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黑山铁矿精矿品位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关智浩[1](2021)在《辽西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铁、钛分步富集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钒钛磁铁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钒钛磁铁矿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近年来,辽西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矿石中铁、钛、钒品位低,精矿呈现出高钒钛、低铁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选矿价值。针对辽西地区低品位钒钛磁铁矿中矿物种类复杂,蚀变强烈,铁、钛难以分选的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采用干选抛尾-弱磁选铁-强磁富集-新型捕收剂浮选工艺进行铁、钛分步富集,利用Zeta-电位、傅里叶红外光谱对钛铁矿、辉石、石英进行浮选行为和药剂机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中TFe、TiO2、V2O5的含量较低,属于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长石、辉石、石英、橄榄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矿石中铁以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含铁硅酸盐类矿物的形式存在,钛的赋存形式主要呈钛铁矿形式产出,分布在硅酸盐中的钛占11.51%。含钛磁铁矿与钛铁矿嵌布粒度较细且发生一定程度的假象赤铁矿化和榍石化蚀变现象,假象赤铁矿与榍石磁性较弱与钛铁矿相似,混入强磁精矿进入浮选作业中,影响精矿质量。采用干选抛尾-弱磁选铁-强磁富集-新型捕收剂浮选工艺对原矿试样进行铁、钛的分步富集。取得如下技术指标:原矿中TFe含量10.21%、TiO2含量10.21%、V2O5含量0.089%,铁精矿中TFe含量47.08%,回收率13.56%;TiO2含量20.91%,回收率30.15%;V2O5含量1.32%,回收率45.58%,钛精矿中TFe含量36.21%,回收率8.90%;TiO2含量45.72%,回收率56.29%;V2O5含量0.24%,回收率7.08%。实现铁、钛的高效富集。在钛精矿中发现钛铁矿高度蚀变物白钛石,其含钛量高,与钛铁矿嵌布密切,提高钛精矿中TiO2品位。新型选钛捕收剂主要以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钛铁矿作用,且对钛铁矿的可浮性要明显好于辉石、石英等主要影响钛铁矿浮选的脉石矿物,是钛铁矿浮选工艺的高效捕收剂。该论文有图45幅,表35个,参考文献56篇。
李小辉[2](2021)在《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研究》文中指出四川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是铁、钛资源的重要来源,但其中的铁、钛紧密共生,高炉法和非高炉法产生的钛产品都存在含钛品位低,难以利用的问题。目前有研究发现在钒钛磁铁矿精矿的还原过程中添加适量含镁化合物可以生成钛酸镁,但生成的钛酸镁中铁、铝含量较高,难以利用。值得注意的是,钙和钛也可以结合生成钛酸钙,钛酸钙也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用途广泛。为此,本研究提出了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新工艺,旨在为攀西地区钛的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以TFe品位56.80%,TiO2品位12.75%的钒钛磁铁矿精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包埋法和内配法为焙烧方式,系统的研究了不同还原条件对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过程钛酸钙的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是可行的,包埋法或内配法焙烧都可以生成钛酸钙,但内配法效果优于包埋法,内配法所需的还原剂用量更低,焙烧时间更短,生成的钛酸钙颗粒粒度更粗,磁选分离可以得到的产品指标更好。内配法直接还原生成钛酸钙的最佳条件为,CaCO3用量18%,石墨用量11%,萤石用量1%,焙烧温度1400℃,焙烧时间120min,经两段磨矿-两段磁选后可以得到产率23.95%,铁含量3.72%,钛酸钙含量75%的钛酸钙产品和铁品位95.61%,铁回收率92.83%,TiO2含量0.83%的还原铁产品。以钛铁矿为试样,结合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查明了钛酸钙生成和铁还原的机理,揭示了还原气氛、含钙化合物种类与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关系。发现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生成金属铁和钛酸钙都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CaCO3分解产生CaO,随后是磁铁矿还原生成部分金属铁,同时破坏磁铁矿与钛铁矿的包裹结构,暴露出钛铁矿,然后钛铁矿与CaO反应生成钛酸钙和FeO,FeO再被还原成金属铁。同时发现还原气氛不会影响钛酸钙的生成,但会影响钛酸钙的纯度及粒度。而且CaCO3和CaSO4对钛酸钙生成的影响机理在两种焙烧方法中基本相同:都是CaCO3或CaSO4中的Ca2+取代钛铁矿中的Fe2+,生成钛酸钙。但CaCO3和CaSO4对铁还原的影响不同,CaCO3会改变钛铁矿的还原历程,由钛铁矿的还原变成了 FeO的还原,在生成钛酸钙的同时使铁的还原变得更容易,而CaSO4中的硫在还原气氛下会与铁反应生成FeS,减少金属铁的生成。
