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泡沫浓缩处理

废泡沫浓缩处理

一、废旧泡沫浓缩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成,金娇,刘帅,高玉超,李锐,冯明珠,熊剑平,LIUPengfei[1](2021)在《环境友好型绿色道路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认为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建设的先行者,是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道路领域绿色、高效发展,对国内外绿色道路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综述,并对绿色道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从多学科交叉以提高道路性能入手,系统归纳现阶段不同类型功能型道路的材料组成、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着重阐述自调温道路、自愈合道路以及自俘能道路的应用机理、方式和现状;基于再循环利用理念,介绍再生沥青混合料(RAP)、建筑固废和废塑料等材料在道路中的应用技术及方式方法,阐述大宗工业固废在道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大宗工业固废路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和建议;对冷补、温拌和清洁化等绿色道路施工工艺与技术从工艺、实施角度等方面进行总结与评估。本综述可为绿色道路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道路工程绿色化的创新与发展。

吴红亚,周晓瑜[2](2021)在《废旧塑料的回收与利用》文中指出综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废旧塑料的回收。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塑料银行可以激励人们自发地回收废旧塑料。废旧塑料的回收流程大多是线下的,监管困难,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用户在区块链上查询全流程的回收数据,便于监管。在废旧塑料的分选和利用方面,介绍了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分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聚氯乙烯混合固体塑料的分选。废旧塑料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改性剂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用材料。

倪吉旭[3](2021)在《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由此导致废旧手机的产生量剧增,废旧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品位是自然矿产的几十甚至几百倍,回收价值非常高,而废旧手机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可作为塑料的填料等,也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电路板中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具有明显的密度差,在重力分选过程中施加离心力可以强化重力,扩大金属和非金属的密度差,并且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分散性较好,无水乙醇作为分选介质过滤后可以重复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所以本论文提出醇基强化重力分选法分选废旧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这种回收方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根据分选理论设计出了强化重力分选装置,并进行了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研究了分选装置和分选工艺的关键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不同粒级的产率和表面形貌,然后采用XRF、SEM、XPS和FT-IR等手段分析了-0.3mm粒级的废旧手机电路板的破碎产物,结果表明:+0.15-0.3mm粒级产率为22%,粒度大于0.3mm的各粒级中金属和非金属解离不充分,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表面主要官能团与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官能团一致,视频接触角测试表明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与水不润湿,但与乙醇完全润湿。基于分析结果,分别进行了水基重力分选、水基泡沫浮选和醇基重力分选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醇基重力分选得到的金属富集体中,密度较小的纤维和树脂已经与密度较大的铜颗粒有效分离,金属回收率为90.25%。基于强化重力分选原理,改进了普通的重力分选装置,设计出了强化重力分选装置,实验研究了转筒的倾角、粗糙度和高度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筒倾角的增加,精矿产率和精矿中金属回收率逐渐降低,而精矿中金属品位逐渐升高;随着转筒粗糙度和转筒高度的增加,精矿产率和精矿中金属回收率逐渐升高,而精矿中金属品位逐渐降低。转筒倾角30°、转筒粗糙度中(打印层厚0.3mm)、转筒高度35mm进行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可以有效分选电路板破碎产物中金属物料和非金属物料。研究了分选工艺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最佳的实验参数下对-0.3mm的各粒级进行了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动机转速在210~240r/min、入料量4~6g、入料浓度0.2~0.3g/ml时可以有效分选回收金属富集体。强化重力分选工艺最佳实验组合为电动机转速240r/min,入料量6g,入料浓度2g/ml。在该工艺参数下,+0.15-0.3mm粒级的分选效果较好,分选回收的精矿产率为78%,精矿中金属的品位为85.23%,精矿中金属的回收率为80.49%。

叶磊[4](2020)在《西安市城区大气中PBDEs和PCBs的污染特征、气粒分配及来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减少和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排放,全球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作为缔约方之一,近十几年来开展了许多针对POPs的监测和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较发达地区,西安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关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十分有限,基础数据较为匮乏。PBDEs和PCBs是两类较典型的POPs,其相关产品曾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目前虽已被禁用,但仍能在全球大气环境中发现其残留。针对上述情况,本课题开展了跨度近6年的采样监测工作,共收集了268个大气样品并检出了12种PBDEs和80种PCBs。