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轮农用车市场回顾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红[1](2010)在《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从1958年到2008年,《农业机械》杂志忠实地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变化的伟大历程,本文从《农业机械》50年的发展变化,简要分析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脚步,以期对行业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杨再舜,张长华[2](2008)在《我国农用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1回顾农用运输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开始大规模进人中国农民家庭,但却从一开始就未列入国家的基建和技改计划,几乎没有得到国家的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只能通过利用社会存量资产,进行自我积累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行业年产销量最高时曾
晓琳[3](2008)在《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从1958年到2008年,《农业机械》杂志忠实地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变化的伟大历程本文从《农业机械》50年的发展变化,简要分析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脚步,以期对行业健康发展有所借鉴。第一阶段:计划经济阶段198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农机事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投资兴办。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
郝亚明[4](2007)在《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 ——内蒙古四村追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一直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以蒙古族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体制、政策作为主要线索来描述和解读蒙古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问题。本文是基于十年前的一项研究而进行的追踪研究。本研究选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四个不同类型的蒙古族村落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文献资料与调查资料的衔接,形成这一地区社会变迁的完整图景;另一方面通过两次调查结果的纵向追踪和横向对比,着重展现这一地区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过程与特征,并从国家体制政策变化的角度对社会变迁的过程进行解释。蒙古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全方位的。变迁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导致了蒙古族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上的变化。蒙古族地区的这种社会文化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如民族杂居格局、生产生活中的频繁交往以及民族通婚等。在具体社会变迁过程中,作为外部动因的国家体制政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和主要的推动力。蒙古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可以看成是内外动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以国家——社会视角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依据调查材料,从国家力量与基层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理解蒙古族社会变迁的过程。通过对这些蒙古族村落社区的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内部发展动因的缺乏,国家体制政策对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性要高于其他地区。同时由于民族地区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国家体制政策的适用性存在疑问。当前国家的一些政策在给这一地区的发展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国家在民族地区的政策应具有针对性。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论述了研究主题和研究假设,回顾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对调查区域和调查点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论文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章以历史文献资料和村落史访谈资料为基础,结合各个时期的国家体制政策,对调查区域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历程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以两次调查的问卷资料为依据,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对比分析展示了这一地区十年来人口、婚姻、家庭、生产、消费及日常生活的变迁。第四章侧重于访谈资料的分析,主要关注点是近期国家在农村土地政策、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客观影响以及居民对它的主观感受。第五章在前三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国家体制政策在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中的重要性及蒙古族社会变迁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国家体制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从现实意义上来讲,本研究试图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这一地区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以追踪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式来展示其发展变迁的特征与前景,回应人们对蒙古族地区发展变迁问题的关注。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本研究试图以村落研究的模式来探求体制政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这样一个场景中探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与蒙古族社会发展变迁的相关理论进行对话。
