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养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

体外培养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

一、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苏馨[1](2021)在《嗜酸乳杆菌的体外筛选及优良菌株的高密度发酵研究》文中指出益生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乳糖不耐症和治疗腹泻等益生功能。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菌体密度低,营养物质需求复杂,限制了工业化应用范围。因此筛选具有良好益生功能的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并进行高密度培养,是将其应用于食品膳食补充剂和微生态制剂的关键步骤和技术瓶颈。本文以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试验进行具有潜在益生特性菌株的初步筛选。选取耐受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后续实验。通过优化其静态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和高密度发酵工艺,显着提高菌株的生物量。最后结合转录组学研究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和代谢机制。试验结果如下:(1)对所有供试菌株进行体外人工胃肠液耐受试验和胆盐耐受试验,结果表明,8株供试菌株中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MAU81186在p H2.5的人工胃液(3h)中的存活率为85.76%,在p H为8.0的人工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5.77%(4h)和33.69%(8h),同时其胆盐延滞时间为0.39h。(2)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MAU81186静态培养条件为:初始p H为6.5,温度为35℃,接种量3%。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MAU81186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30.18 g/L,大豆蛋白胨37.35 g/L,鱼蛋白胨18.68 g/L,柠檬酸钠2.46 g/L,乙酸钠6.125 g/L,K2HPO42.46 g/L,Mg SO4·7H2O 0.4g/L,Mn SO4·5H2O 0.04g/L,丝氨酸0.01g/L,尿嘧啶0.3g/L。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MAU81186的高密度发酵最佳条件为:恒p H为5.5,中和剂为20%的氨水。在5L全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中进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MAU81186增殖培养,菌体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对数期延长,菌体密度也显着提高。最终菌体活菌数达到(5.5±0.43)×109 CFU/m L,较优化之前((7.82±0.28)×108 CFU/m L)提高了7.03倍。(3)本文通过转录组学分析了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不同生长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基于样本的表达量差异,筛选每个生长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糖酵解途径的代谢关键基因已糖激酶(gl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yk)在每个生长时期均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并且在对数期表达量显着上调,到达稳定期时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调。在核苷酸代谢中,嘌呤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主要是处于对数期。并且发现嘧啶核苷酸代谢的基因在整个生长时期均呈现上调的趋势,持续为菌株的生长繁殖提供能量。

李荞荞[2](2020)在《重离子辐照诱变干酪乳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在抗结肠癌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肠癌是发病于消化道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癌症发病率中结肠癌排名第三,达到38.8%。目前结肠癌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中药治疗,它们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手术治疗对肠道损伤大;化学治疗药物易产生抗药性,毒副作用大,中药治疗个体差异大;且均无预防结肠癌的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黏附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屏障,阻止病原菌的定殖,并可以结合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此外,益生菌的细胞壁肽聚糖成分和次级代谢产物胞外多糖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免疫系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等,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凋亡,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缓解作用。因此,开发一种对人体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成本低、对结肠癌有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功能性益生菌制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而优良菌株是制备益生菌制剂的关键前提,如何快速高效筛选益生菌优良菌株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胃液的酸性环境及小肠中的胆盐环境会抑制益生菌的生长。因此,益生菌在肠道内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是其具有良好的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及高粘附性。然而,从自然界中分离的野生型菌株通常存在活菌数少,粘附性低,耐受性差的缺点,不能满足益生菌制剂制备的要求,因此对所分离的野生型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及驯化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主要从新鲜玉米秸秆中分离并鉴定到一株干酪乳杆菌JY(NCBI序列号:MN400655)。采用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对JY进行辐照诱变,以耐酸性(pH=3)和胆汁盐耐受性(0.3%)为主要筛选指标,结合人工胃肠液中菌株的存活率以及对Caco-2细胞的粘附率进行筛选,获得3株性状优良的突变株。通过体外抑制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试验筛选,获得对结肠癌细胞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突变株JY300-8,并对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完成了突变株JY300-8小鼠体内预防结肠癌效果初步评价,为开发具有预防和治疗结肠癌功效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优良的候选菌株及试验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JY菌株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玉米秸秆中分离出一株乳酸菌JY,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为干酪乳杆菌(NCBI序列号:MN400655);JY菌株生长迅速,24 h活菌数达到10100 CFU/mL;在人工胃液(3 h)和人工肠液(6 h)的存活率达到66.12%和37.0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达到19.40±1.44 mm、15.80±1.75 mm、14.80±1.45 mm,有一定的益生性能。2.重离子辐照诱变JY菌株及优良突变株的筛选采用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对JY进行辐照诱变。以耐酸性(pH=3)和胆汁盐耐受性(0.3%)为主要筛选指标,结合人工胃肠液中菌株的存活率以及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等指标进行优良突变菌株的筛选。结果发现JY300-8、JY300-10、JY160-15三株突变菌表现出良好的益生潜力;其乳酸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41.6%-83.3%;酸性环境(pH=3)下培养24 h后,OD600值较原始菌株高出200%;人工胃液3 h及人工肠液6 h存活率均≥100%,为目前同类研究报道最高水平;肠上皮细胞粘附率>85%;该三株菌可作为益生菌制剂制备的候选菌株。3.优良突变株体外抑制人结肠癌细胞Caco-2增殖及凋亡的研究采用MTT法对三株突变菌JY300-8、JY300-10、JY160-15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Caco-2细胞的抑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JY300-8菌株对结肠癌细胞Caco-2的抑制效果最佳;72 h,100:1(CFU:Cells)条件下,菌体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5.27%,较原始菌株JY的抑制率高出8倍,较修正商品益生菌制剂高出0.47倍;此外,通过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JY300-8菌体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抑制Caco-2细胞增殖的原理是诱导细胞凋亡,晚期凋亡率达到43.5%。4.