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年级作文设计二题(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利[1](2021)在《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
林静[2](2021)在《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的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后文中将简称《课标》)将小学低段定位为“写话”阶段,小学中段定位为“习作”阶段。小学中段作为学生习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过渡及奠基意义。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选编形式上,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设计理念和单元整体的设计思路;选编内容上,大量增加了习作小练习次数,特别设置了习作单元,总体呈现出编排立体化、能力序列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的特点。已有研究中,针对各大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中习作选编和习作教学情况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由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不长,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及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缺乏深度研究意识。此外,部编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导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教学的难度增加。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以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和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师生为研究对象,以教材习作系统为理论基础,围绕W小学师生对部编版小学中段的习作教与学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认知上虽比较到位,但同时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缺乏对习作系统的深入研究;2.习作系统要素未得到有效利用;3.忽视习作系统的训练指导要求。教学实施上,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的习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2.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3.采取“指导、批改、讲评”的教学方法;4.习作评价后的教学工作落实得当。但是,教学实施也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1.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2.习作教学过程开展不透彻;3.习作教学方法钻研不到位;4.习作评价标准和主体单一。而教师教材研究意识相对淡薄、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资源和方法的限制、评价指导体系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调查显示的部编版习作教学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教学促进建议:一、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二、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三、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四,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本研究希望通过上述研究找到促进部编版习作教学的突破点,以提升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教与学的质量。
杨晓雨[3](2021)在《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 ——以河南省长垣市农村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记叙文写作作为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基础文体,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谓占时较多,但是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理想,农村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更不理想。基于此,论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研究基点,结合教材中关于记叙文写作的编排,根据农村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绪论部分从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出发,通过查找、梳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记叙文写作”和“写作教学进阶”作了概念界定,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两个角度,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要求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中教材对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具体要求体现在教材单元末的显性记叙文写作专题训练、隐性记叙文写作训练系统、教材中选编的记叙类文本阅读三个方面。第二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第三章是在第二章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教学现实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选和使用现实存在差异、记叙文写作知识缺乏进阶性、课外阅读与写作缺乏衔接、缺乏实操性强的分阶评改机制等问题。第四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策略:一是整体设计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二是创新使用教材,贯彻教材编写理念;三是精讲写作知识,构建写作知识体系;四是明确课外阅读内容,实现以读促写;五是实施多元评价,建立分阶批阅标准。
陈岚[4](2021)在《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文中研究说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展现,表面上是文学功底的呈现,实际上则反映了作者的思维及价值观。目前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教师反映,学生不想写、不知道怎么写、害怕写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常常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如何使自己的写作教学变得更有效从而达到真正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目的?面对传统写作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趣缺缺,使得写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最需要思考教学方式的重要教学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如今,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发达、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时间较短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喜爱,越来越多的教师也乐于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带进课堂,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影视作品之中蕴含的丰富写作素材、人文素养,无法将影视作品这一“沃土”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鲁迅先生曾说:“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由于影视作品具有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直观性特点,与教科书的平面文字相比,叙事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考。因此,本文意在开发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时长适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播出的、蕴含丰富写作素材与人文素养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迁移到习作中,以此提升写作能力。本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发展理论,通过对漳州一中分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一线语文教师的访谈,分析调查和访谈结果,总结出“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若干思考,其中包括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影视作品片段的开发原则、教学策略以及局限性等。
杨桐[5](2021)在《螺旋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