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区大气中Σ11PBDEs(除BDE-209之外的所有PBDEs)和PCBs的浓度在整个采样周期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BDE-209的浓度未出现明显变化。若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和地区相比,西安地区PBDEs和PCBs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但要高于背景点的污染水平。通过健康风险评价,发现这两类典型POPs对当地儿童的致癌风险处于较低风险水平,对成人的致癌风险处于低、中风险水平。论文分析了影响大气中PBDEs和PCBs浓度分布的相关因素,发现PBDEs与气温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但PCBs与温度并不相关。大气中的PBDEs和PCBs均与TSP呈显着相关性,尤以颗粒相表现最为突出。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本文提出并计算了PBDEs的“相对分压偏差值”RP(表示相对分压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偏差程度),并将数据分为“Low RP”、“Middle RP”和“High RP”三组,结果表明这三组样品数据和不同的气象条件有关且分布特征较明显。论文通过气粒分配研究,发现PBDEs和PCBs的气粒分配在理论上均未达到平衡。同时,运用Dachs-Eisenreich模型、Falconer-Harner模型和Li-Ma-Yang模型对这两类POPs的气粒分配参数(log KP)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了各模型的适用条件。进一步分析可知,POPs的气粒分配行为易受到气象因子、颗粒物和气溶胶特性(相关参数取值)以及普遍存在的“采样干扰效应”的共同作用,而后者往往容易被忽略。论文从“潜在排放源分布研究”、“污染物来源解析”和“潜在源区识别”三个方面对PBDEs和PCBs的污染来源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PBDEs排放源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部分省会城市附近,而PCBs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关中城市群及长三角地区,表明大气中PBDEs和PCBs的含量分布与人类活动及工业生产之间关系密切;(2)“主成分分析”表明PBDEs的污染主要来自Penta BDE、Octa BDE和Deca BDE三类商用PBDEs产品的排放,而PCBs污染源则有可能为我国生产的2号和1号PCBs变压器油源;(3)通过“后向气流轨迹”模型,区分了PBDEs、PCBs的本地源和外地源的贡献,同时发现这两类POPs的潜在源区呈现逐渐缩小和集中的变化趋势,且源强值也逐渐变小,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大气中PBDEs和PCBs的污染情况逐渐好转。总体来看,论文以西安市城区为研究区域,从污染水平、分布特征、气粒分配行为和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对大气中PBDEs和PCBs这两类典型POPs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RP值分组方法,建立了POPs溯源体系,掌握了PBDEs和PCBs在大气中的归趋变化规律和污染来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POPs监测及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方法参考,同时也为推动陕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5](2020)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务院部署,我们对《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moj.gov.cn、http://www.chinalaw.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建议。

刘慧丽[6](2020)在《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而生,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来之不易。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进入2020年,我国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退役期。动力电池所带来的能源、资源以及经济等多方面效益不可估量,且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实打实的朝阳产业,但是由于动力电池整体产业链回收政策缺乏,市场运转模式并未稳定,市面上的动力电池种类复杂不一,普遍采用的处理技术不具有所有电池处理的适配性且高精尖端的技术不成熟,加之企业成本和利益之间的矛盾性,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之前的付出前功尽弃。基于以上现状,可以说,只要有一条成熟的绿色供应链的回收体系,废旧动力电池这颗“定时炸弹”便可以完全转化成为“城市矿产”。因此,研究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问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的回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为六章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展开研究。第一章整体交代研究的背景意义、新能源动力汽车及电池发展现状、研究内容、方法路线以及创新点;第二章梳理美、日、德和我国动力电池法律法规发展演变历程,对比分析存在问题,总结对我国启示,提出了我国未来法律法规发展建议;第三章从产业链角度分析,首先梳理梯次利用政策和关键性技术,然后介绍再生利用的预处理过程、分离提取过程和产品制备过程,并对每个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每个过程的不足和发展方向,最后佐以典型企业的处理过程进行实际论证;第四章则是通过介绍美、日、德和我国现有的回收模式,分析比较我国已有回收模式,加之典型企业回收模式的介绍,总结适合我国实际运行的回收模式;第五章立足理论,总结前面几章内容,提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存在问题和现状后,构架符合我国的“1+3”动力电池绿色供应链回收体系,分析了关键性环节,并对以汽车经销商为回收主体的动力电池绿色供应链回收体系进行说明;第六章高度概括本论文的结论,提出存在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周欣[7](2020)在《热相关工业中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persistent prganic pollutants,UP-POPs)主要来自于固体废物焚烧、金属冶炼及再生等热相关工业。不同热相关工业使用原料、热处理工艺、尾气净化技术等千差万别,致使其排放污染物类型及含量均具有较大差异,现有资料主要集中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关于其它UP-POPs如多溴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溴代二苯并呋喃(PBDD/Fs)、混合多溴代/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PBCDD/F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的信息匮乏,不利于污染管控。