曹旭晖[3](2019)在《淘洗机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国内的铁矿石丰而不富,针对这一特点,中国在近三十年不断努力下,成功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磁选设备。电磁淘洗机作为弱磁性磁选设备之一,在选矿厂被广泛使用,自然在对铁矿石提纯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拟采用黑山精铁矿矿样和山西明利精铁矿矿样进行现场试验,利用单一变量法试验分析,通过试验的结果来研判电磁淘洗机的几种工艺参数对分选效率的影响行为及影响规律。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的四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通过建立L9(34)正交表格来分析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并从中找到最佳参数组合;之后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通过拟合出的曲线和图表,分析得出两种矿样对于精矿、尾矿品位的多元回归方程。从中找到每个因素对于精、尾矿品位的影响规律,并将两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查验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对两种矿浆试样进行实际试验分析,可以针对性地提高电磁淘洗机在工作时候的分选效率;针对不同的矿浆,可以找到其最佳的分选效率,为以后的磁选设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王泰安[4](2019)在《淘洗机磁场强度及其对分选效果影响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冶金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但国内铁精矿储量低以及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制约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磁选技术的诞生和电磁淘洗机的发明改变了传统的选矿方式,提高了冶金产业提炼精矿的效率,推动了选矿技术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选矿技术相比,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基础理论研究、选矿工艺及选矿设备的技术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选矿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行为、影响机理以及影响规律,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而形成一种方法,指导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设备的开发。课题结合北方重工的生产实际,系统地分析了电磁淘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讨论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以磁选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其内部电磁场的形成、磁场形态、磁场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磁场形态与强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首先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体辨识,明确了磁性与非磁性矿物颗粒在电磁场与介质流作用下的聚散机理,选定黑山精铁矿矿样,约束矿浆浓度、水流速度等参数,研究电磁场单一因素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电磁场(形态与强度)对矿浆流线线型和矿物颗粒聚散特征的影响,对电磁场与分选效果进行了单一变量的多次试验,将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出图表,拟合出曲线,从中寻求电磁场这一因素变量对精矿、尾矿品位的影响规律,旨在获得最佳的电磁场场强工艺参数。论文研究了磁系结构与电磁场形态和电磁场强度的关系,根据所明确的理想工艺参数值,对电磁淘洗机磁系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完成了实验验证,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马金生[5](2018)在《黑山铁矿铁钛综合回收新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黑山铁矿矿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县高寺台镇,属于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铁矿、钒磁铁矿及钛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嵌布粒度不均匀,且部分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此类矿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因此对黑山铁矿矿石性质及分选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矿石性质研究表明,原矿全铁品位较低,为21.18%,磁性铁占12.84%;Ti O2品位为4.53%。原矿中的铁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占60.02%,其理论Fe品位66.46%,理论Ti O2品位4.87%;原矿中的钛主要以钛铁矿形式存在,占46.88%,14.35%的钛赋存于金红石中。主要杂质元素为Si O2。脉石矿物主要有绿泥石、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黑云母等。对原矿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经过一段干抛(0mm35mm)-细碎湿抛(0mm8mm)-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精矿细筛-中矿返回再磨(细筛)再选-铁综尾一段强磁抛尾-再磨-二段磁选-反浮选脱硫-正浮选回收钛铁矿的选矿工艺流程,可以获得Fe品位60.53%、Ti O2品位7.13%、Fe回收率57.94%的铁精矿和Ti O2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7.05%、23.42%的钛精矿。通过试验研究,不但获得合格铁精矿,还能对铁综尾进行再选得到钛精矿,既响应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又对此类性质矿石的分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泽伟[6](2017)在《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全浮选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钒钛磁铁矿由于矿石成分复杂,钛含量低,钛回收工艺中存在着流程复杂、指标不稳定等问题。