手机、报纸、网络等媒介资源
        4.3.2 整合声音、文字、视频等媒介符号
    4.4 建立论善适应《人民论报》转型的体制机制
        4.4.1 以体制创新为契机论善报社管理和服务
        4.4.2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提升报社整体竞争力
5 《人民论报》媒介融合发展对我国党报的启示
    5.1 党报转型的必然性
    5.2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实现“渠道融合”
        5.2.1 报网融合:党报新闻网站
        5.2.2 终端融合:手机APP
        5.2.3 即时社交软件融合:微博
    5.3 以“内容为王”注重新闻产品深度性和可读性
        5.3.1 加强新闻深度报道
        5.3.2 注重民生新闻报道
    5.4 优化党报组织管理及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5.5 培育全媒体人才提高党报队伍整体质量
        5.5.1 树立多媒体观念
        5.5.2 培育全能型记作编辑
        5.5.3 培养整合传播学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论间取得的学研论果清单

(4)网络出版产业化内容建设与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出版的产业属性
    (一) 网络出版的产业特性
        1. 边际效益递增
        2. 平均成本递减
    (二) 网络出版的产品与媒体“二象性”
    (三) 网络出版的产业链布局
二、国外网络出版产业化内容建设的经验
    (一) 国外网络出版的强劲势头
    (二) 国外网络出版的赢利模式与发展趋势
三、我国网络出版产业化内容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 寻求现实困境的实质性突破
    (二) 实施网络出版的资本化经营
    (三) 构建网络出版的虚拟产业组织
    (四) 优化网络出版的技术路径

(5)长沙电视台数字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数字电视的相关研究
        1.2.2 城市电视台的相关研究
        1.2.3 长沙电视台的相关研究
    1.3 选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长沙电视台数字化发展概述
    2.1 长沙电视台面临的数字化挑战
        2.1.1 电视数字化及其技术影响
        2.1.2 长沙电视台面临的挑战
    2.2 长沙电视台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发展契机
    2.3 长沙电视台在数字化改革中的优势
    2.4 长沙电视台数字化发展现状
        2.4.1 发展数字电视
        2.4.2 搭建网络平台
        2.4.3 探索媒介融合
        2.4.4 改造数字技术设备
第3章 长沙电视台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变革
    3.1 内容生产的变革
        3.1.1 制播分离,成立天择传媒
        3.1.2 碎片化生产,走专业化路线
        3.1.3 受众化生产,强化内容贴近性
    3.2 内容运营的变革
        3.2.1 全媒体运营
        3.2.2 平台化运营
        3.2.3 多点运营
        3.2.4 多元化运营
    3.3 长沙电视台数字化改革的分析
        3.3.1 长沙电视台数字化改革中的有益之举
        3.3.2 长沙电视台数字化改革中的不足之处
第4章 长沙电视台未来数字化发展建议
    4.1 再造节目生产管理方式
    4.2 加强台网互动
        4.2.1 加强官方网站和微博建设
        4.2.2 发展手机记者
        4.2.3 构建内容多屏分发体系
    4.3 加强跨地域合作
    4.4 发展互动传播方式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
        1.1.2 网络社会语境下的当代设计新解读
    1.2 研究意义
        1.2.1 “信息交互设计”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1.2.2 对完善设计学科建设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信息交互设计及系统模型
    2.1 关于信息交互设计
        2.1.1 信息交互设计的基础
        2.1.2 信息交互设计的概念
    2.2 “信息”与“交互”的含义探析
        2.2.1 信息的概念
        2.2.2 信息的特征
        2.2.3 信息的价值
        2.2.4 交互的概念
        2.2.5 交互的属性
        2.2.6 交互的类型
    2.3 信息交互设计的构成体系
        2.3.1 信息设计
        2.3.2 交互设计
        2.3.3 感知设计
    2.4 信息交互设计的特征
        2.4.1 交互性特征
        2.4.2 复杂性特征
        2.4.3 社会性特征
    2.5 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模型的构建
        2.5.1 “境-人-技-物”的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模型
        2.5.2 从“境-人-技-物”关系出发的信息交互设计
        2.5.3 “境-人-技-物”信息系统模型的转换原则
        2.5.4 基于“境-人-技-物”的设计创新思维
第三章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
    3.1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境”
        3.1.1 社会语境关系的提出
        3.1.2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特点
        3.1.3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特点
    3.2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人”
        3.2.1 人类本质的探讨
        3.2.2 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
        3.2.3 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
    3.3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技”
        3.3.1 “技术”的含义解析
        3.3.2 原始社会中的技
        3.3.3 农业社会中的技
    3.4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物”
        3.4.1 物-信息交互方式的载体
        3.4.2 原始社会中的物
        3.4.3 农业社会中的物
第四章 工业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