为探明热相关工业烟气中UP-POPs的排放特征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选取了7家不同热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排放烟气中PCDD/Fs、PBDD/Fs、PBCDD/Fs以及PBDEs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对两种常见的生活垃圾焚烧系统各焚烧阶段中PCDD/Fs的变化及来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分析了垃圾焚烧厂周边大气中PCDD/Fs的赋存特征。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和高分辨磁质谱联用方法(HRGC/HRMS)识别和量化了不同热相关工业排放烟气中多种UP-POPs(17种PCDD/Fs、14种PBDD/Fs、12种PBCDD/Fs和18种PBDEs),填补了国内氯溴代和溴代二恶英的源数据空白。目标物在所有烟气样品中均有检出,总质量浓度和总毒性当量浓度范围分别为8.50×105~9.55×105 pg Nm-3和1.40×103~1.58×103 pg TEQ Nm-3。各企业排放的平均浓度水平排序为回转窑危险废物焚烧(HWI)>热解炉工业废物处理(IWI)>医疗废物热解焚烧(Medical WI)>金属铜再生(SCu)>钢铁冶炼(SNT)>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MWI-1)>流化床炉生活垃圾焚烧(MWI-2),而平均毒性当量浓度排序为IWI>SCu>SNT>Medical WI>HWI>MWI-2>MWI-1。不同类型企业排放烟气中目标物的组成不同。总体上,与,1,2,3,4,6,7,8-Hp BDF,1-B-2,3,7,8-Te CDD与2-B-1,3,7,8-Te CDD,BDE209与BDE183分别是PCDD/Fs、PBDD/Fs、PBCDD/Fs以及PBDEs的主要单体。原料或焚烧物种类对各热相关工业的UP-POPs排放水平影响较大,优化原料或可有效减少污染排放。(2)通过分析各阶段飞灰样品,进一步明晰了炉排炉以及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不同阶段中PCDD/Fs的变化及来源。发现两类焚烧炉各阶段排放PCDD/Fs的单体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但其浓度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中温省煤器阶段>低温布袋除尘器阶段>高温焚烧阶段。这可能是由于在炉排炉和流化床焚烧系统的中温省煤器阶段中PCDD/Fs分别会经前驱体反应和de novo反应大量生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炉排炉和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在高温焚烧阶段中PCDD/Fs的各单体相关性较高,主要来自原生垃圾中未完全分解的PCDD/Fs。这些结果为有效控制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典型UP-POPs污染提供了方法和思路。(3)应用被动采样技术进行大气样品的采集并用HRGC/HRMS方法分析了流化床和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大气中的17种PCDD/Fs,发现毒性当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89~0.759 pg TEQ Nm-3和0.115~0.408 pg TEQ Nm-3之间,流化床焚烧厂附近大气以2,3,7,8-TCDF、1,2,3,7,8-He CDF和1,2,3,4,6,7,8-He CDF单体为主,炉排炉焚烧厂附近大气以1,2,3,4,6,7,8-He CDF、2,3,4,6,7,8-Hx CDF以及为主,均与焚烧厂烟气排放PCDD/Fs的单体分布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两类焚烧厂周边大气中PCDD/Fs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随着距离增加,大气中PCDD/Fs浓度逐渐降低,由此可知垃圾焚烧厂是主要污染源,且在500~1000米范围内影响较大,对5000米以上范围影响较小。该结果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规划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破除“邻避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存在生物质开放式焚烧点位的样品中,PCDD/Fs的浓度有明显上升,说明生物质开放式焚烧也是大气中PCDD/Fs的重要来源之一。

周刚[8](2020)在《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的研究》文中指出湿法冶金是废旧电路板(WPCB)中回收金属的常用方法,但其浸出液的处理成本高、污染大。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富集浓缩技术,能够从水溶液中富集金属离子。富集比是评价泡沫分离技术性能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参数,代表着目标溶质的浓缩效率。本文用内部构件强化泡沫排液的方法来提高富集比,开发了一种泡沫相带有垂直帽罩筛板的泡沫分离塔,以废旧电路板中铜(Cu)、金(Au)为回收目标,对该构件的泡沫排液性能及其对泡沫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研究物系,探究垂直帽罩筛板的类型、级数及开孔数量对泡沫排液的影响,发现带有水平和倾斜檐的垂直帽罩筛板(VSTCs)内构件塔的排液效率明显强于其它构件塔,确定了VSTCs的结构参数,塔板级数为5,开孔数量为16。以WPCB中的铜为回收目标,首先把WPCB酸解,然后用所开发的VSTCs泡沫分离塔回收浸出液中的Cu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0°C,硝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60 min的条件下,Cu离子的浸出率达到97.6%。利用VSTCs强化泡沫排液,在p H 4.0,气体体积流率70 m L/min,SDS浓度0.12 g/L和装液量500 m L的条件下,Cu离子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29.1和90.2%。两步还原消泡液中的Cu离子。通过XRD和SEM对收集的Cu粉进行表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结晶度。以WPCB中的金为回收目标,首先进行生物浸出,然后用所开发的VSTCs泡沫分离塔回收浸出液中的Au离子。共培养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提供高氰化物浓度,缩短浸出时间。利用响应面法对WPCB中Au的生物浸出条件进行优化。在p H 10.0,料液浓度5 g/L和浸出时间34 h的条件下,Au的浸出率83.59%。去除固体颗粒和细胞生物质后,Au浓度为1.34 mg/L的浸出液可用作连续泡沫分离的进料溶液。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研究体系,考察VSTCs内构件的泡沫分离塔的排液效率,确定VSTCs的级数5级。在CTAB浓度0.2 g/L,气体体积流率为100 m L/min,进料流率为10 m L/min的条件下,Au离子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43.6和87.4%。综上,带有VSTCs内构件的泡沫分离塔能有效强化泡沫排液和提高泡沫分离性能,促进了泡沫分离的工业化应用。