本文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为目标,针对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回收提出钛的全浮选工艺。选取承德地区黑山铁矿的选铁尾矿作为选钛原矿,进行了脱硫试验、全浮选工艺条件试验、浮选机流程试验、柱机联合流程等试验,确定了全浮选工艺的药剂制度及流程结构,提出了浮钛的柱机联合工艺流程,实现了简化流程的目标。在浮钛之前首先进行脱硫试验,在磨矿细度-200目占65%,矿浆p H值6.5的条件下,以黄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通过一次粗选获得了S含量0.085%、Ti O2品位11.16%的钛浮选给矿。浮钛试验研究中首先进行了药剂制度的条件试验。针对YS-1、GYB、ZL、GYR及RTi-139五种捕收剂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p H值及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根据试验指标确定了选别效果较好的两种捕收剂YS-1及ZL;针对这两种捕收剂分别进行了抑制剂的筛选试验,确定了CMC为抑制剂及YS-1为捕收剂;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钛精矿品位,添加柴油作为辅助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获得Ti O2品位28.89%的钛粗精矿。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机的全浮选工艺流程结构试验,确定了一次粗选六次精选的浮选机流程;在该浮选流程结构下通过先浮钛后除铁及先除铁后浮钛的试验对比,确定了先浮钛后除铁的流程。相同流程结构下,为进一步优化选别指标,又进行了浮选柱-浮选机联合流程试验,所得钛精矿经弱磁除铁后,最终获得了Ti O2品位43.89%、回收率43.46%的钛精矿最后对最终钛精矿进行了产品分析及浮钛过程p H值影响分析。论文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钛的的低成本回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张超达,吴城材,钟森林,杨招君[7](2014)在《GYX高频振动细筛在河南某铁矿选厂的应用》文中认为河南某铁矿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为镜铁矿和磁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云母。该矿选矿厂原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工艺产出磁铁矿精矿和镜铁矿精矿,但由于难磨且具弱磁性的粗粒含铁云母大量混入镜铁矿精矿,致使镜铁矿精矿的品位低于60%且难以提高,并影响综合精矿品位。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矿厂联合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展了相关实验室试验,并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引入GYX21-1210型高频振动细筛和普通型6-S细砂摇床对原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即将原二段高梯度强磁选精矿用细筛按0.074 mm进行筛分,筛下直接作为一部分镜铁矿精矿,筛上经摇床1次选别获得其余镜铁矿精矿,同时抛弃大量尾矿,摇床中矿则返回二段磨矿作业。改造后,镜铁矿精矿和综合铁精矿的铁品位分别达到了60.30%和61.83%,与原流程相比分别提高了3.55和1.98个百分点,同时还使镜铁矿精矿和综合铁精矿的铁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52和7.51个百分点。
王应芳,于瑞杰,郭朝辉[8](2013)在《黑山铁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黑山矿露天转入井下,采场出矿量锐减。为了稳定选厂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通过充分回收利用采场边帮低品位残矿资源以及回收采场、排土场、排渣场等低品位表外矿资源的措施,实施黑山铁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王得志[9](2011)在《铁矿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的实践及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所属铁矿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铁矿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开展铁矿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的总体思路及建议。
王剑辉[10](2011)在《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文中研究指明祁漫塔格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青海省交界处,横跨阿尔金成矿带和东昆仑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自本世纪初,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在祁漫塔格地区先后发现了铜、铁、铅、锌、钨、锡、金等多金属矿产,初步形成迪木那里克铁矿、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卡尔却卡铜钼矿、野马泉地区铁多金属矿产等5大矿集区,显示出该区域广阔的成矿前景。前期着手谋划资源产业分布,有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对祁漫塔格地区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成果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分析,提出加快勘查步伐的管理模式,在统一勘查部署指导下,应正确处理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投资平衡关系,合理安排中央、地方、企业的地质工作;形成灵活有效的勘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完善企业投资找矿收益保障办法,从法律层面确保勘查人投资收益,对企业风险勘查发现的矿产资源应优先配置采矿权等。根据区域矿产分布特征,结合区内地理条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调研,本文将祁漫塔格地区划分为:新疆吐拉-迪木那里可铁铜经济区、新疆白干湖-鸭子泉钨锡铜多金属经济区、新疆维宝-青海野马泉铅锌铁多金属经济区等3个矿业经济区。