周慧敏[6](2021)在《深度学习视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以西宁市A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教育改革高潮迭起的现在被许多学者所重视,本文根据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以深度学习的理念为依据,用深度学习理论审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本文分两大部分进行撰写。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一节主要解决“为什么研究深度学习和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深度学习;重知识、轻过程的写作课堂需要深度学习”的背景出发引出为何要研究的问题,同时确定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是文献综述,本部分从深度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将深度学习理念运用于语文作文教学的三方面进行梳理;第三节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所采用的的研究方法,为本文提供科学的方法支撑。第二部分是本文最主要的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深度学习理论,从对深度学习内涵、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两方面进行解读;第二章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通过设计问卷、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填写的LICC量表来调查西宁市A中学的语文写作状况;第三章是根据该校写作教学的状况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第四章是根据第三章的调查原因提出的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总而言之,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引起一线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对一线的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陈春利[7](2021)在《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文中指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对中考的讨论有较高的热度,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与高考一样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是语文教育界仅次于高考作文的热点话题。中考一般是由各个省市单独命题,由于每个地区具体的作文教研情况有所差异,中考作文的命题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色彩。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其教育在西南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研究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有利于把握重庆市中考方向,也可以为全国各地中考命题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借鉴。笔者在对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了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存在着材料作文较难、命题模式较固定等问题,并且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中考作文背景下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其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以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近十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展开探讨,并提出作文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通过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重庆市中考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对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思考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借用《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来阐述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依据。然后从重庆市中考命题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近十年中考作文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大致情况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第三部分,选取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的试题内容和评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对试题的命题模式、写作要求、题面字数、内容特点和作文分值、评分标准几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探讨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经验和不足。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师生对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第五部分,探讨重庆中考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主要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笔者通过与一线老师的访谈以及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如何处理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教学的关系,根据重庆市实际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启示。
徐雪华[8](2020)在《思维可视,让“写清楚”有迹可循——以教学状物作文“我的植物朋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三年级的作文要求是:"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写清楚"呢?刚开始写作的三年级学生常出现内容空洞、层次混乱、条理不清、没有重点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写作思路没打开,因此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至关重要。只有思维清晰有条理,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因此,笔者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入作文教学,为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把作文"写清楚"提供了支架。
康婧[9](2020)在《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F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让小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头疼的事,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习作普遍缺乏生活经验,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作文编造、摘抄,甚至大量堆砌词语,东拼西凑。由于与大自然、社会的接触少,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本来很有想象力的小学生,但由于没有融入生活,缺乏生活的积累,因此,文章就失去了生活色彩。基于当前习作教学现状,解决当前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本研究核心问题是: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访谈了解教师教学现状,由此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接下来通过搜集阶段检测中习作的数据,接下来进行文本分析,通过spss软件分析,发现F校学生小学生习作存在问题,再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来分析原因,由此发现学生习作缺少生活、缺乏灵性和创新,教师教学策略也有待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边研究边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构建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通过研究,总结出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有以下几方面:1..立足生活,开发习作素材2.回归生活,归纳基于生活的教学方法3..多元整合,开发建构习作训练体系4.巧妙融合,构建习作指导教学流程针对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今后的建议:1.让小学生回归儿童生活2.让学生在快乐生活中享受习作
徐彦[10](2020)在《对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于2016年推出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且要加大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较高质量教育的投入。因此如何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更加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培智学校和一线教师面对的新的挑战。课标中对于生活语文设置有“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其中写话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较大难度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选取适宜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使用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写话;还要求智力障碍学生有一定的字词储备、生活经验等。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培智学校的写话教学缺乏系统研究,尚处于碎片化的阶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及实物分析来调查现状发现,培智学校的初中阶段写话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缺乏合理依据、教学内容选用局限、课堂教学实施随意以及教学评价及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首先从教师的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是教师教学要紧扣课标;第三强调教师要科学的利用IEP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第四是教师要能够开发或整合写话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学;第五是优化教学实施和评价。