王亚洁[9](2020)在《新型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研制与工程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强度,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机械推进速度快,采煤工作面长,煤体易受扰动,使得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煤矿开采深度越深,煤层赋存条件不断恶化,瓦斯含量越高。然而煤矿漏风是造成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瓦斯积聚导致瓦斯煤矿事故发生。为了减少煤矿瓦斯安全生产事故,避免瓦斯泄漏,防止瓦斯引起的煤矿火灾。研制一种成本低、环保、堵漏、密闭、抗压、膨胀效果好的新型胶凝充填材料尤为重要。本文以煤矿瓦斯处理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目前用于瓦斯处理的充填材料所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当前充填材料的充填效果,通过向无机充填材料中引入泡沫改变充填材料的性能。基于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论文研究了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机理,以及充填材料泡沫形成机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充填材料各组分对其性能的影响,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充填材料的充填效果。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泡沫的稳定性及主要材料反应机理研究。通过分析液体表面张力与泡沫关系,以及表面活性剂与泡沫的关系,得出泡沫产生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泡沫产生的条件和破坏机制,对泡沫的制备和增强泡沫的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泡沫与水泥浆液混合主要经过“气-液界面”转变为“气-液-固界面”,“气-液-固界面”向“气-固界面过渡”,最后形成“气-固界面”三个阶段,形成具有气孔结构的充填材料,为后续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2)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优化配比试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减水剂、水玻璃掺量对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气体渗透率为评价指标时的最优配比为泡沫掺量(0.5L)、水灰比(0.40)、减水剂(0.4%)、水玻璃(0.5%),以干密度为评价指标时的最优配比为泡沫掺量(2.0L)、水灰比(0.55)、水玻璃(1.0%)、减水剂(0.40%)。(3)充填材料渗透性及其应用数值模拟研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充填材料的气体渗透性对于瓦斯运移的影响,并以高强度快速推进的大空间采空区的瓦斯运移为工程背景,研究了不同治理方式下的瓦斯运移规律。该论文有图43幅,表23个,参考文献100篇。

王雨果[10](2020)在《基于低共熔溶剂对印刷线路板中铜回收的电化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刷电路板是极为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之也带来了大量印刷线路板的废弃,因此废旧印刷线路板(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简称WPCBs)中残留的金属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WPCBs中金属占到了30%以上,包括铜、锡、锌、铅、铁、镍、金、银等多种金属,其中金属铜的含量最多,占总金属质量的50%左右,且金属品位已经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原矿的金属品位,因此对废旧印刷线路板上铜的回收成为着重点之一。但现阶段在中国对于WPCBs中铜多是通过焚烧的方法被回收,而金等贵金属多采用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作为溶剂的湿法冶金技术,这些粗暴的方法产生了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废水废气,造成了极大的二次污染,这与资源回收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悖。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绿色溶剂,使用清洁环保的技术回收WPCBs中的金属。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简称DES)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利用许多过渡金属在低共熔溶剂中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将作其为电解液对金属铜进行电化学行为的研究也被大量报道。铜在氯化胆碱系低共熔溶剂(如氯化胆碱-乙二醇)中的氧化,大量的氯离子的存在负移了Cu(Ⅰ)/Cu(0)的电极电位,从而使铜的溶出通过一电子的转移就能实现,极大节省了用电。所以利用低共熔溶剂对WPCBs中的铜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回收其本质也是一种湿法冶金技术,并且能通过其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实现一步回收,节约很多时间和能耗。然而由于存在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依然粘度较高,离子的扩散作用缓慢等问题,还达不到实际的需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铜在溶出过程中会生成短时难以溶解的氯化亚铜,堆积在PCB表面,产生明显的钝化现象,此过程会大大降低电流密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则是为研究废旧印刷线路版中铜的回收,以印刷线路板的基材覆铜板(Copper clad laminate,简称CCL)为研究对象,使用氯化胆碱水溶液(Ch Cl-H2O)作为电解液,研究了铜在其中的电化学行为,并设计了两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行为研究证明了Ch Cl-H2O其性质介于低共熔溶剂和水溶液之间,铜在其中的电化学行为与在DES中类似,且Ch Cl-H2O具有更好的离子导电性。设计的电解装置在比较温和的条件和较短的时间内,在阳极处使用柔性碳毡作为接触电极剥离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金属铜的同时,于阴极处通过沉积的方法回收铜单质。实验研究表明,电解受到氯化胆碱、添加剂和超声功率的影响。在使用0.1 M Cu Cl-0.025M AA-50%Ch Cl-H2O电解液以及100 W超声功率下,电流密度、阳极电流效率、铜回收率分别有20 m A·cm-2、98.0%、93.7%。另外研究了电解镀金PCB剥离回收镀金层。液流电池装置在负极有效剥离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金属铜的同时,将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实验研究表明Ch Cl-H2O电解液优于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能够在20 m A下恒电流放电,初始电压为0.5V。电解在4800 s终止,累计输出电能43.84 J,铜的剥离率为73.8%。

二、废旧泡沫浓缩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旧泡沫浓缩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友好型绿色道路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型道路技术