优良突变株JY300-8不同成分对鼠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采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JY300-8菌株胞外多糖及菌体细胞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JY300-8的菌体细胞和分泌到培养液中的胞外多糖对CT-26细胞均有抑制增殖的作用;且菌体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胞外多糖的抑制效果;72 h,100:1(CFU:Cells)条件下,菌体细胞对CT-26的抑制率达到84.40%,500μg/mL的胞外多糖在72 h时抑制率达到55.5%;确定以干酪乳杆菌JY300-8的菌体成分进行后续结肠癌小鼠预防实验。5.优良突变株JY300-8体内预防小鼠结肠癌的研究以SPF级BALB/C六周雄鼠作为实验对象,JY300-8活菌及灭活菌菌体成分灌胃两周后,皮下注射CT-26细胞建立结肠癌模型,造模成功后监测14天,评估JY300-8对结肠癌发生的拮抗能力。结果显示活菌及灭活菌均有抑瘤效果,灭活菌抑瘤效果抑瘤效果优于活菌,抑瘤率为60.33%,活菌抑瘤率为42.96%;分别较修正商品益生菌制剂的抑瘤率高53.9%(P<0.05)和9.59%。综上所述,重离子束辐照诱变对优良益生菌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JY300-8菌株可作为功能性益生菌制剂开发的优良候选菌株,在预防和治疗结肠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秦小彤[3](2020)在《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筛选及其抑菌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体外评价筛选自人体唾液和粪便的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效果,分析抑菌物质特性,初步探讨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机制,以期得到对胃环境耐受能在胃中定植并在其中发挥益生作用的乳酸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鉴定。从人体肠道源和口腔源样品中筛选出了对酸环境有一定耐受力、在涂布有幽门螺杆菌(ATCC26695)的CAB培养基上能产生明显抑菌圈的乳酸菌18株。将菌株按照相关规定编号,并保存至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益生菌菌种库中。(2)对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能力的乳酸菌进行体外评价。乳酸菌各分离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上清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效果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模拟人胃环境的实验中,筛选出了 12株对低pH值的人工胃液具有耐受性的乳酸菌;结合非特异性黏附指标及对GES-1细胞的特异性黏附实验,最终确定了唾液乳杆菌NCUH062005作为试验菌株。(3)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物质的初步研究。将NCUH062005的上清液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用幽门螺杆菌作为指示菌测定其抑菌效果。对代谢产物中非酸性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广谱蛋白酶敏感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NCUH062005除了产生乳酸可以抑菌外,还存在其他未知物质。这种未知物对过氧化氢酶、各类蛋白酶和热均不敏感,排除了未知物质为过氧化氢和大分子蛋白类的可能性。(4)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干预机制的初步探索。NCUH062005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脲酶活性,从而抑制其生长。NCUH062005能破坏幽门螺杆菌的外膜结构,使其代谢活性和毒性大大降低。先加或后加幽门螺杆菌及同时加入乳酸菌和幽门螺杆菌的各组,都能抑制幽门螺杆菌对GES-1细胞的黏附,其中预先加入NCUH062005的排阻组的效果最好,能产生约50%的抑制率。NCUH062005能降低GES-1细胞因幽门螺杆菌刺激而分泌的促炎因子(IL-8)的量。

张志鸿[4](2019)在《植物乳杆菌ZDY2013拮抗食源性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文中指出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传统发酵食品以及益生菌产品中,其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高效选育过程中乳酸菌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成为优势菌是应用的前提。本论文在构建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以植物乳杆菌ZDY2013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探究其拮抗食源性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作用。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食源致病菌的危害、蜡样芽孢杆菌的毒性、乳酸菌的功能及乳酸菌与食源致病菌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述,并对植物乳杆菌及其胞外多糖的功能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建立了识别复杂食品基质中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方法。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特异性序列设计了引物,并构建了选择性识别产呕吐毒素和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复合扩增体系;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MA)对样品中细胞膜热破损细胞进行交联处理,再提取基因组DNA用于后续分析;采用多种食品基质、杂菌和死菌作为干扰因素考察复合扩增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合扩增体系能特异性识别产呕吐毒素和产肠毒素的蜡样芽孢杆菌,适用于淀粉类和乳制品等复杂食品基质的分析;食品基质中复杂菌群不影响该方法对目标DNA的信号获取,且无细胞活力的蜡样芽孢杆菌的DNA信号能够被有效消除;复杂食品基质中的产呕吐毒素菌株的最低检测限是103 cfu/g,而低浓度的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101 cfu/g)经过短暂增菌也能被特异性识别。第三章探究了植物乳杆菌ZDY2013拮抗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作用方式。利用体外试验确定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ATCC14579和HN001受抑制与植物乳杆菌培养液pH的相关性;利用植物乳杆菌与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在牛奶中共同培养,探索酸奶发酵中优势菌如何形成;利用小肠上皮细胞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通过不同的粘附定植方式,阻止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粘附效果;利用细胞外乳酸脱氢酶活性指示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毒素对细胞的毒害,以及从细胞相关基因应激过表达方面,研究植物乳杆菌对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在体外生长被抑制是植物乳杆菌产酸所致;在牛奶中共同发酵pH值不断降低,蜡样芽孢杆菌的数量在24 h后也随之下降,而植物乳杆菌不受pH降低的影响;植物乳杆菌能够通过排斥、竞争和替换的方式在小肠上皮细胞上抑制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粘附定植,且以竞争粘附位点为主;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具有破坏上皮细胞结构并诱导乳酸脱氢酶释放的毒性,植物乳杆菌能保护上皮细胞,应对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培养上清导致的相关基因应激过表达。第四章探究了植物乳杆菌发酵奶干预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造成的毒副作用。第一组小鼠先灌胃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再灌胃PBS缓冲液;第二组先灌胃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再灌胃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第三组先灌胃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再灌胃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第四组为对照组只灌胃PBS缓冲液。通过监测小鼠体重指数变化,确定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对小鼠的直接影响;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究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健康的干扰作用,以及灌胃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是否对其有改善作用;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是否扰乱肠道菌群平衡,以及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是否有利于其恢复。结果表明,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会导致小鼠体重增长放缓甚至降低,也会造成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异常;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能阻止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导致全血中血小板数和血清中尿酸的升高,同时能够减轻盲肠病理组织的损伤程度;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在不显着性改变小鼠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能导致部分菌群的丰度发生改变,而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能够缓和这种改变。第五章探究了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特点。