二、初年级作文设计二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年级作文设计二题(论文提纲范文)
(2)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选编分析 |
第一节 选编内容分析 |
第二节 选编形式分析 |
第三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认知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背景说明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节 问题原因探讨 |
第四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促进建议 |
第一节 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 |
第二节 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 |
第三节 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 |
第四节 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A W小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B W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D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3)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 ——以河南省长垣市农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文献综述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调查法 |
1.2.3 比较分析法 |
1.2.4 案例分析法 |
1.2.5 访谈法 |
1.3 概念界定 |
1.3.1 记叙文写作 |
1.3.2 写作教学进阶 |
第一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相关要求的分析 |
1.1 《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要求的分析 |
1.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关于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求 |
1.2.1 教材单元末的显性记叙文写作专题训练 |
1.2.2 隐性记叙文写作训练系统的编排 |
1.2.3 教材中选编的记叙类文本阅读 |
第二章 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现状调查 |
2.1 调查概述 |
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结果 |
2.3.1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2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调查意义 |
第三章 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教学现实偏离《课程标准》要求 |
3.2 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能力偏低 |
3.3 教师忽略写作知识体系的教学 |
3.4 课外阅读与记叙文写作缺乏衔接 |
3.5 缺乏实操性强的分阶评价机制 |
第四章 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策略 |
4.1 整体设计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
4.1.1 七年级:夯实记叙文写作基础训练 |
4.1.2 八年级:丰富记叙文写作内容 |
4.1.3 九年级:实现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
4.2 创新使用教材,贯彻教材编写理念 |
4.3 精讲写作知识,构建写作知识体系 |
4.3.1 引导学生创新立意选材 |
4.3.2 合理起草文章的提纲框架 |
4.3.3 记叙文语言的进阶 |
4.3.4 记叙文表达方式的进阶 |
4.3.5 创新记叙文写作训练方式 |
4.4 明确课外阅读内容,实现以读促写 |
4.4.1 设置阅读清单,明晰阅读方向 |
4.4.2 积累读书笔记,实现以读促写 |
4.5 实施多元评价,建立分阶评价标准 |
4.5.1 教师批改,明晰方向 |
4.5.2 学生自评,查缺补漏 |
4.5.3 同学互评,取长补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有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
一、影视作品 |
二、片段 |
三、影视作品片段 |
四、写作能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多媒体认知理论 |
三、双重编码理论 |
四、学习迁移理论 |
五、认知发展理论 |
第二章 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第一节 可行性分析 |
一、学习者分析 |
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分析 |
三、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
四、学校方面 |
第二节 必要性分析 |
一、影视作品进入课堂的必要性 |
二、课程标准中的写作要求 |
第三章 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教学现状 |
一、学生品味娱乐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
二、教师引用影视作品片段,只欣赏而没有分析 |
三、教师引用的影视作品太过枯燥、陈旧、说教,缺乏吸引力 |
四、教师想要引用的影视作品太多、太长,难以取舍 |
五、老教师没有精力和技术对影视作品进行开发、筛选、剪辑、下载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 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若干思考 |
第一节 开发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符合课程标准 |
三、保证质量 |
四、与写作要求的相关性 |
五、通俗、生活化原则 |
六、直观性原则 |
第二节 教学策略 |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共情能力、想象力与解读能力,启发学生思考 |
二、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
三、引导学生学习叙事技巧,善用修辞,丰富语言表达 |
第三节 局限性 |
一、对教师的要求 |
二、对学生的要求 |
三、影视作品自身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学生作文现状问卷调查 |
致谢 |
(6)深度学习视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以西宁市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第一章 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深度学习的内涵 |
一、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 |
二、深度学习是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
三、深度学习是追求知识迁移的学习结果 |
第二节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启发式教学 |
三、Biggs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第二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二、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参与观察及结果分析 |
一、观察设计 |
二、课堂参与观察及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课程设置因素 |
一、写作课程设置不合理 |
二、写作评价方式机械单一 |
第二节 教师因素 |
一、深度学习理念缺失 |
二、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
第三节 学生因素 |
一、缺乏写作兴趣 |
二、缺乏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构建完备的深度学习课程体系 |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写作练习体系设置 |
第二节 提高教师的深度教学效率 |
一、创设真实情境,建设对话课堂 |
二、整合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 |
三、写作教学案例(片段教学) |
第三节 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效率 |
一、培养写作动机,促成知识迁移 |
二、注重自主探究,构建学习共同体 |
三、写作教学案例(片段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致谢 |
(7)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关于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研究 |
1.2.2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研究 |
1.2.3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和相关特点 |
2.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 |
2.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2.1.3 重庆市初中考试说明 |
2.1.4 考试学原理 |
2.2 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类型及特点 |
2.2.1 命题大致情况梳理 |
2.2.2 各类命题形式的特点 |
2.3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特点 |
2.3.1 作文主题分类 |
2.3.2 试题内容特点 |
3 重庆市与其他三个直辖市中考作文命题比较 |
3.1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试题内容比较 |
3.1.1 命题模式比较 |
3.1.2 写作要求比较 |
3.1.3 题面字数比较 |
3.1.4 内容特点比较 |
3.2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评分体系比较 |
3.2.1 作文分值比较 |
3.2.2 评分标准比较 |
4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的评价调查 |
4.1 调查问卷情况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调查问卷结果 |
4.2 教师访谈情况 |
4.2.1 访谈设计 |
4.2.2 访谈结果 |
5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探析 |