    1.1 自调温道路
        1.1.1 相变调温道路
        1.1.2 热反射道路
        1.1.3 热阻式道路
        1.1.4 保水道路
        1.1.5 自调温道路发展前景
    1.2 自愈合道路
        1.2.1 基于感应加热技术的自愈合道路
        1.2.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道路
        1.2.3 纳米黏土改性沥青路面材料
        1.2.4 自愈合道路发展展望
    1.3 自俘能道路
        1.3.1 压电集能道路
        1.3.2 光伏发电道路
        1.3.3 热电集能道路
        1.3.4 自俘能道路发展前景
    1.4 其他功能型道路
        1.4.1 光催化道路
        1.4.2 主动除冰雪道路
        1.4.3 降噪道路
        1.4.4 自发光道路
2 资源再利用技术
    2.1 路面再生
        2.1.1 热再生技术
        2.1.2 冷再生技术
    2.2 工业固废
        2.2.1 钢渣
        2.2.2 铜渣
        2.2.3 赤泥
        2.2.4 煤矸石
        2.2.5 粉煤灰
    2.3 建筑固废
        2.3.1 建筑固废集料再生
        2.3.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2.4 废轮胎
    2.5 生物沥青
    2.6 废塑料
3 绿色施工技术
    3.1 冷补施工工艺
    3.2 温拌施工工艺
        3.2.1 发泡降黏温拌技术
        3.2.2 有机添加剂降黏温拌技术
        3.2.3 化学添加剂降黏温拌技术
    3.3 清洁化施工工艺
4 结论及展望

(2)废旧塑料的回收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废旧塑料的回收
2 废旧塑料的分选和利用
3 结语

(3)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旧电路板的回收技术
        1.2.1 火法
        1.2.2 湿法
        1.2.3 生物浸出法
        1.2.4 机械物理法
        1.2.5 回收技术比较
    1.3 强化重力分选研究现状
        1.3.1 卧式离心分选机
        1.3.2 立式离心分选机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破碎设备
        2.2.3 泡沫浮选设备
        2.2.4 强化重力分选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废旧手机电路板预处理
        2.3.2 泡沫浮选实验
        2.3.3 不同介质的重力分选实验
        2.3.4 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
        2.3.5 实验评价指标
    2.4 检测分析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4.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4.5 视频接触角测试
        2.4.6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第3章 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引言
    3.2 电路板基板结构
    3.3 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粒级分析
        3.3.1 粒级分布
        3.3.2 不同粒级破碎产物的表面形貌
    3.4 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性质分析
        3.4.1 物相分析
        3.4.2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
        3.4.3 表面官能团
        3.4.4 润湿性
    3.5 分散介质对界面分选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强化重力分选原理和实验装置设计
    4.1 引言
    4.2 强化重力分选原理
        4.2.1 强化重力分选机分离因数
        4.2.2 破碎产物颗粒在转筒内的受力分析
    4.3 强化重力分选实验装置
        4.3.1 强化重力分选装置的设计方案
        4.3.2 旋转动力传递系统
        4.3.3 转筒设计
    4.4 转筒参数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的影响
        4.4.1 转筒倾角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4.4.2 转筒表面粗糙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4.4.3 转筒高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分选工艺参数对强化重力分选的影响
        5.2.1 电动机转速
        5.2.2 入料量
        5.2.3 入料浓度
    5.3 强化重力分选工艺参数优化
        5.3.1 正交试验设计
        5.3.2 多指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3.3 多指标正交试验矩阵灵敏度分析
    5.4 不同粒级强化重力分选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西安市城区大气中PBDEs和PCBs的污染特征、气粒分配及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1.1.2 斯德哥尔摩公约
        1.1.3 我国的履约情况
    1.2 多溴联苯醚(PBDEs)简介
        1.2.1 溴系阻燃剂(BFRs)
        1.2.2 PBDEs的结构和性质
        1.2.3 商业用PBDEs产品
        1.2.4 PBDEs的历史生产情况
        1.2.5 PBDEs的全面禁用
    1.3 多氯联苯(PCBs)简介
        1.3.1 PCBs的结构和性质
        1.3.2 in-PCBs和 dl-PCBs
        1.3.3 PCBs的危害
        1.3.4 PCBs的历史生产情况
        1.3.5 PCBs的全面禁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大气中PBDEs和 PCBs的污染现状
        1.4.2 “关中城市群”POPs污染的研究现状
        1.4.3 气粒分配研究现状
        1.4.4 源解析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试剂
    2.2 气粒分配模型
        2.2.1 Junge-Pankow吸附模型
        2.2.2 Falconer-Harner吸收模型
        2.2.3 Dachs-Eisenreich模型
        2.2.4 Li-Ma-Yang稳恒态模型
    2.3 后向轨迹模型
        2.3.1 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模型(HYSPLIT)
        2.3.2 轨迹聚类分析法
        2.3.3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
    2.4 研究区域概况