对胞外多糖进行提取、纯化,研究与其生物活性相关的分子量和单糖组分特征;采用磺化处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性能改良,并表征其功能基团;比较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对多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磺化处理对胞外多糖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利用小肠上皮细胞为模型,探索产不同肠毒素类型(一种、两种或三种)蜡样芽孢杆菌对细胞活性的破坏,以及胞外多糖或者其衍生物的存在对细胞活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产量达429.4±30.0 mg/L、纯度为96.06%;空间排阻色谱洗脱曲线证明胞外多糖只有一个峰,分子量为5.17×104 Da;气相色谱图表明胞外多糖只由木糖和半乳糖组成,且半乳糖占总含量的98.3%;胞外多糖经过衍生化处理后,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随之也增强抵抗产毒蜡样芽孢杆菌培养上清对小肠上皮细胞活性损伤的能力。第六章对植物乳杆菌拮抗食源性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初步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综上所述,本文探究了益生植物乳杆菌与食源性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相互作用,从体外、食品、细胞、小鼠以及代谢产物等层面解释了植物乳杆菌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现象,加深了乳酸菌与病原微生物互相作用研究的认识,也为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食品工业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丰廷[5](2018)在《桑椹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文中提出桑椹营养价值高,富含花色苷、酚酸等活性物质,是药食两用水果。乳酸菌是人体胃肠道的益生菌群之一,其发酵食品是一种公认的具有健康效益的产品。但亚热带地区的桑椹糖度低,酸度较高,pH约为3.8,商业乳酸菌在桑椹汁中有明显的生长延滞期,发酵后乳酸菌数量无法达到预期。为解决此问题,我们从自然发酵桑椹中分离纯化、鉴定出具有优良底物适应性的乳酸菌,研究分离乳酸菌菌株在胆盐溶液、模拟胃液、模拟胰液中的耐受性,比较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自凝集能力和细胞表面疏水能力,并利用所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b-1和Lb-6发酵桑椹果浆,研究了发酵期间乳酸菌活菌数、pH、可滴定酸、有机酸、花色苷、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发酵后的桑椹果浆经真空冷冻干燥制备成发酵冻干粉,以发酵果浆中乳酸菌为主要考察对象,确定了真空冷冻干燥时长及预冻时间,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出3种乳酸菌冻干保护剂,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冻干保护剂的最优配方。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从自然发酵桑椹共分离出10株乳酸菌,经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糖发酵试验及16SrDNA基因分子鉴定后,10株乳酸菌中有7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通过比较10株菌株在桑椹中的生长和产酸能力,筛选出植物乳杆菌Lb-1和Lb-6作为后续研究菌种。(2)对人工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1和Lb-6耐受胆盐溶液能力一般,但具有较好的耐受胃液和胰液能力。抑菌实验中,2株分离菌株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明显,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一般。乳酸菌自凝集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株的自凝集率高于40%,自凝集能力良好。以2株分离菌株对二甲苯的疏水能力作为表征的细胞表面疏水能力测定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株对二甲苯均具有高于50%的细胞表面疏水率,具有较强的细胞表面疏水能力。(3)不同地区不同品质不同成熟期的桑椹的主要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极大差异。我们的研究发现琥珀酸、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是桑椹果浆中主要的有机酸和花色苷单体。利用植物乳杆菌Lb-1和Lb-6在30℃下厌氧发酵桑椹果浆,跟踪发酵过程中营养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1和Lb-6具有良好的底物适应性,耐酸产酸能力强,发酵后活菌数量稳定在9.5 log CFU/mL以上并产生大量乳酸。在发酵过程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总花色苷和总酚含量减少,体外抗氧化能力先增强后减弱。综合前人研究发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发酵期间体外抗氧化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花色苷及总酚含量的减少,植物乳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色苷、总酚含量,进而影响体外抗氧化能力。(4)以乳酸菌发酵桑椹冻干粉中乳酸菌存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真空冷冻干燥时长为24 h,-80℃预冻时间为30 min,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海藻糖、D-山梨糖醇和葡萄糖为乳酸菌冻干保护剂,进一步利用Design expert.v8.0.6软件对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参数最优化分析,得到3种冻干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D-山梨糖醇的添加量为3.72%,海藻糖的添加量为4.12%,葡萄糖的添加量为2.28%,此条件下,乳酸菌的存活率预测值为93.99%。经试验验证,对照组乳酸菌存活率从87.37%增加到93.93%,证明该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中进行预测。

董婷[6](2012)在《新疆酸马奶中嗜酸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体的肠道内嗜酸乳杆菌是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当其活菌数达到一定值时,对维护菌群的平衡和肠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被用作第三代乳酸菌发酵剂的菌种。从新疆地区酸马奶中分离得到嗜酸乳杆菌,以及关于其生理特性研究的报较少。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水西沟、伊犁地区牧民家庭自制酸马奶以及市售酸奶为材料,经分离、鉴定获得4株嗜酸乳杆菌菌株,旨在为发酵乳提供生长能力强、存活率高,且产酸能力强的发酵菌种,并研究在发酵乳中供试菌株的生长特性,为发酵乳工业化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对分离鉴定的4株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包括OD值、产酸能力、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耐渗透压能力及抗药能力。菌株G14具有较强的耐酸、耐渗透压以及耐药能力;菌株G13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S22表现出较强的耐渗透压以及较高的耐胆盐能力,菌株L19相较于其他菌株生物学特性差。嗜酸乳杆菌G13、S22、G14经培养基活化3代后,37℃恒温、静置发酵24h,在发酵乳中的生长曲线为接种后0~6h处于生长延滞期,在6~18h期间为对数期,18~24h处于稳定期。嗜酸乳杆菌G14的产酸能力最强,24h时产酸为94.77。T,pH为4.3。这3种嗜酸乳杆菌先后到达发酵终点的顺序是G14>S22>G13。4℃冷藏期间,pH值和滴定酸度变化趋势平缓,各供试菌株的后酸化程度不明显。16d时,菌株G13、S22和G14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分别为0.93%、1.05%、3.65%,存活能力顺序依次为G14>S22>G13。

陈晓华[7](2011)在《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能引起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H. pylori感染率高,在胃中定植会导致胃炎,但是仅有小部分被感染的人会出现临床病状,而大部分无报警症状的患者常被忽视。H. pylori引发的疾病目前主要采用三联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方法治疗,但此疗法存在副作用强烈、易导致抗药性、愈后复发率高等问题。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辅助治疗H. pylori感染引起的疾病,并能减轻不良反应。因此,本文为了研究利用食疗的方法干预无症状的H. pylori感染或未感染的人群,预防H. pylori的感染或是降低H. pylori的定植量并减轻炎症,筛选具有拮抗H. pylori作用的益生菌,并尝试阐述益生菌干预H. pylori感染的机制,最后研究筛选到的益生菌在乳品中的应用。利用乳酸菌的耐酸性、疏水性、自凝集和交互凝集作用以及抑制H. pylori生长和尿素酶活性试验,筛选到2株具有潜在拮抗H. pylori作用的乳酸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8 (LP18)和L. gasseri Chen (LGChen)。LP18具有耐酸性,能抑制H. pylori生长并降低尿素酶活性。LGChen具有抑菌能力及较强的疏水性、自凝集和与H. pylori交互凝集作用。这两株菌除了可以抑制H. pylori SS1生长,还能抑制其他H. pylori菌株的生长。采用C57BL/6小鼠,建立H. 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H. 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先用抗生素预处理后,再以H. pylori SS1 (300μL 1×109CFU/mL)结合碳酸氢钠(250μL 0.2mol/L)处理每只C57BL/6小鼠,感染5次,6个月造模结束的方式,可以得到感染率比较高(80%),定植量稳定(106-107CFU/g)的H. 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利用小鼠模型评价乳酸菌干预H. pylori感染小鼠的效果。