郝旭辉[5](2005)在《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轻型载货汽车是指总质量为1.8-6t的货物运输汽车,其中包括轻型载货汽车、皮卡、以及目前中国特定发展时期依然存在的四轮农用运输车。该车型主要承担城乡间中短途运输任务,市场需求量大,是仅次于轿车的第二大市场。从1958年3月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跃进2.5吨轻型载货汽车以来,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型载货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轻型载货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对轻型汽车行业的投资规模有限,中国轻型汽车行业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以跃进130和北京130为基础的车型,汽车产量和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整个行业呈现散、乱、差局面。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带动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企业纷纷引进或开发换代产品,轻型载货汽车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轻型载货汽车行业,轻型载货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文中对目前轻型载货汽车市场现状、竞争态势、市场运行特点、各主要生产企业产品情况和市场地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轻型载货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指出,在我国经济大背景发展的前提下,轻型汽车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的提升和绝对数量的增加,轻型汽车这种商业用途为主的车型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轻型车会从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式调整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但同时,轻型汽车市场将出现比较明显的结构性调整,轻型汽车市场重点将转移,档次差别也会越来越显着。根据对中国轻型载货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环境政策的分析,提出了保持中国轻型载货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韩兆海,李文全,胡本峰[6](2005)在《山东省农机工业发展形势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 2004年农机行业发展回顾1.全省农机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运行特点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对全省330家农机企业的统计,2004年累计完成销售收人437.89亿元,同比增长36.36%;完成利税25.43亿元,同比增长34.35%;实现利税19.49亿元,同比增长33.8%。2004年农机工业总体形势好,利好消息多;但从微观形势分析,整个农机市场表现平淡。
唐光萍[7](2003)在《农用运输车市场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 1、2002年1-10月农用运输车产销情况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农用车分会统计,2002年1-10月全国共生产农用运输车217.4万辆,其中三轮农用运输车183.29万辆,四轮农用运输车34.1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95% ,-10.87% 和11.65%。这是农用车产销量在2000年出现负增长以来的连续第三年下滑。其中三轮农用运输车产销量下降是近几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
马广,陈海荣,吴梦良,陈丽文[8](2001)在《我国农用运输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农用运输车市场经历起步、发展、超速发展和成熟发展等四个阶段,为推动我国农村运输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注入强大活力。然而,目前农用运输车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从分析农用运输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挑战农用运输车市场的一些对策。
张毅[9](2001)在《我国农用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农用运输车,目前已经位居我国农村机动运输工具之首,成为我国道路运输的四大主要车种之一——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及进一步完善的农机社会化体系,为农用车的进一步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业内专家指出:至少在20年里,以现有价位为基础的适合农民购买力水平的经济型车辆仍将是我国农村车辆市场的主角。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用车行业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更是企业的观念,形象,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 本课题在回顾我国农用运输车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用车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尝试着从我国农用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参数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开发。系统的建立将实现对全国农用车生产企业的宝贵资料的管理,可以向相关机构提供信息咨询。 利用软件原型法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包括系统建立的目的和开发的技术路线、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程序设计、系统试运行、系统的分发等。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得出了本系统的数据需求和初步的功能需求。在数据库设计中经过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过程,利用PowerBuilder7.0自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和管理本系统的数据库。 利用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PowerBuilder7.0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OOP)和具有图形化的非模态的应用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的开发设计。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只需简单地改变数据库接口就可以方便地运行于其它指定地数据库上,无需改变代码,应用就能从单机版本扩为网络版本。 系统提供了简单而方便的数据操作方式。