在产业布局方面,建议将祁漫塔格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矿业经济开发区,统筹跨越新疆和青海两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在兼顾双方区域内产业需求、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条件下,祁漫塔格地区产业发展思路为:“新疆吐拉-迪木那里可”应加快发展钢铁产业,促进“南疆三地州”经济增长;“新疆维宝-青海野马泉”应引进大型矿业公司,整合区内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省联合开发;“新疆白干湖-鸭子泉”应暂缓开发,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国家级矿产储备基地。通过对国内外矿产生产与消费的供给关系分析,采用预测学方法对拟开发的矿产效益展开评估。建议当地政府应与国内外大型矿产品消费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增强区域内主导矿产品开发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通过对国家产业政策研究,提出国家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补偿对策,因限定开采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制约,以及对企业找矿投资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参照“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合理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承诺。补偿企业前期勘查投入,确保企业矿权在储备期内免交各种费用,储备期解冻后,优先允许企业开采矿产等措施。
二、提高黑山铁矿精矿品位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黑山铁矿精矿品位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辽西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铁、钛分步富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钒钛磁铁矿资源概况 |
1.2 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 |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2 试验与表征 |
2.1 原矿试样制备 |
2.2 试验设备及药剂 |
2.3 研究方法 |
3 工艺矿物学分析 |
3.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 |
3.2 矿物组成及含量 |
3.3 原矿中矿物嵌布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4 含钛磁铁矿回收试验研究 |
4.1 含钛磁铁矿选别流程确定 |
4.2 原矿干式磁选抛尾试验 |
4.3 湿式弱磁选铁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5 钛铁矿回收试验研究 |
5.1 钛铁矿选别流程确定 |
5.2 湿式强磁选富集试验 |
5.3 钛铁矿浮选试验 |
5.4 综合开路试验 |
5.5 全流程闭路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6 钛精矿品位影响因素及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
6.1 全流程闭路试验钛精矿组成分析 |
6.2 浮选体系下溶液化学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钒钛磁铁矿资源概述 |
2.1.1 国外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 |
2.1.2 国内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 |
2.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
2.2.1 钒钛磁铁矿分选研究现状 |
2.2.2 钒钛磁铁矿精矿综合利用现状 |
2.3 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磁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2.3.1 直接还原概述 |
2.3.2 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磁选研究现状 |
2.3.3 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磁选存在的问题 |
2.4 钛酸钙资源概述 |
2.4.1 钛酸钙的性质及应用 |
2.4.2 钛酸钙的生成方法及研究现状 |
2.4.3 直接还原-磁选法研究现状 |
2.5 小结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技术路线 |
3.3 研究内容 |
3.4 研究方法 |
3.4.1 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
3.4.2 机理研究方法 |
3.4.3 试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
4 试样制备及性质研究 |
4.1 钒钛磁铁矿制备 |
4.1.1 磨矿细度对磁选效果的影响 |
4.1.2 攀钢精矿磨矿磁选前后化学组成比较 |
4.2 钒钛磁铁矿中元素存在形式研究 |
4.3 钛磁铁矿中元素存在状态研究 |
4.3.1 Ti、Fe的存在状态研究 |
4.3.2 杂质元素的存在状态研究 |
4.4 还原剂及性质 |
4.5 小结 |
5 钒钛磁铁矿包埋法直接还原生成钛酸钙的研究 |
5.1 含钙化合物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
5.1.1 Ca(OH)_2用量的影响 |
5.1.2 CaSO_4用量的影响 |
5.1.3 CaCl_2用量的影响 |
5.1.4 CaCO_3用量的影响 |
5.1.5 不同含钙化合物的影响对比 |
5.2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
5.2.1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外观形貌的影响 |