乳酸菌分别为商业菌株L. rhamnosus GG(LGG,作为阳性对照菌)、L. bulgaricus 360(LB)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TA460(ST)以及本文筛选出乳酸菌LP18和LGChen,并以药物治疗作为阳性对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后H. pylori的定植量及胃组织的尿素酶活性降低;乳酸菌(LGG、LP18和LGChen)干预组也能减轻H. pylori引起的炎症,其中LP18干预组可以显着降低H. pylori的定植量,而LGChen干预组显着降低血液中的抗H. pylori- IgG抗体水平,因此综合比较LP18和LGChen干预效果比LGG好;普通商业菌株LB和ST的作用不明显。同时发现H. pylori感染引起血清、肝脏和胃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升高,谷胱甘肽(GSH)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的升高。而乳酸菌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后,则能够提高胃和肝脏组织的GSH含量同时降低MDA含量。因此,推测乳酸菌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保护机体免受H. pylori感染所引起的氧化损伤。测定了LP18和LGChen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用ICR小鼠模型再次评价LP18和LGChen干预H. pylori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两株乳酸菌都具有抗氧化的能力,LP18和LGChen的DPPH清除率分别为43%和62%,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8%和18%,还原力分别相当于62μmol/L和82μmol/L的半胱氨酸的还原力。动物实验表明LGChen和LP18可以降低胃中H. pylori的定植量、尿素酶活性并减轻H. pylori引起的炎症,同时可以提高胃和肝组织中的GSH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但没有降低血液中的抗H. pylori-IgG抗体水平。通过琼脂扩散法、共培养法研究乳酸菌对H. pylori的生长和尿素酶活性的影响,以及用细胞实验研究乳酸菌对H. pylori粘附人胃上皮细胞以及诱导细胞分泌IL-8的影响,来探讨乳酸菌干预H. pylori感染的体外机制。结果表明乳酸菌活菌和发酵上清液可以抑制H. pylori生长;上清液的抗菌能力依赖于上清液中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和蛋白质类似物)并受pH值影响;共培养时,乳酸菌的活菌和发酵上清液都能抑制H. pylori的生长和尿素酶活性。细胞实验表明乳酸菌发酵上清液、活菌和死菌均能够通过排阻作用抑制H. pylori粘附于SGC7901细胞(抑制率达到50%),但是竞争和替代作用只能通过上清液和活菌起作用(抑制率达30-40%),死菌无作用或者作用非常小。同时,乳酸菌可以抑制由H. pylori诱导的SGC7901细胞分泌IL-8。通过抑菌试验和细胞实验以及两种品系的小鼠体内实验,LP18和LGChen干预H. pylori感染的可能机制:当乳酸菌与H. pylori直接接触时,一方面可以利用乳酸菌的代谢物抑制H. pylori的生长和尿素酶活性,从而让H. pylori失去在酸性环境中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乳酸菌的空间位阻作用阻碍H. pylori的定植,同时通过交互凝集作用把H. pylori共同沉淀排出体外;当乳酸菌与H. pylori没有接触时,乳酸菌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H. pylori诱导上皮细胞分泌IL-8,保护机体避免因H. pylori感染引起的氧化损伤而造成的病变。研究LP18和LGChen在乳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LP18和LGChen不能利用乳糖发酵,需添加葡萄糖方可在牛乳中生长,但LGChen在此条件下比LP18生长好;两株菌的发酵乳在4℃条件下可保存21d,不发生显着性变化;LP18或LGChen分别与商业菌株(LB和ST)复合发酵,对发酵乳不产生不良影响,表明LP18或LGChen可以应用在乳品中,开发新产品。

斯庆图娜拉,李岩,季尚玮,张永贵,亓文骞,王江滨[8](2011)在《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性分析及嗜酸乳杆菌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84株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菌株进行耐药特性分析,并同时观察抗H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4和La6对不同抗生素耐药Hp的抑制效应。方法从84例不同胃病(慢性胃炎25例,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癌16例)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培养Hp菌株,采用E-test法测定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3种常用抗生素对临床Hp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了解临床Hp菌株对3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以标准La作对照,将抗HpLa4和La6上清液加入含不同Hp菌株培养板的孔中,固体培养72 h,记录抑菌环;抗HpLa菌液加入含不同Hp菌株的培养液中,液体培养,于不同时间点(4、8、12、24和48 h)分别取培养液,计算菌落形成单位和测定尿素酶活性。结果 84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9%、17.9%和1.2%。其中11株为混合耐药,包括10株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混合耐药和1株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混合耐药。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抗HpLa4和La6上清液对抗生素耐药和非耐药Hp菌株均产生明显的抑菌效应。液体培养条件下抗HpLa4和La6菌液能抑制抗生素耐药和非耐药Hp菌株的增殖,其拮抗Hp的作用明显强于标准La菌株(P<0.01)。抗Hp La4和La6在混合培养4 h就能抑制抗生素耐药Hp菌株尿素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p尿素酶活性逐渐降低,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标准La组(P<0.05)。结论 84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甲硝唑耐药株为常见,其次为克拉霉素耐药和甲硝唑克拉霉素混合耐药株。抗Hp La4和La6在体外对抗生素耐药和非耐药Hp菌株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斯庆图娜拉[9](2011)在《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的耐药特征及抗HP嗜酸乳杆菌的抑制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甚至还与多种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根除HP治疗也就成为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含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方案的广泛联合应用不仅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扰乱胃肠道的生态平衡,而且还可诱导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引发人群耐药性增加等社会问题。显然在人群中广泛使用抗生素治疗HP感染并非是根除HP的最佳方案,因此希望能成功地推出一种既有治疗、预防效能,又不增加人群耐药性的微生态疗法,就成为当今国际范围内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HP虽经消化道传播,但其在人群中的易感性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同为HP感染者,所患慢性胃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很大差异,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因此人们推论胃粘膜局部对外源性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生理状态下共栖菌抵抗外源性微生物的能力都可能与HP的致病性以及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是否可利用益生菌提高防护屏障的作用,干扰致病菌粘附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能力,并试图利用益生菌免疫屏障作用拮抗病原菌的致病性,甚至达到清除病原菌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益生菌对HP的拮抗作用还只局限于标准HP菌株,还尚未有人关注益生菌对已经发生抗生素耐药的HP是否也具有抑制效应,是否有助于HP耐药菌株感染的根除。本研究对不同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培养出的Hp菌株进行耐药分析,并筛选出Hp耐药菌株,进一步扩增了其耐药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此外还观察了本研究室预先已筛选到的抗HP嗜酸乳杆菌是否对于临床HP耐药菌株和体外诱导耐药的HP标准菌株也具有拮抗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耐药特征及耐药变异规律分析从84例不同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培养出HP菌株,分析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临床常用一线根除方案中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并分别从HP耐药菌株中扩增其耐药基因片段,通过测序分析,探讨其耐药变异规律。结果发现84例HP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9%(57/84)、17.9%(15/84)和1.2%(1/84)其中10例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混合耐药,1例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混合耐药。分析甲硝唑耐药HP菌株的rdxA DNA序列并与标准HP26695菌株的对应DNA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68个rdxA突变位点,但突变缺乏明显的规律,也未发现新的突变位点。克拉霉素耐药HP菌株的23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144位点的突变是克拉霉素耐药突变菌株的主要突变热点,突变的形式以碱基替代为主,而插入和缺失较少。