数据的录入、删除和修改方便简洁。在设计中注意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输出方面,本系统可以让用户按多种方式查询全国各农用车企业及其产品参数的基本情况,查询方式有精确查询、树状层次查询、浏览查询、模糊查询等。系统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打印查询的数据,也可以打印输出报表。 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设置了登陆口令,并根据口令不同,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出和导入,以及数据的备份等。 利用IT技术将企业、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潜在的业务往来者以最优方式连接起来,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获取与提交方式。要增强企业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 本课题仅仅从一个方面对农用车企业的信息化做了初步的构想和与实施。
刘寿荫[10](2001)在《技术创新,迎接新世纪我国农业运输机械现代化》文中提出对我国农用运输车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深入阐述 ,并在科学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农用运输车应具备的特色技术 ,特别提出对农用运输车的越野性能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四轮农用车市场回顾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轮农用车市场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4)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 ——内蒙古四村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主题的确立 |
第二节 调查区域与调查点的选择 |
一、调查区域 |
二、调查点的选择 |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叙述框架 |
一、研究设计 |
二、叙述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资料收集的方法 |
二、资料处理的方法 |
第五节 文献回顾 |
一、村落研究 |
二、追踪研究 |
三、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
第六节 理论分析框架 |
一、国家—社会分析框架 |
二、文章主题与分析框架的结合 |
第七节 基本研究假设 |
第二章 历史视野中的村落变迁 |
第一节 村落形成与村名的由来 |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及所属的演变 |
第三节 半农半牧经济文化形态的形成 |
第四节 解放后的体制与社会生活变迁 |
一、土地改革及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体制及生活 |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体制及生活 |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体制与生活 |
第三章 现实场景中的村落生活:比较的视角 |
第一节 人口 |
一、人口变动 |
二、人口的民族构成 |
三、人口的文化程度 |
四、蒙汉语言使用能力 |
第二节 家庭 |
一、家庭结构 |
二、家庭规模 |
第三节 婚姻 |
一、婚姻状况 |
二、通婚范围 |
三、婚姻途径 |
四、蒙汉通婚 |
第四节 经济生活 |
一、经济结构 |
二、收入结构 |
三、种植结构 |
四、白村经济个案研究 |
五、白村家庭经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五节 消费结构 |
一、总体消费的支出构成 |
二、生活消费的支出构成 |
三、食品消费的支出构成 |
四、主食与肉食的消费支出构成 |
五、生产支出 |
第六节 日常生活 |
一、房屋 |
二、耐用消费品和主要财产拥有情况 |
三、行为与态度 |
第四章 体制政策与村落生活:村民的视角 |
第一节 土地制度:二轮土地承包及其完善 |
一、白村土地承包政策的沿革 |
二、村民眼中的二轮土地承包 |
第二节 分配制度:农村税费改革 |
一、税费改革之前的村民负担 |
二、税费改革后的村民生活 |
三、税费改革后的村政与公共事务 |
第三节 管理体制:机构改革 |
一、白村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改革 |
二、机构改革与村落生活 |
第四节 一个知情者眼中的村落生活 |
一、基层债务与农民负担 |
二、基层抬款行为 |
三、“统一经营管理”政策 |
四、税费改革后的嘎查干部 |
五、税费改革后的村民权力 |
六、农村合作医疗 |
第五节 白村“先行者”的遭遇 |
一、创业经历与发展期望 |
二、现实的困境与不满 |
三、对国家政策的不同感受 |
第五章 体制政策与社会变迁:理论探讨 |
第一节 体制政策在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性 |
一、体制政策与游牧时代蒙古社会变迁 |
二、体制政策与农耕时代蒙古社会变迁 |
第二节 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的现状与特征 |
一、全方位的变迁 |
二、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淡化 |
三、民族交往日益深化 |
四、外力推动下的变迁 |
第三节 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力量的分析 |
一、国家政策制定者—中央政府 |
二、国家政策执行者—地方政府 |
三、国家政策针对者—乡村社会 |
第四节 反思与展望 |
一、反思 |
二、政策建议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典型个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5)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阶段分析 |
1.1 初期阶段(1958-1980年) |
1.2 加速发展期(1981-1992年) |
1.3 平稳发展期(1993-1998年) |
1.4 激烈竞争期(1999年-) |
第2章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
2.1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的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
2.2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市场目前运行特点分析 |
2.3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市场目前竞争态势分析 |
2.4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竞争形势分析 |
2.5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细分市场研究 |
2.6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主要销售区域流向分析 |
第3章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3.1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
3.2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未来需求总量预测分析 |