        2.4.1 西安市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概况
        2.4.2 西安市气候特征
        2.4.3 西安市大气污染状况
    2.5 样品采集
        2.5.1 采样点设置
        2.5.2 采样时间及气象资料
        2.5.3 采样仪器及方法
    2.6 样品的前处理
        2.6.1 样品萃取
        2.6.2 样品净化与浓缩
    2.7 仪器分析
        2.7.1 PBDEs的测定
        2.7.2 PCBs的测定
    2.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8.1 空白样品实验
        2.8.2 穿透实验
        2.8.3 代标回收率
        2.8.4 检测限
3.西安市大气中PBDEs和 PCB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
    3.1 PBDE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
        3.1.1 PBDEs的检出情况及含量分布
        3.1.2 PBDEs各同族体的分布特征
    3.2 PCB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
        3.2.1 PCBs的检出情况及含量分布
        3.2.2 PCBs各同族体的分布特征
        3.2.3 in-PCBs的分布特征
    3.3 与国内外其他地区POPs污染程度的比较
        3.3.1 PBDEs的污染程度对比分析
        3.3.2 PCBs的污染程度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大气中PBDEs和 PCBs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季节和年度变化分析
        4.1.1 PBDEs的季节和年度变化
        4.1.2 PCBs的季节和年度变化
        4.1.3 in-PCBs的季度和年度变化
    4.2 气象因子对POPs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
        4.2.1 气象因子对PBDEs的影响分析
        4.2.2 气象因子对PCBs的影响分析
    4.3 PBDEs、PCBs和 TSP之间的相关性
    4.4 本章小结
5.大气中PBDEs和 PCBs的气粒分配研究
    5.1 气粒分配模型的应用
        5.1.1 对PBDEs气粒分配特征的分析
        5.1.2 对PCBs气粒分配特征的分析
    5.2 三种气粒分配模型的对比分析
        5.2.1 对各同族体的气粒分配行为的预测
        5.2.2 对不同温度下气粒分配行为的预测
        5.2.3 对不同K_(OA)值下气粒分配行为的预测
        5.2.4 气粒分配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6.PBDEs和 PCBs的来源解析及POPs溯源体系建立
    6.1 国内PBDEs和 PCBs的潜在排放源分布研究
        6.1.1 国内PBDEs的潜在排放源分析
        6.1.2 国内PCBs的潜在排放源分析
    6.2 基于受体模型的PBDEs和 PCBs的来源解析
        6.2.1 PBDEs的来源解析
        6.2.2 PCBs的来源解析
    6.3 基于后向轨迹分析模型的PBDEs和 PCBs的源区识别研究
        6.3.1 后向气团轨迹的聚类分析
        6.3.2 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
        6.3.3 不同时期PBDEs和 PCBs的潜在源区分析
    6.4 POPs溯源体系的建立
    6.5 本章小结
7.西安市大气中PBDEs、PCBs的健康风险评价
    7.1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7.2 dl-PCBs及毒性当量水平分析
    7.3 呼吸暴露水平评估
    7.4 致癌风险评价
    7.5 本章小结
8.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创新点
        8.1.2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参与项目情况

(5)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关于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说明

(6)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概况
        1.2.1 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1.2.2 动力电池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方法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新能源动力电池法律法规研究
    2.1 国外法律法规研究
        2.1.1 美国
        2.1.2 日本
        2.1.3 德国
    2.2 我国法律法规发展
        2.2.1 研发蓄力阶段政策
        2.2.2 产业化转化阶段政策
        2.2.3 加大推广阶段政策
    2.3 我国动力电池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2.4 经验借鉴和小结
第三章 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处理技术研究
    3.1 动力电池处理技术产业链
        3.1.1 动力电池产业链分析
        3.1.2 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比较分析
    3.2 梯次利用研究分析
        3.2.1 梯次利用政策
        3.2.2 梯次利用概述和关键性技术
        3.2.3 国内外市场应用
    3.3 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3.3.1 预处理过程
        3.3.2 分离提取过程
        3.3.3 产品制备过程
    3.4 典型企业的处理过程
        3.4.1 国外废旧动力电池处理过程
        3.4.2 国内废旧动力电池处理过程
    3.5 小结
第四章 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分析
    4.1 国外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
        4.1.1 美国
        4.1.2 日本
        4.1.3 德国
    4.2 我国回收模式现状
        4.2.1 梯次利用模式
        4.2.2 生产商为主体
        4.2.3 汽车经销商为主体
        4.2.4 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为主体
        4.2.5 第三方企业为主体
    4.3 四种回收模式比较和分析
    4.4 典型企业回收模式
    4.5 小结
第五章 EPR制度下的动力电池绿色供应链回收体系整体分析
    5.1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5.1.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5.1.2 产品生命周期
        5.1.3 逆向物流
        5.1.4 博弈论