7株出现2144位点A→G的替代,3株出现2289位点C→T替代,2株出现2267位点插入T。1例阿莫西林临床耐药菌株pbp1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变异,但并无确切位点上的变化规律,与国际上通用HP26695菌株之间同源性为90%。2、体外诱导HP耐药菌株耐药变异规律分析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对HPSS1和HP11637标准HP菌株进行诱导,结果仅诱导出甲硝唑耐药株,未诱导出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耐药株,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甲硝唑耐药基因突变发生在rdxA基因7320位点和7413位点,以碱基替换形式为主;标准HP菌株发生耐药后伴有形态学上的改变及尿素酶活性的下降。3、抗HP嗜酸乳杆菌对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分析将抗HP嗜酸乳杆菌上清液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与HP临床耐药菌株和甲硝唑诱导耐药HP标准菌株共同进行培养,结果显示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抗HP嗜酸乳杆菌上清液对抗生素耐药HP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抗HP嗜酸乳杆菌菌液能抑制抗生素耐药HP菌株的增殖和尿素酶活性。结论:1.84例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9%(57/84)、17.9%(15/84)和1.2%(1/84)2.从57例甲硝唑临床耐药HP菌株扩增出rdxA基因的主要突变形式为碱基的替代、插入和缺失,但无规律的变异位点。从15例克拉霉素临床耐药菌株中扩增出的23 S rRNA基因的变异主要发生在2144位点。从1例阿莫西林临床耐药菌株扩增出的pbp1A基因序列表现了多种形式的基因变异,也无确切位点上的变化规律。3.从体外诱导的HP标准菌株中也可扩增至(?)rdxA耐药基因,其突变形式以碱基替换为主,同时伴有HP形态及尿素酶活性的变化。4.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分别证实本研究室预先已筛选到的抗HP嗜酸乳杆菌对多株HP临床耐药菌株以及甲硝唑诱导耐药HP标准菌株均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并明显抑制抗生素耐药HP菌株尿素酶活性。

李述日,吴清平,吴军林[10](2011)在《利用细菌开发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利用细菌开发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状况:一方面是关于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作用机理、医疗保健功能,以及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定益生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关于细菌代谢产物(乳酸链球菌素、溶菌酶、聚赖氨酸)的作用机理、医疗保健功能,以及开发细菌素相关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

二、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嗜酸乳杆菌的体外筛选及优良菌株的高密度发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乳酸菌
    1.2 嗜酸乳杆菌
        1.2.1 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功能
        1.2.2 嗜酸乳杆菌在不同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1.3 高密度发酵
        1.3.1 乳酸菌高密度发酵研究
        1.3.2 高密度培养方法
        1.3.3 高密度培养的影响因素
        1.3.4 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1.4.2 转录组对乳酸菌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1.5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立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菌株
    2.2 培养基
    2.3 仪器与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菌株保藏及生长指标
        2.4.2 体外筛选试验
        2.4.3 高密度培养
        2.4.4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录组学研究
        2.4.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嗜酸乳杆菌基本生理活性测定结果
        3.1.1 人工胃肠液耐受性测定结果
        3.1.2 胆盐耐受能力测定结果
    3.2 嗜酸乳杆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
    3.3 嗜酸乳杆菌培养基优化结果
        3.3.1 碳源优化结果
        3.3.2 氮源优化结果
        3.3.3 碳氮总量及比例优化结果
        3.3.4 缓冲盐优化结果
        3.3.5 微量元素优化结果
        3.3.6 生长因子优化结果
        3.3.7 响应面优化结果
    3.4 嗜酸乳杆菌生长曲线绘制
    3.5 嗜酸乳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3.5.1 发酵罐恒pH优化结果
        3.5.2 发酵罐中和剂优化结果
        3.5.3 发酵罐小试试验
    3.6 不同生长时期转录组学研究
        3.6.1 样品RNA提取质量检测结果
        3.6.2 测序数据质控
        3.6.3 测序饱和度分析
        3.6.4 延滞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6.5 对数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6.6 稳定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6.7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3.6.8 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差异表达情况
        3.6.9 核苷酸代谢基因差异表达情况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重离子辐照诱变干酪乳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在抗结肠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干酪乳杆菌的概述及其应用
        1.2.1 干酪乳杆菌的概述
        1.2.2 干酪乳杆菌的益生性能
        1.2.3 干酪乳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1.2.4 干酪乳杆菌在医药中的应用
    1.3 结肠癌概述
        1.3.1 结肠癌简介
        1.3.2 结肠癌的主要诱因
        1.3.3 现阶段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1.4 益生菌抗结肠癌功能研究进展
        1.4.1 益生菌菌体细胞抗结肠癌研究进展
        1.4.2 益生菌代谢产物抗结肠癌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JY菌株16S rDNA序列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试剂和培养基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JY菌株的发酵
        2.2.2 JY菌株16S rDNA的鉴定
        2.2.3 JY菌株生长曲线、产酸曲线的测定
        2.2.4 JY菌株耐酸性、耐胆盐性研究
        2.2.5 JY 菌株人工胃肠液中存活率的研究
        2.2.6 JY菌株抑菌性及药敏性研究
        2.2.7 数据统计及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JY菌株16S rDNA鉴定结果
        2.3.2 JY菌株生长曲线、产酸曲线
        2.3.3 JY菌株耐酸性、耐胆盐性研究结果
        2.3.4 JY菌株在人工胃肠液中的存活率结果
        2.3.5 JY菌株抑菌性及药敏性研究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重离子辐照诱变干酪乳杆菌及其优良突变株的筛选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菌株及供试细胞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试剂和培养基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JY菌悬液的制备
        3.2.2 重离子辐照处理JY菌悬液
        3.2.3 存活率曲线绘制
        3.2.4 OD600代替活菌数标准曲线的建立
        3.2.5 耐胆盐菌株平板初筛
        3.2.6 耐酸菌株96孔板筛选
        3.2.7 人工胃肠液高存活率菌株24孔板筛选
        3.2.8 肠上皮细胞高粘附性菌株筛选
        3.2.9 数据统计及分析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存活率曲线
        3.3.2 OD600与活菌数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 耐胆盐菌株筛选结果
        3.3.4 耐酸菌株筛选结果
        3.3.5 人工胃肠液高存活率菌株筛选结果
        3.3.6 肠上皮细胞高粘附率菌株筛选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优良干酪乳杆菌突变株不同成分体外抗结肠癌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株及细胞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Caco-2 细胞及CT-26 细胞复苏、传代及培养
        4.2.2 干酪乳杆菌菌体的制备
        4.2.3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干酪乳杆菌菌体细胞对Caco-2 细胞的增殖的影响
        4.2.4 干酪乳杆菌JY300-8对Caco-2 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4.2.5 干酪乳杆菌JY300-8不同成分对鼠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