5.2.2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5.2.3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5.3 还原剂种类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
5.3.1 不同还原剂的反应性对比分析 |
5.3.2 还原剂种类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5.3.3 还原剂种类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5.4 褐煤用量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
5.4.1 褐煤用量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5.4.2 褐煤用量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5.5 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
5.5.1 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5.5.2 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5.6 钛酸钙和金属铁的分离研究 |
5.7 小结 |
6 钒钛磁铁矿内配法直接还原生成钛酸钙的研究 |
6.1 焙烧温度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
6.1.1 焙烧温度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6.1.2 焙烧温度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6.2 石墨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
6.2.1 石墨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6.2.2 石墨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6.3 萤石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
6.3.1 萤石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6.3.2 萤石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6.4 焙烧时间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
6.4.1 焙烧时间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6.4.2 焙烧时间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
6.5 内配法焙烧产物磨矿细度的影响 |
6.5.1 一段磨矿细度的影响 |
6.5.2 二段磨矿细度的影响 |
6.6 包埋法和内配法对比及最佳条件确定 |
6.6.1 包埋法和内配法下焙烧产物矿物组成对比 |
6.6.2 包埋法和内配法下焙烧产物微观结构对比 |
6.6.3 包埋法和内配法下焙烧条件及产品指标对比 |
6.6.4 最佳工艺流程及结果 |
6.6.5 产品检查 |
6.7 小结 |
7 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及钛酸钙生成的机理研究 |
7.1 试样制备及性质 |
7.2 还原气氛与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关系 |
7.2.1 非还原气氛对钛酸钙生成的影响 |
7.2.2 包埋法还原气氛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
7.2.3 内配法还原气氛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
7.2.4 气氛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对比 |
7.3 含钙化合物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
7.3.1 含钙化合物对包埋法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
7.3.2 含钙化合物对内配法下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
7.4 钛酸钙生成及钒钛磁铁矿还原机理总结 |
7.5 萤石对钛酸钙生成的影响机理 |
7.5.1 萤石对钛、铁矿物组成的影响 |
7.5.2 萤石对焙烧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
7.6 小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淘洗机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
1.2 分选行业的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国内铁矿石的选矿工艺与设备 |
1.2.2 国外先进设备对我国工艺水平的影响 |
1.2.3 国内各种铁矿石选矿工艺技术的发展 |
1.3 国内磁选设备 |
1.3.1 CTDG系列大块矿石干式永磁磁选机 |
1.3.2 湿式弱磁场磁选机 |
1.3.3 BX型磁选机 |
1.3.4 磁团聚重力选矿机 |
1.3.5 磁选柱 |
1.4 国外磁选设备 |
1.4.1 High-Force型辊式磁选机 |
1.4.2 永磁筒式磁选机 |
1.4.3 超导磁选机 |
1.4.4 中场强磁选机 |
1.4.5 永磁干式磁选机 |
1.5 国内电磁淘洗机存在的技术问题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磁淘洗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电磁淘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电磁淘洗机磁场特性和水流特性 |
2.2.1 磁场特性 |
2.2.2 水流特性 |
2.3 电磁淘洗机分选机理 |
2.3.1 旋转上升水流动力作用 |
2.3.2 磁场力作用 |
2.4 矿物受力分析 |
2.4.1 磁场作用力 |
2.4.2 有效重力 |
2.4.3 上升水流动力 |
2.4.4 矿浆颗粒受到的合力 |
2.5 颗粒的运动状态和轨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试验矿样、装置及试验方法 |
3.1 铁矿石矿物组成及物理特性 |
3.2 试验矿样及工艺流程 |
3.2.1 黑山采矿场矿样 |
3.2.2 山西明利矿业矿样 |
3.2.3 黑山矿石选矿工艺流程 |
3.3 试验装置 |