        5.1.5 循环经济
        5.1.6 绿色供应链
    5.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5.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5.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5.2.3 文献研究总结
    5.3 基于EPR制度下的动力电池绿色供应链回收体系建设分析
        5.3.1 我国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现状及问题
        5.3.2 EPR制度下的动力电池绿色供应链回收体系建设
        5.3.3 关键阶段中的分析说明
    5.4 案例分析——以汽车经销商为主体的整体回收体系运行说明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
    6.3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热相关工业中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概述
    1.2 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UP-POPs)特性
    1.3 典型UP-POPs的来源及赋存
        1.3.1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
        1.3.2 多溴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溴代二苯并呋喃(PBDD/Fs)
        1.3.3 多溴联苯醚(PBDEs)
        1.3.4 混合多溴代/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PBCDD/Fs)
    1.4 几种典型UP-POPs的生成机理
        1.4.1 PCDD/Fs的生成机理
        1.4.2 PBDD/Fs的生成机理
        1.4.3 PBDEs的生成机理
    1.5 UP-POPs的毒性当量因子
    1.6 几种热相关工业介绍
        1.6.1 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系统介绍
        1.6.2 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工艺介绍
        1.6.3 回转窑焚烧工艺介绍
        1.6.4 烧结工艺介绍
        1.6.5 AB热解焚烧炉工艺介绍
        1.6.6 阳极炉工艺介绍
        1.6.7 立式热解炉工艺介绍
    1.7 热相关工业过程中UP-POPs的减排技术
    1.8 本文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样品的采集
        2.2.1 烟气样品的采集
        2.2.2 飞灰样品的采集
        2.2.3 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
        2.3.1 烟气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
        2.3.2 飞灰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
        2.3.3 环境空气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
    2.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4.1 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4.2 前处理及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第三章 不同热相关工业过程中UP-POPs的排放水平和特征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热相关工业烟气中UP-POPs的排放水平
        3.2.2 影响热相关工业烟气中UP-POPs排放水平的因素
        3.2.3 不同类型热相关工业过程烟气中UP-POPs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3.2.4 不同热相关工业烟气中UP-POPs的分布特征
        3.2.5 不同类型热相关工业烟气中UP-POPs的生成途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活垃圾焚烧系统不同阶段PCDD/Fs的排放特征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两种类型生活垃圾焚烧系统不同阶段PCDD/Fs的变化趋势
        4.2.2 炉排炉垃圾焚烧系统不同阶段飞灰中PCDD/Fs的单体特征及生成途径
        4.2.3 流化床垃圾焚烧系统不同阶段飞灰中PCDD/Fs的单体特征及生成途径
        4.2.4 生活垃圾焚烧系统PCDD/Fs控制技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大气中PCDD/F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被动采样器的采集速率
        5.2.2 循环流化床焚烧厂周围大气中PCDD/Fs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
        5.2.3 炉排炉焚烧厂周围大气中PCDD/Fs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
        5.2.4 循环流化床与炉排炉焚烧厂周围大气中PCDD/Fs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旧电路板的概述
    1.3 废旧电路板的处理方法
        1.3.1 机械处理
        1.3.2 火法处理
        1.3.3 湿法处理
        1.3.4 其它方法
    1.4 泡沫分离的原理
        1.4.1 吸附过程
        1.4.2 泡沫排液
    1.5 泡沫排液的研究
        1.5.1 泡沫排液的模型
        1.5.2 影响泡沫排液的因素
    1.6 泡沫分离回收金属离子的研究
    1.7 本文研究内容
        1.7.1 带有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分离塔的开发及其泡沫排液性能的研究
        1.7.2 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从废旧电路板中回收铜的工艺研究
        1.7.3 生物浸出耦合泡沫分离从废弃电路板中回收金的工艺研究
第二章 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强化泡沫排液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带有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的泡沫分离塔的设计
        2.2.4 泡沫分离装置
        2.2.5 强制排液装置
        2.2.6 SDS浓度的测定
        2.2.7 出口泡沫持液率的测量
        2.2.8 气泡尺寸的测量
        2.2.9 泡沫分离性能的评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强化泡沫排液效率的评价
        2.3.2 垂直帽罩筛板强化排液性能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酸浸提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铜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3 酸浸提实验