        4.2.6 数据统计及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优良突变株菌体细胞对Caco-2细胞增殖的影响
        4.3.2 干酪乳杆菌 JY300-8 菌体对结肠癌 Caco-2 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4.3.3 不同浓度JY300-8菌体细胞对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
        4.3.4 苯酚-硫酸法测定乳酸菌胞外多糖-葡萄糖标准曲线
        4.3.5 JY300-8发酵液中粗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4.3.6 不同浓度JY300-8粗胞外多糖对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
    4.4 小结
第5章 干酪乳杆菌 JY300-8 体内预防小鼠结肠癌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菌株、细胞及动物
        5.1.2 实验药品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CT-26细胞的复苏、培养及传代
        5.2.2 JY300-8活菌及灭活菌的制备
        5.2.3 BALB/C小鼠灌胃两周干预处理
        5.2.4 小鼠结肠癌模型的建立及肿瘤监测
        5.2.5 抑瘤率的计算
        5.2.6 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小鼠肿瘤变化曲线及抑瘤率的统计
        5.3.2 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测定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筛选及其抑菌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1.2.1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1.2.2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存的问题
    1.3 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拮抗作用的研究进展
        1.3.1 益生菌概述
        1.3.2 益生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
        1.3.3 益生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机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乳酸菌的筛选
        2.2.2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
        2.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4 乳酸菌的复筛
    2.3 实验结果
        2.3.1 初筛结果
        2.3.2 复筛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的体外评价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菌种及细胞系
        3.1.2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设备
        3.1.5 实验菌株及细胞系的培养
    3.2 实验方法
        3.2.1 乳酸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测定
        3.2.2 乳酸菌对模拟胃环境的耐受性研究
        3.2.3 乳酸菌对胃上皮细胞黏附性能的研究
        3.2.4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乳酸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情况
        3.3.2 乳酸菌耐受人工胃液的情况
        3.3.3 乳酸菌表面疏水性分析
        3.3.4 乳酸菌凝集情况分析
        3.3.5 乳酸菌对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的黏附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NCUH062005的安全性评价及抑菌性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种
        4.1.2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4.1.3 主要设备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乳酸菌的安全性评价
        4.2.2 NCUH062005的生长特性及菌剂制备
        4.2.3 NCUH062005发酵上清液与幽门螺杆菌共培养情况
        4.2.4 NCUH062005抑菌性的初步研究
        4.2.5 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溶血及耐药性分析
        4.3.2 NCUH062005的生长特性
        4.3.3 共培养结果
        4.3.4 无菌发酵液中乳酸对抑菌性的影响
        4.3.5 酶处理对发酵上清抑菌性的影响
        4.3.6 热处理对抑菌物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乳酸菌拮抗幽门螺杆菌机制的初步探索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菌种及细胞系
        5.1.2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5.1.3 主要设备及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幽门螺杆菌表面形态观察
        5.2.2 NCUH062005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的测定
        5.2.3 NCUH062005发酵上清液有机酸的测定
        5.2.4 NCUH062005对幽门螺杆菌黏附GES-1能力影响
        5.2.5 NCUH062005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上皮细胞分泌IL-8的分泌量测定
        5.2.6 数据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经NCUH062005上清处理后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变化
        5.3.2 NCUH062005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5.3.3 NCUH062005发酵上清液有机酸的成分分析
        5.3.4 NCUH062005对幽门螺杆菌黏附人胃上皮细胞能力的影响分析
        5.3.5 NCUH062005抑制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分泌IL-8的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NCUH062005的16S rRNA碱基序列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植物乳杆菌ZDY2013拮抗食源性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
        1.1.1 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
        1.1.2 蜡样芽孢杆菌毒素特征
        1.1.3 蜡样芽孢杆菌的粘附定植
        1.1.4 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致毒机制
        1.1.5 蜡样芽孢杆菌肠毒素致毒机制
        1.1.6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预防
        1.1.7 蜡样芽孢杆菌对有机酸的敏感性
    1.2 乳酸菌的益生性
        1.2.1 乳酸菌的功能
        1.2.2 乳酸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1.2.3 乳酸菌应用于食品的选择标准
        1.2.4 乳酸菌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
    1.3 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乳杆菌的分离源
        1.3.2 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功能
        1.3.3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
        1.3.4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应用
    1.4 参考文献
第2章 复杂食品基质中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灵敏识别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菌株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特异性引物的获取
        2.3.2 失活细胞的获取以及DNA的提取
        2.3.3 叠氮溴化丙锭的使用
        2.3.4 复合扩增体系及条件
        2.3.5 复杂食品基质对复合扩增的影响
        2.3.6 环境样品中复杂菌群和失活细胞对复合扩增的影响
    2.4 实验结果
        2.4.1 复合扩增的引物特异性分析
        2.4.2 构建的复合扩增体系适用于纯培养中细菌的识别
        2.4.3 模拟食品基质中细胞完整的蜡样芽孢杆菌的识别
        2.4.4 食品基质中复杂菌群对复合扩增信号的干扰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6 参考文献
第3章 植物乳杆菌体外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菌株及细胞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菌悬浮液的制备
        3.3.2 植物乳杆菌体外抑制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
        3.3.3 模拟植物乳杆菌与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在牛奶样品中共发酵