3.4 试验流程与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艺参数对分选效果影响的试验分析 |
4.1 上升水流速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4.1.1 试验条件 |
4.1.2 结果分析 |
4.2 分选时间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4.2.1 试验条件 |
4.2.2 结果分析 |
4.3 给矿浓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4.3.1 试验条件 |
4.3.2 结果分析 |
4.4 电流强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4.4.1 试验条件 |
4.4.2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矿样品位的线性回归方程 |
5.1 正交试验方法 |
5.2 黑山矿样正交试验分析 |
5.2.1 正交试验因素与试验条件 |
5.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5.3 山西明利矿样正交试样分析 |
5.3.1 正交试验因素与实验条件 |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5.4 基于SPSS的实验数据数学分析 |
5.4.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5.4.2 SPSS统计软件 |
5.4.3 黑山精铁矿的数据处理 |
5.4.4 山西明利铁精矿的数据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淘洗机磁场强度及其对分选效果影响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磁选技术发展概况 |
1.2.1 磁选技术原理及应用 |
1.2.2 选矿工艺的发展 |
1.2.3 国外先进设备对我国工艺水平的影响 |
1.2.4 国内选矿工艺技术的发展 |
1.3 磁选设备 |
1.3.1 弱磁场磁选机 |
1.3.2 中磁场磁选机 |
1.3.3 强磁场磁选机 |
1.4 国内磁选设备存在的问题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磁淘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 电磁淘洗机的结构 |
2.2 电磁淘洗机的工作原理 |
2.3 淘洗效果的表征指标及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磁淘洗机流场与磁场形态的数值仿真分析 |
3.1 矿浆颗粒受力状态与运动形态 |
3.2 电磁淘洗机内矿浆的流场分析 |
3.1.1 边界条件与参数的设定 |
3.1.2 电磁淘洗机内介质的流场仿真 |
3.3 电磁淘洗机磁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磁淘洗机中场强对分选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试验装置 |
4.2 实验矿样 |
4.3 电磁淘洗机水流试验 |
4.4 电磁淘洗机电流试验 |
4.5 电磁淘洗机磁场脉冲频率试验 |
4.6 校正试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磁淘洗机磁系结构改进设计 |
5.1 线圈结构 |
5.2 线圈匝数及横截面积 |
5.2.1 励磁线圈横截面积 |
5.2.2 励磁线圈匝数 |
5.3 线圈结构改进 |
5.3.1 线圈间距 |
5.3.2 线圈初始位置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黑山铁矿铁钛综合回收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铁矿石开发利用现状 |
1.1.1 国外铁矿资源现状 |
1.1.2 我国铁矿资源的利用现状 |
1.2 我国铁矿石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磁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
1.4 钛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原矿基础性质研究 |
2.1 化学成分分析 |
2.1.1 铁、钛的化学物相分析 |
2.1.2 XRD分析 |
2.1.3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 |
2.2 主要矿物嵌布特性 |
2.2.1 钒钛磁铁矿 |
2.2.2 钛铁矿 |
2.3 小结 |
第3章 工艺流程研究 |
3.1 原矿预抛废试验 |
3.2 抛废粗精矿湿式磁选回收磁铁矿试验 |
3.2.1 一段磁选磨矿细度试验 |
3.2.2 一段磁选磁场强度试验 |
3.2.3 一段磨矿磁选试验 |
3.2.4 二段磁选磨矿细度实验 |
3.2.5 二段磁选磁场强度实验 |
3.2.6 细筛实验 |
3.2.7 中矿再磨磨矿细度实验 |
3.2.8 淘洗试验 |
3.2.9 磁选全流程实验 |
3.3 铁尾矿回收钛铁矿试验 |
3.3.1 铁尾矿产品分析 |
3.3.2 铁综尾一段重选实验 |
3.3.3 铁综尾强磁选试验 |
3.3.4 铁综尾二段磁选实验 |
3.3.5 铁综尾一段强磁选-磨矿-二段磁选-重选试验 |
3.3.6 铁综尾一段强磁选-磨矿-二段磁选-浮选试验 |
3.3.7 浮选开路实验 |
3.3.8 浮选闭路实验 |
3.4 小结 |
第4章 原矿全流程试验 |
4.1 全流程实验 |
4.2 产品检测分析 |
4.2.1 主要产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4.2.2 主要产品镜下分析 |
4.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全浮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钛资源简介 |
1.2 世界钛资源的分布 |
1.3 中国钛资源分布 |
1.4 钛铁矿的回收工艺 |
1.4.1 现状 |
1.4.2 其它新型工艺 |
1.5 钛铁矿捕收剂研究现状 |
1.6 选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研究意义 |
第2章 矿样、设备及试验药品概述 |
2.1 原矿性质分析 |
2.2 试验主要设备和药剂 |
第3章 钛的全浮选条件试验 |
3.1 脱硫试验 |
3.1.1 磨矿细度试验 |
3.1.2 捕收剂用量试验 |
3.2 钛铁矿浮选试验研究 |
3.2.1 磨矿细度对钛铁矿浮选的影响 |
3.2.2 不同pH值对钛铁矿浮选的影响 |
3.2.3 不同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钛铁矿浮选的影响 |
3.2.4 不同抑制剂对钛铁矿浮选影响 |
3.2.5 抑制剂用量试验 |
3.2.6 柴油用量试验 |