    4.1 工业社会的“境”
        4.1.1 工业社会的产生
        4.1.2 工业革命的进程
    4.2 工业社会的“人”
        4.2.1 社会属性的增强
        4.2.2 个体意识的提高
        4.2.3 复杂的社会关系
    4.3 工业社会的“技”
        4.3.1 摄影术与电影术
        4.3.2 电报、电话与无线电技术
        4.3.3 广播与电视技术
        4.3.4 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特点总结
    4.4 工业社会的“物”
        4.4.1 信息传播的一般理论模式
        4.4.2 工业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及“物”之载体
    4.5 工业社会与原始及农业社会之对比
        4.5.1 社会生产关系层面的演进
        4.5.2 信息交互方式层面的演进
第五章 信息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
    5.1 信息社会的“境”
        5.1.1 信息社会的产生
        5.1.2 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
        5.1.3 网络社会的崛起
        5.1.4 网络社会的巨大意义
        5.1.5 社会文化性语境的起始
    5.2 信息社会的“人”
        5.2.1 “人”因素的全新发展
        5.2.2 用户体验的提出与构建
        5.2.3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5.3 信息社会的“技”
        5.3.1 信息社会初期的信息技术概述
        5.3.2 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概述
    5.4 信息社会的“物”
        5.4.1 信息社会的信息互动模式
        5.4.2 自媒体-代表性的信息交互设计应用
        5.4.3 信息社会的物之变化
        5.4.4 物之设计原则
        5.4.5 物之设计策略
        5.4.6 物之设计过程
    5.5 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之对比
        5.5.1 社会历史形态的演进
        5.5.2 人际关系的演进
        5.5.3 信息技术水平的演进
        5.5.4 信息交互方式的演进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成果总结
    6.2 未来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展望
        6.2.1 未来社会的“境”
        6.2.2 未来社会的“人”
        6.2.3 未来社会的“技”
        6.2.4 未来社会的“物”
    6.3 后续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架构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媒介融合下报业生态环境变迁及其行业困境
    第一节 媒介融合: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生态环境变迁
        一、技术环境的变化
        二、受众资源的变化
        三、媒介制度和政策的变化
        四、媒介竞争的变化
    第三节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行业困境
        一、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现状
        二、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困境分析
第二章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发展的已有实践与未来走向
    第一节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发展的已有实践
        一、西方报业的转型实践
        二、我国大陆报业对转型的探索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以内容融合实现内容增值,提升报业核心竞争力
        二、以渠道创新拓展立体式渠道,实现报业数字化生存
第三章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转型(一):内容融合战略
    第一节 传媒业的内容融合与内容产业的形成
        一、传媒业的内容融合
        二、内容产业的形成
    第二节 传统报业的内容生产流程再造
    第三节 传统报业的数据库增值战略
第四章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转型(二):渠道创新战略
    第一节 传媒业的渠道融合与终端融合
        一、渠道融合
        二、终端融合
    第二节 传统报业的立体渠道战略
        一、以报网合一实现双介质联合运营
        二、进驻移动媒体终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洗衣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设计以人为本”受到重视
        1.2.2 体验经济与转型经济时代人们需求的改变
        1.2.3 “银发浪潮”下老年人群需要银色科技满足生活诉求
        1.2.4 家电行业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
        1.2.5 产品智能化带来新的交互问题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老年人群设计相关研究
        1.3.2 智能家电及洗衣机相关研究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老年人群与智能洗衣机
    2.1 关注老年人群
        2.1.1 老年人群生存现状
        2.1.2 特殊的老年人
    2.2 智能洗衣机发展及其特征
        2.2.1 国内外品牌洗衣机设计对比分析
        2.2.2 智能洗衣机之智能特征
        2.2.3 智能洗衣机设计发展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人群洗衣活动
    3.1 用户行为活动观察的必要性
        3.1.1 行为反应是关系的体现
        3.1.2 行为反应与信息交流
    3.2 聚焦老年用户洗衣活动
        3.2.1 确定调查目标
        3.2.2 行为研究方法
        3.2.3 确定观察内容
    3.3 老年用户洗衣机使用环境观察
        3.3.1 使用环境——阳台
        3.3.2 使用环境——卫生间
        3.3.3 环境观察讨论
    3.4 老年用户洗衣活动行为观察
        3.4.1 洗前行为
        3.4.2 洗中行为
        3.4.3 洗后行为
        3.4.4 行为观察讨论
    3.5 老年用户洗衣活动认知行为
        3.5.1 感知行为