        3.3.4 植物乳杆菌抑制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3.3.5 植物乳杆菌对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3.3.6 植物乳杆菌缓解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诱导细胞相关基因过表达
    3.4 实验结果
        3.4.1 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植物乳杆菌不同pH上清的敏感性
        3.4.2 植物乳杆菌在牛奶中以共同发酵模式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
        3.4.3 植物乳杆菌在肠上皮细胞水平上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
        3.4.4 植物乳杆菌在肠上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上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影响
        3.4.5 植物乳杆菌阻止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导致的上皮细胞中基因过表达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6 参考文献
第4章 植物乳杆菌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菌株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菌悬液的获取
        4.3.2 植物乳杆菌发酵牛奶的制备
        4.3.3 小鼠实验设计
        4.3.4 小鼠全血和血清生理生化分析
        4.3.5 不同组别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4.3.6 小鼠盲肠组织H&E染色
        4.3.7 小鼠肠道菌群16SrDNA测序
    4.4 实验结果
        4.4.1 植物乳杆菌发酵奶和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4.2 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4.4.3 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4.4 植物乳杆菌发酵奶改善损伤的小鼠肠粘膜结构
        4.4.5 Illumina高通量测序识别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菌株及细胞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2.3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菌培养上清的制备
        5.3.2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提取与纯化
        5.3.3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紫外扫描光谱及其纯度
        5.3.4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5.3.5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单糖组分分析
        5.3.6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衍生化及其红外光谱分析
        5.3.7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
        5.3.8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磺化产物拮抗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毒性
    5.4 实验结果
        5.4.1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纯度及产量
        5.4.2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单糖组分
        5.4.3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红外光谱及主要官能团
        5.4.4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
        5.4.5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存在条件下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毒性
        5.4.6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拮抗产毒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毒性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
    5.6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基于蜡样芽孢杆菌毒素基因构建的方法可用于复杂食品体系
        6.1.2 植物乳杆菌与产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在体外互作成为优势菌群
        6.1.3 植物乳杆菌干预蜡样芽孢杆菌对小鼠的损伤和肠道菌群影响
        6.1.4 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活性改良及抵抗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毒性
    6.2 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个人简介

(5)桑椹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桑椹概述
        1.1.1 桑椹的生理活性成分
        1.1.2 桑椹的营养价值
    1.2 以水果为原料的乳酸菌发酵产品研究进展
        1.2.1 乳酸菌概述
        1.2.2 从水果中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优良乳酸菌的研究
        1.2.3 乳酸菌发酵水果生产工艺研究
        1.2.4 乳酸菌发酵水果的品质及营养价值
        1.2.5 乳酸菌发酵水果的风味和滋味
    1.3 真空冷冻干燥对乳酸菌的影响及其控制
        1.3.1 真空冷冻干燥对乳酸菌的影响
        1.3.2 影响乳酸菌活力的关键控制因素
    1.4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设备与仪器
    2.3 乳酸菌分离纯化、鉴定及筛选实验方法
        2.3.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初筛
        2.3.2 乳酸菌鉴定方法
        2.3.3 优良乳酸菌筛选实验方法
    2.4 乳酸菌在桑椹果浆中发酵特性的研究方法
        2.4.1 乳酸菌的活化
        2.4.2 桑椹果浆的灭菌、接种与取样
        2.4.3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2.4.4 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5 乳酸菌发酵冻干粉的制备工艺研究方法
        2.5.1 真空冷冻干燥中乳酸菌存活率的计算
        2.5.2 桑椹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的确定
        2.5.3 预冻时间的确定
        2.5.4 冻干保护剂的确定与复配
    2.6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桑椹专用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3.1.1 桑椹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3.1.2 乳酸菌的鉴定
        3.1.3 桑椹专用乳酸菌的筛选
    3.2 植物乳杆菌发酵桑椹过程中主要成分及体外抗氧化特性变化
        3.2.1 植物乳杆菌发酵期间桑椹果浆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
        3.2.2 植物乳杆菌发酵期间桑椹果浆pH、可滴定酸度和主要成分的变化
        3.2.3 植物乳杆菌发酵期间桑椹果浆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3.2.4 主要成分含量与体外抗氧化能力变化相关性
        3.2.5 贮藏期间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
    3.3 响应面法优化桑椹发酵冻干粉制备工艺
        3.3.1 桑椹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的确定
        3.3.2 预冻时间的确定
        3.3.3 冻干保护剂的确定
        3.3.4 冻干保护剂的复配
        3.3.5 冻干粉感官指标
4.讨论
    4.1 优良底物适应性的乳酸菌菌种对桑椹果浆发酵及冻干的影响
    4.2 乳酸菌发酵对桑椹果浆及冻干粉品质的影响
5.结论与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6)新疆酸马奶中嗜酸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酸马奶的研究概况
    1.2 酸马奶中乳酸菌的研究概况
    1.3 嗜酸乳杆菌的研究概况
    1.4 课题研究意义
第2章 嗜酸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2.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嗜酸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嗜酸乳杆菌的发酵特性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幽门螺杆菌概述
        1.1.1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与生理特性
        1.1.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1.1.3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策略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建立
    1.3 益生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1.3.1 益生菌简介
        1.3.2 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方法研究