5.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 |
5.1.1 部分题材质量不高,题干表述稍显复杂 |
5.1.2 试题的难度不一致,材料作文易被忽略 |
5.1.3 命题的模式较固定,写作类型较为常规 |
5.1.4 评分标准比较笼统,考生得分相对集中 |
5.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
5.2.1 优化题材内容,明确题干表述 |
5.2.2 降低材料难度,保持难度一致 |
5.2.3 创新命题思路,丰富写作类型 |
5.2.4 完善评分体系,增强试题信度 |
6 重庆市中考作文背景下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
6.1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
6.1.1 教学观念急功近利 |
6.1.2 教学计划杂乱无章 |
6.1.3 教学方法老套僵化 |
6.2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
6.2.1 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
6.2.2 顺应学生心理发展,循序展开作文教学 |
6.2.3 注重学生读说训练,促进读说写的转化 |
6.2.4 指导学生审题立意,传授写作方法技巧 |
6.2.5 重视作文评分体系,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思维可视,让“写清楚”有迹可循——以教学状物作文“我的植物朋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绘制单元课文思维导图,厘清“写清楚”的脉络 |
二、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写清楚”的方法 |
板块一:激趣导入,从课文谈起 |
板块二:运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步观察法 |
板块三:迁移方法,完成作文1.迁移方法,观察表达 |
三、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参与“写清楚”的评价 |
(9)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1.基于课程标准的习作教学改革 |
2.学生生活经验对习作教学的价值日渐凸显 |
3.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提升的诉求 |
(二)研究问题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习作 |
2.儿童生活 |
3.习作教学 |
4.教学策略 |
5.基于儿童生活的习作教学策略 |
(四)研究现状 |
1.习作教学理念的研究 |
2.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 |
3.当前国内外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
4.关于习作教育理论的研究 |
5.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特征研究 |
(五)研究目的 |
(六)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问卷法 |
2.文本分析 |
3.访谈法 |
(三)研究过程 |
1.资料的搜集 |
2.教学策略的建构 |
3.结论的分析 |
二、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师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
(二)中年级学生习作现状分析 |
1.对习作进行文本分析 |
2.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
三、基于儿童生活的习作教学策略的建构 |
(一)立足生活,开发习作素材 |
1.将可开发习作素材的资源分类 |
2.归类整理生活作文主题,形成习作素材库 |
(二)回归生活,归纳基于生活的习作教学方法 |
1.融入生活世界,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习作 |
2.直观画面呈现,把生活引进课堂进行指导 |
3.捕捉生活契机,抓住特殊事件进行指导 |
4.运用联想再现生活,创造想象指导习作 |
5.创设情境模拟表演,在生活角色体验中指导 |
6.借助特定时间、在综合实践中指导习作 |
7.创设丰富多彩校园活动,在活动体验中指导习作 |
8.整合课堂内外资源,链接生活进行指导 |
(三)多元整合,开发建构习作训练体系 |
1.构建习作内容训练体系 |
2.构建基于生活的习作评价体系 |
(四)巧妙融合,构建习作指导教学流程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前后对比分析 |
(二)结论 |
1.通过研究发现了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 |
2.建构了基于儿童生活的习作教学策略 |
(三)建议 |
1.习作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 |
2.让学生在快乐生活中享受习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B: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C: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D: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E:小学三年级统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F:小学三年级作文监测得分统计 |
(10)对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适应社会的体现 |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
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培智学校 |
二、生活语文 |
三、写话教学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文献的量化分析 |
二、文献的质性分析 |
(一)对写话教学的研究 |
(二)对培智学校写话教学的研究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物分析法 |
第二章 基于课标和教材对写话教学的整体解读 |
第一节 对课程标准的研读 |
一、培智学校写话教学的理念与目标 |
二、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
三、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
第二节 对生活语文教材的分析 |
一、教材的抽样 |
二、教材的比较分析 |
(一)三套教材写话系统的梳理 |
(二)三套教材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课标与教材分析的启示 |
一、写话教学的目标 |
二、写话教学的内容 |
三、写话教学的实施 |
四、写话教学的评价 |
第三章 对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第二节 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现状 |
一、教师对于课标的理解及其教学目标的制定 |
(一)教师对于课标的理解 |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三)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的把握 |
二、写话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 |
三、写话教学的实施情况 |
(一)写话的教学方法 |
(二)写话教学的课时安排 |
(三)写话教学的作业布置 |
四、写话教学的评价现状 |
第三节 对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
一、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目标缺乏合理依据 |
(二)教学内容选用局限片面 |
(三)课堂教学实施随意 |
(四)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
二、对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课程标准的缺位 |
(二)教师对于写话教学的理念落后 |
(三)忽视学生IEP及其社会生活 |
第四章 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改进建议 |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一)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师职前教育 |
(二)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师职后培训 |
二、重视基于课标的教学 |
三、重视学生IEP以及社会生活 |
(一)发挥IEP的指导作用,突出个别化支持 |
(二)把握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与心理特点 |
(三)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 |
四、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五、优化教学实施与评价 |
(一)多感官的刺激和情感支持 |
(二)教学实施的丰富与配合 |
(三)教师对写话作业的选择及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初年级作文设计二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研究[D]. 梁永利. 西南大学, 2021
- [2]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D]. 林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 ——以河南省长垣市农村中学为例[D]. 杨晓雨. 河南科技学院, 2021
- [4]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D]. 陈岚.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5]螺旋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杨桐. 宁夏大学, 2021
- [6]深度学习视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以西宁市A中学为例[D]. 周慧敏.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7]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D]. 陈春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思维可视,让“写清楚”有迹可循——以教学状物作文“我的植物朋友”为例[J]. 徐雪华. 作文成功之路, 2020(43)
- [9]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F小学为例[D]. 康婧.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对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的研究[D]. 徐彦.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