        3.2.4 铜离子浓度的测量
        3.2.5 实验装置与评价参数
        3.2.6 SDS浓度的测定
        3.2.7 出口泡沫持液率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铜离子的浸出
        3.3.2 泡沫分离回收浸出液中的铜离子
        3.3.3 铜离子的还原与表征
    3.4 小节
第四章 生物浸出耦合泡沫分离法回收废弃手机印刷电路板中的金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3 金离子浓度的测定
        4.2.4 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4.2.5 氧化浸出预处理
        4.2.6 生物浸出实验
        4.2.7 连续泡沫分离装置图
        4.2.8 质量流率的测定
        4.2.9 出口泡沫的持液率和每个VSTCs内构件的排水效率的测定
        4.2.10 气泡尺寸和气泡膨胀率的测定
        4.2.11 泡沫分离性能的评估
    4.3 结果与讨论
        4.3.1 WPCB的金属成分
        4.3.2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中的氰化物生产和生长
        4.3.3 金的浸出
        4.3.4 VSTCs排液性能的评估
        4.3.5 浸出液中泡沫分离回收金离子
    4.4 小节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新型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研制与工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泡沫的稳定性及主要材料反应机理研究
    2.1 泡沫的形成与稳泡机理分析
    2.2 泡沫的制备
    2.3 水泥-泡沫体系主要反应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试验材料与工程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仪器
    3.3 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制备
    3.4 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的工程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优化配比试验分析
    4.1 单因素试验分析
    4.2 正交试验优化配比
    4.3 充填材料内部气孔结构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充填材料气体渗透性及其治理运用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5.1 充填材料气体渗透率对瓦斯运移的影响规律
    5.2 充填材料在采空区瓦斯治理中的运用效果模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低共熔溶剂对印刷线路板中铜回收的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金属回收的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
        1.2.1 火法冶金技术
        1.2.2 物理机械法
        1.2.3 生物冶金法
        1.2.4 湿法冶金技术
    1.3 低共熔溶剂研究背景及进展
        1.3.1 低共熔溶剂的理化性质
        1.3.2 低共熔溶剂的电化学应用
    1.4 论文主要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目的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铜在氯化胆碱水类低共熔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50%ChCl/H_2O中铜的电化学行为
        2.3.2 Cu(Ⅰ)在70%ChCl-H_2O与 ChCl/Eg中的电化学行为
        2.3.3 Cu(Ⅰ)在不同质量分数的ChCl/H_2O中的电化学行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合超声在氯化胆碱水溶液中电解PCB回收铜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声功率对电解的影响
        3.3.2 氯化胆碱质量分数对电解的影响
        3.3.3 抗坏血酸加入量对电解的影响
        3.3.4 一铜浓度对电解的影响
        3.3.5 镀金PCB板的电解
        3.3.6 其他电解液电解效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液流电池装置回收PCB中的铜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以低共熔溶剂为电解液溶剂的液流电池电化学测试结果
        4.3.2 以氯化胆碱水溶液为电解液溶剂的液流电池电化学测试结果
        4.3.3 腐蚀效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废旧泡沫浓缩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友好型绿色道路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海成,金娇,刘帅,高玉超,李锐,冯明珠,熊剑平,LIUPengfei.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7)
  • [2]废旧塑料的回收与利用[J]. 吴红亚,周晓瑜.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1(02)
  • [3]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D]. 倪吉旭.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西安市城区大气中PBDEs和PCBs的污染特征、气粒分配及来源研究[D]. 叶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J].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0(47)
  • [6]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研究[D]. 刘慧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0(01)
  • [7]热相关工业中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 周欣.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8]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的研究[D]. 周刚.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9]新型膨胀性胶凝充填材料研制与工程特性研究[D]. 王亚洁.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低共熔溶剂对印刷线路板中铜回收的电化学研究[D]. 王雨果.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废泡沫浓缩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