        1.3.3 益生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体外研究
        1.3.4 益生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实验研究
        1.3.5 益生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实验研究
    1.4 益生菌防治幽门螺杆菌机理研究
        1.4.1 抗菌物质作用
        1.4.2 竞争性粘附作用
        1.4.3 粘附屏障作用
        1.4.4 免疫机制
    1.5 立题背景和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乳酸菌体外筛选
    2.1 前言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材料
        2.2.2 主要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乳酸菌低酸条件下生长的测定
        2.3.2 乳酸菌耐受人工胃液的测定
        2.3.3 乳酸菌疏水性的测定
        2.3.4 乳酸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测定
        2.3.5 乳酸菌与幽门螺杆菌共培养生长的测定
        2.3.6 乳酸菌抑制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的测定
        2.3.7 乳酸菌凝集能力的测定
        2.3.8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酸菌耐酸能力分析
        2.4.2 乳酸菌疏水性分析
        2.4.3 乳酸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分析
        2.4.4 乳酸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活性
        2.4.5 乳酸菌凝集作用分析
        2.4.6 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
        2.4.7 乳酸菌与幽门螺杆菌共培养生长的分析
        2.4.8 乳酸菌对其他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乳酸菌干预幽门螺杆菌体内感染的效果评价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材料
        3.2.2 主要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灌胃乳酸菌的制备
        3.3.2 幽门螺杆菌的制备
        3.3.3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建立
        3.3.4 乳酸菌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实验方案
        3.3.5 实验小鼠饲养管理
        3.3.6 小鼠血样及组织样处理
        3.3.7 小鼠实验检测指标与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幽门螺杆菌小鼠感染模型建立
        3.4.2 乳酸菌干预幽门螺杆菌体内感染效果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乳酸菌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机制初步探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材料
        4.2.2 主要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乳酸菌的制备
        4.3.2 幽门螺杆菌的制备
        4.3.3 细胞培养
        4.3.4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有机酸含量测定
        4.3.5 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4.3.6 乳酸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体外研究方法
        4.3.7 乳酸菌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实验方案
        4.3.8 实验小鼠饲养管理
        4.3.9 小鼠实验检测指标与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有机酸含量的分析
        4.4.2 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4.4.3 乳酸菌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机制探讨
        4.4.4 乳酸菌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机制探讨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具有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乳品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主要材料
        5.2.2 主要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乳酸菌的制备
        5.3.2 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测定
        5.3.3 菌株最适合生长pH 值的测定
        5.3.4 菌株在不同接种量下生长的测定
        5.3.5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5.3.6 菌株对胆汁耐受性的测定
        5.3.7 菌株对NaCl 耐受性的测定
        5.3.8 发酵乳样品的制备
        5.3.9 发酵乳滴定酸度的测定
        5.3.10 发酵乳粘度的测定
        5.3.11 发酵乳脱水收缩的测定
        5.3.12 发酵乳质构的测定
        5.3.13 发酵乳活菌数的测定
        5.3.14 发酵乳感官评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菌落形态与细胞形态观察
        5.4.2 菌株生理特性研究
        5.4.3 LP18 和LGChen 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附录1: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其他数据

(9)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的耐药特征及抗HP嗜酸乳杆菌的抑制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耐药特征及耐药变异规律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分析
        2 不同抗生素耐药HP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序列分析
        3 不同抗生素体外诱导HP耐药菌株的特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抗HP嗜酸乳杆菌对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抗HP嗜酸乳杆菌上清液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HP耐药菌株的抑制效应
        2 抗HP嗜酸乳杆菌菌液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HP耐药菌株的抑制效应分析
        3 抗HP嗜酸乳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HP耐药菌株尿素酶活性的抑制效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1 HP对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2 益生菌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3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嗜酸乳杆菌的体外筛选及优良菌株的高密度发酵研究[D]. 苏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重离子辐照诱变干酪乳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在抗结肠癌中的应用[D]. 李荞荞.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0(01)
  • [3]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筛选及其抑菌机制初探[D]. 秦小彤. 南昌大学, 2020(01)
  • [4]植物乳杆菌ZDY2013拮抗食源性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D]. 张志鸿. 南昌大学, 2019(04)
  • [5]桑椹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D]. 李丰廷.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新疆酸马奶中嗜酸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 董婷.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4)
  • [7]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D]. 陈晓华. 江南大学, 2011(06)
  • [8]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性分析及嗜酸乳杆菌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J]. 斯庆图娜拉,李岩,季尚玮,张永贵,亓文骞,王江滨. 中华消化杂志, 2011(07)
  • [9]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的耐药特征及抗HP嗜酸乳杆菌的抑制效应分析[D]. 斯庆图娜拉. 吉林大学, 2011(09)
  • [10]利用细菌开发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研究进展[J]. 李述日,吴清平,吴军林.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2)

标签:;  ;  ;  ;  ;  

体外培养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