3.3 矿浆pH值的对钛铁矿浮选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全浮选流程结构试验 |
4.1 精选次数试验 |
4.2 闭路流程试验 |
4.3 浮选机-浮选柱联合流程试验 |
4.3.1 浮选柱给矿速度试验 |
4.3.2 浮选柱给矿浓度试验 |
4.3.3 浮选柱泡沫层厚度试验 |
4.3.4 浮选柱充气量试验 |
4.4 (钛)磁铁矿对钛铁矿浮选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试验结果分析 |
5.1 钛精矿矿物组成分析 |
5.2 pH值对浮选过程的影响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GYX高频振动细筛在河南某铁矿选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矿性质 |
2 原选矿工艺流程及存在问题 |
2.1 原选矿工艺流程 |
2.2 原选矿工艺存在问题 |
3 实验室试验 |
3.1 方案一试验结果 |
3.2 方案二试验结果 |
4 选矿工艺流程的改造及改造效果 |
4.1 改造后的选矿工艺流程 |
4.2 GYX21-1210高频振动细筛简介 |
4.3 改造效果 |
5 结论 |
(10)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来源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体系及创新 |
1.3 完成实物工作量 |
1.4 祁漫塔格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2 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理论概述 |
2.1 产业布局理论 |
2.1.1 产业区位理论 |
2.1.2 区域优势理论 |
2.1.3 可持续发展观 |
2.2 经济增长极理论 |
2.3 产业发展理论 |
2.3.1 梯度理论 |
2.3.2 产业理论 |
2.3.3 产业恶性循环理论 |
2.4 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2.4.1 国外欠发达地区发展经验 |
2.4.2 国内生产布局实践 |
3 区域矿产资源现状 |
3.1 成矿地质背景 |
3.1.1 构造特点 |
3.1.2 地球物理场 |
3.1.3 化探异常特征 |
3.1.4 地层系统 |
3.2 矿产分布及勘查现状 |
3.2.1 矿产种类及分布 |
3.2.2 地质勘查现状 |
3.3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
4 区内资源潜力及勘查布局设想 |
4.1 资源潜力分析 |
4.1.1 迪木那里克矿集区特征及潜力 |
4.1.2 白干湖矿集区特征及潜力 |
4.1.3 维宝矿集区特征及潜力 |
4.1.4 卡尔却卡矿集区特征及潜力 |
4.1.5 野马泉地区矿集区特征及潜力 |
4.2 勘查布局设想 |
4.2.1 勘查原则 |
4.2.2 勘查思路 |
4.2.3 勘查工作部署 |
4.3 勘查举措 |
5 区内资源开发对国民经济影响 |
5.1 国内外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分析 |
5.1.1 铁(iron) |
5.1.2 铜(copper) |
5.1.3 钨(tungsten) |
5.1.4 锡(tin) |
5.1.5 铅(lead) |
5.1.6 锌(zine) |
5.1.7 金(gold) |
5.2 矿产开发可行性初步分析 |
5.2.1 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 |
5.2.2 矿山开采技术经济条件 |
5.2.3 矿产开发国家产业政策 |
6 区域产业布局 |
6.1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
6.1.1 矿产资源经济区概念 |
6.1.2 矿产资源经济区特点和因素 |
6.1.3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分原则 |
6.1.4 祁漫塔格地区矿业经济区划分 |
6.2 产业布局原则 |
6.3 产业布局设想 |
6.3.1 吐拉-迪木那里可铁铜经济区 |
6.3.2 白干湖-鸭子泉钨锡铜多金属经济区 |
6.3.3 维宝-野马泉铅锌铁多金属经济区 |
6.4 矿产开发建议 |
6.5 产业布局对策 |
6.5.1 基础设施建设 |
6.5.2 区域发展对策 |
6.5.3 循环经济区建设 |
6.5.4 规划产业链 |
7 结论 |
7.1 研究成果 |
7.2 建议意见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提高黑山铁矿精矿品位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辽西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铁、钛分步富集试验研究[D]. 关智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2]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研究[D]. 李小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3]淘洗机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分析[D]. 曹旭晖. 沈阳工业大学, 2019(08)
- [4]淘洗机磁场强度及其对分选效果影响关系研究[D]. 王泰安. 沈阳工业大学, 2019(08)
- [5]黑山铁矿铁钛综合回收新工艺研究[D]. 马金生.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2)
- [6]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全浮选工艺研究[D]. 刘泽伟.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7]GYX高频振动细筛在河南某铁矿选厂的应用[J]. 张超达,吴城材,钟森林,杨招君. 金属矿山, 2014(12)
- [8]黑山铁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实践[A]. 王应芳,于瑞杰,郭朝辉. 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3, 2013
- [9]铁矿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的实践及构想[A]. 王得志. 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
- [10]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 王剑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