3.3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未来消费市场预测分析 |
3.4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未来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
3.5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未来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
第4章 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对策研究 |
4.1 加速行业结构调整 |
4.2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4.3 改革融资体制 |
4.4 完善汽车消费政策 |
4.5 扩大企业相关金融业务 |
4.6 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摘要 |
致谢 |
(9)我国农用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农用车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
1.1 我国农用车简介及其发展史 |
1.2 国外关于农用车的研究 |
1.3 农用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
2 信息系统简介 |
3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简介 |
3.1 数据库的几个重要基本概念 |
3.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简介及其发展趋势 |
3.3 数据库设计概述 |
3.4 数据库的安全性 |
4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的简介 |
5 信息时代对农用车行业的影响 |
5.1 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
5.2 农用车行业建立数据库系统目的和意义 |
正文 |
引言 |
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1.1 开发的目的意义和总体目标 |
1.1.1 开发该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
1.1.2 总体目标 |
1.2 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
1.2.1 收集信息的意义 |
1.2.2 基本信息及说明 |
1.2.3 具体需求及说明 |
1.2.3.1 数据录入修改功能 |
1.2.3.2 查询功能 |
1.2.3.3 报表统计功能 |
1.2.4 系统维护 |
1.2.5 用户界面 |
2. 数据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1.1 信息要求 |
2.1.2 处理要求 |
2.2 概念结构设计 |
2.2.1 选择应用,逐一设计分E-R图 |
2.2.2 合并分E-R图,生成总E-R图 |
2.2.3 代码设计 |
2.2.3.1 确定代码对象 |
2.2.3.2 编写代码表 |
2.3 逻辑结构设计 |
2.3.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2.3.2 转换为特定DBMS规定的模型 |
2.3.3 数据模型的优化 |
2.4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
2.4.1 创建数据库 |
2.4.2 定义数据源 |
2.4.3 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 |
2.5 数据库实施和维护 |
2.5.1 新建农用车表 |
2.5.2 操作数据库 |
2.5.3 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
2.5.4 数据库的试运行 |
2.5.5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
2.5.6 数据库结构总结 |
3. 功能设计 |
3.1 功能结构 |
3.2 系统各子菜单模块 |
3.2.1 系统 |
3.2.1.1 系统信息 |
3.2.1.2 口令维护 |
3.2.1.3 初始化系统 |
3.2.1.4 关闭当前窗口 |
3.2.1.5 退出系统 |
3.2.2 数据录入更新 |
3.2.2.1 数据录入 |
3.2.2.2 数据删除更新 |
3.2.2.3 多表更新 |
3.2.2.4 代码维护 |
3.2.3 信息查询 |
3.2.3.1 层次查询 |
3.2.3.2 浏览查询 |
3.2.3.3 精确查询 |
3.2.3.4 模糊查询 |
3.2.3.5 动态查询 |
3.2.4 信息统计查询 |
3.2.4.1 对比图查询 |
3.2.4.2 统计查询 |
3.2.5 打印输出 |
3.2.6 数据操作 |
3.2.6.1 导入数据 |
3.2.6.2 导出数据 |
3.2.6.3 数据安全 |
3.2.7 窗口 |
3.2.7.1 用户窗口 |
3.2.7.2 工具条 |
3.2.8 帮助系统 |
3.2.8.1 帮助主题 |
3.2.8.2 关于本软件 |
3.2.9 其它 |
4. 程序设计 |
4.1 选择开发工具 |
4.2 程序设计过程 |
4.2.1 建立应用对象 |
4.2.2 建立MDI窗口应用 |
4.2.3 子模块程序设计 |
4.2.3.1 界面设计 |
4.2.3.2 写事件驱动程序 |
4.2.3.3 调试该模块 |
4.2.4 程序调试、测试和试运行 |
4.2.5 应用程序的创建和分发 |
5 系统运行的环境 |
5.1 硬件要求 |
5.2 软件要求 |
6 结束语 |
6.1 系统的优点 |
6.1.1 应用的广泛性 |
6.1.2 操作的方便性 |
6.1.3 功能的全面性 |
6.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四、四轮农用车市场回顾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A]. 王艳红.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十二五”低碳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分会场论文集, 2010
- [2]我国农用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A]. 杨再舜,张长华. 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九集), 2008
- [3]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J]. 晓琳. 农业机械, 2008(18)
- [4]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 ——内蒙古四村追踪研究[D]. 郝亚明. 中央民族大学, 2007(02)
- [5]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D]. 郝旭辉. 吉林大学, 2005(03)
- [6]山东省农机工业发展形势回顾与展望[J]. 韩兆海,李文全,胡本峰. 农业机械, 2005(03)
- [7]农用运输车市场的回顾与展望[J]. 唐光萍.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3(01)
- [8]我国农用运输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 马广,陈海荣,吴梦良,陈丽文.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4)
- [9]我国农用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毅. 中南林学院, 2001(01)
- [10]技术创新,迎接新世纪我国农业运输机械现代化[J]. 刘寿荫. 农业机械学报,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