        3.5.2 注意行为
        3.5.3 辅助记忆
        3.5.4 理解行为
        3.5.5 交流行为
    3.6 老年用户洗衣情感反应
    3.7 老年用户洗衣诉求归纳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洗衣机设计策略
    4.1 智能洗衣机设计目标——用户体验
        4.1.1 以用户体验需求层次为出发点
        4.1.2 强调产品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互动
    4.2 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设计
        4.2.1 用户分析与角色设定
        4.2.2 智能洗衣机使用情境构筑
        4.2.3 目标人群体验需求层次构建
    4.3 老年人群智能洗衣机体验设计基本原则
        4.3.1 把握“侧重”与“适度”
        4.3.2 简化有序化产品传递的信息
        4.3.3 提升老年用户产品状态获知程度
        4.3.4 以自然交互方式向老年用户传递信息
        4.3.5 适应“用户—产品—环境”系统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项目实践
    5.1 项目概述
    5.2 家庭协作式智能洗衣机
    5.3 家庭协作式智能洗衣机设计细化
        5.3.1 表层体验需求设计
        5.3.2 深层体验需求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 C 用户调研期间使用的情绪板

(9)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工业设计美学与文化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字化工业设计美学的产生背景
    1.1 数字化生存
    1.2 形象化生存
2 数字化工业设计中对设计的回归
    2.1 数字化工业设计的美学特点及风格
        2.1.1 数字化工业设计的美学特点
        2.1.2 数字化工业设计美学风格
    2.2 数字技术与产品造型
3 结语

(10)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对服务转型下制造业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
        1.2.2 对服务转型下家电企业市场渠道变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3 对易逝性产品收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4 有关三网融合业务和产业链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关键问题和研究目标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的易逝性特征及其收益管理研究
    2.1 引言
    2.2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的易逝性特征研究
        2.2.1 产品的易逝性特征及易逝性产品
        2.2.2 服务转型下彩电价值递减分析
        2.2.3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的易逝性研究
    2.3 服务转型下家电产品收益管理研究
        2.3.1 确定性需求下家电产品收益管理研究
        2.3.2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家电产品收益管理研究
    2.4 基于收益管理的家电产品的生产决策研究
        2.4.1 考虑订单式生产模式的家电产品生产决策研究
        2.4.2 考虑无形变质与订单式生产模式的家电产品生产决策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收益管理的家电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家电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管理相关性分析
    3.3 基于收益管理的家电市场价格决策研究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市场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三网融合下主体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4.2.1 基于不完全合作博弈的三网融合主体企业经济分析
        4.2.2 三网融合主体企业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4.3 三网融合主体企业双向进入策略研究
        4.3.1 三网融合下双向阶段性进入策略研究
        4.3.2 三网融合下n 个运营商双向进入策略研究
    4.4 三网融合下内容资源合理配置策略研究
        4.4.1 三网融合下服务提供商内容资源配置研究
        4.4.2 三网融合下服务提供商内容资源配置的Stackelberg 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长虹运营管理研究
    5.1 引言
    5.2 服务转型下长虹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5.3 从“三坐标”到“三转型”的长虹服务转型哲学
    5.4 基于智能“生态树”的长虹三网融合一体化集成策略研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四、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 赵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1)
  • [3]媒介融合趋势下《人民日报》转型路径研究[D]. 米娜. 河北经贸大学, 2016(01)
  • [4]网络出版产业化内容建设与优化路径[J]. 李文明,吕福玉. 重庆社会科学, 2013(06)
  • [5]长沙电视台数字化发展研究[D]. 杨丹丹. 湖南大学, 2013(05)
  • [6]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 郑杨硕. 武汉理工大学, 2013(11)
  • [7]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D]. 姜帅.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8]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洗衣机设计研究[D]. 朱璟. 江南大学, 2012(07)
  • [9]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工业设计美学与文化的变革[J]. 葛俊杰. 价值工程, 2011(31)
  • [10]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D]. 刘体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信息家电,寻求“数字化生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